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註/1

元始元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之一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幽棲曰:太者,至大之名;上者,尊崇之稱。洞者,通達也;玄者,微妙也。靈即聖化也;寶即珍尚也。無量者,不可稱數;度人者,從凡入聖。欲明此經,開度升仙,無限制約。且《洞玄靈寶》是品秩之名,《無量度人》即一卷之目。既品位高尊,復言上品;功用微妙,故言妙經也。○少微曰:太上,極道之境。洞玄,能通之智。皇皇元始,萬帝之尊,渺渺大羅,三天之上。既至,大而無外,亦窮高而不測。故曰太上洞通也,玄妙也。探幽索明,鉤深致遠,通天下之至理,窮萬物之妙數,故曰洞玄。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真文鬱秀,五帝朝軒,玉字垂芒,諸天宗範。於是刻書金簡,注解流通。寶愛靈文,故曰靈寶。元始天尊隨劫應化,進行三界,出法度人,得道成真,有如雨霧,考曆不知其算,故曰無量度人。三洞天書、靈歌要頌,凡厥功行,開度為先,作真位之階梯,為種人之根本,故曰上品妙經也。

道言:

幽棲曰:即太上玉晨高聖大道君之言也。道君,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君之師也。居上清上元玉晨官,即上清之境,太清尊崇之位也。既受此經,因篇其序,故首題之始,是即標焉。○玄英日:按《本行經》云:道君是西那玉國人。蓋紫晨以流芳,皇上之冑裔,能尊承靈寶元始,封為鬱悅那林昌玉臺天帝。位登高聖,治玄都。《玉京大洞經》云:上清高聖大道君者,一號玉晨君,治藥珠玉闕七瑛紫房,受事虛皇。虛皇,即元始天尊也。

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

幽棲曰:昔,往也。始青天,即東方九炁青天也。在圓羅之上,出東極之表。始者,五方建首之名;青者,東方九炁之色。故真文日東方九炁始皇青天。既天蒼、炁青,則碧霞廓落,故云碧落。靈鳳瓊樹、空中鼓歌,故云空歌。大浮黎土,即浮黎大國名。受者,道君言我昔於此天之國,受元始度人之文。○少微曰:始青天者,東北玉隆天也。此天碧霞羅絡,靈奏神風,紫字鳴林,自成歌詠。此國土帝諱浮黎天尊,降臨十方,共會度人之際,受得是經。《靈書》云:東極大浮黎國,地皆碧玉,常生碧霞。又有青林之樹,樹葉並有自然紫書。風吹樹,聲音皆作洞章璨爛,朗徹太空,故曰碧落空歌也。○玄英曰:大浮黎土者,大是廣遠之名,浮黎是其帝諱,土是國中之地。

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坐,

幽棲曰:元者,初也;始者,首也。言元始天尊建萬化之初,為眾道之首,居玉清上元之境,統大羅玄都之域。植天地之根,生萬物之母。既欲傳經說法,先召十方天真,方各一周,十方十過,非復同於十方周歷十過。周召既畢,然後登坐。○少微曰:元始天尊是虛皇應號,從真起應,則曰:證修。妙思幽源,迺自性獨有。故《洞神經》云:妙象無形,應感有體。真精之炁,化成姿容,于時十遍轉經,十方萃止,無遠不應方詣坐,端也。詣者,就也。

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乘空而來。

少微曰:鞅,止也。夫真聖尊神、部從洋溢,千乘萬騎,諸天盡來,、以此格量,其數何止。

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鬱勃,洞煥太空。

幽棲曰:鞅者,央也,古字少以鞅為央。央,盡也,已也。即無鞅數眾,而復存思也。○少微曰:自元始洞玄以下曰經也。不可稱量,皆蔭羽蓋而乘綠輿,飛雲丹霄而捧瓊轂,天真無不咸集,上聖一合齊至,流精曜於十方,玉光煥於空洞。流精者,即玉光之中有五色流精也。玉光者,即真人身光也。太空者,在太清之上。○少微曰:飛雲丹霄,結成衣服;綠輿、瓊輪,驂駕、龍鳳。皆精光倏爚,綵色熒煌,天尊法服。科曰:自梵天以上,並飛雲流霄自然妙炁結成衣服。○玄英曰:輿者,車中之厢也。既以流霄為衣,乘駕綠輿之輦,又以靈鳳之羽為車輿之蓋,參駕九色之龍鳳,更相蔭映,故云羽蓋垂蔭、光輝夐煥;故云流精玉光、車服赫奕;故云五色。五色充盛,謂之鬱勃。億乘萬騎、浮空而來,遍滿太虛之中,悉往浮黎聽法,故云洞煥太空。

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時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四炁朗清。

幽棲曰:凡言諸天者,皆三十二天也。諸天之中,各有日月,其精光本化,皆此境分根。璇璣、玉衡者,北斗七星也。四炁朗清者,天、地、日、月四象之炁也。夫真之傳真,聖之授聖,故得三光息輪以駐照,山海納炁而吞煙,風伯不敢鳴條,雲將理無翳景。故得天地開朗,日月清明,七日七夜,法事將畢。既稱停輪,那復有夜?即以常時準量,七日七夜之頃。○少微曰:此三者,天瑞也。《天文志》曰: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魁四星,為琁璣。杓三星,為玉衡。夫日月星辰天官宮室,時來聽法,所以停輪也。

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無復高下,土皆作碧玉,無有異色。

幽棲曰:一國者,即浮黎之大國也。山有騫林瓊木,川有神溪靈澗,且坦然泯平一等,理無高下相傾。既皆碧玉為地,寧有異色之雜。此即當時神變靈化,自然使日月停輪、山川自坦。○少微曰:此二者,地應也。山川土府,地衹所居,感應虛無,化成碧玉也。

眾真侍坐,元始天尊玄坐空浮五色師子之上。

幽棲曰:師子在空虛之中,玄坐置師子之上。師子是獸中之王,威伏眾獸,一吼則邪魔皆伏。天尊神德,降伏眾魔,復居師子之坐。天尊既登坐說經,眾真則列侍而聽○。少微曰:此一者,天尊道相也。

說經一遍,諸天大聖,同時稱善。是時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

幽棲曰:初聞天尊之靈音,開闡至聖之妙理,故齊聲稱歎,善莫大焉。於是浮黎大國若男若女,聞之者聾病皆聰,此一遍之驗也。○玄英曰:是時國中聽法之男女,聞經一遍,耳聞心悟,名曰開聰。亦云國者,身也。聞法即悟,了入心宮,是開聰也。

說經二遍,盲者目明。

幽棲曰:初使耳聞妙義,次令目睹天尊,此二遍之驗也。○玄英曰:二遍漸識文字,故云目明,若據注意而言,非形骸之病也。

說經三遍,瘖者能言。

幽棲曰:既令目能睹聖容,即使口得言經,此三遍之驗也。○玄英曰:三遍心識悟解,自能傳說妙法,故曰能言也。

說經四遍,跛痾積逮,皆能起行。

幽棲曰:既令口能言經,即使足能行道,此四遍之驗也。○玄英曰:三遍雖能言說,由未了達真理,乃至四遍,即解尋師問義,故曰能行。積逮者,世傳之疾,流引相及也。

說經五遍,久病痼疾,一時復形。

幽棲曰:既令足能行道,即使舉體俱修,此五遍之驗也。○玄英曰:五遍即了悟在心,功滋福潤,能令久病痼疾,盡得消除,一時復形,還如未病之時也。

說經六遍,髮白反黑,齒落更生。

幽棲曰:既舉體俱修,故體蒙真效,此六遍之驗也。○玄英曰:六遍功多福深,能令白髮更黑,落齒更生。

說經七遍,老者反壯,少者皆強。

幽棲曰:初則從首示以靈效,次則通體沐浴聖恩,此七遍之驗也。○玄英曰:七遍轉經,老者皆成少,壯少者更益康強。

說經八遍,婦人懷妊,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幽棲曰:既在生之者,則還童卻老;未生之者,則得其生,此八遍之驗也。○玄英曰:七遍功包七識,化被三才,八遍則通潤四生,含靈有慶。胎生者不殰,卵生者不殈,俱蒙養育,故云皆得生成。

說經九遍,地藏發泄,金玉露形。

幽棲曰:人既得性命之生,復感地藏開見,國人皆獲金玉之重寶,此九遍之驗也。○玄英日:前明通化四生,此則幽衹感慶。發其地藏,露出金玉之形;遍滿山川,人得足用,故云金玉露形。

說經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幽棲曰:既獲秘藏之珍寶,次即變臭腐為神奇,此十遍之驗也。○玄英曰:九遍既通於地理,十遍則上感諸天,故得太一回骸靈符,起死積年枯骨,更起成人。

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皆受護度,咸得長生。

幽棲曰:當此之時,浮黎之國若男若女,無老無少,皆受聖恩,普得濟度。生者不死,死者更生,故咸得長生也。○玄英曰:傾,盡也。天尊說經之時,浮黎一國男女皆在坐側,聞說妙法,各自盡心諦聽,故云莫不傾心也。一國之人受此度人妙法,故云皆受護度;度得成真之道,故云咸得長生。凡諸天人,病有輕重,修道之法,隨功深淺,病輕則遍少而瘥;病重則功多而愈,故知誦經十遍,上達諸天,起死回骸,長生久視。○少微曰:夫龍虎嘯而風雲生,聖人作而三才應,此自然之數,必至之符,是以十遍說經,百痾立愈。非元始之大聖,孰能與於此乎?而舊學之法,以為心智之病非形骸之病,謬亦甚矣。或曰:按種人四天,斷諸結習,人皆靈洞,不受胎生。今天尊說經於碧落,則種人第三天也。何因一國疾病同於天下凡夫?今所不取,以威制所行則稱一國,若諸侯以境內為國,天子以四海為國,三十二帝各以三十二天為國;然則天尊道無不周,化無不及,則可以八圓世界,總為一國。若以此為國,則誰非天尊之國哉!男女有病,亦何怪也。《空洞靈章》云:風動八圓,回浮更朗幽遼。舊說云:八方,諸天,謂之八圓。玄都為中宮,八方各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億重。如此眾天,是元始一化之境域也。

道言:是時元始天尊說經一遍,東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是時者,即明初說經之時也。初說一遍,即東方之眾傾城而至。既尊卑升降,品位殊多,故云無極無量品。又如隙中細塵,不可勝數,故云無鞅之眾也。皆乘虛駕浮自空而至。鞅者,央也,義已明上。此即初說一遍,聾病耳皆開聰之時也。○玄英曰:此章復述天尊周回說經,以召十方之事。前文通召十方,未顯指其方所。此文重出,使學者深知天尊召集諸天非無次叔,故說經一遍,感得東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數眾浮空而至。鞅,猶止也。真聖心無止著,有感即應,故聞經一遍,浮空所召廣遠,故至於無極。真聖無限,故云數眾俱來證法,傳度天人。

說經二遍,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諸義十方,並同此初說二遍,盲者目明之時也。

說經三遍,西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此初說三遍,瘖者能言之時也。

說經四遍,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此初說四遍,跛痾積逮,皆能起行之時也。

說經五遍,東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此初說五遍,久病痼疾一時復形之時也。

說經六遍,東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此初說六遍,髮白反黑,齒落更生之時也。

說經七遍,西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此初說經七遍,老者反壯,少者皆強之時也。

說經八遍,西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此初說經八遍,婦人懷妊,鳥獸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之時也。

說經九遍,上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此初說經九遍,地藏發泄,金玉露形之時也。

說經十遍,下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眾,浮空而至。

幽棲曰:此初說經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之時也。

幽棲曰:說經一遍,召集一方,十遍既周,十方俱至,即三十二天與四維上下,謂之十方。○少微曰:此復序周回說經,以召十方之事也。且天尊至神,延保自在,說經十遍不頓召十方者,何哉?將以鄭重慇勤,使人曉悟也。

一國男女,傾心歸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無鞅之眾,連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幽棲曰:迮者,充塞也。重說國人歸仰靈範,回心真化,來如細雨之飛空,集若密霧之四合。充塞既遍,致令倫陷,此是明其甚多之時耳。推理不應偏陷也,靡靡而順風,復安可逆止,故聖人無心,方圓任物也。○少微曰:此國是浮黎大國也。迮國一半者,言聚會之處,占國半境。迮,占也。

於是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鞅數眾,俱入寶珠之中。

幽棲曰:寶珠者,喻道也。故懸於空玄之中,亦同玄珠之義。大如黍米者,即五穀之首米,即生人之本。言人得經,如命之資米。又欲得寶珠之內,傳授靈寶之文,則寶中更寶,玄中又玄;真中之真,道中之道,於是引十方之眾,納一珠之中。更示以神化無方,非物理所測。去地五丈者,欲令人出五濁之世,脫五行之用。五濁既出,自無眾患之㻰;五行不用,永離相刻之息。是故五行不相刻,萬物悉可全,自然長生久視,得道成真也。

天人仰看,唯見勃勃從珠口中入。

玄英曰:勃勃者,無量眾多,同於雨霧之狀,入於珠口之中,亦明真智無窮也。

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國人廓散,地還平正,無復欹陷。

幽棲曰:天人,即始青天中人也。國人,即浮黎大國之人也。既非天真大神、上聖高尊,故不隨入珠口之內。引例,復不與監度之盛事。所以於下仰觀,唯見勃勃而入,入而不閡。珠之小,殊不防人之多。多少自容,小大相納,故不知所在也。前云偏陷,此云欹陷者,偏傾。高者偏低,初塞半國,似如偏陷,及乎廓散,還似復平也。○少微曰:舊說以珠表清虛圓極之體,黍表馨香百穀之長。納人入珠,明妙道包容也;處在空中,不累諸有也;去地五丈,離於五欲也。地還平正,示大道平夷;元復欹陷,明正性得復也。皆背文生義,妄作異端,駭其常情,謂無此事。嘗試論之曰:夫元始開圖,法教非一,或無為端寂,示物歸根;或變化威靈,使人慴伏。而神通自在,真應無窮。珠納天人,何容不可!且謫仙小術,猶隱現壺中,豈虛皇大聖礙行藏於珠內也。

元始即於寶珠之內,說經都竟。

玄英曰:竟,猶畢也,了也。悟道之者,已得升珠入妙,天尊說經既畢,乃於寶珠之內,傳此真經於太上道君,謂下文也。

眾真監度,以授於我。

玄英曰:此明道君得經之事也。眾真者,監領度人真官之職也。元始說經已畢,勑此監度眾真,令將此經傳授道君,道君受得此經,故云以授於我。

當此之時,喜慶難言,法事粗悉,諸天復位。

玄英曰:道君自稱,受得真經,略已悟解。其中法事既得悟解,故諸天眾聖各歸本位,復其常處。

倏欻之間,寂無遺響。

幽棲曰:我,即道君自稱也。既於珠中傳寶後,是以聖授真,千真共監,萬聖齊度,眾慶斯會,何可勝言1法事既畢,天會將復,悅爾之頃,冥寂無聞。○少微曰:聖人無心,真應隨機,遇感則興,緣離便息。

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

玄英曰:既得聞此妙經,大眾俱蒙濟度,保其全福,故得終其本命之年也。

無有中傷,傾土歸仰,咸行善心。

幽棲曰:當此之時,天人國人,若男若女,因玆聞經見法,莫不罄竭丹心,度災難之流,無夭閼之患。三業既靜,六根不生,眾惡俱消,萬善齊起。

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婬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歴,言無華綺,口無惡聲。

幽棲曰:不殺不害者,謂除身業罪;不嫉不妒者,謂除心業罪;不婬不盜者,謂除身業罪;不貪不欲者,謂除心業罪;不憎不歴者,謂復除心業罪也。華綺者,飾妄浮辭也。惡聲,穢罵毒語也。此都遣十二之惡行,然後乃至大順。

齊同慈愛,異骨成親。

玄英曰:人皆十惡不生,動合真常之理,故得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古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堯舜授禪,能令天下歸心;況天尊說經,一國歸仰,自然異骨成親也。

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幽棲曰:齊同慈愛之如,一等萬物之若,己保國民之豐盛,樂太平之永日也。○少微曰:斷命曰殺,殘傷為害。惡他勝己曰嫉;憎同儔曰妒;男女不以禮交為婬;竊人之物曰盜;無厭曰貪,嗜好曰欲,嫌人曰憎,猜疑曰歴。十惡既滅,則異骨成親;萬行玄同,則聲無悖戾。自然疾疫不作,人無夭傷,年穀豐登而國太平也。○玄英曰:齊同慈愛,其國必安。無有中傷,人自饒足。五穀成熟,災害不生。有此眾善之功,故云忻樂太平也。

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至心,宗奉禮敬,皆得度世。

幽棲曰:於是元始天尊睹國人之信善,出真範以導之,若精誠修奉,必升仙度世也。○少微曰:言一方化而羣方得,邇人順而遠人服也。

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

玄英曰:謂說混洞赤文,及以元洞玉曆,此謂《靈寶本章》也。

並是諸天上帝,內名隱韻之音,

幽棲曰:經中所言者,即後二章所說三十二天隱名,三十二天帝之內諱。皆大梵之言,言非造次致詰,故云隱韻也。

亦是魔王內諱,百靈之隱名也,非世之常辭。

幽棲曰:魔王內諱,即五帝大魔之諱字也。百靈之隱名者,即無英、白元之名號。既皆隱名內諱,故非世之常辭也。

上聖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

少微曰:《字林》云:悉,詳盡也。○幽棲曰:既內名隱韻,非世常辭,故真人之中,有通玄之才、究微之鑒者,乃能悟其旨耳。

誦之十過,諸天遙唱,萬帝設禮,河海靜默,山嶽藏雲,日月停景,琁璣不行。

幽棲曰:言上聖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者,誦之十過,則道契諸天。故同聲而遠唱;德齊萬帝,故設禮而來賓。河海息飇浪之飛騰,山嶽攝雲煙而不起,三光駐景,七曜凝輝,天地貞明,晝夜燭也。

羣魔束形,鬼精滅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

幽棲曰:既正道坦行,即邪魔消匿,故使朽骸歸再超之魄,白骨復重形之魂。既能使死者更生,固宜令生者不死,此真人之格者也。

至學之士,誦之十過,則五帝侍衛,三界稽首,魔精喪眼。鬼祆滅爽,濟度垂死,絕而得生。

幽棲曰:至學之士者,則心堅於鐵石,操烈於水火,天地不能逾,鬼神不能惑,行人之所不能行,已有若無。以此,太極已上有真名者,誦之十過,則五帝翼侍於左右,三界稽首而致敬,邪魔喪其睛目,垂死自然而得生。五帝,則五方之天帝。三界,則三界之魔王也。○少微曰:上聖大道,威能制天,至學力微,唯能御地。制天能使三景停輪,白骨復命,御地能令三界稽首,垂死卻生。大小之涯,不可相越也。

所以爾者,學士穢氣未消,體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

少微曰:天政,謂日月五星,天文七政也。

德可伏御地衹,束縛魔靈,但卻死而已,不能更生。

幽棲曰:爾者,然也。夫至學之士,名行既登於真格,功用則蔑於世人。

所以然者,為骨體未真,穢氣仍在,則十方未可召制,諸天未得振威。止可攝御邪魔,卻垂死之死,不能令朽骸枯骨復形更生,此至士之格也。○少微曰:學士即上至學之士也。神力不弘,功未圓備,不能威制天象,只可伏御地祇。力能臨死卻死,未能回骸起朽也。

輕誦此章,身則被殃。

少微曰:五帝威神侍衛《靈寶》,司察輕慢,良為險巇。

供奉尊禮,門戶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災不干,神明護門。

幽棲曰:輕誦者,謂不整潔形服,不依按科儀;或行立坐臥,聊耳妄誦。豈但己身受考,抑亦上累祖宗。若唯敬禮尊崇,則致門戶興盛,一身受福,昌系子孫,惡根不生,常與善會。

既千神來護,何萬災能干?以此而言,誦而不味者,未若不誦而敬。諸持經之士,宜審詳焉。

斯經尊妙,獨步玉京。

少微曰:言獨用此妙道,可以飛步玉京。《本相經》云:大羅天上,有玉京之山,無根而生,據空而停,其中有紫微上宮,辟方三十萬里。金樓玉臺,七寶光飾。玉室上有三十六所,方圓八千里,真文大字,滿在其中。

度人無量,為萬道之宗,巍巍大範,德難可勝。

少微曰:《爾雅》云:範,法也。○幽棲曰:既諸天所崇,不傳下世,處紫微之秘藏,在玄都之特用;為度人之最,標眾道之首。巍巍聖範,殆崑崙之冠霄;德量難勝,以溟海之莫測。斯之妙道也。

道言: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宮。

幽棲曰:此言凡誦者,則不限高下之格,是能依法精心誦持十過者。則諸天眾聖,降集於房廟,播祖禰之幽魂,及昆宗之苦爽。下離北府,上入南宮。朱宮者,即南宮也。

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升金闕,游宴玉京也。

幽棲曰:格皆九年者,即九年之格也。謂法三火之數,即三三如九。朱宮是南方,屬火。以火鍊形,故云三火。九年受其鍊化,然後更生貴族。生即便修此經,昔薰習之仍在,萬遍之功既滿,三千之德復圓,遂超然昇度,逕得神仙;登金闕而朝聖君,游玉京而謁元始,此十遍之格也。○少微曰:此明能度先祖也。按《三元品戒》,朱陵度人之格,凡有三等。九年者,中福之格,大福則乃三年,小福則二十四年。皆更生下界,得為貴人。藉其先緣而能好學,不經生死,便得神仙。

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升南宮。

幽棲曰:上學之士者,則聞道勤行,見法必學,始終不替。寒暑無虧,此太清九宮已下有仙名者。既修誦此經,使身得道,飛昇仙域,受鍊南宮。夫魂魄昇仙,則火鍊鬼質;生身得道,則火鍊垢穢。初故皆入南宮,然後登其本位,此上士之格也。

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蹔滅,不經地獄,即得反形,游行太空。

幽棲曰:世人者,即常途之人也,非出羣之士。既以祖因福淺,身業功微,故生前則享壽遐齡,沒後則解形蹔滅。然不拘三官之制,不受九府之艱,期限數登,則神歸形復。既改形容於三官之館,易童顏於九鍊之尸,故不入南上之宮,便歷太空之境。太空在太清已上三域,此世人之格也。從真至此凡有五等,則階級差殊也。○少微曰:又明世人誦之,亦能自度也。世人德薄,功行未圓,雖不能骨肉同飛,亦能尸解而度。《本相經》云:前功不立,後則骨肉不仙,是故尸解而得道也。按上經,尸解有四種:一者兵解,若嵇康寄戮於市,淮南託形於獄;二者文解,若次卿易質於履,長房解形於竹;三者水火鍊,若馮夷溺於大川,封子焚於火樹;四者大陰鍊質,視其已死,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從人,亦尸解也。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真語》:裴君曰:尸解仙者,不得御華蓋、乘飛龍、登太極、遊九宮,但不死而已。以弓劍曰兵解,竹杖曰文解,兼水火、太陰,為四種解也。

此經微妙,普度無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無量之福,生死蒙惠。

幽棲曰:此經功力致用,眇邈難思,十轉則萬炁齊仙,五級則度人無量。天人沐解脫之慶,生死,賴拔度之恩也。

上天所寶,不傳下世。

少微曰:天尊說經之時,不傳下世;王母所請許保甲申之災,因此流通,人間始有也。宋君曰:此經度人,凡有四種。一者白日升天,即身而度;二者尸解變易而度;三者死而不朽,後更起生;四者魂神暫滅,即昇南宮受化。業有輕重,故報有差殊,兼度曾祖,故曰生死蒙惠。

至士齎金寶效心,盟天而傳。輕泄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

幽棲曰:既稱秘於玄都,固宜不傳下世。今因太上流布,方復降授人間。故令至士齎金寶以效心約輕,宣之重誓,違盟則九祖獲考,寶祕則億曾齊功。○少微曰:夫靈文秘重,授受良難,豈得率爾輕傳,殃延九祖。

侍經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幽棲曰:此言五帝玉童玉女者,是五帝之玉童玉女來侍,非五帝與玉童、玉女俱侍此。五帝即五老帝君,非五方之帝也。童之與女,都四十八人,既常營衛神經之文,亦兼保護誦經之者。則叉薦舉精誠之功,司察泄慢之過,受誦之子,宜慎之焉。若出入遊行,必宜携執,則使持文而護身,免灾而無慮矣。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宮。

幽棲曰:正月,上元大慶之月也。故能福及上世祖曾,幽魂苦爽,斷鬼神連逮之役,受仙官拔度之慶。夫言齋者,謂身無雜務,心不外想,內外清虛,抱元守一,終乎此月。故言長齋。

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黃蔍白簡,削死上生。

幽棲曰:七月即中元大慶之月也。故中及己身,諸天上生;名於白簡,酆岱落死;籍於黑簿,身得神仙,位登天府。黃籙、白簡者,以黃金為書,以白玉為簡也。此獨不言十月下元者,為上元上延祖考,中元中及己身,下元下逮子息。今既皆明至學為首,則至學上有祖考而下無子息,故十月下元,略而不言。經中亦不說下元功過。至學之士,詳而審之。○少微曰:天官考時,宜度先祖;地官校月,可度己身。此先後之差,尊卑之序。黃籙、白簡,記仙之籍也。《錄字回年經》曰:名書帝籙,蓋有宿緣,皆由勤慕,非自然也。○玄英曰:按《三元品械》,正月三陽炁生,位在上元諸天校定之時,宜度先祖。七月是中元校定之月,地官考校之辰,宜度己身。亦是先後之差、尊卑順序之儀也。謂修道之法,普度無窮,通濟死生,動植咸潤;上為皇家宗廟,下為五苦幽魂,豈獨先超七祖。此乃使人追孝之心,故云為上世亡魂。

十月長齋,誦詠是經,為帝王國主、君臣父子,安鎮國祚,保天長存。世世不絕,長為人君,安鎮其方,人稱太平。八節之日誦詠是經,得為九宮真人。

幽棲曰:謂四立、二分、二至,為八節日也。皆諸天大慶吉會之日,檢勾學者功過之辰。若於其日能齋而誦之,則得為九宮真人也。所以爾者,其九宮除中央之尊位,周回八宮,以應八節。既與其日相符,故誦之得登此境。○少微曰:一元有三宮,三元有九宮也。又解:夫八節之日,皆有八史神下伺人善惡,所以八節必須修誦。何故八節之日為九宮真人?明八節是八卦,左三右七等并,以中宮首足合於九宮,故曰九宮真人也。

本命之日,誦詠是經,魂神澄正,萬炁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

幽棲曰:本命即年辰之日,唯檢勾一身之功罪,故令其日齋誦之。且人以炁為根,以神為本。炁存則神正,本固則根深。內神炁以相符,外光明而自軫。如此則萬憂不生,苦惱奚入?既以我本命之日修誦,故能存我之神炁。聖人作則,皆有由然,以此推之,則修真之理自明矣。○少微曰:夫神和而炁暢,故聞靈音而澄正,感虛白而光明也。○疏曰:本命日則有司命君下察人善惡,所以亦須修此經。人若為惡,則邪炁入身;若其為善,則正炁歸己。而永保長存,不經苦惱也。

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名書上天。功滿德就,飛昇上清。

幽棲曰:三界侍衛者,即三界魔王左右侍衛也。五帝司迎者,即五方天帝出入迎送也。於是坐朝眾靈,名書帝籙,萬遍功備,千行德圓,即白日升天、飛登上清也。○少微曰:陸先生云:上清,中都也。按《龍蹻經》:四梵以上,次有三清。太清十二天,九仙所居;次上清十二天,九真所居;玉清十二天,九聖所居。今三十六天,並不壞之境。《洞神經》云:三清天,自然化也。憑空而立,七寶宮殿,不生不滅,百靈侍衛矣。

道言:行道之日,皆當香湯洗浴,齋戒入室東向。

幽棲曰:行道之日,即持誦此經之日也。恐人不得此長持,故云行道之日,亦是前所說吉日也。每皆以香湯洗浴,然後入別室齋心潔己,清凈無為。若山居寡力者,亦可於所寢之室,常護令整潔,先被服盥漱,置經於桉,然後又於經堂焚香,禮請跪啟。今修誦之旨,即取經於室中,東向正坐。焚香披讀,注心歷目,微聲吟詠。若直爾念誦,文多錯誤,則卻,上三十字讀,勿使忽速,苟貪遍數,翻為失功,誤人不小。調聲誦詠,令神和魂暢,常令香炁綿綿不絕於室。至此章,則依法存叩之也。

叩齒三十二通。上聞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過。

少微曰:《真語》云:叩齒以集神,咽津以和真。《易》曰:帝出于震。震,長生之方,諸天之尊也,故東向也。先想皇曾天而拜之,以次天帝,每一想一拜,而取遍也。

閉目靜思,身坐青、黃、白三色雲炁之中。

少微曰:玄炁,青也。元炁,黃也。始炁,白也。想此三炁也。

內外蓊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師子、白鶴,羅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煥室內,項生圓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密呪曰:

幽棲曰:更焚香臨目。臨目者,半開也。接手者,兩手杳於膝上,即叩齒三十二通。每叩一通,令響應一天。訖,存我起拜三十二天帝,從東方北首而始。以次周回四方,每一拜存一帝;而拜之訖,閉目存我。坐下自然有青、黃、白三色雲炁,須臾滿一室之中,鬱鬱藹藹,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後有玄武;師子左右各兩行,行有其八,對坐相望。白鶴與師子同也。日在前,月在後,明照室內,項生光象,照徹十方。如此存訖,更重覽所存者,分明如睹也。密呪者,即口動而無聲也。

無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侍香玉童、傳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關啟所言:今日吉慶,長齋清堂,修行至經,無量度人。臣及甲乙轉經受生,願所啟上徹,逕御無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少微曰:元始上帝,天尊之別號也。

畢。引炁三十二過,

少微曰:引炁者,以口吸引之也,非引出也。仍想三十二天本天中炁色,依次第而吸之,從皇曾天為始。

東向誦經。

幽棲曰:既發罏之祝,不假悉注;略言要用者耳。直日香官,即三十二天各一官也。下來監察,而復上奏。今日吉慶者,即三元八節之吉日也。每皆云:今某日吉慶,既屢言長齋,即不得不齋也。臣及甲乙者,後日月、天地、星辰、國主、兆民等之所稱也。若平常之時,即言臣及祖考也。元始上帝者,即非元始天尊也。夫上帝高尊亦位齊元始,故得稱焉。是知元始之號,非一尊之稱。祝畢,即以鼻吸三色雲炁,入口而咽之。三十二過畢,洞徹一形之內,良久誦經。上香誦經。初一遍,從序誦,因便存思;其後遍,直從元始洞玄題去,每令一存,周得十過為佳。若有急事,暫起亦得;若經時稍久,即須卻依前,新從序續,而復存思也。○少微曰:自元始洞玄以下曰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