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州集
年譜
作者:李尙質
1718年
卷一

家州年譜 编辑

公姓李。諱尙質。字子文。號家州。嘗夢蘇東坡書家州二字示公。因以爲號。系出璿源。五世祖諱𢢝。封完原君。卽我成宗大王第三嗣也。高祖諱壽剛。封伊城君。曾祖諱仁。封義泉君。祖諱夢禹。封順興君。考諱瑱。擢文科。未幾卒。贈吏曹判書。妣咸安李氏。生員諱晟之女。贈貞夫人。

丁酉萬曆二十五年宣祖三十一年

三月初二日壬辰甲辰時。公生子仁川朱岸面莊舍。

戊戌萬曆二十六年宣祖三十二年

公年二歲○時判書公避倭寇。寓居關西寧邊。

己亥萬曆二十七年宣祖三十三年

公年三歲

庚子萬曆二十八年宣祖三十四年

公年四歲

辛丑萬曆二十九年宣祖三十五年

公年五歲

壬寅萬曆三十年宣祖三十六年

公年六歲○穎悟超凡。始學書。

癸卯萬曆三十一年宣祖三十七年

公年七歲

甲辰萬曆三十二年宣祖三十八年

公年八歲○是年。判書公宰同福。公隨往任所。

乙巳萬曆三十三年宣祖三十九年

公年九歲○是年。判書公擢文科。

丙午萬曆三十四年宣祖四十年

公年十歲○是年。判書公遞任還京。

丁未萬曆三十五年宣祖四十一年

公年十一歲○是歲三月。判書公捐世。公隨伯氏受弔賓客。纍然悲咷。禮同成人。見者皆咨嗟。

戊申萬曆三十六年宣祖四十二年

公年十二歲

己酉萬曆三十七年光海元年

公年十三歲○夏服闋。公自此長于外家。受業於權石洲韠。石洲卽公外王母之弟也。問學孜孜。藻思日進。石洲大奇之。嘗赴學堂課製。端坐屬草。頃刻書下累十句如宿槁。儕友色沮閣筆。

庚戌萬曆三十八年光海二年

公年十四歲○嘗賦鷄聲茅店月詩。押店沒韻。石洲,東岳,五山諸公大加稱賞。遂膾炙一時。詩逸不錄。

辛亥萬曆三十九年光海三年

公年十五歲○是年二月。大夫人捐世。

壬子萬曆四十年光海四年

公年十六歲○遍觀諸子書。大肆力於文章。不屑於俗儒科業。

癸丑萬曆四十一年光海五年

公年十七歲○夏服闋。行冠禮。○聘草溪鄭氏。守夢公諱曄官至左參贊之第四女也。公受儒家諸書于守夢公。皆通奧義。守夢公甚重之。

甲寅萬曆四十二年光海六年

公年十八歲○所與游。皆當世知名士。華聞已藉甚。

乙卯萬曆四十三年光海七年

公年十九歲

丙辰萬曆四十四年光海八年

公年二十歲○秋。中進士二等第十八名。

丁巳萬曆四十五年光海九年

公年二十一歲

戊午萬曆四十六年光海十年

公年二十二歲○夏。守夢公出宰襄陽。公往從之。遊楓嶽。有壯遊序及酬唱詩。

己未萬曆四十七年光海十一年

公年二十三歲○時光海政亂。彝倫斁塞。公慨然無意於當世。寓居沔川山陰之莊舍。徜徉山海之間。日以文酒自娛。

庚申泰昌元年光海十二年

公年二十四歲

辛酉天啓元年光海十三年

公年二十五歲○挈家眷入春川地深峽中。搆茅屋買石田以居。有永矢考槃之志。

壬戌天啓二年光海十四年

公年二十六歲○時外王母春秋八秩餘。渭陽早卒無嗣。奉養之託。唯在於公。不得專意隱居。或在鄕或在京矣。○秋七月旣望。與親朋泛舟東湖。和蘇子瞻赤壁賦。

癸亥天啓三年仁祖元年

公年二十七歲○時太學久爲兇黨之藪。逮鼎革初。公入泮宮爲齋任。改錄靑衿。士論韙之。

甲子天啓四年仁祖二年

公年二十八歲○春。李适稱亂。公避賊于水原地。○秋。省外王母于興海郡。洪公靌宰興海時也。

乙丑天啓五年仁祖三年

公年二十九歲○公擅聲場屋。屢居多士之右。輒不利於殿試。人皆惜之。拜義禁府都事。不仕。○四月。守夢公捐世。

丙寅天啓六年仁祖四年公年三十歲○春。拜翊衛司洗馬。

丁卯天啓七年仁祖五年

公年三十一歲○春。虜騎猝至。世子分朝南下。以陪從太多。落點以遣。公不與焉。乃上疏曰。爲人臣子。平時護衛。臨亂落後。義所不忍。乞賜隨駕之命。上批依允其行也。世子待公特厚。頗有異數也。世子駐全州時。公上疏痛斥航海及講和之議。世子優答以嘉之。虜退。公隨駕入京。○秋。遷侍直副率。

戊辰崇禎元年仁祖六年

公年三十二歲○春。拜翊衛司衛率。尋棄官。○公多擧子女。皆夭。是年九月初二日。生子萱。○九月十三日。遭叩盆之慟。

己巳崇禎二年仁祖七年

公年三十三歲○冬。往臨陂聘晉州姜氏。郡守渭載之女也。時姜公知臨陂縣。○十一月十一日。庭試擢狀元。試題平蚩尤頌。文甚奇壯。人謂與其題相埒。十七日新恩政。拜禮曹佐郞。二十五日。拜司諫院正言。

庚午崇禎三年仁祖八年

公年三十四歲○正月。拜司諫院正言。遞拜成均館典籍。首薦擬兵曹佐郞。拜禮曹佐郞兼春秋館記事官。○三月。司諫院正言。○四月。拜兵曹佐郞。論軍機事陳疏。文逸不錄。○六月。以事罷。○七月。禮曹佐郞。○八月。工曹佐郞。遷司諫院正言。受由往謁于坡州先塋。○十月。入玉堂爲副修撰。兼知製敎。○十一月。侍講院司書。○十二月。司諫院正言。

辛未崇禎四年仁祖九年

公年三十五歲○正月。司諫院正言。論追崇事。特遞。○二月。兵曹佐郞。○夏。弘文館修撰司諫院正言。時元宗大王追崇之論大起。延平府院君李公貴主之。公唱同僚論啓。極言其非。仍請罷職不敍。○秋。公被延平攻斥。出住龍山江舍。○十二月。兵曹佐郞。

壬申崇禎五年仁祖十年

公年三十六歲○三月。兵曹佐郞。○夏。弘文館校理。○八月。兵曹正郞。○冬。階通訓。○十二月。弘文館副校理。

癸酉崇禎六年仁祖十一年

公年三十七歲○春。弘文館副校理。有一宰臣李公聖求也戚聯宮禁者。升拜西銓之長。公上箚劾之。○以京試官。往湖南。○三月。拜司諫院獻納。乃銓郞階也。時登賊滿海。邊虞孔殷。自上有宮闕修理之命。公乃論啓力爭。○七月。拜成均館直講。○拜弘文館校理。○八月。因雷震之變。箚陳立心之說。又以大君第宅過制。上箚論之。○受由省掃于坡山先塋。○九月。以暗行御史。按北關。○冬。弘文館副校理。○賜暇湖堂。

甲戌崇禎七年仁祖十二年

公年三十八歲○春。弘文館校理。○五月。在玉堂。因災異上箚。極言宮闈不嚴之失。○七月。司諫院獻納。○兵曹正郞。○八月拜弘文館校理。時元宗大王將入宗廟。公上箚極諫。箚入。上震怒。特配北邊遠地。命下。政院封還傳旨。三司請還收。諸大臣皆上箚力爭。天怒竟不霽。公素多疾病。遽謫塞外。親舊握別路左無不流涕。而公自若。無幾微形於色。謁外王母寬慰。拜辭而行。○十月。到鍾城配所。

乙亥崇禎八年仁祖十三年

公年三十九歲○公在配所。唯以探賾書籍爲事。引鄕中諸生。授以四子書。提誨諄諄。鍾人皆知挾筴。傍郡學子聞風坌集者。踵相接。○秋。賜環。卽離配所向京。受學諸生追至數日程。皆泣辭。公贈詩以別。○公在配所時。已得脹症。發行後漸劇。十月。踰鐵嶺到淮陽郡。病亟。初五日。卒于旅館。訃聞。上特命復官爵。令沿路各邑護喪。其月。奉輀車至京城之東。親舊及搢紳名公。皆操文以哭。○十二月。葬于坡州高靈山下夕陽谷先塋內卯坐酉向之原。公於前夫人之喪。新卜于砥平龍門山中元洞艮坐坤向之原。逮公之喪。術者曰。坡山優於龍門。故從其言。虛公之墓左。將爲遷厝前夫人之計也。後夫人姜氏。自遭公喪。以死自誓。不食朞年而卒。葬于公墓之右。

公之所著述甚多。而不肖孤失怙時年纔八歲。又經丙子之亂。太半閪失。有詩文若干首分爲五卷。而一冊藏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