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寒岡先生續集
卷五
作者:鄭逑
1680年
卷六

编辑

呈監司文 编辑

竊以我外曾祖寒暄堂文敬公金先生之墓。在玄風甫老洞。先生先壟。在先生墓之西麓。此則儒先錄中所謂丁未遭外艱。居廬三年。一循禮制者也。營建宅兆。周布排處。無一不經先生之裁度。其一簣土一塊石。皆出於先生之經理。子孫世守。儒家共護。今一百三十有一年矣。過者必式。必指點以爲此寒暄堂金先生先壟也。不謂先生曾孫中有一支子。去秋病死。其孤兒等。不問於門中。不稟於斯文。占奪其宅兆。侵破其墓門。視同無主之古塚。斫盡文敬公親自培養之松木。撤盡文敬公親自排鋪之磚石。雜率軍人。闌入躪躒。積土如陵。則封塋埋沒。深掘到泉。則窀穸密邇。羣杵亂擣。衆喧如雷。想其體魄驚動。精靈散越。此時內外子孫。心寒骨痛。其何以處焉哉。且神道不異於人世。文敬公泉下憂遑痛迫之心。又復何如乎哉。爲墳而不能如平常之墳。亦不能爲龍尾。蓋若稍成墳形。而又爲龍尾。則非開鑿初階。平夷舊墓。不能也。其可以忍言乎哉。聞旣最晩。未及救止。只聚門中子孫。粗伸奉慰之祭。亦何益於已破之塋域哉。惟思卽掘新墳。使之移葬他麓。在今日。惟此事庶幾少洩其憤矣。而彼孤兒等。尙無遄改之意。猶曰若强令移葬。則請待明春或來秋。此決非欲改之心。不過姑爲緩辭。以紓門中之怒耳。豈不尤爲可痛哉。況如老生者。朝夕將死。彼之欲爲遷就之計者。豈非實有所待而然邪。仰惟相公分理一方。以孝爲先。最尤留意於尊賢尙德之大義。其於金先生先壟。恐不可以泛視。亦不可以姑息從事。長彼之頑。增此之冤。切望特命近邑守令。斯速奉審。從實枚報。卽因其家長一人。使之刻期掘出。豈惟爲門中孱孫之幸哉。其於相公尊賢衞道之心。不亦恔乎。以近事言之。則崔守愚永慶。掘其姓親之葬於祖墓之傍者。廣陵故生員李山嶽。葬於其祖墓之下。諸李共起。囚其長子而掘之。此皆有所不容已焉。而其迫近侵逼。未有若今日之甚焉。使凡爲人子孫者。一過而觀焉。則孰不爲齎咨而嗚咽也哉。一言足以動相公之聽。而不免縷縷多言。亦出於悲憤之深。而不自知言之煩也。伏惟相公照察焉。

諭鄕會諸員文 编辑

嘗聞古人於橫逆之來。有直受不報之訓。且犯而不較。朋友之際。相稱道而不已。則君子之處此事也。蓋有道矣。學者將何所不學哉。亦當學此而已。退然靜處。惟思進脩之不已。日與同好。勉補其所闕亡而已。豈有聞謗驚憤。爲聚會攻擊地者哉。今者諸賢爲此咸集。怒氣崢嶸。老夫有言。戒以勿聽。擧非不盛。意非不美矣。抑老夫之見。則有異乎此。慚縮之餘。又安可以諸君之不聽而竟不言哉。夫所云云之說。彼非全諱。亦不盡唱。其所自謂眞出於其口者。則彼必見我不是處而怒之焉耳。凡我相知。當爲我羞愧。勉我警省而已。夫何多爲哉。若使其言全出鑿空。全無近似。則亦聖賢所謂妄人也。已在不足問。至其以爲非已所言。謂他人搆捏。方爲發狀辨詰之計者。則其辨其詰。其所自言。其他人所誣。皆不干吾人事。但今若直治其人。則彼必有言。必不自服。又欲轉問言端。窮泝其源。則不惟事甚騷擾。亦非道理所宜。紛紛而已。積怨而已。亦不合掛口成說。與之往復也。誠不願諸君之爲之也。且諸君以爲許多無理之談。果皆全出於其口。而古人處之。則其治之也歟。不治也歟。治之則當已甚也歟。不治而猶有所以治之者歟。諸君聞我此言。其又以爲是歟。不是歟。聽歟。不聽歟。如或以老夫之言。爲不爲無理。破前戒而試聽之。寬而不苛。棄而不問。則老夫猶有望焉。設若以老夫之言。爲不足聽。旣治之又甚之。則老夫之望。孤矣缺矣。豈保與諸君共鄕井之樂哉。豈獨魯有汶上之可在哉。旣聞訑訑之拒。而强進此耄妄之說。無乃只供諸君之一笑乎。且僕又有說焉。古人之處鄕者。必月有會焉。信讓必講。孝悌必勖。所以風斯厚而俗斯美也。吾鄕則近來闕焉無聞。亦無怪乎且漓且薄。而有諸君今日之會也。老夫竊有意焉。今旣會矣。亦旣盛矣。何可以徒然而遂罷哉。盍亦思所以後其所當後。先其所當先者哉。我有一部呂氏約法。諸君如許相信。請令善讀者。坐於中而一讀之。父老後生。咸傾耳而聽而悅之。則未必不爲今日之一好機會。而庶幾有以善其後焉爾。未知諸君以爲如何。

播諭安東諸生文 编辑

俯中儒生。有意心學。方設通讀之會。至爲嘉尙。惟恐老守自無得力之地。將不能導迪諸賢。夙夜兢惕。而愛慕諸賢之心。則又不能自已焉耳。但講會諸君。皆是年少後學。而其中老大成就。氣質庬淳如權淳,柳復起二十四員。合在席上。以珍斯會。而尙皆退坐。不肯追隨。豈不以老物不足與共學也耶。斯則當爲老僕之羞。而猶不能無望者。雖僕氣勢凌替。不足相爲振發之資。而諸君內省自勵。則初不待於病夫矣。方此菁莪樂學之時。相與敦勸來聚。努力進就。爲盡近裏之功。不亦善乎。此意播諭以二十四君。使二十四君。知我眷眷相勉之心。幸甚。

编辑

氷江觀雪圖序 编辑

一片而橫截成州之西北。逶迤爲沸流江內外灣之中島者。巫山也。層巒斷壑。逡巡起伏者十二。而就其中通敞高逈。一寓目而遠近湖山。莫敢遁其形者。平寬臺也。時氣凄晦。六花紛空。川原皜皜。滿目瓊瑤者。己亥仲冬之三日也。偃然拂袖乎臺上。望之若雙鶴之矯翅者。宋正卿,鄭養一也。肩繩而直趨者。駕雪車泝江氷也。山巾道服。悠然乎車上者。是樂只翁也。兩籧前導。一壺隨後。擁煖具奉盃盤。或立或趨者。翁之前後左右人也。殽者退。盃者進。正翁旣羞而又觴也。顧瞻左右。俯仰遊目者。瓊峯玉岫。助翁之奇賞。不暇乎應接也。屹然翬飛乎江上而丹碧如流者。降仙樓也。從樓上立而瞻望指點者。姜汝鍞,洪子敬也。單騎馳赴者。李藎伯與阿檄也。臺上乎徊徨。坐而還立者。宋鄭兩君之寓興於翁也。醺然耳熱。憑欄暫瞑者。翁半酣而有所思也。氷下潭底深千尺。而踴躍後先乎其間者。魚也龍也。相與奔走而聚觀者。成民喜翁之遊也。俄而馬焉者至。臺焉者降。翁亦回車而南。欣然共䳱。盃酌無巡者。賓主共樂而樂無央也。雪旣少霽。而景色曖曖者。日旣曛而夜將至也。笑談轉殷。簫響轉促者。遊將罷而懽益隆也。翁旣歸而賓猶未盡其餘懽者。知翁愛容之深也。旣又重會于留仙閣者。是歲臘月之望也。追想前遊。怳若登仙。瑤池之邊。緱山之上。其一時心爽神淸。渺視塵寰。飄飄不啻若脫屣然者。古今人未必不相及也。第未知彼時乾坤。亦盡爲白玉京否也。瑤池有圖。緱山有傳。則淸賞奇遊。不可以埋沒者。自古而已然也。忽焉龍眠。來自無何。圖畫異跡。赫然盈目。信乎好事。亦爲無心者所相也。雖然。有不能無感者。爲此圖者。淸則淸矣。奇則奇矣。無已太康。盍止乎禮。收斂減損。庶毋往而不返。是翁常兢兢而不已者也。正卿名安廷。洪陽人。養一名默。光山人。汝鎭名秀崐。晉山人。子敬名汝栗。益城人。藎伯名忠吉。全城人。檄字達甫。翁卽西原鄭逑。而以其假寓於成之樂只堂。故因自爲一時之號。道可。其字也。

成川鎭武學祠祭會圖序 编辑

南陽建中丞之廟。撫州起魯公之祠。旌忠奬烈之典。尙矣。我東方高麗朝。有贈上將軍鄭府君諱顗。受命宣諭。抗節不屈。何異成仁於希烈之庭。而手斫八十狂奴。以安一方者。又無愧乎平原之役矣。有樞密副使崔府君諱椿命。獨守孤城。終始不撓。斧鑕當前。顔色陽陽。其胷中之素定。豈有間於睢陽之烈哉。雙勳兩節。屹然竝峙。而泯泯乎無所傳者。殆四百年矣。一朝而廟貌巍然。凡有所耳目焉者。莫不竦然而躍。如有若披雲霧而覩天日。去酩酊而聞雷霆。使願忠之志。忘身之義。油然生於肺腑而不自禦。豈曠世未擧之典。必有待於今日。而吾又以身親乎其間。奉爵而進。薦俎而退。焄然而感。肅然而敬。旣又退而餕焉。至於事畢將罷。而悽愴怳惚之思。猶不能自已。是孰使之然哉。爰命丹靑。以繪其跡。爰著敍述。以詳其事。登降拜俯。粲然在目。賓主贊相。昭然可指。所以賁昭代表章之懿。侈一時有事之榮。而兼有以寓吾人信義之篤者。不亦備乎。不知當時二廟之饗。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信乎未可知也。異日有展此圖。而摩挲玩復。喟然興感。恨不身與焉者否乎。吾二三大夫。恒不忘今日之心。凜然如親炙二賢之毅範。則其所以激昂而自樹立者。又烏敢一毫有懈哉。僉曰。公旣苗裔於將軍。外後於副使。適來爲是府。躬奉朝命。成此祠事。誠奇遇也。今日之會。公不可以無言。遂不敢辭。是萬曆己亥冬十有一月二日丁未云。

成川鎭武學祠序 编辑

萬曆二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右丞旨臣朴弘老奉敎各道都護府。創建武學。略如鄕校之制。仍祠以前代有功之人。使有所矜式。三年丁酉六月日。臣逑奉成川之命。到任則邑爲十二郡之首鎭。而亂離多年。尙未擧行。逑深懼無以仰承上旨。且西京叛賊崔光秀。本州人也。上將軍鄭府君。以同里閈。擧義誅之。後遂立節於畢玄甫之亂。蒙古之兵。所向瓦解。而獨慈州崔府君。屹然若中流之砥柱。慈州。卽本府屬鎭也。以兩府君精忠壯烈。尙未有香火之奉。豈不爲一邦之闕典哉。遂得地於府西偏沸流江之上。以己亥三月日始事。五閱朔而竣功。觀察使臣朴弘老。具以上聞。下其議于大臣。重其事也。大臣請依施行。九月初十日。右承旨臣李覮奉敎依允。是年冬十有一月二日丁未。謹行妥靈之祭。且將索記以詳本末。而逑適限滿當遞。竊念兩府君遺蹟。人或未領其槩。取勝覽所載。書于左旁。用揭壁間。噫兩府君之忠烈。如彼其赫赫。聖朝之化導。如是其眷眷。凡秉常性而爲士民於是邦者。寧不感奮聳勵。思所以毌負乎哉。臣鄭逑謹識。

祝文 编辑

武學祠高麗上將軍鄭府君奉安文 编辑

伏以忠勇絶世。義烈超倫。排亂成仁。君子若人。生丁麗代。時世艱虞。賊卒一叫。嘯聚兇徒。逐帥據城。益肆跳梁。公乃一怒。義氣堂堂。我有神斧。志在殲滅。憤切擊泚。一擧撞殺。誅止黨魁。反側自安。功莫與爭。職超登壇。王三錫名。鞍馬衣冠。何知舊狡。襲盜踵亂。惡浮光秀。非兵可捍。宣諭有命。不避危難。力未解紛。反加諭䝱。視死如歸。忠貫日月。始也受勳。終焉立節。聖朝追奬。培植忠烈。曠世相感。桑鄕起祠。不昧者存。庶其鑑玆。

武學祠春秋享祀文 编辑

勇而好義。烈士之風。誅賊西京。克樹大功。御命不辱。視死如歸。其忠其節。千載流徽。

祭文 编辑

祭朴君信文廷璠 编辑

嗚呼哀哉。行有隱於家庭。人有不可以及焉者。而人不知其有不及者。性實癖於湖山。享以躬者餘五十年。而自不足以爲癖也。此固人之所難而世之所稀。天之所以藉之者。亦不偶然。而人或知其難而難之。稀其癖而稀之。則寧不樂爲之相從。而思終始而無斁者乎。此僕之所以知於公者。自少而愛於公者。愈久不渝。每見公之書。對公之面。則欣然不覺其酲之解而病之釋也。於是焉而使公遽作棄我之行。而使我復哭公於盡哭朋友之餘。則其所以爲懷於我者如何。而不能忘於公者。心目兩耿耿乎。平昔也。聞疾在公。而我不卽馳省。以伸執手之悲。世去公而我不趨哭。以寓擧帷之痛。事如是耶。情如是耶。老矣病矣。哀哉已矣。情曷如焉。事曷諧焉。攬前後而相思。徒嗟歎而自惜。嗚呼嗚呼。淸洛之舟。可復同泛。浮來之酒。可復同酌。皎皎之儀。可復接焉。琅琅之音。可復承焉。依然怳然。幽明之隔。曾咫尺之不如。而莫之接而承焉。情孰禦此脉脉。奠不腆其伊何。酒一酌鷄一炙。辭以侑而寫夫哀。不亡存者來斯格。

祭盧世純文 编辑

嗚呼爾乎。爾其至於是乎哉。爾則已矣。其於爾父爾母之哀傷慘慟。殆無以自支。何哉。爾與爾弟。連袂肩隨而長。旣又偕登虎榜。雙桂竝耀於庭街。雖以武出身。初非父母之所望。而閭里聚觀。親舊交賀。亦足爲一家之榮矣。夫何僅至一年。而汝弟遽爾以貽汝父母無涯之痛。又未及再朞。而汝又一疾而竟不起。人家不幸之甚。其有至於是焉者乎。哭子之慟。人所不免。亦或有兄弟不幸。而俱逝於父母眼前者矣。然豈有兄病於弟喪初朞之餘。仍歿於几筵未徹之前如爾者乎。慶不足爲榮。而禍有所不忍焉。此豈人家累有之變。而吾爲爾父爾母。不知所以解焉者也。爾生而見育於爾外祖膝下。爾外祖。吾友也。愛爾之淳謹。而望爾之成立。辛勤撫摩。誨導亦至。吾常爲汝而感爾祖之厚德。且爾祖托後事於爾焉。則吾又悲汝祖之窮。而恨不能爲爾祖爲之謀也。爾旣不幸。而不能副汝祖所望。然且質厚。持身不謬。則猶足以張門戶。以卒其世。而事有所難料理。有所難測。使汝外祖母。白髮悲號於八十將近之年。而失其所依賴焉。則吾爲汝悲傷痛歎者。不止爲汝齡之不永。不止爲汝父母連失兩子之慽也。汝尋醫他鄕。以至不淑。使爾父獨抱爾屍。而不知所以爲計。余力疾就見。載汝喪舟。至于爾居之境上而歸。今聞爾將入土。而余病不能往臨。此痛其又可堪也耶。聊綴荒辭。薄敍余悲。汝其有知也耶。無知也耶。無知則已矣。有知則汝又何以自勝其餘悲也耶。嗚呼。莫非天之所爲。吾爲汝何恨。汝亦宜有以自定。使汝父母無窮之慟。庶幾得以少寬也已。

代朴廷璠祭朴大庵文 编辑

嗚呼惟公。鍾英應粹。精金美玉。孝又成性。忠信爲德。行全而淳。心剛而直。和而且毅。溫而又栗。早自廢擧。爲道先覺。講究經傳。景泝伊洛。斂華就實。義精守約。惡惡如讐。好善如色。堂堂意氣。凜凜論說。內訟斯嚴。義理毫析。堂扁學顔。齋揭四勿。朝夕對越。自信之篤。華聞日美。孰不敬服。謂將大用。以展所學。事與時違。終辭薄邑。屢有朝命。確不可奪。如雲時事。扼腕慷慨。日偸末俗。掉頭咜咳。心絶外慕。以道殉身。晩嬰沈痾。肥遯養眞。千里雲林。一念君民。瀝血封章。萬言忠赤。羣小見愠。謂之何益。如余湔劣。竹馬相知。所賴琢磨。切切偲偲。擊余愚蒙。無異提撕。相期百年。永保塤箎。時丁不辰。各在南北。兩地顔色。只憑消息。往在壬寅。邂逅松林。話雜今古。不覺更深。雲離雨散。五載于今。停雲日日。勞我心情。何知此夕。永隔儀刑。六十光陰。疾如隙駟。士深哀恫。邦增殄瘁。疾病之日。問不躬趨。靈轜之返。哭不中途。執紼今朝。我意如何。幽明之間。愧負良多。嗚呼哀哉。松庵草宿。玉山風悲。存甫已矣。東老難追。星纔十周。厄何至斯。公之歸也。四老相隨。余之生也。隻影何托。死生人間。雖異遲速。重逢地下。必有一期。言之及此。哀淚如絲。萬古靑山。公應自得。單盃永訣。我心如割。不昧者存。庶幾來格。嗚呼痛哉。

祭金汝懼文 编辑

嗚呼。吾與兄俱爲文敬公之曾孫。雖有內外之殊。而其所以奉承餘慶。欽戴道德之盛。而思所以無忝焉者。則寧有彼此之分哉。余幼長於先人之外家。而兄亦少學於吾先人。年十年之差。長而爲肩隨之相親。牽裾執袂。呼兄曰弟。情深義重。雖謂之無間於一家之親。蓋無過矣。及余不天早孤。來食於外家。與兄雖異其居。而猶不忘昔時相愛之至情。見輒欣然心動。不忍相離其頃刻之起居。或連旬彌月。笑談戲嬉。兩極其懽。此弟之所以涵濡兄之厚德。而窮平生不替其愛者也。及余與兄旣壯旣老。血氣漸衰。則會合轉踈。際晤希濶。然而猶不至於累年積歲。而不得相奉。有如近日者矣。亂離奔趨。十年千里。神馳情懸。杳然莫接。昔於壬寅之春。因事就宿仁里。兄爲來訪。靑眼握手。敍說雍容。旣又逾年。而弟還故居。則相距不遠。實有相聚之便。而至於三年之久。而猶不得一日相値焉。蓋各牽老病。一動一行。旣不能自由。而相望瞻遡。其又何可兩堪哉。不謂兄忽不淑。而弟之癃衰益甚。隙駟光陰。已過一朞。而再且不遠。匍匐來哭。乃至於今日之遲遲。兄乎其有不亡者存焉。則其以弟而以爲如何哉。揮省宿草。拜謁几筵。悲愧惝怳。如將見而莫之見。如有負而莫之伸矣。嗚呼。兄之和容德量。其復不得見矣。我之親情昵懷。又將何所舒哉。悽風寒日。孤懷耿耿。一鷄之肴。一爵之斟。凡其有以鑒饗也哉。

祭鄭子明文士誠 编辑

嗚呼。昔在庚申年間。始得聞公之名。而知其爲雪軒先生之苗裔。吾西原之鄭。散居京外者。皆軒谷兩先生之後。而族不繁衍。人物眇然。又聞公早登師門。有志向學。其欲相見敍說同宗之義。而資麗澤之益者。其何能自已耶。于時。吾與公俱爲二十歲前人矣。俯仰之間。忽忽將及五十星霜。江分左右。道隔彼此。出入京洛。喜相乖違。一奉之願。竟莫之副。今我之來。公又不留。公乎公乎。我懷如何。聞公病時。聞我之來。謂有一見之期。日夜跂望。吃吃與子弟說不已。病旣革而將不及相待。則喟然興嗟。屢發有數之歎。噫。此其忍聞也耶。虛筵空榻。其又忍覩也耶。一歡莫遂。一觴莫接。登堂奠酒。滿目悲涼。惟公不亡。尙識此意。嗚呼哀哉。

祭止止堂金先生墓文 编辑

伏以松貞玉剛。霜潔蘭薰。正直不撓。卓然超羣。取友有道。翹楚斯文。詩文淸峻。絶去羶葷。德人無後。天道難諶。百年遺丘。湮沒莫尋。後生渺然。敢忘追欽。爰共瞻拜。悼歎罙深。補葺塋封。敬奠一斟。精誠皎皎。庶紆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