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山堂集
附錄䟦
作者:崔秉潤
1866年

敬書山堂集附錄後 编辑

吾先祖山堂先生道學德行。旣有我東諸賢之贊美。則不肖藐孤。更何敢贅說於其間也。嗚呼。先生之蘊其高大遠密。非斯集可盡。若余不學鹵莽。於斯集猶未之究。其何以有所發揮哉。秋江南先生師友錄。殿以公名而其曰。茂材篤行如其師。師卽寒暄先生金文敬公也。蓋先生之學。得於寒暄。寒暄之學。得於佔畢齋。佔畢之學。傳受於其父叔滋。叔滋之學。得於冶隱。冶隱之學。得於圃隱。圃隱實爲吾東方理學之祖。則先生學問之淵源。如是其正大。以若其材之茂學之博。其所造詣。固不可量。而天不假年。中途而夭。纔過顏子之二歲。是所謂仁者不必壽者耶。嗚呼惜哉。先生遺集一卷。旣行于世。而又有遺漏於舊刊者存焉。隻字片言。益可貴重。昔我先君。裒輯於涔寂之中。命我舍伯。寫之一通。將欲附刊印行于世。而有志未就。公則沒矣。可勝痛哉。第當今春。吾門僉議。咸謀剞劂。故余乃奉出于篋笥中。典刑之所寓。手澤之所著。爛然如隔晨。孤孑餘生。撫卷一痛。烏可忍也。蓋其篇秩尠些。雖不無泰山毫芒之歎。而古人曰。觀鳳一羽。可以知五彩之俱。一臠之肉。可以知全鼎之味。烏可以篇秩之小而恨哉。且幷取擅勝樓題詠及進士公詩一絶。僉知公遺事。附錄於先生遺集之端。志可謂勤矣。功可謂博矣。嗚呼。三世家藏文蹟。又皆蕩散於兵燹之後。其餘存者。百不一二。可勝惜哉。僉知公以剛方之性。實學篤行。無愧爲煙村,山堂兩賢祖之孫。而且當丁酉之亂。大有功於王室。上甚爲嘉之。敎以扶植國脈。多活人命。召拜僉知中樞府事。于斯時也。朝家之酬報。士林之景仰。當如何哉。嗚呼。公以篤至之行。宜其乘運高蹈。展布所蘊。足以振世敎。正士趨。措國勢於鼎呂。而事與心違。命與世仇。隱約遐陬。蹈晦以終。至于今諶於古乘。又未蒙國朝腏享之褒典。此非但世所興歎者也。豈不爲雲仍百世之恨耶。所輯編文。當以因本鋟刊。而與元集字行不齊。故不肖乃敢更以書之。鋟梓告訖。事遂得成。吾先君積歲未遑之事。抑亦有待而然歟。幸我先祖遺美之不泯。感吾先君蒐葺之至意。而不可無一語以著卷尾。故敢忘蕪荒。識此顚末云爾。

歲丙寅五月上句。不肖後孫秉潤。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