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前欽天監監正歙縣楊公神道表

故前欽天監監正歙縣楊公神道表
作者:肅穆 
本作品收錄於《不得已/下卷》和《敬孚類稿

(《敬孚類稿》卷十一)

穆嘗恭讀世宗憲皇帝所錄《庭訓格言》,中有訓曰:「爾等惟知朕算術之精,卻不知我學算之故。朕幼時,欽天監漢窮官與西洋人不睦,互相參劾,幾至大闢。楊光先、湯若望於午門九卿前,當面賭測日影,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今凡八算之法,累輯成書,條分縷析,後之學此者,視此甚易,誰知朕當日苦心研究之難也」。穆既知聖祖仁皇帝之精算術,實由於此,因想楊公之為人。今年夏,晤黟縣老友李君宗煝,談及楊公當日情事。因托遣人於歙縣楊氏,代求楊公所著之書。旋於楊公族裔孫某孝廉家得之。穆既得所錄副本,因念楊公之墓,年久不免荒蕪,復托李君佗日會同孝廉,商為修理。因略敘其生平事跡,佗日表於其阡。

公姓楊氏,諱光先,字長公,徽州歙縣人也。其世祖諱凝,字彥謐,明宣德五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調南京刑部尚書。嘗自敘前後戰功,乞世蔭子,堣遂得新安衛副千戶,子孫遂世襲焉。傳世至公,乃讓職與弟光弼,孑身入京師,時為崇禎十年也。

時有山陽武人陳啟新者,崇禎九年詣闕上書,言天下三大病,捧疏跪正陽門三日,中官取以進,帝大喜,立擢吏科給事中。歷兵科左給事中,劉公宗周、詹公爾選等先後論之。公復劾其出身賤役,及徇私納賄狀,帝悉不究。復經御史王公聚奎、倫公之楷,給事中姜公埰先後劾其溺職,及請托受賕、還鄉驕橫,並不忠不孝、大奸大詐狀,乃削籍下撫按追贓擬罪,啟新竟逃去不知所之。

又中極殿大學士溫體仁當國既久,劾者尤多,公復論之。至輿櫬待命,帝皆不省,每斥責言者以慰之,至有杖死者。而公卒以此遣戌遼左。然體仁亦旋以黨與奸狀為帝所悟,放歸。十六年冬,烈皇御經筵,求文武材,襄城伯李國楨以公對。上曰:「是舁櫬之楊光先乎?」遂懸大將軍印以待之。襄城遣人迎,未至而明已亡。

先是崇禎元二年間,莊烈帝以欽天監推算不合天行,日食失驗,欲罪台官。時禮部徐光啟言台官測候,本郭守敬法。元時當食不食,守敬且爾無怪台官之失占。臣聞曆久必差,宜及時修正。帝從其言,詔西洋人龍華民、鄧玉函等推算曆法,徐光啟為監督。三年五月又征日耳曼人湯若望、意大理人羅雅谷,襄授制器,演算諸法。

入國朝,順治元年夏,湯若望具疏將本年八月朔日食,明年正月望日食,照新法推步,京師所見虧蝕分秒,並起復方位圖像,與各省所見不同之數,繕冊進呈。七月復將所制渾天星球一架,地平日晷、窺遠鏡各一具,並與地屏圖一幅進呈,旋補授欽天監監正。自是十餘年,屢加恩擢用。十七年公入京抗疏,以西人耶穌會非中土聖人之教,且湯若望所造《時憲書》,其面上不當用上傳批「依西洋新法」五字,,具呈禮部,不准。是年復召比利時人南懷仁來京,纂修曆法。

康熙三年七月,公復叩閽,進所著《摘謬論》一篇,摘若望新法十謬;又《選擇議》一篇,摘若望選擇榮親王安葬日期,誤用《洪範》五行,下議政王等會議。四年三四月,議政王等逐款鞫問,及遵旨再議,湯若望等奉旨僅得罷職,旋以病死。聖祖特授公欽天監右監副,旋授監正。公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數,叩閽辭職,疏凡五上不准,乃輯前後所上書狀論疏,為上下卷,名曰《不得已》。七年詔求直言,公條陳十款,多見採納。內逃一人一款,得免十家連坐之例,實自公發之。八年春二月,為治理曆法南懷仁所劾,曆日差錯,得旨革職,旋蒙恩放歸,卒於途。

公歿後,西人以重價購其書,悉為焚毀,欲滅其跡。新城王文簡公士禎所撰《池北偶談》,曾記此書事,實西人復以計削去此條,且有改為詆毀此書者,以故,公此書及生平事實,後人罕有知者。

嘉慶年間,吳門黃主事丕烈曾得此書,嘉定錢少詹事大昕、儀徵阮相國元,先後評跋。阮公復見初印本《池北偶談》,並採公所著《日食天象驗》篇,為《疇人傳》。且推《摘謬十論》譏西法一月有三節氣之新、移寅宮箕三度入丑宮之新,則固明於推步者,所不能廢。錢公雖以公於步算非專家,亦深惜公無有力者助之,故終為彼所詘。其詆耶穌異教,禁人傳習,為大有功名教。

近吳門葉君廷管,嘗稱公少年已氣節觥觥如此。乃越三十年,時移世易,而剛直之性不渝,可謂豪傑之士。其書雖為西人計毀,然迄今仍有傳本,而姓氏亦稱道弗衰。蓋其精誠固結,自有不可磨滅者在云云,皆能知公之深。

穆乃恭記《庭訓格言》一則,並綜《明史》姜埰、溫體仁等傳及《東華錄》、康熙朝《徽州府志》、近世名人著述之可傳信者,□括以表公阡,俾鄉之後進者詳焉。

  ↑返回頂部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