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精藴大義 (四庫全書本)/卷05

卷四 易精藴大義 卷五 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易精藴大義卷五     元 解蒙 撰
  下經一咸至蹇
  ䷞艮下兌上
  咸亨利貞取女吉
  先儒曰乾坤萬物之首咸恒人倫之原故上經乾坤以二老對立下經咸恒以少長合體咸二少相交夫婦之始也所以論一時交感之情故以男下女為象男先於女婚姻之道成矣恒二長相成夫婦之終也所以論萬世處家之道故以男尊女卑為象女下於男居室之倫正矣或曰卦以二少二長相承者不有損益乎曰損二少而男不下女咸感之義微矣益二長而女不下男恒久之道悖矣此下經所以不首損益而首咸恒也
  蒙謂感有必通之理然必得其正而後有以盡人道之常聖人示人之意精矣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説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因隂陽相求之理明男女交感之情感有必通之道而不可以失其正也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氣化感而萬類亨道化合而萬民理感通之妙唯知道者為能識之
  先儒曰咸者感也所以感者心也无心不能感故咸加心而為感有心不能咸故感去心而為咸同也惟无容心於感然後无所不感聖人以咸名卦而彖以感釋之互明其㫖也二氣感應以相與山澤通氣也不言山澤者言山澤則不見相與之義故以二氣言之觀恒言雷風相與則知二氣相與之為山澤也感應者咸感之義也相與者咸皆之義也止而說合二徳言也止而不說則窒說而不止則流不窒不流貞也少男下於少女男先而女後亦貞也夫君尊而臣卑夫唱而婦和上天下地理之常也然上地下天則為泰以男下女則為咸蓋交感之道必上者為先而後下者應也人徒見人心感而天下和平而不知各有所感蓋聖人巍然在上百姓林然在下須是看觀其所感一句聖人論咸只言天地萬物之情而不言聖人人心之情蓋天地萬物之相感未始有心而真情自不能不感兆人為萬物之靈聖人旣以心感心焉有不得其情哉言人心則情不必論也
  蒙謂即天道之感以明人道之感唯得其理之正而後見其情之通也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虚受人
  先儒曰山高澤下以勢言之則實相傾故山下有澤為損以氣言之則實相通故山上有澤為咸山澤之所以通其不以形為異也夫山上有澤其中必虚虚則山澤之氣通而感應之理以生君子觀虚而能感之象而以虚受人人之一心其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者虚故也虛則无我无思无為不將不迎故雖充塞无外而未嘗有物應接萬變而未嘗有心苟以私意實之則先入者為主而感應之機窒雖有至者皆捍之而不受矣故山必虚則能受澤心以虚則能受人蒙謂觀二氣之相與明一心之妙用其要皆以虚而通也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先儒曰卦以男女婚姻為象周公專以六爻取人身為象初與心應四以心感而初以足行不曰足而曰拇者以隂居下欲進未能也
  蒙謂感於事事初而未能通故其象如此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蒙謂為臣之道不妄動而有求能居正以自守則不違於理矣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蒙謂陽剛无特立之操其志不足尚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先儒曰以身言之咸其心之地也天地聖人之所感者皆此理有心則拘矣故不言心然四雖不言心而四之憧憧實有心也有心之感不能咸故獨不言咸蓋貞則靜靜則虚虚則一則其求也无迎其往也无將既應之後猶未應之初也靜亦定動亦定寂也未嘗不感感也未嘗不寂何憧憧之有故明道有言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无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无情此光大之極則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先儒曰咸卦六爻不能盡全卦之義猶同人六爻同至郊而不能同至于野也蓋咸之在卦咸之全也而咸之在爻咸之初也大抵咸之為道動不離乎靜靜不廢于動體用同源其感通之機實有至理寓乎其間彼拇之進腓之動股之隨心之憧頰舌之滕皆累于動者也而感物之道在乎靜焉豈貴于動乎若夫脢與心背可謂得心之感矣然又靜而不能動非感而无不應者此咸之六爻所以不足盡咸也不然則夫子之于繋辭論六爻何以斷之曰智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蒙謂聖人言感天下之道當背私心蓋因五之不足而為之戒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先儒曰易道取諸身唯艮咸二卦為詳而其終特異者豈非以咸終於說而艮終於止歟周子有曰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感物而動者咸也故咸之六爻吉凶悔吝之辭備焉
  蒙謂感物而不由乎誠又惡能感物哉
  ䷟㢲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先儒曰恒與貞是本領底字亨无咎利有攸往是功用底字子思得此為中庸貞者中之體利有攸往者中之用而恒即庸也恒有二義有不易之恒有不已之恒利貞者不易之恒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利貞者體常也利有攸往者盡變也不能體常者不可與盡變不能盡變者不可以體常天地聖人所以能恒者以其能盡變也故恒之道必合二者言之倚于一偏則非常矣
  蒙謂人能恒于可恒之道則不唯不失其恒而又能不泥于恒矣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
  分有定勢相須動不違而位相應此四者所以為恒也
  恒亨无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
  盡人道之恒以合天道之恒斯能不滯于恒矣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于造化之運因其功之溥而見其理之恒于聖人之治即其理之恒而見其功之溥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先儒曰剛尊柔卑以二體言定分之恒也雷動風發以二象言變化之恒也巽而動以二體之徳言理之恒也剛柔皆應以六爻之象言物之恒也此四者皆可久之道孔子釋恒之義也久于其道而不已者恒之體利有攸往終則有始者恒之用體用一理也不明乎體用者皆偏也先言天地之道恒久不已利有攸往終則有始次言日月四時造化之迹聖人之用方見所恒處日月四時天地所以為恒也故以其化而見其常久于其道聖人所以體其常也故以其常而見其化泛觀天地日月之往來隂陽之代謝百穀草木之榮悴與夫民生之日用飲食其相循于无窮者皆常之功用也故曰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蓋天下之理唯久而不變然後見其真情也夫子於咸恒二卦即男女一端推而極之至于天地聖人之道既曰所恒又曰情者所恒體也情其用也朱子曰性只一箇物事情却多端或起或滅然本體常靜用處常動而不失其貞便見得所恒處所恒二字最可玩識得天地萬物之情昭然矣
  蒙謂人能體夫常而不泥夫常則天地聖人之功用不外是矣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先儒曰天下之震動莫如雷風常人則改其常度矣於此之時視之如平日然後可見胸中之有常故雷風非有常之物而係之恒其語通變者以恒為主歟彖言終始變化者恒之用所以久而不窮象言以立不易方者恒之體所以久而不變
  蒙謂觀物之相與有常而知身之所處有常非精于觀象者不能也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先儒曰由浚而深其深必久始而遽深其壞亦遽蒙謂知守常而不知變勢无自而可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先儒曰大壯九二解初六及此爻皆不著其所以然蓋以六爻唯此為最善然亦不過悔亡而已于以見恒道之難盡也諸爻欲蹈乎常而反失乎恒非失乎恒也乃失乎中也道无不常也无不中也在處之何如耳以是知可久者恒之道而中者又可久之道也捨中以求常抑末矣此九二所以悔亡由久于理之中也觀此則可以知時中之義子思之中庸其本此歟
  蒙謂處於非常之地而能不失其常非體常者不足以當之
  九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
  象曰不恒其徳无所容也
  先儒曰恒之道在乎中而已九二非正而居中故悔亡九三得正而不中故至于无容也
  蒙謂處可常之地而猶失其常則无徃而不失其常矣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先儒曰居得其正而不居正者九三是也居失其位而久居者九四是也故三或承之羞而四田无禽也蒙謂非常處之地而處之常故雖久而无功也葢常非可貴常而得其所乃為貴也
  六五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凶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先儒曰恒九四之才與二同而位異故四之爻不如二之久六五之位與二同而才異故五之柔中又不如二之剛中也
  蒙謂能守其常而不能制變乃從人之道非率人之道也故其事雖一而其效則殊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先儒曰在下以入為恒浚恒也在上以動為恒非不可以深也始而求深終而振動非可久之道也故凶蒙謂居常之極而變常乃不常之人也又何為而可哉
  ䷠艮下乾上
  遯亨小利貞
  先儒曰遯亨為君子計也小利貞為小人計也蓋隂長之時君子以遯為亨小人以貞為利又孰知為小人計所以為君子計哉或曰三隂長而為否五隂盛而為剥君子猶居其間二隂始生何為遯哉殊不知否隂已盛則隂終窮若以否剥而後去則无及矣大抵易於隂長之卦常欲使之循理于陽消之卦常欲使之知幾戒堅氷于寒泉之初繫金柅于隂萌之際今二隂為遯則亂形已兆見幾君子宜早為之計也聖人設卦以遯名豈非防微杜漸之意哉
  蒙謂君子雖欲全身以伸道未嘗不欲得時以行道故聖人設兩辭以明之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先儒曰遯而亨言遯乃所為亨也蓋二隂漸進猶未盛也勢尚可為君子皆全身而去非所望也聖賢處亂世當亂形未見正當維持危行遜言以漸而正之不害于遯也故曰小利貞或曰遯之時義何以謂之大曰于遯有以見君子不能忘天下之心也遯以乾艮成卦明乎乾體則可以達天徳知天命明乎艮體則可以達行止之宜識進退之節乾非終潛而有可潛可見之時艮非終止而有時止時行之義仕止久速以天自處此所為大也于斯時也君子俯就則屈已道急退則忘天下故雖二隂浸長君子愛君深而憂民切尚欲有為以安生民定社稷非處遯之時而識遯之義者不能也臨彖曰剛浸而長遯彖不言柔浸而長者蓋剛長可言也柔長不可言也易變體不同以一卦言之二隂在下小人也四陽在上君子也此以勢論五為君子二為小人本不相應以爻言之五居中當位與二為正應此以理論二居中是輔九五為治之臣也易變動不居固如此
  蒙謂君子之居亂世雖欲全身以伸道然苟有可為之機則必致其力焉蓋久速无常唯當夫理而已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逺小人不惡而嚴
  先儒曰天非有心與山較髙下也而山之于天自有不可侵不可及之勢也山雖陵乎天而天實覆冐之山雖屹立而不能犯乎天也其曰天下有山則天非汝去也汝自不吾及也故君子用之以待小人不惡則无怨而嚴則不慢優柔和易之中而有凌厲難近者存寛緩容納之内而有屏棄自逺者寄蓋君子於小人絶之以不絶乃所以深絶之猶王者之於荒服治之以不治乃所以深治之也
  蒙謂在下者雖不陵乎上而在上者有以全其尊則雖無忤于物而亦不拘于物矣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先儒曰初處不可以去可以不去者也古之人仕亂世而不去者位卑故也
  蒙謂既不能先事以避難不若靜處以免難也
  六二執之用黄牛之革莫之勝說
  象曰執用黄牛固志也
  先儒曰遯之初二雖隂柔小人然總論一卦之意則皆主君子如否之初六曰拔茅貞吉是也
  蒙謂二能以中順之道結其君則雖在相違之時而有相得之義矣
  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象曰係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蒙謂以係戀之私恩尚不能免乎遯之危又焉能濟乎用之大哉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先儒曰九四以上其遯皆美以上剛健而能先也小人之分以四剛柔相半故也九之剛勝便為君子四之隂勝便為小人
  蒙謂不溺於所愛而能㫁以義乃以道制欲者也非以人從欲者也
  九五嘉遯貞吉
  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先儒曰遯乃小人用事之時為九五者當遯之將及在正志而已苟志不先正小人投隙而進矣必至于變亂其所守豈大人之遯哉五言正志與二言固志意同
  蒙謂人能以中正而處遯則其心之所守者正矣
  上九肥遯无不利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先儒曰下三爻艮也故欲遯而或止上三爻乾也宜其勇于遯
  蒙謂以陽剛之才而處乎事之外則其進退綽綽然矣
  ䷡乾下震上
  大壯利貞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六五喪羊于易无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坤下離上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先儒曰康侯二字當玩味常人之情徒以受君之寵居君之位為盛而不知惟康侯足以為盛夫王之於臣一命錫爵再命錫服三命錫以車馬今曰錫馬其禮重矣大行人公之禮三享三問三勞今曰三接其意勤矣苟非有安民之功又何以膺人君之寵哉蒙謂當明盛之時而成治安之功宜其多受寵賜而顯被親禮也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先儒曰麗乎大明得所麗矣得其所麗者以其順也順而不逆禮故不失君臣之道進而上行得其進矣得其所進者以其柔也柔不干時故不犯上下之分如是雖盛而奚亢焉蓋君臣之間惟降志以相從則治可日彰徳可日明若在下者方命在上者驕亢則治與徳俱退矣惟是上柔順以接下所以有親厚之禮下柔順以輔上所以成治安之功而為晉之盛也故柔順二字最當玩味晉以柔為體以順為用曰柔曰順外晉之義
  蒙謂世道方進而未已君臣相得而益彰故下有安民之功而上有尊賢之禮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徳
  先儒曰人之一心其明如日擴而充之亦日之明也晉之自昭明徳致知之學也乾之自彊不息力行之學也乾曰自彊晉曰自昭天行日進誰使之哉蒙謂晉徳之功與日俱新當決其機之在我而後可也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先儒曰爻不正故戒以貞坤體寛故誨以裕摧如在彼吾不可以不正罔孚在上吾不可以不裕
  蒙謂事之在外者无所營理之在我者无所失此在下始進之道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先儒曰爻因其愁而勉之以守正象目其福而歸之以中正蓋人以中正自處未有不因愁而獲福者故曰易之道義配禍福
  蒙謂人之進能不失其正始雖難於進終必獲乎福
  六三衆允悔亡
  象曰衆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无咎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離下坤上
  明夷利艱貞
  先儒曰明盛之時君子守正易明傷之時君子守正難故曰利艱貞也易于諸爻噬嗑之九四泰大畜之九三曰利艱貞蓋一爻之中不幸而遇艱難之象則以艱貞之辭戒之未有一卦全體以艱貞為義者此蓋覩明入地中知君子明傷為可懼而危辭以戒之其商之末世乎文王抱明徳于躬而處紂之時深感此象故託意以為後世戒抑以自警也
  蒙謂人能艱難以守正則雖晦其明而未嘗息其明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先儒曰晉明乎外明夷明乎内晉以順用其明明夷以順保其明内文明則不失已而詭隨外柔順則不逆時以干禍内文明則外自然柔順非韜光晦彩之謂也當患難之時則艱守正道所以為晦其明非和光同塵之謂也文王盡全卦之義故以二體言箕子盡六五之義故以一爻言大難以文王一身關係天下言内難以箕子一身關係宗社言
  蒙謂遭世道之變而不失天理之常非仁聖者不能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
  先儒曰明入地中明未嘗息也故用晦而明乃君子養明之道不有虞淵之入焉有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谷之明此藏明用晦反得其明也
  蒙謂君子觀夫象既外晦而内明故以臨乎人不過察而傷明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先儒曰主人謂在朝者去者為客則居者為主人此所謂君子所為衆人固不識也
  蒙謂于見傷之始而去之速非知之明而勇於義者不能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先儒曰初傷于翼所傷猶淺二傷及股則害于行矣二之所以疾去者非為避患以求安乃順其法則義所當去也以柔居中故順而有則
  蒙謂傷未深而救之速非二之善處安能保其吉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先儒曰所謂南狩之志乃大得者蓋有湯武之志然後大得順天命應人心也无湯武之志則𭧂也豈大得哉
  蒙謂欲知聖人能為非常之事當知聖人有安斯世之心予于明夷之三見之矣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先儒曰微子帝乙之元子紂之庶兄也知其君不可以圖存也又知商之不復興也事之不可諌而争也其留也无救于宗祀之滅其去也猶可以存十一于千百也故曰獲明夷之心象曰獲心意者其謂微子之去乎
  蒙謂邪臣之事暗君也必先有以得乎君之心而後有以行乎已之志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先儒曰箕子之明可晦而不可息也自常情觀之箕子甘心處于奴莫不謂其明已滅殊不知暗中自有正處蓋箕子雖處暗弱之時甘心為奴而箕子自靖自獻于先王一念之正初未嘗息也
  蒙謂大人之處患難也外雖晦其明而内常保其明非箕子其孰能之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先儒曰以卦言則傷離之明者在坤以爻言則傷五之明者在上各不同也五上為天有登天象坤地至上方成又有入地象
  蒙謂以无徳而居高位始既傷人之明終必自傷其明也
  ䷤離下㢲上
  家人利女貞
  先儒曰六二居内卦之内旣中且正又長女居上中女居下皆女貞也而家人之道亦當先女貞六爻剛柔皆當位所以為家道之善有吉無凶若以人言之則舜之刑于二女文王之刑于寡妻二南正始之道始以后妃之徳則女貞者家道之本也
  蒙謂治家先正乎内則餘可從而理矣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禮别而分定人道與天地並也
  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欲盡乎齊家之道必本乎保家之主家人之二五當之矣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為治之道本于内而形于外故家齊于上而教成于下矣
  先儒曰人道與天地並而為三易以人道明天地之道故男女咸感以見天地之情夫婦恒久以見四時之運而家人歸妹又即男女以見天地之大義蓋天地之道先于男女夫婦見之故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自源而徂流舉末而知本也文王之彖只言利女貞風化之原家道之始也孔子釋彖推本風化之始在乎男女正位乎内外家人有嚴君以下總論父子兄弟夫婦无一而不盡其道風化所形家道之成也古今言正家者莫如周有王季為之父大任為之母文王武王為之子太姒邑姜為之婦周公為之弟孰非盡道者關雎麟趾之化其一家之推耳蒙謂天人无二理治化同一機故善言天者必有騐于人欲治國者必先齊其家此聖人因家人之道而推言之也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先儒曰風自火出自然有由内及外之象故火既熾則不患風不生徳既盛則不患家不化然又當看風火是甚氣勢君子之于言行必見善明用心剛如風益疾如火益烈然後言立行修而身正矣如風雷益亦是此意
  蒙謂觀由内及外之象而得修身正家之道吾于易之家人知之矣
  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先儒曰九者剛之象閑之之道也初者始之象閑之之時也志變而後治之家凟而後嚴之則有悔矣蒙謂正倫理而不傷恩義非以剛明之才居家人之始者不能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饋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先儒曰无所遂事者順也貞吉者以順為正者也爻言貞吉象言順巽婦道盡在是矣貞而不順則有晨鳴之咎順而不貞則有見金之嫌
  蒙謂事无專制而居有常職女之正位乎内者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先儒曰以陽處剛過乎嚴者也處下體之上為一家之長者也行與其慢寧過乎恭家與其凟寧過乎嚴蒙謂治家之道寧過乎嚴而无失于縱故聖人因論三之才而設治家之戒也
  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先儒曰治家之道以剛正威嚴為上戒在于柔順故家初三五皆吉上九威如終吉二四柔也于治家无取故二卑巽柔順乃婦人之正非男子所宜也四巽體而順在位保家者也非治家者也易以富貴對言則陽貴隂富以貧富對言則陽富隂貧以貴賤對言則陽貴隂賤以善惡對言則陽善隂惡
  蒙謂居得其正而處之安保家之主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先儒曰閑有家則閑之于其始假有家則假之于其終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中庸曰无憂者其惟文王乎此爻當之矣故三代之主正心誠意修乎閨門之内不下席而天下治何所憂哉蒙謂人倫之道得則風化之原立然非内外各得其正又安能致心化而誠合哉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先儒曰初閑上威治家人之道始終貴乎嚴也嘻嘻終吝則威如終吉亦其理也反覆卦爻中正男女以其義正夫婦父子兄弟以其道旣曰正又曰嚴又曰順旣曰愛又曰孚又曰威夫嚴正與順並行信威與愛兼用家人之道盡矣天地之義僃矣
  蒙謂保家之終故當有以信乎人尤當有以嚴乎已蓋修身乃齊家之則故聖人于家人終言之
  ䷥兌下離上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无咎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終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无初有終遇剛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宼婚媾往遇雨則吉
  象曰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艮下坎上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徳
  初六往蹇來譽
  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終无尤也
  九三徃蹇來反
  象曰往蹇來反内喜之也
  六四往蹇來連
  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九五大蹇朋來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内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經部,易類,易精蘊大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