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五經語類 (四庫全書本)/卷19

卷十八 朱子五經語類 卷十九 卷二十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十九
  錢塘程川撰
  易十九
  上經十三
  復雖一陽方生然而與衆隂不相亂如人之善端方萌雖小而不為衆惡所遏底意思相似
  林學履録復
  録末而不為衆惡所遏底意思饒録作而衆惡却遏他不得
  問一陽復在人言之只是善端萌處否曰以善言之是善端方萌處以惡言之昬迷中有悔悟向善意便是復如睡到忽然醒覺處亦是復氣象又如人之沉滯道不得行到極處忽小亨道雖未大行已有可行之兆亦是復這道理千變萬化随所在無不渾淪陳淳録復
  敬子問今寂然至靜在此若一念之動此便是復否曰恁地説不盡復有兩様有善惡之復有動靜之復兩様復自不相須須各看得分曉終日營營與萬物並馳忽然有惻隠是非羞惡之心發見此善惡為隂陽也若寂然至靜之中有一念之動此動靜為隂陽也二者各不同須推教仔細
  沈僴錄復
  問朋來无咎曰復卦一陽方生疑若未有朋也然陽有剛長之道自一陽始生而漸長以至于極則有朋來之道而無咎也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夭行也消長之道自然如此故曰天行處隂之極亂者復治徃者復還凶者復吉危者復安天地自然之運也問六二休復之吉以下仁也曰初爻為仁人之體六二爻能下之謂附下於仁者學莫便於近乎仁既得仁者而親之實其善以自益則力不勞而學羙矣故曰休復吉上六迷復㓙至于十年不克征這是箇極不好底爻故其終如此凡言十年三年五年七月八月三月者想是象數中自有箇數如此故聖人取而言之至于十年不克征十年勿用則其㓙甚矣
  㬊淵録復彖辭六二上六爻辭
  録中然陽有剛長之道二句劉礪録云畢竟是陽長將次並進
  七日只取七義猶八月有㓙只取八義
  㬊淵録復彖辭
  問一陽復於下是前日既退之陽已消盡而今别生否曰前日既退之陽已消盡此又是别生伊川謂陽無可盡之理剝於上則生於下無間可容息説得甚精且以卦配月則剝九月坤十月復十一月剝一陽尚存復一陽已生坤純隂陽氣闕了三十日安得謂之無盡曰恐是一月三十日雖到二十九日陽亦未盡否曰只有一夜亦是盡安得謂之無盡嘗細推之這一陽不是忽地生出纔立冬便萌芽下靣有些氣象上靣剝一分下靣便萌芽一分上靣剝二分下靣便萌芽二分積累到那復處方成一陽坤初六便是陽已萌了
  陳淳録復彖辭本義
  問坤為十月陽氣剝於上必生於下則此十月陽氣已生但微而未成體至十一月一陽之體方具否曰然凡物變之漸不惟月變日變而時亦有變但人不覺爾十一月不能頓成一陽之體須是十月生起云云林學履録復彖辭本義
  問十月是坤卦陽已盡孚曰隂陽皆不盡至此則微微一線畧通因而復發耳
  余大雅録復彖辭本義
  味道舉十月無陽曰十月坤卦皆純隂自交過十月節氣固是純隂然潜陽在地下已旋生起來了且以一月分作三十分細以時分之是三百六十分陽生時逐旋生生到十一月冬至方生得就一畫陽這一畫是卦中六分之一在地下二畫又較在上靣則箇至三陽則全在地上矣四陽五陽六陽則又層層在上靣去不解到冬至時便頓然生得一畫所以莊子之徒説道造化密移疇覺之哉又曰一氣不頓進一形不頓虧葢見此理隂陽消長亦然如包胎時十月具方成箇兒子
  潘植録復彖辭本義
  義剛曰十月為陽月不應一月無陽一陽是生於此月但未成體耳曰九月隂極則下已陽生謂如六陽成一叚而一叚又分為三十小叚從十月積起至冬至積成一爻不成一陽是陡頓生亦須以分毫積起且如天運流行本無一息間斷豈解一月無陽且如木之黄落時萌芽已生了不特如此木之冬青者必先萌芽而後舊葉方落若論變時天地無時不變如楞嚴經第二卷首叚所載非惟一嵗有變月亦有之非惟月有變日亦有之非惟日有變時亦有之但人不知耳此説亦是
  黄義剛録復彖辭本義
  問十月何以為陽月先生因詰諸生令思之云程先生於易傳雖發其端然終説得不透徹諸生答皆不合復請問先生曰剝盡為坤復則一陽生也復之一陽不是頓然便生乃是自坤卦中積來且一月三十日以復之一陽分作三十分從小雪後便一日生一分上靣䟎得一分下靣便生一分到十一月半一陽始成也以此便見得天地無休息處
  潘時舉録復彖辭本義
  問復卦剛反當作一句曰然此二字是解復亨下云動而以順行是解出入无疾以下大抵彖辭解得易極分明子細尋索儘有條理
  不知何氏録復彖傳
  聖人説復其見天地之心到這裏微茫發動了最可以見生氣之不息也只如此看便見天只有箇春夏秋冬人只有箇仁義禮智此四者便是那四者所以孟子説四端猶四體闕一不可人若無此四者便不足為人矣心是一箇運用底物只是有此四者之理更無别物只此體驗可見
  不知何氏録復彖傳
  問復見天地之心之義曰十月純隂為坤卦而陽未嘗無也以隂陽之氣言之則有消有息以隂陽之理言之則無消息之間學者體認此理則識天地之心故在我之心不可有間斷也
  王過録字㓜觀鄱陽人甲寅以後所聞先生六十五嵗饒録卅卷中
  復彖傳
  居甫問復見天地之心曰復未見造化而造化之心於此可見某問靜亦是心而心未見曰固是但又須靜中含動意始得曰王弼説此似把靜作無曰渠是添一重説話下自是一陽如何説無上五隂亦不可説無説無便死了無復生成之意如何見其心且在人身上一陽善也五隂惡也一陽君子也五隂小人也只是有一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且看一陽對五隂是惡五而善一纔復則本性後明非天心而何鄭可學録復彖傳
  問復其見天地之心生理初未嘗息但到坤時藏伏在此至復乃見其動之端否曰不是如此這箇只是就隂陽動靜闔闢消長處而言如一堆火自其初發以至漸漸發過消盡為灰其消之未盡處固天地之心也然那消盡底亦天地之心也但那箇不如那新生底鮮好故指那接頭再生者言之則可以見天地之心親切如云利貞者性情也一元之氣亨通發散品物流形天地之心盡發見在品物上但叢雜難看及到利貞時萬物悉已收歛那時只有箇天地之心丹青著見故云利貞者性情也正與復其見天地之心相似康節云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葢萬物生時此心非不見也但天地之心悉已布散叢雜無非此理呈露倒多了難見若㑹看者能於此觀之則所見無非天地之心矣惟是復時萬物皆未生只有一箇天地之心昭然著見在這裏所以易看也
  沈僴録復彖傳
  問復見天地之心曰天地所以運行不息者做箇甚事只是生物而已物生於春長於夏至秋萬物咸遂如收歛結實是漸欲離其本之時也及其成則物之成實者各具生理所謂碩果不食是已各具生理者固各繼其生而物之歸根復命猶自若也如説天地以生物為心斯可見矣又問既言心性則天命之謂性命字有心底意思否曰然流行運用是心
  萬人傑録復彖傳
  復見天地心動之端靜中動方見生物心尋常吐露見於萬物者盡是天地心只是冬盡時物已成性又動而將發生此乃可見處
  楊方録復彖傳
  天地生物之心未嘗須臾停然當氣侯肅殺草木摇落之時此心何以見曰天地此心常在只是人看不見故必到復而後始可見
  沈僴録復彖傳
  問天地之心雖靜未嘗不流行何為必於復乃見曰三陽之時萬物蕃新只見物之盛大天地之心却不可見惟是一陽初復萬物未生冷冷靜靜而一陽既動生物之心闖然而見雖在積隂之中自藏掩不得此所以必於復見天地之心也銖曰邵子所謂𤣥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正謂此否曰正是此意不容别下注脚矣又問天心無改移謂何曰年年嵗嵗是如此月月日日是如此又問純坤之月可謂至靜然昨日之靜所以養成今日之動故一陽之復乃是純隂養得出來在人則主靜而後善端始復在天地之化則是終則有始貞則有元也曰固有此意但不是此卦大義大象所謂至日閉闗者正是於已動之後要以安靜養之葢一陽初復陽氣甚微勞動他不得故當安靜以養微陽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靜以養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説却是倒了
  董銖錄復彖傳
  天地之心未嘗無但靜則人不得而見爾
  楊道夫錄復彖傳
  天地之心動後方見聖人之心應事接物方見出入向來只做人説覺不勞攘
  㬊淵錄復彖傳
  問復以動見天地之心而主静親復者又何謂曰復固是動主靜是所以養其動動只是這靜所養底一陽動便是純坤月養來曰此是養之於未動之前否曰此不可分前後但今日所積底便為明日之動明日所積底便為後日之動只管恁地去觀復是老氏語儒家不説老氏愛説動靜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謂萬物有歸根時吾只觀他復處
  不知何氏録復彖傳
  論復見天地之心程子曰聖人無復故未嘗見其心且堯舜孔子之心千古常在聖人之心周流運行何徃而不可見若言天地之心如春生發育猶是顯著此獨曰聖人無復未嘗見其心者只為是説復卦繫辭曰復小而辨於物葢復卦是一陽方生於羣隂之下如幽暗中一㸃白便是小而辨也聖人賛易而曰復見天地之心今人多言惟是復卦可以見天地之心非也六十四卦無非天地之心但於復卦忽見一陽來復故即此而賛之爾論此者當知有動靜之心有善惡之心各随事而看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因發動而見其惻隠之心未有孺子將入井之時此心未動只靜而已衆人物欲昏蔽便是惡底心及其復也然後本然之善心可見聖人之心純於善而已所以謂未嘗見其心者只是言不見其有昏蔽忽明之心如所謂幽暗中一㸃白者而已但此等語話只可就此一路看去纔轉入别處便不分明也不可不知周謨録復彖傳程傳
  舉聖人無復故不見其心一節語學者曰聖人天地心無時不見此時聖人因賛易而言一陽來復於此見天地之心尤切正是大黒暗中有一㸃明
  鄭可學録復彖傳程傳
  上云見天地之心以動靜言也下云未嘗見聖人之心以善惡言也
  楊道夫録復彖傳程傳
  問聖人無復未嘗見其心天地之氣有消長進退故有復聖人之心純乎天理故無復曰固是又問鼔舞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天地則任其自然聖人賛化育則不能無憂曰聖人也安得無憂但聖人之憂憂得恰好不過憂耳
  林夔孫録復彖傳程傳
  伊川言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一叚葢謂天地以生生為徳自元亨利貞乃生物之心也但其靜而復乃未發之體動而通焉則已發之用一陽來復其始生甚微固若靜矣然其實動之機其勢日長而萬物莫不資始焉此天地流行之初造化發育之始天地生生不已之心於是而可見也若其靜而未發則此心之體雖無所不在然却有未發見處此程子所以以動之端為天地之心亦舉用以該其體爾程端䝉録復彖傳程傳
  問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竊謂十月純坤不為無陽天地生物之心未嘗間息但未動耳因動而生物之心始可見曰十月陽氣收歛一時闗閉得盡天地生物之心固未嘗息但無端倪可見惟一陽動則生意始發露出乃始可見端緒也言動之頭緒於此處起於此處方見得天地之心也因問在人則喜怒哀樂未發時而所謂中節之體已各完具但未發則寂然而已不可見也特因事感動而惻隠羞惡之端始覺因事發露出來非因動而漸有此也曰是
  董銖録復彖傳程傳
  問程子言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動處如何見得曰這處便見得陽氣發生其端已兆於此春了又冬冬了又春都從這裏發去事物間亦可見只是這裏見得較親切鄭兄舉王輔嗣説寂然至無乃見天地心曰他説無是胡説若靜處説無不知下靣一畫作甚麽寓問動見天地之心固是不知在人可以主靜言之否曰不必如此看這處在天地則為隂陽在人則為善惡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不善處便是隂善處便屬陽上五隂下一陽是當沉迷蔽錮之時忽然一夕省覺便是陽動處齊宣王興甲兵危士臣搆怨於諸侯可謂極矣及其不忍觳觫即見善端之萌肯從這裏做去三王事業何患不到
  徐寓録復彖傳程傳
  問程子以動之端為天地之心動乃心之發處何故云天地之心曰此須就卦上看上坤下震坤是靜震是動十月純坤當貞之時萬物收歛寂無蹤跡到此一陽復生便是動然不直下動字却云動之端端又從此起雖動而物未生未到大叚動處凡發生萬物都從這裏起豈不是天地之心康節詩云冬至子之半大雪子之初氣冬至子之中氣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𤣥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包羲可謂振古豪傑
  陳淳録復象傳程傳
  伊川與濓溪説復字亦差不同用之云濓溪説得復字就歸處説伊川就動處説曰然濓溪就坤上説就囘來處説如云利貞者誠之復誠心復其不善之動而已矣皆是就歸來處説伊川却正就動處説如元亨利貞濓溪就利貞上説復字伊川就元字頭説復字以周易卦爻之義推之則伊川之説為正然濓溪伊川之説道理只一般非有所異只是所指地頭不同以復卦言之下靣一畫便是動處伊川云下靣一爻正是動如何説靜得雷在地中復云云看來伊川説得較好王弼之説與濓溪同
  沈僴録復彖傳程傳
  國秀問舊見蔡元忠説先生説復卦處靜極而動聖人之復惡極而善常人之復是否曰固是但常人也有靜極而動底時節聖人則不復有惡極而善之復矣沈僴録復彖傳本義
  問冬至子之半曰康節此詩最好某於本義亦載此詩葢立冬是十月初小雪是十月中大雪是十一月初冬至十一月中小寒十二月初大寒十二月中冬至子之半即十一月之半也人言夜半子時冬至葢夜半以前一半已屬子時今推五行者多不知之然數毎從這處起畧不差移此所以為天心然當是時一陽方動萬物未生未有聲臭氣味之可間可見所謂𤣥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也
  不知何氏録復彖傳本義
  問康節所謂一陽初動後萬物未生時這箇時節莫是程子所謂有善無惡有是無非有吉無㓙之時否先生良乆曰也是如此是那怵惕惻隠方動而未發於外之時正淳云此正康節所謂一動一靜之間也曰然某嘗謂康節之學與周子程子所説小有不同康節於那隂陽相接處看得分曉故多舉此處為説不似周子説無極而太極與五行一隂陽隂陽一太極如此週遍若如周子程子之説則康節所説在其中矣康節是指貞元之間言之不似周子程子説得活體用一源顯㣲無間
  輔廣録復彖傳本義
  漢卿問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以人心觀之便是善惡之端感物而動處曰此是欲動未動之間如怵惕惻隠於赤子入井之初方怵惕惻隠而未成怵惕惻隠之時故上云冬至子之半是康節常要就中間説子之半則是未成子方離於亥而為子方四五分是他常要如此説常要説隂陽之間動靜之間便與周程不同周程只是五行一隂陽隂陽一太極太極本無極只是體用動靜互換無極康節便只要説循環便須指消息動靜之問便有方了不似二先生葉賀孫録復彖傳本義
  漢卿問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曰此在貞元之間才見孺子入井未做出惻隠之心時節因言康節之學不似濓溪二程康節愛説箇循環底道理不似濓溪二程説得活如無極而太極太極本無極體用一原顯㣲無間康節無此説
  李方子録復彖傳本義
  陽無驟生之理如冬至前半月中氣是小雪陽已生三十分之一分到得冬至前幾日須已生到二十七八分到是日方始成一畫不是昨日全無今日一旦便都復了大抵剝盡處便生莊子云造化密移疇覺之哉這語自説得好又如列子亦謂運轉無已天地密移疇覺之哉凡一氣不頓進一形不頓虧亦不覺其成不覺其虧葢隂陽浸消浸盛人之一身自少至老亦莫不然
  葉賀孫録復彖傳本義
  録末一録有云植問不頓進是漸生不頓虧是漸消隂陽之氣皆然否曰是
  叔重問先王以至日閉闗程傳謂陽之始生至㣲當安靜以養之恐是十月純坤之卦陽已養於至靜之中至是方成體爾曰非也養於既復之後又問復見天地之心曰要説得見字親切葢此時天地之間無物可見天地之心只有一陽初生淨淨潔潔見得天地之心在此若見三陽發生萬物之後則天地之心散在萬物則不能見得如此端的
  吳雉録復象傳程傳并論彖傳
  問陽始生甚㣲安靜而後能長故復之象曰先王以至日閉闗人於迷途之復其善端之萌亦甚㣲故須莊敬持養然後能大不然復亡之矣曰然又曰古人所以四十強而仕者前靣許多年亦且養其善端若一下便出來與事物滚了豈不壊事
  葉賀孫録復象傳程傳
  陽氣始生甚㣲必安靜而後能長問曰此是靜而後能動之理如何如人之天理亦甚㣲須是無私欲撓之則順發出來曰且如此看又問安靜二字還有分别否曰作一字看
  程端䝉録復象傳程傳
  掩身事齋戒月令夏至冬至君子皆齋戒處必掩身及此防未然此二句兼冬至夏至閉闗息商旅所以養陽氣也絶彼柔道牽所以絶隂氣易姤之初六繫于金柅是也
  董銖録復象傳本義
  問无祗悔祗字何訓曰書中祗字只有這祗字使得來别看來只得解做至字又有訓多為祗者如多見其不知量也多祗也祗與只同
  沈僴録復初九爻辭
  先生舉易傳語惟其知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曰這般説話好簡當
  陳文蔚録復初九象傳程傳
  問上六迷復至于十年不克征何如曰過而能改則亦可以進善迷而不復自是無説所以無徃而不凶凡言三年十年三嵗皆是有箇象方説若三嵗猶是有箇期限到十年便是無説了
  劉礪録復上六爻辭
  或説旡妄曰卦中未便有許多道理聖人只是説有許多爻象如此占着此爻則有此象无妄是箇不指望偶然底卦忽然而有福忽然而有禍如人方病忽然勿藥而愈是所謂无妄也據諸爻名義合作無望不知孔子何故説歸旡妄人之卜筮如决柸珓如此則吉如此則凶柸珓又何嘗有許多道理如程子之説説得道理儘好儘開闊只是不如此未有許多道理在又曰无妄一卦雖云禍福之來也無常然自家所守者不可不利於正不可以彼之無常而吾之所守亦為之無常也故曰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若所守匪正則有眚矣眚即災也問伊川言災自外來眚自内作是否曰看來則一般㣲有不同耳災是禍偶然生於彼者眚是過誤致然書曰眚災肆赦春秋曰肆大眚皆以其過誤而赦之也
  沈僴録无妄
  无妄本是無望這是沒理㑹時節忽然如此得來靣前朱英所謂無望之福是也桑樹中箭栁樹出汁㬊淵録无妄
  史記无妄作无望問若以為无望即是願望之望非誠妄之妄曰有所願望即是妄但望字説得淺妄字説得深
  吳必大録无妄彖辭本義
  因論易傳雖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則妄也乃邪心也或以子路使門人為臣事為證先生曰如鬻拳強諫之類是也或云王荆公亦然曰溫公忠厚故稱荆公无姦邪只不曉事看來荆公亦有邪心夾雜他却將周禮來賣弄有利底事便行之意欲富國強兵然後行禮義不知未富強人才風俗已先壊了向見何一之有一小論稱荆公所以辦得盡行許多事縁李文靖為相日四方言利害者盡皆報罷積得許多𡚁事所以激得荆公出來一齊要整頓過荆公此意便是慶厯范文正公諸人要做事底規模然范文正公等行得尊重其人才亦忠厚荆公所用之人一切相反沈僴録无妄彖辭程傳
  問雖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則妄也既旡邪何以不合正曰有人自是其心全无邪而却不合於正理如賢智者過之他其心豈曾有邪却不合正理佛氏亦豈有邪心者
  林夔孫録无妄彖辭程傳
  剛自外來説卦變動而健説卦徳剛中而應説卦體大亨以正説元亨利貞自文王以來説做希望之望這事只得倚閣在這裏難為㫁殺他
  㬊淵録无妄彖傳
  伊川易傳似不是本意剛自外來是所以做造无妄動而健是有卦後説底
  㬊淵録无妄傳程傳
  徃字説得不同
  㬊淵録无妄彖傳程傳
  或問物與无妄衆説不同文蔚曰是各正性命之意先生曰然一物與他一箇无妄
  陳文蔚録无妄象傳
  問不耕穫不菑畬曰言不耕不穫不菑不畬無所為於前無所冀於後未嘗畧起私意以作為唯因時順理而已程傳作不耕而穫不菑而畬不唯添了而字又文勢牽強恐不如此又問无妄之災曰此卦六爻皆是无妄但六三地頭不正故有无妄之災言無故而有災也如行人牽牛以去而居人反遭捕詰之擾此正无妄之災之象又問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无妄之至何為而有疾曰此是不期而有此但聴其自至乆則自定所以勿藥有喜而無疾也大抵无妄一卦固是无妄但亦有無故非意之事故聖人因象示戒又問史記作無望謂無所期望而有得疑有不耕穫不菑畬之意曰此出史記春申君傳正説李園事正是説無巴鼻而有一事正合无妄之災无妄之疾亦見得古人相傳尚識得當時此意也
  董銖録无妄六二六三九五爻辭
  問不耕穫不菑畬伊川説爻辭與小象却不同如何曰便是曉不得爻下説不耕而穫到小象又却説耕而不必求穫都不相應某所以不敢如此説他爻辭分明説道不耕穫了自是有一様時節都不須得作為又曰看來无妄合是無望之義不知孔子何故使此妄字如无妄之災无妄之疾都是沒巴鼻恁地又曰无妄自是大亨了又却須是貞正始得若些子不正則行有眚眚即與災字同不是自家做得只有些子不是他那裏便有災來問眚與災如何分曰也只一般尚書云眚災肆赦春秋肆大眚眚似是過誤災便直是自外來又曰此不可大叚做道理看只就逐象上説見有此象便有此義少間自有一時築著礚著如今人問柸珓柸珓上豈曽有道理自是有許多吉凶
  劉礪録无妄六二爻辭象傳程傳并論彖傳
  不耕穫不菑畬如易傳所解則當言不耕而穫不菑而畬方可又如云極言无妄之義是要去義理上説故如此解易之六爻只是占吉凶之詞至彖象方説義理六二在无妄之時居中得正故吉其曰不耕穫不菑畬是四事都不做謂雖事事都不動作亦自利有攸徃史記无妄作無望是此意六三便是无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何與邑人事而邑人之災如諺曰閉門屋裏坐禍從天上來是也此是占辭如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若庶人占得此爻只是利去見大人也然吉凶以正勝有雖得凶而不可避者縱貧賤窮困死凶却無悔吝故横渠云不可避凶趨吉一以正勝是也又如占得坤六二爻須是自己直方大方與爻辭相應便不習无不利若不直方大却反凶也黄㽦録无妄六二爻辭程傳六三爻辭
  録末吳必大録有云如春秋時南蒯占得坤六五爻以為大吉示子服恵伯恵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一叚説得極好葢南蒯所占雖得吉爻然所為却不黄裳即是大凶
  不耕穫一句伊川作二意説不耕而穫耕而不穫耕而不必穫看來只是也不耕也不穫只見成領㑹他物事
  㬊淵録无妄六二爻辭
  問不耕穫不菑畬未富之義曰此有不可曉然既不耕穫不菑畬自是未富只是聖人説占得此爻雖是未富但利有攸徃耳雖是占爻然義理亦包在其中易傳中説未字多費辭
  黄㽦録无妄六二爻辭











  朱子五經語類卷十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