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五經語類 (四庫全書本)/卷74

卷七十三 朱子五經語類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朱子五經語類卷七十四
  錢塘程川撰
  禮十五
  小戴禮記五
  禮運言三王不及上古事人皆謂其説似莊老先生曰禮運之説有理三王自是不及上古胡明仲言恐是子游撰以前有言偃云云
  包揚録禮運
  問禮運似與老子同曰不是聖人書胡明仲云禮運是子游作樂記是子貢作計子游亦不至如此之淺鄭可學録禮運
  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𣏌而不足徴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徴也吾得坤乾焉説者謂夏小正與歸藏然聖人讀此二書必是大有發明處歸藏之書無傳然就使今人得二書讀之豈能有聖人意思也
  萬人傑録禮運
  楊問禮運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云云注則字作明字不知可從否曰只得作明字㝢問六經中注家所更定字不知盡從之否曰亦有不可依他處㝢問禮記主人既祖填池鄭氏作奠徹恐只是填池是殯車所用者曰如魚躍拂池固是如此但見𦵏車用此恐殯車不用此此處亦有疑又問其□也盖殯也□改為引如何曰若此處皆未可曉
  徐㝢録禮運
  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知與詐勇與怒固相類仁却如何貪盖是仁只是愛愛而無義以制之便事事都愛好物事也愛好官爵也愛錢也愛事事都愛所以貪諸家解都不曾恁地看得出又問雖是偏不是有一邊無一邊曰那一邊也是闕了
  胡泳録禮運
  智與詐相近勇與怒相似然仁却與貪不相干盖南方好也好行貪狼北方惡也惡行亷貞盖好便有貪底意思故仁屬愛愛便有箇貪底意思又云大率慈善底人多於財上不分曉能亷者多是峻刻悍悻聒噪底人
  吕燾録禮運
  用人之仁去其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縁何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亷介者便多是那剛硬底人
  吕燾録禮運
  問喜怒哀懼愛惡欲是七情論來亦是性發只是怒自羞惡發出如喜怒哀欲恰都自惻隱上發曰哀懼是那箇發看來也只是從惻隱發盖懼亦是怵惕之甚者但七情不可分配四端七情自於四端横貫過了葉賀孫録禮運
  問喜愛欲發於陽怒哀懼惡發於隂否曰也是如此問怒如何屬隂曰怒畢竟屬義義屬隂怒與惡皆羞惡之發所以屬隂愛與欲相似欲又較深愛是説這物事好可愛而已欲又是欲得之於已他這物事又自分屬五行問欲屬水喜屬火愛屬木惡與怒屬金哀與懼亦屬水否曰然
  沈僴録禮運
  劉圻父問七情分配四端曰喜怒愛惡是仁義哀懼主禮欲屬水則是智且麤恁地説但也難分
  黄義剛録禮運
  問喜愛欲三者不同如何分别曰各就他地頭看如誠只是實就他本來説喚做誠就自家身已説誠又自與本來不同如信就本然之理説是信就自家身已説信又不同就物上説又不同要知也只是一箇實如曰主忠信之類皆是自家身上説也
  葉賀孫録禮運
  問愛與欲何以别曰愛是汎愛那物欲則有意於必得便要挐将來
  陳淳録禮運
  問欲與慾字有何分别曰無心欲字虚有心慾字實有心慾字是無心欲字之母此兩字亦通用今人言滅天理而窮人慾亦使此慾字
  甘節録禮運
  録中無心欲字虚云云㬊淵録云方動者慾行出來者欲
  問慾與欲之異曰也只一般只是這慾字指那物事而言説得較重這欲字又較通用得凡有所愛皆是欲吕燾録禮運
  記云人者鬼神之㑹又云致愛則存致慤則著祭義皆説得好
  林夔孫録禮運
  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隂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也隂陽變化一時撒出非今日生此明日生彼但論其先後之序則當如此耳横渠云神為不測故緩辭不足以盡神化為難知故急辭不足以體化因説雷斧舉横渠云其來也幾微易簡其䆒也廣大堅固
  李閎祖録禮運
  禮記注疏説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宫處分明萬人傑録禮運
  旋宫且如大吕為宫則大吕用黄鍾八十一之數而三分損一下生夷則夷則又用林鍾五十四之數而三分益一上生夾鍾其餘皆然
  李閎祖録禮運
  旋相為宫若到應鍾為宫則下四聲都當低去所以有半聲亦謂之子聲近時所謂清聲是也大率樂家最忌臣民陵君故商聲不得過宫聲然近時却有四清聲方響十六箇十二箇是律吕四片是四清聲古來十二律却都有半聲所謂半聲者如蕤賔之管當用六寸却只用三寸雖用三寸聲却只是大吕但愈重濁耳又問聲氣之元曰律厯家最重這元聲元聲一定向下都定元聲差向下都差
  潘植録禮運
  饒本云因論樂云黄鍾之律最長應鐘之律最短長者聲濁短者聲清十二律旋相為宫宫為君商為臣樂中最忌臣陵君故有四清聲如今方響有十六箇十二箇是正律四箇是四清聲清聲是減一律之半如應鍾為宫其聲最短而清或蕤賔為之商則是商聲髙似宫聲為臣陵君不可用遂乃用蕤賔律成半為清聲以應之雖然減半只是出律故亦自能相應也此是通典載此一項又云樂聲不可太髙又不可太低樂中上聲便是鄭衞所以太祖英明不可及當王朴造樂聞其聲太急便令減下一律其聲遂平徽宗朝作大晟樂其聲一聲低似一聲故其音緩又云吾君大槩屬意於雅樂所以仁宗晚季極力要理會雅樂終未理會得
  律逓相為宫到末後宫聲極清則臣民之聲反重故作折半之聲然止於四者以為臣民不可大於君也事物大於君不妨五聲分為十二律添三分減三分至十二而止後世又増其四取四清聲
  滕璘録禮運
  問先生所論樂今考之若以黄鍾為宫便是太簇為商姑洗為角㽔賔為變徴林鍾為徴南吕為羽應鍾為變宫若以大吕為宫便是夾鍾為商中吕為角林鍾為變徴夷則為徴無射為羽黄鍾為變宫其餘則旋相為宫周而復始若言相生之法則以律生吕便是下生以吕生律則為上生自黄鍾下生林鍾林鍾上生太簇太簇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應鍾應鍾上生㽔賔㽔賔本當下生今却復上生大吕大吕下生夷則夷則上生夾鍾夾鍾下生無射無射上生中吕相生之道至是窮矣遂復變而上生黄鍾之宫再生之黄鍾不及九寸只是八寸有餘然黄鍾君象也非諸宫之所能役故虚其正而不復用所用只再生之變者就再生之變又缺其半所謂缺其半者盖若大吕為宫黄鍾為變宫時黄鍾管最長所以只得用其半聲而餘宫亦皆倣此曰然又曰宫商角徴羽與變徴皆是數之相生自然如此非人力所加損此其所以為妙問既有宫商角徴羽又有變宫變徴何也曰二者是樂之和去聲相連接處
  楊道夫録禮運
  問人者天地之心曰謂如天道福善禍淫乃人所欲也善者人皆欲福之淫者人皆欲禍之又曰教化皆是人做此所謂人者天地之心也
  吕燾録禮運
  禮器出人情亦是人情用
  鄭可學録禮器
  胡兄問禮曰禮時為大有聖人者作必將因今之禮而裁酌其中取其簡易易曉而可行必不至復取古人繁縟之禮而施之於今也古禮如此零碎繁冗今豈可行亦且得隨時裁損爾孔子從先進恐已有此意或曰禮之所以亡正以其太繁而難行耳曰然蘇子由古史説忠質文處亦有此意只是發揮不出首尾不相照應不知文字何故如此其説云自夏商周以來人情日趨於文其終却云今須復行夏商之質乃可夫人情日趨於文矣安能復行夏商之質乎其意本欲如先進之説但辭不足以達之耳
  沈僴録禮器
  禮時為大使聖賢有作必不一切從古之禮疑只是以古禮減殺從今世俗之禮令稍有防範節文不至太簡而已觀孔子欲從先進又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便是有意於損周之文從古之朴矣今所集禮書也只是畧存古之制度使後人自去減殺求其可行者而已若必欲一一盡如古人衣服冠履之纎悉畢備其勢也行不得問温公所集禮如何曰早是詳了又䘮服一節也太詳為人子者方遭䘮禍使其一一欲纎悉盡如古人制度有甚麽心情去理㑹古人此等衣服冠履每日接熟於耳目所以一旦䘮禍不待講䆒便可以如禮今却閒時不曽理㑹一旦荒迷之際欲旋講䆒勢必難行必不得已且得從俗之禮而已若有識禮者相之可也
  沈僴録禮器
  木豆為豆銅豆為登
  楊道夫録禮器
  録中登一本作證
  經禮三百便是儀禮中士冠諸侯冠天子冠禮之類此是大節有三百條如始加再加三加又如坐如尸立如齊之類皆是其中之小目便有三千條或有變禮亦是小目吕與叔云經便是常行底緯便是變底恐不然經中自有常有變緯中亦自有常有變
  不知何氏録禮器
  人只是讀書不多今人所疑古人都有説了只是不曽讀得鄭康成註經禮三百云是周禮曲禮三千云是儀禮某嘗疑之近㸔臣瓉注漢書云經禮三百乃冠昬䘮祭周官只是官名云云乃知臣瓉之説已非康成之説矣盖經禮三百只是冠昬䘮祭之類如冠禮之中便有天子冠士冠禮他類皆然豈無三百事但儀禮五十六篇今皆亡闕只存十七篇故不全爾曲禮三千乃其中之小目如冠禮中筮日筮賔三加之類又如上於東階則先右足上於西階則先左足皆是也
  林子蒙録禮器
  陳叔晉云經禮如天子七廟士二廟之類當别有一書今亡矣曲禮如威儀之類今曲禮儀禮是也恨不及問之
  李方子録禮器
  録中如威儀之類楊至録云是威儀纎悉處
  或問古人祫祭時每位有尸否曰固是周家旅酬六尸是毎位皆一尸也古者主人獻尸尸酢主人開元禮猶如此毎獻一位畢則尸便酢主人受酢已又獻第二位不知甚時縁甚事後廢了到本朝都把這様禮數并省了
  不知何氏録禮器
  問設尸法如何曰每一神位是一尸但不知設尸時主頓在何處祭時尸自食其物若獻罷則尸復勸主人而凡行禮等人與祭事者皆得食當初獻時尚自齊整至三獻後人皆醉了想見勞攘先生説至此笑曰便是古人之禮也不可曉所以夫子説禘自既灌則不欲觀想只是灌時有些誠意且如祭祖自始祖外皆旅酬如此自是不解嚴肅如大夫雖無灌禮然亦只是其初祭時齊整後面自勞攘
  黄義剛録禮器
  天道至教聖人至徳動靜語黙之間無非教人處孔子於鄉黨便恂恂朝廷便便便到處皆是人様更無精粗本末何嘗有隱
  劉砥録禮器
  諸侯不得祖天子然魯有文王廟左氏亦云鄭祖厲王何也此必周衰諸侯僣肆做此違條礙法事故公廟設於私家
  吴必大録郊特牲
  問蜡祭何以言仁之至義之盡曰如迎猫虎等事雖至微至細處亦有所不違故曰仁之至義之盡
  金去偽録郊特牲
  問昬禮不賀人之序也曰婦既歸姑與之為禮喜於家事之有承替也姑反置酒一分以勸飲婦姑坐客位而婦坐主位姑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
  黄卓録郊特牲
  録中喜於家事之有承替也沈僴録云喜於家事之有傳也録中姑坐客位而婦坐主位沈僴録云姑為客婦為主
  商人求諸陽故尚聲周人求諸隂故尚臭灌用鬱鬯然周人亦求諸陽如大司樂言圜鍾為宫則天神可得而禮可見古人察得義理精微用得樂便與他相感格此迺降神之樂如舞雲門乃是獻神之樂荀子謂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粗者亦有此理又如虞美人草聞人歌虞美人詞與吳詞則自動雖草木亦如此又曰今有箇新立底神廟縁衆人心邪向他他便盛如狄仁傑廢了許多廟亦不能為害只縁他見得無這物事了上蔡云可者欲人致生之故其鬼神不可者欲人致死之故其鬼不神先生每見人説世俗神廟可怪事必問其處形勢如何
  林賜録郊特牲
  録中古人察得義理精微云云林䕫孫録云大抵天人無間如云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及於天聖人能全體得所以參天地賛化育只是有此理以粗底言如荀子云云録中聞人歌虞美人二句林䕫孫録云聞唱虞美人詞則自拍亦不特是虞美人詞凡吳調者皆然以手近之亦能如此
  問酹酒是少傾是盡傾曰降神是盡傾然温公儀降神一節亦似僣禮大夫無灌獻亦無爇蕭灌獻爇蕭乃天子諸侯禮爇蕭欲以通陽氣今太廟亦用之或以為焚香可當爇蕭然焚香乃道家以此物氣味香而供養神明非爇蕭之比也
  黄義剛録郊特牲附
  温公書儀以香代爇蕭楊子直不用以為香只是佛家用之
  黄義剛録郊特牲附
  安卿問禮記魂氣歸於天與横渠反原之説何以别曰魂氣歸於天是消散了正如火烟騰上去處何歸只是消散了論理大槩固如此然亦有死而未遽散者亦有寃恨而未散者然亦不皆如此亦有寃死而魂即散者叔器問聖人死如何曰聖人安於死魂即消散
  黄義剛録郊特牲
  偪屨著綦綦鞋口帶也古人皆旋繫今人只從簡易輟之於上如假帶然
  不知何氏録内則
  古父子異宫宫如今人四合屋雖各一處然四面共牆圍
  包揚録内則
  古謂之宫只是牆盖古人無今廊屋
  吕燾録内則
  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㸔來此三句文義一様古注誤作兩段解言尊長之前有敬事方敢袒裼敬事如習射之類射而袒裼乃為敬若非敬事而以勞倦袒裼則是不敬惟涉水而後撅若不涉而撅則為不敬如云勞毋袒暑無褰裳若非敬事雖勞亦不敢袒惟涉水乃可褰裳若非涉水雖盛暑亦不敢褰裳也沈僴録内則
  君子登車有光一節養出好意思來
  不知何氏録玉藻
  問今冠帶起於何時曰看角抵圖所畫觀戯者盡是冠帶立底屋上坐底皆戴㡌繫帶樹上坐底也如此那時猶只是軟㡌搭在頭上帶只是一條小皮穿幾箇孔用那跨子縳住至賤之人皆用之今來㡌子做得恁髙硬帶做得恁地重大既不便於從事又且是費錢皂衫更費重某從向時見此三物疑其必廢如今果是人罕用也是貧士如何要辦得自家竭力辦得著去那家那家自無了教他出家相接也不得所以其弊必廢大凡事不商量後都是如此問古人制深衣正以為士之貴服且謂完且弗費極是好上至天子亦服之不知士可以常服否曰可以擯相可以治軍旅如此貴重恐不可常服曰朝𤣥端夕深衣已是從簡便了且如深衣有大帶了又有組以束之今人已不用組了凡是物事纔是有兩件定是廢了一件又云薄太后以㡌絮提文帝則㡌已自此時有了後來也多喚做巾子幞頭或云唐莊宗取伶官者用之但未有脚或云太祖朝方用想此時方制得如此長脚
  葉賀孫録玉藻附
  符舜功曰去年初得官欲冠帶參先生中以顯道言而止今思之亦是失禮先生曰畢竟是君命良乆笑曰顯道是出世間法某初聞劉諌議初仕時冠帶乘涼轎還人事往往前輩皆如此今人都不理㑹其間有如此者遂哂之要之冠帶為禮某在同安作簿時朝廷亦有文字令百官皆戴㡌某時坐轎有礙後於轎頂上添了一圈竹
  黄義剛録玉藻附
  古人戴冠郭林宗時戴巾温公幅巾是其類也古人衣冠大率如今之道士道士以冠為禮不戴巾婦人環髻今之特髻是其意也不戴冠
  包揚録玉藻附
  笏者忽也所以備忽忘也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漢書有秉笏奏事又曰執薄亦笏之類本只是為備遺忘故手執眼觀口誦或於君前有所指畫不敢用手故以笏指畫今世遂用以為常執之物周禮典瑞王搢大圭執鎮圭大圭不執只是搢於腰間却執鎮圭用藻藉以朝日而今郊廟天子皆執大圭大圭長三尺且重執之甚難古者本非執大圭也
  沈僴録玉藻
  今官員執笏最無道理笏者只是君前記事恐事多須以紙粘笏上記其頭緒或在君前不可以手指人物須用笏指之此笏常揷在腰間不執在手中夫子攝齊升堂何曽手中有笏攝齊者畏謹恐上階時踏著裳有顛仆之患執圭者圭自是贄見之物只是捧至君前不是如執笏所以執圭時便足縮縮如有循縁手中有圭不得攝齊亦防顛仆
  周明作録玉藻
  問禮記九容問論語九思一同本原之地固欲存養於容貌之間又欲隨事省察曰即此便是涵養本原這裏不是存養更於甚處存養
  不知何氏録玉藻
  朱子五經語類卷七十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