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40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三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四十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四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

  小兒諸熱門二

  方一神驗柴胡散 丹參赤膏 五物甘草生摩膏 李葉浴湯 柳枝浴湯 清木香

  浴湯 十二物寒水石散 李根湯 升麻湯 大黃湯 蜀湯 石膏湯 竹葉湯 又

  大黃牡蠣湯 調中湯 生地黃湯 犀角飲 加味小柴胡湯 柴朮參苓湯 芍藥參

  苓散 龍膽瀉肝湯 清涼飲 黃連香薷飲 連𧄍飲子 全蠍散 洗心散 惺惺散

  麻黃黃芩湯 升麻黃芩湯 甘露飲子 雙丸 石膏麻桂湯 連𧄍飲 麥門冬湯 五

  物人參飲 八物麥門冬飲 棗葉飲 涼膈散 柴葛解肌湯 調元生脈散 參蘇飲

  荊防敗毒散 菉豆粉飲 豆卷散 玉液丸 胃苓丸 神芎丸 敗毒散 四順清涼飲

  柴胡散 茵陳湯 梔子蘗皮湯 犀角散 乾葛根汁 連𧄍赤小豆湯 麥苗汁 茵

  陳五苓散 當歸散 小半夏湯 消食丸 小柴胡湯 葛根黃連黃芩湯 三黃丸 竹

  葉湯 香薷飲 車前子散 黃連解毒湯 玉露散 導赤散 至寶丹 琥珀散 解毒

  丸 七物黃連湯 金箔鎮心丸 棃漿飲子 大柴胡湯 大承氣湯 地骨皮散 犀角

  飲 𪔀甲飲 靈犀飲 生犀飲 青蒿散 柴胡散 理中湯 四君子湯 五苓散 白

  虎湯 柴苓散 二黃犀角散 牛黃散 黃龍湯 牛黃膏 羚羊角湯 梔子仁湯 大

  連𧄍湯 龍膽湯 紫霜丸

藝術典第四百四十卷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 编辑

小兒諸熱門二 编辑

方一 编辑

神驗柴胡散中藏經 编辑

治小兒骨熱,夜間如蒸,甚者不過十數日見效。

土柴胡不拘多少,去蘆,洗淨,炙黃色,不令太焦,亦不 須《銀州》者。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地骨皮、指面大二片子,同煎至七分」 ,食後溫服。如虛瘦,但空心服補藥,食後煎下數服,時時如水飲之。

丹參赤膏千金方下同 编辑

治少小心腹熱

丹參、 雷丸、 硭硝、 戎鹽 大黃各二兩

右五味,㕮咀,以苦酒半升浸四種一宿,以鍊成豬肪一觔,煎三上三下,去滓,乃內硭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

一方但用丹參、雷丸亦佳。

五物甘草生摩膏 编辑

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

甘草、 防風各一兩, 白朮、 桔梗各二十銖, 雷丸二兩。

右㕮咀,以不中水豬肪一觔,煎為膏,以前藥微火上煎,消息視稠濁,膏成去滓,取如彈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顖上及手足心,甚辟風寒。

李葉浴湯 编辑

治少小身熱

李葉無拘多少。

右㕮咀,以水煮去滓,將浴兒良。

柳枝浴湯 编辑

治「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

柳枝無拘多少,細切。

右煮取汁洗兒

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青木香浴湯 编辑

治小兒壯熱羸瘠

《青木香》四兩, 麻仁、 竹葉各一升, 虎骨五兩, 白芷三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兒。

十二物寒水石散 编辑

治少小身體壯熱,不能服藥。

寒水石 硭硝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大黃 青木香 甘草 黃芩, 防風 芎藭 麻黃根。

右各等分,合治下篩,以粉一升、藥屑二合相和,復以篩篩之,以粉兒身,日三。

李根湯 编辑

治小兒暴有熱,得之二三日者。

李根 桂心 硭硝各十八銖 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一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升麻湯 编辑

治「小兒傷寒變熱毒病,身熱面赤,口燥,心腹堅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瘡者,或因壯熱便四肢攣掣驚,仍成癇疾,時發時醒,醒後身熱如火者,悉主之。」

黃芩一兩 升麻 白薇 麻黃 萎蕤 柴胡 甘草各半兩 𥐚硝 大黃 釣藤各六銖

右十味,㕮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兒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大黃湯 编辑

治小兒肉中久挾宿熱,瘠熱進退休作無時。

生大黃、 硭硝、 甘草各半兩 桂心八兩

石膏一兩, 大棗五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编辑

治小兒潮熱

蜀。 甘草, 知母, 龍骨、 牡蠣各半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歲兒少少服半合,日再。

石膏湯 编辑

治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穀為不化。

大黃, 黃芩 甘草, 麥門冬, 硭硝各半兩, 石膏一兩 桂心八銖

右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三服,朞歲已下,小兒作五服。

竹葉湯 编辑

治「小兒夏月患腹中伏熱,溫壯來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黃,三焦不利。」

竹葉切 小麥各五合 柴胡 麥門冬 人參 甘草各半兩 茯苓十八銖 黃芩一兩六銖

右八味,㕮咀,以水四升,煮竹葉、小麥,取三升,去竹葉、小麥,下諸藥,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兒夏月忽壯熱燒人手,洞下黃溏,氣力惙然,脈極洪數,用此方加大黃二兩,再服得下即瘥。

编辑

治「五六歲兒溫壯,腹中急滿,息不利,或有微腫;亦治極羸不下飲食,堅痞,手足逆冷。」

竹葉一升 小麥半升, 甘草 黃芩 瓜蔞根 澤瀉 茯苓 知母 白朮 大黃各一兩

桂心二銖 生薑一兩半 人參 麥門冬

半夏各二兩, 當歸十八銖。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竹葉、小麥,取四升,去滓內藥,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大黃牡蠣湯 编辑

治小兒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悸。

大黃一兩, 黃芩 瓜蔞根、 甘草各十八銖 滑石二兩, 桂心、 牡蠣、煆, 人參、 龍骨

凝水石、 白石脂、 硝石各半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一日一夜令盡,雖吐亦與之。

《一本》「加紫石英半兩。」

調中湯 编辑

治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氣折其四肢,熱不得泄,則壯熱,冷氣入胃變下痢,或赤白滯起數,小腹脹痛,極壯熱氣脈洪大,或急數者服之熱便歇,下亦瘥也。但壯熱不吐下者亦主之。

葛根, 黃芩, 茯苓, 桔梗, 芍藥, 白朮。

藁本 大黃、 甘草各六銖

右九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後法。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喫五合未得,更以意斟酌。百日至三百日兒,一如前篇龍膽湯加之。」

生地黃湯 编辑

治小兒寒熱進退,啼呼腹痛。

生地黃、 桂心各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朞歲以下,服二合,已上三合。

《一方》七味,有芍藥、寒水石、黃芩、當歸、甘草各半兩。

犀角飲 编辑

治小兒心臟熱感

犀角十八銖, 茯神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

甘草半兩, 《白朮》六銖。

右五味,㕮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龍齒一兩佳。

加味小柴胡湯錢氏直訣下同 编辑

治乳母肝火發熱等證,致兒為患,子母竝服。

柴胡一錢, 黃芩七分, 人參、 半夏各四分, 甘草三分, 山梔、 丹皮各五分。

右水煎

柴朮參苓湯 编辑

治「肝火血熱,遍身瘙痒,或起赤暈,或筋攣結核。」

白朮炒 人參 茯苓各一錢 柴胡 川芎 山梔 芍藥炒 甘草炒,各五分 熟地黃自製 當歸各八分

右水煎服

芍藥參苓散 编辑

治肝木尅脾土。目劄面青。食少體倦。

芍藥炒 人參 茯苓 白朮 陳皮各七分 柴胡 山梔炒 甘草炒,各五分

右薑水煎

龍膽瀉肝湯 编辑

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便毒,小便濇滯。」

龍膽草酒炒,五分 車前子炒 木通 當歸尾 澤瀉各三分 甘草 黃芩 生地 山梔各三分

右水煎服

清涼飲 编辑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乾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羌活 柴胡 炙甘草 知母酒製 黃芪炒 黃芩酒製,各一錢 生甘草 防己 生地酒製 防風各五分 當歸六分 紅花少許 杏仁 桃仁各五箇 升麻四分 石膏 川黃蘗

草龍膽各一錢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入酒少許服。

黃連香薷飲 编辑

香薷四兩, 《厚朴》二兩, 《黃連》一兩。

右每服一二錢,將朴、連同生薑炒令紫色,入香薷水酒各一盞煎冷服。

連𧄍飲子本事方 编辑

治大人小兒五臟積熱,煩躁多渴,脣裂喉閉,目赤,鼻頷結硬,口舌生瘡。陽明證,傷寒發狂,見鬼譫語,大小便閉,一切風壅,並皆治之。

山梔 甘草、 赤芍藥各一兩, 大黃, 𥐚硝, 連𧄍 薄荷 乾葛各二兩

右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天竹葉七片,蜜三匙,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服。惟陽明證傷寒忌下。

全蠍散初虞世方 编辑

治小兒驚熱

全蠍 天南星取心,為末,一錢 人參三錢

蛇蛻三錢。

右為末,蜜湯調下,或薄荷加蜜湯調下。

洗心散類證活人書下同 编辑

治「小兒遍身壯熱,頭目碎痛,背膊拘急,大熱衝上,口苦脣焦,夜臥舌乾,咽喉痛腫,涕唾稠粘,痰壅,喫食不進,心神躁熱,眼澀睛疼,傷寒鼻塞,四肢沉重,語聲不出,百骨節痛,大小便不利,痘瘡,時行瘟疫,狂語多渴,及小兒天弔風夜驚,竝宜服之。」

大黃四兩,以米泔水浸一炊間,漉乾,慢炒取熟 當歸炒 芍藥 炙草 荊芥 麻黃各四兩,炒 白朮一兩,炒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薑一片,薄荷二葉,同煎至八分,放溫和滓服了,仰臥,仍去枕少時。如五臟壅實,煎四五錢匕,若要溏轉,則熱服。

惺惺散 编辑

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清涕。

桔梗 細辛 人參 白朮 瓜蔞根 甘草炙 白茯苓 川芎各等分。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二片,薄荷二葉,同煎七分服。三歲已下作四五服,五歲已上分二服。凡小兒發熱,不問傷風風熱,先與此散數服,往往輒愈。

《幼科全書》。加麻黃。

嬰童百問無川芎

麻黃黃芩湯 编辑

治小兒傷寒無汗,頭疼,發熱惡寒。

麻黃去節,一兩 黃芩 赤芍各半兩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一分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滾水調下,日三服。兼治天行熱氣,生豌豆瘡不快,益煩躁昏潰,或出尚身疼熱者。

升麻黃芩湯 编辑

治小兒傷風有汗,頭疼發熱惡寒。

升麻、 葛根、 黃芩、 芍藥各三錢, 炙草一錢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若時行瘡痘出不快,煩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錢五分。

甘露飲子 编辑

治小兒胃中客熱,口臭,不思飲食,或饑煩不欲食,齒齦腫疼膿血,舌口咽中有瘡,赤眼紅臉,目不欲開,瘡疹已發未發,並宜服。

熟地黃 生地黃 天門冬 麥門冬並去心,焙 枇杷葉去毛 枳殼麩炒,去穰 黃芩 石斛 山茵陳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雙丸 编辑

治小兒身熱頭痛,飲食不消,腹脹滿,或心腹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數起,未差,可再服。小兒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竝宜用此丸下之。

甘遂半兩 朱砂一錢,另研 麥門冬二兩半蕤核,去仁,研,四兩半 牡蠣二兩 炙甘草一兩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膜,研,新布絞去油,日中曬之,白 如霜者

右麥門冬、甘草、甘遂、牡蠣四味為細末,入巴豆、朱砂、蕤仁合和,搗二千杵,更入少蜜搗和極熟,旋丸。「半歲兒服如荏子大一雙;一歲兒服如半麻子大,分為一雙服;如二歲麻子大一枚分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歲者服如大麻子大二丸;七八歲者如小豆大二丸,十歲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 服。如至日出時不下者,熱粥飲服數合,投之即下,藥丸皆雙出也。下利甚者,濃煎冷粥飲之便止。

石膏麻桂湯 编辑

治小兒傷寒未發熱。咳嗽。頭面赤。

麻黃湯泡 黃芩各一兩。 炙甘草、 石膏

芍藥各半兩 桂心一分 杏仁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薑二片,煎半盞,去滓服。兒若甚小,以意增減之。

連𧄍飲 编辑

治小兒一切熱

連𧄍、 防風、 甘草、 山梔子各等分。

右件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七分,溫服。

麥門冬湯 编辑

治少小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

麥門冬三分, 石膏、 寒水石、 炙甘草各半兩, 桂心三錢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五物人參飲 编辑

治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腹脹滿。

人參 甘草各半兩,炙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生地黃一兩半,如無,只用生乾地半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八物麥門冬飲 编辑

治小兒諸熱

麥門冬三兩,去心 炙甘草 人參各一分

紫苑、 升麻各二兩, 貝母一分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再入竹瀝少許,重煎溫服。

棗葉飲 编辑

治小兒「天行五日以後,熱不歇者。」

棗葉半握 麻黃半兩,去根節 淡豉一合

蔥白切,一合。

右件共童子小便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二服。

涼膈散傷寒直指格論方 编辑

一名「連𧄍飲子。」 治傷寒表不解,半入於裡,下證未全,或復未愈者;或燥熱怫結於內,而煩心懊憹,不得眠者;及無問傷寒雜病,大人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面熱頭昏,脣焦咽燥,舌腫喉痹,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咳唾稠粘,睡臥不安,譫語狂妄,腸胃濕燥,便尿悶結,一切風熱壅滯,風眩瘡癬,及傷寒陽明胃熱發斑,下證未全者。或誤服暖藥過多,為諸熱證。并酒甚熱毒。兼小兒斑疹痘瘡已出未快者。或熱極黑陷將死者。

梔子仁、 連𧄍、 薄荷、 黃芩、 甘草各一兩半, 大黃、 硭硝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一兩,水二盞,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入蜜少許,食後服。加薑煎亦得。

去六經熱。減大黃硭硝。加桔梗甘草人參防風。治肺經邪熱。咳嗽有痰。加半夏。

涼膈與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洩熱。名雙和散。錢氏去連、𧄍加藿香、石膏。為瀉黃散。《寶鑑》連𧄍四兩。硝、黃各二兩。餘各一兩。

柴葛解肌湯幼科全書下同 编辑

柴胡 乾葛 黃芩 桂枝 赤芍 人參 甘草。

右,竹葉七片,薑棗作引,煎服。

調元生脈散 编辑

黃芪、 人參 麥門冬 甘草 五味子。

右水煎服

參蘇飲 编辑

人參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枳殼。

乾葛、 前胡、 木香、 陳皮、 蘇葉。

右薑棗引煎服

荊防敗毒散 编辑

生大黃 防風 荊芥穗、 酒紅花 牛蒡子 升麻 元參 人參 桔梗 酒芩、 酒蘗。

甘草。

右水煎服

菉荳粉飲育嬰家祕下同 编辑

如小兒誤服熱藥太過者,以致煩躁悶亂,或作吐,或狂或渴。宜先解毒,此飲主之。

菉荳粉一兩 黃連炙 乾葛 生甘草各半兩

三味共末,同菉荳粉杵勻,每服五分至一錢,淡豆豉湯溫調服。

豆卷散 编辑

如小兒病驚,多用藥性太溫,及熱藥治之。有驚未退而別生熱證,有病愈而致熱證者,有反為急驚者甚多。當問病者數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藥調之,可用解毒之藥,無不效也,以此散主之。

大豆黃卷以水浸黑豆,生卷是也。曬乾 炙草。 貫眾、 板藍根

每各一兩為末,服五分至一錢,水煎去渣服。

玉液丸片玉心書下同 编辑

治風壅。化痰利膈。清頭目煩熱。除咳嗽。

寒水石火煅水飛,二兩 半夏製,一兩 枯礬五錢

共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薑湯下。

感風寒咳嗽。桑白皮湯下。

咳血茅根湯下

常咳茶湯下

咳而吐煨薑湯下

胃苓丸 编辑

分陰陽,退潮熱,止吐泄,消浮腫黃疸。調脾胃,止便濁。小兒常用之藥也。

蒼朮米泔水浸,刮去黑皮,焙乾 厚朴薑汁炒 陳皮 白朮各五錢 粉草炙 草果各二錢 豬苓 澤瀉 白茯各三錢 官桂一錢

共為末,水和丸,如粟米大,炒米湯下。

嘔吐煨薑湯下

調胃炒米湯下

白濁鹽湯下

瀉泄炒米車前湯下

黃疸。加茵陳五錢。燈心湯下。

潮熱水。竹葉炒米湯下。

浮腫,《長流水》煎燈心、五加皮湯下。

疝氣茴香湯下

神芎丸 编辑

治小兒上焦積熱,驚風壅滯,頭目赤腫,咽閉,大小便赤澀,及痰喘之證,並皆治之。

大黃酒蒸 黃芩各一錢 黑牽牛取頭末。

滑石各四錢。 黃連、 川芎、 薄荷葉各五錢。

共為末,滴水以丸,如粟米大,竹葉湯下。

敗毒散嬰童百問下同 编辑

治小兒傷寒,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尋常風眩拘倦,風痰,身體項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寒熱竝治之。

柴胡洗去蘆 前胡 川芎 枳殼炒 羌活 川獨活 白茯苓 桔梗炒 人參各一兩

甘草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生薑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剉散,加蟬蛻、防風。

治驚熱。可加芍藥。乾葛黃芩。

無汗加麻黃

四順清涼飲 编辑

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安,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小便少,大便澀」 ,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癇。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毒,一切壅滯,竝宜服之。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右剉散。三歲已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作兩服。

準繩加薄荷

治挾熱瀉不止。加木香、大黃。用煨。

欲利小便,用赤芍藥。《準繩》加燈心、木通。

虛熱加甘草

不利減大黃

「冒風邪。」 加去節麻黃。

中風體強。眼睛上視。加獨活。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可加荊芥。

柴胡散 编辑

治小兒傷寒無汗,有表證,壯熱頭疼,身體痛,口乾煩渴,小便赤,大便閉澀,夾驚腮腫。

石膏 黃芩 甘草 赤芍藥 葛根各二錢半 麻黃去節 柴胡半兩

右剉散,三歲兒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生薑少許,蔥白三寸,豆豉一撮,煎六分,溫服。

茵陳湯 编辑

治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也。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茵陳嫩者,一兩, 大黃三錢半, 梔子大者,三枚

右剉散,以水一大椀,先煎茵陳減半,次用二味,煎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小便當利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身減,黃從小便中去也。量大小加減。

梔子蘗皮湯 编辑

治傷寒身黃發熱

梔子八枚 黃蘗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犀角散 编辑

治小兒黃疸,一身盡黃。

犀角鎊,一兩 茵陳、 乾葛 升麻 龍膽草、 生地黃各半兩 寒水石七錢半

右剉散白水煎

乾葛根汁 编辑

治小兒忽發,面目黃,皮肉盡黃。

乾葛根汁。

右和蜜服

連𧄍赤小豆湯 编辑

治小兒傷寒,發黃身熱。

麻黃去節, 連𧄍 生甘草 生薑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兩 杏仁四十一粒 大棗十二枚

右剉散白水煎

麥苗汁 编辑

小麥苗搗汁。

右服之立效

茵陳五苓散 编辑

五苓散加茵陳湯十分,五苓散五分

右二件拌勻。每服一錢,溫水調下,日三服。

當歸散 编辑

治小兒夜啼者,臟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是也,宜用此方。

甘草炙 桔梗 陳皮 當歸各一錢。

右為末,水煎半盞,時時少與服之。

又有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面赤脣焦。小便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小半夏湯 编辑

治黃疸,小便色不異,欲自利,腹滿而喘者,不可除熱,熱去必噦。

半夏湯洗七次。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一片,煎七分,溫服。

消食丸 编辑

常服寬中快氣。消乳食。正顏色。

縮砂炒 陳皮炒 三稜煨 蓬朮煨 神麴炒 麥芽炒 香附米泔浸一宿,炒 枳殼 檳榔 烏梅各半兩 丁香二錢半

右為末,麪糊丸如菉荳大,食後紫蘇湯下二十丸或三十丸。

小柴胡湯 编辑

治小兒傷寒潮熱,少陽汗出,口渴,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脅痛耳聾,嘔噦痰實,中暑瘧疾並服之。

人參 甘草炙,各三錢 黃芩二錢 柴胡八錢 半夏湯泡七次,焙乾,二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去滓溫服,不拘時。

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𤻤,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脅痛胠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脣目抽搐,及乳母有前證,致兒為患者,並宜服之。」

葛根黃連黃芩湯 编辑

治「太陽病桂枝證。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邪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二兩, 黃芩、 黃連各七錢五分, 甘草五錢。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喘甚加葶藶子。

三黃丸 编辑

治小兒三焦積熱,大渴引飲,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心膈煩躁,不美飲食,大小便祕澀,五臟實熱,或下鮮血,瘡癤熱證。

黃連去蘆 黃芩 大黃煨,各十兩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如臟腑壅實,加服丸數。小兒積熱可服。

竹葉湯 编辑

治小兒傷寒發渴,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肢煩熱。

石膏二兩 半夏四錢 人參 甘草炙,各二錢 麥門冬六錢,去心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青竹葉、生薑各四片,粳米七十粒同煎。

嘔加生薑竹葉

香薷飲 编辑

治夏月中暑,下咽即甦。

考證
香薷一兩 白扁豆炒 厚朴薑製,各半兩

右剉散,每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服。

一方加黃連治瀉痢

一方「加芎芷香蘇散。」 治霍亂吐瀉,暑月感冒傷暑之證。

車前子散 编辑

治「暑月伏熱,霍亂吐瀉。」

白茯苓 豬苓 香薷 車前各等分, 人參減半。

右為末,每一錢,用燈心湯調下。

肚疼加芍藥

瀉不止加石蓮肉

黃連解毒湯 编辑

治大熱煩躁,渴悶欲死。下咽即活。

黃連三錢 黃蘗五錢 梔子四箇,劈 黃芩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玉露散 编辑

治「嗞啀,煩躁不安,頰赤咽乾,身熱頭痛,兼中暑發渴昏悶,小便不通,驚氣入腎,夢中咬牙,加金珠散,薄荷湯調服。」

寒水石、 石膏各二兩,水飛 甘草三錢。

右為末,每服半錢,麥門冬湯下,湯使隨意。

加辰砂、金箔,名「桃紅散」 ,亦治急驚。

入梔子仁。名「金蓮散。」

加滑石半兩。名《玉真散》。

湯氏曰:「前方治小兒秋夏伏暑,多有熱,吐黃涎,頭額溫,五心熱,小便赤少,或乾嘔無物,宜服香薷飲,又宜服玉露散,生薑汁和白湯調下,獨用薑汁一服而止。」

導赤散 编辑

治心驚內虛邪熱

生地黃、 甘草、 木通各等分。

右,㕮咀,竹葉煎,加黃芩、赤芍藥、羌活、燈心煎服。

至寶丹 编辑

治精神恍惚。心躁生風。

生犀屑 玳瑁屑 琥珀研 硃砂細研水飛 雄黃細研水飛,各一兩 金箔五十片,一半為衣 銀箔五十片,研 片腦一分,研 麝香一錢,研 安息香一兩半為末,以無灰酒飛,濾去沙石,約取一 兩,慢火熬膏 牛黃半兩

右生犀、玳瑁搗羅為細末,研入諸藥令勻,將「安息香膏以重湯煮凝成,和搗為劑,如乾,即入少熟蜜,盛不津器中,旋丸桐子大。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化下,大小以意加減。」 又治大人卒中不語,中惡氣,中諸物毒,中熱暗風,產後血暈,死胎不下,竝用童便少許,生薑自然汁三五滴,同溫過化下五丸,立效。

琥珀散 编辑

治「煩躁不寧。消風豁痰。」

辰砂一錢半 琥珀 牛黃 殭蠶炒去絲嘴, 「南星水浸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牛膽中製佳」 全蠍去毒 白附子 代赭石 天麻 乳香 蟬蛻各一錢 麝香五分 片腦一字

右為末,三歲半字,薄荷湯下。

慢驚加附子

解毒丸 编辑

治「小兒五臟積熱,毒氣上攻,胸臆煩悶,咽喉腫痛,赤眼癰腫,頭面發熱,脣口乾燥,兩頰生瘡,精神恍惚,心忪悶亂,坐臥不寧。及傷暑毒,面赤身熱,心煩躁而渴,飲食不下。」

寒水石 石膏研,各八兩 青黛

右研如粉,入青黛和勻,蒸餅七個,水調丸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後新汲水化下,或細嚼,生薑湯下亦可。中諸毒,竝宜服。及小兒驚風潮熱,痰涎壅塞,心胸煩躁,頰赤多渴,坐臥不穩,每三歲兒可服半粒,量大小加減。

七物黃連湯 编辑

治夏月傷寒,四肢煩疼發熱,其人喜煩嘔逆,支滿,劇如禍祟,寒熱相搏,故令喜煩。

黃連, 茯苓, 芍藥各七錢半, 黃芩、 甘草、 乾薑各一兩, 小麥三合

右剉散白水煎

欲止瀉加枳實半兩

金箔鎮心丸 编辑

治驚悸。痰聚上脘,煩躁欠安。

硃砂一兩, 白茯苓, 人參、 甘草各半兩

山藥一兩半, 腦子一錢, 牙硝錢半, 麝五分, 紫河車二錢半,黑豆煮 金箔十二帖。

右為末,煉蜜丸,每兩半作五十丸,以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下,含化亦可。臥時常服。安心鎮神,祛邪熱,涼咽膈,止驚啼。

===梨漿飲子===

治「潮熱、榮熱、衛熱、瘴氣熱,兩日一發,三日一發。積熱、脾熱、痞熱、胃熱、癖熱、瘧熱、邪熱、寒熱、脾瘧、鬼瘧,夜發單瘧、獨熱。」

青蒿童便浸一日,曬乾 柴胡 人參 黃芩炒 前胡 秦芃 甘草炙,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一歲半錢,二歲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藕生梨、薄荷生地黃同煎至半,去滓,通口空心食前服。

大柴胡湯 编辑

治「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裡,往來寒熱,大便祕澀,腹滿脹痛,譫語,心中痞硬,飲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兼臟腑實,脈有力者可服。」

柴胡八錢 黃芩 赤芍藥 枳實麩炒,各三錢 半夏「湯泡七次,切片焙乾」,一錢半

右剉散,薑棗煎,加減服之。

欲下加大黃半兩效

大承氣湯 编辑

治剛痓。胸滿內實。口噤咬齒,大熱發渴,大便閉澀。

大黃半兩, 硭硝半兩, 厚朴一兩, 枳實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不拘時熱服。

地骨皮散 编辑

治虛熱,亦治傷寒壯熱餘熱。

知母 骨皮各一兩,炒 柴胡 生甘草 人參 茯苓各半兩 半夏湯泡七次,切片曬焙,三錢

右,㕮咀,薑水煎服,每用三錢。《全嬰方》加秦艽,名「秦艽飲子。」

有驚熱加《蟬退》、天麻、黃芩。

海藏曰:「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湯加減法。自汗者,地骨皮散;無汗者,柴胡湯、三黃湯。仲景所用,錢氏改諸丸散加減,竝出古法。」

犀角飲 编辑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肌瘦。

犀角鎊 𪔀甲酥炙 柴胡 知母炒 地骨皮 胡黃連各一兩 大黃 桃枝各半兩

右㕮咀,每三歲一錢,水一盞,煎三分,去滓溫服。

𪔀甲飲 编辑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多渴,心躁多驚,面黃消瘦。

𪔀甲酥炙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殼麩炒 知母 當歸各一兩

右㕮咀,三歲一錢,水半盞,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煎三分,去滓服,無時。

靈犀飲 编辑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可食多渴,面黃肌瘦,腹急氣粗等證,虛熱餘熱通用。

犀角鎊 胡黃連各半兩 茯苓去皮 人參 川芎 秦艽 生甘草 羌活 柴胡 桔梗 地骨皮各一兩

右㕮咀,三歲一錢,水半盞,烏梅竹葉少許煎服。

生犀飲 编辑

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日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四肢困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及大病差後,餘毒不解,或傷寒病後,因食羊肉,體熱不除。」

地骨皮 秦艽 人參 犀角鎊 大黃蒸。

麥冬 枳殼 柴胡 白茯 赤芍 桑白皮 𪔀甲酥炙黃,各一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青蒿少許煎,溫服,食後。小兒分為二服。

《準繩》加黃芪、烏梅二味。

青蒿散 编辑

治小兒、室女,肌瘦潮熱。

青蒿三錢 生甘草一寸 烏梅一個,搗碎

小麥、五十粒。

右㕮咀,河水一碗,煎至三分,去滓服。

柴胡散 编辑

治小兒骨蒸潮熱,面黃瘦弱。

柴胡 地骨皮 甘草炙,各半兩

右㕮咀,水一盞,每用二錢,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

理中湯 编辑

治「脾胃不和,中寒上衝,心腹㽲痛,痰逆惡心嘔吐,心下煩悶痞滿,膈塞不通,飲食減少,短氣羸困,溫中逐水,止汗去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傷寒時氣,裡寒外熱,霍亂嘔吐瀉利,手足厥冷。」

人參 白朮 乾薑炮,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腹痛加人參。

渴減白朮

寒多加乾薑附子

吐甚。去白朮。加生薑。

瀉多還用朮

悸者加茯苓

四肢厥冷,下利轉筋,方可加附子為末蜜丸,名「理中丸。」 治厥陰臟寒,蚘上入膈,吐出長蟲,胃虛冷,故先服理中丸,或加茯苓、枳實。

四君子湯 编辑

治「榮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

人參、 茯苓、 生甘草、 白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鹽少許,白湯點服。溫和脾胃,進益飲食,辟寒邪障霧氣。

五苓散 编辑

治「傷寒溫熱病,表裡未解,頭疼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汗出表解,煩渴不止。」 又治霍亂吐利,躁渴引飲。

澤瀉二兩半 豬苓、 白朮、 茯苓各一兩半 肉桂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又治濕熱在裡,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下,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

如發虛,加綿黃芪、人參末少許服之。

白虎湯 编辑

治「傷寒大汗出,表證已解,心胸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數升者宜服。」 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知母三兩 甘草炙,一兩 石膏八兩,另研

粳米三合。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聖惠方》加乾葛。

柴苓散 编辑

治小兒腹中有伏熱,溫壯來去。

柴胡七錢半 麥門冬去心 人參 赤茯苓 甘草各半兩 黃芩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小麥一撮,竹葉三片,煎五分,去滓溫服,量大小加減與之。

二黃犀角散 编辑

治小兒身體溫壯,心神不安,大腑祕熱。

犀角屑 大黃酒浸蒸 釣藤 梔子 生甘草 黃芩各五分。

右為末,每服五分,量大小加減,熱湯調下。

牛黃散 编辑

治小兒溫壯,身體常熱不止,或寒熱往來。

牛黃研 生甘草各五分, 柴胡去苗 梔子炒 龍膽草 黃芩各二錢半

右為末,每服五分,以金銀薄荷湯調下,無時。

黃龍湯 编辑

治傷寒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

柴胡五錢。 黃芩、 生甘草各二錢, 赤芍藥三錢。

右㕮咀,每服二錢,薑一片,棗一枚,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牛黃膏 编辑

治小兒天弔驚風,手足搐搦,面脣紅赤,咽喉痰響,渾身頭額壯熱,喚問不知,不醒人事,或只左手左腳偏搐,或只右手右腳偏搐,或只脣口眼鼻顫搐,此疾則多肚腹緊脹,熱極則胸膈久積驚涎,忽被風邪所觸,故作是候也。此患大忌不得鍼灸,若鍼灸迺誤矣。凡中此疾,須辨認有前項形證,宜服此劑。

蠍尾四十九枚 巴豆去殼,一錢半,不去油

梅花片腦半字 辰砂研,二錢 麝香一字

鬱金三錢,以皂角水煮過 牛黃少許

右六味,為末,每遇小兒中前項證候,周歲半字,三四歲一字。仍觀孩兒身體肥瘦,臟腑虛實,及病勢輕重,則加藥,用「熟蜜水一二分,調勻灌下,或薄荷湯亦可。服藥後,良久壓下痰涎,疏去風氣,當宣瀉兩三行,其瀉出如雞子白」 ,是應效。或胸膈痰涎壅盛痞滿,服此藥宜吐風痰,亦為美也。下藥後,或吐或瀉,手足搐搦「稍定,喉嚨不響,頭額腹肚漸涼,眼目不翻,識得人事,面紅赤色,但時時有少溫壯驚潮風熱來未退,便續下保壽散三兩服,金粉散一二服」 ,蚤晨更可下,均氣補虛,進乳哺白朮散,一日蚤晨與一服。或服此數件藥後,只覺得腹肚至夜微熱,不進乳食,宜空心與進一服寬熱散,微微通去腹中餘熱風涎,或有是疾,服藥少退,忌兩日,不可見風。

方加粉霜二錢,名「硃砂膏。」

羚羊角湯 编辑

治諸驚壯熱

羚羊角屑、 蟬蛻、 茯神、 麥門冬、 柴胡。

地骨皮各一錢 黃芩、 甘草炒,各五分

右剉散,每服二錢,薑棗煎服。

梔子仁湯 编辑

治陽毒傷寒。壯熱。百節疼痛。下後熱不退者。

梔子仁 赤芍 大青 知母 柴胡各一兩 甘草半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者,麩炒微黃色 升麻 黃芩 石膏各二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大連𧄍湯 编辑

治瘡疹壯熱,小便不通,諸般瘡癤丹毒臍風。

連𧄍 瞿麥 荊芥 木通 赤芍藥 當歸 防風 柴胡 滑石 蟬蛻 甘草炙,各一錢 山梔子 黃芩各五分

右剉細,每服一錢,加紫草煎,溫服。

熱甚加大黃。更詳證加減為佳。

龍膽湯 编辑

治「胎驚月內,氣盛發熱,凡臍風、撮口、壯熱皆可用。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哯者,若已能進哺,中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并諸驚癇,方悉主之。十歲以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一」 ,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上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鬾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如龍膽多少也。一百日兒加三銖,二百日兒加六銖,一歲加半兩。」

龍膽草 釣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 生甘草各六錢 蜣螂二枚,去翅,炙

大黃一兩,煨

右㕮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後節度,有藥虛實,宜足數合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兒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以漸加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

《直指方》「為末。每服一錢,北棗煎服。」

或加防風、麥門冬以導心熱,黃芩減半,去蜣螂亦可。

紫霜丸 编辑

治食積,亦是傷寒之藥。治「乳哺失節,宿滯不化,胃腹痞滿,嘔吐惡心,便利不調,乳食減少。」 又「治傷寒溫壯,挾熱實,大便酸氣,食不消化,或已得汗,身熱不止,或變蒸發熱,多日不解,或因食而發癇,先寒後熱,竝宜服之。」

代赭石火煅,用醋淬七次 赤石脂各一兩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炒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油炒

右先將杏仁、巴豆入乳缽內細研如膏,卻入「代赭石脂末研和勻,以湯浸蒸餅丸如粟米大,一歲兒五丸,米飲下,一二百日兒三丸。亦要看肥瘦加減,微瀉為度。」 大凡變蒸,與傷寒調理一同,此藥竝治之。此仍是瀉食積之劑,量虛實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