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658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六百五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六百五十八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六百五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六百五十八卷目錄

 堪輿部彙考八

  管氏地理指蒙四二道釋微第三十一 易脈崇勢第三十二 日者如流

  第三十三 五行五獸第三十四 方圜相勝第三十五 詭結第三十六 心目圓機第三

  十七 釋名第三十八 山水會遇第三十九 盛衰改度第四十

藝術典第六百五十八卷

堪輿部彙考八 编辑

《管氏地理指蒙四》
编辑

二道釋微第三十一 编辑

「天不人不成。」人不天不。因此息道漏道所以分。於以 噓五氣於《鉗口》。於以通五氣於《風門》。

息道內口,漏道外口。天非人不因者,有導引之力;人不天不成者,非有內口外口,人無由以知之也。鉗口即息道,風門即漏道,漏道出於天成,息道可以人為,然息道之為,亦不過因其自然,略為轉動而已。《樗里子》曰:「水去則風來,故外口謂之風門,貴有捍門,華表羅星禽獸等者,所以塞其風之入也。」 李淳風曰:「息者,氣息之息,漏者,便漏之漏,以人身取象也。」

「平不平而橫不橫」,分塗八字。「傾不傾而直不直」,鎖節。 一作腳《丁文》:「故息道之道,其巧拙以由人;駁雜交宮,縱 清流而蹈濁。躍真純入路,凝綠鑑以照蒼淵。漏道之 道,其形勢以天然。如虎口之交牙,金關石。」音竇穴也又水 名如犧牲之露角,羅列侵雲,「如天門之外屏,龜印虹 津。」如之如元,各司於宮分。一作分野「如帶如練」,必應於《天》 文。

內水貴平,有不平者,以人力平之,故曰「平不平。」 內水貴橫,有不橫者,以人力橫之,故曰「橫不橫。」 分塗者,分其兩路,如八字之遶於左右也。內水傾,務令其不傾,內水直,務令其不直。其法在做兜堂,度其長短,鎖為幾節,令其上水入,下水如丁,雖傾而不傾,雖直而不直也。其內水之犯駁雜者,縱有清流,終以濁論,其真純,得天清之氣者,謂之「蒼淵」 也。《漏道》非人所能為,虎口交牙言其臥;犧牲露角言其豎。龜印虹津,則當於水口之中。三者俱在之元帶練之內,其宮分折處,各有星野,應於三合四衝之方,不得一視之也。

「羅城列壁以扞吹,重峰疊嶂以朝身。」當中謂水當中《數格》 以定其分野」,「《坐穴直指》法誑以紛紜。一作迷倫

「《羅城列壁》,重峰疊嶂」 ,皆在水口之外。

《古曆》云:「據山格,水到水已差。據水格,山到山已訛。沿山格,山,沿水格,水,水入宮,分山入骨髓。」

矧有飛禽背,崦走獸肩坳。必騎龍之窠以就高窟,須 「捲臂」之腕以併流分。豈特三形之壯,自然四勢之朝。 溪渚長流,隱隱而外匝;壺井乾流。一作壺中畜水平平而內 遭,四顧亦防而特聳。方中豈見其崇高,果缺欄檻而 臨阽。於占切壁危也《危》或乏嶂蔽,而當缺陷堪傷。一作儕墜簷 之蛛結,當嗟牛鼻之《風飄》。外水隱然而長遶,遠山屹 爾以空高。是以顯設於堂門,且嚴於抑塞,深藏如室 榻,尤恥於𧘂嘈。

「背、崦、肩、坳」 ,皆指高山之窟,惟騎龍穴為然。然去龍須要回頭,如臂腕之抱,不見其流之分,斯三形壯而四勢朝也。再得溪渚遶於外,壺井畜於內,四顧防護,不顯其崇高,亦得謂傾而不傾,直而不直也。若外無欄檻,而當絕壁懸崖,何異墜簷之蛛結,風吹之牛鼻也?是天既無可因,雖有外水,遠山亦無益矣。故水口為第一要緊,所以雖有堂門,可謂暢矣,尤恐其門之不塞,藏如室榻,可謂邃矣,尤慮其水口直𧘂。《舊注》曰:「騎龍著穴,須愛捲珠為案,以併八字。」 流水明堂,卻居於外。三形四勢,由一身而具。

雖然六相清英,朝集為貴。六替干維,漏道之利。二十 四山,瀦澤無忌。

生旺真純,固所云吉,若反背斜流,亦非所貴。囚謝宜去,若當十二支宮,又誰曰宜,至於瀦澤,則不論干維矣。

易脈崇勢第三十二 编辑

險隰之脈欲其降,《易》野之脈欲其崇。崇不崇於巘崇 必崇於鍾,崇如蛇蚹。符遇切蛇蚹腹下橫鱗可行者蜿蜿螾螾,則舉 頭微起;莎草之中,崇如螺蹤;隱隱隆隆,經脈絡以膚 通。

螾與蚓同,膚大也。險隰屬陰,降則為陽。易野屬陽,崇則為陰。巘者,山峰也。鍾者,釜之屬也。平原之崇,非謂其崇之如巘,得其崇如釜鍾之類,便為有力矣。「蛇蚹螺蹤」 ,言其崇之微。蜿螾,言其曲折而隱。若曲折而到頭不起者,謂之游魂撼龍。《經》云「但得一星龍便吉」 者,亦欲其崇之謂也。

「崇則不披不散,崇則有穴有容,《崇則聚氣》,《崇則藏風》」,

「崇如伏龜兮,曳尾留痕於來歷」,崇如覆拳兮宗身伸 縮,如臂蓬,如蚓陌貝隧,如帛理屏,匡如秋霄,幅列之 漢,如晴空縷抹之虹,如蛛過簷,引遊絲而不斷,如狼 獵食,踵遺蹤而必逢。

披分也。臂所以衛身之具。蓬一本葉散生,遇風輒拔而旋。貝海介蟲,隧道也。蚓陌,蚓穴口外之土,平原一崇,如振裘挈領,枝腳自然歸聚落,穴自然有容,氣無不聚,風無不藏,如伏龜者索其來於曳尾,如覆拳者求其衛於宗身。如蚓,穴外之土如貝,所行之道,如帛上之紋,如屏間之格,如河漢之亙天,如長虹之匝地,若「蛛引遊絲。」 「狼追獸跡。」 皆喻其來歷之微。非久歷平原者未易知也。

始者尚思於雄傑,要知特美於平洋。昏睡之息,若吼 若暴,和暢之氣,不聲不揚。自昔東南艱苦暫時之業, 至今西北優游累世之功。故曰「銳。」一作橫「不如圜,圜不 如方,方不如平,平不如浩渺之滄浪。」雖然「逐鹿亡盧, 揚鷹背鵲」,曠蕩何宗?斷獨不續,則是火葬津埋之不 若。

盧狗之黑者,地固有幅列之平,所謂和暢之氣也。東南高,西北平,高者彰揚暴露,易發還易衰,平者博厚深藏,難發而退亦不易直。銳者屬木,火圜者屬金,方者屬土。平得土之純而近於水,浩渺則純乎水矣。火性烈而易滅,木遇冬必凋,此銳之不如圜也。金可從革,圜之不如方也。土之高者必崩,此方之不如平也。平之極者,陽氣發而為水,此平之不如浩渺之滄浪也。昔楊筠松立《纂宮法》,凡有諸山輻輳,氣聚平洋,有大湖池隱注之處,名為「天池大會格。」 諸龍氣聚於中,深廣難下,須用人工採運茆竹,投於湖心,待其稍滿,卻於吉方運五色土實築其上,取朝對立向,開壙成穴,約高低深淺,須與諸山環護登對,謂之纂宮法,即卜氏之水底穴,《怪穴賦》之《捉月須》云「在水中,還要土來封」 也。設大勢無可宗,登對無可應,漫欲於廣漠無垠之地而穴之,亦何異逐鹿者之失其盧,而鹿不可得;揚鷹者於鵲背之所,鵲安從致哉?反不若投之水火中矣。舊註曰:凡地勢崇起,則暴露風吹,謂之藏風者,豈不以岡脈之地崇其穴的,則容穴深邃,不淺淺當風。若行龍插地面,則當風矣。

袁天綱曰:「平洋如幅布,無紋無緒,是無岡脈。鷹之逐鵲,指前直射,如矢撥機上,勢無所差,若鷹鵲背,則是斷獨孤遺之形。」

日者如流一作儒流第三十三 编辑

馬遷《博物》,班固《稽古志》,地理則貴識風俗書,天文則 恥窮骨髓。仲翔《三夢》,臂不成於川流;梓慎「《九程》,鉗失 思於丁鎖。」

秦末,李仲翔祖葬城紀,三夢至人告曰:「其山形如川字,法當戰死。」 仲翔不信。漢初果戰於狄道而死。子柏考復夢如初,遂葬仲翔於素昌,因家焉。復夢至人告之曰:「吉,但城紀之餘殃未衰耳。」 曾孫廣又戰死,廣孫陵復又沒敵。晉梁武昭王李暠,乃仲翔十九世孫。

城紀,《史記》作「成紀。」 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

廣年六十,以與衛青不得,引刀自剄。廣子三人,曰當戶、椒、敢。當戶早死。椒為代郡太守,皆先廣死。當戶有遺腹子名陵,以五千人出居延。北單于以八萬圍擊陵軍,兵矢既盡,食乏而救兵不至,遂降匈奴。單于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李淳風曰:「《魯史》,梓慎愛泥岡之遠,隨程九日到窟,嫌水去,傾直棄之。」 後鍾山真人呂大同喜其大江橫流,鎖小水如「丁」 字,葬之,大吉。

況五鬼叨贓,七星詭譎。符鳥語以冀童懽剽。正妙切強取也 《花言》而要婦悅。差賓失主,既失律於觀山。背勢尋形, 何果嘗於擬穴。展屏面上,高高附鳳之危,排扛一作搗杵 「背間,直直騎龍之兀。」定貴賤不關於相貌,推壽夭罔 兼於誕節。五行二氣,不宗於理致;八卦九宮,恣翻於 歌訣。蔽醜惡於眾觀,矜奇特於他奪。投主意於千門, 見客情之百出。揚眉伸目,翫山水於京夷;仰面抬胸, 誑星辰於翼逸。或若祕而罕言,或若習而肆說。貪狼 徒逞於當時,破軍果應於今日。何貴耳而賤目,必信 訛而棄實。塞儒者之廉貞,肆異端之汨沒。

《舊註》曰:「凡五鬼圖山形以投獻者,必不肯輕容眾知,以他人爭奪驚其主。京夷翼逸,皆東漢之鬼。展屏匡上,全憑捍腳之階。今面前壁削,誑為附鳳龍背之窠須捲臂之腕。今後直前驅,詐曰騎龍。」 至於己所不知者,故作祕之之狀;不肯輕言;人所不齒者,反肆其詞鋒,矜為異說,遂流毒於無窮。

噫!送終之道,人之至情;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合著儒 者之業,胡為賈者之資?故曰:「儒之流,贓之機,禍之兆, 福之隳。」是安得真儒大儒,返其流而為正之歸

曰:「儒之流」 ,貌儒而非儒,假儒以為叨贓之具,而抑知禍端既肇,福澤遂消,安得所謂真儒、大儒?若馬遷、班固其人者,一起而正之也。

五行五獸第三十四 编辑

五行之五位,五方之五色,五性之五神,五正之五德, 五象之五獸,此皆不可差而不可易。

五行耑主《洪範》惟四正不變,餘各從其音之所屬。東方之色為蒼,南方之色為赤,中央之色為黃,西方之色為白,北方之色為黑。木為肝之性,暄而仁;火為心之性,熱而禮;土為脾之性,靜而信;金為肺之性,涼而義;水為腎之性,凜而智。木曰靈,威仰之神;火曰赤,熛怒之神;土曰含,樞紐之神;金曰白,招矩之神;水曰葉,光。紀之神,木正曰勾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元冥,土正曰后土。勾芒之德為和,祝融之德為顯,后土之德為濡,蓐收之德為清,元冥之德為寒。五象見下文。

青龍為鱗蟲,朱雀為羽蟲,白虎為毛蟲,元武為介蟲, 中央居人而形倮,《黃庭》貴之比鳳凰而衣錦,《元丘歸 藏》而明堂有離隱。一作虛之義。

四獸之屬,與《內經》有異。岐伯曰:「東方生氣,氣生木,其在天為元,在地為化,在人為道,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謂萬物發生,如毛在皮也。南方生熱,熱生火,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脈,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蟲羽,謂參差長短,象火之形也。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皮毛,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蟲介」 ,謂外被介甲,金堅之象也。「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人為骨,其色為黑,其化為肅,其蟲鱗」 ,謂魚蛇之族類也。「中央生濕,濕生土,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肉,其色為黃,其化為盈,其蟲倮」 ,謂倮露皮革,無毛介也。六壬以甲寅為青龍,為鱗蟲;丙午為朱雀,為羽蟲;庚申為白虎,為毛蟲;壬子為元武,為介蟲。中央得五氣之全,鳳凰色備五彩,故以擬之。明堂最忌充塞,充塞則不明,謂無火以生之,而土氣不實也。離者,日月麗乎明也。隱者,如堂之虛廠,足以隱其身也。此離隱之義,非若眾水聚處之說,秖言其外,不及於內也。《五方旗》曰:「四勢之中,戊己蒞之,在五臟謂」 之脾;在五行,謂之土。土氣實,則陰陽摩盪,而成胎孕。曰「摩孕之府」 ,元墟真宅之象,受生於心火離明之氣,嗣不忘宗。故鉗龍之前,皆同應龍之論。然火以虛明,凡蔽塞其心者,可知其疾病,亦離隱義也。

故四獸止取四勢於東南西北,五鬼竊之而未真,誑 其名而鼓惑。曰「麒麟」,曰「鳳凰,章光玉堂」兮乘何義而 可釋?況鳳凰既比居中之倮,曷又出占四方而謬,則 特指摘以證其非,於以驗五鬼欺迷天下為無識。

附:「五鬼量山步《四獸卦》」

「甲為麒麟 ,丙為鳳凰 。庚上章光 ,壬上玉堂。」 乾山起戊戌,坎山起戊子,艮山起戊寅,震山起己卯,巽山起戊辰,《坤》山起己未,《離》山起戊午,兌山起己酉。

假如乾山結頂,落脈到穴,即於山頂不問遠近,只於水分處量起,一步戊戌,二步己亥,直指落穴處,遇甲庚丙壬即住,可以形勢高低取之。

穴之高下,自有一定不易之所,而此以四獸步之穴,若不可測矣。宜乎公明闢之。

方圜相勝第三十五 编辑

方者斯興,尚守五行以參二氣;圜者欲勝,已翻《八卦》 而飾九星。方者執而多忤,圜者順而有情。忤者眾所 咈,情者眾所傾。然富貴貧賤,常並肩而處世,術者一 正一偽,每角立而抗衡。又況貧賤者眾,富貴者寡。以 妄傳妄,故達術必減於妄術之聲名。以偽傳偽,偽者 縱橫散布,而正者於是乎不勝。

公明之聰明才辯,可謂神矣,而卒有「不能勝偽」 之嘆,可見五鬼一輩,自古流傳天下皆是也。方者凝道自處,既不能傾情當世,又不能屑屑苟容自然,世不易逢,人不易識,良可惜哉!

是以虢氏出而章子淵,時號「仙藥」;嬴氏作而卓思明, 時號《真靈》。惟嬴惟虢,固無心於衒術;而章而卓,亦豈 遯於天刑噫?圓術方術,固非不習者之所能曉。是稽 是度,莫若審其傳授以何經。

章卓一輩,特是造物所遣而虐人者。人能修德以俟自然,不與之遭逢矣夫!後知嬴、虢雖明,亦不能私有所卑。

《舊註》曰:「圓術但以心機求售,不能傳子,果傳於其子,則全不侔於父。」

蓋五行二氣,尚有經之可考,而文曲武曲,必無文之 可憑。惟《心機口訣》,罩俗以籠眾,豈容繩墨以傳承。故 曰:「今之輕,後之重;今之重,後之輕。」

「五行二氣」 ,見於《河》《洛》,文曲武曲,經史不載,憑何考証。若圓術者,不過窺伺人之顏色,以投合其機,而

已《正》者雖為今所擯,後至於破家滅亡,思之而為後之重矣。《圜》者雖為今所用,後至於破家滅亡,思之而為後之輕矣。

詭結第三十六 编辑

詭結之說,不勝其異。為《虢氏》之說,則曰:「有山而無水, 有形而無勢,內停而外馳,前趣而後背。」

有山無水者血枯。有形無勢者脈寒。內停外馳者氣不畜,前趣後背者龍不來。

為嬴氏之說,則曰:「町畽乾流而岡骨不住,枝葉來山 而氣脈分布,內平而外不圓,後來而前不顧。」

町畽,禽獸所踐處,雖有乾流而岡骨不止者,龍之伏而從此過也。到頭之山,貴乎專一,若枝葉太繁,本氣為其所奪矣。內平者,堂氣巳可觀;外不圓者,左右皆不顧。《四勢三形篇》曰:「外如龜,內如月,外如壁,內如窟,外如牆,內如室,外如趣,內如列。」 夫亦欲其外之圓也。未作穴,先作朝,穴止而朝與之會,若賓主之相逢,外氣自無不備。若前不相顧,則外氣蕩然,雖有後之來,而前不相迎也,詭結而已矣。

二者之說,皆同軌而異度。

虢氏曰:「有山而無水。」 嬴氏曰:「町畽乾流,而岡骨不住,一言其止之詭,一言其似止,而實未嘗止也。」 虢氏曰:「有形而無勢。」 嬴氏曰:「枝葉來山,而氣脈分布,一言其勢之不足,一言其形之太繁。」 虢氏曰:「內停而外馳,前趣而後背。」 嬴氏曰:「內平而外不圓,後來而前不顧,內停即內平,外馳即外不圓也。一言其前雖至,而後不」 《見其來》。一言其後雖來而前不見其至也。

曹叔之說則又不然,「絕頂騎龍而鉗瀏直懸,當頭宗 龍」而「鼻吹雙穿。」或作牛鼻雙穿「半腰攀龍」,而八字披瀉,「沒腳 承龍」,而失勢單寒。

已上四者,雖皆有其形,而前則均缺其一面,若有龍而無形無水者,益不足言也。

是皆有形之可穴,而無應之可完。若無形無水,則不 為「結」之詭,為流之乾。

騎龍貴捲尾為案,以屏八字,流水若鉗瀏直懸,外無以塞,氣隨之而喪矣。宗龍之結曰:「鎮龍頭鼻吹雙穿」 ,是前無門戶,氣為風所蕩耳。「來龍橫臥,攀其肩井」 ,而八字披瀉者,是無肩井可攀,更下砂不轉,不能關內室之水,外無以聚之也。「來龍磅礡,承其顧殢」 曰:承龍之勢,而失勢單寒者,是勢有所不及,而前空曠無垠也。

心目圓機第三十七 编辑

葬者,承黃鍾之真氣也。取少陰少陽於未奇未偶之 先,以順五行相替之理。

天地之始氣曰黃鍾,奇偶當十二支正位,未奇未偶當八干四維之零位,五行相替之理寓焉。葬者貴坐向干維,即黃鍾之真氣也。蓋十二支有煞,八干四維無煞。范越鳳云:「古人為向只有八長,欲逢生不逢煞者。」 即此也。

一個天,參之為三。一個地,兩之為二,三三為九,三二為六。兩其二一,其三為七。兩其三一,其二為八。九為老陽,六為老陰,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二老為陰陽,二少為剛柔。

其正以山,其輔以水。由正而行,得輔而止。其行也由 勢而來,其止也以形而委勢,向方而形入。路水以為 防,山奮「而水崇綱」,穴如其蕊。

「山行必有水輔」,其輔於勢者俱在外;「山止」而輔者亦止,其輔於形者俱在內;《山奮》者,一本而散為萬殊。《水崇綱》者,萬殊而歸於一本也。以山而《形穴》之蕊,則其蔕在上;以水而《形穴》之蕊,則其蔕在下。在上者,山之也,在下者,水之綱也。

「是以勢遠形深」者,氣之府也。五帝五祀以之命慈孫 而錫孝子。勢促形散者,氣之衰也。五神五祀之所不 居,而《猖孫》《蕩子》之所喜

「得勢遠者,其形自深;其勢促者,其形自散。慈孫孝子,天必祐之;猖孫蕩子,天必覆之。」 然則五帝五神所居,其宅於氣之府,不宅於氣之衰也。

故營營於擇福而禍益媒,茫茫於擇術而贓益詭。惟 頹然委順,循然盡已,擇福必正其心田,擇術必參其 經旨,居之而不矜不奇,扣之而不竭不匱,冀道釋之 虛無禍福,審卜命之同途殊軌。

福不可擇,而在於擇術;術不易擇,而在乎「積德以俟之」 ,所以擇福也。五鬼輩一味矜奇,及扣之《經旨》,茫無以應。有道君子,惟以理義是談,斷不徒以禍福惑人也。

「推星必由於五行」,言天必由於五土,仰佑善之五音。 一作章格行災之五鬼。故曰:「探天造,索天揆,明天目,聰 天耳,洞山水之關節,得墳兆之表裏。」

「星」者歲星熒惑、鎮星、太白辰星也。甲年土氣太過。「上應鎮星丑癸坤庚未,山在下應之。甚則上應太白星兌丁乾亥之山」應之星在天者也,五行在地者也

此推星必由於五行,言天必由於五土也。《洪範》五行之屬,根於宮商角徵羽之五音。其通於五行者,佑善之五音也;其昧於五行者,行災之五鬼也。天造天之始氣,天揆天之度數。天之始氣,生於八干四維之中;天之度數,見於二十八宿之位。其度之所至而地應之,或氣之所始而地承之,皆吉福所由生也。然非極耳目之聰明於聞見。不能洞山水之關節。雖得「五行之運氣。」 亦無所施其用耳。

無分面過肩之不聚,無「穿鼻崩脣」之不理,無「藏頭散 背」之不端,無當腰附肋之不蔽,無「《肘後》逆流。」一作分而 勢不鍾。無目前順流。而形不峙。無《分屍》之案首。無《覆 屍》之水尾。一作口

此一節釋山水關節之所忌。「分面」 者,當面水分八字;「過肩」 者,由肩後過去而不遶入堂;穿鼻者,兩水拶合而直出;「崩脣」 者,內堂水瀉而無攔。藏頭者,貫頂無星峰;散背者,嬾坦無收拾。當腰不蔽者,過峽受風;附肋不蔽者,兩肱凹缺。肘後逆流,勢居於背;目前順泄,形為之傾。案山崩破曰「分屍」 ,水口山如覆舟曰「覆屍」 ,皆大凶之象也。

是以水未經於方鎮,止為金粟之區;山必界於江河, 斯結王侯之壘。是水以聚為憑,山以遠為主。騰驤如 冀北之馬,必橫水府而可容;蜿蜒似常山之蛇,不崇 氣庫而何取?

龍之修短,一準於水之遠近。龍有千里,則有千里之水;龍有百里,則有百里之水。水未經於方鎮者,龍之短促可知,不過為金粟之區而已。必也以江為界,或以河為界,其龍遠者數百里,近者或百里,勢若遠大,王侯之壘斯在焉。《金璧元文》曰:「幹龍住處分遠近,千里為大郡,二三百里可為州,過此即封侯」 ,亦遠之謂也。蓋水遠則所入者愈寬,山遠則所脫者愈嫩。山必以水為防,水必以山為主。山雖如冀北之馬,無水府以止之,不可馭也。水雖似常山之蛇,無氣庫以收之,亦何益耶?常山之蛇,指龍說亦妙。

釋名第三十八 编辑

積氣應星,相江山而擇吉;曉人有法,因形勢而命名。 指山之磅礡兮,則有山龍之號;指水之羅遶兮,則有 水城之稱。來歷則曰「祖」曰「宗」,原其本始;居中則曰「宅」 曰「兆」,可以歸藏。曰「夾室」者,則邃區穴而不露;曰「輔門」 者,則保明堂而若防。曰「之元竅」者,息道之磧決;曰「之 《元隧》」者,漏道之巖行。

山川之情性不一,龍穴之位置各殊,因形以立名,顧名以思義,不在標奇,貴夫近理。故山曰「龍」 ,謂能變化也;「水」 曰「城」 ,謂能防護也;「來歷」 曰「祖宗」 ,不忘其所自出也;「居中」 曰「宅兆」 ,如仁者之安宅也。「內砂」 曰夾室,《外衛》曰「輔門」 ,內室而外門也。《內水口》曰息道,外水口曰漏道,內微而外著也。

《舊註》曰:「世俗多以炭引鉗口水,則火氣炎盛,謂之一氣侵凌,五行絕滅。惟磧石則善行水矣。巖流者,水口得巖關鎖,則無變遷,時俗謂之交牙石也。邃者,乃流痕小狹而不露者也。」

曰「海眼」者,望之而廣博;曰《天壺》者,登之而寬平;曰「騰 巔」者,結頂而未住;曰「吐舌」者,含脣而未盛;曰「反肘」者, 欲叛而棄主;曰《偏胸》者,欲脫而絕纓;曰「《亂衣裼》者。」一作 裳山無領袖曰《橫刀隴》。一作刃者《山帶》。或作露鋒芒。

海眼係垂坡圓窟,天壺係仰天之峻而平者,皆結高處。騰巔山之將起而為頂,吐舌山之既止而外伸,皆非結穴之所。反肘者其勢背,偏胸者其落斜,絕纓謂其無頂也,振裘挈領則衣不亂,無其領,謂無其主也。刀刃皆尖利凶器,山之鋒芒似之。李淳風曰:凡入穴如笏,出穴如鎗,乃宣威執柄之形。惟露在穴前者,則為「鋒芒」 ,犯主始合凶應。

曰「含羞」者,對蛾眉之隴,曰「挾私」者,抱雞卵之岡,曰「槎 牙」者,非端正之幹,曰「藤蔓」者,非堅固之莖,曰蜿蜒者, 形勢之怒。一作回疑如字《拱》曰:「『『懸瀑者,山水之直傾;曰朝宗』 者,乘合川歸海之勢;曰入廟』者,推配神造運之靈。」

蛾眉,半露其頂,寓有含羞之意。挾私在龍虎內,又為患眼。抱養墮胎之山,槎牙枝自旁出而不正,藤蔓較枝愈細而力輕,蜿蜒者屈曲而擁衛,懸瀑者傾逝而不情。朝宗不必定在濱海,得汪洋滂湃之水,皆謂之朝宗也。廟者貌也,所以彷彿先人之容貌也。曰「入廟」 者,取其一家之義,如木以乾甲丁為入廟,金以巽庚癸為入廟也。造,至也。造運者,造其運之內,如入其廟之中也。

《撥砂》云:「脫妻之山槎牙生,藤蔓之山怕秋旱。」

「是皆以意逆意,以情度情,何況杳冥之跡,曾無規矩 之憑,非公心者,不能清其翳,非明目者,不能見其形, 得其道者,必由於至妙,通其數者,必由於至精。」雖然 尋龍雖難,擇術有要,惟理義之是稽,則真偽之可較, 如治家之綱維,在容心於門竈。門者家之儀,竈者家 之耗。耗虞奴婢之媚,儀虞賓客之暴,媚不順則內外無關;暴不順,則子孫失教。主以是而擇術,術當求其 要妙,於以見其精習,於以見其體貌。是以虢公見香 笥而辭,樗里因博局而告《易》。鼎烹以養賢,豈養誤人 之贓盜。

「以人之意,逆山水之意。以人之情,逆山水之情。」 初非有繩墨之可據者。要非心目雙清。未易臻其妙矣。

《樗里遺書》曰:「昔虢公客於劉門,見僕隸皆帶蘭麝,心已怪之。居無何,知其在庖廚內食,意與其姬妮雜處,遂辭去。後劉氏家固不振。」

山水會遇第三十九 编辑

「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聚其 氣而施耳。」水無山,則氣散而不附,山無水,則氣塞而 不理。山如兵,水如城,駐兵之地,非城不營。山如堂,水 如牆,高堂之居,非牆不防。山如君,水如臣,君臣都俞, 風化斯淳。山如主,水如賓,賓主雍容,情味相親。

「山為實氣,水為虛氣。土逾高,其氣逾厚,水逾深,其氣逾大。土薄則氣微,水淺則氣弱。」 然水不能自為淺深,氣急而不凝者,實山為之也;山不能自為開拓,使堂氣暢而不塞者,是又水以充之也。總之,二者相須而不相離,舍山以言水而水何附?舍水以言山而山何止也?郭氏則以山為內氣,水為外氣,故「如丘如堂,如君、如主」 ,皆內也;「如城、如牆」 、「如臣、如賓」 ,皆外也。

故尋龍之術者,稱之曰:「山水之士,賊術之奴廝。」役也養也 目之曰《行災五鬼》。故曰「蠢爾五鬼」,沿謬成徒。說青龍 白虎而不正其色,誇天蓬天任,而曷辨其墟。忘堯舜 在躬之曆,而心窒於理義。誣帝王傳心之道,而眼昧 於元微。

龍在東,虎在西,故有青白之異,惟面南者為然。天蓬即一白,天任即八白,一白屬《坎》水也,八白屬艮土也。二者雖皆屬白,一為顓頊氏之墟,一為太皞氏之墟,而五行則異。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厥中」 ,舜亦以命禹。帝王傳心之道,惟此一中。喻穴雖有千態萬狀,而其結作之所,必有其至中。然心窒於理義,眼昧於元微者,未易得也。

鬼則未離於一物。贓叨若輩,況五鬼之奴,曰:「能齟富 貴,能瘦膏腴」;能廢祖先之祀,能孽子孫之愚。惟設誑 人之巧,亦由鬼力之餘。曰:「維善不積,自投於箍」箍以篾東 物也問:「以理義對,必囁。」之涉切《嚅》。汝具切囁嚅多言口無責也孤兒寡 婦猶或未信,信之者必「白面之儒。」

「贓叨若輩」 下,疑有闕文。富貴者齟之,膏腴者瘦之,廢人之先,愚人之後,皆人所不能者。而五鬼能之,亦由於人之不德,自投於羅網,若束於箍而不可解也。

《舊註》曰:「孤兒寡婦,猶或知葬祖祀先之義,惟白面書生,口誦經史,心暗禮義,盲頭啞尾,頰舌騰傍,謂無陰陽,及至父母暴露,不得不埋。即用贓鬼奴賊,夷岡破阜,妝造形勢,一罹凶應,便始遷移,亦有掘出安留寄寺院者。」

嗚呼!彼實一奴之陋,委為「眾智之愚。」一本作主愚不積之拘安 得「積善累德之門,翱翔徜徉,與之登青山,翫綠水,論 六相《六替》」,以盡我之懽愉?

《眾智之愚》,謂眾皆智而反為一奴所愚也。

此篇首言「山之與水相會遇」 ,末言「主之與術相會遇」 ,其不能與山水之士會,而與行災之五鬼遇者,不可謂非其積也。

盛衰改度第四十 编辑

當初窶坎,遽誇今日之元墟;況此佳城,寧保《千年之 荒殯》。

「元墟」,穴也。一言其昔衰而今盛,一言其今盛而後衰。昔衰者,當初葬時,其家貧,窶至今日而富貴,遽誇其葬之得穴矣;今盛者,今日雖富貴,其葬之不善,能保其不為喪家之荒塚歟!大意如此。《舊註》謬,不錄。《佳城》而成「荒殯」 ,由於續葬之不善。

江山形勢巳俱非,氣概精神都一變。豈惟土復以洲 移,何特山崩而地震?東南多叢祔之傷,西北屢堤坍 之釁。路穿青嶂以成蹊,水墾黃泥而易埻。散氣脈於 溝渠,盡條枝於斧刃。既地形之改度,應天象之轉運。

「祔」 ,合葬也。坍,水打岸壞也。埻,堤岸也。「精神」 隨形勢發見,形勢既已改移,精神亦因之變易矣。不但土復洲移,山崩地震,其叢祔者氣殘,堤坍者形壞。路久能斷龍,水急能衝岸,溝渠之於氣脈,若斧刃之於枝條。況天道無一不因於地,地形改度,天象轉移,理勢之必然也。

況變數之有窮,如晝之必夜,如少之必老,其理昭昭, 則何煩而致問?斯干之詩曰:「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此 宣王考室之作,亦賴衣毛之庇潤,《孟子》所謂故國者, 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矧!松埏賴蓬顆, 得良嗣守之之法,雖千年而一旦。

《埏》,塋塚之神道也。顆,土塊也。《蓬顆》,蒿里之義也。《斯》

「干」,《毛詩》篇名,考,成也。「盛衰」,天地循環之數,盛極必

衰,如晝之必夜,少之必老;衰極復盛,如霜雪之後, 繼以陽春,數原不可窮也。《斯干》之詩以竹松為宮 室之蔭庇,孟子則以世臣為故國之瞻依,公明以 松埏蓬顆比松竹之庇宮室,得良嗣守之,此故國 之有世臣,澤流無窮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