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30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十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三十一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三十卷目錄

 蓬萊山部彙考

  圖

  考

 蓬萊山部藝文一

  蓬萊閣記        宋朱處約

 蓬萊山部藝文二

  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為海浪所戰時有碎裂淘

  灑歲久皆圓熟可愛土人謂此彈子渦也取數

  百枚以養石菖蒲且作詩遺垂慈堂老人

               宋蘇軾

  登蓬萊閣          趙抃

  前題          明黃克纘

  前題            蹇達

 蓬萊山部紀事

 蓬萊山部雜錄

 蓬萊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三十卷

蓬萊山部彙考 编辑

《海上三山》之蓬萊山。

蓬萊山名,起於《山海經》,詳於《列子》,浸淫於秦、漢諸書, 語多不經。從古至今,未有能至其地者,故府、縣志皆 不載。然《史》《漢》已詳言之。此後膾炙人口,後世以之名 縣,即古人所謂「蓬萊」,興否不可得而知。姑即子史及 雜書所述,俱收入此部,以俟後人更考。

蓬萊山圖

蓬萊山圖

编辑

按:《山海經海內北經》。海內西北陬以東者,蓬萊山在 海中。「上有仙人宮室,皆以金玉為之,鳥獸盡白,望 之如雲」,在渤海中也。釋義今登州海中有大小竹山及 田室諸島,且其屬邑曰「蓬萊」,即此。

按《列子·湯問》篇:「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 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 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 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 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 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 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 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 下往還,不得蹔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 四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 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 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 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沈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 按《史記封禪書》: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 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 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 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 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

按《海內十洲記》:蓬丘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 周迴五千里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 冥海也。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上有九老丈 人九天真王宮,蓋太上真人所居,惟飛仙有能到其 處耳。

按《拾遺記》:「蓬萊山亦名防丘,亦名雲來,高二萬里,廣 七萬里,水淺有細石如金玉,得之不加陶冶,自然光 淨,仙者服之。東有鬱夷國,時有金霧,諸仙說此上常 浮轉低昂,有如山。上架樓室,常向明以開戶牖,及霧 滅歇戶皆向北。其西有含明之國,綴鳥毛以為衣,承 露而飲,終天登高取水,亦以金銀蒼環、水精火藻為階。有冰水,沸水,飲者千歲。有大螺名「裸步」,負其殼露 行,冷則復入其殼生卵,著石則軟,取之則堅。明王出 世,則浮於海際焉。有葭紅色,可編為席,溫柔如罽毳 焉。有鳥名「鴻鵝」,色似鴻,形如禿鶖,腹內無腸,羽翮附 骨而生,無皮肉也,雌雄相盼則生。《產南》有鳥名鴛鴦, 形似鴈,徘徊雲間,棲息高岫,足不踐地,生於石穴中, 萬歲一交則生雛,千歲銜毛學飛,以千萬為群,推其 毛長者,高翥萬里。聖人之世,來入國郊,有浮筠之簳, 葉青莖紫,子大如珠,有青鸞集其上,下有沙礰,細如 粉,柔風至,葉條翻起,拂細沙如雲霧,仙者來觀而戲 焉。吹風竹葉,聲如鐘磬之音。

按郭氏《元中記》:「東南之大者,有巨鼇焉,以背負蓬萊 山。」

按《續博物志》:蓬萊山,使高麗者望之甚遠,前高後下, 峭拔可愛。其島屬昌國縣,其上平廣,可以種蒔。島人 云:「蓬萊三仙山,越弱水三萬里,不應指顧間便見,此 外不復見山。」

按《太平御覽地部》,「蓬萊山,海中神山,非有道者不到。」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紹興府樓閣》:「蓬萊閣在臥龍山 上,吳越錢鏐所建。」名蓬萊者舊志蓬萊山正屬會稽。 按《名山記》:元吳萊《遊甬東山水古蹟記》:「昌國,古會稽 海東洲也。中多大山。其國之北界有蓬萊山,眾山四 圍峙立,旋繞小嶼,屹如千尺樓臺。而中又有紫霞洞」, 與山為鄰。中畔明通方,如大車之輿。潮水一退,人或 可入,或云人不可到,隱隱有神仙題墨,漫不能辨。又 有沙山,細沙所積,海日照之有芒,手攫則霏霄下漸 成窪穴,潮過又補,終不少損。旁有石龍,蒼白角爪鱗 鬣具,蜿蜒跨空,亙三十里。舟徑其下,西轉則為洋山, 中多大魚。又北則為胊山、岱山、石蘭山。夫昌國,本《禹 貢》島夷,後乃屬越,曰甬句東。越王句踐欲使吳王夫 差居之,然不至也。海中三山,安期、羨門之屬,或避秦 亂至此,方士特未始深入。或云三山在水底,或云山 近則風引舟去,蓋妄說也。東土人士,每愛會稽山水, 故稱入會稽為入東。《抱朴子》亦云:古仙者之樂登名 山,為上海中大島嶼,如會稽之「東翁洲」者次之,今昌 國也。

按《三才圖會蓬萊山圖考》:「蓬萊山一名蓬丘山,一名 雲來山,在東海中,高一千里,地方三千里,上有金臺 玉闕,乃神仙之都,上帝遊息之地。海水正黑而為溟 渤,無風而波浪萬丈,不可往來,惟飛仙間有能到者。 昔禹治洪水既畢,乘轎車度弱水而到此山,祠上帝 於北阿,歸大功於九天。又禹經諸五岳,使工刻石識」 其里數高下。其字科斗書,非漢人所可曉。今丈尺里 數,皆禹時書。

蓬萊山部藝文一 编辑

《蓬萊閣記》
宋·朱處約
编辑

「世傳蓬萊、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 及其處。其言恍惚詭異,多出方士之說,難於取信。而 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萊」,豈非秦漢之君東遊以追其 跡,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萊不得見,而空名其邑曰蓬 萊,使後傳以為惑。據方士三山之說,大抵草木、鳥獸、 神怪之名。又言仙者宮室偉大,氣序和平之狀,餐其 「草木,則可以長生不死。長往之士,莫不欲到其境,而 脫於無何有之鄉。」際海而望,翕然注想物外,不惑其 說者有矣。嘉祐辛丑,治邦踰年,而歲事不愆,風雨時 若,春菑秋穫,五穀登成,民皆安堵。因思海德潤澤為 大,而神之有祠,俾遂新其廟,即其舊以構此閣,將為 州人遊覽之所。層崖千仞,重溟萬里,浮波湧金,扶桑 日出,霽河橫銀,陰靈生月,煙浮霧橫,碧山遠列,沙渾 潮落,白鷺交舞,游魚浮上,釣歌和應。仰而望之,身企 鵬翔;俯而瞰之,足躡鼇背。聽覽之間,恍不知神仙之 蓬萊也,乃人世之蓬萊也。上德遠被,恩涵如春,恍若 致俗於仁壽之域,此治世之蓬萊也。後因名其閣曰 《蓬萊》,蓋志一時之事,意不知「神仙之蓬萊也。」按蓬萊出秦漢

間方士之言,本非人跡所至之地。今就《蓬萊縣志》所載蓬萊閣詩文,語頗相近,錄入《本山藝文》。

蓬萊山部藝文二 编辑

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為海浪所戰,時有碎裂,淘灑歲久,皆圓熟可愛。土人謂「此彈子渦也。」 取數百枚以養石菖蒲,且作詩遺垂慈堂老人。

宋蘇軾

蓬萊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雲骨有破碎。 陽侯殺廉角,陰火發光采。纍纍彈丸間,瑣細成珠琲。 閻浮一漚爾,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 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塊。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明年菖蒲根,連絡不可解。儻有蟠桃生,旦暮猶可待。

《登蓬萊閣》
趙抃
编辑

山巔危構倚蓬萊,水闊風長此快哉。天地涵容百川 入,晨昏浮動兩潮來。遙思座上遊觀遠,愈覺胸中度 量開。憶我去年曾望海,杭州東向亦樓臺。

《登蓬萊閣》
明·黃克纘
编辑

城列千燈錦障開,東風吹客上蓬萊。天光海色春相 映,疊鼓鳴笳夜急催。鼇首三山含霧動,潮頭萬馬拍 空來。觀兵幸值妖氛息,徙倚危欄一舉盃。

《前題》
蹇達
编辑

閣俯滄溟接混茫,相將詞客興飛揚。波濤今古吞元 氣,島嶼西東掛夕陽。元圃幾人求大藥,孤根何處托 扶桑。萬流轉識朝宗意,並倚危欄望帝鄉。

蓬萊山部紀事 编辑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 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 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 海求仙人。三十二年,使盧生求羨門高誓、韓終、侯公 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奏 錄圖書。三十五年,盧生說始皇曰:『在臣等求芝奇藥,仙 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 惡鬼。惡鬼辟真人至。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 死之藥殆可得也』。」於是始皇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 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行所幸有言其處 者罪死。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 用,專任獄吏,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 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如此, 未可為求仙藥。」於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 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 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 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姦利相告。日聞 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 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三十七年,始皇出游 並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 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 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始皇 夢與海神戰,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不可見,以 大魚蛟龍為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 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 候大魚出射之。自琅邪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 巨魚,射殺一魚。遂並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封禪書》,李少君言上曰:「祠竈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 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 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 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 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 祠竈,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 諸藥,齊為黃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 去不死,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 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樂 成侯上書,言欒大求見言方。天子既誅文成,後悔其 早死,見欒大大說,大敢為大言處之不疑。大言曰:「臣 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臣為賤,不信臣。 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 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 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子誠能修其方,我何愛乎?」 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則貴 其使者,命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 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 後可致也。」於是上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 印,又以衛長公主妻之,齎金萬斤。其後裝治行,東入 海求其師,云大見數月,貴震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 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而五利將軍使 不敢入海之太山祠。上使人隨驗,實無所見。五利妄 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上乃誅五利。其冬,公孫卿 候神河南,言見仙人跡緱氏城上。天子問卿:「得毋效 《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 道非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 致也。」上與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既 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 神通。欲放黃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萊士高世比德於 九皇。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 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 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常先行,候名山。 至東萊,言夜見大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獸云。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 公。」已忽不見。上即見大跡,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則 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 人以千數。天子既已封泰山,無風雨災,而方士更言 蓬萊諸神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乃復東 至海上望,冀遇蓬萊焉。奉車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 遂去。元封元年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云欲 見天子。天子於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遂至東 萊,宿留之數日,無所見,見大人跡云。復遣方士求神 怪,采芝藥以千數。其明年,伐朝鮮。夏,旱。其明年,祠上 帝明堂。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 遣冀遇之。上親禪高里,祠后土,臨渤海,將以望祀蓬 萊之屬,冀至殊廷焉。上還,以柏梁烖,於是作建章宮, 其北治大池,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 象海中神山。而方士候伺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 驗。而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跡為解,無有效。天 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

《漢書武帝本紀》:「太初元年冬十二月,䄠高里,祠后土; 東臨渤海,望祠蓬萊。」

《山東通志》蓬萊縣沿革,「漢屬東萊郡,武帝曾於此築 城,望海中蓬萊山。」

《漢書王莽傳》:「有奇士,大十圍,自言巨無霸,出於蓬萊 山,軺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

《山東通志》蓬萊縣沿革:「唐貞觀八年,始置蓬萊鎮。神 龍三年,陞為蓬萊縣。宋設蓬萊縣,屬京東東路。金設 蓬萊縣,屬山東東路。元設蓬萊縣,屬山東東西道般 陽路總管府。明設蓬萊縣,屬山東布政使司登州府。」

蓬萊山部雜錄 编辑

《太平廣記》:白居易薨於洛陽,臨終謂所親曰:「昔自蓬 萊與帝,有閻浮之因,帝於閻浮為麟德之別。」言畢而 逝,人莫曉也。

宋徐競《使高麗錄》:「出赤門,過海驢焦,望蓬萊山甚遠, 前高後下,峭拔可愛。其島尚屬昌國封境,其上極廣, 可以種蒔,島人居之。仙家三山中有蓬萊,越弱水三 萬里乃得到。今不應在指顧間,當是令人指以為名 耳,過此則不復見有山。」

張邦基《墨莊漫錄》:宿州靈壁縣張氏蘭皋園,一石甚 奇,所謂小蓬萊也。蘇子瞻愛之,題其上云:「東坡居士, 醉中觀此,灑然而醒。」

元伊世珍《琅嬛記》:「龜千年者,能至蓬萊山下覓仙人 洗丹鼎水服之,便生翅能飛,變化不測,不但能巢蓮 葉游卷而已也。」

鶴:一名《仙子》,一名「沈尚書」,一名「蓬萊羽士。」

蓬萊山部外編 编辑

《瑯嬛記》:倉公夢遊蓬萊山,見宮室崔嵬,金碧璀璨,光 輝射目。忽一童子以杯水進,倉公飲畢,五內寒徹,仰 首見殿榜曰「上池仙館」,始知所飲乃上池水也,由是 神於診脈。

《拾遺記》:漢明帝陰貴人夢食瓜甚美,時燉煌獻異瓜 種名穹隆,父老云:有道士從蓬萊得此種,食之不飢。 《神仙傳》:王遠字方平,東海人也。棄官入山修道,道成 過吳蔡經家,未至,先聞金鼓簫管人馬之聲,及至舍, 舉家皆見鼓吹皆乘龍從天而下,從官皆長丈餘,不 從道衢。既至皆隱不見,惟見遠坐耳。須臾遣人召麻 姑言曰:「王方平敬報,久不到民間,今來在此,想姑能 暫來語否?」須臾信還,不見其使,但聞信語曰:「麻姑載 拜不相見,忽已五百餘年,尊卑有序,敬拜無階,煩信 承來,在彼,食頃即到,先受命當按行蓬萊,今便暫往, 如是當還,還便親覲,願未即去。」如此兩時,聞麻姑來, 來時亦先聞人馬聲,既至,從官半於遠也。蔡經亦舉 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許入拜遠。遠為之起 立。坐定,各進行廚,皆金盤玉盃,餚膳多是諸花,而香 氣達於內外,擘脯而食之,云麟脯。麻姑自說云:「接侍 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又水淺於往日, 會時略半耳,豈將復為陵陸乎?」遠歎曰:「聖人皆言海 中行復揚塵也。」

《墉城仙錄》:嬰母者,姓諶氏,字曰嬰,不知何許人也。西 晉之時,丹陽縣黃堂觀居焉。潛修至道,入吳市,逢三 歲孩子,執母衣裾曰:「我母何來?」母憐而育之。既長,明 穎孝敬,風神挺邁。所居常有異雲氣,時說蓬萊閬苑 之事。

《謝氏詩源》:昔有客過茅君,時當大暑,茅君於手內解 茶葉,人與一葉,客食之,五內清涼。異而詰其所從來, 茅君曰:「此蓬萊山穆陀樹葉,眾仙食之以當飲。又有 寶文之蕊,服之不饑。」謝幼貞詩曰:「摘寶文之初蕊,拾 穆陀之墜葉。」

《真靈位業圖》:「蓬萊左公宋晨生,蓬萊右公賈保安,蓬 萊左卿姜叔茂。」

《集仙錄》:梁母者,盱眙人也。寡居無子,舍逆旅於平原亭。客來投憩,咸若還家。衣食之外,所得施諸貧寒。常 有少年住經月,舉動異常,臨去曰:「我東海小童也。」宋 元徽四年丙辰,馬耳山道士徐道盛暫至蒙陰,於城 西遇一青牛車,見一小童呼為徐道士。前道盛行進 去車三步止,車中人傳語曰:「我平原客舍梁母也。今」 被太上召還,應過蓬萊尋子喬。經太山考召,意欲相 見,果得子來,為我謝東方諸清信士女。太平在近,馳 車騰逝,極目乃沒。道盛還逆旅訪之,正梁母度世日 相見也。

《續元怪錄》:張老者,揚州六合縣園叟也。其鄰有韋恕 者,梁天監中自揚州曹掾秩滿而來,有長女,既笄,召 里中媒媼令訪良婿。張老聞之喜,候媒媼出,固延入, 且備酒食。酒闌,謂媼曰:「某誠衰邁,灌園之業亦可衣 食,幸為求之。」媼大罵而去。他日又邀媼,媼曰:「叟何不 自度,吾安能為叟一杯酒,乃取辱於韋氏。叟曰:『強言 之,言不從,即吾命也』。」媼不得已入言之。韋氏大怒曰: 「灌園叟何人,敢發此議!媼何無別之甚耶?為吾報之, 日內得五百緡則可。」媼出以告,張老曰:「諾。」車載納於 韋氏。韋大驚曰:「翁為園,何以致此?吾度其必無而言 之,今當如何?」乃使人潛候其女,女亦不恨,遂許焉。張 老既取韋氏園業不廢,其妻了無怍「色,數年中外責 恕,何不令遠去?」張老曰:「今既相厭,去亦何難。某王屋 山下有一小莊,明旦且歸耳。他歲相思,可令大兄相 訪。」去後數年,令大男義方訪之,到天壇南,遇一崑崙 奴,駕牛耕田,問曰:「此有張老家莊否?」崑崙投杖拜曰: 「去此甚近。」遂與俱東去,朱戶甲第,樓閣參差。崑崙指 曰:「此張家莊也。」俄而及門,門有紫衣人吏,拜引入廳 中,鋪陳之華,目所未睹。忽聞珠珮之聲漸近,二青衣 出曰:「阿郎來。」俄見一人,戴遠遊冠,衣朱綃,曳朱履,儀 狀偉然。細視之,乃張老也。言曰:「兄久客寄,何以自娛? 賢妹略梳頭,即當奉見。」遂引入,見妹於堂前。其堂沉 香為梁,玉窗珠箔,其妹服飾之盛,世間未見。略敘寒 暄,問尊長而已。有頃進饌,精美芳馨,不可名狀。食訖, 館韋於內廳。明日方曙,張老與韋生坐,忽有一青衣 附耳而語。張老笑曰:「宅中有客,安得暮歸?」因曰:「小妹 暫欲遊蓬萊山,賢妹亦當去。然未暮即歸,兄但憩此。」 張老揖而入。俄而五雲起於庭中,鸞鳳飛翔,絲竹並 作。張老及妹,各乘一鳳,餘從乘鶴者數十人,漸上空 中,正東而去。望之已沒,韋君在後,小青衣供侍甚謹。 迨暮,稍聞笙簧之音,倏忽復到。及下於庭,張老與妻 見韋曰:「獨居大寂寞,然此地神仙之府,非俗人得遊。 以兄宿命,合得到此。然亦不可久留,明日當奉別耳。」 及時,妹復出別兄,慇懃傳語父母而已。張老曰:「人世 遐遠,不及作書。」奉金二十鎰,并與一故席帽,曰:「兄若 無錢,可於揚州北邸賣藥王老家取一千萬,持此為 信。」遂別。

《神仙感遇傳》:「桓闓事華陽先生為執役之士,駕白鶴 昇天而去。三日密降陶君之室,言曰:『君之陰功著矣。 所修《本草》,以䖟蟲水蛭輩為藥,功雖及人而害於物 命,以此一紀之後,當解形去世,署蓬萊都水監耳』。」 《續元怪錄》:「吳興柳歸舜,隋開皇二十年自江南扺巴 陵,大風吹至君山下,因維舟登岸,尋小徑,不覺行四 五」里,遂見珠樓翠幕,重檻飛楹。一青衣自戶出,年始 十三四,顏甚姝美。謂歸舜曰:「三十娘子使阿春傳語 郎君,請略垂坐。」因教《鳳花臺》「何不看客?」有一鸚鵡飛 至曰:「吾乃《鳳花臺》也。近有一篇,君能聽乎?」歸舜曰:「實 契所願。」《鳳花臺》乃曰:「吾昨過蓬萊玉樓,因有一章詩 曰:『露接朝陽生,海波翻水晶。玉樓瞰寥廓,天地相照 明。此時下棲止,投跡依舊楹。顧余復何忝,日侍群仙 行』。」

《集異記》:「葉法善常行涉大水,忽沉波中,謂已溺死,七 日後出,衣履不濡,云暫與河伯遊蓬萊。則天徵至神 都,請於諸名岳,投奠龍璧。」

《廣異記》:唐開元中,有士人患半身枯黑,御醫張尚容 等不能知其人,聚族言曰:「形體如是,寧可久耶?聞大 海中有神仙,正當求仙方,可愈此疾。」宗族留之不可, 因與侍者齎糧至登州大海側,遇空舟,乃齎所攜掛 帆隨風可行,十餘日,近一孤島,島上有數百人如朝 謁狀,須臾至岸,岸側有婦人洗藥,因問彼皆何者,婦 人指云:「中心床坐鬚鬢白者,徐君也。」又問:「徐君是誰?」 婦人云:「君知秦始皇時徐福耶?」曰:「知之,此則是也。」頃 之眾各散去。某遂登岸致謁,具語始末,求其醫理。徐 君曰:「汝之疾,遇我即生。初以美飯哺之,器物皆奇小」, 某嫌其薄。君云:「能盡此,為再飧也,但恐不盡爾。」某連 啖之,如數甌物,致飽而飲。亦以一小器盛酒,飲之致 醉。翌日以黑藥數丸令食,食訖痢黑汁數升,其疾乃 愈。復與黃藥一袋,云:「此藥善治一切病,還遇疾者,可 以一刀圭飲之。」某還至登州,以藥奏聞,時明皇令有 疾者服之皆愈。

《仙傳拾遺》:「楊通幽本名什伍,廣漢什邡人。幼遇道士, 教以檄召之術,役召鬼神,無不立應。而木訥疏傲,不拘於俗,遠近稱之。元宗幸蜀,自馬嵬之後,屬念貴妃, 往往輟食忘寐。近侍之臣,密命求訪方士,冀少安聖 慮。或云楊什伍有考召之法,徵至行朝,上問其事,對 曰:『雖天上地下,冥漠之中,鬼神之內,皆可歷而求之』。」 上大悅,於內置場,以行其術。是夕奏曰:「已於九地之 下,鬼神之中,遍加搜訪,不知其所。」上曰:「妃子當不墜 於鬼神之伍矣。」二日夜又奏曰:「九天之上,星辰日月 之間,虛空杳冥之際,亦遍尋訪,而不知其處。」上悄然 不懌曰:「未歸天復何之矣。」炷香明燭,彌加懇至。三日 夜又奏曰:「於人寰之中,山川岳瀆祠」廟之內,十洲三 島江海之間,亦遍求訪,莫知其所。後於東海上蓬萊 之頂,南宮西廡,有群仙所居。上元女仙太真者,即貴 妃也。謂什伍曰:「我太上侍女,隸上元宮聖上太陽朱 宮真人,偶以宿緣世念,其願頗重。聖上降居於世,我 謫於人間,以為侍衛耳。此後一紀,自當相見,願善保 聖體,無復意念也。」乃取開元中所賜金釵鈿合各半, 玉龜子一枚,寄以為信,曰:「聖上見此,自當醒憶矣。」言 訖,流涕而別。什伍以此物進之,上澘然良久,乃曰:「師 昇天入地,通幽達冥,真得道神仙之士也。」手筆賜名 《通幽》。

《續仙傳》:蜀女真謝自然泛海將詣蓬萊求師,船為風 飄到一山,見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馬承禎,名在丹臺, 身居赤城,此真良師也。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非舟 楫可行,非飛仙無以到。」自然乃回求承禎受度後白 日上昇而去。承禎居山修行勤苦,年一百餘歲,童顏 輕健,若三十許人。有弟子七十餘人,一旦告弟子曰: 「『吾自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常有真靈降駕。今為東海 青童君、東華君所召,必須去人間』。俄頃氣絕,若蟬蛻 然解化矣。弟子葬其衣冠耳。」

《續元怪錄》:楊敬真,虢州閿鄉縣天仙村田家女也,嫁 同村王清,性沉靜,不好戲笑,有暇必灑掃靜室,閉門 閑居。元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夜,有仙騎來曰:「夫人 當上仙。」至三更,有仙樂綵仗降入於房中,曰:「仙師使 使者來迎,將會於西岳。」於是青衣引白鶴乘之,飛起 五雲,捧出綵仗前引,至於華山雲臺峰,已有四女,先 在彼焉。一人姓馬,一人姓徐,一人姓郭,一人姓夏,皆 其夜成仙,同會於此。妙樂鏘鍠,動響崖谷。俄而執節 者曰:「宜往蓬萊謁大仙伯。」五真曰:「大仙伯為誰?」曰:「茅 君也。」妓樂祥雲,復前引東去,倏然間已到蓬萊。其宮 皆金銀花木樓殿,皆非人間之製作。大仙伯居金闕 玉堂中,侍衛甚嚴。見五真,喜曰:「來何晚耶?」步飲以玉盃, 賜以金簡鳳文之衣,玉華之冠,配居蓬萊華院。四人 者出,敬真獨前曰:「王父年高,無人侍養,請回侍其殘 年。」仙伯曰:「汝村一千年方出一仙人,汝當其會,無自 墜其道。」因敕四真送至其家。廉使以聞,憲宗召見,舍 於內殿,試道而無以對,罷之。今在陝州,終歲不食。 《杜楊雜編》:憲宗好神仙不死之術,時有處士伊祁元 解,上知其異人,頗加敬仰。元解將還東海,亟請於上, 上未之許。宮中刻木作海上三山,綵繪華麗,間以珠 玉。上因元日與元解觀之,指蓬萊曰:「若非上仙,無由 得及此境。」元解笑曰:「三島咫尺,誰曰難及。臣雖無能, 試為陛下一遊,以探物象妍醜。」即踴體於空中,漸覺 微小,俄而入於金銀闕內。左右連聲呼之,竟不復有 所見。上追思歎恨,僅成羸疹,因號其山為藏真島。每 詰旦,於島前焚鳳腦香,以崇禮敬。後旬日,青州奏云: 「元解乘黃牝馬過海矣。」

《仙傳拾遺》:「相國李紳常習業於華山,徒步出谷,忽暴 雨至,避於巨巖之下,見一道士艤舟於石上,一村童 擁楫而立,與之揖。道士笑曰:『公垂在此耶?言語若深 交,而素未相識。因問紳曰:『頗知唐若山乎,余即是也。 將遊蓬萊,偶值江霧,維舟於此,與公曩昔之分,詎忘 之耶』?乃攜紳登舟。江霧已霽,月光皎然,其舟凌空泛 泛而行,俄頃已達蓬島。金樓玉堂,森列天表。神仙數 人,皆舊友也。紳務經濟之志,未欲棲止』。」眾仙復命,若 山送還。

《投轄錄》:祥符中,封禪事竣,宰執對於後殿,真宗曰:「治 平無事,久欲與卿等遊一二處,未能,今日可矣。」遂引 群公及內侍數人,入一小殿,殿後有假山甚高,山面 有洞。上既先入,復招群公從行。初覺甚暗,行數十步 則天宇豁然,千峰百嶂,雜花流水,盡天下之偉觀。少 焉至一所,重樓複閣,金碧照耀,有一二道士,貌亦奇 古,來揖上,執禮甚恭。上亦答之良厚。邀上至席上,再 三遜謝,然後坐。群臣再拜,居道士之次。所論皆元妙 之旨,而殽醴之屬,有非人間所見也。鸞鵠舞於庭,笙 簫振林木,至夕而散。道士送上出門而別曰:「萬幾之 暇,無惜與諸公頻見過也。」復由舊路以歸。臣下因以 請於上,上曰:「此道家所謂蓬萊三山」者也。群臣自失 者累日。後亦不復再往。不知何術以致之。此予聞歐 陽文忠公云。

《墨莊漫錄》:明州士人陳生,失其名,赴舉京師。治行後 時乃於定海求附大賈之舟,欲航海至通州而西焉一日正在大洋,忽遇暴風,張篷隨而去,凡東行數日 方止,恍然不知涯涘,指顧之間,見山川甚邇,乃急趨 焉,果得浦漵,遂維矴登岸。行十里,見一精舍,金碧明 煥,榜曰「天宮之院。」瞻禮而入,長廊幽寂,堂上一老人 據床而坐,神觀清𦡱,方若講說,環侍左右,皆白袍青 巾,約三百餘人。見客驚問行止,惻然憫之。授館饌客, 器皿皆金玉,蔬茹藥苗極甘美,而不識名。老人自言: 「我輩皆中原人,自唐末巢寇之亂,避地至此,不知今 幾甲子也。中原天子今誰氏?尚都長安否?」陳生為言: 「自唐之後,更五代凡五十餘年。今皇帝趙氏,國號宋, 都於汴,海內承平,如唐虞之世也。」老人首肯嘆嗟之。 又命二弟子相與遊處,因問二人,老人為誰,曰:「我輩 號處士,非神仙,皆人也。」老人,唐丞相裴休也。弟子凡 三等,每等一百人,皆授學於先生者。復引登山,至於 峻極。有一亭榜曰「笑秦」,意以秦始皇遣徐福求三山 神藥,為可笑也。二人遙指一峰,突兀干霄,峰頂積雪 皓白,曰:「此蓬萊島也。山腳有蛟螭蟠繞,故異物畏之, 莫可干犯。」陳生留彼久之,一日西望,浩然有歸思,口 未言也。老人者微笑曰:「爾乃懷家耶?爾以俗緣未盡, 此別無復再來矣。然既得至此,吾當助爾舟楫,一至 蓬萊,登覽勝境而後去。」遂使具舟倏至山下。時夜已 暝,曉,見日輪晃曜,傍山而出,波聲先騰沸,洶湧澎湃, 聲若雷霆,赤光勃鬱,洞貫太虛。頃之天明,見重樓複 閣,翬飛雲外,迨非人力之所為,但不見有人居之,唯 瑞霧蔥蘢而已。同來處士云:「近世常有人跡至此,群 仙厭之,故超然遠引鴻濛之外矣。」唯呂洞賓一歲兩 來,臥聽松風耳。乃復至老人所,陳生求歸甚力,老人 曰:「當送爾歸。」山中生人葠甚大,多如人形,陳生欲乞 數本,老人曰:「此物鬼神所護惜,持歸海洋,恐貽禍也。 山中良金美玉,任爾取之。」再三教告,皆修身養性,為 善遠惡之事,陳生再拜而辭,復令人導之登一舟,轉 盼已至明州海次矣。時元祐間也。

《春渚紀聞》:道人王樂仙初為舉子,赴禮部試,一不中 即裂冠從太一宮王道錄行胎養之法,西遊黨山,寓 一僧舍。主僧復善壬遁,忽謂樂仙曰:「今日當有一大 貴人臨門。」戒其徒掃室以待。至日欲入,略無貴達至 者,遠望林下,有一舉子從羸童負書篋竹笥而來,主 僧謂樂仙曰:「貴者審此人也。」延至客堂,相語甚久,云: 「姓蔡,嘗舉進士。」既而主僧具飯,蔡曰:「某行李中亦自 有薄具,可共享也。」即呼燭設席,命其僮於竹笥中出 果實珍饌,皆若王侯家而取諸左右。二公大異之。至 夕,樂仙炷香前拜,而請其從來,且哀懇求道,願賜憐 憫。蔡徐笑曰:「我南嶽蔡真人也,知子棲心之久,更俟 與子勘問之。」樂仙稽首謝。次夕,復扣戶伺之,忽見大 人膝與簷齊,而不見其面目,音響極厲,云仙童萬福。 投一白紙於蔡前。蔡取以示樂仙曰:「與子勘問至矣。」 紙間有書云:「某於十洲三島究訪,並無此人名籍。」後 檢《蓬萊謫籍》中,始見其名氏鄉里也。某人供呈,蔡語 樂仙曰:「子無憂也。」因授以《內丹真訣》。

《瑯嬛記》:「女仙曉暈,能釀游仙酒,飲之而臥。夢歷蓬萊 赤水,遇安期生、王喬、王母、飛瓊之屬,採芝為車,驅龍 為馬,無所不至。又睹金簡,字光灼爍,多至言妙道。初 覺不轉身,尚能記一二策,時有梵語者,則不能記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