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08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八卷目錄

 池州府部彙考四

  池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池州府驛遞考

  池州府兵制考

職方典第八百八卷

池州府部彙考四 编辑

池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府志 编辑

本府。貴池縣附郭。

社稷壇 在城西半里,舊在貢院東。明弘治間,知府祁司員遷今址。嘉靖二十年,知府曾仲魁修,周繚以垣,四正為門各一。其中為壇,其左為齋室,其右為廚、為庫。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四里,舊在齊山妙空岩。明弘治壬戌,知府祁司員遷今址。嘉靖二十年,知府曾仲魁增修。其中為壇,左為齋室,右為廚庫四正闢垣為門者各一。

厲壇 在城北里許,其周有垣,其前有門,其內有壇而不屋。

城隍廟 在府治西北。知府常顯、通判徐子宜相繼修葺。路由府學前橫進,明萬曆間,知府錢檟闢路於廟前直出,仍累甓為坊,設屏街南有坊,有重門,有堂,有後堂,有東西序門。額為郡人柯暹書。

東嶽廟 舊在郭西街,雜於民居。明嘉靖二十二年,知府柯實卿因移於百牙山麓。

文孝廟 有二,一在城西四里,今俗稱西廟,祀梁昭明太子,宋賜額「文孝」 ,累封英濟忠顯靈祐王,明仍稱昭明。有坊,有重門,有堂殿、寢廊,有鐘鼓樓,規制壯麗。八月十二日,知府率僚屬躬迎神像入祝聖寺,十五日躬祭香燈。

秀山廟 祀梁昭明,相傳「刱於梁。」 明成化壬寅,知府常顯增建前殿,侍郎孫仁助財。

關王廟 有四:一在迎恩門外,知府何紹正建,明萬曆二十六年災,殿燬,神像鬚眉一毫無灼。一在郭西街,萬曆十七年,兵備袁國臣平皖寇歸刱建。一在凌雲閣後。

皇清順治初,知縣陳益修建,一在演武場池。營將楊

勝建知府朴懷玉,同知宣紹中、通判劉國靖、知縣張應薇同助之。

三皇廟 在郭西街羅漢寺側,今廢。

旗纛廟 在城西五里許演武場北。明嘉靖間,知府田賦建。今又建於北門內小教場側。水府廟 在九華門外。舊祀楚三閭大夫,後廢。明成化時,神忽附於居民,指示古基,掘之,果得故石。磉遂復興之。

《高獲廟 》,有二。一在清風亭,即高墓前,俗呼「高廟壟」 ,今則設精藍,事浮屠氏。一在新河

孝娥廟 在流波磯下十餘里。祀吳孝娥,俗稱「仙姑廟。」

三仙廟 在舞下四保鼓樓山。古三聖女羽化上昇,始居石埭舒溪,後徒此。本鄉有土神程和遠,鄉人素奉之。明弘治間,請有府牒,并祀於廟。三聖廟 在城西三里。

二郎廟 一在城橋南,一在池口,一在觀口。興孝鄉又有一郎廟、二郎廟、三郎廟。

紫岩大王廟 在紫岩鋪,不知何神。見宋周必大《游錄》。

鄂國忠武公廟 在鄉山,俗以為祀尉遲公也。劉廷鑾以為祀宋岳忠武。飛云著有《辯》。

馬王廟 以「鎮兵養馬」 ,建在演武場池營將楊勝重修。

文孝行祠 在府城通遠門外。明弘治間,知府祁司員重建。正德間,知府何紹正遷建於郭西街秀山門外。

趙文節祠 在城南五里趙公墓前,祀宋通判趙昂發也。明成化癸巳,督學御史浮梁戴珊檄同知趙珪修築,如制植木,繚以周垣。嘉靖三十年,同知詹萊構享堂三間,復為僧舍三間,命僧如秀守祠,仍置田六畝,入祠畀僧,刻石記之。三賢祠 在舊府學西偏之外,今景德寺地也。元郡守王興祖刱祠以祀范文正、包孝肅、趙文節。明弘治四年,知府陳良器重建。正德十一年,增祀前守葉思、晏毅、盧耀、陳良器,侍中黃觀,都御史胡本惠,副使柯暹,侍郎孫仁,員外李嘉祥,易名「崇賢祠。」 自隆慶中改景德寺而改府學之後,祠盡廢。

清溪二生祠 在清溪江口。劉光謨建,以祀宋「清溪二生」 ,今廢。

四公祠 在齊山三奇亭左。明萬曆三十八年,副使金勵建。祀宋岳飛、趙昴發、明陳敬宗、黃觀。今廢。

包、何二公祠 在毓秀門內。舊在府治北,明隆慶初移今址,祀宋知州包拯,明知府何紹正置。有祀田六畝四分,地一畝,坐落聖母橋下。祠前「去思」 亭,額為王守仁書。其專祠包公於府治儀門者不載。

忠烈祠 在毓秀門內,舊在府城北市隴街,明隆慶間移今址。祀宋通判趙昴發夫人雍氏。又清溪二生,明黃侍中觀、夫人翁氏及二女;又烈婦唐貴梅,烈女康清姑,號「三忠六烈」 ,祀田一十二畝。萬曆間,知府錢檟以黃有專祀,遂撤黃及夫人、二女像。

黃侍中祠 有二。一舊在縣學西,今廢。明萬曆間,巡按龔文選奏請特建。九華門外,知府錢檟並鄉士夫置。祀田在冊,六畝三分,地十八畝,坐落烏沙夾朱家沖。一在羅剎磯,為死節處,知府鍾穀建,有祀田在冊,十一畝五分,地十一畝,坐落豐家賽。

皇清康熙七、八、九年間,陞任原本府同知王澤洪建。

德知縣喻成龍捐資重建祠。

成仁祠 在城隍廟前。明萬曆間,知府錢檟暨後副使金勵建。祀給事中陳敬宗。

秦公祠 祀明推官秦懋義。一在西廟後者廢,一在南門外者存。置有冊田三畝八分,坐落阮家坦,給道士葛孟榮。

水口報功祠 :在九華門外橋右。祀巡按易應昌、兵備道陳瑛,本府知府劉孟雷、姚士觀、胡芳桂,通判許其才,推官王紀、周汝磯,貴池知縣李一鳳,青陽令李如桂,銅陵令李振玉,石埭令薄匡宇,建德令蔣士禮,東流令李希衛。此有功於永濟橋、青雲隄者,祀兵備道馮叔吉、知縣王啟棠。此有功於千柳隄者,祀知府黃流芳、知縣羅憲凱,此有功於「相公墩」 者,祀知府錢檟、兵備道劉會、知府金本高、知縣游湖,此有功於清溪塔者。祠今廢,碑存。

丁相國祠 在塔上街,祀明丁文恪。紹軾。李公祠 在城南獅子口,祀操撫李日芃,有買馬田、《革船季》諸善政。知府梁應元捐粟買黎家店冊田三畝二分,給道士葛孟榮。

青陽縣

社稷壇 舊在縣治西望池門外。明萬曆二十一年,知縣蔡立身築壇於橫山壟。前有門,後有屏,四圍皆牆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明洪武八年,主簿陳子通建。嘉靖間,知縣張牧重修。

厲壇 在縣北門外。明洪武八年,主簿陳子通建於縣北重山下。正德間,知縣包廣移今址。有廳三間。

城隍廟 舊在縣治北。宋紹興間,縣令歐陽源建。紹定間,縣令喬幼聞修。明正德間,知縣田登年新築。城完,遷於縣治東察院右,神不歆祀。四十五年,知縣徐孺復遷故址。萬曆間,知縣蘇萬民增置堂房碑坊,自為《記》。

文孝廟 在縣治東九郎墩,久廢。明嘉靖間,推官陳萬言感夢,屬知縣毛德禎重構於舊基。各鄉皆有廟,在陵陽鎮者香火尤盛。

關帝廟 在縣治公館左,舊為「沈侯祠。」 明萬曆間,知縣孫成名改建。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楊夢鯉重修。

協濟祠 在縣治南二里望仙墩,俗名九華廟。舊傳神姓曾氏,三國時兄弟避兵於此,歿而能福其民,遂廟食焉。宋大觀間,賜今額。縣令許介重建。介去,民思之,奏以介附祀。介,安福人,人呼「安福相公。」

李白祠 在九華山龍女泉側。宋嘉熙間邑令蔡元龍創建,後圮。明知縣蔡立身移遷於東岩。清隱祠 在縣南。明嘉靖間知縣張牧建,祀宋處士邑人陳岩。

許公祠 在高陽橋西。祀宋邑令許介,後遷於縣治西,尋圮,移祀協濟祠。明萬曆五年,知縣蘇萬民復建祠於橋西舊址,後移縣治東。三十二年,知縣傅賓改建於賓陽門月城內。守僧建觀音閣於前。

陽明先生祠 在九華山明化城寺西。陽明正德間兩遊於此,聚徒講學,從者彌眾。岩石上多留題。嘉靖初,知縣祝增為建祠宇,前為堂廡,後為仰止亭,肖像刻石於中。歲春秋次丁祀之,萬

曆間,知縣蔡立身修。天啟間,知縣李如桂重建甘泉祠 在化城寺東中峰之下。明嘉靖間建,尋圮。萬曆二十一年,知縣蔡立身重修。

銅陵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

厲壇 在縣治北

城隍廟 在縣東。明洪武三年,刱建。正統元年,知縣商賓重建。成化二十一年,主簿徐鑑創立兩廡,正門廡肖神像,門塑神馬。

靈祐王廟 在縣銅官山。按舊《志》,神姓張名寬,為潯陽太守、揚州刺史。自蕭齊時,廟食茲土。唐中和間,陰有助戰功,觀察使裴休奏封保勝侯。乾寧三年,加公爵。宋紹興元年,賜昭惠廟額。咸淳八年,封靈祐廟,屢毀。元邑人陳振新之,學士盧贄有碑。泰定間,項伯重建。明成化間,義民袁思瓊重建,增立石坊。萬曆十年,推官唐文燦重建。明末亂兵薄城,神顯靈,隨驚遁去。知縣鄭允升督工重建。移面惠溪,適有巨木蔽江,得以資造速成。

元帝廟 在縣後一里許天王山椒。明嘉靖四十一年,知縣李士元創建。崇禎間,崔維嵂重建。姚顯廟 在村內。

龍神廟 在大通江上

關聖祠 一在縣東鰲首山,一在小磯頭。太白祠 一在五松墩,一在橫港,康熙間,知縣裴國熙修。

去思祠 在縣治西,以本府署篆推官陳萬言、知縣劉孜俱有惠政。明時景邸就藩,取道於銅,二人同心共事,民賴不擾,邑民為立「生祠。」 《石埭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五年,知縣尹安建。成化辛丑,知縣周源改建。弘治三年,知縣蕭環因祈雨驅虎有驗,建「感應亭。」萬曆間燬,知縣熊應《重建》。

皇清康熙間,知縣姚子莊增修。

關聖廟 先在縣前急遞鋪右。明萬曆間,知縣趙成孚遷建。今址即舊府館地。

文孝廟 舊在迎恩橋西北,因廣學宮,遷崇壽寺東,載在《祀典》。八月十五日本縣致祭。明萬曆間燬。知縣熊應重建恭愍褒忠廟 在縣四都。恭愍諡「褒忠」,其廟名也。宋右文殿修撰、四川安撫制置副使、知成都府。邑人丁黼戰死。嘉熙間,其子鎔奏請立廟於家,以便孝享,朝廷可之。舊廟在華峰之側,元燬於兵。明嘉靖四年,知縣葉照復建今址。

葛仙翁廟 在七里南源,即南山之谿。相傳葛元曾修煉於此。

舒姑廟 在縣金城山。舊在蓋山。本邑舒氏三女,脫凡為仙,鄉人祀之,有禱必應。宋紹興十七年,賜額「顯濟」 ,後遷今址。明洪武五年,知縣尹安聞於朝。每歲九月九日,有司致祭。

查城廟 在舒泉鄉。按廟碑,「神姓查,為宣池刺史。」 唐末黃巢亂及涇州,神率眾往擊之,大敗。神至其鄉,解甲於嶺,皆成石片,因名嶺曰甲子嶺。

皇清順治己亥,里人重建。

旌忠祠 在縣東,祀死難瀘州知州蘇瓊,春秋享祀。

建德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

厲壇 在縣治北

城隍廟 在縣治西

關帝廟 一在縣治南二里,一在儒學之東。余公廟 在縣東十五里,地名余村,通邑奉為福神。自中秋起,四方迎祀,至歲除始還廟。峰山廟 在玉峰山麓。以梁昭明附祀。

東嶽廟 :在玉峰山麓。康熙十一年,知縣喻成龍重建。

金龍王廟 在堯城渡

文孝廟 在縣西十五里,一在南原村。

許旌陽祠 ,在縣西石印山。相傳旌陽逐蛟至此,因祀之。

葉先鋒祠 在雙溪,祀宋威武先鋒葉諒。東流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東。

厲壇 在縣治東

城隍廟 舊在縣治北嶺,明末兵燬,知縣倪粹

然遷建舊倉址,蘇弘謨復為立像重新。

關聖廟 在新城廟後。兵亂城陷,官民廬舍俱燬,唯此廟存。知縣蘇弘謨修飭。

許公廟 在治西,許姓,山名,本縣唐豐上鄉人。舊傳元末為偽漢僉都帥,戰死。後故宰相孔貞運直館閣,抄出《明實錄》云:「明洪武辛丑八月乙巳,池州東流縣鄉兵頭目許山降。山起兵聚眾三萬餘,以捍鄉里,至是降。蓋以保障功為神也。」 廟燬,知縣蘇弘謨重建。又合邑在處有祠,張家灘、香口鎮二處尤顯。

五顯廟 在縣中街。為兵廢未建。

陶靖節祠 在儒學大成門左,後移置菊江亭,俱為兵廢。今春秋致祭於新亭。

文孝行祠 在石潭鎮

寺觀附 编辑

本府。貴池縣附郭。

景德寺 舊在府治北,名「祝聖。」 唐貞觀二年僧雪寶建。宋景德二年賜今額。明隆慶間,移置毓秀門內,而以寺基為今學基。

太平羅漢寺 舊在府治西街,即唐林泉寺左右地。宋太平興國三年僧慧玉建。明嘉靖間徙建於府治北景德寺右。隆慶間移毓秀門內。萬曆間知府王頤合景德寺為一寺,名曰「祝聖寺。」 乾明寺 在城西里許。宋紹興五年間建,有西峰禪堂,亦廢,僅大鐵佛寺存,後又造有羅漢堂。明萬曆丙午,知府黃流芳以郡脈自西來,不宜重壓,徙羅漢堂於相公墩,而舊址荒廢。

林泉寺 唐建久廢

永明寺 在城南十里,宋淳熙間建。

齊山寺 在城南齊山之陽,舊名「觀音寺」 ,即宋之延慶院。紹興十八年,僧儀淵建,久廢。明天順中,僧祖浩重修。

雲光寺 在城南三十里,宋嘉祐間建。

棲真寺 在城西南檀村,唐建。

湖心禪寺 在城東門外相公墩,明萬曆三十四年,知府黃流芳建,即乾明寺「羅漢堂」 材也。丁紹軾為舉人計偕時,禮蜀僧真諦主之。崇禎中,楚僧如是建新殿於天柱閣前。

皇清順治初,殿閣多毀於兵。諸生汪漢勸緣命僧性

琦復行修建

上雲寺 ,宋理宗時之西峰殿院也。在橫山,俗稱「橫山庵。」 有石牆洞浪坡石屋諸幽勝。

悟真寺 在大樓山,宋嘉祐間建,有洞、小石池。白雲寺 在城南四十里,宋大觀間建。

密源寺 在城西南一百里羅田,明永樂間建。植福寺 在城西南五十里。宋景定僧行仲建。清心寺 在仁二保甘泉山,明永樂初僧原愷建。

崇教寺 ,在照溪山。元至正間僧祖崇建。南泉寺 ,在東泉山,唐貞元十一年遊方僧王老祖建。太和元年,宣城陸公亙請賜額「南泉承恩寺。」

嘉祐寺 ,在和龍山,宋改「靈慶院」 為「嘉祐院。」 萬壽寺 ,在城西南魯祖山。宋乾通三年建。淨居寺 ,在城東五十里。宋建炎元年僧仲輝建。

金堂寺 在清風亭下。宋建久廢,今朱砂井存。感鐘寺 在大雄山。相傳有鐘飛止山巔,石復飛去,痕尚存。宋雍熙中建。

皇清順治初,復建。

明福寺 在舞上一保水口山。

寶安寺 ,在龜峰山,宋紹定元年僧壽堂建。寶勝寺 ,在義一上保桓岩山,唐太和五年國清了禪師建。

常安寺 在城東二十里,宋淳熙間建。

清泉寺 在受三保,唐貞觀間建。

多福寺 在穿山洞口,宋端平二年,僧法印建。興福寺 ,在城南八十里,宋乾道間建。

布金寺 在仁四保張田阬,唐永泰僧紹華建。常樂寺 在舞鸞鄉。

寧福寺 在城南七十里,宋淳熙間建。

妙勝寺 ,在原四保松寮山,為峽川柯氏香火。法海寺 ,在城東。

光教寺 ,在靈山,宋建,西古牛降、抱兒后諸峰。慈蔭寺 ,在仁四保楓林山,唐永泰間建。離垢寺 ,在源頭之外十里許。

湧泉寺 ,在開元鄉,宋大觀四年,僧寶御建。保安寺 ,在迎恩門外,宋建,遺礎尚存。

多慶寺 在受二保新定山。

崇梵寺 在壽一保,宋淳熙間建。

花園寺 ,在東一保赤土嶺外,不知建於何代。

今遺址尚存,址之近有庵,仍名「花園庵。」

《牛背山庵 》在官山上。有諸題詠。

陳山頭庵

「響泉庵 」 近白洋,最為勝地。

華藏庵 在感鐘山下

避暑嶺庵 在原二保。東南通衢,行人憩暑,因名。

上蜜岩庵 在源頭。李方伯號「蜜岩」 ,取此。《海會庵》。

《碧玉居 》在鳳凰尖,

龍華庵 ,在大靈山。僧戒學募建,曾產竹實。興道院 ,在江祖石。宋建時,有主僧行餘,今廢為田。

善慶禪林 ,在軍營東,為劉氏小園地。徵君劉城捨為伽藍。順治七年,僧無痕建,鄭三俊題曰「一喝庵。」

福緣庵 ,在元妙觀之東,李方伯青蓮館故地,裔孫時捨為庵。順治八年,蜀僧大用開堂接眾。百子庵 ,在縣後。

三復庵 在北門內西偏。

地藏庵 在北門外,明嘉靖三十七年建。《指月庵 》在城南十里。

龍渡庵 在京門橋北。康熙六年,僧方旻募建。方旻淡食十數年,刺血書《法華金剛經》數部。茶庵 ,在齊山西麓。明嘉靖間,典膳張恩等建,有邑人知府桂鏊碑記,今廢。

雙峰庵 在東一保,李山塔之東,宋時建。「望華庵 」 在九華門之東。

《飛泉庵 》「即古烏石山滴水庵。」

興隆庵 在縣後

永興庵 原在夾山口,今移山麓。

卉竹庵 在仁二保。有唐、宋碑記。

圓通庵 :在迎恩門外。僧海月為師如寂募建,自置田地,力耕供養。

《萬竹庵 》,在黃屯坂,知縣姚子莊造。「定香庵 」 ,在源頭,為李氏香火。

一吼庵 :在查浪村,為禪師行奇建。

《仙寓庵 》在興孝鄉,建德檀氏女,修道坐化於此。明杉山天童之師慶安以某內官助開堂覺眾。

無尚庵 在源頭櫸根嶺,大司農倪思輝題額。「五雲庵 」 ,在齊山東北。

《西峰庵 》:在七柯松,為元庚靜室。

《黃山嶺庵 》,李太白曾經過。

雲山大庵 在賢一保。四季多泉,滴瀝不竭。「潛修庵 」 在杜塢。

石門庵 在烏石,僧信奯募建。華蓋庵 ,在齊山華蓋洞。知府胡芳桂建,丁文恪《記》。

三竹庵 在城東南十五里。

西隱庵 ,在湖山,華蓋庵故址,講師含融建。天堂庵 ,在峽川,三十六山《稂鳴》,有名賢題詠。三聖庵 ,在湖山旁,郎國聘施。

高漸庵 在大剡坑

《金竹庵  》。《蘆子庵  》。《普朝庵》。

「奇龍庵  。」 《渚湖庵  》。《義湖山庵》。

天慶觀 在城中,南唐建,李煜之紫極觀也。有《徐鉉碑》,久廢。

元妙觀 在府治北,南唐紫極觀地。宋祥符元年,道士華演建。

元帝殿 ,在城南萬羅山。

虎林城元妙觀 ,元貢奎有詩,見《石城筆耕》城。頭祖殿,觀 在受三保。

《百牙山塔 》:在城東北,知府陸岡建。

靈芝塔 在靈芝鎮,今廢為文孝廟。

妙因塔 在清溪,知府錢檟、《金本》高建。

白洋塔 :在城東南三十里。

青陽縣

化城寺 ,在九華山,晉隆安五年,天竺杯渡禪師建。唐開元間賜額「僧。」號「居之。」明正統間,徵僧道泰,並後都綱法演、法廣,及僧佛智、德書、德同、德侃、成敬、成珊、成安、仁懋,造千佛閣、方丈、廊廡、地藏塔殿,石階、梁道,并繪聖容,規制大備,為九華諸寺之冠。其前有白馬亭,葉氏建。

《九子寺 》,在九華山碧雲頂。

興教寺 在龍池山。唐舊基,宋祥符間建。紹興十年賜額「復於。」 明永樂間,僧祖瑛重建,並後都綱智海修葺,俗稱龍池寺也。

妙因寺 ,在縣東北。宋太平興國五年賜額「無相寺 」 ,在九華山頭陀嶺下。唐開元初王季文捨宅為寺僧淨沖建。宋治平元年賜額。

妙峰寺 在縣東南。唐乾符三年建,宋治平初賜額。

廣勝寺 在九都,宋淳熙間建。

淨信寺 ,在九華山黃匏城下。唐開元間賜額「僧希坦建。」

翠峰寺 即「天柱庵」 ,宋乾道中建。

圓寂寺 ,在九華山拾寶岩。唐開元間建。邑人章憼禧捨田五十畝於寺。

戒香寺 在十八都,唐元和二年建。

延壽寺 在縣西四十里曹山,唐貞觀間建「慶恩寺 」 ,明洪武年建。

永留寺 在十六都。宋淳熙元年建,隆慶元年賜額。

海會寺 在九華山九子峰下,舊唐僧手植二松,今亡。

天臺寺 在九華山南天臺峰上。

普光寺 在三都,南唐保大中建。

福海寺 在四都,唐建。宋治平初賜額。

慈仁寺 在二十一都。唐景福二年建,天復二年賜額。

聖泉寺 在八都。宋治平中建,寶慶三年賜額。壽安寺 在二十三都。唐咸通五年建,宋治平中賜額。

明因寺 在二十三都。唐開元中建,宋祥符中賜額。

龜山寺 在八都田坂之東。唐開元間姜氏福祖建,因現白龜,故名曰「龜山。」 宋祥符中賜額。山有六景:曰蒼猿洞,曰白龜泉、曰香桂樹、曰紫竹林、曰獅子峰,曰石門。

印月庵 在東門外,後廢。順治十三年,僧炤秀仍舊庵募化重建。

崇覺寺 在十一都。宋治平元年建。

雲峰庵

觀音庵 在九華山,明洪武間建。

保寧觀 在縣南三里,舊名「白鶴堂。」

崇真觀 在縣東南,舊名「招隱宮。」

延華觀 在鳳凰嶺東。唐乾道間,道士趙知微建。

銅陵縣

崇福寺 即「祝聖寺」 ,在縣治西。宋淳熙七年,杯渡禪師建,賜額。明洪武十五年,始設僧會司於內。

梵天寺 在石洞耆,宋天禧二年建,嘉祐間賜額。

廣教寺 ,在大欄耆。宋紹興七年,杯渡禪師建。興化寺 ,在下耆鳳凰山,一名「桐山寺」,宋淳熙間建,明永樂間修。

吉祥寺 ,在縣南二十五里南洪龍泉山。常樂寺 ,在宋村耆。宋乾元二年建,嘉祐八年賜額。

東臺寺 在朱村耆,宋天禧間建。嘉祐八年賜額「古塔」 ,遺址尚存。

禪定寺 在順安鎮里許。唐廣明元年建,宋嘉祐八年賜額。

福海寺 在順合耆,宋景德四年建。

勝國寺 ,在鐘鳴耆。宋咸平十三年建,賜額「真如寺 」 ,在鐘鳴耆般若山。宋開寶元年建,嘉祐八年賜額。

清涼寺 在獅子山麓,宋嘉定二年建。舊有上、中、下三寺,今止存下上寺基址在獅子平脊處,有井最深,清泉不竭,今猶結小庵。其獅首絕頂,亦結小庵。登眺者煙雲生足下,呼吸通帝座,一目千里,極大觀也。侍郎羅京嘗築室讀書。澄照寺 在鐘鳴耆,相傳一鐘騰空而下,有聲墜於寺前,故耆以此名。宋開寶間建,嘉祐間賜額,李士元有詩。

護國寺 在陶村,宋淳熙十四年建,賜額「瑞相寺 」 ,在大通鎮。唐寶曆三年建,今廢。石佛寺 ,在石佛山睢陽廟後。層累而上,內安四面石佛。僧寮新建,偉然可觀。

「大士庵 」 ,在天王山元帝廟右,即舊魁星堂。《寶山寺 》,在銅官山後里許,庵後有洞。

大明寺 在陶村耆。宋嘉祐八年建,賜額「王安石」 築室讀書於寺側。

杏山庵 在縣東二十里花塸山中。《萬峰庵 》在縣北十五里。

觀音庵 在大通江上

棲雲庵 在翼龍山

蓮花庵 在鐘鳴耆

禪師庵 在油榨灘茶亭。

北雲庵 在北門外里許。

大觀庵 在縣南十里許。

儀鳳庵 在儀鳳耆

五峰庵 在五峰山

「白雲庵 」 :在鳳凰耆牡丹山。

《普濟庵 》:在管山賈家沖,賈百芳建。

西峰庵 在板橋沖口,古廟山頂,祈雨最驗。後遷山麓,不靈。今復還舊址,靈如初。

《集貞》觀 在東街仙明山。元季燬於兵,明洪武初,道士葛井草創。永樂間始拓址重建。以後亦隨圮隨修之。

元貞宮 :在天王山元帝廟前,道士夏啟高募建。

石埭縣

開福寺 在縣西二里。唐光化二年建,宋太平興國五年賜額。

如來寺 在縣治東來寧門外。

兜率寺 在縣五都,唐光化初建。

明覺寺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宋治平元年賜額。

鎮國寺 在縣十一都杉山,唐開元間建。山北有「李白書堂」 故址。

「舒姑庵 」 在蓋山。祀舒氏三女。

崇明寺 在縣一都,梁大同二年建,宋興國五年賜額。

乘龍庵 一名「孤潭庵」 ,乙酉兵燬,今重建饒益寺 在縣西一百五十里,舊名「靈泉」 ,宋治平初賜額。

勝惠庵 去城十里,已廢,知縣姚子莊重建崇壽寺 在縣西三里。先為禪院,居萬春山。太平興國五年賜額。

萬松庵 在縣西,知縣姚子莊重修。

福慶寺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

嚴華寺 在縣西璞壟頭。曹槐芳施與僧支微建。

仙壇宮 在縣一都,陵陽山中峰之半。唐開寶中建,竇子明煉丹所也。七月十五日上昇。今有司至期醮祭焉。

建德縣

鷲臺寺 在縣南二里。康熙九年,僧大賀募緣,知縣喻成龍重修,鼎建齋堂、寺門。

「梅山寺 」 即古「崇明院。」

永樂寺 在縣南二里。唐太和六年,僧《木庵永》禪師建,今廢。

雲峰寺 在縣西六里。宋紹興五年賜額,「僧永瑞建。」

南臺寺 在南臺山,今廢。

北臺寺 在北臺山,今廢。

觀音寺 在縣東四十里。

橫山寺 在橫山頂。孔閣學讀書處。

山寺, 在縣南五十里。《隱山寺》, 在縣南七十里。

唐山寺 在縣東三十五里,鄭冢宰讀書處。石佛寺 ,在縣北二十五里。宋紹興二年建。松山寺 在縣南五十里,宋淳熙間建。

龍潭寺 在縣南二十五里。

醍醐寺 在列疊山

葛仙寺 ,在縣南一百里。

秋衝寺 在縣北三十五里。宋寶祐二年建。成龍寺 ,在縣東三十里。

白雲寺 在縣東四十里梘溪坂。安樂寺 ,在縣南四十里,唐中和四年建。留山寺 ,在縣東三十里,南宋建。

皇清順治八年,復建《地藏閣》於後。

《龍塘庵 》在龍塘嶺。邑人江桓建。

削藤庵 在峽山

靈應寺 在縣東四十里,唐建。

皇清順治十七年,僧真慧重建。

「雲隱庵 」 在四都山。

《龍潛庵 》一名「龍王殿」 ,在柴坑。鄭岩建。

「白衣庵 」 ,奉白衣大士,故名。戊子六月,大水蛟起本庵鐘下,避水山巔者,望見大士端坐水中,順流直出,至蘇家溝,木商某護送以歸,毫不損折。

洪龍庵 在縣東南八十里,邑廣文金璧建。「黃尖庵 」 在鄱陽阬。

《夢覺庵 》在六都嶺,邑人孔尚蒙建。

黃龍庵 在歷山

水印庵 在縣東二里

「《黃道庵 》在南溪」 ,金璧造。

東流縣

民化寺 在縣西。宋景定元年建,明洪武三年

寶林寺 在縣南五十里。宋淳熙四年建。興安寺 在縣五都。宋治平二年建。

香山寺 在縣南四十里。

安仁寺 在縣南二十里。宋淳熙元年建。東溪寺 在縣北,唐大曆間建。

觀音寺 「在縣東」 ,即舊觀音庵。

梵安寺 在縣東,宋嘉熙間建。

慈真寺 在縣治北。宋紹興間僧惠璿建。隆堂寺 在縣治東北。宋景定間僧容川建。廣悟寺 在縣治北。唐大曆間僧正都建。尊勝寺 在縣治東。宋紹興「間僧道怡啟建。明弘治末僧明聰重建。」

紫磯寺 在香山上五里。

池州府驛遞考        府志 编辑

貴池縣

李陽河驛 元時設,今廢。

池口驛 在池口。元時設驛丞施永昌建。明弘治十二年重修。

總鋪 在府前,分二路。

《東路 》自總鋪十里至「白沙鋪」 ,十里至「童婆鋪,十里至柿樹鋪,十里至徐儀鋪,十里至石墨鋪,十里至青陽五溪鋪」 ,共計六十里。

《西路 》:自總鋪十里至「十里鋪,十里至何村鋪,十里至紫岩鋪,十里至洗馬鋪,十里至金雞鋪,十里至白面鋪,十里至河子港鋪,十里至烏楓鋪,十里至吳田鋪,十里至鳳凰鋪,十里至佛王鋪,十里至藍橋鋪,十里至葛仙鋪,十里至東流石潭鋪」 ,共一百四十里。

青陽縣

總鋪 在縣前,分四路。

《東路 》自總鋪十里至「石嶺鋪,十里至讀山鋪,十里至木瓜鋪,十里至王獅鋪,十里至趙塘鋪,十里至金山鋪」 ,達南陵界,共計六十里。

《西路 》自總鋪十里至清泉鋪,十里至五溪鋪,達貴池界,共計二十里。

《南路 》自總鋪十里至「徐橋鋪,十里至蔭橋鋪,十里至胡村鋪,十里至分流鋪,十里至方沖鋪,十里至沙溪鋪」 ,達石埭界,共計六十里。

《北路 》自總鋪十里至「倪店鋪,十里至查河鋪,十里至奇龍鋪,十里至界山鋪,達銅陵界」 ,共計四十里。

銅陵縣

總鋪 在縣前,分二路。

東路 自總鋪十里至棲鳳鋪,十里至順安鋪,十里至城山鋪,達南陵界,共計三十里。

東南路 自總鋪十里至分流鋪,達青陽界石埭縣。

總鋪 在縣前,分二路。

《西路 》「自總鋪十里至博山鋪,達青陽界。《南路 》:自總鋪十里至夏村鋪,十里至船渡鋪,十里至售口鋪。」 以上俱新增。

建德縣

總鋪 在縣前,分二路。

《南路 》自總鋪十里至「黃泥岡鋪,十里至陽田鋪,十里至黃蘗鋪,十里至小梅鋪,十里至政坑鋪,十里至闡陽鋪,十里至遶山鋪,十里至西陽鋪,十里至青居鋪,十里至前溪鋪,十里至衣田鋪」 ,達江西鄱陽界,共一百一十里。

北路 自總鋪十里至「茅亭鋪、十里至歷山鋪、十里至相望鋪」 ,達東流界,共計三十里。

東流縣

總鋪 在縣治右,今遷東門外,只一路。

《東路 》自總鋪十里至「松嶺鋪,十里至長安鋪,十里至石橋鋪,十里至石潭鋪,十里至葛仙鋪」 ,達貴池界,共計五十里。

池州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池州營 遊擊一員順治四年,始設總兵。十一年,改遊擊。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三員。馬戰兵三十八名,步戰兵一百七十名,守兵三百五十二名,戰馬三十八匹,官自備馬一十八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