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62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六十二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三十四

  周二十

  邾        小邾

官常典第一百六十二卷

勳爵部彙考三十四 编辑

周二十 编辑

编辑

《武王》封重黎之後于邾。

按《史記·楚世家》:「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 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 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 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 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 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

《世本》曰:「曹姓者,邾是也。」索隱曰:《系本》云:「其五曰安,是為曹姓。」宋忠云:「安,名也。曹姓者,諸曹所出也。」正義曰:《括地志》云:「故邾國在黃州黃岡縣東南百二十一里。《史記》云:『邾子,曹姓也』。」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娽,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水氏曰嬌,生黎及回,回食 于吳,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𣎜,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晏安 封。為。姓:朱、婁、騶、繹、倪、莒、小朱、根、牟,皆分也。《武 王》得,挾後封之朱,曰「朱婁。」 平王四十九年春三月,魯侯邾儀父盟于蔑。冬,魯公 子豫、邾人、鄭人盟于翼。

按《春秋》,隱公元年,公子豫盟邾不書。按《左傳》,元年 春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 書爵曰儀父,貴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于邾,故為蔑 之盟。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奔衛。衛人為之伐鄭,取 廩延。冬,「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請師于邾。邾子 使私於公子豫,豫請往,公弗許,遂行。及邾人、鄭人盟 于翼。」不書,非公命也。

曹姓,附庸國。自儀父入春秋後為子。至魯莊公十六年,書「邾子克卒」,王未賜命,以為諸侯。其後儀父服事齊桓以獎王室,王命以為邾子。

桓王二年「秋九月,邾人、鄭人伐宋。」

按《春秋隱公五年》。按《左傳》,五年,「秋九月,宋人取邾 田。邾人告于鄭曰:『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為道』。」鄭人以 王師會之,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

桓王四年秋,魯侯伐邾。

按《春秋》隱公七年。按《左傳》,七年秋,「宋及鄭平。七月 庚申,盟干宿。」公伐邾,為宋討也。

桓王十六年秋,魯伐邾。

按:《春秋》桓公八年。

桓王二十三年夏邾人、牟人、葛人朝于魯。

按:《春秋》桓公十五年。

莊王二年春三月丙午,「魯侯邾儀父盟于趡。秋,魯人、 宋人、衛人伐邾。」

按《春秋》桓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春,「及邾儀父 盟于趡,尋蔑之盟也。秋,伐邾,宋志也。」

僖王元年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于北杏。 按《春秋莊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春「會于北杏, 以平宋亂。」

僖王三年「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

按《春秋莊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秋,「諸侯為宋 伐郳。」

郳附庸,屬宋而叛,故齊桓為伐郳。

僖王四年「冬十二月,邾子克薨,子瑣立。」

按:《春秋》莊公十六年。

惠王十一年「夏四月,邾子瑣卒,子《籧篨》立。」

按:《春秋》莊公二十八年。

文公《籧篨》立。

惠王十七年「秋九月,魯夫人姜氏奔邾。」

按《春秋,閔公二年》:「秋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

惠王十八年「秋八月,齊侯、宋公、魯侯、鄭伯、曹伯、邾人 會于檉。九月,魯敗邾師于偃。」

按《春秋》僖公元年。按《左傳》,元年秋,楚人伐鄭,鄭即 齊故也。盟于犖,謀救鄭也。「九月,公敗邾師于偃虛丘 之戍」,將歸者也。

虛丘,邾地。邾人既送哀姜還,齊人殺之,因戍虛丘,欲侵魯。公以義求齊,齊送姜氏之喪,邾人懼,乃歸故公,要而敗之。

襄王十年春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夏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敗績。

按《春秋》僖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春,宋襄公以 諸侯伐齊。三月,齊人殺無虧。「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 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 公而還。秋八月,葬齊桓公。」

襄王十一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 會盟于邾己酉邾人執鄫子用之。」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夏,宋公使邾 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司馬子魚曰: 「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況敢用人乎? 祭祀以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誰饗之?齊桓公 存三亡國以屬諸侯,義士猶曰薄德。今一會而虐二 國之君,又用諸淫昏之鬼,將以求霸,不亦難乎?得死 為」幸。按《穀梁傳》「繒子會盟于邾。己酉,邾人執繒子 用之。微國之君,因邾以求與之盟,人因己以求與之 盟,己迎而執之,惡之,故謹而日之也。」用之者,叩其鼻 以衈社也。

襄王十三年冬魯伐邾。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按《左傳》:「任、宿、須句、顓臾,風 姓也,實司太皞,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二十一年 秋,邾人滅須句。須句子來奔,因成風也。成風為之言 於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禮也。蠻夷猾夏,周禍也。若 封須句,是崇皞濟而修祀紓禍也。」

襄王十四年春魯伐邾取須句。秋八月丁未魯及邾 人戰于升陘。

按《春秋》僖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春,伐邾, 取須句,反其君焉,禮也。邾人以須句故出師。公卑邾, 不設備而禦之。臧文仲曰:『國無小,不可易也;無備雖 眾,不可恃也。《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又 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猶無 不難也,無不懼也,況我小國乎?君其無謂邾小。蜂蠆 有毒,而況國乎』?」弗聽。秋八月丁未,及邾師戰于升陘, 我師敗績。邾人獲公胄,縣諸魚門。

襄王二十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侯、鄭伯、陳子、 莒子、邾人、秦人會于溫,諸侯遂圍許。」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按《左傳》二十八年冬,「會于 溫,討不服也。」

襄王二十五年夏,魯伐邾,取訾婁秋魯公子遂帥師 伐邾。

按《春秋》僖公三十三年。按《左傳》三十三年「夏,公伐 邾,取訾婁,以報升陘之役。邾人不設備。秋,襄仲復伐 邾。」

襄王三十五年春魯伐邾取須句。

按《春秋》文公七年。按《左傳》,七年春,公伐邾,間晉難 也。「三月甲戌,取須句寘,文公子焉。」

頃王五年「夏五月,邾子籧。篨薨,子《貜且》立。」

按《春秋》文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邾文公卜遷 于繹。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 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 與焉』。左右曰:『命可長也,君何弗為』?邾子曰:『命在養民, 死之短長,時也。民苟利矣,遷也,吉莫如之』』。」遂遷于繹。 夏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頃王六年春正月,邾人伐魯南鄙。叔彭生帥師伐邾。 秋七月,晉人納《捷菑》于邾,弗克納。

按《春秋》文公十四年。按《左傳》,邾文公之卒也,公使 弔焉,不敬。邾人來討,伐我南鄙,故惠伯伐邾。邾文公 元妃齊姜,生定公;二妃晉姬,生捷菑。文公卒,邾人立 定公,捷菑奔晉。十四年夏六月,同盟于新城,從於楚 者服且謀邾也。秋,晉趙盾以諸侯之師八百乘,納捷 菑于邾。邾人辭曰:「齊出貜且長。」宣子曰:「辭順而弗從, 不祥。」乃還。 按《公羊傳》,「納者何?入辭也。」其言弗克納 何?大其弗克納也。何大乎其弗克納?晉郤缺帥師,革 車八百乘,以納接菑于邾婁,力沛若有餘而納之。邾 婁人言曰:「接菑,晉出也。貜且,齊出也。」子以其指,則接 菑也。四貜且也。六子以大國壓之,則未知齊、晉孰有 之也。貴則皆貴矣。雖然,貜且也長。郤缺曰:「非吾力不 能納也,義實不克爾也。」引師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弗 克納也。此晉郤缺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不與大夫 專廢置君也。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文曷為不與? 大夫之義,不得專廢置君也。

匡王五年秋「邾子朝于魯。」

按:《春秋》宣公元年。

定王八年「秋,魯公孫歸父帥師伐邾,取繹。」

按:《春秋》宣公十年。

定王十五年「夏六月己未,晉侯、魯侯、衛侯、曹伯、邾子 同盟于斷道。」

按《春秋》宣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夏,會于斷道, 討貳也。」

定王十六年「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

按《春秋宣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秋,「邾人戕鄫 子于鄫。」「凡自虐其君曰弒,自外曰戕《定王十八年》,「冬十一月丙申,魯侯及楚人、秦人、宋人、 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按《春秋成公二年》,按《左傳》,二年秋「公會晉伐齊,衛 人亦從。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以救齊。冬,楚師侵 衛,遂侵我師于蜀,孟孫」請盟,楚人許平。十一月,公及 楚公子嬰齊、蔡侯、許男、秦右大夫說、宋華元、陳公孫 寧、衛孫良夫、鄭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 定王二十一年「冬十二月己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 衛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按《春秋成公五年》。按《左傳》,五年冬,「同盟于蟲牢,鄭 服也。」

簡王二年「秋楚伐鄭。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 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

按《春秋》成公七年。按《左傳》,七年,「秋八月,同盟于馬 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

簡王三年「冬,晉士燮、魯叔孫僑如、齊人、邾人伐郯。」 按《春秋》成公八年。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夏五月丁亥, 晉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于麻隧,秦師敗績。」 簡王十年「春三月癸丑,晉侯、魯侯、衛侯、鄭伯、曹伯、宋 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冬十一月,晉士燮、齊 高無咎、宋華元、魯叔孫僑如、衛孫林父、鄭公子鰌、邾 人會吳于鍾離。」

按《春秋》成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三年秋,「曹公子負 芻殺其太子而自立,諸侯請討之。」十五年春,會于戚, 討曹成公也。執而歸諸京師。冬十一月,會吳鍾離,始 通吳也。

簡王十一年「秋晉侯、齊侯、魯侯、衛侯、宋華元、邾人會 于沙。《隨尹子》晉侯、魯侯、齊國佐、邾人伐鄭。」

按《春秋》成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秋,「會于沙、隨, 謀伐鄭也。」

簡王十二年「夏,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 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冬,單子、晉侯、 宋公、魯侯、衛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

按《春秋》成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夏五月,公會 尹武公、單襄公及諸侯伐鄭,自戲童至于曲洧。六月 乙酉,同盟于柯陵。」尋戚之盟也。楚子重救鄭師于首 止,諸侯還。冬,諸侯伐鄭。「十月庚午,圍鄭。楚公子申救 鄭師于汝上。十一月,諸侯還。」

簡王十三年「秋八月邾子朝于魯。」冬十二月「魯仲孫 蔑會晉侯、宋公、衛侯、邾子、齊崔杼同盟于虛朾。」 按《春秋》成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秋七月宋老 佐、華喜圍彭城。」八月邾宣公來朝,即位而來見也。冬 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晉侯師于台谷以救宋。 遇楚師于靡角之谷。楚師還。晉士魴來乞師。」十二月 孟獻子會于虛朾謀救宋也。宋人辭諸侯而請師以 圍彭城。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黶、宋華元、魯仲孫蔑、衛甯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夏,齊崔杼、魯 仲孫蔑、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秋九月,邾子朝于魯。 按《春秋》襄公元年。按《左傳》,「元年春己亥,圍宋彭城」, 為宋討魚石也。夏五月,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之師伐 鄭,入其郛,敗其徒兵于洧上。於是東諸侯之師次于 鄫,以待晉師。晉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夷及陳。晉 侯、衛侯次于戚,以為之援。秋九月,邾子來朝,禮也。 靈王元年「秋七月,晉荀罃、宋華元、魯仲孫蔑、衛孫林 父、曹人、邾人會于戚。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 孫蔑、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 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按《左傳》,二年「秋七月,會于戚,謀 鄭故也。冬,復會于戚,遂城虎牢,鄭人乃成。」

靈王二年「夏六月,單子、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莒 子、邾子、齊世子光同盟于雞澤。」

按:《春秋》襄公三年。

靈王三年「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魯臧紇救鄫,侵邾, 敗于狐駘。」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襄公四年:「冬十月,邾人、莒人 伐鄫。臧紇救鄫,侵邾,敗于狐駘。國人逆喪者皆髽,魯 於是乎始髽。國人誦之曰:『臧之狐裘,敗我于狐駘。我 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敗于邾』。」

《靈王四年》「秋,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五年,按《左傳》,五年夏,「吳子使壽越如 晉,辭不會于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晉人將為 之合諸侯,使魯、衛先會吳,且告會期,故孟獻子、孫文 子會吳于善道。秋,九月,盟于戚」,會吳,且命戍陳也。 靈王五年「冬魯叔孫豹如邾。」

按《春秋》襄公六年。按《左傳》,六年冬,「穆叔如邾聘,且 修平靈王六年「冬十二月,晉侯、宋公、魯侯、陳侯、衛侯、曹伯、 莒子、邾子會于鄬。」

按:《春秋》襄公七年。

《靈王》七年「夏,晉侯、鄭伯、齊高厚、宋向戍、魯季孫宿、衛 甯殖、邾人會于邢丘。」

按《春秋》襄公八年。按《左傳》,八年,夏五月甲辰,會于 邢丘,以命朝聘之數,使諸侯之大夫聽命。季孫宿、齊 高厚、宋向戌、衛甯殖邾大夫會之。鄭伯獻捷于會,故 親聽命。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一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衛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鄭人 行成。」「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戲」,鄭服也。晉人不得志于 鄭,以諸侯復伐之。「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 濟于陰阪,侵鄭。」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秋九月諸侯伐鄭。「冬十月城鄭虎牢而戍之。」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夏四月,諸侯 伐鄭,鄭人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九月,諸侯悉師以 復伐鄭,觀兵于鄭東門,鄭人行成。」「冬十二月戊寅,會 于蕭魚。」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丐、齊崔杼、宋華閱、魯季孫 宿、叔老、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 人、杞人、小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齊崔杼、宋 華閱、仲江、魯叔孫豹、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 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冬,晉士丐、宋華閱、 魯季孫宿、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春,「吳告敗于 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 秦,以報櫟之役也。冬,會于戚,謀定衛也。

靈王十四年秋八月,邾人伐魯南鄙。

按《春秋》襄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秋,邾人伐我 南鄙,使告于晉,晉將為會,以討邾、莒,晉侯有疾,乃止。 冬,晉悼公卒,遂不克會。」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戊寅,大夫盟, 晉人執莒子、邾子」以歸。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春,葬晉悼公。 平公即位,羊舌肸為傅,張君臣為中軍司馬,祁奚、韓 襄、欒盈、士鞅為公族大夫,虞丘書為乘馬御,改服修 官,烝于曲沃,警守而下,會于溴梁,命歸侵田。以我故, 執邾宣公、莒犁比公,且曰:「通齊、楚之使。」晉侯與諸侯 宴于溫,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齊高厚之詩不類。 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 逃歸。於是叔孫豹、晉荀偃、宋向戌、衛甯殖、鄭公孫蠆、 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討不庭。」

靈王十六年「春二月庚午,邾子牼薨,子華立。」冬,邾人 伐魯南鄙。

按《春秋》襄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冬,邾人伐我 南鄙,為齊故也。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祝柯。晉人執 邾子。魯取邾田,自漷水。」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執邾悼公。以其伐我故, 遂次于泗上,疆我田,自漷水歸之于我。」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魯 仲孫速帥師伐邾。」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邾人驟至,以諸侯之事,弗能報也。秋,孟莊 子伐邾以報之。」

靈王二十年「春正月,魯侯如晉,邾庶其以漆閭丘奔 于魯。冬十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會于商任。」

按《春秋》襄公二十一年。按《左傳》,二十一年春,公如
考證
晉拜師,及取邾田也。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季武子

以公姑姊妻之,皆有賜于其從者。於是魯多盜,季孫 謂臧武仲曰:「子盍詰盜?」武仲曰:「不可詰也,紇又不能?」 季孫曰:「我有四封,而詰其盜,何故不可?子為司寇,將 盜是務。去,若之何不能?」武仲曰:「子召外盜而大禮焉, 何以止吾盜?子為正卿而來外盜,使紇去之,將何以 能?庶其竊邑于邾以來,子以姬氏妻之而與之邑,其 從者皆有賜焉,若大盜禮焉。以君之姑姊與其大邑, 其次皁牧輿馬,其小者衣裳劍帶,是賞盜也。賞而去 之,其或難焉。」紇也聞之,在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 人,軌度其信,可明徵也,而後可以治人。夫上之所為, 民之歸也。上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是以加刑罰焉,而 莫敢不懲。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乃其所也,又可 禁乎?《夏書》曰:「『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 茲在茲,惟帝念功。」將謂由己壹也。信由己壹,而後功 可念也。庶其非卿也,以地來,雖賤必書,重地也。秋,欒 盈出奔楚。冬,會于商任,錮欒氏也。齊侯、衛侯不敬。叔 向曰:「二君者必不免。會朝,禮之經也。禮,政之輿也;政, 身之守也。怠禮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亂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春秋襄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冬,「會于 沙隨,復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二年夏,「邾畀我奔于魯。冬十月魯臧孫紇 出奔邾。」

按:《春秋》襄公二十三年。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冬,楚子伐鄭以救齊,諸侯還救鄭。」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七 月己巳,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夏五月 乙亥,崔子弒莊公。晉侯濟自泮,會于夷儀,伐齊,以報 朝歌之役。齊人以莊公說,晉侯使叔向告于諸侯。「秋 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六年「夏,晉趙武、魯叔孫豹、楚屈建、蔡公孫 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邾人、滕人會 于宋。秋七月辛巳,諸侯之大夫盟于宋,邾人、滕人不 與盟。」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邾、滕不與盟,不書。按《左傳》 二十七年:夏,「宋向戌善于趙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 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許之。如楚, 楚亦許之。如齊,齊人許之。如秦,秦亦許之。皆告于小 國,為會于宋。」「『秋七月辛巳,將盟于宋西門之外。季武 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既而齊人請邾,宋人 請」滕,皆不與盟。叔孫曰:「邾、滕,人之私也。我,列國也,何 故視之?宋、衛,吾匹也。」乃盟。

不與盟,故不書。

靈王二十七年夏邾子朝于魯。

按《春秋》襄公二十八年。按《左傳》二十八年夏,邾悼 公來朝時事也。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魯叔孫 豹、衛北宮佗、鄭罕虎、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為宋災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 月,叔孫豹會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衛北宮佗、鄭 罕虎及小邾之大夫,會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 景王四年夏六月丁已,邾子華薨,子穿立。秋葬邾悼 公。

按:《春秋》昭公元年。

景王十四年,夏五月,邾子魯、仲孫貜盟于祲祥。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夏五月,孟僖 子會邾莊公盟于祲祥,修好,禮也。泉丘人有女,夢以 其帷幕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其僚從之,盟于清丘之 社,曰:「『有子,無相棄也』。僖子使助薳氏之簉,反自祲祥, 宿于薳氏,生懿子及南宮敬叔于泉丘人。其僚無子, 使字敬」叔。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 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景王》二十一年,「夏六月,邾人入鄅。」

按《春秋》昭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夏六月,鄅人 藉稻。邾人襲鄅,鄅人將閉門,邾人羊羅攝其首焉。遂 入之,盡俘以歸。鄅子曰:『余無歸矣』。」從帑于邾。邾莊公 反鄅夫人,而舍其女。

景王二十二年春宋公伐邾。

按《春秋》昭公十九年。按《左傳》:「鄅夫人,宋向戌之女也,故向寧請師。」二月,宋公伐邾,圍蟲。三月取之,乃盡 歸鄅俘。邾人、郳人、徐人會宋公,乙亥,同盟于蟲。 景王四年夏六月丁巳,邾子華薨,子穿立。秋葬邾悼 公。

按:《春秋》昭公元年。

《景王》十三年「秋九月,邾人如晉。」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十年》:「秋九月,邾人如晉, 葬平公也。」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 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按《左傳》,晉成虒祁,諸侯朝而 歸者,皆有貳心。為取郠故,晉將以諸侯來討。叔向曰: 「諸侯不可以不示威。」十三年秋七月丙寅,治兵于邾 南,甲車四千乘,羊舌鮒攝司馬,遂合諸侯于平丘。八 月壬申,邾人、莒人愬于晉曰:「魯朝夕伐我,我幾亡矣。」 我之不共,魯故之以晉侯不見。公使叔向來辭曰:「諸 侯將以甲戌盟,寡君知不得事君矣,請君無勤。」子服 惠伯對曰:「君信蠻夷之訴,以絕兄弟之國,棄周公之 後,亦惟君。寡君聞命矣。」叔向曰:「寡君有甲車四千乘 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其何敵之有? 牛雖瘠,僨于豚上,其畏不死?南蒯、子仲之憂,其庸可 棄乎?若奉晉之眾,用諸侯之師,因邾、莒、杞、鄫之怒,以 討魯罪,間其二憂,何求而弗克?」魯人懼,聽命。甲戌,同 盟于平丘,公不與盟。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使 狄人守之。司鐸射懷錦,奉壺飲冰,以蒲伏焉。守者御 之,乃與之錦而入。晉人以平子歸,子服湫從。冬十月, 公如晉。荀吳謂韓宣子曰:「諸侯相朝,講舊好也。執其 卿而朝其君,有不好焉。不如辭之。」乃使士景伯辭公 于河,季孫猶在晉。子服惠伯私於中行穆子曰:「魯事 晉何以不如夷之小國?魯,兄弟也,土地猶大,所命能 具。若為夷棄之,使事齊、楚,其何瘳于晉?親親與大,賞 共,罰否,所以為盟主也。子其圖之!諺曰:『臣一主二,吾 豈無大國』?」穆子告韓宣子,且曰:「楚滅陳、蔡,不能救,而 為夷執親,將焉用之?」乃歸季孫。惠伯曰:「寡君未知其 罪,合諸侯而執其老。若猶有罪,死命可也。若曰無罪, 而惠免之,諸侯不聞,是逃命也。何免之為?請從君惠 于會。」宣子患之,謂叔向曰:「子能歸季孫乎?」對曰:「不能。 鮒也能。」乃使叔魚。叔魚見季孫曰:「昔鮒也得罪于晉 君,自歸于魯君。微武子之賜,不至于今。雖獲歸骨于 晉,猶子則肉之,敢不盡情?歸子而不歸鮒也?聞諸吏 將為子除館于西河,其若之何?」且泣。平子懼,先歸,惠 伯待禮。

敬王元年春正月,邾人城翼、武城,取邾師。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春正月,邾人 城翼,還將自離姑。公孫鉏曰:『魯將御我。欲自武城還, 循山而南。徐、鉏、丘、弱,茅地。曰:『道下遇雨,將不出,是不 歸也』。遂自離姑。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 邾師過之,乃推而蹶之,遂取邾師,獲鉏、弱地。邾人愬 于晉,晉人來討。叔孫婼如晉,晉人執之。晉人使與邾 大』」夫坐。叔孫曰:「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固周制也。邾 又夷也。寡君之命,介子服回在,請使當之,不敢廢周 制故也。」乃不果坐。韓宣子使邾人聚其眾,將以叔孫 與之。叔孫聞之,去眾與兵而朝。士彌牟謂韓宣子曰: 「子弗良圖,而以叔孫與其讎,叔孫必死之。魯亡,叔孫 必亡邾。邾君亡,國將焉歸?子雖悔之何及?所謂盟主 討違命也。若皆相執,焉用盟主?」乃弗與,使各居一館。 士伯聽其辭,而愬諸宣子,乃皆執之。士伯御叔孫,從 者四人,過邾館以如吏,先歸邾子。士伯曰:「以芻蕘之 難,從者之病,將館子于都」,叔孫旦而立期焉,乃館諸 箕舍。子服昭伯於他邑。范獻子求貨于叔孫,使請冠 焉。取其冠法而與之兩冠,曰:「盡矣。」為叔孫故。申豐以 貨如晉,叔孫曰:「見我,吾告女所行貨。」見而不出。吏人 之與叔孫居于箕者,請其吠狗,弗與;及將歸,殺而與 之食之。叔孫所館者,雖一日必葺其牆屋,去之如始 至。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夏,會于黃父, 謀王室也。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 「明年將納王。」

敬王四年「秋,齊侯、魯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 按《春秋》昭公二十六年。按《左傳》二十六年秋,「盟于 鄟陵,謀納公也。」

敬王五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 滕人會于扈。」冬,邾快來奔。

按《春秋》昭公二十七年。按《左傳》二十七年「秋,會于 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范獻子取貨于季孫,辭小國 而以難復。」

敬王九年冬,邾黑肱以濫奔于魯。

按《春秋昭公三十一年》。按《公羊傳三十一年》冬,「黑
考證
弓以濫來奔。」文何以無邾婁?通濫也。曷為通濫?賢者

子孫宜有地也。賢者孰謂?謂叔術也。何賢乎叔術?讓 國也。其讓國柰何?當邾婁顏之時,邾婁女有為魯夫 人者,則未知其為武公與?懿公與?孝公幼,顏淫九公 子于宮中,因以納賊,則未知其為魯公子與?邾婁公 子與臧氏之母,養公者也。君幼則宜有養者。大夫之 妾,士之妻,則末知臧氏之母者曷為者也?養公者必 以其子入養。臧氏之母,聞有賊,以其子易公,抱公以 逃,賊至,湊公寢而弒之。臣有鮑廣父與梁買子者,聞 有賊,趨而至。臧氏之母曰:「公不死也在是,吾以吾子 易公矣。」于是負孝公之周,愬天子,天子為之誅顏而 立叔術,反孝公于魯。顏夫人者,姬盈女也,國色也。其 言曰:「有能為我殺殺顏者,吾為其妻。」叔術為之殺殺 顏者,而以為妻,有子焉,為之盱。夏父者,其所為有于 顏者也。盱幼而皆愛之,食必坐二子于其側而食之。 有珍怪之食,盱必先取足焉。夏父曰:「以來!人未足而 盱有餘。」叔術覺焉,曰:「嘻!此誠爾國也。夫起而致國于 夏父,夏父受而中分之,叔術曰:『不可。三分之。叔術曰: 『不可。四分之。叔術曰:『不可。五分之,然後受之』』』。」公扈子 者,邾婁之父兄也,習乎邾婁之故,其言曰:「惡有言人 之國賢若此者乎?」誅顏之時,天子死,叔術起而致國 于夏父。當此之時,邾婁人常被兵于周,曰:「何故死?吾 天子通」濫,則文何以無邾婁?天下未有濫也。天下未 有濫,則其言以濫來奔何?叔術者,賢大夫也。絕之,則 為叔術不欲絕,不絕則世大夫也。大夫之義不得世, 故于是推而通之也。

敬王十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穿薨,子益立。秋,葬《邾 莊公》。冬,魯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按《春秋》定公三年。按《左傳》:二年冬,邾莊公與夷射 姑飲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三年春二月 辛卯,邾子在門臺,臨廷閽,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見之, 怒閽曰:「夷射姑旋焉。」命執之,弗得,滋怒,自投于床,廢 于鑪,炭爛遂卒。先葬以車五乘,殉五人。莊公卞急而 好潔,故及是冬盟于郯,修邾好也。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皋 鼬。」

按《春秋》定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於召陵,謀伐楚也。」

敬王二十四年《邾子》會魯侯。

按:《春秋》定公十四年。

敬王二十五年「春正月,邾子朝于魯。夏五月,邾子奔 喪于魯。」

按《春秋》定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春,邾隱公來 朝,子貢觀焉。邾子執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 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禮,死生存 亡之體也。將左右周旋,進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 喪戎,於是乎觀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 嘉事不體,何以能久?高仰,驕也;卑俯,替也。驕近亂,替 近」疾。君為主,其先亡乎?

敬王二十六年冬「魯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按:《春秋》哀公元年。

敬王二十七年「春二月,魯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 忌帥師伐邾,取漷東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孫州仇、仲 孫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繹。」

按《春秋》哀公二年。按《左傳》,「二年春,伐邾,將伐絞。邾 人愛其土,故賂以漷沂之田而受盟。」

敬王二十八年冬十月,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 圍邾。

按:《春秋》哀公三年。

敬王三十一年冬「魯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按:《春秋》哀公六年。

敬王三十二年「秋魯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 歸。」

按《春秋》哀公七年。按《左傳》,七年夏,季康子欲伐邾, 乃饗大夫以謀之。子服景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大 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國不信,伐小國不仁,民保于城, 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將焉保?」孟孫曰:「二三子以為 何如?惡賢而逆之?」對曰:「禹合諸侯于塗山,執玉帛者 萬國,今其存者無數十焉。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 知必危,何故不言?魯德如邾,而以眾加之,可乎?」不樂 而出。秋,伐邾,及范門,猶聞鐘聲。大夫諫,不聽。茅成子 請告于吳,不許,曰:「魯擊柝,聞于邾。吳二千里,不三月 不至,何及于我?且國內豈不足?」成子以茅叛,師,遂入 邾,處其公宮。眾師晝掠,邾眾保于;繹師宵掠。以邾子 益來獻于亳社,囚諸負瑕。負瑕故有繹。邾茅夷鴻以 束帛乘韋,自請救于吳,曰:「魯弱晉而遠吳,馮恃其眾, 而背君之盟,辟君之執事,以陵我小國。邾非敢自愛 也,懼君威之不立。君威之不立,小國之憂也。若夏盟 于鄫衍,秋而背之,成求而不違,四方諸侯,其何以事君?且魯賦八百乘,君之貳也。邾賦六百乘,君之私也。 以私奉貳,唯君圖之。」吳子從之。

敬王三十三年夏,「魯歸邾子益于邾。」

按《春秋》哀公八年。按《左傳》,八年,「夏六月,齊侯使如 吳請師,將以伐我,乃歸邾子。邾子又無道,吳子使太 宰子餘討之,囚諸樓臺,栫之以棘,使諸大夫奉太子 革以為政。」

敬王三十五年春二月,邾子益奔魯。魯侯會吳子、邾 子、郯子伐齊。

按《春秋》哀公十年。按《左傳》,十年春,「邾隱公來奔齊, 甥也,故遂奔齊。」「公會吳子、邾子、郯子伐齊南鄙,師于 鄎。」齊人弒悼公,赴于師。吳子三日哭于軍門之外。徐 承帥舟師將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

元王二年「秋八月,齊侯、魯侯、邾子盟于顧。」

按《左傳》:哀公二十一年「秋八月,公及齊侯、邾子盟于 顧。齊人責稽首,因歌之曰:『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 高蹈,唯其儒書,以為二國憂。是行也,公先至於陽穀。 齊閭丘息曰:『君辱舉玉趾以在寡君之軍,群臣將傳 遽以告寡君。比其復也,君無乃勤為僕人之未次,請 徐館于舟,道。辭曰:『敢勤僕人』』』。」

元王五年夏,越人執邾子以歸,立公子何。

按《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夏,邾子又無道,越人執之以 歸,而立公子何。」何亦無道。

元王八年春,越人聘魯,言邾田。秋,魯侯奔邾。

按《左傳》哀公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后庸來聘,且言邾 田封于駘上。二月,盟于平陽。三子皆從。公患三桓之 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 間。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武之衢,曰:「『請有問於 子,余及死乎』?對曰:『臣無由知之』。」三問,卒辭不對。公欲 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孫有陘氏, 因孫于邾,乃遂如越。國人施公孫有山氏。

小邾 编辑

邾之別封為「小邾子。」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姬姓,取勝奔氏曰娽。生伯稱、 卷章、季禺三人。卷章取梎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 于吳,是曰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𣎜。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晏安 封。為。姓:朱、婁、騶、繹、倪、莒、小朱、根、牟,皆分也。《武 王》得,挾後封之朱,曰朱婁、朱友,以父夷甫顏功封。 倪三世居騶,從齊尊王,是為小朱子。小朱十四世而 朱,二十有九世滅于楚,封其君為鉅鹿侯。

葛洪云:「邾武公,字伯顏,人謂顏公子孫為氏。」王儉云:「未知。」按邾婁顏公事,見《公羊傳》。

莊王八年秋郳犁來朝于魯。

按《春秋莊公五年》。按《左傳》五年秋,「郳犁來來朝,名, 未王命也。」

附庸國也。東海昌慮縣東北有郳城。犁來,名,未受爵命為諸侯。傳發附庸稱名例也。其後數從齊桓以尊周室,王命以為「小邾子。」

莊王三年「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

按《春秋莊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秋,「諸侯為宋 伐郳。」

郳附庸,屬宋而叛,故齊桓為之伐郳。

惠王二十四年「夏《小邾子》朝于魯。」

按:《春秋》僖公七年。

郳犁來,始得王命而來朝也。邾子別封,故曰《小邾》。

靈王元年「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孫蔑、衛孫 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

靈王六年「夏四月,小邾子朝于魯。」

按《春秋》襄公七年。按《左傳》,七年,「夏四月,小邾穆公 來朝,始朝公也。」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

按《春秋》襄公九年。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斬行栗。鄭人行成。」「十一月己 亥,同盟于戲」,鄭服也。晉人不得志于鄭,以諸侯復伐 之。「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于陰阪,侵鄭。」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秋九月諸侯伐鄭。「冬十月城鄭虎牢而戍之。」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薛伯、杞伯、滕子、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按《春秋》襄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夏四月,諸侯 伐鄭,鄭人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九月,諸侯悉師以 復伐鄭,觀兵于鄭東門,鄭人行成。」「冬十二月戊寅,會 于蕭魚。」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丐、魯季孫宿、叔老、齊人、宋 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齊人、宋人、 衛北公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伐秦。」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春,「吳告敗于 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 秦,以報櫟之役也。

靈王十五年春三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溴梁。戊寅,大夫盟。 按《春秋》襄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春,晉平公即 位,會于溴梁。命歸侵田,以我故,執邾宣公、莒犁比公, 且曰:「通齊楚之使。」晉侯與諸侯宴于溫,使諸大夫舞, 曰:「歌詩必類。」齊高厚之詩不類。荀偃怒,且曰:「諸侯有 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歸。于是叔孫豹、晉 荀偃、宋向戌、衛甯殖、鄭公孫蠆、小邾之大夫盟曰:「同 討不庭。」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祝柯。」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 沂上,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一年「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沙隨。」

按《春秋襄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冬,「會于 沙隨,復錮欒氏也。」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冬,楚子伐鄭以救齊,諸侯還 救鄭。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七 月己巳,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夏五月 乙亥,崔子弒莊公。晉侯濟自泮,會于夷儀,伐齊,以報 朝歌之役。齊人以莊公說,晉侯使叔向告于諸侯。「秋 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八年「夏五月,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 孫羯、衛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 人城杞。」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按《左傳》,晉平公,杞出也,故 治杞。二十九年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 杞。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魯叔孫 豹、衛北宮佗、鄭罕虎、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為宋災,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 月,叔孫豹會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衛北宮佗、鄭 罕虎及小邾之大夫,會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 景王六年「秋七月,小邾子朝于魯。」

按《春秋》昭公三年。按《左傳》,三年,秋七月,小邾穆公 來朝。季武子欲卑之,穆叔曰:「『不可。曹、滕二邾,實不忘 我好敬以逆之。猶懼其貳,又卑一睦焉,逆群好也。其 如舊而加敬焉』。《志》曰:『能敬無災』。又曰:『敬逆來者,天所 福也』。季孫從之。」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

按《春秋昭公四年》。按《左傳》,四年,「夏六月丙午,楚子 合諸侯于申。」

景王十三年「秋九月,小邾人如晉。」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十年》:「秋九月,小邾人如 晉,葬平公也。」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 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景王二十年春,「小邾子朝于魯。」

按《春秋》昭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春,小邾穆公朝,公與之燕。季平子賦《采叔》,穆公賦《菁菁者莪》。昭子 曰:『不有以國,其能久乎』?」

景王二十二年:「夏,宋公、邾人、郳人、徐人同盟于蟲。」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十九年:「春二月,宋公伐 邾,圍蟲。三月,取之。夏,邾人、郳人、徐人會宋公。乙亥,同 盟于蟲。」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夏,會于 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 人曰:「明年將納王。」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 周。」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按《左傳》三十二年:「冬十一 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于狄泉尋 盟,且令城成周。己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 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財 用,書餱糧,以令役于諸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 諸劉子,韓簡子臨之,以為成命。」定公元年春正月,諸 侯「之大夫會城成周。」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皋 鼬。」

按《春秋》定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敬王》二十九年「春宋人執小邾子。」

按:《春秋》哀公四年。

《邾子》無道于其民,故稱「人」以「執。」

敬王三十九年春小邾射以句繹奔魯。

按《魯史》哀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春,小邾射以 句繹來奔,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使子路。子路辭。 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 之言,子何辱焉』?對曰:『魯有事于小邾,不敢問,故死其 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濟其言,是義之也』。」由弗能。

射小邾大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