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31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三十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三十一卷目錄

 工部部名臣列傳一

  有虞氏

  伯益       垂

  隋

  宇文愷      何稠

  唐

  閻讓       姜行本

  韋弘機      姜師度

  宋

  魏丕

  元

  賈魯

官常典第三百三十一卷

工部部名臣列傳一 编辑

有虞氏 编辑

伯益 编辑

按《書經舜典》: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 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帝 曰:『俞,往哉,汝諧』。」

编辑

按《書經舜典》:「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咨!垂, 汝共工』。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帝曰:『俞,往哉,汝 諧』。」

编辑

宇文愷 编辑

按《隋書》本傳,「愷字安樂,杞國公忻之弟也。在周以功 臣子。年三歲賜爵雙泉伯,七歲進封安平郡公,邑二 千戶。愷少有器局,家世武將,諸兄並以弓馬自達,愷 獨好學,博覽書記,解屬文,多伎藝,號為名父公子。初 為千牛,累遷御正中大夫、儀同三司。高祖為丞相,加 上開府中大夫。及踐阼,誅宇文氏,愷初亦在殺中,以」 其與周本別,兄忻有功於國,使人馳赦之,僅而得免。 後拜營宗廟副監、太子左庶子。廟成,別封甑山縣公, 邑千戶。及遷都,上以愷有巧思,詔領營新都副監。高 熲雖總大綱,凡所規畫皆出於愷。後決渭水達河,以 通運漕,詔愷總督其事。後拜萊州刺史,甚有能名。兄 忻被誅,除名於家,久不得調。會朝廷以魯班故道久 絕不行,令愷修復之。既而上建仁壽宮,訪可任者,右 僕射楊素言愷有巧思,上然之,於是檢校將作大匠。 歲餘,拜仁壽宮監,授儀同三司,尋為將作少監。文獻 皇后崩,愷與楊素營山陵事,上善之,復爵安平郡公, 邑千戶。煬帝即位,遷都洛陽,以愷為營東都副監,尋 遷將作大匠。愷揣帝心在宏侈,於是東京制度,窮極 壯麗。帝大悅,進位開府,拜工部尚書。及《長城》之役,詔 愷規度之。時帝北巡,欲誇戎狄,令愷為大帳,其下坐 數千人。帝大悅,賜物千段。又造「觀風行殿」,上容侍衛 者數百人,離合為之,下施輪軸,推移倏忽,有若神功。 戎狄見之,莫不驚駭,帝彌悅焉。前後賞賚,不可勝紀。 自永嘉之亂,明堂廢絕。隋有天下,將復古制,議者紛 然,皆不能決。博考群籍,奏《明堂議,表》曰:「臣聞在天成 象,房心為布政之宮;在地成形,景午居正陽之位;觀 雲告月,順生殺之序;五室九宮,統人神之際。金口木 舌,發令兆民,玉瓚黃琮,式嚴宗祀。何嘗不矜莊扆宁, 盡妙思於規摹;凝晬冕旒,致子來於矩矱。」伏惟皇帝 陛下提衡握契,御辯乘乾。咸五登三,復上皇之化;流 凶去暴,丕下武之緒。用百姓之異心,驅一代以同域。 康哉康哉,民無能而名矣。故使天符地寶,吐醴飛甘, 造物資生,澄源反朴。九圍清謐,四表削平,襲我衣冠, 齊其文軌。茫茫上元,陳珪璧之敬;肅肅清廟,感霜露 之誠。正金奏《九韶》六莖之樂,定《石渠》《五官》《三雍》之禮。 乃卜瀍西,爰謀洛食,辨方面勢,仰稟神謀,敷土濬川, 為民立極。兼聿遵先言,表置明堂,爰詔下臣,占星揆 日。於是採崧山之祕簡,披汶水之靈圖,訪通議於殘 亡,購冬官於散逸,總集眾論,勒成一家。昔張衡渾象, 以三分為一度;裴秀輿地,以二寸為千里。臣之此圖, 用一分為一尺,推而演之,冀輪奐有序。而經構之旨, 議者殊途。或以綺井為重屋,或以圓楣為隆棟,各以 臆說,事不經見。今錄其疑難,為之通釋,皆出證據,以 相發明。議曰:「臣愷謹案《淮南子》曰:『昔者神農之治天 下也,甘雨以時,五穀蕃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月省 時考,終歲獻貢,以時嘗穀,祀於明堂。明堂之制』」,有蓋 而無四方,風雨不能襲,燥濕不能傷,遷延而入之。臣 愷以為上古朴略,刱立典刑。《尚書帝命驗》曰:「帝者承 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赤曰文祖,黃曰神斗,白曰顯

紀,黑曰元矩,蒼曰靈府。」注云:「唐、虞之天府,夏之世室
考證
殷之重屋,周之明堂,皆同矣。」《尸子》曰:「有虞氏曰總章。」

《周官考工記》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博四修一。」《注》 云:「修南北之深也。夏度以步,今堂修十四步,其博益 以四分修之一,則明堂博十七步半也。」臣愷按:三王 之世,夏最為古,從質尚文,理應漸就寬大,何因夏室 乃大殷堂?相形為論,理恐不爾。《記》云「堂修七,博四修」, 若夏度以步,則應修七步。注云「今堂修十四步」,乃是 增益《記》文。殷周二堂,獨無「加」字,便是其義,類例不同。 山東《禮》本,輒加二七之字,何得殷無加尋之文,周闕 增筵之義?研覈其趣,或是不然。讎校古書,並無「二」字, 此乃桑間俗儒,信情加減。《黃圖議》云:「夏后氏益其堂 之大一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為兩杼間。」馬宮之 言,止論堂之一面。據此為準,則三代堂基並方,得為 上圓之制。諸書所說,並云下方,鄭注《周官》,獨為此義, 非直與古違異,亦乃乖背禮文,尋文求理,深恐未愜。 《尸子》曰:「殷人陽館。」《考工記》曰:「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 崇三尺,四阿重屋。」注云:「其修七尋五丈六尺。」放夏周, 則其博九尋七丈二尺。又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 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二筵。」《禮記·明 堂位》曰:「天子之廟,複廟重檐。」《鄭注》云:「複廟,重屋也。」注 《玉藻》云:「天子廟及露寢,皆如明堂制。」《禮圖》云:「於內室 之上,起通天之觀,觀八十一尺,得宮之數,其聲濁,君 之象也。」《大戴禮》曰:「明堂者,古有之,凡九室。一室有四 戶八牖,以茅蓋,上圓下方。外水曰辟雝,赤綴戶,白綴 牖。堂高三尺,東西九」仞,南北七筵,其宮方三百步。凡 人民疾,六畜疫,五穀災,生於天道不順;天道不順,生 於明堂不飾。故有天災,則飾明堂。《周書明堂》曰:「堂方 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階博六尺三寸。室居內方百尺, 室內方六十尺,戶高八尺,博四尺。」《作洛》曰:「明堂、太廟 露寢,咸有四阿,重亢重廊。」孔氏注云:「重亢,累棟,重廊, 累屋也。」《禮圖》曰:「秦明堂九室,十二階,各有所居。」《呂氏 春秋》曰:「有十二堂,與《月令》同,並不論尺丈。」臣愷按:十 二階雖不與禮合,一月一階,非無理思。《黃圖》曰:「堂方 百四十四尺,法《坤》之策也。方象地屋,圓楣徑二百一 十六尺,法《乾》之策也。圓象天室,九宮法九州,太室方 六丈,法陰之變數。十二堂法十二月,三十六戶,法極 陰之變數;七十二牖,法五行所行日數;八達,象八風, 法八卦;通天臺徑九尺,法《乾》以九覆六,高八十一尺, 注黃鍾九九之數;二十八柱,象二十八宿;堂高三尺, 土階三等,法三統;堂四向五色,法四時五行;殿門去 殿七十二步,法五行所行。門堂長四丈,取大室三之 二。垣高無蔽目之照;牖六尺,其外倍之。殿垣方在水 內,法地陰也;水四周於外,象四海,圓法陽也;水闊二 十四丈,象二十四氣,水內徑三丈,應覲《禮經》。武帝元 封二年,立明堂汶上無室,其外略依此制。」《泰山通議》 今亡,不可得而辨也。元始四年八月,起明堂辟雍,長 安城南門,制度如儀。一殿垣四面,門八觀,水外周堤, 壤高四尺,和會築作三旬。五年正月六日辛未,始郊 太祖高皇帝以配天。二十二日丁亥,宗祀孝文皇帝 於明堂,以配上帝,及先賢百辟卿士有益者,於是秩 而祭之。親扶三老五更,袒而割牲,跪而進之。因班時 令宣恩澤。諸侯王宗室、四夷君長,匈奴西國侍子,悉 奉貢助。《祭禮圖》曰:「建武三十年,作明堂。明堂上」圓下 方,上圓法天,下方法地;十二堂法日辰,九室法九州 室;八窗,八、九、七十二,法一時之王室有二戶,二、九、十 八戶,法土王。十八日內堂正壇高三尺,土階三等。胡 伯始注《漢官》云:「古清廟蓋以茅,今蓋以瓦。瓦下籍茅, 以存古制。」《東京賦》曰:「乃營三宮,布政頒常。複廟重屋, 八達九房。造舟清池,惟水泱決。」薛綜《注》云:「複重瘤覆, 謂屋平覆重棟也。」《續漢書祭祀志》云:「明帝永平二年, 祀五帝於明堂。五帝坐各處其方,黃帝在未,皆如南 郊之位。光武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各一犢,奏樂 如南郊。」臣愷按《詩》云:「我將祀文土於明堂。我將我享, 維牛維羊。」據此,則備太牢之祭。今云一犢,恐與古殊。 自晉以前,未有「鴟尾。其圓牆璧水,一依本圖。」《晉起居 注》裴頠議曰:「尊祖配天,其義明著,廟宇之制,理據未 分。直可為一殿,以崇嚴祀,其餘雜碎,一皆除之。」臣愷 案:天垂象,聖人則之。辟雍之星,既有圖狀,晉堂方構, 不合天文。既闕重樓,又無璧水,空堂乖五室之義,直 殿違九階之文,非古欺天,一何過甚!後魏於北臺城 「南造圓牆,在璧水外,門在水內,迥立不與牆相連。其 堂上九室,三三相重,不依古制。室間通巷,違舛處多。 其室皆用墼累,極成褊陋。」《後魏·樂志》曰:「孝昌二年立 明堂,議者或言九室,或言五室,詔斷從五室。後元又 執政,復改為九室,遭亂不成。」《宋起居注》曰:「孝武帝大 明五年立明堂,其牆宇規範,擬則太」廟唯十二間,以 應期數。依漢《汶上圖儀》,設五帝位,太祖文皇帝對饗, 鼎俎簠簋,一依廟禮。梁武即位之後,移宋時太極殿 以為明堂,無室,十二間。《禮疑議》云:「祭用純漆俎瓦樽, 文於郊,質於廟,止一獻,用清酒。」平陳之後,臣得目觀, 遂量步數,記其尺丈。猶見基內有焚燒殘柱,毀斫之餘,入地一丈,儼然如「舊,柱下以樟木為跗,長丈餘,闊 四尺許,兩兩相並,瓦安數重,宮城處所,乃在郭內。雖 湫隘卑陋,未合規摹,祖宗之靈,得崇嚴祀。周、齊二代, 闕而不修,大饗之典,於焉靡託。自古《明堂圖》,惟有二 本,一是宗周劉熙、阮諶、劉昌宗等作,三圖略同,一是 後漢建武三十年作,《禮圖》有本,不詳撰人。臣遠尋經 傳,傍求子史,研究眾說,總撰今圖。其樣以木為之,下 為方堂,堂有五室,上為圓觀,觀有四門。」帝可其奏。會 遼東之役,事不果行。以度遼之功,進位金紫光祿大 夫。其年卒官,時年五十八。帝甚惜之,諡曰康。撰《東都 圖記》二十卷,《明堂圖議》二卷、《釋疑》一卷,見行於世。子 儒童,游騎尉。少子溫,起部承務郎。

何稠 编辑

按《隋書》本傳:「稠字桂林,國子祭酒妥之兄子也。父通, 善斲玉。稠性絕巧,有智思,用意精微。年十餘歲,遇江 陵陷,隨妥入長安。仕周,御飾下士。及高祖為丞相,召 補參軍,兼掌細作署。開皇初,授都督,累遷御府監,歷 太府丞。稠博覽古圖,多識舊物。波斯嘗獻金絲錦袍, 組織殊麗,上命稠為之。稠錦既成,踰所獻者,上甚悅。」 時中國久絕琉璃之作,匠人無敢厝意,稠以綠瓷為 之,與真不異。尋加員外散騎侍郎。開皇末,桂州俚李 光仕聚眾為亂,詔稠召募討之。師次衡嶺,遣使者諭 其渠帥洞主莫崇解兵降款。桂州長史王文同鎖崇 以詣稠所。稠詐宣言曰:「州縣不能綏養,致邊民擾叛, 非崇之罪也。」乃命釋之,引崇共坐,并從者四人,為設 酒食而遣之。崇大悅,歸洞不設備。稠至五更,掩入其 洞,悉發俚兵以臨餘賊。象州逆帥杜條遼、羅州逆帥 龐靖等相繼降款。分遣建州開府梁昵討叛夷羅壽, 羅州刺史馮暄討賊帥李大檀,並平之,傳首軍門,承 制署首領為州縣官而還,眾皆悅服。有欽州刺史甯 猛力帥眾迎軍。初,猛力倔強山洞,欲圖為逆,至是惶 懼,請身入朝。稠以其疾篤,因示無猜貳,遂放還州,與 之約曰:「八九月間可詣京師相見。」稠還奏狀,上意不 懌。其年十月,猛力卒,上謂稠曰:「汝前不將猛力來,今 竟死矣。」稠曰:「猛力共臣為約,假令身死,當遣子入侍。 越人性直,其子必來。」初,猛力臨終,誡其子長真曰:「我 與大使為約,不可失信於國士。汝葬我訖,即宜上路。」 長真如言入朝,上大悅曰:「何稠著信蠻夷,乃至於此。」 以勳受開府。仁壽初,文獻皇后崩,與宇文愷參典山 陵制度。稠性少言,善候上旨,由是漸見親昵。及上疾 篤,謂稠曰:「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屬此 何益,但不能忘懷耳。魂其有知,當相見於地下。」上因 攬太子頸謂曰:「何稠用心,我付以後事,動靜當共平 章。」大業初,煬帝將幸揚州,謂稠曰:「今天下大定,朕承 洪業,服章文物,闕略猶多,卿可討閱圖籍,營造輿服 羽儀,送至江都也。」其日,拜太府少卿。稠於是營黃麾 三萬六千人,仗及車輿輦路、皇后鹵簿、百官儀服,依 期而就,送於江都。所役工十萬餘人,用金銀錢物鉅 億計。帝使兵部侍郎明雅、選部郎薛邁等勾覈之,數 年方竟,毫釐無舛。稠參會今古,多所改創。魏晉以來, 皮弁有纓而無笄導,稠曰:「此古田獵之服也。今服以 入朝,宜變其制。」故弁施象牙簪導,自稠始也。又從省 之服,初無佩綬,稠曰:「此乃晦朔小朝之服,安有人臣 謁帝而去印綬,兼無佩玉之節乎?」乃加獸頭小綬,及 佩一隻。舊制,五輅於轅上起箱,天子與參乘同在箱 內。稠曰:「君臣同所,過為相逼。」乃廣為盤輿,別構欄楯, 侍臣立於其中。於內復起須彌平坐,天子獨居其上。 自餘麾幢文物,增損極多,事見《威儀志》。帝復令稠造 戎車萬乘,鉤陳八百連。帝善之,以稠守太府卿。後三 歲,兼理少府監。遼東之役,攝右屯衛將軍,領御營弩 手三萬人。時工部尚書宇文愷造遼水橋不成,師不 得濟,右屯衛大將軍麥鐵杖因而遇害。帝遣稠造橋, 二日而就。初,稠制行殿及六合城,至是,帝於遼左與 賊相對,「夜中施之。其城周迴八里,城及女垣合高十 仞,上布甲士,立杖建旗,四圍置闕,面別一觀,觀下三 門,遲明而畢。高麗望見,謂若神功。」是歲,加金紫光祿 大夫。明年,攝左屯衛將軍,從至遼左。十二年,加右光 祿大夫,從幸江都,遇宇文化及作亂,以為工部尚書。 化及敗,陷於竇建德,建德復以為工部尚書、舒國公。 建德敗,歸於大唐,授將作小匠,卒。開皇時,有劉龍者, 河間人也。性強明,有巧思。齊後主知之,令修《三爵臺》, 甚稱旨,因而歷職通顯。及高祖踐阼,大見親委,拜右 衛將軍,兼將作大匠。遷都之始,與高熲參掌制度,代 號為能。大業時,有黃亙者,不知何許人也。及其弟袞, 俱巧思絕人。煬帝每令其兄弟直少府將作。於時改 創多務,亙、袞每參典其事,凡有所為,何稠先令亙、袞 立樣當時工人皆稱其善莫能有所損益亙官至朝 散大夫袞官至散騎侍郎。

编辑

閻讓 编辑

按《唐書》本傳,「讓字立德,以字行,京兆萬年人。父毗,為
考證
隋殿內少監,本以工藝進,故立德與弟立本皆機巧

有思。武德初,為秦王府士曹參軍,從平東都,遷尚衣 奉御,制袞冕六服、腰輿傘扇,咸有典法。貞觀初,歷將 作少匠、大安縣男,護治獻陵,拜大匠。文德皇后崩,攝 司空,營昭陵,坐弛職免。起為博州刺史。太宗幸洛陽」, 詔立德按爽塏,建離宮清署。乃度地汝州西山,控汝 水,睨廣成澤,號「襄城宮」,役凡百餘萬。宮成,煩燠不可 居,帝廢之以賜百姓,坐免官。未幾,復為大匠,即洪州 造浮海大航五百艘。遂從征遼,攝殿中監,規築土山, 破安市城。師還,至遼澤,亙二百里,淖不可通,立德築 道為橋梁,無留行。帝悅,賜予良厚。又營翠微、玉華二 宮,擢工部尚書。帝崩,復攝司空,典陵事。以勞進爵大 安縣公。永徽五年,高宗幸萬年宮,留守京師,領徒四 萬治京城。卒,贈吏部尚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諡曰 康。

姜行本 编辑

按《唐書姜謨傳》:「謨子確,字行本,以字顯。貞觀中為將 作少匠,護作九成、洛陽宮及諸苑籞,以幹力稱,多所 賚賞,游幸無不從,遷宣威將軍。太宗選趫才,衣五色 袍,乘六閑馬,直屯營宿衛仗內,號曰『飛騎,每出幸即 以從。拜行本左屯衛將軍,分典之。高昌之役,為行軍 副總管,出伊州,距柳谷百里,依山造攻械,增損舊法』」, 械益精,其處有漢班超《紀功碑》。行本磨去古刻,更刊 頌「陳國威靈」,遂與侯君集進平高昌,戰有功。璽書慰 勞,還為金城郡公,賜奴婢七十人,帛一百五十叚。帝 將征高麗,行本諫未宜輕用師,不從。至蓋牟城,中流 矢卒。帝賦詩悼之,贈左衛大將軍、郕國公,諡曰襄,陪 葬昭陵。子簡嗣。行本性恪敏,所居官,雖祈寒烈暑,無 懈容。加有巧思,凡朝之營繕,所司必諮而後行。魏徵 見其倚昵,恐濅啟侈端,勸帝斥之。帝賴其彊濟,不斥 也。子柔遠,美姿容,敷奏詳辯,武后時,至左鷹揚衛將 軍,攝地官尚書、通事舍人、內供奉。子皎晦。

韋弘機 编辑

按《唐書》本傳:「弘機,京兆萬年人。祖元禮,隋浙江刺史。 弘機仕貞觀時,為左千牛胄曹參軍,使西突厥,冊拜 同俄設為可汗。會石國叛道梗,三年不得歸。裂裾錄 所過諸國風俗物產為《西征記》。比還,太宗問外國事, 即上其書。帝大悅,擢朝散大夫,累遷殿中監。顯慶中, 為檀州刺史。以邊人陋僻不知文,儒貴,乃修學宮,畫」 孔子七十二子、漢晉名儒像,自為贊敦勸,生徒由是 大化。契苾何力討高麗,次欒水,會暴漲,師留三日,弘 機輸給資糧,軍無饑。高宗善之,擢司農少卿,主東都 營田苑。宦者犯法,杖乃奏,帝嗟賞,賜絹五十匹,曰:「後 有犯者,治之,毋奏。」遷司農卿。太子弘薨,詔蒲州刺史 李沖寂治陵成,而元堂阸,不容終具,將更為之。役者 過期不遣,眾怨,夜燒營去。帝詔弘機嗣作,弘機令開 隧左右,為四便房撙,制禮物,裁工程不多,改作如期 而辦。帝嘗言:「兩都我東西宅,然因隋宮室日仆不完, 朕將更作,奈財用何?」弘機即言:「臣任司農十年,省惜 常費,積二十萬緡以治宮室,可不勞而成。」帝大悅,詔 兼將作少府,二官督營繕。初,作宿羽、高山等宮,徙洛 中橋於長夏門,廢利涉橋,人便之。天子乃登洛北絕 岸,延眺良久,嘆其美,詔即其地營宮,所謂上陽者。尚 書左僕射劉仁軌謂侍御史狄仁傑曰:「古天子陂池 臺榭,皆深宮複禁,不欲百姓見之,恐傷其心。而今列 岸謻廊,亙王城外,豈愛君哉!」弘機曰:「天下有道,百官 奉職,任輔弼者,則思獻替事我,乃府藏臣守官而已。」 仁傑非之。俄坐家人犯盜,劾免官。初,東都方士朱欽 遂為武后所寵,奸贓狼籍。弘機白欽遂假中宮驅策, 依倚形勢,虧紊皇明,為禍亂之漸。帝遣中使慰諭,敕 毋漏言,逐欽遂於邊,后恨之。永淳中,帝幸東都,至芳 桂宮,召弘機使白衣檢校園苑,將復任之,為《后犄》而 止。終檢校司農少卿事。

姜師度 编辑

按《唐書》本傳:「師度,魏州人。擢明經,調丹陵尉、龍岡令, 有清白稱。神龍初,試為易州刺史、河北道巡察,兼支 度營田使。好興作,始廝溝於薊門,以限奚、契丹。循魏 武帝故跡,並海,鑿平虜渠以通餉路,罷海運,省功多。 遷司農卿,出為陝州刺史。太原倉水陸運所湊,轉屬 諸河,師度使依高為廥,而注米於舟,以故人不勞。拜」 太子詹事。元宗徙營州,治柳城,拜營田支度修築使, 進為河中尹。安邑鹽池涸廢,師度大發卒洫引其流, 置鹽屯,公私收利不貲。徙同州刺史。又派洛灌朝邑、 河西二縣,閼河以灌通靈陂,收棄地二千頃為上田, 置十餘屯。帝幸長春宮,嘉其功,下詔褒美,加金紫光 祿大夫,賜帛三百匹,進將作大匠。左拾遺劉彤建榷 天下鹽鐵利內之官,免貧民賦。詔戶部侍郎強循與 師度並假御史中丞,會諸道按察使議所以榷之之 法。俄為議者沮閣不行,卒,年七十餘。師度喜渠漕,所 至繇役紛紜,不能皆便,然所就必為後世利。是時,太 史令傅孝忠以知星顯,時為語曰:「孝忠知仰天,師度知相地。」嘲所嗜也。

编辑

魏丕 编辑

按《宋史》本傳:「丕字齊物,相州人。頗涉學問。周世宗鎮 澶淵,辟司法參軍。有盜五人,獄具,丕疑其冤,緩之。不 數日,果獲真盜。世宗嘉其明慎,歷頓丘、冠氏、元城三 縣令。世宗即位,改右班殿直。自陳本以儒進,願受本 資官。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際,藉卿幹事,勿 固辭也』。未幾,出監明靈砦軍。世宗征淮甸,丕獲江南」 諜者四人,部送行在,詔獎之,賜錢十萬,遷供奉官、供 備庫副使。太祖即位,改作坊副使。時楊承信帥河中, 或言其反側未安,命丕賜承信生辰禮物,陰察之,還, 言其無狀。太祖嘗召對,語丕曰:「作坊久積弊,爾為我 修整之。」丕在職盡力,以久次轉正使。開寶九年,領代 州刺史,凡典工作十餘年,討澤、潞、維揚,下荊廣,收川 峽,征河東,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諭旨,令修刱,器械無 不精辦。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及 改《繡衣鹵簿》,亦專敕丕裁製。丕撤本坊舊屋為舍衢 中,收僦直及鬻死馬骨,歲得錢七千餘緡,工匠有喪 者均給之。太祖幸洛郊祀,三司使王仁贍議雇民車 牛運法物,太祖以勞民不悅,召丕議之。丕請揀本坊 匠少壯者二千餘,分為逓鋪輸之,時以為便。雍熙四 年,代郝正為戶部使。端拱初,遷度支使。是冬,出為黃 州刺史。還朝,召對便坐,賜御書《急就章》《朱邸集》。丕退, 作歌以獻,因自述願授臺省之職。太宗面諭曰:「知卿 本儒生,然清望,官奉給不若刺史之優也。」淳化初,改 汝州刺史,歷知鳳州,改襄州。境內久旱,丕以誠禱之, 二夕雨霑足。明年,召還,屢求退居西洛,不許。四年,表 求致仕,授左武衛大將軍,仍領汝州刺史,俄判金吾 街仗。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召左右街各募卒 千人,優以廩給,使傳呼備盜。丕以新募卒引對,遂分 四營,營設五都,一如禁兵之制。五年,改領郢州刺史, 俄改領復州,遷左驍衛大將軍。咸平二年卒,年八十 一。丕好歌詩,頗與士大夫遊接,有時稱。南唐主李煜 妻卒,遣丕充弔祭使,且使觀其意趣。煜邀丕登昇元 閣賦詩,丕有「朝宗海浪拱星辰」之句,以風動之。太宗 嘗賜詩,令丕與柴禹錫和焉。

编辑

賈魯 编辑

按《元史》本傳:「魯字友恆,河東高平人。幼負志節,既長, 謀略過人。延祐、至治間,兩以明經領鄉貢。泰定初,恩 授東平路儒學教授。辟憲史,歷行省掾,除潞城縣尹。 選丞相東曹掾,擢戶部主事。未上,一日覺心悸,尋得 父書,筆勢顫縮,即辭歸。比至家,父已有風疾,未幾卒。 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院都事。會詔修遼、金、宋三史」, 召魯為宋史局官。書成,選魯燕南山東道奉使宣撫 幕官,考績居最。遷中書省檢校官。上言:「十八河倉近 歲淪沒官糧百三十萬斛,其弊由富民兼并,貧民流 亡,宜合先正經界。然事體重大,非處置盡善,不可輕 發。」書累數萬言,切中其弊。俄拜監察御史,首言:「御史 有封事,宜專達聖聰,不宜臺臣先有所可否。」陞臺都 事,遷山北廉訪副使,復召為工部郎中,言考工一十 九事:至正四年,河決白茅隄,又決金堤,並河郡邑,民 居昏墊,壯者流離。帝甚患之,遣使體驗,仍督大臣訪 求治河方略。特命魯行都水監。魯循行河道,考察地 形,往復數千里,備得要害。為圖上進二策:其一,議修 築北隄,以制橫潰,則「用工省其一。」議疏塞並舉,挽河 東行,使復故道,其功數倍。會遷右司郎中,議未及竟。 其在右司,言時政二十一事皆舉行。調都漕運使,復 言漕事二十事,朝廷取其八事:一曰京畿和糴,二曰 優恤漕司舊領漕戶,三曰接連委官,四曰通州總治 豫定委官;五曰船戶困於埧夫,海運壞於埧戶;六曰 疏濬「運河,七曰臨清運糧萬戶府,當隸漕司;八曰宣 忠船戶,付本司節制。」事未盡行,既而河水北侵安山, 淪入運河,延袤濟南、河間,將隳兩漕司鹽場,實妨國 計。九年,太傅、右丞相脫脫復相論及河決,思拯民艱, 以塞詔旨,乃集廷臣群議,言人人殊。魯昌言河必當 治,復以前二策進。丞相取其後策與魯定議,且以其 事屬魯。魯固辭,丞相曰:「此事非子不可。」乃入奏,大稱 帝旨。十一年四月,命魯以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進 秩二品,授以銀章,領河南北諸路軍民,發汴梁、大名 十有三路民一十五萬,廬州等戍十有八翼軍二萬 供役。一切大小軍民官,咸稟節度,便宜興繕。是月鳩 工,七月鑿河成,八月決水故河。九月,舟楫通。十一月, 諸埽諸隄成。水土工畢,河復故道。事見《河渠志》。帝遣 使報祭河伯,召魯還京師。魯以《河平圖》獻奏,帝適覽 臺臣疏奏,請褒脫脫治河之績,次論魯功,超拜榮祿 大夫、集賢大學士,賞賚金帛。敕翰林承旨歐陽元製 《河平碑》,以旌脫脫勞績,且載魯功,且宣付史館,并贈 魯先臣三世。尋拜中書左丞,從脫脫平徐州。脫脫既 旋師,命魯追餘黨,分攻濠州,同總兵官平章月可察兒督戰。魯誓師曰:「吾奉旨統八衛漢軍,屯兵於濠七 日矣。爾諸將同心協力,必以今日巳、午時取城池,然 後食。」魯上馬麾進,抵城下,忽頭眩下馬,且戒兵馬弗 散。病愈亟,卻藥不肯汗,竟卒於軍中,年五十七。十三 年五月壬午也。月可察兒躬為治喪,選士護柩還高 平。有旨賜交鈔五百錠,以給葬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