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94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九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九十四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九十四卷目錄

 給諫部名臣列傳二

  唐

  蘇世長     蕭鈞

  武儒衡     獨孤及

  歸登      盧景亮

  裴潾      王源中

  張仲方     韋溫

  崔元亮     郭承嘏

  高銖      王質

  鄭裔綽     孟昭圖

  遼

  馬得臣

官常典第三百九十四卷

給諫部名臣列傳二 编辑

编辑

蘇世長 编辑

按《唐書》本傳,世長,京兆武功人。祖彤,仕後魏通直散 騎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縣侯。世長十餘歲,上 書周武帝。帝異其幼,問讀何書,對治《孝經》《論語》。帝曰: 「『何言可道』?答曰:『為國者不敢侮於鰥寡。為政以德』。帝 曰:『善』。」使卒學虎門館。父死王事,有詔襲爵。世長號踊 不自勝,帝奭然改容。入隋為長安令,數條上便宜。大 業末,為都水少監,督漕上江。會煬帝被弒,發喪,慟聞 行路。更為王世充太子太保、行臺右僕射,與世充兄 子弘烈及其將豆盧行褒戍襄陽。高祖與之舊,數遣 使者諭降輒殺之。洛陽平,始與弘烈歸。帝誅褒而誚。 世長頓首謝曰:「古帝王受命,以比逐鹿,一人得禽,萬 夫斂手。豈有獲鹿後忿同獵者問爭肉罪耶?今陛下 應天順民,安可忘管仲、雍齒事!且武功舊人,亂離以 來,死亡略盡,唯臣得見太平,若殺之,是絕其類。」帝笑 釋之,授玉山屯監。引見元武門,與語平生,調之曰:「卿 自謂佞耶?直耶?」對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為背賊 歸我?」對曰:「洛陽平,天下為一,臣智窮力屈,乃歸陛下。 使世充不死,臣據漢南,尚為勍敵。」帝大笑,嘲曰:「何名 長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長曰:「名長意短,誠如 聖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詔。昔竇融以河西降漢,十世 侯之臣舉山南以歸,唯蒙屯監。」帝悅,拜諫議大夫。從 獵涇陽,大獲。帝入旌門,詫左右曰:「今日畋樂乎?」世長 曰:「陛下廢萬機,事游獵,不滿十旬,未為樂也。」帝色變, 既而笑曰:「狂態發耶?」曰:「為臣計則狂,為陛下計忠矣。」 時武功郿新經突厥寇掠,鄉聚凋虛,帝將遂獵武功, 世長諫曰:「突厥向盜劫人,陛下救恤之。言未出口,又 獵其地,殆百姓不堪所求。」帝不聽。侍宴披香殿,酒酣, 進曰:「此煬帝作邪?何雕麗底此?」帝曰:「卿好諫似真,然 詐也。豈不知此殿我所營,乃詭云煬帝邪?」對曰:「臣但 見傾宮鹿臺,非受命聖人所為者。陛下武功舊第,纔 蔽風雨,時以為足。今天下厭隋之侈,以歸有道,陛下 宜刈奢淫,復朴素。今乃即其宮,加雕飾焉,欲易其亂, 得乎?」帝咨重其言。歷陝州長史、天策府軍諮祭酒,引 為學士。貞觀初,使突厥,與頡利爭禮不屈,拒郤賂遺, 朝廷壯之。出為巴州刺史,舟敗溺死。世長有機辯,淺 於學,嗜酒,簡率無威儀。初在陝,邑里犯法不能禁,乃 引咎自撻於廛。伍伯疾其詭,鞭之流血,世長不勝痛, 呼而走,人笑其不情。

蕭鈞 编辑

按《唐書蕭瑀傳》:「『鈞,瑀從子,有才譽。永徽中,累遷諫議 大夫、弘文館學士。左武候屬盧文操跳堞盜庫財,高 宗以其職主幹,當自盜罪死。鈞曰:『囚罪誠死,然恐天 下聞,謂陛下重貨輕法,任喜怒殺人』。帝曰:『真諫議也』。 詔原死。太常工為宮人通訊遺,詔殺之,且附律。鈞言: 禁當有漸,雖附律,工不應死』。帝曰:『如姬竊符,朕以為 戒,今不濫工死,然喜得忠言』。」即宥工,徙遠裔。終太子 率更令。子瓘為渝州長史,居母喪,以毀卒。

武儒衡 编辑

按《唐書武元衡傳》:「元衡弟儒衡,字延碩,姿狀秀偉,不 妄言,與人交終始一節。宰相鄭餘慶不事華潔,門下 客多垢衣敗服,獨儒衡上謁,未嘗有所易,以莊詞正 色,見重於餘慶。元衡歿,帝待之益厚,累遷戶部郎中, 知諫議大夫事,俄兼知制誥。皇甫鎛以宰相領度支, 剝下以媚天子,儒衡疏其狀,鎛自訴於帝,帝曰:『乃欲 報怨邪』?」鎛不敢對。儒衡論議勁正,有風節,且將大用, 宰相令狐楚忌之,會以狄兼謨為拾遺,楚自草制,引 武后革命事,盛推仁傑功,以指切儒衡,且沮止之。儒 衡泣見上曰:「臣祖平一,當天后時,避仕終老,不涉於 累。」帝慰勉之,自是薄楚為人也。遷中書舍人。時元稹倚宦官知制誥,儒衡鄙厭之。會食瓜,蠅集其上,儒衡 揮以扇曰:「適從何處來,遽集於此?」一坐皆失色。然以 疾惡太分明,終不至大任。以兵部侍郎卒,年五十六, 贈工部尚書。

獨孤及 编辑

按《唐書》本傳:「及字至之,河南洛陽人。為兒時讀《孝經》, 父試之曰:『兒志何語』?對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宗 黨奇之。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陰尉,辟江淮都統 李峘府掌書記。代宗以左拾遺召,既至,上疏陳政曰: 『陛下屢發德音,使左右侍臣得直言極諫,壬辰,詔書 召裴冕等十有三人集賢殿待制,以備詢問』。此五帝」 盛德也。然頃者陛下雖容其直而不錄其言,所上封 皆寢不報,有容下之名,無聽諫之實,遂使諫者稍稍 自鉗口,飽食相招為祿仕。此忠鯁之人所以竊嘆,而 臣亦恥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況朝廷之大,卿大夫 之眾。陛下選授之精歟,假令不能如文王之多士,其 中豈不有「溫故知新可懋陳政要而」億則屢中者。陛 下議政之際,會不採其一說,堯之疇咨,禹之昌言,豈 若是耶?昔堯設謗木於五達之衢,孔子曰:「以能問於 不能,以多問於寡。」然則多聞闕疑,不恥下問,聖人之 心也。願陛下以堯、孔心為心,日降清問,其不可者罷 之,可者議於朝,與執事者共之。使知之必言,言之必 行,行之必公,則君臣「無私論,朝廷無私政。」陛下以此 辨可否於獻替,而建太平之階可也。師興不息十年 矣,人之生產空於杼軸。擁兵者第,館亙街陌,奴婢厭 酒肉,而貧人羸餓就役,剝膚及髓。長安城中,白晝椎 剽,吏不敢詰,官亂職廢,將墯卒暴,百揆隳刺,如沸粥 紛麻。民不敢訴於有司,有司不敢聞。陛下茹毒飲痛, 窮而無告。今其心顒顒,獨恃於麥,麥不登則易子齩 骨矣。陛下不以此時厲精更始,思所以救之之術,忍 令宗廟有累卵之危,萬姓悼心失圖,臣實懼焉。去年 十一月丁巳夜,星隕如雨。昨清明降霜,三月苦熱,錯 繆顛倒,沴莫大焉。此下陵上替,怨讟之氣取之也。天 意丁寧譴戒,以警陛下,宜反躬罪己,旁求「賢良者而 師友之,黜貪佞不肖者,下哀痛之詔,去天下疾苦,廢 無用之官,罷不急之費,禁止暴兵,節用愛人,兢兢乾 乾,以徼福於上下,必能使天感神應,反妖災為和氣 矣。」又言:「減江淮、山南諸道兵,以贍國用。」陛下初不以 臣言為愚,然許即施行。及今未有沛然之詔,臣竊遲 之。今天下惟朔方、隴西有「吐蕃、僕固之虞,邠、涇、鳳翔 兵足以當之矣。」自此而往,東洎海,南至番禺,西盡巴 蜀,無鼠竊之盜,而兵不為解;傾天下之貨,竭天下之 穀,以給不用之軍,為無端之費,臣不知其故。假令居 安思危,以備不虞,自可阨害之地,俾置屯禦,悉休其 餘;以糧儲扉屨之資,充疲人貢賦,歲可以減國租半, 陛下豈遲「疑於改作,逡巡於舊貫,使大議有所壅,而 率土之患日甚一日,是益其弊而厚其疾也。夫療癰 者,必決之使潰。今兵之為患猶癰也,不以漸戢之,其 害滋大。大而圖之,必力倍而功寡,豈《易》不俟終日之 義邪?」俄改太常博士。或言景皇帝不宜為太祖,及據 禮條上諡呂諲、盧奕、郭知運等無浮美,無隱惡,得褒 貶之正。遷禮部員外郎,歷濠、舒二州刺史。歲饑旱,鄰 郡庸亡什四以上,舒人獨安。以治課加檢校司封郎 中,賜金紫。徙常州,甘露降其廷。卒,年五十三,諡曰「憲。」 及喜鑒拔後進,如梁肅、高參、崔元翰、陳京、唐次、齊抗 皆師事之。性孝友,其為文彰明善惡,長於論議。晚嗜 琴,有眼疾,不肯治,欲聽之專也。子朗、郁。

歸登 编辑

按《唐書歸崇敬傳》:崇敬子登,字沖之,事繼母篤孝。大 曆中,舉孝廉高第。貞元初,策賢良,為右拾遺。裴延齡 得幸,德宗欲遂以相,右補闕熊執易疏論之,以示登, 登動容曰:「願竄吾名。雷霆之下,君難獨處。」故同列有 所諫正,輒聯署,無所回諱。轉右補闕、起居舍人,凡十 五年,僚類有出其下,而進趨自喜得顯官,惟登與右 拾遺蔣武退然遠權勢,終不以淹晚概懷。遷兵部員 外郎。順宗為皇太子,登父子侍讀。及即位,以東宮恩, 超拜給事中,遷工部侍郎,復為皇太子、諸王侍讀,獻 《龍樓箴》以諷。徙左散騎常侍,入謝。憲宗問政所先,登 知帝睿而果於斷,勸順納諫爭,內外傳為讜言。後判 國子祭酒事,進工部尚書,累封長洲縣男。卒,年六十 七,贈太子少師,諡曰憲。登性溫恕,家僮為馬所踶,笞 折馬足,登不加責。有遺金石不死藥者,紿曰「已嘗。」及 登服幾死,訊之,乃未之嘗,人皆為怒,而登不為慍。常 慕陸象先為人,世亦許其類云。子融。

盧景亮 编辑

按《唐書》本傳:「景亮,字長晦,幽州范陽人。少孤,學無不 覽。第進士、宏辭,授祕書郎。張延賞節度荊南,表為枝 江尉,掌書記。入遷右補闕。朱泚反,景亮勸德宗曰:『陛 下罪己不至,則感人不深』。帝然之。景亮志義崒然,多 激發,與穆質同在諫爭地,書數上,鯁毅無所回。宰相 李泌劾景亮等嘗眾會,漏所上語言,引善在己,即有惡歸之君。」帝怒,貶為朗州司馬,質亦斥去,廢抑二十 年,至憲宗時,由和州別駕召還,再遷中書舍人。景亮 善屬文,根於忠仁,有經國志。嘗謂:「人君足食足兵,而 又得士,天下可為也。」乃興軒、頊以來至唐,剟治道之 要,著書上下篇,號《三足記》。又作答問,言輓運大較,及 陳西戎利害,切指當世,公卿伏其達《古今》云。元和初 卒,贈禮部侍郎。

裴潾 编辑

按《唐書》本傳:潾本河東聞喜人,篤學善隸書。以蔭仕, 元和初,累遷左補闕。於是兩河用兵,憲宗任宧人為 館驛使,檢稽出納。有曹進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過, 至加捽辱,宰相李吉甫奏罷之。會伐察,復以中人領 使。潾諫曰:「凡驛,有官,專尸之。畿內以京兆尹,道有觀 察使、刺史相監臨臺,又御史為之使,以察過闕。猶有 不職,則宜明科條督責之,誰不惕懼?若復以宮闈臣 領之,則內人而及外事,職分亂矣。夫事不善,誡於初 體有非,不必大方開太平,澄本正末。宜塞侵官之原, 出位之漸。」帝雖不用,而嘉其忠,擢起居舍人。帝喜方 士,而柳泌為帝治丹劑,求長年。帝御劑中躁病渴,潾 諫曰:「夫除天下之害者,常受天下之利;共天下之樂 者,常享天下之福。」故上自黃帝、顓頊、堯、舜、禹、湯、文武, 咸以功濟生人,天皆報以耆壽,垂榮無疆。陛下以孝 安宗廟,以仁牧黎庶,攘划祅凶,復張太平,賓禮賢俊, 待以終始,神功聖德,前古所不及。陛下躬行之,天地 宗廟,必相陛下以億萬之永。今乃方士韋山甫、柳泌 等,以丹術自神,更相「稱引,詭為陛下延年。」臣謂士有 道者,皆匿名滅景,無求於世,豈肯干謁貴近,自鬻其 伎哉?今所至者,非曰知道,咸求利而來,自言飛鍊為 神,以訹權賄,偽窮情得,不恥遁亡,豈可信厥術,御其 藥哉?臣聞人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味以行氣,氣 以實志。水火鹽梅,以烹魚肉。宰夫和之,齊之以味。君 子食「之,以平其心。」夫三牲五穀,稟五行以生也。發為 五味,天地生之,所以奉人,聖人節調,以致康彊。若乃 藥劑者,所以禦疾,豈常進之餌哉?況又金石性託酷 烈,而燒治積年,包炎產毒,未易可制。夫秦漢之君,亦 信方士矣,如盧生、徐福、欒大、李少君,後皆詐譎無成 功,事暴前策,皆可驗視。《禮》:君之藥,臣先嘗「之,父之藥, 子先嘗之,臣子一也。願以所治劑俾其人服之,竟一 歲以考真偽,則無不驗矣。」帝怒,貶江陵令。穆宗立,泌 等誅,召潾,再遷刑部郎中。前率府倉曹參軍曲元衡 杖民柏公成母死,有司以死在辜,外推元衡父蔭贖 金。公成受賕不訴,以赦免。潾議曰:「杖棰者,官得施所 部;非所部,雖有罪,必請有司,明不可擅也。」元衡非在 官,公成母非所部,不可以蔭免。公成取賄仇家,利母 之死,逆天性,當伏誅。有詔元衡流,公成論死。久之,由 給事中為汝州刺史,越法杖人輒死。以太子左庶子 分司東都,遷左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改刑部侍郎, 為華州刺史。召拜兵部侍郎,出為河南尹,復還舊官。 卒,贈戶部尚書,諡曰敬。潾以道自任,悉心事上,疾黨 附,不為權近所持。嘗裒古今辭章,續梁昭明太子《文 選》,自號《大和通選》,上之。當時文士非與遊者皆不取, 世恨其隘。憲宗竟以藥棄天下,世益謂潾知言。

王源中 编辑

按《唐書盧景亮傳》:景亮,憲宗時以直諫知名者。又有 王源中,字正蒙,擢進士、宏辭,累遷左補闕。是時,中官 領禁兵,數亂法,捕臺府吏屬繫軍中。源中上言:「臺憲 者,紀綱地;府縣,責成之所,設吏有罪,宜歸有司,無令 北軍亂。南衙麾下重於仗內。帝納之,累轉戶部郎中、 侍郎,擢翰林學士,進承旨學士。源中嗜酒,帝召之,醉」 不能見。及寤,憂其慢,不悔不得進也。他日又如之,遂 失帝意。以疾自言,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入拜刑部 侍郎,未幾,領天平節度使。開成三年卒,贈尚書右僕 射。源中澹名利,率身治人,約而簡,當時咨美。

張仲方 编辑

按《唐書張九齡傳》:「九齡弟九皋,其曾孫仲方生岐秀。 父友高郢見異之,曰:『是兒必為國器,使吾得位,將振 起之。貞元中,擢進士、宏辭,為集賢校理,以母喪免。會 郢拜御史大夫,表為御史,進累倉部員外郎。會呂溫 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實,坐斥去,仲方以溫黨補 金州刺史。宦人奪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與民直。入』」 為度支郎中。吉甫卒,太常諡恭懿,博士尉遲汾請諡 「敬憲。」仲方挾前怨未已,因上議曰:「古之諡,考大節,略 細行,善善惡惡,一言而足。按吉甫雖多才多藝,而側 媚取容,疊致台袞,寡信易謀,事無成功。且兵凶器,不 可從我始,至以伐罪,則邀必成功。今內有賊輔臣之 盜,外有懷毒蠆之臣,師徒暴野,農不得在畝,婦不得 在桑。耗賦殫畜,尸僵血流,胔骼成岳,毒痡之痛,訴天 無辜,階禍之發,實始吉甫。」又言:「吉甫平易柔寬,名不 配行,請俟蔡平,然後議之。」憲宗方用兵,疾其言醜訐, 貶為遂州司馬。稍進河南少尹、鄭州刺史。敬宗立,李 程輔政,引為諫議大夫。帝時詔王播造競渡舟三十艘,度用半歲運費。仲方見延英,論諍堅苦,帝為減三 之二。又詔幸華清宮,仲方曰:「萬乘之行,必具葆衛,易 則失威重。」不從,猶見慰勞。鄠令崔發以辱黃門繫獄, 逢赦不見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蟲,而不行御前 乎?」發由是不死。太和初,出為福建觀察使。召還,進左 散騎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德裕 罷,復拜常侍。李訓之變,大臣或誅或繫。翌日,群臣謁 宣政,牙闔不啟,群臣錯立朝堂,無史卒贊候,久乃半 扉啟。使者傳召仲方曰:「有詔可京兆尹。」然後門闢喚 仗。於時族夷將相。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識其尸,俄 許收葬,故胔骸不相亂。已而禁軍橫,多撓政,仲方勢 笮,不能有所繩劾。宰相鄭覃更以薛元賞代之,出為 華州刺史。召入,授祕書監。人頗言覃助德裕,擯仲方 不用。覃乃擬丞郎以聞,文宗曰:「侍郎,朝廷華選,彼牧 守無狀,不可得。」但封曲江縣伯。卒,七十二,贈禮部尚 書,諡曰成。仲方確正有風節,既駮,吉甫諡,世不直其 言,卒不至顯。既歿,人多傷之。始高祖仕隋,時,太宗方 幼而病,為刻玉像於熒陽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 方在鄭,敕吏治護,鏤石以聞,傳於時。

韋溫 编辑

按《唐書韋貫之傳》:「貫之兄綬,綬子溫,字弘育,方七歲, 日誦書數千言。十一舉兩經及第,以拔萃高等補咸 陽尉。父愕然,疑假權謁進,召而試諸廷文,就無留思。 喜曰:『兒無愧矣』。入為監察御史,以臺制苛嚴,不可以 省養,不拜,換著作郎。既謝,輒解歸侍親疾,調適湯劑, 彌二十年,衣不弛帶。既居喪,毀瘠不支。服除,李逢吉」 辟置宣武府,頻遷右補闕。宰相宋申錫被搆,罪不測, 溫倡曰:「丞相操履有初,不宜反。乃姦人陷之,吾等豈 避雷霆,使上蒙霿咎耶?」率同舍伏閤切爭,由是益知 名。太和五年,太廟室漏罅,詔宗正將作營治,不時畢。 文宗怒,責卿李銳、監王堪奪其稟,自敕中人葺之。溫 諫:「吏舉其職,國以治,事歸於正,法以修。夫設制度,立 官司,度經費,則宗廟最重也。比詔下閱月,有司弛墯 不力,正可黜慢官,懲不恪,擇可任者繕完之,則吏舉 職,事歸正矣。今慢吏奪稟而易以中人,是許百司公 廢職,以宗廟之重為陛下所私,臣竊惜之。請還將作, 則官修業矣。」帝乃罷宦人。會群臣請上尊號,溫固諫: 「今河南水,江、淮旱歉,京師雪積五尺,老稚凍仆,此非 崇飾虛名。」時帝順納,乃謝群臣,改侍御史。李德裕入 輔,擢禮部員外郎。或言雅為牛僧孺厚,德裕曰:「是子 堅正,可以私廢乎?」鄭注節度鳳翔,表為副。溫曰:「拒則 遠,黜從之禍不測,吾焉能為注起耶?」注誅,由考功員 外郎拜諫議大夫。未幾,為翰林學士。先是,綬在禁廷, 積憂畏,病廢,誡溫不得任近職,至是固辭,帝怒曰:「寧 綬治命耶?」禮部侍郎崔蠡曰:「溫用亂命,益所以為孝。」 帝意釋,換知制誥。引疾,徙太常少卿。宰相李固言薦 溫給事中,帝曰:「溫素避事,肯為我論駮乎?」須太子長, 以為賓客。久之,卒為給事中。初兼莊恪太子侍讀,晨 詣宮,日中見太子,諫曰:「殿下盛年,宜雞鳴蚤作,問安 天子,如文王故事。」太子不悅,辭侍讀,見聽。王晏平罷 靈武節度使,以馬及鎧仗自隨,貶康州司戶參軍,厚 賂貴近,浹日,改撫州司馬。樂工尉遲璋授光州長史, 溫悉封上詔書。太子得罪,詔諭群臣,溫曰:「陛下訓之 不早,非獨太子罪。」時頗直其言。遷尚書右丞。鹽鐵推 官姚勗按大獄,帝以為能,擢職方員外郎,將趨省,溫 使戶止,即上言:「郎官清選,不可賞能吏。」帝命中人諭 送,溫執議不移。詔改勗檢校禮部郎中。帝問故於楊 嗣復,對曰:「勗,名臣後,治行無疵。若吏材幹而不入清 選,他日孰肯當劇事者?此衰晉風,不可以法。」帝素重 溫,出為陝號觀察使。民當輸租而麥未熟,吏白督之, 溫曰:「使民貨田中穗以供賦,可乎?」為緩期而賦辦。武 宗立,擢吏部侍郎。李德裕欲引同輔政,溫苦言李漢 可釋,德裕悵然,出宣歙觀察使。池民訟刺史劾無狀, 榜殺之,威行部中。既疾,召親屬賦《綬詩》:「在室愧屋漏」, 因泣下曰:「今知沒身,不負斯誡矣。」卒,年五十八,贈工 部尚書,諡曰孝。溫性剛峻,人望見無敢戲慢者。與楊 嗣復、李玨善,嘗勸與李德裕平故憾,二人不從。及皆 謫,溫嘆曰:「用吾言,孰至是耶!」一女,歸薛蒙。女工屬文, 續曹大家《女訓》,行於世。溫少合所善惟蕭祜。祜者,字 祐之,夷澹君子也。少貧窶,隱居以孝養聞。司農卿李 實督官租,祜居喪未及輸,召至,將責之。會有賜與,倩 祜為奏,實稱善,即薦於朝。終制,以處士拜左拾遺,累 遷諫議大夫,終桂州觀察使,贈右散騎常侍。精畫及 書,自鍾、王、蕭、張以來皆能識其真,謷然不以塵事自 蒙,故溫號「山林友」云。

崔元亮 编辑

按《唐書》本傳:「元亮,字晦叔,磁州昭義人。貞元初,擢進 士第,累署諸鎮幕府。父喪,客高郵,臥苫終制,地下濕, 因得痹病,不樂進取。元和初,召為監察御史,累轉駕 部員外郎。清慎介特,澹如也。稍遷密、歙二州刺史。歙 人馬牛生駒犢,官籍蹄噭,故吏得為姦。元亮焚其籍一不問民山處輸租者苦之,下令許計斛輸錢,民賴」 其利。歷湖、曹二州,辭曹不拜。太和四年,由太常少卿 改諫議大夫,朝廷推為宿望,拜右散騎常侍。每遷官, 輒讓形於色。鄭注構宋申錫,捕逮倉卒,內外震駭。元 亮率諫官叩延英苦諍,反復數百言。文宗未諭,元亮 置笏在陛曰:「孟軻有言,眾人皆曰:『殺之未可也,卿大 夫皆曰:『殺之未可也』,天下皆曰:『殺之然後察之,乃寘 於法。今殺一凡庶,當稽典律,況欲誅宰相乎?臣為陛 下惜天下法,不為申錫言也』』。」俯伏流涕。帝感悟,眾亦 服其不撓,由此名重朝廷。頃之,移疾歸東都,召為虢 州刺史。卒,年六十六,贈禮部尚書。元亮晚好黃、老清 靜術,故所居官未久輒去。遺言:「山東士人利便近,皆 葬兩都。吾族未嘗遷,當歸葬滏陽,正首丘之義。」諸子 如命。

郭承嘏 编辑

按《唐書郭子儀傳》:「子儀子晞,晞孫承嘏,字復卿。幼秀 異,通《五經》。元和中及進士第,累遷起居舍人。居母喪, 以孝聞。太和六年,為諫議大夫,言政事得失。文宗以 鄭注為太僕卿,承嘏極論其非,注頗懼,進給事中,俄 出為華州刺史。給事中盧載還詔書,且言承嘏數封 駮稱職,宜在禁闥。帝曰:『朕謂久次,欲優其稍入耳』。」乃 復留給事中。時江淮旱,用度不支,詔宰相分領度支、 戶部。承嘏言:「宰相調和陰陽,安黎庶,若使閱視簿書, 校緡帛,非所宜。」帝順納。遷刑部侍郎。帝嘗稱其儒素 無貴驕氣,不類勳家。每進對,恩接備厚,方大任用。會 卒,家無餘貲,親友為辦喪祭。贈吏部尚書。

高銖 编辑

按《唐書高釴傳》:「釴弟銖,字權仲,既擢第,署太原張弘 靖幕府,入遷監察御史。太和時,擢累給事中。文宗得 李訓,驟拜侍講學士,銖率諫官伏閤,言訓素行憸邪, 不可任,必亂天下。帝遣使者諭曰:『朕留訓時時講繹, 前命不可改』。當是時,已旱而水,彗變未息,鄭注權震 赫,人情危駭。既銖等弗見省,群臣失色。明年,訓當國」, 出銖為浙東觀察使,歷義成節度使。大中初,遷禮部 尚書,判戶部,徙太常卿。嘗罰《禮》生,博士李慤見曰:「故 事,禮院不關白太常,故卿蒞職,博士不參集,不宜罰 小史,隳舊典。」銖嘆曰:「吾老不能退,乃為小兒所辱!」卒。

王質 编辑

按《唐書》本傳:「質字華卿,五世祖通,為隋大儒。質少孤, 客壽春,力耕以養母,講學不倦,諸生從授業者甚眾。 年逾四十,偃蹇無進取意,姻友苦勸以仕,乃舉進士, 中甲科。由祕書省正字累佐帥府,五遷侍御史,由山 南西道節度副使,再轉諫議大夫。宋申錫之得罪,質 與諫官伏閤。文宗開延英,召見,泣涕陳諫。帝稍寤,申」 錫得不死。為宦豎所惡,出虢州刺史。李德裕素器之, 擢給事中、河南尹,徙宣歙觀察使。卒,年六十八,贈左 散騎常侍,諡曰《定質》。清白畏慎,為政必先究風俗,所 至有惠愛。雖與德裕厚善,而中立自持,不為黨奏。署 幕府者,若河東裴夷直、天水趙晢、隴西李行方、梁國 劉蕡,皆一時選云。

鄭裔綽 编辑

按《唐書鄭覃傳》:「覃子裔綽,峭立有父風,以門廕進,為 李德裕所知,擢渭南尉,直弘文館,累遷諫議大夫。宣 宗初,劉潼由鄭州刺史授桂管觀察使,裔綽固爭潼 被責未久,不宜付廉察。帝已遣使者頒詔,追罷之,遷 給事中。楊漢公為荊南節度使,坐貪沓,貶祕書監,尋 拜同州刺史,裔綽與鄭公輿封還制書。帝自即位,諫」 臣規正無不納。至是有為漢公地者,遂終不易。會賜 宴禁中,天子擊毬至門下官,謂二人曰:「近論漢公事 類朋黨者。」裔綽曰:「同州,太宗興王地,陛下為人子孫, 當慎所付。且漢公墨沒敗官,奈何以重地私之?」帝變 色,翌日,貶商州刺史,時猶衣綠,因詔賜緋魚。後由祕 書監遷浙東觀察使,終太子少保。覃弟朗。

孟昭圖 编辑

按《唐書田令孜傳》:初,成都募陳許兵三千,服黃帽,名 黃頭軍,以捍蠻。帝至,大勞將士,扈從者已賜而不及 黃頭軍皆竊怨令孜。令孜置酒會諸將,以黃金樽行 酒,即賜之。黃頭將郭琪不肯飲,曰:「軍容能易偏,惠均 眾士,誠大願也。」令孜目曰:「君有功耶?」答曰:「戰党項,薄 契丹數十戰,此琪之功。」令孜嘻怒曰:「知之。」密以酖注 酒中,琪飲已,馳歸,殺一婢,吮血得解,因夜燒營,剽城 邑。敬瑄討敗之,奔廣都,遂走高駢所。帝聞變,與令孜 保東城自守,群臣不得見。左拾遺孟昭圖請對,不召, 因上疏極諫:「君與臣一體相成,安則同寧,危則共難。 昔日西幸,不告南司,故宰相、御史中丞、京兆尹悉碎 於賊,惟兩軍中尉以扈乘輿得全。今百官之在者,率 冒重險,出百死者也。昨昔黃頭亂火照前殿,陛下唯 與令孜閉城自守,不召宰相,不謀群臣,欲入不得」,求 對不許。且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非北司之天下。 陛下固九州天子,非北司之天子,北司豈悉忠於南

司,廷臣豈無用於敕使?文宗時,宮中災,左右巡使不
考證
到,皆被顯責,安有天「子播越而宰相無所豫,群司百

官棄若路人?已事誠不足諫,而來者冀可追也。」疏入, 令孜匿不奏,矯詔貶昭圖嘉州司戶參軍,使人沈於 蟆頤津。初,昭圖知正言必見害,謂家隸曰:「大盜未殄, 宧豎離間君臣。吾以諫為官,不可坐觀覆亡。疏入必 死,而能收吾骸乎?」隸許諾,卒葬其尸,朝廷痛之。

编辑

馬得臣 编辑

按《遼史》本傳:「得臣,南京人。好學博古,善屬文,尤長於 詩。保寧間,累遷政事舍人、翰林學士。常豫朝議,以正 直稱。乾亨初,宋師屢犯邊,命為南京副留守,復拜翰 林學士承旨。聖宗即位,皇太后稱制,兼侍讀學士。上 閱唐高祖、太宗、元宗三紀,得臣乃錄其行事可法者 進之。及扈從伐宋,進言降不可殺,亡不可追,二三其 德者別議。」詔從之。俄兼諫議大夫、知宣徽院事。時上 擊鞫無度,上書諫曰:「臣竊觀房元齡、杜如晦,隋季書 生,向不遇太宗,安能為一代名相?臣雖不才,陛下在 東宮,幸列侍從,今又得侍聖讀,未有裨補聖明。陛下 嘗問臣以貞觀、開元之事,臣請略陳之。臣聞唐太宗 侍太上皇宴罷,則挽輦至內殿,元宗與兄弟歡飲,盡 家人禮。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謂至孝。臣更 望定省之餘,睦六親,加愛敬,則陛下親親之道,比隆 二帝矣。臣又聞二帝耽玩經史,數引公卿講學,至於 日昃。故當時天下翕然嚮風,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 典籍,分解章句,臣願研究經理,深造而篤行之,二帝 之治,不難致矣。」臣又「聞太宗射豕,唐儉諫之;元宗臂 鷹,韓休言之,二帝莫不樂從。今陛下以毬馬為樂,愚 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鉞言之。」竊以君臣同 戲,不免分爭,君得臣愧,彼負此喜,一不宜。躍馬揮杖, 縱橫馳騖,不顧上下之分,爭先取勝,失人臣禮;二不 宜。輕萬乘之尊,圖一時之樂。萬一有銜勒之失,其如 社稷「太后何?三不宜。儻陛下不以臣言為迂,少賜省 覽,天下之福,群臣之願也。」書奏,帝嘉歎良久。未幾卒。 贈太子太保,詔有司給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