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49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十九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四十九卷目錄

 妃嬪部列傳三

  唐二

  代宗崔妃     德宗韋賢妃

  敬宗郭貴妃    武宗王賢妃

  武宗孟才人    懿宗郭淑妃

  後梁

  太祖陳昭儀    太祖李昭容

  末帝張德妃    末帝郭次妃

  後唐

  明宗王淑妃

  後晉

  高祖安妃

  後周

  太祖楊淑妃    太祖張貴妃

  太祖董德妃

  遼

  世宗甄妃     興宗蕭貴妃

  道宗蕭惠妃    天祚帝蕭德妃

  天祚帝蕭文妃   天祚帝蕭元妃

  宋

  真宗李宸妃    真宗楊淑妃

  仁宗沈貴妃    仁宗張貴妃

  仁宗苗貴妃    仁宗周貴妃

  仁宗楊德妃    仁宗馮賢妃

  神宗林賢妃    神宗武賢妃

  徽宗王貴妃    徽宗韋賢妃

  徽宗喬貴妃    徽宗劉貴妃

  高宗潘賢妃    高宗張賢妃

  高宗劉貴妃    高宗劉婉儀

  高宗張貴妃    孝宗蔡貴妃

  孝宗李賢妃    光宗黃貴妃

  度宗楊淑妃

宮闈典第四十九卷

妃嬪部列傳三 编辑

唐二 编辑

代宗崔妃 编辑

按《舊唐書后妃傳》:「代宗崔妃,博陵安平人。父峋,祕書 少監。母楊氏,韓國夫人。天寶中,楊貴妃寵幸,即妃之 姨母也。時韓國、虢國之寵冠於戚里。時代宗為廣平 王,故元宗選韓國之女嬪於廣平邸,禮儀甚盛,生召 王偲。初,妃挾母氏之勢,性頗妒悍。及西京陷賊,母黨 皆誅,妃從王至靈武,恩顧漸薄,達京而薨。」

德宗韋賢妃 编辑

按《唐書后妃傳》:「德宗賢妃韋氏,戚里舊族也。祖濯,尚 定安公主。初為良娣,德宗貞元四年,冊拜賢妃。宮壼 事無不聽,而性敏淑,言動有繩矩。帝重之,後宮莫不 師其行。帝崩,自表留奉崇陵園。元和四年薨。」

按《舊唐書》本傳:「德宗韋賢妃,不知氏族所出。初為良 娣,貞元二年,冊為賢妃。及德宗崩,請於崇陵終喪紀, 因侍於寢園。」

敬宗郭貴妃 编辑

按《唐書后妃傳》:「敬宗貴妃郭氏,右威衛將軍義之子, 失義何所人。長慶時,后以容選入太子宮。太子即位, 為才人,生晉王普。帝以早得子,又淑麗冠後庭,故寵 異之。踰年為貴妃,贈義禮部尚書,兄環少府少監,賜 大第。文宗立,愛晉王若己子,待妃禮不衰,亡其薨年。」

武宗王賢妃 编辑

按《唐書后妃傳》:「武宗賢妃王氏,邯鄲人,失其世。年十 三,善歌舞,得入宮中,穆宗以賜潁王。性機悟,開成末, 王嗣帝位,妃陰為助畫,故進號才人,遂有寵。狀纖頎, 頗類帝。每畋苑中,才人必徒袍而騎,校服光侈,略同 至尊,相與馳出入,觀者莫知孰為帝也。帝欲立為后, 宰相李德裕曰:『才人無子,且家不素顯,恐詒天下議』。」 乃止。帝稍惑方士說,欲餌藥長年。後寖不豫,才人每 謂親近曰:「陛下日燎丹,言我取不死。膚澤消槁,吾獨 憂之。」俄而疾侵,才人侍左右,帝熟視曰:「吾氣奄奄,情 慮耗盡,顧與汝辭。」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語不祥?」帝 曰:「脫如我言,奈何?」對曰:「陛下萬歲後,妾得以殉。」帝不 復言。及大漸,才人悉取所常貯散遺宮中。審帝已崩, 即自經幄下。當時嬪媛雖常妒才人,專上者返皆義 才人,為之感慟。宣宗即位,嘉其節,贈賢妃,葬端陵之 柏城。

武宗孟才人 编辑

按《劇談錄》:孟才人善歌,有寵於武宗皇帝,嬪御之中 莫與為比。一旦龍體不豫,召而問曰:「我若不諱,汝將 何之?」對曰:「以微眇之身,受君王之寵,若陛下萬歲之 後,無復生焉。」是日俾於御榻前歌《河滿子》一曲,聲調悽切,聞者莫不涕零。及宮中晏駕,哀慟數日而殞。禁 掖近臣,以小棺殯於殿側。山陵之際,梓宮重莫能舉, 識者曰:「得非候才人乎?」於是輿櫬以殉,遂窆於端陵 之側。是歲,攻文之士,或為賦題,或為詩目,以為馮媛、 班姬,無以過也。所知者張祐有詩云:「偶因清唱詠歌 頻,奏入宮中二十春。卻為一聲《河滿子》,下泉須弔孟 才人。」

懿宗郭淑妃 编辑

按《唐書后妃傳》:懿宗淑妃郭氏,幼入鄆王邸。宣宗在 位,春秋高,惡人言立太子事。王以嫡長居外宮,心常 憂惴。妃護侍左右,慰安起居,終得無恙。生女未能言, 忽曰「得活。」王驚異之。及即位,以妃為美人,進拜淑妃。 女為同昌公主,下嫁韋保衡,處內宅。妃以主故,出入 娛飲不禁。是時譁言與保衡亂,莫得其端。僖宗立,保 衡緣他罪為人所發,且汙舊謗,卒貶死,妃猶處禁中。 黃巢之難,天子出蜀倉卒,妃不及從,遂流落閭里,不 知所終。

後梁 编辑

太祖陳昭儀 编辑

按《五代史》梁家人傳:「昭儀陳氏,宋州人也。少以色進。 太祖已貴,嬪妾數百,而昭儀專寵。太祖嘗疾,昭儀與 尼數十人晝夜為佛法,未嘗少懈。太祖以為愛己,尤 寵之。開平三年,度為尼,居宋州佛寺。」

太祖李昭容 编辑

按《五代史梁家人傳》:「昭容李氏,亦以色進,尢謹愿,未 嘗去左右。太祖病,畫寢,方寐,忽棟折,獨李氏侍側,遽 牽太祖衣,太祖驚走,棟折寢上。太祖德之,拜昭容。皆 不知其所終。」

末帝張德妃 编辑

按《五代史·梁家人傳》:「末帝德妃張氏,其父歸霸,事太 祖為梁功臣。帝為王時,以婦聘之。帝即位,將冊妃為 后,妃請待帝郊天,而帝卒不得郊。貞明五年,妃病甚, 帝遽冊為德妃,其夕薨,年二十四。」

末帝郭次妃 编辑

按《五代史梁家人傳》:次妃郭氏,父歸厚,事梁為登州 刺史。妃少以色進。梁亡,莊宗入宮,梁故妃妾皆號泣 迎拜。賀王友雍妃石氏有色,莊宗召之,石氏慢罵,莊 宗殺之。次以召妃,妃懼而聽命。已而度為尼,賜名誓 正,居於洛陽。初,莊宗之入汴也,末帝登建國樓,謂控 鶴指揮使皇甫麟曰:「晉,吾世讎也,不可俟彼刀鋸。卿 可盡我命,無使我落讎人之手!」麟與帝相持慟哭,是 夕,進刃於帝,麟亦自剄。莊宗入汴,命河南張全義葬 其尸,藏其首於太社。晉天福三年,詔太社先藏罪人 首級,許親屬收葬。乃出末帝首,遣右衛將軍安崇阮 與妃同葬之。妃卒洛陽。

後唐 编辑

明宗王淑妃 编辑

按《五代史唐家人傳》:「淑妃王氏,邠州餅家子也。有美 色,號花見羞,少賣梁故將劉鄩為侍兒。鄩卒,王民無 所歸。是時,明宗夏夫人已卒,方求別室,有言王氏於 安重誨者,重誨以告明宗而納之。王氏素得鄩金甚 多,悉以遺明宗左右及諸子婦,人人皆為王氏稱譽, 明宗益愛之。而夫人曹氏為人簡質,常避事,由是王」 氏專寵。明宗即位,議立皇后,而曹氏當立。曹氏謂王 氏曰:「我素多病,而性不耐煩,妹當代我。」王氏曰:「后,帝 匹也,至尊之位,誰敢干之!」乃立曹氏為皇后,王氏為 淑妃。妃事皇后亦甚謹,每帝晨起,盥櫛服御,皆妃執 事左右。及罷朝,帝與皇后食,妃侍食徹乃退,未嘗少 懈。皇后心亦益愛之。然宮中之事,皆主於妃。明宗病, 妃與宦者孟漢瓊出納左右,遂專用事,殺安重誨,秦 王從榮皆與焉。劉鄩諸子皆以妃故封拜官爵。愍帝 即位,冊尊皇后為皇太后,妃為皇太妃。初,明宗後宮 有生子者,命妃母之,是為許王從益。從益乳母司衣 王氏見明宗已老而秦王握兵,心欲自託為後計,乃 曰:「兒思秦王。」是時,從益已四歲,又數教從益,自言求 見秦王。明宗遣乳嫗將兒往來秦府,遂與從榮私通。 從榮因使王氏伺察宮中動靜。從榮已死,司衣王氏 以謂秦王實以兵入宮衛天子,而以反見誅,出怨言。 愍帝聞之大怒,賜司衣王氏死,而事連太妃。由是心 不悅,欲遷之至德宮,以太后素善妃,懼傷其意而止, 然待之甚薄。廢帝入立,嘗置酒妃院,妃舉酒曰:「願辭 皇帝為比丘尼。」帝驚問其故,妃曰:「小兒處偶得命,若 大人不容,則死之日,何面見先帝!」因泣下。廢帝亦為 之悽然,待之頗厚。石敬塘兵犯京師,廢帝聚族將自 焚,妃謂太后曰:「事急矣,宜少回避,以俟姑夫。」太后曰: 「我家至此,何忍獨生妹?自勉之。」太后乃與帝俱焚死, 而妃與許王從益及其妺匿於鞠院以免。晉高祖立, 妃自請為尼,不可,乃遷於至德宮。晉遷都汴,以妃子 母俱東,置於宮中,高祖皇后事妃如母。天福四年九 月癸未,詔以郇國三千戶封唐許王從益為郇國公, 以奉唐祀,服色旌旗,一依舊制。太常議立莊宗、明宗愍帝三室,以至德宮為廟。詔立高祖、太宗為五廟,使 從益歲時主祠。出帝即位,妃母子俱還洛陽。契丹犯 京師,趙延壽所尚明宗公主已死,耶律德光乃為延 壽娶從益妹,是為永安公主。公主不知其母為誰,素 亦養於妃。妃至京師,主婚禮。德光見明宗畫像,焚香 再拜,顧妃曰:「明宗與我約為弟兄,爾吾嫂也。」已而靳 之,曰:「今日乃吾婦也。」乃拜從益為彰信軍節度使,從 益辭不之官,與妃俱還洛陽。德光北歸,留蕭翰守汴 州。漢高祖起太原,翰欲北去,乃使人召從益,委以中 國。從益子母逃於徽陵域中,以避使者。使者迫之以 東,遂以從益權知南朝軍國事。從益御崇元殿,翰率 契丹諸將拜殿上,晉群臣拜殿下。群臣入謁太妃,妃 曰:「吾家子母孤弱,為翰所迫,此豈福邪?禍行至矣!」乃 以王松、趙上交為左右丞相,李式、翟光鄴為樞密使, 燕將劉祚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翰留契丹兵千人 屬祚而去。漢高祖擁兵而南,從益遣人召高行周、武 行德等為拒,行周等皆不至,乃與王松謀,以燕兵閉 城自守。妃曰:「吾家亡國之餘,安敢與人爭天下!」乃遣 人上書迎漢高祖。高祖聞其嘗召行周而不至,遣郭 從義先入京師,殺妃母子。妃臨死呼曰:「吾家母子何 罪,何不留吾兒,使每歲寒食,持一盂飯,洒明宗墳上。」 聞者悲之。從益死,時年十七。

後晉 编辑

高祖安妃 编辑

按《五代史晉家人傳》:安太妃,代北人也,不知其世家, 為敬儒妻,生出帝,封秦國夫人。出帝立,尊為皇太妃。 妃老而失明,從出帝北遷,自遼陽徙建州,卒於道中。 臨卒謂帝曰:「當焚我為灰,南向颺之,庶幾遺魂得反 中國也。」既卒,砂磧中無草木,乃毀奚車而焚之,載其 燼骨至建州。李太后亦卒,遂并葬之。

後周 编辑

太祖楊淑妃 编辑

按《五代史周家人傳》:「淑妃楊氏,鎮州真定人也。父弘 裕,真定少尹。妃幼以色選入趙王宮,事王鎔,鎔為張 文禮所殺。鎮州亂,妃亦流寓民間,後嫁里人石光輔。 居數年,光輔死,太祖柴夫人卒,聞妃有色而賢,遂娶 之為繼室。太祖方事漢高祖於太原,天福中,妃卒,遂 葬太原之近郊。太祖即位,廣順元年九月,追冊為淑」 妃,拜妃弟廷璋為右飛龍使,廷璋辭曰:「臣父老矣,願 以授之。」太祖曰:「吾方思之,豈忘爾父邪?」即召弘裕,弘 裕老不能行,乃就其家拜金紫光祿大夫、真定少尹。 太祖崩,葬嵩陵,一后三妃皆當陪葬,而太原未克。世 宗詔有司營嵩陵之側為虛墓以俟。顯德元年,世宗 已敗劉旻於高平,遂攻太原,太原閉壁被圍,乃遷妃 喪而葬之。

太祖張貴妃 编辑

按《五代史周家人傳》:「貴妃張氏,鎮州真定人也。祖記, 成德軍節度判官,檢校兵部尚書。父同芝,事趙王王 鎔為諮呈官,官至檢校工部尚書。鎔死,鎮州亂,莊宗 遣幽州符存審以兵討張文禮,裨將武從諫館於妃 家,見妃尚幼,憐之。而從諫家在太原,遂以妃歸為其 子婦。久之,太祖事漢高祖於太原,楊夫人卒,而武氏」 子亦卒,乃納妃為繼室。太祖貴,累封吳國夫人。太祖 以兵入京師,漢遣劉銖戮其家,妃與諸子皆死。太祖 即位,追冊為「貴妃。」

太祖董德妃 编辑

按《五代史周家人傳》:「德妃董氏,鎮州靈壽人也。祖文 廣,唐深州錄事參軍。父光嗣,趙州昭慶尉。妃幼穎悟, 始能言,聞樂聲知其律呂。年七歲,鎮州亂,其家夫之, 為潞州牙將所得,寘諸褚中以歸。潞將妻嘗生女,輒 不育,得妃憐之,養以為子,過於所生。居五六年,妃家 悲思。其兄瑀求之人間,莫知所在。潞將仕於京師,遇」 瑀,欣然歸之,時年十三。瑀以嫁里人劉進超,進超亦 仕晉為內職。契丹犯闕,進超歿於虜中,妃嫠居洛陽, 漢高祖自太原入京師,太祖從過洛陽,聞妃有賢行, 聘之。太祖建國,中宮虛位,遂冊為德妃。廣順三年卒, 年三十九。妃兄三人,瑀官至太子左贊善大夫,元之, 自明皆至刺史。初,帝舉兵於魏、漢,以兵圍帝第。時張 貴妃與諸子青哥、意哥姪守筠、奉超、定哥皆被誅。青 哥、意哥不知其母誰氏。太祖即位,詔「故第二子青哥 贈太尉,賜名侗;第三子意哥贈司空,賜名信;皇姪守 筠贈左領軍衛將軍。」以「筠」聲近「榮」,為世宗避,更名守 愿;奉超贈左監門衛將軍,定哥贈左千牛衛將軍,賜 名遜。世宗顯德四年夏四月癸未,詔曰:「《禮》以緣情,恩 以悼往,矧在友于之列,尢鍾惻愴之情。故皇弟贈太 保侗、贈司空信,景運初啟,天年不登,俾予終鮮,實動 予懷。侗可贈太傅,追封郯王;信司徒、杞王。」又詔曰:「故 皇從弟贈左領軍衛將軍守愿、贈左監門衛將軍奉 超、贈左千牛衛將軍遜等,頃因季世,不享遐齡,每念 非辜,難忘有慟。守愿可贈左衛大將軍,奉超右衛大 將軍,遜右武衛大將軍

编辑

世宗甄妃 编辑

按《遼史后妃傳》:「世宗妃甄氏,後唐宮人,有姿色。帝從 太宗南征得之,寵遇甚厚。生寧王只沒。及即位,立為 皇后。嚴明端重,風神閑雅,內治有法,莫干以私。劉知 遠、郭威稱帝,世宗承強盛之資,奄奄歲時,后與參帷 幄,密贊大謀,不果。用察割作亂,遇害。景宗立,葬二后 于醫巫閭山,建廟陵寢側。」

興宗蕭貴妃 编辑

按《遼史后妃傳》:「興宗貴妃蕭氏,小字三。」駙馬都尉 《匹里》之女,選入東宮。帝即位,立為皇后。重熙初,以罪 降貴妃。

道宗蕭惠妃 编辑

按《遼史后妃傳》:「道宗惠妃蕭氏,小字坦思,駙馬都尉 霞抹之妹。太康二年,乙辛譽之,選入掖庭,立為皇后。 居數歲,未見皇嗣。后妹斡特懶先嫁乙辛子綏也。后 以宜子言於帝,離婚納宮中。八年,皇孫延禧封梁王, 降為惠妃,徙乾陵,斡特懶還其家。頃之,其母燕國夫 人厭魅梁王,伏誅,貶妃為庶人,幽於宜州,諸弟沒入」 興聖宮。天慶六年,召還,封太皇太妃。後二年,奔黑頂 山,卒,葬太子山。

天祚帝蕭德妃 编辑

按《遼史后妃傳》:「天祚德妃蕭氏,小字師姑,北府宰相 常哥之女。壽隆二年入宮,封燕國妃,生子撻魯。乾統 三年,改德妃,以柴冊禮,封撻魯為燕國王,加妃號贊 翼。王薨,以哀戚卒。」

天祚帝蕭文妃 编辑

按《遼史后妃傳》:「天祚文妃蕭氏,小字瑟瑟,國舅大父 房之女。乾統初,帝幸耶律撻葛第,見而悅之,匿宮中 數月。皇太叔和魯斡勸帝以禮選納。三年冬,立為文 妃,生蜀國公主。晉王敖盧斡尢被寵幸,以柴冊加號 承翼,善歌詩。女直亂作,日見侵迫,帝畋遊不恤,忠臣 多被疏斥。妃作歌諷諫,其詞曰:『勿嗟塞上兮暗紅塵, 勿傷多難兮畏夷人,不如塞姦邪之路兮選取賢臣, 直須臥薪嘗膽兮激壯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 夕枕燕雲』。」又歌曰:「丞相來朝兮劍佩鳴,千官側目兮 寂無聲。養成外患兮嗟何及,禍盡忠臣兮罰不明。親 戚並居兮藩屏位,私門潛畜兮爪牙兵。可憐往代兮 秦天子,猶向宮中兮望太平。天祚見」而銜之,播遷以 來,郡縣所失幾半,上頗有倦勤之意。諸皇子敖盧斡 最賢,素有人望。元后兄蕭奉先深忌之,誣南軍都統 余睹謀立晉王,以妃與聞,賜死。

天祚帝蕭元妃 编辑

按《遼史后妃傳》:「天祚元妃蕭氏,小字貴哥,燕國妃之 妹。年十七,冊為元妃。性沉靜。嘗晝寢,近侍盜貂裀,妃 覺而不言,宮掖稱其寬厚。從天祚西狩,以疾薨。」

编辑

真宗李宸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李宸妃,杭州人也。祖延嗣,仕錢氏,為 金華縣主簿。父仁德,終左班殿直。初入宮,為章獻太 后侍兒,莊重寡言,真宗以為司寢。既有娠,從帝臨砌 臺,玉釵墜,妃惡之。帝心卜,釵完當為男子。左右取以 進,釵果不毀,帝甚喜。已而生仁宗,封崇陽縣君。復生 一女,不育,進才人,後為婉儀。仁宗即位,為順容,從守」 永定陵。章獻太后使劉美、張懷德為訪其親屬,得其 弟用和,補三班奉職。初,仁宗在襁褓,章獻以為己子, 使楊淑妃保視之。仁宗即位,妃嘿處先朝嬪御中,未 嘗自異,人畏太后,亦無敢言者。終太后世,仁宗不自 知為妃所出也。明道元年,疾革,進位宸妃。薨,年四十 六。初,章獻太后欲以宮人禮治喪於外。丞相呂夷簡 奏:禮宜從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頃,獨坐簾下,召夷簡 問曰:「一宮人死,相公云云,何歟?」夷簡曰:「臣待罪宰相, 事無內外,無不當預。」太后怒曰:「相公欲離間吾母子 耶?」夷簡從容對曰:「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 念劉氏,則喪禮宜從厚。」太后悟,遽曰:「宮人,李宸妃也, 且奈何?」夷簡乃請治喪,用一品禮殯洪福院。夷簡又 謂入內都知羅崇勳曰:「宸妃當以后服殮,用水銀實 棺,異時勿謂夷簡未嘗道及。」崇勳如其言。後章獻太 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 命。」仁宗號慟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尊 宸妃為皇太后,諡莊懿。幸洪福寺祭告,易梓宮,親哭 視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之,故不 壞。仁宗嘆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劉氏加厚。陪葬永定 陵,廟曰奉慈。又即景靈宮建神御殿,曰廣孝。慶曆中, 改謚章懿,升祔太廟。拜用和為彰信軍節度使、檢校 侍中,寵賚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顧無以厚其家,乃以 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瑋。

真宗楊淑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楊淑妃,益州郫人。祖瑫,父知儼。知儼 弟知信,隸禁軍,為天武副指揮使。妃年十二,入皇子 宮。真宗即位,拜才人,又拜婕妤,進婉儀,仍詔婉儀升從一品,位昭儀上。帝東封西祀,凡巡幸皆從。章獻太 后為修儀,妃與之位幾埒。而妃通敏有智思,奉順章 獻無所忤,章獻親愛之,故妃雖貴幸,終不以為己間。」 後加淑妃。真宗崩,遺制以為皇太后。始,仁宗在乳褓, 章獻使妃護視,凡起居飲食必與不違,所以擁佑扶 持,恩意勤備。及帝即位,嘗召其姪永德見禁中,欲授 以諸司副使,妃辭曰:「小兒豈勝大恩,小官可也。」更命 為右侍禁。章獻遺誥尊為皇太后,居宮中,與皇帝同 議軍國事,閤門趣百僚賀。御史中丞蔡齊目臺吏毋 追班,乃入白執政曰:「上春秋長,習知天下情偽,今始 親政事,豈宜使女后相繼稱制乎?」乃詔刪去遺誥同 議軍國事語,第存后號,奉緡錢二萬助湯沐。後名其 所居宮曰保慶,稱保慶皇太后。景祐三年,無疾而薨, 年五十三。殯於皇儀殿。帝思其保護之恩,命禮官議 加服小功。初,仁宗未有嗣,后每勸帝擇宗子近屬而 賢者養於宮中,其選即英宗也。英宗立,言者謂禮:慈 母於子祭於孫,止請廢后廟,瘞其主園陵。英宗弗欲 遽也。詔下有司議,未上,會帝崩,遂罷。后父祖皆累贈 至一品。知信贈節度使。知信子景宗,見《外戚傳》。按 《范仲淹傳》,章獻皇太后崩,遺詔以太妃楊氏為皇太 后,參決軍國事。仲淹曰:「太后,母號也,自古無因保育 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天下且疑,陛下 不可一日無母后之助矣。」

仁宗沈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沈貴妃,宰相倫之孫,父繼宗,光祿少 卿。大中祥符初,以將相家子被選。初為才人,歷美人、 婕妤、充媛,至備妃。為人淑儉不華,帝亦以妃家世故, 待之異眾。長秋虛位,帝欲立之,有從中沮之者,不果。 嘉祐末,進貴妃。熙寧九年薨,年八十三。許出殯其家。 車駕臨奠,輟視朝三日,諡昭靜。」

仁宗張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張貴妃,河南永安人也。祖穎,進士第, 終建平令。父堯封,亦舉進士,為石州推官,卒。時堯封 兄堯佐補蜀官,堯封妻錢氏求挈孤幼隨之官,堯佐 不收恤,以道遠辭。妃幼無依,錢氏遂納于章惠皇后 宮寢。長得幸,有盛寵。妃巧慧多智數,善承迎,勢動中 外。慶曆元年,封清河郡君,歲中為才人,遷修媛。忽被」 疾,曰:「妾姿薄,不勝寵名,願為美人。」許之。皇祐初,進貴 妃。後五年薨,年三十一。仁宗哀悼之,追冊為皇后,諡 溫成;追封堯,封清河郡王,諡景思。而堯佐因緣僥倖, 致位通顯云。

仁宗苗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苗貴妃,開封人。父繼宗,母許,先為仁 宗乳保,出嫁繼宗。帝登位,得復通籍。妃以容德入侍, 生唐王昕福康公主,封仁壽郡君,拜才人、昭容、德妃。 英宗育於禁中,妃擁佑頗有恩。既踐祚,醻其前勞,進 貴妃,贈其父至太師、吳國公,母陳楚國夫人。福康下 嫁,當貤恩外家,抑不肯言。元祐六年薨,年六十九。哲」 宗輟朝,出奠,發哀苑中,諡曰《昭節》。

仁宗周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周貴妃,開封人。生四歲,從其姑入宮, 張貴妃育為女。稍長,遂得侍仁宗,生兩公主。帝崩,妃 日一疏食,屏處一室,誦佛書,困則假寐,覺則復誦,晝 夜不解衣者四十年。公主下嫁錢景臻、郭獻卿,連進 至賢妃。徽宗立,加貴妃。歷五朝,勤約一致。啟壽藏於 周氏塋南,傍建僧屋,費緡錢六萬,皆貯儲奉賜。郭公」 主先亡。詔許出外第。與親戚相往來。年九十三薨。諡 昭淑。

仁宗楊德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楊德妃,定陶人。天聖中,以章獻太后 姻連,選為御侍,封原武郡君,進美人。端麗機敏,妙音 律,組紃書藝一過目如素習。父忠為侍禁,仁宗欲加 獎擢,辭曰:「外官當積勞以取貴,今以恩澤徼倖,恐啟 左右詖謁之端。」帝悅,命徙居肅儀殿,贈其祖貴州刺 史,而官其叔弟五人。積與郭后不相能,后既廢,妃亦 遣出。後復召為婕妤,歷修媛、修儀。熙寧五年薨,年五 十四。贈德妃。

仁宗馮賢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馮賢妃,東平人。曾祖炳,知雜御史。祖 起,兵部侍郎。妃以良家女九歲入宮。及長,得侍仁宗, 生邢、魯國二公主,封始平郡君。帝將登其品秩,力辭 不拜。養女林美人,得幸神宗,生二王而沒。王尚幼,妃 保育如己子,累加才人、婕妤。修容在禁掖幾六十年, 始終五朝,動循禮度。薨年七十七,贈賢妃。」

神宗林賢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林賢妃,南劍人,三司使特之孫,司農 卿洙之女。幼選入宮,既長,遂得幸,封永嘉郡君,升美 人。生燕王俁、越王偲、邢國公主,進婕妤。元祐五年薨。 詔用一品禮葬,贈貴儀,又贈賢妃。」

神宗武賢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武賢妃,始以選入宮。元豐五年,進才人,生吳王佖、賢和公主,歷美人、婕妤。徽宗即位,進昭 儀、賢妃。大觀元年薨。乘輿臨奠,輟朝三日,諡曰惠穆。」

徽宗王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王貴妃與鄭后俱為押班。徽宗立,封 平昌郡君,進位至貴妃。生鄆王楷、莘王植、陳王機、惠 淑康淑順德柔福沖懿帝姬。政和七年九月薨,諡曰 懿肅。」

徽宗韋賢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韋賢妃,開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宮為 侍御,崇寧末,封平昌郡君。大觀初,進婕妤,累遷婉容。 高宗在康邸出使,進封龍德宮賢妃,從上皇北遷,建 炎改元,遙尊為宣和皇后,封其父安道為郡王,官親 屬三十人,由是遣使不絕。紹興七年,徽宗及鄭皇后 崩聞至,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 不遑寧處,屈己講和,正為此耳』。」翰林學士朱震引唐 建中故事,請遙尊為皇太后,從之。已而太常少卿吳 表臣請依嘉祐、治平故事,俟三年喪畢,然後舉行。乃 先降御札,播告天下,后三代俱追封王。帝以后久未 歸,每顰蹙曰:「金人若從朕請,餘皆非所問也。」王倫使 回,言金人許歸后。未幾,金人遣蕭哲來,亦言后將歸 狀,遂豫作慈壽宮,命莫將、韓恕為奉迎使。十年,以金 人猶未歸后,乃遙上皇太后冊寶於慈寧殿。是後,生 辰、至朔,皆遙行賀禮。洪皓在燕,求得后書,遣李微持 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微官。金人遣 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 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太后,朕不恥和。不 然,朕不憚用兵。」毅等還,帝又語之曰:「太后果還,自當 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命何鑄、曹 勛報謝,召至內殿,諭之曰:「朕北望庭闈,無淚可揮。卿 見金主,當曰:『慈親之在上國,一老人耳,在本國則所 繫甚重。以至誠說之,庶彼有感動』。」鑄等至金國,首以 后歸為請,金主曰:「先朝業已如此,豈可輒改?」勛再三 懇請,金主始允。鑄等就館。館伴耶律紹文來言,金主 許從所請。洪皓聞之,先遣人來報。鑄等還,具言其實, 遂命參政王次翁為奉逆使。金人遣其臣高居安、完 顏宗賢等扈從以行。十二年四月次燕山,自東平舟 行,由清河至楚州。既渡淮,命太后弟安樂郡王韋淵、 《秦》魯國大長公主、吳國長公主迎於道。帝親至臨平 奉迎,普安郡王、宰執、兩省、三衙管軍皆從。帝初見太 后,喜極而泣。八月,至臨安,入居慈寧宮。先是,以梓宮 未還,詔中外輟樂。至是,慶太后壽節,始用樂謁家廟, 親屬遷官,幾二千人。太后聰明有智慮。初,金人許還 三梓宮,太后恐其反覆,呼役者畢集,然後起攢。時方 暑,金人憚行,太后慮有他變,乃陽稱疾,須秋涼進發。 已而稱貸于金使,得黃金三千兩以犒其眾,由是途 中無間言。太后在北方,聞韓世忠名,次臨平,呼世忠 至簾前慰勞。還宮,帝侍太后,或至夜分未去,太后曰: 「且休矣,聽朝宜早,恐妨萬幾。」又嘗謂「兩宮給使,宜令 通用,不然」則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間言,易以入也。時 皇后未立,太后屢為帝言。帝請降手書,太后曰:「我但 知家事,外庭,非所當預。」將行冊命,承平典禮,悉能記 之。帝先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減,輒不勝憂懼。 常戒宮人曰:「太后年已六十,惟優游無事,起居適意, 即壽考康寧,事有所闕,慎毋令太后知,第來白」朕。十 九年,太后年七十,正月朔,即宮中行慶壽禮,親屬各 遷官一等。太后微恙,累月不出殿門,會牡丹盛開,帝 入白,太后欣然步至花所,因留宴,竟日盡歡。翌日,以 諭宰執。后苦目疾,募得醫皇甫坦,治即愈。二十九年, 太后壽登八十,復行慶禮,親屬進官一等。庶人年九 十,宗子女若貢士已上父母年「八十者,悉官封之。」九 月,得疾,上不視朝。敕輔臣祈禱天地、宗廟、社稷,赦天 下,減租稅。俄崩於慈寧宮,諡曰顯仁,攢於永佑陵之 西,祔神主太廟,徽宗室,親屬進秩者十四人,授官者 三人。太后性節儉,有司進金唾壺,太后易令用塗金。 宮中賜予,不過三數千,所得供進財帛,多積於庫。至 是喪葬之費,皆仰給焉,然好佛、老。初,高宗出使,有小 妾言見四金甲人執刀劍以衛太后,曰:「我祠四聖謹 甚,必其陰助。」既北遷,常設祭。及歸,立祠西湖上。

徽宗喬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喬貴妃,初與高宗母韋妃俱侍鄭皇 后,結為姊妹,約先貴者毋相忘。既而貴妃得幸徽宗, 遂引韋氏,二人愈相得。二帝北遷,貴妃與韋氏俱。至 是,韋妃將還,貴妃以金五十兩贈高居安曰:「薄物不 足為禮,願好護送姊還江南。」復舉酒酌韋氏曰:「姊善 重保護,歸即為皇太后,妹無還期,終死於朔漠矣。」遂 大慟以別。

徽宗劉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劉貴妃,其出單微,入宮即大幸,由才 人七遷至貴妃,生濟陽郡王棫、祁王模、信王榛。政和 三年秋薨。先是,妃手植芭蕉於庭曰:「『是物長,吾不及 見矣』。已而果然。左右奔告帝,帝初以其微疾,不經意趣幸之,已薨矣,始大悲惻,特加四字諡曰『明達懿文』。」 敘其平生,絃諸樂府。又欲踵溫成故事追崇,使皇后 表請,因冊贈為后,而以明達諡焉。時又有安妃劉氏 者,本酒保家女。初事崇恩宮,宮罷,出居宦者何訢家。 內侍楊戩譽其美,復召入。妃以同姓養為女,遂有寵, 為才人,進至淑妃。生建安郡王楧、嘉國公椅、英國公 橞、和福帝姬。政和四年,加貴妃。朝夕得侍上,擅愛顓 席,嬪御為之稀進。擢其父劉宗元節度使。妃天資警 悟,解迎意合旨,雅善塗飾,每製一服,外間即傚之。林 靈素以技進,目為「九華玉真安」妃,肖其像於神霄帝 君之左。宣和三年薨,年三十四。初諡「明節和文」,旋用 「明達」近比加冊,贈為皇后,葬其園之西北隅。帝悼之 甚,後宮皆往唁,帝相與啜泣,崔妃獨左視無戚容。帝 悲怒,疑其為厭蠱。卜者劉康孫緣妃以進,喜妄談休 咎,捕送開封獄。醫曹孝忠侍疾無狀,閤內侍王堯臣 坐盜金珠及出金明池游宴事,併鞫治。獄成,同日誅 死。遂廢崔妃為庶人,崔生漢王椿及帝姬五人云。 按《錢氏私誌》,明節劉后,一時遭遇,寵傾六宮,忽苦痁 疾,臨終戒左右云:「我有遺囑在領巾上,候我氣絕,奏 官家,親」自來解,語畢而終。左右馳奏上至,哀慟悲不 自勝,領巾上蠅頭細字,其辭曰:「妾出身微賤,而無寸 長,一旦遭遇聖恩,得與嬪御之列,命分寒薄,至此夭 折,雖埋骨於九泉,魂魄不離左右。切望陛下,以宗廟 社稷之重,天下生靈之眾,大王帝姬之多,不可以賤 妾一人過有思念,深動聖懷。況後宮萬計,勝如妾者 不少。妾深欲忍死面與君父訣別。謫限已盡,不得少 留。冤痛之情,言不能盡。淚下有數百點悲切之言,不 能盡記。」後左右每欲寬解,必提領巾上,愈傷感。聞者 謂李夫人不足道也。林靈素謂后是九華安妃,臨終 聞本殿異香音樂,次年有青坡術士見后於《巫山》,髣 髴鈿合金釵云:

高宗潘賢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潘賢妃,開封人,元懿太子母也。父永 壽,直翰林醫局官,高宗居康邸時納之。邢后北遷,妃 未有位號,帝即位,將立為后,呂好問諫止之,立為賢 妃。太子薨,從隆祐太后於江西,踰年還。紹興十八年 薨。永壽,贈太子少師。」

高宗張賢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張賢妃,開封人。建炎初,為才人,有寵, 進婕妤。帝欲擇宗室子養禁中,輔臣問帝以宮中可 付託者誰耶』?帝曰:『已得之矣』。意在婕妤。已而伯琮入 宮,年尚幼,婕妤與潘賢妃、吳才人方環坐,以觀其所 向,時賢妃新失皇子,意忽忽不樂,婕妤手招之,遂向 婕妤。帝因命婕妤母之,是為孝宗。尋遷婉儀。十二年」 卒,上為輟朝二日,贈「賢妃。」弟萃,閤門宣贊舍人。妃薨, 遷秩二階。

高宗劉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劉貴妃,臨安人。入宮為紅霞帔,遷才 人,累遷婕妤。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賢妃頗恃寵驕 侈,嘗因盛夏以水晶飾腳踏,帝見之,命取為枕,妃懼, 撤去之。淳熙十四年薨。父懋,累官昭慶軍節度使,金 人南侵,獻錢二萬緡以助軍興費。懋子允升,紹興末 為和州防禦使、知閤門事,奉使還,遷荊州防禦使、福」 州觀察使。

高宗劉婉儀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劉婉儀初入宮,封宜春郡夫人,尋進 才人,與劉婉容俱被寵,進婉儀。婉儀頗恃恩招權,嘗 遣人諷廣州番商獻明珠香藥,許以官爵,舶官林孝 澤言於朝,詔止其獻。金人將叛盟,劉錡主戰,幸醫王 繼先從中沮之,因謀誅錡,帝不懌。一日,在婉儀位,有 憂色,婉儀陰訪得其言,以寬譬帝意。帝怪與繼先言」 合,詰之,婉儀急具以實對。帝大怒,託以他過廢之。兄 伉,累官和州防禦使、知閤門事,婉儀既廢,乃與祠,罷 歸。

高宗張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張貴妃,開封祥符人。初入宮,封永嘉 郡夫人,乾道六年,進婉容,淳熙七年,封太上皇淑妃, 十六年進貴妃,紹熙元年薨。美人馮氏、才人韓氏、吳 氏、李氏、王氏俱被寵幸,後皆廢。吳氏,中宮近屬也,紹 興三十年,復故封。李氏、王氏俱明艷,淳熙末,上皇愛 之,及崩,憲聖后見二才人,每感憤。孝宗即追告命,許」 自便,蓋非常制云。

孝宗蔡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蔡貴妃,初入宮,為紅霞帔,封和義郡 夫人,進婉容。淳熙十年冬,拜貴妃。十二年秋薨。父滂, 宜春觀察使。」

孝宗李賢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李賢妃,初入宮為典字,轉通義郡夫 人,進婕妤。淳熙十年卒,贈賢妃。時李燾在經筵,嘗諫 省後宮費。帝曰:「朕老矣,安有是?近葬李妃,用三萬緡 耳。」帝雖在位久,後宮寵幸無著聞者

光宗黃貴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黃貴妃,淳熙末在德壽宮,封和義郡 夫人。光宗為皇太子,傍無侍姬,上皇以夫人賜之,遂 專寵。即位,拜貴妃。紹熙二年冬十一月,為皇后李氏 所殺,帝聞而成疾。又有張貴妃,亦舊侍東宮,次婕妤 符氏,後出嫁於民間。」

度宗楊淑妃 编辑

按《宋史后妃傳》:楊淑妃,初選入宮為美人,咸淳三年, 進封淑妃,推恩親屬幼節等三十四人,進秩有差,生 建國公昰。宋亡,昰走溫州,又走福州,眾推為主,冊妃 為太后,封弟昺衛王。昺,修容俞氏所生也。至元十四 年,大軍圍昰於海上。明年四月,昰卒,昺代立。十六年 春二月,昺投海死。妃聞之,大慟曰:「我艱關忍死者,正 為趙氏祭祀尚有可望爾。今天命至此,夫復何言!」遂 赴海死。其將張世傑葬之海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