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78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十八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七十八卷目錄

 東宮妃嬪部總論

  太平御覽太子妃

 東宮妃嬪部列傳

  漢

  史良娣

  晉

  愍懷太子妃王氏

  唐

  韋妃

  明

  常妃       繼妃李氏

 東宮妃嬪部藝文一

  臨城公夫人停省太子妃令 梁簡文帝

  冊蘇亶女為太子妃詔    唐太宗

  冊太子妃文         同前

 東宮妃嬪部藝文二

  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唐高宗

  奉和太子納妃       裴守真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劉褘之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郭正一

 東宮妃嬪部紀事

宮闈典第七十八卷

東宮妃嬪部總論 编辑

太平御覽 编辑

《太子妃》
编辑

《白虎通》云:「妃者,匹也。妃匹者何謂也?相與偶焉。」古者 天子後宮嫡庶皆曰妃。史記曰黃帝有四妃帝嚳有四妃虞舜有二妃周以 天子之正嫡為王后,秦稱皇帝,因稱皇后,以太子之 正嫡稱妃,漢因之。《漢書外戚傳》:「太子妃有良娣,有孺 子,妻妾凡三等」是也。魏晉以後咸遵之。

東宮妃嬪部列傳 编辑

史良娣 编辑

按《漢書后妃傳》:「衛太子史良娣,宣帝祖母也。太子有 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子皆稱皇孫。史良娣 家本魯國,有母貞君兄恭,以元鼎四年入為良娣,生 男進,號史皇孫。武帝末,巫蠱事起,衛太子及良娣、史 皇孫皆遭害。史皇孫有一男,號皇曾孫,時生數月,猶 坐太子繫獄。積五歲,乃遭赦。治獄使者邴吉,憐皇曾」 孫無所歸,載以付史。恭恭母貞君年老,見孫孤,甚哀 之,自養視焉。後曾孫收養於掖庭,遂登至尊位,是為 宣帝。而貞君及恭已死,恭三子皆以舊恩封長子高 為樂陵侯,曾為將陵侯,元為平臺侯。及高子丹以功 德封武陽侯,侯者凡四人。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丹 左將軍,自有傳。

编辑

愍懷太子妃王氏 编辑

按《晉書烈女傳》:愍懷太子妃王氏,太尉衍女也,字惠 風,貞婉有志節。太子既廢居於金墉,衍請絕婚,惠風 號哭而歸,行路為之流涕。及劉曜陷洛陽,以惠風賜 其將喬屬,屬將妻之,惠風拔劍距屬曰:「吾太尉之女, 皇太子妃義不從賊屬遂害之。」

编辑

韋妃 编辑

按《舊唐書后妃傳》:「肅宗韋妃,父元珪,兗州都督。肅宗 為忠王時,納為孺人。及昇儲位,為太子妃,生兗王僩、 絳王佺、永和公主、永穆公主。天寶中,宰相李林甫不 利於太子,妃兄堅為刑部尚書,林甫羅織,起柳勣之 獄,堅連坐得罪,兄弟並賜死。太子懼,上表自理,言與 妃情義不睦,請離婚。元宗慰撫之,聽離。妃遂削髮被」 尼服,居禁中佛舍。西京失守,妃亦陷賊。至德二年,薨 於京城。

编辑

常妃 编辑

按《明外史?后妃傳》:「懿文太子妃常氏,開平王遇春女。 洪武四年四月,冊為皇太子妃。十一年十一月薨,諡 敬懿。建文元年,追尊為孝康皇后。永樂元年,復稱敬 懿皇太子妃,祔葬於懿文陵。」

繼妃李氏 编辑

按《明外史后妃傳》:「繼妃李氏,壽州人。父本,累官太常 卿。建文初,尊為皇太后。燕兵至金川門,迓太后至軍 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太后還,未至,宮中已火。已隨 其子允𤐤居懿文陵。永樂元年,復稱皇嫂懿文太子 妃。后生虞懷王雄英,建文皇帝、吳王允熥、衡王允熞、 徐王允𤐤

東宮妃嬪部藝文一 编辑

《臨城公夫人停省太子妃令》
梁·簡文帝
编辑

纁鴈之儀,既稱合於二姓;酒食之會,亦有因不失親。 若使榛栗腶脩,贄饋必舉,副笄編珈,盛飾斯備,不應 婦見之禮,獨以親闕。頃者敬進酏醴,已傳婦事之則; 而奉盤沃盥,不行侯服之家。是知繁省不同,質文異 世。臨城公夫人於妃,既是姑姪,宜停省。

《冊蘇亶女為太子妃詔》
唐·太宗
编辑

詔曰:「配德元良,必俟邦媛,作麗儲貳,允歸冠族。祕書 丞蘇亶長女,門襲軒冕,家傳義方,柔順表質,幽閑成 性,訓彰國史,譽流邦國,正位儲闈,實惟朝典。可皇太 子妃。所司備禮冊命施行。」

《冊太子妃文》
同前
编辑

惟爾祕書丞蘇亶長女,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 然,言容有則。作合春宮,實協三善,曰嬪守器,或昌萬 乘。備茲令典,仰惟國章。是用命立為皇太子妃。欽惟 哉!其光膺命,可不慎歟!

東宮妃嬪部藝文二 编辑

《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唐·高宗
编辑

龍樓光𥌓景,魯館啟朝扉。艷日濃妝影,低星降婺輝。 玉庭浮瑞色,銀牓藻祥徽。雲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旂。 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鳴珠珮曉衣,鏤璧輪。初扇, 華冠列綺筵。蘭醑申芳宴,環階鳳樂陳。玳席珍羞薦,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歡凝歡懿戚,慶葉慶初姻。 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疏頻。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奉賀太子納妃》
裴守真
编辑

雲路移,彤輦,天津轉明鏡仙珠照乘歸,寶月重輪映。 望園嘉宴洽,主第歡娛盛。絲竹揚帝薰,簪裾奉宸慶。 藂雲藹曉光,湛露晞朝陽。天文天景麗,睿藻睿詞芳。 玉庭散秋色,銀宮生夕涼。太平超邃古,萬壽樂無疆。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劉褘之
编辑

夢梓光青陛,穠桃靄紫宮。德優宸念遠,禮備國姻崇。 萬戶聲明發,三條騎吹通。香輪送重景,彩斾引仙虹。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郭正一
编辑

桂宮初服冕,蘭掖早升笄。禮盛親迎晉,聲芳出降齊。 金龜開瑞鈕,寶翟上仙褂。「轉扇承宵月,揚旌照夕霓。」

東宮妃嬪部紀事 编辑

《漢書孝景薄皇后傳》:「后,孝文薄太后家女也。景帝為 太子時,薄太后取以為太子妃。」

《孝武陳皇后傳》:后長公主,嫖女也。曾祖父陳嬰與項 羽俱起,後歸漢,為堂邑侯。傳子至孫午,午尚長公主, 生女。初,武帝得立為太子,長公主有力,取主女為妃。 《漢武故事》:初,武帝為太子時,長公主欲以女配帝,時 帝尚少,長公主指女問帝曰:「得阿嬌好否?」帝曰:「若得 阿嬌,以金屋貯之。」主大喜,乃以配帝。阿嬌,后字也。 《西京雜記》:「宣帝被收繫郡邸獄,臂上猶帶史良娣合 采婉轉絲繩,繫身毒國寶鏡一枚,大如八銖錢。」舊傳 此鏡見妖魅,得佩之者為天神所福,故宣帝從危獲 濟。及即大位,每持此鏡,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 緘以戚里織成錦,一曰「斜文錦,帝崩不知所在。」 《漢書孝元王皇后傳》:「禁字稚君,少學法律,長」安為廷 尉史。本始三年生女政君,即元后也。禁有大志,不修 廉隅,好酒色,多取傍妻。凡有四女八男,長女次君俠, 即元后、政君。次君力。次君弟長男鳳孝卿,次曼元卿, 譚子元崇,少子商子夏,立子叔根、稚卿、逢時、季卿。唯 鳳、崇與元后、政君同母,母適妻,魏郡李氏女也。後以 妬去,更嫁為河內苟賓妻。初,李親任政君在身,夢月 入其懷,及壯大,婉順得婦人道。嘗許嫁,未行,所許者 死。後東平王聘政君為姬,未入,王薨。禁獨怪之。使卜 數者,相政君當大貴,不可言。禁心以為然,迺教書學 鼓琴。五鳳中,獻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為家人子。歲 餘,會皇太子所愛幸司馬良娣病且死,謂太子曰:「妾 死非天命,迺諸娣妾良人更祝詛殺我。」太子憐之,且 以為然。及司馬良娣死,太子悲恚發病,忽忽不樂,因 以過怒諸娣妾,莫得進見者久之。宣帝聞太子恨過 諸娣妾,欲順適其意,迺令皇后擇後宮家人子可以 虞侍太子者,政君與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迺見政 君等五人,微令旁長御問知太子所欲。太子殊無意 於五人者,不得已,於皇后強應曰:「此中一人可。」是時 政君坐近太子,又獨衣絳緣于諸長御,即以為是。皇 后使侍中杜輔、掖庭令濁賢交送政君太子宮,見丙

殿,得御幸有身。先是者,太子後宮娣妾以十數,御幸
考證
久者七八年,莫有子,及王妃壹幸而有身。甘露三年,

生成帝,於甲館畫堂,為世適皇孫。後三年,宣帝崩,太 子即位,是為孝元帝。立太孫為太子,以母王妃為倢 伃後三日,立為皇后。 《孝成許皇后傳》,后大司馬車騎將軍平恩侯嘉女也。 元帝悼傷母恭哀后居位日淺,而遭霍氏之辜,故選 嘉女以配皇太子。初入太子家,上令中常侍黃門親 迎者侍送,還白太子懽悅狀。元帝喜,謂左右:「酌酒賀 我」,左右皆稱「萬歲。」

《孝哀傅皇后傳》:「后,定陶太后從弟子也。哀帝為定陶 王時,傅太后欲重親,取以配王。王入為漢太子,傅氏 女為妃。」

《後漢書明德馬皇后傳》:「后諱某,伏波將軍援之小女 也。少喪父母。兄客卿敏惠早夭,母藺夫人悲傷發疾 慌惚。后時年十歲,幹理家事,敕制僮御,內外諮稟,事 同成人。初,諸家莫知者,後聞之,咸歎異焉。后嘗久疾, 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曰:『此女雖有患狀,而當大貴,兆 不可言也』。後又呼相者使占,諸女見后大驚曰:『我必 為此女稱臣,然貴而少子,若養他子者得力,迺當踰 於所生』。」初,援征五溪蠻,卒於師,虎賁中郎將梁松、黃 門侍郎竇固等因譖之,由是家益失埶,又數為權貴 所侵侮。后從兄嚴不勝憂憤,白太夫人絕竇氏婚,求 進女掖庭。乃上書曰:「臣叔父援,孤恩不報,而妻子特 獲恩全,戴仰陛下,為天為父。人情既得不死,便欲求 福。竊聞太子諸王妃匹未備,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 者十四,小者十三,儀狀髮膚,上中以上皆孝順小心, 婉靜有禮。願下相工,簡其可否,如有萬一,援不朽於 黃泉矣。又援姑姊妹並為成帝婕妤,葬於延陵,臣嚴 幸得蒙恩更生,冀緣先姑,當充後宮。」由是選后入太 子宮,時年十三,奉承陰后,傍接同列,禮則修備,上下 安之,遂見寵異,常居後堂。

《賈貴人傳》:「貴人,南陽人,建武末,選入太子宮,中元二 年,生肅宗。」

《蜀志敬哀皇后傳》:「后,車騎將軍張飛長女也。章武元 年,納為太子妃。」

《魏志毛皇后傳》:「后,河內人也。黃初中以選入東宮。明 帝時為平原王,進御有寵,出入與同輿輦。」

《晉東宮舊事》:「皇太子納妃,有漆龍頭支髻枕一,銀花 環鈕百副。」又曰:「皇太子納妃,有金塗連盤鴨燈一。 太子納妃,有絳地文履一量。」又曰:「皇太子納妃,有漆 花簏二具。」

皇太子納妃,織成袞帶,白玉珮。

皇太子納妃,《四望車》,羽葆前後部,鼓吹各一部。又曰: 「《步搖》一具,九鈿函盛之。」

太子「有銅駝頭燈,銅倚燈。納妃有金塗四尺長燈,銀 塗二尺連盤燈。」

太子納妃,有白縠、白紗、白絹衫,並紫結纓。

皇太子納妃,有絳紗複裙,絳碧結綾複裙,「丹碧紗紋 雙裙,紫碧紗文雙裙,紫碧紗文繡纓雙裙,紫碧紗縠 雙裙,丹碧杯文羅裙。」

太子納妃,有玳瑁鈿鏤鏡臺一。

太子納妃,有龍頭金縷交刀四,銀牙鎖綵帶二副。 太子納妃,有石砧一枚,又擣衣砧杵十枚。

皇太子納妃,有著衣大鏡尺八寸,銀花小鏡尺二寸, 漆匣盛翡翠銅鏡二枚,嵌金龍頭「受福蓮華」鉤鎖四 副。

皇太子納妃,有綠石綺絹裏床,幨二。

太子納妃,有青布碧裡梁下幃一,紺絹青布窗戶幃 各一。

太子納妃,有綵杯文綺被一,絳具文羅一幅,一絳被, 羅繡文四、五幅被一,又有七綵文綺被,絳文羅面一。 《太子納妃》,有赤花雙文簟。

皇太子納妃,有「床上屏風十二牒,織成漆,連銀鉤鈕; 織成連地屏風」十四牒,銅環鈕。

皇太子納妃,同心扇二十,單竹扇二十。

太子納妃,有漆書銀帶唾壺一。

皇太子初拜,有銅博山香爐一枚,納妃。

泰元中,皇太子納妃王氏,有銀塗博山蓮槃三十,香 爐一。

皇太子納妃,有綾裹愨帊五具,絹裹愨帊五具。 皇太子納妃,有絳直文羅褲七,綵杯文錦褲五。 皇太子納妃,有絳紗複裙、絳碧結綾襖裙、丹碧紗紋 雙裙、紫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繡纓雙裙、紫碧紗縠 雙裙、丹碧杯文雙裙。

太子納妃,有絳地紋履一雙。

太子納妃,有絳綾袍一領。

《晉書惠帝賈皇后傳》:「后諱南風,平陽人也,小名峕。父 充,別有傳。初,武帝欲為太子娶衛瓘女,元后納賈、郭 親黨之說,欲婚賈氏。帝曰:『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 五不可: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 子,醜而短黑。元后固請荀顗,荀勗並稱充女之賢,乃定婚。始欲聘后妺午,午年十二,小太子一歲,短小未』」 勝衣。更娶南風,時年十五,大太子二歲。泰始八年二 月辛卯,冊拜太子。妃妒忌多權詐,太子畏而惑之,嬪 御罕有進幸者。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嶠等多 以為言,故欲試之。盡召東宮大小官屬,為設宴會,而 密封疑事,使太子決之,停信待反。妃大懼,倩外人作 答,答者多引古義。給使張泓曰:「太子不學,而答詔引 義,必責作草主,更益譴負,不如直以意對。」妃大喜,語 泓:「便為我好答,富貴與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 太子自寫。帝省之,甚悅,先示太子少傅衛瓘,瓘大踧 踖,眾人乃知瓘先有毀言,殿上皆稱萬歲。充密遣語 妃云:「衛瓘老奴,幾破汝家。」妃性酷虐,嘗手殺數人,或 以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帝聞之大怒,已修金墉城, 將廢之。充華趙粲從容言曰:「賈妃年少,妒是婦人之 情耳,長自當差,願陛下察之。」其後楊珧亦為之言曰: 「陛下忘賈公閭耶?」荀勗深救之,故得不廢。惠帝即位, 立為皇后。

《愍懷太子傳》:「初,賈后母郭槐欲以韓壽女為太子妃, 太子亦欲婚韓氏以自固。而壽妻賈午及后皆不聽, 而為太子聘王衍小女惠風。太子聞衍長女美,而賈 后為謐聘之,心不能平。」

《明穆庾皇后傳》:「后諱文君,潁川鄢陵人也。父琛,見《外 戚傳》。后性仁慈,美姿儀。元帝聞之,聘為太子妃,以德 行見重。」

《安僖王皇后傳》:「后諱神愛,琅邪臨沂人也。父獻之,見 《別傳》。母新安愍公主。后以太元二十一年納為太子 妃。」

《宋書少帝司馬太妃傳》:「太妃諱茂英,河內溫人,晉恭 帝少女也。初封海鹽公主,少帝以公子尚焉。宋初,拜 皇太子妃。」

《前廢帝何皇后傳》:「后諱令婉,廬江灊人也。孝建三年, 納為皇太子妃。大明五年,薨於東宮徽光殿,時年十 七,葬」諡曰「獻妃。」上更為太子,置內職二等,曰保林, 曰「良娣。」納南中郎長史太山羊瞻女為良娣,宜都太 守袁僧惠女為「保林。」

《後廢帝江皇后傳》:「后諱簡珪,濟陽考城人,北中郎長 史智淵孫女。太始五年,太宗訪求太子妃,而雅信小 數,名家女多不合。后弱小,門無彊廕,以卜筮最吉,故 為太子納之。諷朝士州郡令獻物,多者將直百金。始 興太守孫奉伯止獻琴書,其外無餘物。上大怒,封藥 賜死,既而原之。」

《南齊書武穆裴皇后傳》:「后諱惠昭,河東聞喜人也。祖 朴之,給事中。父璣之,左軍參軍。后少與豫章王妃庾 氏為娣姒。庾氏勤女工,奉事太祖、昭后,恭謹不倦,后 不能及,故不為舅姑所重。世祖家好亦薄焉。性剛嚴, 竟陵王子良妃袁氏,布衣時有過,后加訓罰。昇明三 年,為齊世子妃。建元元年,為皇太子妃。三年,后薨,諡 『穆妃』」,葬休安陵。

《文安王皇后傳》:「后諱寶明,琅邪臨沂人也。祖韶之,吳 興太守。父煜之,太宰祭酒。宋世,太祖為文惠太子納 后桂陽。賊至,太祖在新亭,傳言已沒,宅復為人所抄 掠。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奉穆后、庾妃及后,挺身送 后兄昺之家,事平乃出。建元元年,為南郡王妃。四年, 為皇太子妃。無寵。太子為宮人製新麗衣裳及首飾」, 而后床帷陳設故舊釵鑷十餘枚。

《東昏褚皇后傳》:「后名令璩,河南陽翟人,太常澄女也。 建武二年,納為皇太子妃。明年謁敬后廟。東昏即位, 為皇后。」

《梁書太宗王皇后傳》:「后諱靈賓,琅邪臨沂人也。祖儉, 太尉、南昌文憲公。后幼而柔明淑德,叔父暕見之曰: 『吾家女師也』。」天監十一年,拜晉安王妃,生哀太子大 器、南郡王大連、長山公主妙䂮。大通三年十月,拜皇 太子妃。

《陳書廢帝王皇后傳》:「后,金紫光祿大夫固之女也。天 嘉元年,為皇太子妃。廢帝即位,立為皇后。」

《後主沈皇后傳》:「后諱婺華,儀同三司望蔡貞憲侯君 理女也。母即高祖女會稽穆公主。主早亡,時后尚幼, 而毀瘠過甚。及服畢,每至歲時朔朢,𢘆獨坐涕泣哀 慟,左右內外咸敬異焉。太建三年,納為皇太子妃。」 《魏書明元杜皇后傳》:「后,魏郡鄴人,陽平王超之妹也。 初以良家子選入太子宮,有寵,生世祖。」

《景穆郁久閭皇后傳》:「后河東王毗妹也。少以選入東 宮,有寵。真君元年,生高宗。」

《獻文李皇后傳》:「后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姿 德婉淑,年十八,以選入東宮。顯祖即位,為夫人,生高 祖。」

《北齊書後主斛律皇后傳》:「后斛律氏,左丞相光之女 也。初為皇太子妃。後主受禪,立為皇后。」

《周書。宣帝楊皇后傳》:「后名麗華,隋文帝長女。帝在東 宮,高祖為帝納后為皇太子妃。宣政元年閏六月,立 為皇后《宣帝朱皇后傳》:「后名滿月,吳人也。其家坐事,沒入東 宮。帝之為太子,后被選掌帝衣服。帝年少,召而幸之, 遂生靜帝。」

《隋書獨孤皇后傳》:「時太子多內寵,妃元氏暴薨,后意 太子愛妾雲氏害之,由是諷上黜高熲,竟廢太子。」 《唐書太宗長孫皇后傳》:「后長孫氏,河南洛陽人。其先 魏拓拔氏,後為宗室長,因號長孫。高祖穉,大丞相、馮 翊王。曾祖裕,平原公。祖兕,左將軍。父晟,字季,涉書史, 趫鷙曉兵,仕隋為左騎衛將軍。后喜圖傳,視古善惡 以」自鑒,矜尚禮法。晟兄熾為周通道館學士,嘗聞太 穆勸撫突厥,女心誌之,每語晟曰:「此明睿人,必有奇 子,不可以不圖昏。」故晟以女太宗后歸寧舅高士廉 妾,見大馬二丈,立后舍外,懼,占之,遇《坤》之《泰》,卜者曰: 「坤順承天,載物無疆。馬,地類也;之《泰》,是天地交而萬 物通也。又以輔相天地之宜,繇協、歸妹,婦人事也。女 處尊位,履中而居順,后妃象也。」時隱太子釁鬩已構, 后內盡孝,事高祖,謹承諸妃,消釋嫌猜。及帝授甲宮 中,后親慰勉,士皆感奮。尋為皇太子妃。

《高宗廢后王氏傳》:「后并州祁人,魏尚書左僕射思政 之孫,從祖母同安長公主,以后婉淑,白太宗,以為晉 王妃。王居東宮,妃亦進冊。」

《舊唐書孝敬皇帝弘傳》:弘納右衛將軍裴居道女為 妃,所司奏以白鴈為贄。適會苑中獲白鴈,高宗喜曰: 「漢獲朱鴈,遂為樂府。今獲白鴈,得為婚贄。彼禮但成 謠頌,此禮便首人倫,異代相望,我無慚德也。」裴氏甚 有婦禮,高宗嘗謂侍臣曰:「東宮內政,吾無憂矣。」 《唐書中宗韋庶人傳》:韋氏,京兆萬年人。祖弘表,貞觀 中曹王府典軍。帝在東宮,后被選為妃。

《元宗元獻皇后傳》:「后楊氏,華州華陰人。曾祖士達,為 隋納言。天授中,以武后母黨,追封士達為鄭王。父知 慶太尉。帝在東宮,后以景雲初入宮為良媛。時太平 公主忌帝,而宮中左右持兩端,纖悉必聞。媛方娠,帝 不自安,密語侍讀張說曰:『用事者不欲吾多子,奈何』? 命說挾劑以入,帝於曲室自煮之,夢若有介而戈者」, 環鼎三而三煮盡,覆以告說,說曰:「天命也!」乃止。生男, 是為肅宗。帝即位,為貴嬪。其娣,節愍太子妃也。 《肅宗張廢后傳》:后鄧州向城人,家徙新豐。祖母竇昭 成皇后女弟也。元宗幼,失昭成母視姨,鞠愛篤備。帝 即位,封鄧國夫人,親寵無比。五息子曰去惑、去疑、去 奢、去逸、去盈,皆顯官。去盈尚常芬公主。去逸生后。肅 宗為忠王時,納韋元娃女為孺人。既建太子,以孺人 為妃,后為良娣。妃兄堅為李林甫搆死,太子懼,請與 妃絕,毀服幽禁中。安祿山反,陷於賊。至德中薨。始,妃 既絕,良娣得專侍太子。慧中而能辯,能迎意傅合。元 宗西幸,娣與太子從度渭,民障道乞留復長安,太子 不聽。中人李輔國密啟,娣又贊其謀,遂定計北趣靈 武。時軍衛單寡,夕次,娣必寢前。太子曰:「暮夜可虞,且 捍賊非婦人事,宜少戒。」對曰:「方多事,若倉卒,妾自當 之,殿下可徐為計。」駐靈武,產子三日,起縫戰士衣,太 子敕止,對曰:「今豈自養時邪?」

《肅宗章敬皇后吳氏傳》:「后濮州濮陽人。父令珪,以郫 丞坐事死,故后幼入掖庭。肅宗在東宮,宰相李林甫 陰搆不測,太子內憂,鬢髮斑禿。後入謁元宗見不悅, 因幸其宮,顧廷宇不汛掃,樂器塵蠹,左右無嬪侍。帝 愀然謂高力士曰:『兒居處乃爾,將軍叵使我知乎』?詔 選京兆良家子五人虞侍太子,力士曰:『京兆料擇,人 得以藉口,不如取掖庭衣冠子,可乎』?」詔可。得三人,而 后在中,因蒙幸,忽寢厭不寤。太子問之,辭曰:「夢神降 我介,而劍決我脅以入,殆不能堪。」燭至,其文尚隱然。 生代宗,為嫡皇孫。生之三日,帝臨澡之。孫體攣弱,負 姆嫌陋,更取它宮兒以進。帝視之不樂,姆叩頭言非 是。帝曰:「非爾所知,趣取兒來。」於是見嫡孫,帝大喜,向 日視之,曰:「福過其父。」帝還,盡留內樂宴具,顧力士曰: 「可與太子飲,一日見三天子,樂哉!」后性謙柔,太子禮 之甚渥。年十八薨。

《順宗莊憲皇后王氏傳》:「后琅邪人。祖王難得,有功名 於世。代宗時,后以良家選入宮,為才人。順宗在藩,帝 以才人幼,故賜之為王孺人,是生憲宗。王在東宮,冊 為良娣。」

《憲宗懿安皇后傳》:「后郭氏,汾陽王子儀之孫。父曖尚 昇平公主,實生后。憲宗為廣陵王,聘以為妃。順宗以 其家有大功烈,而母素貴,故禮之異諸婦,是生穆宗。」 《穆宗恭僖皇后傳》:「后王氏,越州人,本仕家子,幼得侍 帝東宮,生敬宗。長慶時,冊為妃。」

《穆宗宣懿皇后傳》:「后韋氏,失其先世。穆宗為太子,后 得侍,生武宗。長慶時,冊為妃。」

敬宗《郭貴妃傳》:「妃,右威衛將軍義之女」,失義何所人。 長慶時,妃以容選入太子宮。太子即位,為才人,生晉 王普。帝以早得子,又淑麗冠後庭,故寵異之。

《懿宗郭淑妃傳》:「妃幼入鄆王邸。宣宗在位,春秋高,惡 人言立太子事。王以嫡長居外宮,心常憂惴。妃護侍左右,慰安起居,終得無恙。」

《宋史欽宗朱皇后傳》:「后開封祥符人,父伯材,武康軍 節度使。欽宗在東宮,徽宗臨軒備禮,冊為皇太子妃。」 《孝宗成穆郭皇后傳》:「后開封祥符人,奉直大夫直卿 之女孫。其六世祖為章穆皇后外家。孝宗為普安郡 王時,納郭氏,封咸寧郡夫人,生光宗及莊文太子愭、 魏惠憲王愷、邵悼肅王恪。紹興二十六年薨,年三十」 一。追封淑國夫人。三十一年,用《明堂》恩,贈福國夫人。 既建太子,追封皇太子妃。

《光宗慈懿李皇后傳》:「后,安陽人,慶遠軍節度使、贈太 尉道之中女。初,后生,有黑鳳集道營前石上,道心異 之,遂字后曰鳳娘。道帥湖北,聞道士皇甫坦善相人, 乃出諸女拜坦。坦見后驚,不敢受拜。曰:『此女當母天 下』。坦言於高宗,遂聘為恭王妃,封榮國夫人,進定國 夫人。乾道四年,生嘉王。七年,立為皇太子。妃性妒悍」, 嘗訴太子左右於高、孝二宮,高宗不懌,謂吳后曰:「是 婦將種,吾為皇甫坦所誤。」

《度宗全皇后傳》:「后,會稽人,理宗母慈憲夫人姪孫女 也。略涉書史,幼從父昭孫知岳州。開慶初,秩滿,歸道 潭州。時大元兵自羅鬼入破全衡、永、桂,圍潭州,人有 見神人衛城者,已而潭獨不下。逾年事平,至臨安,會 忠王議納妃。初,丁大全請選知臨安府顧喦女,已致 聘矣,大全敗,喦亦罷去。臺臣論喦,大全黨,宜別選名 族以配太子。」臣僚遂言全氏侍其父昭孫往返江湖, 備嘗艱險,其處貴富,必能盡警戒相成之道。理宗以 母慈憲故,乃詔后入宮,問曰:「爾父昭孫,昔在寶祐間, 沒於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后對曰:「妾父可念,淮湖 之民尤可念也。」帝深異之,語大臣曰:「全氏女言辭甚 令,宜配冢嫡,以承祭祀。」景定二年十一月,詔封永嘉 郡夫人,十二月,冊為皇太子妃。

《金史顯宗孝懿皇后傳》:「后徒單氏,其先忒里闢剌人 也。曾祖抄,從太祖取遼有功,命以所部為猛安,世襲 之。祖婆盧火,以戰功多,累官開府儀同三司,贈司徒、 齊國公。父貞,尚遼王宗幹女梁國公主,加駙馬都尉, 贈太師、廣平郡王。后以皇統七年生於遼陽,母夢神 人授以寶珠,光焰滿室,既寤而生,紅光燭於庭。后性」 莊重寡言,父母嘗令總家事,細大畢辦,諸男不及也。 世宗初即位,貞為御史大夫,自南京馳見,世宗喜謂 之曰:「卿雖廢主腹心臣,然未嘗助彼為虐,況卿家法 可尚,其以卿女為朕子妃。」及顯宗為皇太子,大定四 年九月,備禮親迎於貞第,世宗臨宴,盡歡而罷。是年 十一月,顯宗生辰,初封為皇太子妃。八年七月,上遣 宣徽使移剌神獨幹以名馬、寶刀、御膳賜太子及妃, 仍諭之曰:「妃今臨蓐,願平安得雄,有慶之後,宜以此 刀寘左右。」既而皇孫生,是為章宗。時上幸金蓮川,次 冰井。翌日,上臨幸撫視,宴甚歡,又賜御服、佩刀等物。 謂顯宗曰:「祖宗積慶,且皇后陰德至厚,而有今日,社 稷之洪福也。」又謂李石紇、石烈、志寧曰:「朕諸子雖多, 皇后止有太子一人而已,今幸得嫡孫,觀其骨相不 凡,又生麻達葛山,山勢衍氣清,朕甚嘉之。」因以山名 為章宗小字。后素謙謹,每畏其家世崇寵,見父母流 涕而言曰:「高明之家,古今所忌,願善自保持。」其後家 果以海陵事家敗,蓋其遠慮如此。世宗嘗謂諸王妃、 公主曰:「皇太子妃容止合度,服飾得中,爾等當法效 之。」

《顯宗昭聖皇后傳》:「后劉氏,遼陽人。天眷二年九月己 亥夜,后家若見有黃衣女子入其母室中者,俄頃后 生。性聰慧,凡字過目不忘。初讀《孝經》,旬日終卷,最喜 佛書。世宗為東京留守,因擊毬,見而奇之,使見貞懿 皇后於府中,進退閑雅,無恣睢之色。大定元年,選入 東宮,時年二十三。」

《元史裕宗徽仁裕聖皇后傳》:「后伯藍也怯赤,一名闊 闊真,弘吉剌氏,生順宗、成宗。先是,世祖出田獵,道渴, 至一帳房,見一女子緝駝茸,世祖從覓馬湩,女子曰: 『馬湩有之,但我父母諸兄皆不在,我女子難以與汝』。 世祖欲去之,女子又曰:『我獨居此,汝自來自去,於理 不宜。我父母即歸,姑待之』。須臾果歸,出馬湩飲世祖。」 世祖既去,歎息曰:「得此等女子為人家婦,豈不美耶!」 後與諸臣謀擇太子妃,世祖俱不允。有一老臣嘗知 向者之言,知其未許嫁,言於世祖。世祖大喜,納為太 子妃。后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 侍昭睿順聖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 擦令柔軟以進。一日,裕宗有病,世祖往視,見床上設 織金臥褥,世祖慍而語之曰:「我嘗以汝為賢,何乃若 此耶?」后跪答曰:「常時不曾敢用,今為太子病,恐有濕 氣。」因用之,即時徹去。

《明外史建文皇后傳》:「后馬氏,光祿少卿全女,洪武二 十六年,冊為皇太孫妃。」

《仁宗誠孝皇后傳》:「后張氏,永城人。父兵馬副指揮麒 具《外戚傳》。洪武十六年,冊為燕世子妃。永樂二年,冊

為皇太子妃。后始為太子妃,操婦道至謹,雅得成祖
考證
及仁孝皇后懽。而仁宗為太子,頗被漢、趙二王間,體

肥碩,復不習騎射。成祖恚,至減太子宮膳,瀕易者數 矣。卒以后故,得不廢。」

《宣宗恭讓皇后傳》:「后胡氏,名善祥,濟寧人。父榮,生七 女。洪武初,長女入宮為女官,榮授錦衣衛百戶。后其 第三女也。永樂十五年,冊為皇太孫妃。久之,為皇太 子妃。」

《憲宗孝貞皇后傳》:「后王氏,上元人,父中軍都督鎮,見 《外戚傳》。初,憲宗在東宮,英宗為擇配,得十二人,選后 及吳氏、柏氏留宮中。」

《孝宗孝康皇后傳》:「后張氏,興濟人。母金,夢月入懷而 生后。成化二十三年,選為太子妃。」

《光宗孝元皇后傳》:「后郭氏,順天人。父維城,以女貴,封 博平伯,進侯。卒后於萬曆二十九年,冊為皇太子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