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第105卷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一百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五卷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一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

 第一百五卷目錄

 外祖孫部彙考

  爾雅釋親

 外祖孫部總論

  禮記喪服小記

  儀禮喪服

  鄭氏家範外孫生

 外祖孫部藝文一

  和氏外孫道生哀文     晉孫楚

  和氏外孫小同哀文      前人

  外大父祝公遺事      宋朱熹

 外祖孫部藝文二

  談氏外孫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戲呈夢

  得           唐白居易

  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  前人

  談氏小外孫玉童       前人

  七夕見與諸孫題乞巧文   權德輿

  石柱            鄭谷

  宗忠簡公畫像為公外曾孫葉深道作

               元柳貫

 外祖孫部紀事

 外祖孫部雜錄

家範典第一百五卷

外祖孫部彙考 编辑

《爾雅》
编辑

《釋親》
编辑

「母之考,為《外王父》;母之妣」,為《外王母》。「母之王考,為《外 曾王父》;母之王妣,為《外曾王母》。」

異姓,故言「外。」

「女子子」之子為外孫。

外祖孫部總論 编辑

《禮記》:

《喪服小記》
编辑

為母之君母,母卒則不服。

陳註「母之君母」者,母之嫡母也,非母所生之母。故母在而為之服,則己亦從而服,是徒從也。徒從者,所從亡則已,故母卒則不服。

儀禮 编辑

《喪服》
编辑

為外祖父母。《傳》曰:「何以小功也?以尊加也。」

釋曰:發問者,是傳之不得決,此以云外親之服不過緦麻,今乃小功,故發問。云「以尊加也」者,以言祖者,祖是尊名,故加至小功。言「為」者,以其母之所生情重,故言為也。

外孫:

「女子」,子之子。釋曰:云「外孫」者,以女出外適而生,故云「外孫。」

宋鄭氏家範 编辑

《外孫生》
编辑

女適人者,若有外孫彌月之禮,惟首生者與之,餘並 不許,但令人以食味慰問之。

外祖孫部藝文一 编辑

《和氏外孫道生哀文》
晉·孫楚
编辑

嗟爾道生,和氏之寶。玉顏豐下,曜于懷抱。暮春而育, 孟冬而夭。「二十三旬,奇于五日。方之期頤,百分之一。 命之修短,始則有終。誰能長久,與天無窮。籛翁近千, 殤子幼沖,俱反無形。冥昧之中,造化多少,豈獨爾躬。」

《和氏外孫小同哀文》
前人
编辑

「曄曄舜華,朝生夕落。」爾命方之,猶為淺薄。暫有冥質, 尋反冥漠。譬彼蜉蝣,不識晦朔。死尚未知,生亦焉知。 爾雖旬月,我未之視。「萬物混焉,天地一指。杪末嬰孩, 安足稱誄。」大人達觀,同之一揆。

《外大父祝公遺事》
宋·朱熹
编辑

外祖家新安祝氏,世以貲力「順善」聞於州鄉,其邸肆 生業幾有郡城之半,因號「半州祝。」家有諱景先者,號 「二翁」,尢長者,元祐黃太史嘗贊其畫像,廣幅全身大 書百許字,詞甚瑰瑋,經亂而逸。熹少時見外大父猶 能誦其語,至諸舅則皆已不復記憶矣。二翁諸子皆 讀書,外大父其第一子也,諱確,字永叔,特淳厚孝謹少時聞父母將謀婚,迯避累日,家人驚索,得之,猶涕 泣不能已。問其故,則曰:「審爾,則將不得與父母昆弟 蚤夜相親矣。」親喪,廬墓下,手植名木以千數,率誦佛 書若干過,乃植一本,日有常課。比終制而歸,則所植 已鬱然成陰矣。一兄一弟先後死熙河,皆親往致其 喪,往反徒步,不啻萬里。所舍輒悲號,上食如禮。夜寢 柩旁,不忍跬步離去,路人皆為歎息。諸弟求析其產, 公為涕泣曉譬,不能奪。時四妹猶未行,而諸弟得財 皆散去不復顧,公獨罄己貲以遣之。其一歸同郡汪 公勃。汪公後登二府,終身德公,不能忘人。「《兩賢》之。」歲 大疫,親舊有盡室病臥者,人莫敢闖其門。公每清旦 輒攜粥藥造之,遍飲食之而後反,日以為常。其他濟 人利物之事,不勝計,雖傾貲竭力,無吝色。鄉人高其 行。學試又多占上列,郡博士請錄其學事。時三舍法 行,士子無不繇庠序以進。公從容其間,若無所為,而 後生得所矜式,咸敬服焉。熹先君子於時亦為諸生, 年甚少,未為人所知,公獨器重,以女歸之,後卒以文 學致大名,世乃以公為知人。方臘之亂,郡城為墟,鄉 人有媚事權貴者,挾墨敕徙州治北門外,以便其私。 而所徙窊下,潦漲輒平地數尺,眾皆不以為便,將列 其事以訴諸朝者,餘二千人而莫敢為之首,公奮然 以身任之。其人忿疾,復取特旨,坐公以「違御筆」之辠。 公為變姓名,崎嶇逃遁,猶下諸路跡捕不置。如是累 年,時事變更,群小破散,然後得免,而州治亦還故處, 鄉人至今賴之。而公之家貲事力不能從,如往時矣, 然終不以為悔也。比其晚歲,生理益落,而好施不少 衰,年八十三以終。娶同郡俞氏,亦有賢行,生二男一 女。伯舅莘,娶張氏,其先以治獄有陰功,王宣徽拱辰 所傳張佛子者也。次即先夫人,德行特似公,其行事 自見《家傳》。叔舅嶠,少敏悟有文,長從先君子遊,聞伊、 洛之風而說之,然求舉輒不利。俞夫人及伯舅既先 卒,叔舅後公十餘年,亦即世。今惟伯舅之子康國居 建之崇安,叔舅之孫回居劍之尤溪,而康國二子已 總髮能誦《書》矣。熹惟外大父之淳德高行,先人後己, 其誠心所「格,固宜有後。而康國母家所積之遠又如 是,天之報施,其將在於此乎!竊感陶公作《孟府君傳》, 及近世眉山蘇公,亦記程公遺事,不勝凱風寒泉之 思,因書此以遺康國,使藏於家,時出而訓習之,以厲 其子孫。」又記「嘗聞先夫人說,第四外叔祖豪俠不羈, 蚤從黃太史游。黃公謫黔中,因以客從。黃公賢」之,為 更名林宗,而字之曰有道,與之諷詠,書札甚多,今皆 不存,獨所為書柳如京《皇考志》,世或傳其墨本姓字 尚可見耳。先夫人及叔舅少時猶及見其道,說黃公 言行甚詳,酒酣悲歌,感慨凄切,絕不類世俗音調。問 其所以,則曰:「黃公之遺聲也。」此事外家兄弟亦少聞 者,因附記於此云。

熹既敘此事,將書以遺濟之弟,未果,而濟之復以疾不起,其二子丙癸相從於建陽,因書畀之,俯仰今昔,為之流涕不能已。慶元戊午臘月既朢書。

外祖孫部藝文二 编辑

《談氏外孫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戲呈夢得           唐白居易》

玉芽珠顆小男兒,羅薦蘭湯浴罷時。芣苢春來盈女 手,梧桐老去長孫枝。慶傳媒氏燕先賀,喜報談家烏 預知。明日貧翁具雞黍,應須酬賽《引雛詩》。

《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
前人
编辑

「今旦夫妻喜,他人豈得知。自嗟生女晚,敢訝見孫遲。」 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新年逢吉日,滿月乞名時。 桂燎熏花果,蘭湯洗玉肌。「懷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兒。」

《談氏小外孫玉童》
前人
编辑

外翁七十孫三歲,笑指琴書欲遣傳。自念老夫今耄 矣,因思稚子更茫然。中郎餘慶鍾羊祜,子幼能文似 馬遷。「才與不才爭料得,東床空後且嬌憐。」

《七夕見與諸孫題乞巧文》
權德輿
编辑

外孫爭乞巧,內子共題文。隱映花匳對,參差綺席分。 鵲橋臨片月,河鼓掩輕雲。羨此嬰兒輩,歡呼徹曙聞。

《石柱》
鄭谷
编辑

外祖在南官,七轉名「曹鐫」 皆在。

暴亂免遺折,森羅賢達名。末郎何所取,叨繼外門榮。

《宗忠簡公畫像為公外曾孫葉深道作》
编辑

元柳貫

「近古社稷臣,生世常不數。不能半五百,繼見已超卓。 炎運昔中否,兵氛纏大角。掩斾薄日黃,張弧北風惡。 起公滏陽節,仗以障河朔。懇懇存趙忠,憤極涕橫落。 扶義亟西征,敵愾為小卻。佐興靈武功,受任留官鑰。 主辱臣則何,國勢滋以削。回鑾累十疏,言諄聽殊藐一死不貸公,百壬吁可怍。企公如列星,宵光仰昭灼。」 幾葉外曾孫,傳世《春秋》學。手圖起予觀,言自崇勳閣。 士雅雖則休,隨會尚堪作。蹙國今更非,雲飛天一握。 誰能挽江漢,為公洗河洛。

外祖孫部紀事 编辑

《漢書高祖薄姬傳》:「薄姬,文帝母也。父秦時與故魏王 宗女魏媼通,生薄姬。而薄姬父死山陰,因葬焉。代王 立為皇帝,太后母亦前死,葬櫟陽北。迺追尊太后父 為靈文侯會稽郡,致園邑三百家,長丞以下使奉守 寢廟,上食祠如法。櫟陽亦置靈文夫人園,令如靈文 侯園儀。太后蚤失父,其奉太后外家魏氏有力。迺召」 復魏氏,賞賜各以親疏受之。《薄氏侯》者一人。

《景帝王皇后傳》:「皇后,武帝母也。父王仲,母臧兒,生男 信與兩女。長女內太子宮,太子愛幸之,生一男。男方 在身時,王夫人夢日入其懷。景帝即位,王夫人男為 膠東王,王夫人為皇后。景帝崩,武帝即位,為皇太后, 尊太后母臧兒為平原君。」

《趙倢伃傳》:「倢伃,昭帝母也。昭帝即位,追尊外祖趙父 為順成侯,詔右扶風致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 順成侯有姉君姁,賜錢二百萬,奴婢第宅以充實焉, 諸昆弟各以親疏受賞賜,趙氏無在位者,惟趙父追 封。」

《王夫人傳》:「王夫人,宣帝母也。宣帝即尊位,地節三年, 求得外祖母王媼媼男無故、無故弟武,皆隨使者詣 闕,時乘黃牛車,故百姓謂之黃牛嫗。上皆召見,賜無 故武爵關內侯,旬月間賞賜以鉅萬計。頃之,制詔御 史賜外祖母號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兩縣戶萬一 千為湯沐邑,封舅無故為平昌侯,武為樂昌侯,食邑 「各六千戶。」

《許皇后傳》:「皇后,元帝母也。父廣漢,昌邑人。掖庭令張 賀言:曾孫體近下人乃關內侯,可妻也。」廣漢遂與曾 孫一歲,生元帝。數月,曾孫立為帝,立許為皇后。許后 立三年而崩。後五年,立皇太子,迺封太子外祖父廣 漢為平恩侯,位特進。後四年,復封廣漢兩弟舜為博 望侯,延壽為樂成侯。許氏侯者凡三人。廣漢薨,諡曰 「戴侯。」無子,絕葬南園旁,置邑三百家,長丞奉守如法。 宣帝以延壽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輔政。元帝即位,復 封延壽中子嘉為平恩侯,奉戴侯後,亦為大司馬車 騎將軍。

《楊敞傳》:「敞子忠,忠弟惲,字子幼。惲母,司馬遷女也。惲 始讀外祖太史公記,頗為《春秋》,以才能稱。」

《後漢書第五倫傳》注:《東觀記》曰:「時米石萬錢,人相食。 倫獨收養孤兄子、外孫,分糧共食,死生相守,鄉里以 此賢之。」

《鍾皓傳》:皓少以篤行稱,李膺嘗嘆曰:「鍾君至德可師。」 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瑾好學慕古,有退讓風。與膺 同年,俱有聲名。膺祖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性,邦有 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復以膺妹妻之。

《三國志賈詡傳》:「詡字文和,為郎,疾病去官,西遷至汧, 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 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久為邊將, 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氏,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 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咸此類也。

《晉書魏舒傳》:舒少孤,為外家甯氏所養。甯氏起宅相, 宅者云:「當出貴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謂應 之,舒曰:「當為外氏成此宅相。」

《祖約傳》:蘇峻舉兵,約命女婿淮南太守許柳以兵會 峻逖妻,柳之姊也,固諫不從。石勒攻之,約眾奔潰,約 奔石勒,勒薄其為人,乃詐約曰:「祖侯遠來,未得喜歡, 可集子弟一時俱會。」至日,勒辭之以疾,約知禍及,大 飲致醉,既至於市,抱其外孫而泣,遂殺之,并其親屬 中外百餘人,悉滅之。

《荀勗傳》:勗字公曾,潁川潁陰人,漢司空爽曾孫也。父 盼早亡,勗依於舅氏,岐嶷夙成,年十餘歲能屬文。從 外祖魏太傅鍾繇曰:「此兒當及其曾祖。」

《陳騫傳》:「騫父矯,魏司徒。矯本廣陵劉氏,為外祖陳氏 所養,因而改焉。」

《四裔列傳》:「林邑國,漢末縣功曹,姓區,有子曰連,殺令 自立為王,子孫相承。其後王無嗣,外孫范熊代立。」 《杜不愆傳》:「不愆,廬江人也,少就外祖郭璞學易卜,屢 有驗。」

《杜有道妻嚴氏傳》:嚴氏,字憲,貞淑有識量,女韡有淑 德,傅元求為繼室,許之。元前妻子咸,年六歲,嘗隨其 繼母省憲,謂咸曰:「汝千里駒也,必當遠至。」以其妹之 女妻之。咸後有名於海內。

《謝道韞傳》:道韞遭孫恩之難,舉厝自若。既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方命婢肩輿抽刃出門,亂兵稍至,手 殺數人,乃被虜。其外孫劉濤時數歲,賊又欲害之,道 韞曰:「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恩雖 毒虐,為之改容,乃不害濤。自爾嫠居會稽,家中莫不 嚴肅。

《荀崧傳》:崧字景猷,志操清純。弱冠,太原王濟甚相器 重,以方其外祖陳郡袁侃,謂侃弟奧曰:「近見荀監子 清虛明理,當不及父。德性純粹,是賢兄輩人也。」其為 名流所賞如此。

《賈充傳》:充婦廣成君郭槐,性妒忌,充遂無裔嗣。及薨, 槐輒以外孫韓謐奉充後。郎中令傅咸、中尉曹軫諫 槐曰:「禮:大宗無後,以小宗支子後之,無異姓為後之 文。無令先公懷㥏后土。良史書過,豈不痛心!」槐不從。 咸等上書求改立嗣,事寢不報。槐遂表陳是充遺意。 帝乃詔曰:「太宰魯公充,崇德立勳,勤勞佐命,背世殂 隕,每用悼心。又裔子早終,世嗣未立。古者列國無嗣, 取始封支庶,以紹其統,而近代更除其國。至於周之 公旦,漢之蕭何,或豫建元子,或封爵元妃,蓋尊顯勳 庸,不同常例。太宰素取外孫韓謐為世子黎民後,吾 退而斷之,外孫骨肉至近,推恩計情,合於人心。其以 謐為魯公世孫,以嗣其國。自非功如」太宰,始封無後 如太宰,所取必以己自出不如太宰,皆不得以為比。 《秦秀傳》賈充薨,秀議曰:「充舍宗族弗授,而以異姓為 後,悖禮溺情,以亂大倫。昔鄫養外孫莒公子為後,《春 秋》書莒人滅鄫,聖人豈不知外孫親耶?但以義推之, 則無父子耳。又按詔書自非功如太宰,始封後如太 宰,所取必己自出如」太宰,不得以為比。然則以外孫 為後,自非元功顯德,不之得也。天子之禮,蓋可然乎? 絕父祖之血食,開朝廷之禍門。《諡法》:「昏亂紀度曰荒, 請諡荒公。」不從。

《宋書殷景仁傳》:「太祖所生章太后早亡,上奉太后所 生蘇氏甚謹。六年,蘇氏卒,車駕親往臨哭,下詔曰:『朕 夙罹偏罰,情事兼常,每思有以光隆懿戚,少申罔極 之懷。而禮文遺逸,取正無所,監之前代,用否又殊。故 惟疑累年,在心未遂。蘇夫人奄至傾殂,情理莫寄。追 思遠恨,與事而深。日月有期,將卜窀穸。便欲粗依《春 秋》以貴之義,式遵二漢推恩之典。但動藉史筆,傳之 後昆,稱心而行,或容未允。可時共詳論,以求其中。執 筆永懷,益增感塞』。」景仁議曰:「至德之感,靈啟厥祥;文 母俔天,實熙皇祚。主上聿遵先典,號極徽崇,以貴之 義,禮盡於此。蘇夫人階緣戚屬,情以事深,寒泉之思, 實感聖懷。明詔爰發,詢求厥中。謹尋漢氏推恩加爵, 於時承秦之弊,儒術蔑如,自君作故,罔或前典,懼非 盛明所宜軌蹈。晉監二代,朝政之所因;君舉必書,哲 王之所慎。體至公者,懸賞爵於無私;奉天統者,每屈 情以申制。所以作孚萬國,貽則後昆。臣豫蒙博逮,謹 露庸短。」上從之。

《徐湛之傳》:湛之父達之,尚高祖長女會稽公主。湛之 幼孤,為高祖所愛,常與江夏王義恭寢食不離於側。 永初三年,詔曰:「永興公主一門嫡長,早罹辛苦,外孫 湛之,特所鍾愛。且致節之引,情實兼常,可封枝江縣 侯,食邑五百戶。」

《王景文傳》:景文長子絢,字長素。年七歲讀《論語》,至周 監於二代。外祖何尚之戲之曰:「耶耶乎文哉!」絢即答 曰:「草蓊風必偃。」少以敏惠見知。

《蕭惠開傳》:「惠開少有風氣,涉獵文史,家雖貴戚,而居 服簡素。初為祕書郎,著作並名家年少,惠開意趣與 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語。外祖光祿大夫沛郡 劉成戒之曰:『汝恩戚家子,當應將迎時俗,緝外內之 歡。如汝自業,將無小傷多異,以取天下之疾患邪』?惠 開曰:『人間宜相緝和,甚如慈旨。但不幸耿介,恥見作 凡人』」,畫龍未成,故遂至於「多忤耳。」

《王弘之傳》:「弘之字方平,少孤貧,為外祖徵士何淮所 撫育。」

《南齊書王慈傳》:「慈年八歲,外祖宋太宰江夏王義恭 迎之內齋,施寶物,恣聽所取。慈取素琴石研,義恭善 之。」

《王奐傳》:「奐女婿殷叡,字文子,宋元嘉末,祖元素坐染 太初事誅,叡遺腹亦當從戮,外曾祖王僧朗啟孝武 救之,得免。」

《王思遠傳》:「思遠,琅邪臨沂人,尚書令晏從弟也。父羅 雲,平西長史。思遠八歲父卒,祖引之及外祖新安太 守羊敬元,並棲退高尚,故思遠少無仕心。」

《梁書張緬傳》:「緬字元長,車騎將軍弘策子也。年數歲, 外祖中山劉仲德異之,嘗曰:『此兒非常器,為張氏寶 也』。」

《王規傳》:「規子褒,字子漢,七歲能屬文。外祖司空袁昂 愛之,謂賓客曰:『此兒當成吾宅相』。」

《韓懷明傳》:懷明,上黨人也。與鄉人郭黁俱師事南陽 劉虯。虯嘗一日廢講,獨居涕泣,懷明竊問其故,虯家

人答云:「是外祖亡日。」時虯母亦亡矣。懷明聞之,即日
考證
罷學,還家就養。虯歎曰:「韓生無虞丘之恨矣。」

《傅昭傳》:「昭字茂遠,北地靈州人。六歲而孤,十一隨外 祖於朱雀航賣曆日。」

《陸倕傳》:「倕字佐公,少勤學,善屬文,為外祖張岱所異。 岱嘗謂諸子曰:『此兒汝家之陽元也』。」

《任孝恭傳》:孝恭幼孤,事母以孝聞,精勤力學,家貧無 書,常崎嶇從人假借,每讀一遍,諷誦略無所遺。外祖 丘它與高祖有舊,高祖聞其才學,召入西省,撰史。 《朱异傳》:异字彥和,年數歲,外祖顧歡撫之,謂异祖昭 之曰:「此兒非常器,當成卿門戶。」

《荀匠傳》:匠居父憂并兄服,歷四年,哭無時,形體枯瘁。 郡縣以狀言,高祖詔遣中書舍人為其除服,擢為豫 章王國左常侍。匠雖即吉,毀瘁逾甚。外祖孫謙誡之 曰:「主上以孝治天下,汝行過古人,故發明詔,擢為此 職。」非惟君父之命難拒,故亦揚名。後世所顯豈獨汝 身哉。匠於是乃拜。竟以毀卒於家,時年二十一。 《魏書齊郡王簡傳》:「簡字叔亮,太和五年封,位中都大 官。簡母,沮渠牧犍女也。簡性貌特類外祖。」

《杜詮傳》:「詮字士衡,京兆人,晉征南將軍預五世孫也。 僑居趙郡。初,密太后父豹喪在濮陽,世祖欲命迎葬 於鄴,謂司徒崔浩曰:『天下諸杜,何處望高』?浩對京兆 為美。世祖曰:『朕今方改葬外祖,意欲取京兆中長老 一人以為宗正,命營護凶事。浩曰:『中書博士杜詮,其 家今在趙郡,是杜預之後,於今為諸杜之最,即可取 之』』。」詔召見。詮器貌瑰雅,世祖感悅,謂浩曰:「此真吾所 欲也。」以為宗正,令與杜超子道生迎豹喪柩,致葬鄴 南。

《隋書皇甫績傳》:「績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績三歲而 孤,為外祖韋孝寬所鞠養。嘗與外兄博奕,孝寬以其 惰業,督以嚴訓。愍績孤幼,特捨之。績嘆曰:『我無庭訓, 養於外氏,不能克躬厲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 右自杖三十。孝寬聞而對之流涕,於是精心好學,涉 略經史。」

《外戚傳》:「高祖外家呂氏,其族蓋微,平齊之後,求訪不 知所在。至開皇初,濟南郡上言,有男子呂永吉,自稱 有姑,字苦桃,為楊忠妻。勘驗知是舅子。始追贈外祖 雙周為上柱國、太尉、八州諸軍事、青州刺史,封齊郡 公,諡曰敬。外祖母姚氏為齊敬公夫人,詔並改葬於 齊州,立廟,置守冢十家,以永吉襲爵。」

雲:《定興傳》:「定興女為皇太子勇、昭訓。及勇廢,除名,配 少府。定興先得昭訓明珠絡帳,私賂于述,自是數共 交遊。後帝將事四夷,大造兵器,述薦之,因敕少府工 匠,並取其節度。述欲為之求官,謂定興曰:『兄所製器 仗,並合上心,而不得官者,為長寧兄弟猶未死耳』。定 興曰:『此無用物,何不勸上殺之』?述因奏曰:『房陵諸子 年並長成,今欲動兵征討,若將從駕,則守掌為難;若 留一處,又恐不可。進退無用,請早處分』。」帝從之。因殺 長寧,又遣以下七弟分配嶺表,仍遣間使於路盡殺 之。五年,大閱軍實,帝稱甲仗為佳,述奏曰:「並雲定興 之功也。」擢授少府丞。

《唐書薛稷傳》:「稷字嗣通。貞觀、永徽間,虞世南、褚遂良 以書顓家,後莫能繼。稷外祖魏徵家多藏虞、褚書,故 銳精臨倣,結體遒麗,遂以書名天下。」

《蔣乂傳》:乂性銳敏,七歲時,外祖吳競位史官,乂幼從 外家學,得其書,博覽彊記。逮冠,該綜群籍,有史才。 《楊嗣復傳》:嗣復,字繼之,父於陵,始見識於浙西觀察 使韓滉,妻以其女,歸謂妻曰:吾閱人多矣,後貴且壽, 無若生者,有子必位宰相。既而生嗣復,滉撫其頂曰: 「名與位皆踰其父,楊氏之慶也。」因字曰慶門。

《韋丹傳》:「丹字文明,京兆萬年人,早孤,從外祖顏真學, 擢明經,調安遠令。」

《徐齊聃傳》:齊聃字將道,高宗時累進西臺舍人。長孫 無忌以讒死,家廟毀損,齊聃言於帝曰:「齊獻公陛下 外祖,雖後嗣有罪,不宜毀及先廟。」今周忠孝公廟反 崇飾踰制,恐非所以示海內。帝寤。有詔復獻公官,以 無忌孫延主其祀。

《柳仲郢傳》:「仲郢拜京兆尹,中書舍人,紇干𣳻訴甥劉 詡毆其母,詡為禁軍校,仲郢不待奏,即捕取之,死杖 下。」

《溫造傳》:造字簡輿,姿表瑰傑,性嗜書。天子愛其才,問 造家世及年,對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勣,臣 犬馬之齒三十有二。」帝奇之。

《宋史趙贊傳》:「贊字元輔,本名美,後改焉。幽州薊人。祖 德鈞,後唐盧龍節度,封北平王。父延壽,尚明宗女興 平公主,至樞密使、忠武軍節度。贊幼聰慧,明宗甚愛 之,與諸子、外孫石氏並育於六宅。暇日,因遍閱諸孫 數十人,目贊曰:『是兒令器也』。贊七歲誦書二十七卷, 應神童舉。明宗詔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孫,幼能誦書, 弱不好弄,克彰庭訓,宜錫科名,可特賜童子及第,仍 附長興三年禮部春榜』。」

《宋綬傳》:「綬字公垂,幼聰警,額有奇骨,為外祖楊徽之所器愛。徽之無子,家藏書悉與綬。綬母亦知書,每躬 自訓教,以故博通經史百家,文章為一時所尚。徽之 卒,遺奏補太常寺太祝。」

《孫長卿傳》:「長卿字次公,以外祖朱巽任為祕書省校 書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隨所取浮圖像入見。仁宗嘉 其年少敏占對,詔遷官知楚州糧料院。」

《黃疇若傳》。「疇若字伯庸,隆興豐城人。一歲而孤,外大 母杜教之。淳熙五年舉進士。」

《余天錫傳》:「天錫字純父,史彌遠延為弟子師,歸試於 鄉。絕江與越僧同舟,舟抵西門,天大雨,僧言:門左有 全保長者,可避雨。如其言過之。保長知為丞相館客, 具雞黍甚肅。須臾,有二子侍立,全曰:『此吾外孫也。日 者嘗言二兒後極貴。問其姓,長曰趙與莒,次曰與芮。 天錫告於彌遠,命二子來。保長大喜,鬻田治衣冠,心』」 以為沂邸後可冀也,集婣黨,且詫其遇以行。天錫引 見彌遠善相,大奇之。計事泄不便,遽復使歸。保長大 慚,其鄉人亦竊笑之。逾年,彌遠忽謂天錫曰:「二子可 復來乎?」保長謝不遣。彌遠密諭曰:「二子長最貴,宜撫 於父家。」遂載與歸。天錫母朱為沐浴教字,禮度益閑 習。未幾,召入嗣沂王,迄即帝位,是為「理宗。」

《過庭錄》:崔豫,忠宣長外孫也,為長安縣尉,為人自負, 厚於責物。忠宣守洛,崔以書求教,忠宣答之,其略曰: 「我平生所學,唯『忠恕』二字,一生用不盡,至立朝事君, 接待僚友,未嘗頃刻離此。」又云:「人雖至愚,責人則明; 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曹但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 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元史王鶚傳》:「鶚字百一,授翰林學士承旨。無子,以婿 周鐸子之綱承其祀。之綱官至翰林侍講學士。」 《虞集傳》:「集父汲,娶楊氏,國子祭酒文仲女。咸淳間,文 仲守衡,以汲從,未有子,為禱于南岳。集之將生,文仲 晨起衣冠,坐而假寐,夢一道士至前,牙兵啟曰:『南岳 真人來見』。既覺,聞甥館得男,心頗異之。」

《明外史林瀚傳》:「瀚子庭㭿,篤行誼,嘗上外祖冢,或請 遊九鯉湖,不應。既而曰:『吾惡夫行之不專也』。」

《彭澤傳》:「澤字濟物,幼受業外祖段堅,有志節。舉弘治 三年進士。」

《孫慎行傳》。「慎行字聞斯,武進人,幼習聞外祖唐順之 緒論,即嗜學,有立志。」

外祖孫部雜錄 编辑

《禮記·檀弓》:齊穀王姬之喪,魯莊公為之大功。或曰:「由 魯嫁,故為之服姊妹之服。」或曰:「外祖母也,故為之服。」 《穀》讀為「告。」齊襄公夫人王姬卒,在魯莊之二年,赴 告於魯。其初由魯而嫁,故魯君為之服出嫁姊妹大 功之服,禮也。或人既不知此王姬乃莊公舅之妻,而 以為外祖母;又不知外祖母服小功,而以大功為外 祖母之服,其亦妄矣。

《顏氏家訓》:「凡親屬名稱,皆須粉墨,不可濫也。無風教 者,其父已孤,呼外祖父母與祖父母同,使人為其不 喜聞也。雖質於面,皆當加外以別之。父母之世叔父, 皆當加其次第以別之;父母之世叔母,皆當加其姓 以別之。父母之群從世叔父母及從祖父母,皆當加 其爵位若姓以別之。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為『家 公家母江南田里間亦言之,以家代外,非吾所識』。」 《野客叢談》:司馬遷遭腐刑後,為中書令,尊寵任職。其 故人任安予書,責以古人推賢進士之義。遷報書情 詞幽深,委蛇遜避,使人讀之,為之傷惻,可以想象其 當時亡聊之況。蓋抑鬱之氣,隨筆發露,初非矯為故 爾。厥後其甥楊惲以口語坐廢,其友人孫會宗與書, 戒以大臣廢退,闔門皇懼之意。惲報書委曲敷敘,其 怏怏不平之氣,宛然有外祖風致。蓋其平日讀外祖 太史公記,故發於詞旨,不期而然。雖人之筆力高下 本於其材,然師友淵源未有不因漸染而成之者。梁 江淹獄中一書,情詞悽惋,亦放遷作,惜筆力不及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