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63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六十三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六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六十三卷目錄

 風異部彙考四

  唐高祖武德一則 太宗貞觀二則 高宗咸亨二則 永隆一則 弘道一則 中宗嗣

  聖五則 神龍二則 景龍三則 元宗開元七則 天寶三則 代宗永泰一則 大曆三

  則 德宗貞元五則 憲宗元和七則 穆宗長慶四則 文宗太和三則 開成三則 武

  宗會昌一則 懿宗咸通一則 僖宗乾符二則 廣明一則 中和二則 昭宗光化一則

  天復一則 天祐一則

  後梁太袓開平一則

  後唐莊宗同光一則

  後漢隱帝乾祐一則

  遼太宗天顯一則 聖宗開泰二則

  宋太祖建隆一則 乾德二則 開寶三則 太宗太平興國六則 端拱一則 淳化二

  則 至道一則 真宗咸平二則 景德三則 大中祥符五則 天禧四則 仁宗天聖二

  則 景祐二則 康定一則 皇祐一則 嘉祐二則 英宗治平二則 神宗熙寧四則

  元豐二則 哲宗元祐一則 紹聖一則 欽宗靖康二則 高宗建炎二則 紹興三則

  孝宗隆興三則 乾道六則 淳熙八則 光宗紹熙三則 寧宗慶元二則 嘉泰二則

  開禧一則 嘉定十二則 理宗寶慶一則 嘉熙二則 淳祐一則 寶祐一則 景定一

  則 度宗咸淳三則

庶徵典第六十三卷

風異部彙考四 编辑

编辑

高祖武德二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二年十二月壬子,大風拔木。」

太宗貞觀三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三年六月己卯,大風拔木。壬 午,詔文武官言事。」

貞觀十四年六月乙酉,大風拔木。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高宗咸亨二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亨二年四月 戊子。大風拔木。落則天門鴟尾上。

咸亨四年八月己酉,大風落太廟鴟尾。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永隆二年七月雍州大風害稼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弘道元年十二月壬午晦宋州大風拔木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中宗嗣聖元年四月丁巳寧州大風拔木 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嗣聖五年。即武后垂拱四年大風。

按《唐書武后本紀》:垂拱四年「十月辛亥,大風拔木。」 嗣聖八年即武后天授二年大風。

按《唐書武后本紀》:「天授二年五月丁亥,大風折木。」按五

《行志》作「永昌二年」 ,而月日皆同,疑《志》有誤。

嗣聖十五年。即武后聖曆元年大風。

按《唐書武后本紀》:「聖曆元年六月乙卯,大風拔木」, 嗣聖二十一年。即武后長安四年大風。

按《唐書武后本紀》:「長安四年五月丁亥,大風拔木。」

神龍元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神龍元年三月 乙酉,睦州大風拔木。」崔元暐封博陵郡王也。大風折 其輅蓋。

神龍二年六月乙亥,滑州大風拔木。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景龍元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龍元年七月, 郴州大風,發屋拔木。八月,宋州大風拔木,壞廬舍。」 景龍二年十月辛亥,滑州暴風發屋。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景龍三年三月辛未,曹州大風拔木。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宗開元二年京師大風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年六月,京師大風拔木。 開元四年,大風。」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四年六月辛未,京師、華陝二 州大風拔木。」

開元九年,暴風。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元九年七月 丙辰,揚州、潤州暴風雨,發屋拔木。」

開元十四年,大風。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十四年六月戊午,東都大風 拔木。 按《五行志》:開元十四年六月,大風拔木發屋端門䲭尾盡落。端門,號令所出者也。 按《吳競傳》:開 元十四年六月大風,詔群臣陳得失。競上疏曰:「自春 以來,亢暘不雨。乃六月戊午,大風拔樹,壞居人廬舍。 《傳》曰:『敬德不用厥災旱。上下蔽隔,庶位踰節,陰侵于 陽,則』」旱災應。又曰:「政悖德隱,厥風發屋壞木。」風陰類, 大臣之象,恐陛下左右有奸臣擅權,懷謀上之心。臣 聞百王之失,皆由權移于下,故曰人主與人權,猶倒 持太阿,授之以柄。夫天降災異,欲人主感悟,願深察 天變,杜絕其萌。且陛下承天后和帝之亂,府庫未充, 冗員尚繁,戶口流散,法出多門,賕謁大行,「趨競彌廣。 此弊未革,實陛下庶政之闕也。臣不勝惓惓,願斥屏 群小,不為慢游,出不御之女,減不急之馬,明選舉,慎 刑罰,杜僥倖,存至公,雖有旱風之變,不足累聖德矣。」 按《舊唐書五行志》,「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風拔木發屋, 端門鴟吻盡落,都城內及寺觀落者約半。七月,滄州 大風,海運船沒者十一二」,失平盧軍糧五千餘石,舟 人皆死。潤州大風從東北海濤奔上,沒瓜步洲,損居 人。

開元十七年,大風。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十七年四月乙亥,大風震藍 田山崩。」

開元十九年六月乙酉,大風拔木。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二十二年五月戊子,大風拔木。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天寶十載大風湧潮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天寶十 載,廣陵郡大風架海潮淪江口,大小船數千艘。」 「天寶十一載五月甲子,東京大風拔木。」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天寶十三載三月辛酉,大風拔木。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代宗永泰元年三月辛亥大風拔木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大曆二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大曆二 年三月辛亥夜。京師大風發屋。」

大曆七年五月乙酉,大風拔木。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大曆十年,大風。

按《唐書代宗本紀》:「大曆十年三月甲申,大風拔木。五 月甲寅,大風拔木,震闕門。」

按:《舊唐書五行志》:「十年四月甲申夜,暴風拔樹,飄屋 瓦,宮寺䲭吻,飄失者十五六。七月己未夜,杭州大風。」

德宗貞元元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元年七月庚子,大風拔木。」 「貞元六年四月甲申,大風雨。」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貞元八年,大風。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八年五月己未,大風發太廟 屋瓦。 按《五行志》,「八年五月己未,暴風發太廟屋瓦, 毀門闕、官署廬舍,不可勝紀。」

貞元十年六月辛未,大風拔木。

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五行志》:「十年六月辛丑晦,夜暴風大雨拔 樹。」按新舊唐書所載日干互異故並存之

貞元十四年八月癸未,廣州大風,壞屋覆舟。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憲宗元和元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元和元年六月丙申,大風拔木。」 「元和三年,大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壬申, 大風毀含元殿欄檻二十七間,占為兵起。」

元和四年,大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十月壬午, 天有氣如煙,臭如燔皮,日昳大風而止。」

元和五年,大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元和五年三月甲子,大風拔木。」 按《五行志》,「五年三月丙子,大風毀崇陵上宮衙殿鴟 尾及神門戟竿六,壞行垣四十間。」按舊志作八年事誤 元和八年,大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六月庚寅, 京師大風雨,毀屋飄瓦,人多壓死者。丙申,富平大風, 拔棗木千餘株。」

元和十二年春,暴風。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春,青州 一夕暴風自西北,天地晦冥,空中有若旌旗狀,屋瓦 上如蹂躒聲。有日者占之曰:「不及五年,茲地當大殺 戮。」

元和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三月,大風。

按《唐書穆宗本紀》:「元和十五年三月戊辰,大風雨雹

穆宗長慶元年九月壬寅京師大風雨 编辑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云云。 長慶二年。大風。

按《唐書穆宗本紀》,長慶二年六月乙丑,大風落太廟 鴟尾。 按《五行志》:「長慶二年正月己酉,大風霾。十月, 夏州大風,飛沙為堆,高及城堞。」

長慶三年,大風。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正月丁巳 朔,大風昏霾竟日。」

長慶四年,大風。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六月庚寅, 大風毁延喜門及景風門。」

文宗太和二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太和二年六月己巳,大風拔木。 太和八年,暴風。」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八年六月 癸未。暴風壞長安縣署及經行寺塔。」

太和九年,大風。

按《唐書文宗本紀》,太和九年四月辛丑,大風拔木,落 含元殿鴟尾,壞門觀。 按《五行志》:「九年四月辛丑,大 風拔木萬株,墮含元殿四鴟尾,拔殿庭樹三,壞金吾 仗舍,發城門樓觀內外三十餘所,光化門西城十數 雉壞。」

開成元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開成元 年夏六月,鳳翔麟遊縣暴風雨,飄害九成宮及滋善 寺佛舍,壞百姓屋三百間,死者百餘人,牛馬不知其 數。」

開成三年,大風。

按《唐書文宗本紀》,開成三年正月戊申,大風拔木。 開成五年正月,武宗即位,四月、五月、七月皆大風。 按《唐書武宗本紀》,開成五年正月辛巳即位,「四月甲 子,大風拔木。」 按《五行志》,「五年四月甲子,大風拔木, 五月壬寅亦如之,七月戊寅亦如之。」

武宗會昌元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會昌元年三月, 黔南大風飄瓦。」

懿宗咸通六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通六年正月, 絳州大風拔木,有十圍者。十一月己卯晦,潼關夜中 大風,山如吼雷,河噴石鳴,群烏亂飛,重關傾側。十二 月,大風拔木。」

僖宗乾符二年黑風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符二年二月, 宣武境內黑風雨土。」

乾符五年,大風。

按《唐書僖宗本紀》:「乾符五年五月丁酉,雨雹,大風拔 木。」

廣明元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廣明元年四月甲申,京師、東都、汝 州雨雹,大風拔木。」

中和元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中和元年五月辛酉,大風,雨土。 中和四年,大風。」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六月乙巳, 太原大風雨,拔木千株,害稼百里。」

昭宗光化三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光化三年七月 乙丑,洛州大風,拔木發屋。」

天復二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復二年,昇州 大風,發屋飛大木。」

天祐元年大風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天祐元年閏四月甲辰,大風雨土。」 按《五行志》:「天祐元年閏四月乙未朔,大風雨土。」按紀志日

《干》互異,故並存之。

後梁 编辑

太祖開平四年大風 编辑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平四 年十一月戊戌,詔曰:「自朔至今,暴風未息,諒惟不德, 致此咎徵。皇天動威,罔敢不懼。宜遍今祈禱,副朕意 焉。」差官分往祠所止風。

後唐 编辑

莊宗同光三年蜀大風 编辑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蜀後主 本紀》。咸康元年十月,帝次梓潼,大風發屋。太史曰:「此 風發,當千里外有破國稱臣者。」帝不省。

後漢 编辑

隱帝乾祐三年大風 编辑

按《五代史漢隱帝本紀》,不載。 按《通鑑》,漢宮中數有 怪,大風發屋拔木,吹擲門扉一十餘步而落。漢主召司天監趙延義,問以祈禳之術。對曰:「王者欲弭災異, 莫如脩德。」漢主曰:「何為脩德?」對曰:「請讀《貞觀政要》而 法之。」

编辑

太宗天顯七年暴風 编辑

按《遼史太宗本紀》:「天顯七年八月壬戌,捕鵝于沿柳 湖,風雨暴至,舟覆溺死者六十餘人,命存恤其家,識 以為戒。」

聖宗開泰六年大風起德妃蕭氏塚上 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開泰六年六月戊辰朔,德妃蕭氏 賜死,葬兔兒山。後數日,大風起塚上,晝暝,大雷電而 雨不止者踰月。」

開泰七年,大風。

按《遼史聖宗本紀》:「七年五月丙申,品打魯瑰部節度 使勃魯里至鼻洒河,遇微雨,忽天地晦冥,大風飄四 十三人飛旋空中,良久乃墮數里外。勃魯里幸獲免, 一酒壺在地反不移。」

编辑

太祖建隆三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吳越忠懿王 世家》。「建隆三年七月壬戌。大風拔木。」

乾德二年暴風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德二年五月, 揚州暴風,壞軍營舍百區。」

乾德三年,暴風。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六月,揚州 暴風,壞軍營舍及城上敵棚。」

開寶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寶二年三月。 帝駐太原城下。大風一夕而止。」

開寶八年,大風。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十月,廣州 颶風起一晝夜,雨水二丈餘,海為之漲,飄失舟楫。」 開寶九年大風。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九年五月庚辰,宋州大風,壞 城樓、官民舍幾五千間。 按《五行志》,「九年四月,宋州 大風,壞甲仗庫、城樓、軍營凡四千五百九十六區。」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平興國二年 六月,曹州大風,壞濟陰縣廨及軍營。」

太平興國四年,大風。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八月,泗州 大風,浮梁竹笮,鐵索斷,華表石柱折。」

太平興國六年,大風。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九月,高州 大風雨,壞廳宇及民舍五百餘區。」

太平興國七年,颶風。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八月,瓊州 颶風,壞城門、州署、民舍殆盡。」

太平興國八年五月,相州風。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八年九月。太平 軍颶風拔木。壞廳宇民舍千八十七區。十月雷州颶 風。壞廩庫民舍七百區。

太平興國九年,颶風。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八月,白州 颶風,壞廨宇民舍。」

端拱二年暴風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端拱二年。京師 暴風起東北。塵沙曀日。人不相辨。

淳化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淳化二年五月, 通利軍大風害稼。

淳化三年,黑風晝晦。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六月丁丑。 黑風自西北起。天地晦暝。雷震有頃乃止。先是京師 大熱。疫死者眾。及北風至。疫疾遽止。」

至道二年颶風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道二年八月, 潮州颶風,壞州廨營砦。」

真宗咸平元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平元年八月, 涪州大風,壞城舍。」

咸平四年,暴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八月丙子, 京師暴風。」

景德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二年六月颶風害稼,遣使分賑。」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甲午。大風吹沙折木。八月,福州 海上有颶風。壞廬舍。

景德三年,大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秋七月丙寅,大風,遣中使視稼。」

景德四年,大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甲寅 夕,京師大風,黃塵蔽天,自大名歷京畿,害桑稼,唐州 尢甚。」

大中祥符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二年秋九月乙亥,無為軍言,「大風 拔木,壞城門營壘民舍,壓溺者千餘人。」詔內臣恤視, 蠲來年租,收瘞死者,家賜米一斛。 按《五行志》:「二年 夏四月乙未,大風起京師西北,連日夜不止。秋九月, 無為軍城北暴風,晝晦不可辨,拔木壞城門、營壘、民 舍。」

大中祥符五年八月,京師大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大中祥符七年,大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春三月戊 辰。京師大風。揚砂礫。是日百官習儀恭謝。壇有陷仆 者。

大中祥符八年,大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六月辛亥, 京師風起巳位,吹沙揚塵。」

天禧元年風害稼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是 歲,諸路蝗,民饑,鎮戎軍風害稼,詔發廩振之,蠲租賦, 貸其種糧。」

天禧二年,大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禧二年正月, 永州大風,發屋拔木,數日止。

天禧三年,大風。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徐州 利國監大風起西南,壞廬舍二百餘區,壓死十二人。」 天禧四年,大風。

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四年夏四月丁亥,大風,晝晦。」

按《禮志》:「天禧四年四月,大風,飛沙折木,晝晦數刻。」

命中使詣宮觀建醮禳之。 按《五行志》:四年四月丁 亥,大風起西北,飛沙折木,晝晦數刻。五月乙卯,暴風 起西北,有聲,折木吹沙,黃塵蔽天。占並主陰謀姦邪。 是秋,內侍周懷政坐妖亂伏誅。

仁宗天聖六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六年二月「庚辰,大風,晝晦。」 天聖九年,「大風。」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九年十二月辛酉,大風三日。」

景祐元年常州大風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景祐元年閏六月己巳,常州無錫 縣大風發屋 按《五行志》,「景祐元年六月己巳,無錫 縣大風發屋,民被壓死者眾。九月甲寅,夜漏上風自 丑起,有聲擺木鳴條。」

景祐二年,風自未來。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戊寅, 平明風自未來,占者以為百穀豐衍之候。」

康定元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康定元年三月丙午,大風晝暝。」

皇祐四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皇祐四年秋七月丁巳,大風拔木。 八月癸未,詔開封府:「比大風雨,民廬摧圯壓死者,官 為祭斂之」 按《五行志》:「皇祐四年七月丁巳,大風起 西北方,拔木。」

嘉祐二年正月元日有風東北來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祐二年正月 元日平旦,有風從東北來,遍天有蒼黑雲。占云:「大熟 多雨。」

嘉祐八年,大風。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祐八年十一 月丙午,大風霾。」

英宗治平六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英宗本紀》:「治平二年二月甲辰,大風晝暝。」按五

行志作乙巳

治平四年大風。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正月庚辰 朔。大風霾。是日上尊號。廷中仗衛皆不能整。」時帝已 不豫。後七日崩。

神宗熙寧四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熙寧四年二月 辛巳,京東自濮州至河北旁邊大風异常,百姓驚恐。 四月癸亥,京師大風霾。」

熙寧六年,黑風。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四月,館陶 縣黑風。」

熙寧九年,大風。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十一月,海 陽、潮陽二縣颶風潮害民居田稼按《夢溪筆談》:「熙寧九年,恩州武城縣有旋風自東南 來,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盡拔。俄頃旋風卷入雲霄 中,既而漸近,乃經縣城,官舍民居略盡,悉卷入雲中。 縣令兒女奴婢卷去復墜地,死傷者數人。民間死傷 亡失者不可勝計,縣」悉為丘墟,遂移今縣。

熙寧十年,大風。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六月,武城 縣大風壞縣廨,知縣李愈妻、主簿寇宗奭之母壓死。 七月,溫州大風雨,漂城樓、官舍。」

元豐四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豐四年六月, 邕州颶風,壞城樓、官私廬舍。七月甲午夜,泰州海風 作,繼以大雨,浸州城,壞公私廬舍數千間。靜海縣大 風雨,毀官私廬舍二千七百六十三楹;丹陽縣大風 雨,溺民居,毀廬舍;丹徒縣大風潮,飄蕩沿江廬舍,損 田稼。」

元豐五年,颶風。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朱崖 軍颶風,毀廬舍。」

哲宗元祐八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祐八年二月, 京師風霾,福建、兩浙海風駕潮,害民田。」

紹聖元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聖元年秋,蘇、 湖、秀等州海風害民田。」

欽宗靖康元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欽宗本紀》。「靖康元年春正月壬午。大風走石。 竟日乃止。十一月丁亥。大風發屋折木。閏十一月甲 寅。大風自北起。俄大雨雪。連日夜不止」 按《五行志》。 「靖康元年正月朢夜。大風起西北。有聲吹沙走石。盡 明日乃止。二月戊申。大風起東北。揚塵翳空。三月己 巳夜五更。大風乍緩乍急。聲如叫怒。十一月丁亥。大 風」發屋折木。閏十一月甲寅,大風起北方,雪作盈數 尺,連夜不止。

靖康二年,大風。

按《宋史欽宗本紀》。「靖康二年春正月己亥。陰曀風迅 發。夏四月庚申朔。大風吹石折木。辛酉。北風大起。苦 寒」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辛卯朔,大風霾。丁酉,風霾。 己亥,天氣昏曀。陰風迅發竟日夜。西北陰雲中如有 火光。長二丈餘。闊數尺。民時時見之。庚戌,大風雨。二 月乙酉,大風折木。晚尢甚。丁酉,汴京風霾。日無光。」是 日,張邦昌僭位。三月己亥,大風。四月庚申朔,大風吹 石折木。辛酉,北風益甚,苦寒。金人以帝及皇太子北 歸。

高宗建炎元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炎元年正月 丁酉。大風吹石折木。十二月乙酉。大風拔木。」

建炎二年,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七月「癸未, 風雨晝晦。是日東京留守宗澤死。」

紹興二十八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興二十八年 七月壬戌,平江府大風雨駕潮。漂溺數百里,壞田廬。 紹興三十一年。大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三十一年「正月丁亥夜,風雷,雨雪 交作。八月,李寶舟師三千發江陰,大風雨。」

紹興三十二年五月,孝宗即位。七月,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紹興三十二年五月即位。秋七月 戊申。大風拔木 按《五行志》。三十二年七月「戊申。大 風拔木。溫州大風。壞屋覆舟。」

孝宗隆興元年風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元年「八月丙子。以飛蝗風水 為災。避殿減膳。」 按《五行志》。「隆興元年,浙東西郡國 風水傷稼。」

隆興二年,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二年冬十月丙子,大風」 按 《五行志》:「二年八月,大風雨,漂蕩田禾。」

隆興三年,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八月,大風 雨,漂蕩田廬。」

乾道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道二年八月 丁亥,溫州大風雨,駕海潮,殺人覆舟,壞廬舍。」

乾道四年,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四年冬十月庚戌,大風。 乾道五年,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五年正月癸卯,大風。九月壬申,大 風。十月戊戌,大風。十二月辛卯,大風。」 按《五行志》:「五 年十月,台州大風,水壞田廬。」

乾道七年二月壬申,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乾道八年,颶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六月丙辰, 惠州颶風,壞海艦二十餘。時樞密院調廣東經略司 水軍,四艦覆其三,死者百三十餘人。」

乾道九年正月辛酉,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二年冬十月庚辰,大風。十一 月癸丑,大風。」

淳熙四年,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九月,明州 大風駕海潮,壞定海、鄞縣海岸七千六百餘丈及田 廬、軍壘。十月乙巳夜,福清縣、興化軍大風雨,壞官舍、 民居、倉庫及海口鎮人多死者。」

淳熙五年正月庚戌,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淳熙六年,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十一月,鄂 州大風覆舟,溺人甚眾。」

淳熙七年,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二月,江陵 府大風火及舟,焚溺死者尤眾。」

淳熙九年,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九年十一月戊子,大風。」 淳熙十年,「大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八月辛酉, 雷州颶風大作,駕海潮,傷人,禾稼林木皆折。」

淳熙十六年,黑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六月。行 都錢塘門啟。黑風入揚沙石

光宗紹熙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紀》:「二年三月癸酉,溫州大風雷雹,田 苗桑果蕩盡。十一月辛未,有事于太廟。皇后李氏殺 皇貴妃,以暴卒聞。壬申,合祭天地于圜丘,以太祖、太 宗配。大風雨,不成禮而罷。」 按《五行志》:紹熙二年三 月「癸酉,瑞安縣大風,壞屋拔木,殺人。」

紹熙四年,風。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七月,興化 軍海風害稼。」

紹熙五年,大風。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丙子, 大風。七月乙亥,行都大風拔木,壞舟甚眾。紹興府、秀 州大風駕潮,害稼。明州颶風駕海潮,害稼。十月戊戌, 行都大風拔木。」

寧宗慶元二年台州風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慶元二年六月 壬申,台州暴風雨,駕海潮,壞田廬。」

慶元六年三月甲子,大風拔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泰三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泰三年冬十月丁未,大風。十一 月癸未,大風。」

嘉泰四年春正月,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泰四年春正月乙亥,大風。」

開禧元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開禧元年九月庚戌,大風。」 按《五 行志》:「開禧元年四月乙卯,九月庚戌,大風。」

嘉定元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定元年九月 乙丑,大風。」

嘉定二年,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二月戊子, 大風。七月壬辰,台州大風雨,駕海潮,壞屋殺人。 嘉定三年,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三年八月乙亥,大風拔木。 按《五行志》:三年八月癸酉,大風拔木,折禾穗,墮果實。 寧宗露禱,至于丙子乃息。後御史朝陵于紹興府,歸 奏「風壞陵殿宮牆六十餘所,陵木二千餘章。」

嘉定四年閏二月丁未,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嘉定六年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十二月,餘 姚縣風潮壞海隄,亙八鄉。」

嘉定七年,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正月庚辰。 江州放鐙。黑雲暴風忽作。遊人相踐。死者二十餘。」 嘉定十年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年春正月乙未,大風。十一 月丁丑,大風。」

嘉定十一年,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一年冬十月戊午,大風按《五行志》,十一年二月甲寅,大風,十月戊午,大風, 嘉定十三年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大風。十 二月戌午,大風。」

嘉定十四年六月辛巳,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十六年,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秋,大風 拔木,害稼。」

嘉定十七年,大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七年秋,福州 颶風大作,壞田損稼。冬,鄂州被風,壞戰艦二百餘,壽 昌軍壞戰艦六十餘,江州、興國亦如之。」

理宗寶慶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七月,雷電雨,晝晦,大風。」

嘉熙二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二年七月。「以霖雨不止。烈風大作。 詔避殿減膳徹樂。令中外之臣極言闕失。」 按《五行 志》。嘉熙二年風雹。

嘉熙三年,大風雹。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淳祐十一年泰州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寶祐三年六月辛未大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景定四年十一月福州颶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度宗咸淳四年大風 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淳四年閏正 月丁巳,大風雷雨,居民屋瓦皆動。」

咸淳七年,大風。

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七年六月丙申,諸暨縣暴風。」

按:《五行志》:「七年五月甲申,紹興府大風。」按:「《紀》《志》」 月日互異,故並載之。

咸淳十年大風。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四月紹興 府大風拔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