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78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七十八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七十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七十八卷目錄

 雨災部彙考四

  宋二高宗建炎二則 紹興十三則 孝宗隆興二則 乾道七則 淳熙十三則 光

  宗紹熙五則 寧宗慶元六則 嘉泰二則 開禧二則 嘉定十三則 理宗寶慶一則

  紹定一則 端平一則 嘉熙一則 寶祐一則 景定一則 度宗咸淳六則

  金太宗天會一則 世宗大定一則 章宗明昌三則 承安二則 衛紹王大安一則

  宣宗興定一則 哀宗天興一則 正大一則

  元憲宗一則 世祖至元十二則 成宗大德七則 武宗至大三則 仁宗皇慶二則

  延祐七則 英宗至治三則 泰定帝泰定四則 文宗天曆一則 至順三則 順帝元統

  二則 至元三則 至正十八則

庶徵典第七十八卷

雨災部彙考四 编辑

宋二 编辑

高宗建炎二年春淫雨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建炎三年,春夏,霖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建炎三年六月己酉,以久雨召郎 官,已上言闕政,呂頤浩請令實封以聞。遂用司勳員 外郎趙鼎言,罷王安石配饗神宗廟庭,以司馬光配。 辛酉,以久陰,下詔以四失罪己,一曰昧經邦之大略, 二曰昧戡難之遠圖,三曰無綏人之德,四曰失馭臣 之柄。仍榜朝堂,遍諭天下,使知朕悔過之意。」 按《五 行志》:三年二月癸亥,高宗初至杭州,久霖雨。占曰:「陰 盛,下有陰謀。」時苗傅、劉正彥為亂。五月,霖雨,夏寒。 按《季陵傳》:陵遷中書舍人。三年六月,淫雨,詔求直言。 陵言:「金人累歲侵軼,生靈塗炭,怨氣所積。災異之來, 固不足怪,惟先格王政,厥事則在我者,其可忽邪?臣 觀廟堂無擅命之臣,惟將率之權太盛。宮」閫無女謁 私,惟宦寺之習未革。今將帥擁兵自衛,浸成跋扈,苗、 劉竊發,勤王之師一至,凌轢官吏,莫敢誰何。此將帥 之權太盛有以干陽也。宦寺縱橫,上下共憤,卒碎賊 手,可為戒矣。比聞復召藍珪,黨與相賀,聞者切齒。此 宦寺之習未革有以干陽也。《洪範》「休徵曰,肅,時雨若; 謀時寒若;咎徵曰,狂,恆雨若;急恆寒若。」自古天子之 出,必載廟主行,示有尊也。前日倉卒迎奉,不能如禮。 既至錢塘,置太廟於道宮,薦享有闕,留神御於河滸, 安奉後時;不肅之咎,臣意宗廟當之。比年盜賊,例許 招安,未幾再叛,反墮其計。忠臣之憤不雪,赤子之冤 莫報,不謀之咎,臣意盜賊當之。道路之言,謂鑾輿不 久居此,自「臣臆度,決無是事。假或有之,不幾於狂乎! 軍興以來,既結保甲,又改巡社,既招弓手,又募民兵, 民力竭矣,而猶誅求焉,不幾於急乎?此皆陰道太盛 所致。」帝嘉納之。

紹興元年行都婺州雨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興元年,行都 雨壞城三百八十丈。」是歲婺州雨壞城。

紹興三年,霖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雨自正月 朔,至于二月七月,四川霖雨。至于明年正月。

紹興四年,久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四年六月庚子,以霖雨罷不急之 役。」 按《五行志》:「四年六月,淫雨害稼,蘇、湖二州為甚。」 九月久雨。時劉豫連金人入寇,十月高宗親征,霽。 紹興五年霖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三月,霖雨 傷蠶麥,行都雨甚。九月雨至於明年正月。」

紹興六年,久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久雨 不止。冬,饒州雨水壞城四百餘丈。」

紹興七年十月,高宗如建康,久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興八年,久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三月,積雨, 至于四月,傷蠶麥,害稼。」

紹興二十一年,襄陽大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夏。「襄 陽府大雨十餘日。」

紹興二十三年,大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六月, 大雨,壞軍壘民田。七月,光澤縣大雨,溪流暴涌,平地 高十餘丈,人避不及者皆溺,半時即平。」

紹興二十八年,大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八年六月「丙申,興、利二州及大安軍大雨,水,流民廬,壞橋棧,死 者甚眾。」

紹興三十年,大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十年五月。「久 雨。傷蠶麥。害稼。八月。施州大風雨。」

紹興三十一年,久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三十一年四月丁巳,以久雨傷蠶 麥,盜賊間發,命侍從臺諫條上弭災除盜之策。 紹興三十二年,大雨。」

按《宋史高宗本紀》:「三十二年四月,大雨,淮水暴溢數 百里,漂沒廬舍人畜,死者甚眾。」

孝宗隆興元年霖雨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元年三月庚申,以久雨,命有 司振災傷,察刑禁。 按《五行志》,「元年三月,霖雨行都, 壞城三百三十餘丈。」

隆興二年,大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隆興二年六月辛酉,以淫雨詔州 縣理滯囚。九月辛丑,以久雨,出內庫白金四十萬兩 糴米賑貧民」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陰雨。七月,淮東 郡大水。越月積陰苦雨,水患益甚。浙西、江東大雨害 稼。八月風雨。踰月。」

乾道元年久雨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元年二月甲辰,以久雨,避殿 減膳,蠲兩淮災州縣身丁錢絹,決繫囚。」 按《五行志》, 「乾道元年二月,行都及越、湖、常、潤、溫、台、明、處九郡,雨 寒,敗首種,損蠶麥。」

乾道二年,淫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二年夏四月戊寅,以久雨。命侍從 臺諫議刑政所宜以聞。減大理、三衙、臨安府及浙西 州縣雜犯死罪以下囚一等,釋杖以下」 按《五行志》: 「二年正月淫雨,至于四月。夏寒。江浙諸郡損稼,蠶麥 不登。」

乾道三年,大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三年八月甲寅,以久雨。命臨安府 決繫囚。」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丙午,泉州大雨。晝夜 不止者旬日。八月淫雨。江、浙、淮、閩禾麻菽麥多腐。」 乾道四年陰雨彌月。

按《宋史孝宗本紀》。「四年七月己丑。以久雨。御延和殿 廉囚。減臨安府三衙死罪以下囚。釋杖以下」 按《五 行志》。四年四月陰雨彌月。

乾道六年,久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連雨 六十餘日。十一月,連雨。辛巳,郊祀,雲開于圜丘百步 外。」

乾道八年,大雨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四月,四川 陰雨七十餘日。五月,隆興府、吉、筠州、臨江軍皆大雨 水,漂民廬,壞城郭,潰田害稼。六月壬寅,四川郡縣大 雨徹晝夜,至于己酉,嘉、眉、邛屬州,永康軍及金堂縣 尤甚,漂民廬,決田畝。」

乾道九年,淫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九年閏月戊申。以久雨。命大理、三 衙、臨安府及兩浙州縣決繫囚。減雜犯死罪以下一 等。釋杖以下 按《五行志》。九年閏正月淫雨。

淳熙元年久雨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元年十月癸亥,以積雨,命中 外決繫囚。」

淳熙二年夏,建康府霖雨,壞城郭。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淳熙三年,久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三年八月壬午,以久雨,命中 外決繫囚。冬十月甲戌,以久雨命中外決繫囚。」 按 《五行志》:「三年五月,淮、浙積雨,損禾麥。八月,浙東西、江 東連雨。癸未甲申,行都大風雨。九月,久雨。十月癸酉, 孝宗出手詔決獄,援筆而風起,開霽。」 又按志:「三年 八月辛巳,台州大風雨。至于壬午,海濤溪流合激為 大水」,決江岸,壞民廬,溺死者甚眾。癸未,行都大雨,水 壞德勝江,漲北新三橋及錢塘、餘杭、仁和縣田,流入 湖,秀州害稼。

淳熙四年,大雨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四年,福州建寧府雨,振之。」 按《五行志》:「四年五月庚子,建寧府福、南劎州大雨水, 至于壬寅,漂民廬數千家。己亥夜,錢塘江濤大溢。九 月丁酉、戊戌,大風雨駕海濤,敗錢塘縣隄三百餘丈。 紹興府餘姚、上虞二縣亦大風雨。」

淳熙五年,階州、興化軍暴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閏六月己 亥,階州暴雨,至于戊申,乙巳,興化軍、福州福清縣暴 風雨,夜作。」

淳熙六年,霖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四月,衢州霖雨,九月連雨,己巳,將郊而霽。」

淳熙八年,久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八年五月「辛卯,以久雨減京 畿及兩浙囚罪一等,釋杖以下,貸貧民稻種錢。」 按 《五行志》:八年四月,雨腐禾麥。五月,久雨敗首種。 淳熙十年,大霖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五月,信州 霖雨,自甲戌至于辛巳。八月,福州大霖雨,自乙未至 于九月乙丑,吉州亦如之。」 又按《志》,「十年九月乙丑, 福、漳州大風雨,水暴至,長溪、寧德縣瀕溪聚落廬舍 人舟皆漂入海,漳城半沒,浸八百九十餘家。丁卯,吉 州龍泉縣大水,漂民廬,壞田畝,溺死者眾。」

淳熙十一年,建康、處州、明州大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四月淫 雨。戊寅,建康府太平州大霖雨。六月甲申,處州龍泉 縣暴雨。七月壬辰,明州大風雨,山水暴出,浸民市圮 民廬,覆舟殺人。」

淳熙十二年夏,霖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五月、六 月皆霖雨。」

淳熙十三年,霖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三年秋,利州 路雨霖,敗禾稼,穜稑、金、洋、階、成、岷、鳳六州亦如之。 淳熙十五年「大雨水。」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五年五月,荊 淮郡國連雨。戊午,祁門縣霖雨。」 又按志:「五月,淮甸 大雨水,淮水溢,廬、濠、楚州、無為、安豐、高郵、盱眙軍皆 漂廬舍田稼,廬州城圮。」

淳熙十六年,霖雨。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四月,西 和州霖害禾麥。五月,浙西、湖北、福建、淮東、利西諸道 霖雨。六月庚寅,鎮江府大雨水五日,浸軍民壘舍三 千餘。」

光宗紹熙元年久雨 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紀》,「紹熙元年三月庚午,以久雨,釋杖 以下囚。」 按《五行志》:「紹熙元年春,久陰連雨,至於三 月。夏,階、成、岷、鳳四州霖雨傷麥。」

紹熙二年,大雨。

按《宋史光宗本紀》,「二年三月癸酉,溫州大風雨雷雹, 田苗桑果俱盡。十一月辛未,有事於大廟。皇后李氏 殺皇貴妃,以暴卒聞。壬申,合祭天地於圜丘,以太祖、 太宗配。大風雨,不成禮而罷。」帝既聞貴妃薨,又值此 變,震懼感疾,稱賀,肆赦,不御樓。壽皇聖帝及壽成皇 后來視疾,帝自是不視朝。 按《五行志》:二年二月,贛 州霖雨,連春夏不止,壞城四百九十丈,圮城樓、敵樓 凡十五所。四月,福建路霖雨,至於五月。七月,利州路 久雨,傷種麥。癸亥,興州暴雨。

紹熙三年,諸路大雨。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江東、 河北路連雨,常德府大雨徹晝夜,自壬辰至於庚子。 寧國府、池州、廣德軍自己亥至六月辛丑朔,雨甚。祁 門縣至於庚戌。七月壬申,天台、仙居二縣大雨連旬, 淮西路鎮江、襄陽府皆害禾麥。八月,普州雨害稼。 紹熙四年,霖雨。」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四月,霖雨, 至於五月,浙東西、江東、湖北郡縣壞圩田,害蠶麥蔬 稑,紹興、寧國府尤甚。鎮江府大雨,自辛未至於丙子; 淮西郡縣自丙子至於戊寅。」

紹熙五年七月,內禪於寧宗。十月,久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五年秋七月即位。「冬十月庚子,以 久雨,命大理、三衙、臨安府、兩浙州縣決繫囚,釋杖以 下。」 按《五行志》:「五年八月,霖雨,畿縣、浙東西皆害稼。 九月雨至於十月癸巳,大雨三晝夜不止。江東西、福 建郡縣皆苦雨。」

寧宗慶元元年久雨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元年春正月「辛亥,以久雨,振 給臨安貧民。二月癸亥,以久雨,釋大理、三衙、臨安府、 兩浙路杖以下囚。九月乙酉,以久雨決繫囚。」 按《五 行志》:「慶元元年正月,霖雨。甲辰,帝蔬食露禱,丙午霽, 二月,又雨,至於三月,傷麥。五月,霖雨。七月,雨至於八 月。」

慶元二年,台州行都皆霖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壬申, 台州焱風暴雨連夕。八月,行都霖雨五十餘日。 慶元三年七月,雨連月。」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慶元四年,久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四年八月丁卯朔,以久雨,決 繫囚。」

慶元五年,行都、浙東西皆霖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五年夏五月戊申,以久雨民多疫命臨安府振恤之。」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行都雨壞 城。夜壓附郭民廬,多死者。六月,浙東西霖雨。至于八 月。」

慶元六年,嚴州霖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庚午, 嚴州霖雨,連五晝夜不止。」

嘉泰二年福建路連雨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泰二年六月, 福建路連雨,至于七月丁未,大風雨為災。」

嘉泰三年八月,久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開禧元年利州盱眙軍行都皆大雨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禧元年七月, 利州郡縣霖雨害稼。閏月,盱眙軍陰雨,至于九月,敗 禾稑。十月,行都淫雨,至于明年春。」

開禧二年春,淫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二年二月丁巳。以久雨。詔大理、三 衙、臨安府及諸路決繫囚。己卯復御正殿」 按《五行 志》。二年春淫雨。至于三月。

嘉定二年連利等州霖雨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戊戌, 連州大雨連晝夜。六月,利、閬、成、西和四州霖雨。七月 壬辰,台州大風雨,夜作。」

嘉定三年,久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三年三月丙辰,以久雨,釋兩浙州 縣繫囚。五月癸丑,以久雨發米賑貧民。」 按《五行志》, 「三年三月,陰雨六十餘日,五月淫雨至于六月,首種 多敗,蠶麥不登。」 又按《志》:「三年五月,嚴、衢、婺、徽州、富 陽、餘杭、鹽官、新城、諸暨、淳安大雨水,溺死者眾,圮田 廬市郭,首種皆腐。」

嘉定四年八月,淫雨,至于九月。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五年春,淫雨,十一月,積陰。

按《宋史寧宗本紀》。五年春三月戊辰。以久雨。詔大理、 三衙、臨安府、兩浙州縣決繫囚 按《五行志》。五年春 淫雨。至于三月。傷蠶麥。十一月雨雪積陰。至于明年 春。

嘉定六年,大霖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春淫雨,至 于二月。丁亥,雨雪集霰。五月,陰雨經日。辛酉,嚴州霖 雨。六月戊子,紹興府大風雨,浙東西雨,至于七月。 嘉定七年久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七年九月「丙戌,以久雨。釋大理、三 衙、臨安府杖以下囚。庚寅,釋兩浙路杖以下囚。」 按 《五行志》,七年九月陰雨。至于十月,害禾麥。

嘉定九年,霖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四月六月, 大霖雨,浙東西郡縣尤甚。」

嘉定十年久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年五月「辛巳,以久雨,釋大 理、三衙、臨安府杖以下囚。冬十月乙巳朔,以久雨釋 大理、三衙、臨安府及兩浙諸州杖以下囚。」 按《五行 志》,十年三月連雨,至于四月。十月霖雨害稼。

嘉定十一年,霖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六月,霖 雨,浙西郡縣尤甚。」

嘉定十二年,霖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六月,霖 雨彌月。」

嘉定十五年,久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五年七月,浙 東西霖雨為災。」 又按志,十五年七月,蕭山縣大水, 時久雨,衢、婺、徽、嚴暴流與江濤合,圮田廬,害稼。 嘉定十六年霖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五月,霖 雨,浙西、湖北、江東、淮東尤甚。八月,大風雨害稼。」 嘉定十七年八月,霖雨。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理宗寶慶二年久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二年三月「癸酉,以久雨,詔大 理寺、三衙、兩浙運司、臨安府諸屬縣榷酒所,凡贓賞 等錢,罪已決者,一切勿徵,毋錮留妻子。自是霖潦寒 暑皆免。」

紹定五年久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紹定五年五月己丑,詔臣僚言:「積 陰霖淫,歷夏徂秋,疑必有致咎之徵。比聞蘄州進士 馮杰,本儒家,都大坑冶司抑為爐戶,誅求日增。杰妻 以憂死,其女繼之,弟大聲因赴愬死于道路。杰知不 免,毒其二子一妾,舉火自經而死。民冤至此,豈不上 干陰陽之和?」詔都大坑冶魏峴罷職。

====端平三年大雨====按《宋史理宗本紀》,端平三年秋七月丁巳,祈晴。 按 《五行志》,「三年三月辛酉,蘄州大雨,水漂民居。」

嘉熙二年霖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嘉熙二年秋七月壬午,以霖雨不 止,烈風大作,詔避殿,減膳、徹樂,令中外之臣極言闕 失。」

寶祐三年五月久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景定二年霖雨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景定二年六月「乙未,詔霖雨為沴, 避殿、減膳、徹樂。」

度宗咸淳元年久雨 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元年閏月己巳,久雨,京城減 直糶米三萬石。」自是米價高,即發廩平糶,以為常。 咸淳三年,久雨。

按《宋史度宗本紀》:「三年八月壬申,久雨,命在京三獄、 赤縣、道司、僉廳擇官審決獄訟毋滯。」

咸淳五年,久雨。

按:《宋史度宗本紀》:「五年九月丙午,祈晴。」

咸淳六年五月,「大雨水。」

按《宋史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咸淳七年六月丙申,諸暨縣大雨。

按:《宋史度宗本紀》云云。

咸淳十年七月,恭帝即位。八月,大霖雨。

按《宋史瀛國公本紀》:「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遺詔 即位。八月癸丑,大霖,天目山崩,水湧流,安吉、臨安、餘 杭,民溺死者亡算。」

编辑

太宗天會二年霖雨 编辑

按《金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曷懶移鹿 古水霖雨害稼。」

世宗大定二十七年大雨 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七月。 「大雨,滹沱蘆溝水溢,河決白溝。」

章宗明昌元年淫雨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明昌元年七月。 淫雨傷稼。」

明昌三年,久雨。

按《金史章宗本紀》:「明昌三年六月甲寅,以久雨,有司 祈晴。」

明昌四年,霖雨。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五月,霖雨, 命有司祈晴。」

承安四年久雨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承安四年七月丙辰,以久雨,令大 興府祈晴。」

承安五年,久雨。

按《金史章宗本紀》:「五年六月乙巳,遣有司祈晴,望祭 嶽瀆。七月乙卯朔,以晴,遣官望祭嶽鎮海瀆。」

衛紹王大安二年久雨 编辑

按《金史衛紹王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安二年四 月,山東、河北大旱,六月,雨復不止,民間斗米至千餘 錢。」

宣宗興定元年秋霖雨 编辑

按《金史宣宗本紀》:興定元年十月「丁未,以霖雨,詔寬 農民輸稅之限。」

哀宗天興二年霖雨 编辑

按《金史哀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興二年六月, 「上遷蔡,自發歸德,連日暴雨,平地水數尺,軍士漂沒。 及蔡始晴。」

正大二年雨傷麥 编辑

按《金史哀宗本紀》:「正大二年夏四月丁酉,宿鄭州雨 傷麥。」

编辑

憲宗七年霖雨 编辑

按:《元史憲宗本紀》:「七年九月,樊城霖雨連月。」

世祖至元七年保定路霖雨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七年八月辛卯,保定路霖雨 傷禾稼。」

至元九年大雨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九年六月壬辰夜,京師大雨,壞牆 屋。壓死者眾。癸巳,敕以籍田所儲糧賑民。不足,又發 近地官倉賑之。」 按《五行志》,九年六月「丁亥,京師大 雨。九月,南陽、懷孟、衛輝、順天等郡,洛、磁、泰安、通、灤等 州淫雨,河水並溢,圮田廬,害稼。」

至元十年,霖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年,諸路霖雨,害稼九分。」

至元十二年,霖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二年,河間霖雨傷稼。」

至元十四年,雨水害稼。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六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餘,損稼。曹州定陶、武清二縣,濮州 堂邑縣雨水,沒禾稼。」

至元二十三年,大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三年九月乙丑,太廟雨壞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安西路「華州華陰縣大雨,潼谷 水湧平地三丈餘。」

至元二十四年,霖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四年六月乙亥,霸州益津縣 霖雨傷稼。九月辛卯,東京、誼、靜、麟、威遠、婆娑等處大 霖雨。是歲,保定、太原、河間、般陽、順德、南京、真定、河南 等路霖雨害稼,太原尤甚,屋壞壓死者眾。」 按《五行 志》:「二十九年九月,太原、河間、河南等路霖雨害稼。」 至元二十五年,諸路霖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五年五月己丑,汴梁大霖雨, 河決襄邑,漂麥禾。六月壬申,睢陽霖雨,河溢害稼,免 其租千六十石有奇。癸未,資國、富昌等一十六屯雨 水害稼。七月丙戌,保定路霖雨害稼,蠲今歲田租。庚 子,霸、漷二州霖雨害稼,免其今年田租。八月丁丑,嘉 祥、魚臺、金鄉三縣霖雨害稼,蠲其租五千石。九月己」 丑,獻、莫二州霖雨害稼,免田租八百餘石。

至元二十六年,諸路霖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六年六月丁丑,濟寧、東平、汴 梁、濟南、順德、平灤、真定霖雨害稼,免田租十萬五千 七百四十九石。七月辛巳,雨壞都城,發兵民各萬人 完之。癸巳,平灤屯田霖雨損稼。八月辛酉,大都路霖 雨害稼,免今歲租賦,仍減價糶諸路倉糧。九月丙申, 平灤、昌國等屯田霖雨害稼。」

至元二十七年,諸路霖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七年二月癸巳,晉陵、無錫二 縣霖雨害稼,並免其田租。四月辛巳,芍陂屯田以霖 雨害稼二萬二千四百八十畝有奇,免其租。七月,終 南等屯霖雨害稼萬九千六百餘畝,免其租。戊申,江 西霖雨,贛、吉、袁、瑞、建昌、撫水皆溢。戊午,鳳翔屯田霖 雨害稼,免其租。」

至元二十八年,諸路霖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八年二月壬辰,雨壞太廟第 一室,奉遷神主別殿。八月,大名之清河、南樂諸縣霖 雨害稼,免田租萬六千六百六十九石。雨壞都城,發 兵二萬人築之。九月,景州、河間等縣霖雨害稼,免田 租五萬六千五百九十五石。」

至元三十年,霖雨。

按《元史世祖本紀》:「三十年三月,上都雨壞都城。詔發 侍衛軍三萬人完之,仍命中書省給其傭直。」

成宗大德五年霖雨 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五年七月癸丑,浙西積雨泛 溢,大傷民田。詔役民夫二千人疏導河道,俾復其故。 八月己巳,平灤路霖雨,灤、漆、肥、汝河溢,民死者眾,免 其今年田租,仍賑粟二萬石。是歲,峽州、隨州、安陵、荊 門、泰州、光州、揚州、滁州、高郵、安豐霖雨。」

大德六年,大雨。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六年十月壬午,濟南、濱棣、泰 安、高唐州霖雨,米價騰涌,民多流移,發粟賑之,併給 鈔三萬錠。」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歸德府、徐州、邳州、 睢寧縣雨五十日。」

大德七年,霖雨。

按《元史成宗本紀》,「七年六月,浙西淫雨。七月,以順德、 恩州去歲霖雨,免其民租四千餘石。八月,以大名、高 唐去歲霖雨,免其田租二萬四千餘石。」 按《五行志》: 「七年六月,遼陽、大寧、平灤、昌國、瀋陽、開元六郡雨水, 壞田廬,男女死者百十有九人。」

大德八年,霖雨。

按《元史成宗本紀》:「八年五月,大名之濬、滑、德州之濟 河霖雨。六月丁酉,汴梁祥符、開封、陳州霖雨,蠲其田 租。」 按《五行志》:「八年五月,滑州、濬州雨水,壞民田六 百八十餘頃。」

大德九年,霖雨。

按《元史成宗本紀》,「九年六月甲午,汴梁霖雨為災,潼 川霖雨,江溢,沒民居,溺死者眾。」 按《五行志》,「九年六 月,東昌博平、堂邑二縣雨水。」

大德十年,雨水。

按《元史成宗本紀》:「十年三月乙未,道州、營道等處暴 雨,江溢山裂,漂蕩民廬,溺死者眾,復其田租。四月,贛 縣暴雨水溢。六月壬戌,景州霖雨。」 按《五行志》:「十年 六月,保定滿城、清苑二縣雨水,大名、益都、定興等路 大水。」

大德十一年五月,武宗即位。九月,霖雨。

按:《元史武宗本紀》:「十一年五月甲申即位,九月,襄陽 霖雨。」

武宗至大元年淫雨 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元年七月辛卯,濟寧大水。己

巳,真定淫雨,水溢入自南門,下及槁城,溺死者百七
考證
十七人。」 按《五行志》,「元年七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

餘,暴決入城,漂廬舍,死者十有八人。真定路淫雨,大 水入南門,下注槁城,死者百七十人。彰德、衛輝二郡 水,損稻田五千三百七十頃。」

至大三年,大雨水。

按《元史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六月,峽州 大雨,水溢,死者萬餘人。」

至大四年三月,仁宗即位。七月,霖雨。

按《元史仁宗本紀》:至大四年三月庚寅即位。「七月丁 丑,鞏昌寧遠縣暴雨,山水流涌。己亥,太原、河間、真定、 順德、彰德、大名、廣平等路,德、濮、恩、通等州霖雨傷稼。」

按:《五行志》:「四年六月,大都三河縣潞縣,河東祁縣。」

懷仁縣永平豐盈屯,雨水害稼。

仁宗皇慶元年霖雨 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皇慶元年四月庚寅,隆興新建縣 霖雨傷禾。」

皇慶二年,雨水。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涿州 范陽縣,東安州宛平縣,固安州,霸州益律、永清、永安 等縣雨水,壞田稼七千六百九十餘頃。」

延祐元年雨水 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年五月。「常德 路武陵縣雨水壞廬舍。溺死者五百人。」

延祐二年,京師大雨。

按《元史仁宗本紀》,「二年正月丙寅,霖雨,壞洋河堤堰, 沒民田,發卒補之。七月,畿內大雨,潭州、永州、全州、永 州路茶陵州霖雨,江漲,沒田稼。」 按《五行志》:「二年,京 師大雨,鄭州、昌平、香河、寶坻等縣水,全州、永州江水 溢,害稼。」

延祐三年,婺源雨水。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婺源州雨 水,溺死者五千三百餘人。」

延祐四年,雨水。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四月,「遼陽 益州雨水害稼。」

延祐五年四月,廬州合肥縣「大雨水。」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延祐六年,大雨水。

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六月,益都 般陽、濟南、東昌、東平、濟寧等路,曹濮、泰安、高唐等州 大風水,害稼,汴梁歸德、汝寧、彰德、真定、保定、衛輝、南 陽等郡大雨水。」

延祐七年三月,英宗即位。夏,大雨水。

按《元史英宗本紀》,七年三月庚寅即位。「五月辛巳,汝 寧府霖雨傷麥禾,發粟五千石賑糶之。十二月癸酉, 秦州成紀縣暴雨山崩,朽壤墳起,覆沒畜產。」 按《五 行志》,「七年六月,棣州、德州大雨水,壞田四千六百餘 頃。」

英宗至治元年淫雨 编辑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四月,江州、贛州,臨江霖 雨,民皆告饑,發米賑之。五月壬寅,開元路霖雨。六月 己未,滁州霖雨傷稼,蠲其租。己巳,通濟屯霖雨傷稼。 七月,大雨,渾河防決。」 按《五行志》:「元年四月,江州、贛 州淫雨。七月,東平、東昌二路,高唐、曹、濮等州雨水害 稼。八月,安陸府雨七日,江水大溢,被災者三千五百 戶。」

至治二年,淫雨。

按《元史英宗本紀》:「二年閏五月壬戌,安豐屬縣霖雨 傷稼,免其租。七月,廬州路六安縣大雨暴至,平地深 數尺,民饑,命有司賑糧一月。」

至治三年,霖雨。

按《元史英宗本紀》,「三年五月,真定修武武邑縣雨水 害稼,大名路魏縣霖雨。七月,漷州雨水害屯田稼。是 歲夏,諸衛屯田及大都、河間、保定、濟南、濟寧五路屬 縣霖雨傷稼。」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大名魏縣淫雨, 保定定興縣,濟南無棣、厭次縣,濟寧碭山縣、河間齊 東縣霖雨害稼。」

泰定帝泰定元年霖雨 编辑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六月,大都、真定、晉州、 深州、奉元諸路及甘肅河渠營田等處雨傷稼,賑糧。 己卯,大司農屯田、諸衛屯田,彰德、汴梁等路雨傷稼。 宣德府、鞏昌路及八番、金石番等處雨。七月戊申,真 定、廣平、廬州等十一郡雨傷稼。癸未,秦州成紀縣大 雨,山崩水溢。汴梁、濟南屬縣雨水傷稼,賑之。九月,奉」 元路長安縣大雨,澧水溢。 按《五行志》,「元年五月,隴 西縣大雨水,漂死者五百餘家。」龍慶路雨水傷稼。六 月,益都、濟南、般陽、東昌、東平、濟寧等郡二十有二縣, 曹、濮、高唐、德州等處十縣淫雨,水深丈餘,漂沒田廬。 陳、汾、順、晉、恩、深六州雨水害稼。陝西大雨,渭水及黑 水河溢,損民廬舍。七月,真定、河間、保定、「廣平等郡三 十有七縣大雨水五十餘日,害稼。九月,奉元長安縣大雨,澧水溢。」 又按《志》:「元年七月,真定、廣平、廬州十 一郡雨傷稼。八月,汴梁考城、儀封、濟南沾化、利津等 縣霖雨,損禾稼。」

泰定二年,霖雨。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二年正月己卯,雄州歸信諸縣 大雨河溢,被災者萬一千六百五十戶。賑鈔三萬錠。」 四月戊申,鞏昌路伏羌縣大雨山崩。五月,浙西諸郡 霖雨,江湖水溢。六月丁未,通州三河縣大雨水丈餘。 奉元衛輝路及永平屯田豐贍、昌國、濟民等署雨傷 稼,蠲其租。九月丁丑,漢州道文州霖雨山崩 按《五 行志》,「二年正月,大都寶坻縣、肇慶高要縣雨水。二月, 甘州路大雨水,湮沒行帳孳畜。四月,岷、洮、文、偕四州 雨水。六月,衛輝汲縣、歸德、宿州雨水。十月,寧夏鳴沙 州大雨水。」

泰定三年,霖雨。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三年十一月己巳,廣寧路屬縣 霖雨傷稼,賑鈔三萬錠。」 按《五行志》:「三年七月,東安、 檀、順、漷四州雨,渾河決。」

泰定四年,雨水。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四年十月壬戌,大都路諸州縣 霖雨,水溢,壞民田廬。是歲,汴梁諸屬縣霖雨,河決」 按《五行志》:「四年六月,大都東安、固安、通、順、薊、檀、漷七 州,永清、良鄉等縣雨水。七月,上都雲州大雨,北山黑 水河溢。十二月,汴梁中牟、開封、陳留三縣,歸德邳、宿 二州雨水。」

文宗天曆二年雨水 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曆二年六月, 大都東安、通、薊、霸四州,河間靖海縣雨水害稼。」

至順元年衛輝大雨 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二月,衛輝路胙城新鄉 縣大風雨災。」

至順二年,霖雨。

按《元史文宗本紀》。「二年六月庚午。以揚州泰興、江都 二縣去歲雨害稼。免今年租。七月甲午。歸德府雨傷 稼。免今年租。九月庚辰。湖州安吉縣久雨。太湖溢。漂 民居二千八百九十戶。溺死百五十七人。十月辛酉。 吳江州大風雨。太湖溢。漂沒廬舍資畜千九百七十 家。」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潞州潞城縣大雨水。 至順三年六月,大雨。八月,寧宗即位,大雨水。

按《元史文宗本紀》,「三年六月己丑,益都濟寧大雨。」 按《寧宗本紀》,三年秋八月,文宗崩,帝即位。是月,高郵 府之興化、寶應二縣,德安府之雲夢、應城二縣大雨 水。

順帝元統元年霖雨 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順四年六月己巳即位。是月大 霖雨。京畿水。平地丈餘」 按《五行志》。「元統元年六月, 京畿大霖雨。平地丈餘。涇河溢。關中水災。泉州霖雨。 溪水暴漲。漂民居數百家。」

元統二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元統二年三月,山東霖雨,水湧,民 饑。」

至元元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元年六月庚辰,大霖雨。 至元二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二年夏五月乙卯,南陽鄧州 大霖雨,自是日至於六月甲申,湍河、白河大溢,水為 災。六月庚子,涇水溢。秋八月戊寅,大都至通州霖雨, 大水。」

至元三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三年六月辛巳,大霖雨。自是日至 癸巳不止。 按《五行志》。「三年六月,衛輝路淫雨。」

至正二年霖雨 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秋,彰德路 霖雨。」

至正三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三年七月,河南自四月至是 月霖雨不止。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至七月,汴梁路 滎澤縣、鈞州新鄭、密縣霖雨害稼。

至正四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四年八月丁卯,山東霖雨,民 饑。」 按《五行志》:「四年夏,汴梁蘭陽縣,許州長葛、郾城、 襄城、睢州,歸德府、亳州之鹿邑,濟寧之虞城淫雨害 蠶,麥禾皆不登。八月,益都霖雨,饑民有相食者。」 又 按志:「四年六月,河南鞏縣大雨,伊洛水溢,漂民居數 百家。」

至正五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夏秋,汴梁、 祥符、尉氏、洧州、鈞州、鄭州、亳州久雨害稼,二麥禾豆 俱不登。河間路淫雨,妨害鹽課。」

至正六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庚戌處州松陽、龍泉二縣積雨,水漲入城中,深丈餘,溺死 五百餘人。遂昌縣尤甚,平地三丈餘。桃源鄉山崩,壓 民居五十三家,死者三百六十餘人。七月壬子,延平 南平縣淫雨,水泛漲,溺死百餘人,損民居三百餘家, 壞民田二頃七十餘畝。」

至正八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八年五月丁酉朔,大霖雨,京 城崩」 按《五行志》:「八年五月,京師大霖雨,都城崩圮。 鈞州新鄭縣淫雨害麥。六月己丑,中興路松滋縣驟 雨,水暴漲,平地深丈有五尺餘,漂沒六十餘里,死者 一千五百人。」

至正九年,大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九年七月,「大霖雨。水沒高唐 州城,江漢溢,漂沒民居禾稼。」 按《五行志》,九年七月, 高唐州大霖雨。壞官署民居。歸德府淫雨浹十旬。 至正十年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二月,彰德 路大雨害麥。 又按志:「十年六月乙未,霍州靈巖縣 雨水暴漲,決堤堰。漂民居甚眾。」

至正十一年,雨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安慶桐 城縣雨水泛漲。衝決縣東大河。漂民居四百餘家。 至正十二年雨水。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六月,中 興路松滋縣驟雨水暴漲,漂民居千餘家,溺死七百 人。」

至正十四年,大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夏六月。 河南府鞏縣大雨。伊洛水溢。漂沒民居。溺死三百餘 人。」

至正十七年六月,暑雨,漳河溢。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至正二十年,大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年七月,益 都高苑縣、陝州澠池縣大雨害稼。

至正二十三年,淫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七月。 懷慶路河內、修武、武陟三縣及孟州。淫雨害稼。 至正二十四年。大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四年秋。密 州安丘縣大雨。

至正二十五年,淫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五年秋。密 州安丘縣。潞州汴梁許州、鈞州之密縣。淫雨害稼。 至正二十六年。大霖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六年六月。 「河南府大霖雨。瀍水溢。深四丈許。漂東關居民數百 家。」

至正二十七年,淫雨。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秋。「彰 德路淫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