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128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二十八卷
理學彙編 字學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錄

 書家部藝文二

  述書賦下         唐竇𣳻

  送高閑上人序        韓愈

  書屏記          司空圖

  跋三吳妙墨       明王世貞

字學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書家部藝文二 编辑

《述書賦下》
唐·竇𣳻
编辑

我《巨唐》之膺休,一六合而闡幽。武功定,文德修。高祖 運龍爪,陳睿謀。自我雄其神貌,冠《梁代》之徽猷。

神堯皇帝隴西李氏,諱淵。仕隋,官至殿內少監、右驍衛將軍、大丞相,封唐王。及受禪即位,革隋為唐。又王右軍書柱作爪形,時觀者號為「龍爪書。」 高祖師王褒得妙,故有梁朝風格焉。

太宗則「備集王書,聖鑒旁啟。雖躡閭井,未登階陛。質 詎勝文,貌能全體兼風骨,總法《禮》。」

《文武皇帝》諱《世民》,神堯子。當貞觀年中,鳩集二王真跡,徵求天下,併充御府。

《武后》《君臨》,藻翰時欽。「順天經而永保先業,從人欲而 不顧兼金。」

則天皇后,沛國武氏,士彠女,臨朝稱尊號曰大周金輪皇帝。時鳳閣侍郎、石泉王公方慶,即晉朝丞相導十世孫,有累代祖父書跡,寶傳於家,凡二十八人,緝成一十一卷。后墨制問方慶,方慶因而獻焉。后不欲奪志,遂盡模寫,留內其本,加寶飾錦繢,歸還王氏,人到於今稱之。右史崔融撰《王氏寶章集序》,具記其事。

睿宗垂文,規模尚古。飛五雲而在天,運三光以窺戶。

睿宗皇帝,天皇第四子。性淳和,好書史,尚古質,《書法正體》,不樂浮華。

開元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崢嶸。思如泉而 吐鳳,筆為海而吞鯨。諸子多藝,天寶之際,跡且師於 翰林,嗟「源淺而波細。」

開元天寶皇帝仁孝慈和,兼負英斷,好圖書,少工八分書及章草,殊異英特。自諸王殿下已下,多效吳嗣、李涂,雖有工夫,不能高遠。開元中八分書《北京義堂》《西嶽》《華山》《東嶽封禪碑》,雖有當時院中學士共相摹勒,然其風格大體,皆出自聖心。

漢王童年,自得書意。夙承《羲》《獻》,守法不二。漢王元昌文皇帝弟 惠文靡倦,博好敦勸。恨夫有始無終,灰燼成空。苟懼 存而投閣,徒榮沒而昇宮,尚可謂「梁園筆壯,樂府文 雄」,累聖重光之盛業,六書一藝之精工。非所以抑至 人之徇己,服勇士以雕蟲,責繁聲於《韶》《頀》,徵豔色於 「蒼穹」者也。

岐王元範追冊惠文太子,開元皇帝弟。時天府圖書為張昌宗竊換,張氏誅後,歸薛稷。稷歿,為王所得,初不聞奏,後慮焉,乃盡焚之。言樂府文雄者,王多能好事,有文詞,特為歌者所唱。

爰有懷琳,厥跡疏壯,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狀。 高風甚少,俗態尤多。《吠聲》之輩,或浸餘波。

李懷琳,洛陽人。國初時好為偽跡,其《大急就》稱王書及《七賢書》,假云薛道衡作敘,及《竹林敘事》,并衛夫人咄咄逼人,嵇康《絕交書》,並懷琳之偽跡也。有姓謝名道士者,能為繭紙,嘗書《大急就》兩本各十紙,言詞鄙下,跋尾分明,徐、唐、沈、范,蹤跡烜赫,勞茹裝背,持以質錢。貞觀中,敕頻搜尋彼之錢主,封以詣闕。太宗殊喜,賜縑二百疋。懷琳乃上別本,因得待詔文林館,故在內之本有「貞觀」 印焉。頃年在右相林甫家,後本在張懷瓘處,尋轉易與李起居。

《若乃》「出自《三公》。」一家面首。歐陽在焉。不顧偏醜。「翹 縮爽了,梟黝糾如。地隔華戎,屋殊戶牖。」學有大小夏 侯,書有大小歐陽。父掌邦禮,子居廟堂。隨運變化,為 龍為光。

歐陽詢,長沙人,紇之子。幼孤,陳中書令江總收養。書出於北齊三公郎中劉珉,官至率更令、太常少卿。子通亦能繼美,拜納言,封渤海公。

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然則《壯文 幾》而老成,與貞白而德鄰。如層臺緩步,高謝風塵。纂 煥《嗣聖》,體多拘檢。如彼碔玞,亂其琬琰。

虞世南,會稽人,荔之子,跡居四公之上宮,至祕書監,贈禮部尚書,封永興公。子纂,孫煥,皆能繼世煥,授武官,在仗宿衛。初,隋有猛將來護兒,子恆濟,皆負才學,入唐,繼登三仕。故陸元方所云:「來護兒,兒把筆,虞世南,兒帶刀」 ,言物極則反,一至於此也。

河南專精,克儉克勤,伏膺告誓,銳思猗文。恐無成於 畫虎,將有類於效顰。雖價重衣冠,名高內外,澆漓後

學,而得無罪乎
考證

褚遂良,河南人。兼愛子。尚書左僕射、河南公。「兼愛」 名「亮」 ,東都人。

柬之「效虞」,疏薄不逮;《少保》師褚,菁華卻倍。「超石鼠之 效能,愧隋珠之掩纇。」

《陸柬之》,吳郡人,宣公子。《虞氏》之出,官為著作郎。《薛稷》。河東人。太子少保。

《房文昭則》「雅而能和,穩而不訛。精神正氣,胸臆餘波。 若蘋萍異品,共泛中河。」

《房喬》,字元齡,清河人。彥謙子。官至司空,贈太尉、文昭公。

殷公王公,兼正兼署。大乃有則,小非無據。騏驎將騰, 鸞鳳欲翥。題二牓而跡在,歎百川而身去。

殷仲容,陳郡人,不害之孫,令名之子。奕世工書,尤善書額,官至禮部郎中書。汴州安業寺額、京師裒義開業資聖寺、東京太僕寺、靈州神馬觀額,皆精妙曠古。王知敬,太原人,門傳孝義。工正行,善署書,與殷同工而異曲,兼草書。弟知慎,工圖畫,官至祕書少監,當時雙絕,與仲容齊肩。天后詔一人署一寺額,仲容題「資聖」 ,知敬題「清禪」 ,俱為獨絕。洛川長史、《德政二賈碑》,在修行寺東南角,即知敬之跡,極峻利豐秀。清禪、資聖二寺,至今路人識者駐馬往觀。普濟度寺,即父令名手蹤,皆為後代程式。

《王祕監》則首末全貞,尊道重德,或終紙而結字,或重 模而足。道句反墨,濩落風規,雄壯氣力。播清譽而祖述, 屢見賞於有識。如「曲圃鴻飛,芳園桂植。」

《王紹宗》,琅琊人。修禮子。官至祕書少監。

虔禮凡草閭閻之風,千紙一類,一字萬同。如見疑於 冰冷,甘沒齒於夏蟲。

孫過庭,字虔禮,富陽人。「右衛胄曹參軍。」

張長史則酒酣不羈,逸軌神澄,回眸而壁無全粉,揮 筆而氣有餘興。若遺能於學知,遂獨荷其顛稱。

張旭,吳郡人,左率府長史,俗號「張顛。」

雖宜官售酒,子敬運帚,遐想邇觀,莫能假手。拘素屏 及黃卷,則多勝而寡負。猶《莊周》之寓言,於從政乎何 有?

後漢師宜官工書嗜酒,每遇酒肆,輒書於壁,顧觀,酒因大售,計價償足而滅之。王子敬以帚泥書壁,觀者如市。已上皆言旭之可比也。

湖山降祉,狂客風流。落筆精絕,芳詞寡儔。如春林之 絢彩,實一望而寫憂。邕容省闥,高逸豁達。解朝服而 歸鄉,斂霓裳而辭闕。

賀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太子洗馬德仁之孫。少以文詞知名,工草隸書。進士及第,歷官太常少卿、禮部侍郎、集賢學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講、檢校工部侍郎,遷祕書監、太子賓客、慶王侍讀。知章性放善謔,晚年尤縱,無復規檢。年八十六,自號「四明狂客。」 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唯命,問有幾紙,報十紙,紙盡語亦盡,二十紙、三十紙,紙盡語亦盡,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天寶二年,以老年上表,請入道歸鄉里,特詔許之,重令入閣。諸王以下拜辭,上親製詩序,令所司供帳,百寮餞送,賜詩敘別。知章表謝,手詔答曰:「卿儒才舊業,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東序》,而乃高蹈世表,歸心妙門。雖雅意難違,良深耿歎。眷言離祖,是用贈詩,宜保松喬,慎行李也。兒子等常所執經,故令親別,尊師之義,何以謝焉?」 仍拜其子典設郎曾子為朝散大夫、本郡司馬,以伸侍養。知章以羸老,乘輿而往,到會稽無幾老終。元年冬十二月,詔曰:「故越州千秋觀道士賀知章,神清志逸,學富」 才雄,挺會稽之美箭,蘊崑岡之良玉。故飛名仙省,待詔龍樓,願追二老之奇蹤,克遂四明之狂客。允協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鷗而長往。舟壑靡息,人琴兩忘,推舊之懷,有深追悼。宜加縟禮,式展哀榮。可贈兵部尚書者也。

廣平之子,令範之首。婭奼「鍾門,逶迤王後。成都先覺, 翰墨泉藪。子敬元常,得門窺牖。侍中簡穆,異代同友。 於孔門而升堂,惜顏子之不壽。」

《徐嶠之》,東海人,廣平太守。子浩,中書舍人、國子祭酒;李造,隴西人,成都公言「侍中簡穆」 ,即子雲、僧虔。

韓常侍則「八分中興,伯喈如在。」「光和之美,古今迭代。」 昭刻石而成名,類神都之冠蓋。

韓擇木昌黎人工部尚書歷右散騎常侍。

「赫赫許昌,翰苑文房。徵前賢而少對」,當聖代而難方。

田琦,鴈門人,德平之孫。工八分、小篆、署書圖畫。寫洪崖子張氳《雲棲》,并《雪木》行於世。官歷陝令、豫蘄許等州刺史。兼裝背有孫栖梧,尤妙其事。嘗寫《武德功臣》,拜兵部尚書。

「衛《包》《蔡鄰》」,功夫亦到,出於人意,乃近天造。

衛包,京兆人。工八分小篆,通《字學》,兼象緯之術,官至尚書郎。蔡有鄰,濟陽人,善八分,本拙弱,至天寶之間,遂至精妙,相衛中多其跡。

滎陽昆弟,內外光華,揮毫美麗,自是一家。幼弟曰「逾,

丹青大誇。信斲玉而剖石,即揀金而披砂。」

鄭遷及弟邁、遇,並工八分。崔氏出中書令湜之甥。遷官至浚儀尉。季弟逾,善山水,天寶中知名梁、宋。

溫良之德,書畫兼美。誠依仁以游藝。《同上善》之《若水》。

皇室李權,工八分。弟樞,工小篆。姪平鈞,亦善小篆,兼妙山水,並冠絕一時。淮安王神通曾孫權,官歷金州刺史、樞侍御史。平鈞富詞學,《江陵掾》。

「詩興入神,畫筆雄精。《李將軍》世稱高絕,淵微已過薛 少保。」「時許美潤,合極不如。」

右丞王維,字摩詰,瑯琊人。詩通《大雅》之作,山水之妙,勝於李思訓。弟太原少尹縉,文筆泉藪,善草隸書,功超薛稷。二公名望,首冠一時。時議論詩則曰「王維、崔顥」 ,論筆則曰「王縉、李邕」 ,祖詠、張說不得與焉。幼弟紞,有兩兄之風,閨門之內,友愛之極。

史待御惟則,心優世業,階乎籀篆,古今折衷,大小應 變。仰高臺而矚遠,俯川陸而必見。

史維則,廣陵人,殿中侍御史,即諫議大夫白之子。白善《飛白》。

通家世業,「趙郡李君,嶧山並騖,宣父同群,洞於《字學》, 古今通文,家傳孝義,意感風雲。」

李陽冰,趙郡人。父雍門,湖城令。家世住雲陽,承白門作尉。冰兄弟五人,皆負詞學,工於小篆。初師李斯《嶧山碑》,後見《仲尼吳季札墓誌》,便變化開闔,如虎如龍,勁利豪爽,風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識者謂之「蒼頡後身。」 澥子騰,冰子均,並詞場高第。幼子曰廣,勤學孝義,以通家之故,皆同子弟也。

《延安君》,則快速不滯,若「懸流得勢。」「《三原君》,則婉媚巧 密,似垂楊應律。」

吾舅諱繪,彭城人也。延安都督。姨兄《明若》,山西平原人,京兆三原縣尉、大理評事。

《宋儋》《李璆》,擅美「中州。」李師「王」而意淺,宋祖「鍾」而「體流。」

宋儋,字藏諸,廣平人。高尚不仕,戶部侍郎宇文融薦授祕書省校書郎。作《鍾體》而側戾,放蹤跡,不副名。開元末,舉場中後輩多師之。李璆,隴西人,御史大夫傑之兄子。性速達,輕財重義,筆路緊媚,亦有聲於代,為狄宇清、李漸所師。

《員外蕭公》,名成,《於薛安西》變體,光潤愉悅。

蕭公名誠,蘭陵人,,梁之後,起家奉禮郎。開元初時,尚褚薛公為之最,拜右司員外郎。善造斑石文紙,用西山野麻及虢州土穀,五色光滑,殊勝。子彭。

張氏「四龍」,名揚海內。中有季弟,功夫少對右軍風規, 下筆斯在。

張從申長史,文場擢第,,弟從師,監察御史從儀,灼然有才。從申志業精絕,工正行書,握管用筆,其於結字緊密,近古所少。恨歷覽不多,聞見遂寡。右軍之外,一步不窺,意多搨書,闕其真跡故也。

呂公、「歐、鍾」相雜,自是一調,雖則筋骨乾枯,終是精神 嶮峭。其於小楷,尤更巧妙。

呂向,東平人。開元初,上《美人賦》忤上。時張說作相,諫曰:「夫鬻權脅君,愛君也。陛下縱不能用,容可殺之乎?使陛下後代有愎諫之名,而向得敢諫之直,與小子為便耳,不如釋之。」 於是承恩特拜補闕,賜綵百段,衣服銀章。朱紱,翰林待詔。頻上賦頌,皆在諷諫。兼皇太子文章及書。官至給事中、中書舍人、刑部侍郎。文詞學業,當代莫比。有子曰廣,聰利俊秀,有吏才,拜監察御史。

吾兄則《書包雜體》,首冠眾賢,手倦目瞥,瞬息彌年。比 夫得道家之深旨,習閬風而欲仙。

家兄蒙,字子全。司儀郎、安南都護。

馬家劉氏,臨效逼斥,安西《蘭亭》,貌奪真跡,如宓妃遺 形於巧素,再見如在之古昔。翰林書人劉秦妹歸馬氏《押署縫尾》, 則「僧權似長松掛劍,滿騫如盤石臥龍。」徐僧權中山人滿騫富陽 人繁多乃「懷充懷珍」,稀少乃「《延祖》引祖。」

《唐懷充》晉昌人。《姚懷珍》武康人。《陳延祖》長安人。《范引祖》順陽人。

《熾文》時有何妥近睹。雖正姓名,美其傲古。恨連書於 至寶,無尺牘之行伍。

沈熾文,武康人。何妥,外國人,翊子,梁中書侍郎。名作《當時書證》。

印驗則《玉斲胡書》。

三藐毋馱太平公主武氏家玉印,有四胡書,今多墨塗,存者蓋寡。又云「三藐毋馱」四字也。

金鐫篆字,「少能全一」,多不越四國署年,名家標望地, 獨行龜益。龜益即魏王恭家印並設竇𣳻。竇𣳻范陽功曹竇𣳻書印《貞觀 開元》,文止於二。貞觀開元太宗元宗所月印陶安《東海》,《徐李》所祕。 陶安東海徐祭酒嶠之印李起居造印《萬言方寸》:萬言方寸未詳翰囿攸類。軌飛出出出出 延王友竇永書印《張氏永保》。張氏永保張懷瑰印任氏言事。任氏言事未詳「古小《雌 文》」,「東朝周顗。」周顗東晉僕射周顗印《審定》竇蒙。竇蒙審定議郎竇蒙書印亭侯。 安國寧侯未詳猗歟劉、鄭。猗歟劉鄭未詳門承貂珥,義仰彭城。彭城侯書畫印金部郎中劉繹

書印「鄴」、《周印異》鄴侯圖書刻章周昉相國鄴侯李泌印宣州長史周昉印「或有慚於稽古
考證
諒無乏於雅致。」 宋虞龡表聞於明皇帝,齊簡穆書

答於竟陵王,表稱委盡,書乃備詳。

宋中書侍郎虞龡《上明皇帝表》「論古今妙蹟,正、行、草楷,紙色標軸,真偽卷數,無不畢備。表本行於世。真蹟故起居舍人李造得之,齊司空簡穆公、瑯琊王僧虔《答竟陵王子良書序》:『古善書人評議,無不至當。本行於世,其真蹟今御史大夫黎翰得之』。」

《藻鑑》則梁高祖「巧而未博。」武帝時撰書評《卲陵王》博而未至。 蕭綸亦撰書評庾中「庶,失品格,拘以《文華》。」梁庾肩吾撰書品論《傅》五「兵 比亡年」,廣於職位。梁傅昭撰書法目錄《名錄》編於《司馬》。

隋蜀王府司馬姚最撰。名《書錄》。

「善狀」,集於散騎。

左散騎常侍姚思廉《集善書人名狀》。

《李亞相》著《藻飾之繁》。右御史大夫李嗣真撰書品《張兵曹》粗習玩 之利。

率府兵曹、鄂州長史張懷瓘撰「《十體書斷》上中下。」

「考數公之著稱,多約博而位記。余不敏於登高,豈虛 言而求備?敢直筆於親睹,非偏譽於所嗜也。」 我小 司空韋公曰述,職該藝府,才同史筆,茂族挺生,聖朝 間出。若乃闡異聞之旨,接片善之勤,則必忘疲吐握, 不間風塵,所談而改觀成市,所寶而增價為珍。小擅 聲於自我,大推美於其人。彼凡百而馳名既往,遇此 公而其德維新,可謂千載一時,孤標絕倫矣。

韋述,京兆人,尚書工部侍郎。

及乎驗德力之工拙,知古今之優劣,余稽古而玩能, 因假能而有說。匪徒姓名記錄,而首超越,相質披文, 虛空歲月者矣。是用相如慕藺,撫新蹟而忘懷。豈甘 賜也望回,抱遐心而結舌。終冀乘時出處,備展名節, 其或萃《傅巖》。

鍾紹京南康人中書令光祿大夫聚寶捐金川流海納。

而會潁川。

《家伯》諱瓚,邠王司馬。耽玩達旨,固求不匱。

《歸右史》。

李造「拂鏡旁,通傾心善價。」

而入補闕。

席㢲安定人右補闕心專務得家業或遺。

祭酒:

《徐浩》「法則道存,徵求非利。」

翰林之尋繹。

張懷瓘兄弟:懷瑰,盛王府司馬,並翰林待詔,俱好無厭,亦能臆斷。

烏臺:

潘履慎,滎陽人,監察御史。克遵能事,採翫芳猷。

粉署之敦閱:

蔡希寂,濟陽人,金部郎中。習學潤身,假借盈篋。

欣給事之道弘。

族兄紹,給事中。志弘雅道,不倦虛求。

仰議郎之區別。

家兄「銳思窮源,增輝改觀。」

《韓生委輸》。

韓滉潁川人,給事中委質慮遠推誠道博。

《滕》子擁決。

滕昇《歙州婺源縣令》,「取捨若流,通利泉藪。」

《張氏旁求》。

懷瓘,海陵人,為鄂州司馬。利無推斥,道在專精。

陸家「胥悅。」

陸曜,吳郡人。「卷緝餘芳,事窮《前志》。」

釋朏《超彼岸》。

東京福先寺僧良胐。新羅人。俗姓林氏。遇捐衣缽。逸冠儕流。

《梅仙行無轍》。

高志宜,渤海人。同官尉。氣合古風,利知能事。

溫播金聲。

溫晁太原人國子簿悉心景慕徒眾博求。

崔含冰潔。

崔曼倩,清河人,鄠縣尉。《浩汗經營》,見如不及。

若驚陳、《趙》。

《陳閎》,潁川人,陳王府長史;《趙徵明》天水人。「或志敦習學,或自悅古能,皆翫之無斁也。」

賈勇、《徐、薛》

《徐守行》東海人監察御史薛邕河東人郎中或推古招致或究能跧拔並求之不已。

「關郭」雙《奮飛》。

《關偽》隴西人;《郭暉》太原人。或規規耽好,或楚楚傳寫。

潘袁兩傾竭。

潘淑會稽人袁明陳郡人或披尋洽道或耽籍樂貧。

簪纓布素。申道間設。既輻輳而川流。並觀光於後哲。 速珠玉之無脛。可得略而言曰「長安則《穆聿

聿,咸陽隴右人,少以販書為業。後至德中,因告訐徵搜古跡,并強括石泉公家則天皇后所述書功,白身受金吾長史,改名祥,乘危射利。

王昌:遼東人詞荒智狡《導其源》,葉豐括州人貌恭性僻田穎。長安人志凡識 滯「委其軀必拾遺市駿。」懷寶飛鳧,洛陽則杜福。河南人論 熟行巧劉翌。洛陽人節苦心廉「窮彌固」《齊光》河南人道寡業微趙晏。河南 人智專別識樂忘劬。此四人者洛陽販書者皆誇目動利,實繁有若 無。《詩》不云乎「匪斧。」語有之曰反隅。若或徵數子之運 用,甘千里之殊途,則我雞犬而無來無往,子衣裳而 不曳不裾,成一家之憬彼,暌四海之友于。言通貨利事符 道因,心與日親。幾變灰律,涉歷冬春。互為賓主,往返 周秦。左翊吾兄,業窮幽遠,名錫同州別駕龍興張揖,道契貞 淳。與潘淑獻書拜官今任龍興縣尉《雅興》閉關以隨扣,《古風》開卷以 襲人。不然者,何窮獨而恣怡悅,何市朝而貪隱淪。言尚 往來眾美森然,往哲來賢。一朝而星羅入眼,百代而雲 披及肩。身已歿兮若休,跡遺芳而可傳。彼金印玉璽, 豐碑貨泉。蟲篆制而《八分》開矣,正隸興而槁草行焉。 不可量乎所睹,又何極乎備宣。若乃流譽前代,效績 當年。錄軍機而羽括鷹隼,述國命而發揮貂蟬。通親 友以感節,啟咨謀以聞天。接武波委,嗣芳鱗連。則余 不讓於《賦頌》,敢分媸而別妍。恃乎幼好而晚知之,乃 至熟也;曲察而直言之,斯無媿者。將拭目而眾別輕 言入掌而百憂寫。其藤苔縑縠,衡理蜀幅花麻黃絢, 緇赭紺綠,淪壓而邇蠹亡文。蓄非其人雖邇朝亦朽蠹保持而遠 完緘卷。處之得地雖遠古亦完全上智所以懸解。直曉《中庸》所以交 戰。疑之取迷伊他,貽笑鄙賤。則有烏絲縹首,紫璽露面。 好丹時更,悲素色變。狀元豹之霧隱,規雕虎之風扇。 雖置水彌旬,移裝屢遍,益深沈於質直,乃容易於覽 見。嗟乎,捨不疑於古疏。高聳取憑假於俗眩。眩惑「誘淺情 於末興,肆凡賞而留盼」,何其妄哉!寧知「立法而虧真, 作德而還淳。」忘情是悅,代有其人。言定是非必也《易》背以 時。時在正夏受彩無欺,敏洽和之妙道,得潤軟之成規。用麪 調適候陰以成疏:密:「苦樂殊形異宜。」厚薄完蠹上約下豐,始增末 裨。接上下前後例《沽將實》名,位充合離。改拆署榜餘地或附《卷均端》, 足使其夷薄而蠹者或「鳴砧妥帖,然後呈姿。」厚而完者探尋源 流,志逸肥遁,緝合翦截,躬勞不悶。明齊短長,闇決分 寸,戒匆匆於或躁,祛悢悢之遺恨。至如「虹縈絲帶,鸞 舞錦標」,青間綾文,出之衣表。檀心鼊首,金映,銀絡,舒 囊貌妍,撫卷香作,多此飾類,又難詳備。並言檢討裝背也若 乃見稀意欲,雖可棄而崑山片玉;翫久厭充,雖可寶 而紈扇秋風。競捨茲而易彼,誇視審而聽聰。或芟穢 於匿跡,或喪真於矜工。夥哉耳誤,尟矣目窮。因既原 乎識量,遂懸別其淹通。已分流而在茲,徒並騖而爭 雄。言申博易假使作偽心勞,亂真首出,昧目童幼,摧殘紙 筆。終令君子棄瑕以拔材,壯士斷腕以全質。期補勞 於得喪,勵採葑於始卒。子猷之竹在焉,曷可無其一 日。言務弘道夫喻大始於事卑,方崇極於類聚。況物著公 器,賞推善主,異清白而非弓裘,豈孫謀而紹宗祖。仰 如堯禪舜,舜命禹,道必貴乎聲同,天無親而德輔,歸 可保於授受,靡自私而禦侮。故知乖其趨者,則密戚 而心捐;合其軌者,則舉儲而掌傳。亮玉白之利末,望 吾徒之義先。先言傳付後總樂成以終也至其罷琴閑堂,散袠虛 牖,閱新連之卷軸,傾舊滿之樽酒,暢懷古而遺形,荷 逢時以濡首。炎涼所寄,偃仰無咎。煙積孤松,春過五 柳,想薜蘿而在眼,狎鸞鳳而盈手。善鄰得朋,知我益 友,暗遺名利,臥度卯酉。遂志願兮苟若斯,生可憑兮 死不朽。雖金翠溢目,陶匏聒耳,徒潤色於多歡,實無 階於競美。賢賢易色,勿藥有喜。茅居食貧,陋巷飲水。 誓將敦素業而畢世,振清風而何已。亂曰:「資樂道兮 善莫大,佐元覽兮寄所賴。芝蘭滿室兮遺美芳,朋友 忘言兮古人會。想賢翫蹟兮儼如在,史冊悠悠兮幾 千載。」

《送高閑上人序》
韓愈
编辑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於心,不挫於氣,則神完而 守固,雖外物至,不膠於心。」堯、舜、禹、湯治天下,養叔治 射,庖丁治牛,師曠治音聲,扁鵲治病,僚之於丸,秋之 於奕,伯倫之於酒,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夫外慕 徙業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往時張旭善草 書,不治他伎,喜怒窘窮,憂悲愉伏,怨恨思慕,酣醉,無 「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 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雲、水火、雷 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 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 名後世。今閑之於草書,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 其跡,未見其能旭也。為旭有道,利害必明,無遺錙銖, 情炎於中,利欲鬥進,有得有喪,勃然不釋,然後一決 於《書》,而後旭可幾也。今閑師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膠, 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於世,必淡然無所嗜。泊 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於《書》,得無 象之然乎!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技能閑如通其術, 則吾不能知矣

《書屏記》
司空圖
编辑

「人之格狀或峻,其心必勁。心之勁,則視其筆跡,亦足 見其人矣。」歷代入《書品》者八十一人,賢傑多在其間, 不可誣也。國初歐、虞之後,繼有名公。元和長慶間,先 大夫初以詩師友兵部盧公載,從事於商於,因題紀 唱和,乃以書受知於裴公休,辟倅鍾陵。及徵拜侍御 史,退居中條。時李忻州戎亦以草隸著稱,為計吏在 蒲,因輟所寶徐公浩真跡一屏以為貺,凡四十二幅, 八體皆備。所題多《文選》五言詩,其「朔風動秋草,邊馬 有歸心」十數字,或草或隸,尤為精絕。或綴小簡於其 下,記云:「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可以視碧落矣。」先公清 旦披翫,殆廢寢食,常屬誡云:「正長詩英,吏部筆力,逸 氣相資,奇功無跡,儒家之寶,莫踰此屏也。但二者皆 美,神物所窺,必當奪璧於中流,飛鋩於烈火也,殆非 子孫之所可存耳。」庚子歲遇亂,自虞邑居負之置於 王城別業。丙辰春正月,陝軍復入,則前後所藏及佛 道圖記共七千四百卷,與是屏皆為灰燼,痛哉!今旅 寓華下,於進士姚顗所居,獲覽《書品》及徐公評論,因 感憤追述,貽信後學,且冀精於賞覽者,必將繼有詮 次。

《跋三吳墨妙》
明·王世貞
编辑

《三吳墨妙》一卷,自建康至雲間以南,皆吳也。為賦草 者二:「徐武功、金太學、二元玉,各一紙,為說者一;沈學 士民則。為詩歌者九:錢文通原溥、張南安汝弼、桑柳 州民懌、蔡孔目九逵、文待詔徵仲、陸文裕子淵、顧憲 副英玉、王山人子新、王司業繩武、徐長谷伯臣,各一 紙。為尺牘者十三:沈少卿民、李太僕貞伯、王文恪濟 之、唐解元伯虎、顧尚書華玉、王太僕欽佩、豐考功人 翁各一紙,吳文定原博、祝希哲、王履吉各二紙。國朝 書法盡三吳,而三吳鏦錚稱名家者則又盡數君子, 其長篇短言,出於有意無意,或合與不合,固不可以 是而概其生平,然亦管中之一斑也。留山房中,異日 便堪作吾鄉掌故,兒輩其寶存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