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190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八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卷目錄

 山川祀典部彙考二

  晉武帝泰始一則 太康一則 元帝建武一則 明帝太寧一則 穆帝升平一則

  宋太祖一則 世祖大明三則

  梁總一則 高祖天監一則

  北魏太宗泰常三則 世祖太延一則 太平真君一則 高宗興光一則 和平二則

   顯祖皇興一則 高祖太和二則

  北齊宣帝天保一則

  隋高祖開皇四則 煬帝大業二則

  唐總一則 高祖武德三則 太宗貞觀八則

禮儀典第一百九十卷

山川祀典部彙考二 编辑

编辑

武帝泰始元年詔五嶽四瀆名山川澤按舊禮具為之制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泰始元年十二月 詔曰:「昔聖帝明王,修五嶽四瀆,名山川澤,各有定制, 所以報陰陽之功故也。然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 其神不傷人,故祝史薦而無媿辭。是以其人敬慎幽 冥而淫祀不作。末世信道不篤,僭禮瀆神,縱欲祈請, 曾不敬而遠之,徒偷以求幸,祅妄相煽,舍正為邪,故 魏」朝疾之。其按舊禮,具為之制,使功著於人者,必有 其報,而祅淫之鬼,不亂其間。

太康元年群臣屢請封禪弗許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太康元年九月,群臣以天下一統, 屢請封禪,帝謙讓弗許。」 按《禮志》,武帝平吳,混一區 宇,太康元年九月庚寅,尚書令衛瓘、尚書左僕射山 濤、右僕射魏舒、尚書劉實、司空張華等奏曰:「臣聞肇 自生靈,則有后辟,年載之數,莫之能紀。立德濟世,揮 揚仁風,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諡號可知者 十」有四焉,沈淪寂寞,曾無遺聲者,不可勝記。大晉之 德,始自重黎,實佐顓頊,至於夏、商,世序天地。其在於 周,不失其緒。金德將升,世濟明聖,外平蜀、漢,海內歸 心,武功之盛,實由文德。至於陛下,受命踐祚,弘建大 業,群生仰毓,惟獨江湖沅湘之表,凶桀負固,歷代不 賓,神謀獨斷,命將出討。兵威暫加,數旬蕩定,羇其鯨 鯢,赦其罪逆,雲覆雨施,八方來同,聲教所被,達於四 極。雖黃軒之征,大禹遠略,周之奕世,何以尚今。若夫 元石素文,底號前載,象以數表,言以事告,雖古《河圖》 《洛書》之徵,不是過也。「宜宣大典,禮中嶽,封泰山,禪梁 父,發德號,明至尊,享天休,篤黎庶,勒千載之表,播流 後之聲,俾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斯帝王之盛業,天人 之至望也。」詔曰:「今逋寇雖殄,外則障塞有警,內則百 姓未寧,此盛德之事,所未議也。」瓘等又奏曰:「今東漸 於海,西被於流沙大漠之陰,日南北戶,莫不通屬,芒 芒禹跡,今實過之。天人之道已周,巍巍之功已著,宜 修禮地祇,登封泰山,致誠上帝,以答人神之願也。乞 如前奏。」詔曰:「今陰陽未和,刑政未當,百姓未得其所, 豈可以勒功告成邪?」詔不許。瓘等又奏曰:「臣聞處帝 王之位者,必有歷運之期;天命之應;濟兆庶之功者, 必有盛德之容。告成之典,無不可誣,有不敢讓,自古 道也。而明詔謙沖,屢辭其禮,雖盛德攸在,推而未居。 夫三公職典天地,實掌人物,國之大事,取義於此。故 漢氏封禪,非是官也,不在其事。臣等前奏,蓋陳祖考 之功,天命又應陛下之德,合同四海,跡古考今,宜修 此禮。至於克定歲月,雖五府上議,然後奏聞。」詔曰:「雖 蕩清江表,皆臨事者之勞,何足以告成?方望群后思 隆大化,以寧區夏,百姓獲乂,與之休息,斯朕日夜之 望,無所復下諸府矣。」瓘等又奏:「臣聞唐虞三代,濟世 弘功之君,莫不仰承天休,俯協人志,登介丘,履梁父, 未有辭焉者,蓋不可讓也。今陛下勳高,皇德無與二, 茂績宏規,巍巍之業,固非臣等所能究論。而聖旨勞 謙,屢自抑損,時至弗應,推美不居。闕皇代之上儀,塞 靈祇之款望,使大晉之典謨,同風於三五。臣等誠不 敢奉詔,請如前奏施行。」詔曰:「方當共思弘道,以康庶 績,且俟他年,無所復紛紜也。」王公有司又奏:「自古聖 明光宅四海,封禪名山,著於史籍,作者七十四君矣。 舜禹之有天下也,巡狩四嶽,躬行其道,《易》著觀俗省 方,《禮》有升於中天,《詩》《頌》『陟其高山,皆載在《方策》。文王 為西伯,以服事殷;周公以魯藩,列於諸侯,或享於岐 山,或有事泰山』」,徒以聖德,猶得為其事。自是以來,功 薄而僭其義者,不可勝數。號諡不泯,以至於今。況高

祖宣皇帝肇開王業,海外有截;世宗景皇帝濟以大
考證
功,輯寧區夏;太祖文皇帝受命造晉,盪定蜀漢。陛下

應期龍興,混一六合,澤被群生,威震無外。昔漢氏失 統,吳蜀鼎峙,兵興以來,近將百年,「地險俗殊,人望絕 塞。今不羈之寇,二代而平,非聰明神武,先天弗違,孰 能巍巍其成功若茲者歟?臣等幸以千載,得遭運會, 親服大化,目睹太平,至公至美,誰與為讓!宜祖述先 明,憲章古昔,勒功岱嶽,登封告成,弘禮樂之制,正三 雍之典,揚名萬世,以顯祖宗。是以不勝大願,敢昧死 以聞。請告太常,具」禮儀。復上。詔曰:「年議誠列代之盛 事也。然方今未可以爾,便報絕之。」

元帝建武元年令五嶽置宰祝以孟春仲冬祀海瀆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建武元年令郡國有五嶽者置宰祝二人及有四瀆若海應祠 编辑

者,「皆以孟春仲冬祠之。」

明帝太寧三年詔詳處嶽瀆山川之祀 编辑

按:《晉書明帝本紀》:太寧三年七月詔曰:「自中興以來, 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載在祀典,應望秩者,悉廢而未 舉,主者其依舊詳處。」

穆帝升平 年何琦請正五嶽之祀不果 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穆帝升平中,何琦 論備五嶽祠曰:「唐虞之制,天子五載一巡狩,順時之 方,柴燎五嶽,望於山川,遍於群神,故曰因名山,升中 於天,所以昭告神祇,饗報功德。是以災厲不作,而風 雨寒暑以時降。及三代,年數雖殊,而其禮不易。五嶽 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著在經記,所謂有其舉之,莫敢 廢」也。及秦、漢都西京,涇、渭長水,雖不在祀典,以近咸 陽,故盡得比大川之祠,而正立之祀,可以闕哉?自永 嘉之亂,神州傾覆,茲事替矣。惟灊之天柱,在《王略》之 內也。舊臺選百戶吏卒,以奉其職。中興之際,未有官 守。廬江郡常遣太史兼假四時禱賽,春釋寒而冬請 冰。咸和迄今,又復隳替。計今非典之祠,「可謂非一。考 其正名,則淫昏之鬼;推其糜費,則百姓之蠹。而山川 大神,更為簡闕,禮俗頹紊,人神雜擾,公私奔惑,漸以 繁滋。良由頃國家多難,日不暇給,草建廢滯,事有未 遑。今元憝已殲,宜修舊典,嶽瀆之域,風教所被;來蘇 之眾,咸蒙德澤。而神明禋祀,未之或甄,巡狩柴燎,其 廢尚矣。崇明前典,將俟皇輿北旋。稽古憲章,大釐制 度,俎豆牲牢,祝嘏大辭,舊章靡記。可令禮官作式,歸 諸誠簡,以達明德。馨香如斯而已。其諸妖孽,可粗依 法令,先去其甚,俾邪正不黷,時不見省。」

编辑

太祖   年詔草封禪儀 编辑

按《宋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祖在位長久,有 意封禪,遣使履行泰山舊道,詔學士山謙之草封禪 儀注。其後索虜南寇,六州荒毀,其意乃息。」

世祖大明元年江夏王義恭表請封禪 编辑

按《宋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明元年十一月 戊申,太宰江夏王義恭表曰:「惟皇天崇稱大道,始行 揖讓,迄於有晉。雖聿修前緒,而跡淪言廢,蔑記於竹 素者,焉可單書。紹乾維,建徽號,流風聲,被絲管。自無 懷以來,可傳而不朽者七十有四君,罔仁厚而道滅, 鮮義澆而德宣。鍾律之先,曠世綿絕,難得而聞。丘索 著」明者,尚有遺炳。故《易》稱「先天弗違,後天奉時。」蓋陶 唐姚姒商姬之主,莫不由斯道也。是以風化大洽,光 熙於後。炎漢二帝,亦踵曩則,因百姓之心,聽輿人之 頌,龍駕帝服,鏤玉梁甫,昌言明稱,告成上靈。況大宋 表祥,唐虞受終素德,山龍啟符,金玉顯瑞,異采騰於 軫墟,紫煙藹於邦甸,錫冕兆九五之徵,文豹赴天曆 之會。誠二祖之幽慶,聖后之冥休,道冠軒堯,惠深亭 毒,而猶執沖約,未言封禪之事,四海竊以恧焉。臣聞 惟皇配極,惟帝祀天,故能上稽乾式,照臨黔首,協和 穹昊,膺玆多福。高祖武皇帝明並日月,光振八區,拯 已溺之晉,濟橫流之世,撥亂寧民,應天受命,鴻徽洽 於海表,威稜震乎沙外。太祖文皇帝體聖履仁,述業 興《禮》正樂,頌作象曆,明達通於神祇,元澤被乎上下。 仁孝命世,叡武英挺,遭運屯否,三才湮滅。迺龍飛五 洲,鳳翔九江,身先八百之期,斷出人鬼之表,「慶煙應 高牙之建,風耀符發跡之辰,親剪凶逆,躬清昏壒,天 地革始,夫婦更造,豈與彼承業繼緒,拓復禹跡,車一 其軌,書罔異文」者,同年而議哉?今龍麟已至,鳳皇已 儀,比李已實,靈茅已茂,雕氣降雰於宮榭,珍露呈味 於禁林,嘉禾積穗於殿甍,連理合幹於園籞,皆耀質 離宮,植根蘭囿。至夫霜毫元文,素翮赬羽,泉河山嶽 之瑞,草木金石之祥,方畿憬塗之謁,抗驛絕祖之奏, 彪炳雜沓,粵不可勝言。太平之應,茲焉富矣。「宜其從 天人之誠,遵先王之則,備萬乘,整法駕,修封泰山,瘞 玉岱趾,延喬松於東序,詔韓岐於西廂,麾天閽使啟 關,謁紫宮,朝太一,奏鈞天,詠《雲門》,贊揚幽奧,超聲前 古,豈不盛哉!伏願時命宗伯,具茲典度。」詔曰:「《太宰表》 如此,昔之盛王,永保鴻名,常為稱首,由斯道矣。朕遭 家多難,入纂絕孝,德薄勳淺,鑒寐崩愧。頃麟鳳表禎茅禾兼瑞,雖符祥顯見,恧乎猶深。庶仰述矢志,拓清 中㝢,禮祇謁神,朕將試哉。」 大明四年,有司上《封禪儀》,詔不許。

按《宋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明四年四月辛 亥,有司奏曰:「臣聞崇號建極,必觀俗以樹教;正位居 體,必採世以立言。是以重代列聖,咸由厥道。元勳上 烈,融章未分,鳴光委緒,歇而罔臧。若其顯諡,略騰軌 則系綴聲采,徵略聞聽。爰洎姬漢,風流尚存,遺芬餘 榮,綿映紀緯。雖年絕世祀,代革精華,可得騰金綵,奏 玉」潤,鏤跡以燻今,鐫德以麗遠。而四望埋《禋歌》之禮, 日觀㢮修封之容,豈非神明之業難崇,功基之跡易 泯。自茲以降,迄於季末,莫不欲英弘徽位,詳固洪聲, 豈徒深默修文,淵幽馭世而已。諒以縢非虛奏,書非 妄埋,擊雨恕神,淳廕復樹,安得紫壇肅祗,竹宮載佇, 散火投郊,流星奔座。寶緯初基,厭靈命曆,德振弛維, 功濟淪象,元浸紛流,華液幽潤,規存永馭,思詳樹遠。 太祖文皇帝以啟遘泰運,景望震凝,采樂調風,集禮 宣度,祖宗相映,軌跡重暉。聖上韞籙蕃河,佇翔衡漢, 金波掩照,華耀停明,運動時來,躍飛風舉,澄氛海岱, 開景中區,歇神還靈,頹天重耀,儲正凝位於兼明,袞 嶽蕃華於元列。故以祥暎昌基,繫發篆素,重以班朝 待典,飾令詳儀,纂綜淪蕪,搜騰委逸。奏玉郊宮,禋珪 元畤景集。天廟脈壤,祥農節至,昕陽川丘,夙禮綱威 巡駐,表綏中甸,史流其詠,民挹其風。於是涵跡視陰, 振聲威響,歷代之渠,沈於望內,安侯之長,賢王入侍。 殊生詭氣,奉俗還鄉,羽族卉儀,懷音革狀,邊帛絕書, 爟光㢮燭天,岱發靈,宗河開寶,崇丘淪鼎,振采泗淵, 雲皇王嶽,摛藻雲漢,并角即音,栖翔禁籞,袞甲霜咮, 翾舞川肆,榮泉流鏡,後昭河源。故以波沸外關,雲蒸 內澤。若其雪趾青毳,元文朱綵,日月郊甸,擇木弄音。 重以榮露騰軒,蕭雲掩閣,鎬穎孳萌,移華淵禁,山輿 佇衡,雲鶼竦翼,海鰈泳流,江茅吐蔭,校書之列,仰筆 以飾辭。濟代之蕃,獻邑以待禮。豈非神勰氣昌,物瑞 雲照,蒱軒龜軫泉淳芳。太宰江夏王臣義恭,咀道 遵英,抽奇麗古,該潤圖史,施詳《閟載》,表以功懋往初, 德耀炎昊,升文中岱,登牒天關,耀冠榮名,摛振聲號, 而道謙稱首,禮以虛挹,將使元祇缺觀,幽瑞乖期,「梁 甫無盛德之容,介丘靡升聞之響。加窮泉之野,獻八 代之駟;交木之鄉,奠絕金之楛,肅靈重表,珍符兼貺。」 伏惟陛下謨詳淵載,衍屬休章,依徵聖靈,潤色聲業, 諏辰稽古,肅齊警列,儒僚展采,禮官相儀,懸蕤動音, 洪鐘竦節,陽路整衛,正途清禁。於是績環珮,端玉藻, 鳴鳳佇律,騰駕流文,間綵比象之容,昭明紀數之服。 徽焯天陣,容藻神行,翠蓋懷陰,羽華列照。乃詔聯事 掌祭,賓客贊儀,金支宿縣,鏞石潤響,命五神以相列, 闢「九關以集靈」,警衛兵而關雲,先雨祇以灑路,霞凝 生闕,煙起成宮,臺冠丹光,壇浮素靄。爾乃臨中壇,備 盛禮,天降祥,錫壽固皇根,谷動神音,山傳稱響。然後 辨年問老,陳詩觀俗,歸薦告神,奉遺清廟。光美之盛, 彰乎萬古;淵祥之烈,溢乎無窮。豈不盛歟!臣等生接 昌辰,肅懋明世,束教管聞,未足言道。且章志湮微,代 往淪絕,拘採遺文,辨明訓誥。闕四字「簉訪鄒魯,草《縢書》 堙玉之禮,具竦石繩金之儀,和芝潤瑛,鐫璽乾封。懼 弗軌屬上徽,燀當王則,謹奉儀注以聞。」詔曰:「天生神 物,昔王稱愧,況在寡德,敢當鴻貺。今文軌未一,可停 此奏。」

大明七年,詔遣使祭霍山。

按《宋書世祖本紀》,「大明七年春二月甲寅,車駕巡南 豫南兗二州。丙辰,詔曰,江漢楚望,咸秩周禋。禮九嶷 於盛唐,祀蓬萊於渤海,皆前載流訓,列聖遺式。霍山 是曰南嶽,實維國鎮,韞靈呈瑞,肇光宋道。朕駐蹕於 野,有事岐陽,瞻睇風雲,徘徊以想。可遣使奠祭。」 按 《禮志》,「大明七年六月丙辰,有司奏,詔奠祭霍山,未審 應奉使何官,用何牲饌?進奠之日,又用何器?」殿中郎 丘景先議:「修祀川嶽,道光列代,差秩珪璋,義昭聯冊。 但業曠中葉,儀漏典文,尋姬典,事繼宗伯。漢載持節 侍祠,血祭霾沈,經垂明範,酒脯牢具,悉有詳例。又名 山著珪幣之異,大冢有嘗禾之加,山海祠霍山,以太 牢告玉,此準酌記,傳其可言者也。今皇風緬畼,輝祀 通嶽。愚謂宜使以太常持節,牲以太牢之具,羞用酒 脯、時穀,禮以赤璋、纁、幣。又《鬯人》之職,凡山川四方用 脤,則盛酒當以蠡桮,其餘器用,無所取說。按郊望山 瀆,以質表誠,器尚陶匏,藉以茅席。近可依準山川以 兆,宜為壇域。」參議景先議為允。令以兼太常持節奉 使,牲用太牢,加以璋幣,「器用陶匏,時不復用脤,宜同 郊祀以爵獻。凡肴饌種數,一依社祭為允。」詔可。

编辑

梁制,「五嶽置宰、祝,以孟春仲冬祀海瀆。」

按《梁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隋書禮儀志》,「凡郡國有 五嶽者,置宰祝三人,及有四瀆若海應祠者,皆以孟 春仲冬祠之

高祖天監 年將行封禪許懋以為不可遂停 编辑

按《梁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許懋傳》,懋除征西鄱陽 王諮議,兼著作郎,待詔文德省。時有請封會稽,禪國 山者,高祖雅好禮,因集儒學之士,草封禪儀,將欲行 焉。懋以為不可,因建議曰:臣案舜幸岱宗,是為巡狩。 而鄭引《孝經鉤命決》云:『封於泰山,考績柴燎,禪乎梁 甫,刻石紀號』。此緯書之曲說,非正經之通義也。依《白 虎通》云:「封者,言附廣也。禪者,言成功相傳也。」若以禪 授為義,則禹不應傳啟,至桀十七世也。湯又不應傳 外丙,至紂三十七世也。又《禮記》云:「三皇禪奕奕,謂盛 德也。五帝禪亭亭,特立獨起於身也。三王禪梁甫,連 延不絕,父沒子繼也。」若謂禪奕奕為盛德者,古義以 伏羲、神農、黃帝,是為三皇。伏羲封泰山,禪云云,黃帝 封泰山,禪亭亭,皆不禪奕奕而云「盛德」,則無所寄矣。 若謂五帝禪亭亭,特立獨起於身者,顓頊封泰山,禪 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 山,禪云云,亦不禪亭亭。若合黃帝以為五帝者,少昊 即黃帝子,又非獨立之義矣。若謂三王禪梁甫,連延 不絕,父沒子繼者,禹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 禪社首。」舊書如此,異乎《禮》說,皆道聽所得,失其本文。 假使三王皆封泰山,禪梁甫者,是為封泰山則有傳 世之義,禪梁甫則有揖讓之懷,或欲禪位,或欲傳子, 義既矛盾,理必不然。又七十二君,夷吾所記,此中世 數,裁可得二十餘主:伏羲、神農、女媧、大庭、柏皇、中央、 栗陸、驪「連、赫胥、尊盧、混沌、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陰康、 無懷、黃帝、少昊、顓項、高辛、堯、舜、禹、湯、文、武,中間乃有 共工,霸有九州,非帝之數,云何得有七十二君封禪 之事?且燧人以前至周之世,未有君臣,人心淳朴,不 應金泥玉檢,升中刻石。燧人、伏羲、神農、三皇結繩而 治,書契未作,未應有鐫文告成。且無懷氏,伏」羲後第 十六主,云何得在伏羲前封泰山,禪云云?夷吾又曰: 「惟受命之君,然後得封禪。」周成王非受命君,云何而 得封泰山,禪社首?神農與炎帝是一主,而云「神農封 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分為二人,妄亦甚 矣。若是聖主,不須封禪;若是凡主,不應封禪。當時齊 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舉怪物以屈之也。秦 始皇登泰山中坂,風雨暴至,休松樹下,封為五大夫, 而事不遂。漢武帝宗信方士,廣召儒生,皮弁搢紳,射 牛行事,獨與霍嬗俱上。既而子侯暴卒,厥足用傷。至 魏明使高堂隆撰其禮儀,聞隆沒,歎息曰:「天不欲成 吾事,高生捨我亡也。」晉武太始中欲封禪,乃至太康, 議猶不定,竟不果行。孫皓遣兼司空董朝、兼太常周 處至陽羨,封禪國山。此朝君子,有何功德,不思古道 而欲封禪?皆是主好名於上,臣阿旨於下也。夫封禪 者,不出正經,惟《左傳》說「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 萬國」,亦不謂為封禪。鄭元有參柴之風,不能推尋正 經,專信緯候之書,斯為謬矣。蓋《禮》云:「因天事天,因地 事地,因名山升中於天,因吉土享帝於郊,燔柴岱宗」, 即因山之謂矣。故《曲禮》云「天子祭天地」是也。又祈穀 一,報穀一禮乃不顯祈報地,推文則有。《樂記》云:「大樂 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和故百物不失,節故 祀天祭地。」百物不失者,天生之,地養之。故知地亦有 祈報。是則一年三郊天,三祭地,《周官》有圓丘方澤者, 總為三事,郊祭天地。故《小宗伯》云「兆五帝於四郊」,此 即《月令》迎氣之郊也。《舜典》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 宗,夏南,秋西,冬北,五年一周。若為封禪,何其數也?此 為九郊,亦皆正義。至如大旅於南郊者,非常祭也。《大 宗伯》國有大故,則旅上帝。《月令》云「仲春元鳥至,祀於 高禖」,亦非常祭。故《詩》云:「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并有雩 禱,亦非常祭。《禮》云:「雩、禜水旱也。」是為合郊天地有三, 特郊天有九,非常祀又有三。《孝經》云:「宗祀文王於明 堂,以配上帝。」雩祭與明堂,雖是祭天而不在郊,是為 天祀有十六,地祭有三,惟大禘祀不在此數。《大傳》云: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異於常祭」,以故 云「大於時祭。」案《繫辭》云:「《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 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 非他,三才之道也。」《乾彖》云:「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 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此則應 六年一祭,坤元亦爾,誠敬之道,盡此而備。至於封禪, 非所敢聞。高祖嘉納之,因推演懋議,稱制旨以答,請 者由是遂停。

北魏 编辑

太宗泰常三年始定嶽瀆及山川諸神之祀 编辑

按《北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泰常三年,立五 嶽四瀆廟於桑乾水之陰,春秋遣有司祭,有牲及幣。 四瀆唯以牲牢,準古望秩云。其餘山川及海若諸神 在州郡者,合三百二十四所。每歲十月,遣祀官詣州 鎮遍祀。有水旱災厲,則牧守各隨其界內祈謁,其祭 皆用牲。王畿內諸山川皆列祠次祭,若有水旱則禱 之。」

泰常四年。秋八月辛未。東巡。遣使祭恆岳按《北魏書》太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泰常四年八月 辛未。幸代。至雁門關。望祀恆岳。

泰常八年正月南巡祀恆岳。又遣使祀嵩高華岳及 所過山川。

按《北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泰常八年正月, 南巡恆岳,祀以太牢。幸洛陽,遣使以太牢祀嵩高、華 岳,還登太行。五月至自洛陽,諸所過山川群祀之。」

世祖太延元年六月甲午詔守宰祭界內名山大川十二月癸卯遣使者以太牢祀北岳 编辑

按《北魏書世祖本紀》云云。 按《禮志》。「太延元年。立廟 於恆岳華岳。嵩岳。上各置侍祀幾十人。歲時祈禱。水 旱其春秋泮涸。遣官率刺史祭以牲牢。有玉幣。」

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一月南征祀恆山又祀岱宗 编辑

按《北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真君十一 年十一月,世祖南征,逕恆山,祀以太牢;浮河濟,祀以 少牢;過岱宗,祀以太牢。至魯,以太牢祭孔子。遂臨江 登瓜步而還。」

高宗興光元年修華岳廟立碑 编辑

按《北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文成皇帝即位 三年正月,遣有司詣華岳修廟立碑。數十人在山上, 聞虛中若音聲,聲中稱萬歲云。」

和平元年望祀醫無閭山又禮恆岳 编辑

按《北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和平元年正月, 帝東巡,歷橋山,祀黃帝。幸遼西,望祀醫無閭山。遂緣 海西南,幸冀州,北至中山,過恆岳,禮其神而返。 和平二年,遣使禮恆岳。」

按《北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和平二年,帝南 巡,過石門,遣使者用玉璧牲牢禮恆岳。」

顯祖皇興二年遣使祀東岳 编辑

按《北魏書顯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皇興二年,以青、 徐既平,遣中書令兼太常高允奉玉幣祀於東岳。」

高祖太和四年以旱詔祀山川群神 编辑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四年二月癸巳,詔曰:「朕承 乾緒,君臨海內,夙興昧旦,如履薄冰。今東作方興,庶 類萌動,品物資生,膏雨不降,歲一不登,百姓饑乏,朕 甚懼馬。其敕天下,祀山川群神及能興雲雨者,修飾 祠堂,薦以牲璧。」

太和十九年。春正月祭淮。夏四月祀岱岳。

按《北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十九年春正月己亥,車駕 濟淮。夏四月己未,行幸瑕丘。遣使以太牢祀岱岳」 按《禮志》,「太和十九年,帝南征。正月車駕濟淮。命太常 致祭,又詔祀岱岳。」

北齊 编辑

宣帝天保元年六月己亥詔分遣使人致祭於五岳四瀆 编辑

按:《北齊書宣帝本紀》云云。

按《文獻通考》:「後周大將出征,遣太祝以羊一,祭所過 名山大川。」

编辑

高祖開皇九年臣民請封禪詔弗許 编辑

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九年,陳國平時,朝野物議,咸 願登封。秋七月丙午,詔曰:『豈可命一將軍除一小國, 遐邇注意,便謂太平。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虛言而干 上帝,非朕攸聞。而今以後,言及封禪,宜即禁絕。冬十 一月壬辰,考使定州刺史豆盧通等上表請封禪,上 不許』。」

開皇十四年,詔立山鎮海瀆祠。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開皇十四年閏 十月,詔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北鎮醫無閭山,冀州 鎮霍山,並就山立祠。東海於會稽縣界,南海於南海 鎮南,並近海立祠。及四瀆、吳山,並取側近巫一人,主 知灑掃,並命多蒔松柏。其霍山,雩祀日,遣使就焉。 開皇十五年正月,祠泰山,六月,詔名山大川未在祀 典者」,咸祀之。

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十五年春正月壬戌,車駕次 齊州,親問疾苦。景寅,旅三符山。庚午,上以歲旱祠泰 山以謝愆咎,大赦天下。三月己未,至自東巡狩,望祭 五嶽海瀆。六月辛丑,詔名山大川未在祀典者,悉祀 之。」 按《禮儀志》:「自古帝王之興,皆稟五精之氣。每易 姓而起,以致太平,必封乎太山,所以告成功也。封訖 而」禪乎梁甫。梁甫者,太山之支山卑下者也。能以其 道配成高德,故禪乎梁甫,亦以告太平也。封禪者,高 厚之謂也。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增太山之高,以 報天也;厚梁甫之基,以報地也。明天之所命,功成事 就,有益於天地,若天地之更高厚云。《記》曰:「王者因天 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於天而鳳凰降,龜龍格。」 齊桓公既霸而欲封禪,管仲言之詳矣。秦始皇既黜 儒生而封泰山,禪梁甫,其封事皆祕之,不可得而傳 也。漢武帝頗採方士之言,造為玉牒,而編以金繩,封 廣九尺,高一丈二尺。光武中興,聿遵其故,晉、宋、齊、梁 及陳皆未遑其議。後齊有巡狩之禮,并登封之儀,竟不之行也。開皇十四年,群臣請封禪,高祖不納。晉王 廣又率百官抗表固請,帝命有司草儀注,於是牛弘、 辛彥之、許善心、姚察、虞世基等創定其禮,奏之。帝逡 巡其事,曰:「此事體大,朕何德以堪之,但當東狩,因拜 岱山耳。」十五年春,行幸兗州,遂次岱岳,為壇如南郊。 又壝外為柴壇,飾神廟,展宮懸於庭,為埋埳二於南 門外。又陳樂設位於青帝壇如南郊。帝服袞冕,乘金 輅,備法駕而行。禮畢,遂詣青帝壇而祭焉。

開皇十六年,詔諸鎮立祠。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開皇十六年正 月。又詔北鎮於營州龍山立祠,東鎮晉州霍山鎮。若 修造,並準西鎮吳山造神廟。」

煬帝大業四年幸晉陽遂祭恆嶽 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四年八月辛酉,親祀恆岳,河 北道郡守畢集。」 按《禮儀志》,「大業中,煬帝因幸晉陽, 遂祭恆嶽。其禮頗採高祖拜岱宗儀,增置二壇,命道 士女官數十人,於壝中設醮。」

大業十年幸東都,祀《華嶽》。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大業十年幸東 都。過祀華嶽。築場於廟側。」事乃不經。蓋非有司之定 禮也。隋制,「行幸所過名山大川,則有司致祭,嶽瀆 以太牢,山川以少牢。」

编辑

唐制,「嶽、鎮、海瀆無廟則為壇,歲各一祭。」

按《唐書禮樂志》:「嶽鎮海瀆祭於其廟。無廟則為之壇 於坎,廣一丈,四向為陛。四時祭五嶽、四鎮、四海、四瀆, 各籩豆十、簋二、簠二、俎三。」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 五郊迎氣日祭之。東嶽岱山於兗州,東鎮沂山於沂 州,南嶽衡山於衡州,南鎮會稽於越州,中嶽嵩高於 河南,西嶽華山於華州,西鎮吳山於隴州,北嶽恆山 於定州,北鎮醫無閭於營州,東海於萊州,淮於唐州, 南海於廣州,江於益州,西海及河於同州,北海及濟 於河南。

高祖武德二年十月甲子祠華山 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武德三年四月丙申祠華山。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武德七年六月,祭宮所山川。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武德七年六 月幸仁智宮,以少牢祭宮所山川。」

太宗貞觀五年正月朝集使趙郡王孝恭等請封禪十二月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彠等又請弗許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 编辑

五年正月癸未朝集使請封禪。

按《冊府元龜》,貞觀五年正月,朝集使趙郡王孝恭等 僉議,以為天下一統,四夷來同,詣闕上表請封禪。帝 手詔曰:「省表具懷。自有隋失道,四海橫流,百王之弊, 於斯為甚。朕提劍鞠旅,首啟戎行,扶翼興運,克成鴻 業。遂荷慈睠,恭承大寶。每日昃思治,弗敢康寧,兢兢 夕惕,用忘興寢,履薄馭朽,不足為喻。賴三靈顯命,百 辟同心,海外無塵,遠夷慕義。但流遁永久,凋殘未復, 田疇多曠,倉廩猶虛,家給人足,尚懷多愧,豈可遽追 前代,取譏虛美!所望恂恂濟濟,葉力盡誠,輔其不逮, 致之王道。如得《雅》《頌》形於金石,菽粟同如水火,反朴 還淳,當如來議。」十二月己亥,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 彠等詣朝堂,又上表請封禪。帝曰:「隋末分離,群兇競 逐,我提三尺劍,數年之間,正一四海,是朕武功所定 也。突厥強梁,世為紛更,今乃襲我衣冠,為我臣吏,殊 方異類,輻輳鴻臚,是朕文教所來也。突厥破滅,君臣 為俘,安養之情,同於赤子,是朕仁愛之道也。林邑貢 《能言鳥》,新羅獻女樂,憫其離本,皆令反國,是朕敦本 也。酬功錄效,必依賞格;懲惡罰罪,必據《刑書》。割親愛, 捨嫌隙,以弘至公之道」,是朕崇信也。非朕苟自矜伐, 欲明聖人之教,不徒然也。比年穀稼頻登,疾疚不作, 誠宜展禮名山,以謝天地。但以喪亂之後,民物凋殘, 憚於勞費,所未遑也。

貞觀六年,群臣請封禪,弗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隋開皇 十四年,晉王廣率百官抗表,固請封禪。十五年幸兗 州,遂於太山下為壇設祭,不升山而還。貞觀六年,平 突厥,年穀屢登,群臣上言請封泰山。太宗曰:『議者以 封禪為大典。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給人足,雖 闕封禪之禮,亦可比德堯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內侵, 縱修封禪之儀,亦何異於桀、紂!昔秦始皇自謂德洽 天心,自稱皇帝,登封岱宗,奢侈自矜;漢文帝竟不登 封,而躬行儉約,刑措不用。今皆稱始皇為暴虐之主, 漢文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無假封禪。《禮》云:『至敬不 壇,掃地而祭,足表至誠,何必遠登高山,封數尺之土 也』』!」侍中王珪曰:「陛下發德音,明封禪本」末,非愚臣之 所及。祕書監魏徵曰:「隋末大亂,黎民遇陛下,始有生 望,養之則至仁,勞之則未可。升中之禮,須備千乘萬騎,供帳之費,動役數州,戶口蕭條,何以能給?」太宗深 嘉徵言,而中外表章不已。上問禮官兩漢封山儀注, 因遣中書侍郎杜正倫行太山上七十二帝壇跡。是 年,兩河水潦,其事乃寢。

按《冊府元龜》,貞觀六年,公卿百寮以天下太平,四夷 賓服,詣闕請封禪者,首尾相屬,帝不許。嘗從容而言 曰:「朕本諸公子也,始望不及此。屬天下喪亂,遂有救 焚拯溺之志。義師入關之始,群凶鼎沸,當此之時,但 得三分天下,亦為足矣。朕以不武,內稟太上皇之謀, 外假士大夫之力,數年之間,六合大定。升中告禪,信 亦其時。然朕往者蒙犯霜露,遂嬰氣疾,但恐登封之 後,彌增誡懼,有乖營衛,非所以益朕也。少欲自怡,用 安年壽,公卿等勿復為言。」

貞觀十一年,「敕群臣議封禪儀。」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貞觀十 一年,群巨復勸封山,始議其禮。於是國子博士劉伯 莊、睦州刺史徐令言等,各上封禪之事,互設疑議,所 見不同。多言新禮中封禪儀注簡略未周。太宗敕祕 書少監顏師古、諫議大夫朱子奢等與四方名儒博 物之士參議得失。議者數十家。遞相駁難,紛紜久不 決。」於是左僕射房元齡、特進魏徵、中書令楊師道博 採眾議堪行用而於舊禮不同者奏之。其議昊天上 帝壇曰:「將封先祭,義在告神。且備謁敬之儀,方展慶 成之禮。固當於壇下阯,豫申齊潔,贊饗已畢,然後登 封。既表重慎之深,兼示行事有漸。今請祭於太山下, 設壇以祀上帝,以太祖景皇帝配饗。」壇長一十二丈, 高一丈二尺。又議製玉牒曰:「金玉重寶,質性貞堅,宗 祀郊禋,皆充器幣,豈嫌華美,實貴精確。況乎三神壯 觀,萬代鴻名,禮極殷崇,事資藻縟。玉牒玉簡,式縕靈 奇,傳之無窮,永存不朽。今請玉牒長一尺三寸,廣厚 各五寸,玉簡厚二寸,長短闊狹,一如玉牒。其印齒請 隨璽大小,仍纏以金繩」五周又議《玉策》曰:「『封禪之祭, 嚴配作主,皆奠玉策,肅奉虔誠』。今玉策四枚,各長一 尺三寸,廣一寸五分,厚五分,每策五簡,俱以金編。其 一奠上帝,一奠太祖座,一奠皇地祇,一奠高祖座。」又 議《金匱》曰:「登配之策,盛以金匱,歸格藝祖之廟室。今 請長短令容玉策,高廣各六寸,形制如今之表函,纏 以金繩,封以金泥,印以受命璽。」又議「方石再累」,曰:「舊 藏玉牒,止用石函,亦猶盛書筴笥,所以或呼石篋。今 請方石三枚,以為再累,其十枚石簡,刻方石四邊而 立之,纏以金繩,封以石泥,印以受命璽。」又議:「泰山上 圜壇曰四出開道壇場,通議南面入升,於事為允。今 請介丘上圜壇,廣五丈,高九尺,用五色土加之,四面 各設一階,御位在壇南,升自南階,而就上封玉牒。」又 議:「圜壇上《土封》曰:『凡言封者,皆是積土之名,利建分 封,亦以班社立號,謂之封禪,厥義可知。今請於圜壇 之上,安置方石,璽緘既畢,加土築以為封,高一丈二 尺,而廣二丈,以五色土益封牒書,藏於其內。祀禪之 所,土封制亦同此』。」又議《玉璽》曰:「謹詳前載,方石緘封, 玉檢金泥,必資印璽,以為祕固。今請依令用受命璽 以封石檢。其玉檢既與石檢大小不同,請更造璽一 枚,方一寸二分,文同受命璽,以封玉牒。石檢形制,依 漢建武時故事。」又議立碑曰:「勒石紀號,顯揚功業,登 封降禪,肆覲之壇。立碑。」又議設告至壇曰:「既至山下, 禮行告至,柴於東方。上帝望秩,遍禮群神。今請其壇 方八丈一尺,高三尺,陛仍四出。其禪方壇及餘儀式, 請從今禮。仍請柴祭望秩,同時行事。」又議廢石闕及 大小距石,曰:「距石之設,意取牢固,本資實用,豈云彫 飾。今既積土厚封,足與天長地久。其小距、環壇,石闕 迴建,事非經誥,無益禮儀,煩而非要,請從減省。」太宗 從其議,仍令附之於《禮》。

貞觀十四年,趙王元景等表請封禪,弗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四年 十月甲戌,趙王元景等表請封禪,奏曰:「夫功成道合, 古今以為隆平;登封降禪,聖賢謂之大典。是以出震 則天之后,革夏變商之君,繼《韶》《夏》而施尊名,崇號諡 而廣符瑞,顧遲遲焉,群臣區區,誠為此也。原夫大始 云構,生靈厥萌,黎庶布乎穹壤,皇王司其右契。遐哉 上」古,以迄於茲,歷選休徵,未有如今日之盛也。所以 敢罄窺管,無懼觸鱗。瀝膽披肝,言亦備矣;援天引聖, 辭亦殫矣。幸蒙亭育之澤,降以聽覽之恩。大賚雖敷, 猶申後命,未便渙汗,方事逡巡,懷生之徒,不遑寧處。 伏乞皇帝陛下則天成務,應物為心,協三才之會昌, 乃霈然而動色;遂萬姓之延首,俯凝旒而改容。雖復 龍圖告徵,龜書襲吉,尚諮諏於四嶽,建明謨於兆人。 欲使六合之中,沃心通於朝野;八絃之內,下問浹於 華戎。凡在人靈,疇無抃躍。今茲百辟咸集,九有攸同, 並執玉以來庭,俱式歌而且舞。遠則重譯僉議,近則 端笏參謀,欣睹增天之高,願逢加地之厚。絕域忘生 而越險,華髮忍死而爭趨。中外之心克諧,愚智之情

允睦。掌故事者,草登封而待期;執羈勒者,儼車徒而
考證
俟命。庶官率職,三事夙興,遠邇昌言,明靈幽贊,莫不

傾視俯聽,希陪肆覲之禮;效祉呈祥,欽承告成之慶。 山稱萬歲,企和鑾而發奇;雲浮五彩,佇華蓋而交蔭。 兩儀之情轉迫,萬國之望愈深。臣又聞之,「屈己從眾, 至人所」以稱仁;絲言顯發,哲王以之敷信。昨奉明詔, 許以試之,實降皇情,俯同人欲,寬仁之利斯博,示信 之道宜弘。即日庶尹馳心,咸奉章而守闕;列藩翹足, 各伏地以祈恩。所冀天慈,深加昭察。制可群寮之奏, 剋以發軫之期,頒示普天,申明絕典。使夫一時之士, 欣獨高於萬代;八荒之酋,荷周露於再造。則「臣等死 日猶生之年,不任誠懇之至,謹與連率方牧等奉表 詣闕,固請以聞。」帝沖讓不許,至於再三。於是下詔曰: 「自古明王君臨區宇,功濟天下,道被生民,內外無虞, 年穀豐稔,莫不歸功上元,致禮厚地,騰茂實於六合, 飛英聲於百代。今公卿在列,屢屬虛心,嶽牧具僚,固 陳僉願,理在難奪。敬依來請」,顧循諸己。仍懷慚德。 貞觀十五年四月。詔以來歲二月有事於泰山。六月 停封泰山。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五年四月辛卯,詔以來歲 二月有事於泰山。六月己酉有星孛於太微,丙辰停 封泰山。」 按《禮樂志》,其非常祀天子有時而行之者 曰封禪、巡守、視學、耕籍、拜陵。文中子曰:「封禪非古也, 其秦漢之侈心乎?」蓋其曠世不常行,而於禮無所本。 故自漢以來,儒生學官論議不同,而至於不能決,則 出「於時君率意而行之爾。」隋文帝嘗令牛弘、辛彥之 等譔定《儀注》,為壇泰山下,設祭如南郊而已,未嘗升 山也。唐太宗已平突厥,而年穀屢豐,群臣請封泰山, 太宗初頗非之。已而遣中書侍郎杜正倫行泰山上 七十二君壇跡,以是歲兩河大水而止。其後群臣言 封禪者多,至十五年,將東幸,行至洛陽而彗星見,乃 止。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五年三月庚辰,肅州言,「所部川 原,遍生芝草。」先是,百僚及雍州父老詣朝堂上表請 封禪。四月辛卯朔,下詔曰:肇有蒸庶,樹之司牧,載籍 所紀,風烈猶存。至於道洽品物,功成宇縣,天眷彰於 符瑞,人事表於隆平,莫不增封岱宗,廣禪梁甫,榮鏡 六合,對越三神。前聖所以垂其尊名,後王所以仰其 休烈,蓋繇此也。自火德既衰,三光分裂,金行失御,九 鼎沈淪,諸華競逐,彝倫大壞。雖周室削平趙魏,隋氏 混一文軌,而金革之事,未戢於封疆,《雅》《頌》之音,弗聞 於朝廷,遂使至教闕如,淳風莫反。齊郊絕類帝之禮, 日觀缺升中之儀,其已久矣。朕丕膺景命,嗣守洪基, 承大亂之餘,當率土之責,負扆興惕,「納隍在慮,上憑 宗社之靈,下資士庶之力。草昧伊始,援干戈以靖亂; 區夏既平,引禮樂以緯俗。」尉候無警,菑畬有年,比屋 咸保其歡,含氣不違其性。殊方異域,盡地界而來庭; 應圖合牒,殫天符而表瑞。緬懷前載,詳求諸己,豈伊 寡德,能致此乎?固乃《上元》所葉贊也。而群公卿士,百 辟庶僚,因陳人祇之「意,請遵封禪之典,推而不居,至 於數四,文武之情彌切,內外之議日聞,誠請頻繁,淹 歷年載。朕繼跡百王,因心萬物,上奉蒼昊,義在薦功, 下撫黎元,方祈厚福。既迫茲理,敢不祗從。猥以眇身, 齊美上代,永言夙志,凜乎增惕。可以來年二月有事 泰山,所司宜與公卿并諸儒士及朝臣有學業者,詳 定其儀,博考聖賢之旨,以允古今之中。務盡誠敬,稱 朕意焉。」於是詔太常卿韋挺為簡較封禪大使,禮部 侍郎令狐德棻副焉。朝廷參議其儀,異端競起。祕書 少監顏師古乃奏稱:「臣撰定《封禪之禮,書》在十一年 春,於時諸儒參詳,以為適中。」詔公卿定其可否,多從 師古之禮。六月己酉,有星孛於太微宮,犯帝位。辛亥, 朝散大夫、行起居郎褚遂良進曰:「陛下撥亂反正,功 超前烈,告成升嶽,天下幸甚。而行至雒陽,彗星輒見, 此或有所未允合者也。且漢武優柔數年,始行岱禮, 臣愚伏願詳擇。」丙辰,詔曰:「自古皇王受天之命,建顯 號於封禪,揚洪名於竹帛者,莫不功濟夷、夏,道葉人 祇。然登泰山之高,刊梁甫」之石,未有七德靡記,《九部》 寂寥,而欲齊聲於聖哲,垂美於篆籀者也。朕承宗廟 之重,當區宇之責,寅畏三靈,憂勤萬姓。雖戡翦禍亂, 克定遐荒,而至教猶鬱,刑典未厝。勝殘之化,未洽於 率土;和平之風,多慚於往烈。是以覽經籍而自失,想 壇場而增懼,亟寢縉紳之奏,屢拒公卿之請,逡巡大 典,荏苒歷載。近者文武百僚,州縣庶尹,頻繁抗表,殷 勤固陳。咸以為兩儀交泰,四夷賓服,禮讓興行,年穀 豐稔。蒼昊呈符於上,靈符不可以久替;黎獻協心於 下,眾欲不可以固拒。朕迫茲群議,敢不敬從。欲薦功 上元,大報后土,升中之儀已具,省方之期有日。今太 史奏有「彗星出於西方,朕撫躬自省,深以戰慄。良繇 功業之被六合,猶有未著;德化之覃八表,尚多所闕。 遂使神祇垂祐,警戒昭然。朕畏天之威,寢興靡措。且 曠代盛典,禮數非一,行途之間,勞費不少,冬夏凋弊, 多未克復。將送儀仗,轉運糧儲,雖存節省之義,終煩黎庶之力,非唯上虧天意,亦恐下失人心,解而更張, 抑有故實。前以來年二月,有事泰山,宜停。庶夙夜自 修,遂其罪己之志,勤恤匪懈,申其納隍之情。儻蒙靈 祇迴睠,宗社介福,朝廷同於大道,風俗歸於朴素,告 成之美,更思其宜。」仍命所司,「泰山有前代帝王,因封 禪立碑,及《石函檢》之類,往遭離亂,被賊毀發,並修立 瘞藏之。」

貞觀十九年三月。祭北嶽。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九年, 征遼,「三月丁丑,幸定州,經北嶽。帝自為文祭之。」 貞觀二十年,司徒長孫無忌等屢請封禪,詔議封禪 禮制。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二十年 十一月,司徒長孫無忌與百官及方嶽等上表請封 禪,不許。司徒長孫無忌與百僚又請封禪。詔曰:「朕念 遠役初寧,頗須休息,深知所請,甚合機宜。即事省方, 恐生勞擾。俟百姓閑逸,可徐議之。」十二月己丑,司徒 長孫無忌等又詣順天門,抗表請封禪,曰:「臣聞陰陽 不測,陶冶生靈之謂神;道德元通,仁育黎元之謂聖。 聖也者,自天之攸縱也;神也者,代天之理物也。是以 惟天稱辟,靈心作其會昌;惟辟奉天,至誠表其封禪。 升中之道,抑斯之謂歟!由是先王急焉,當仁不讓,景 中必熭,時至則行,務在告於成功,故無俟於終日。伏 見綸旨,辭遠役之初寧,緩此嘉期,託俟」人之逸豫。豈 容前歌拔拒,戢武之後辭勞;拓境開疆,太平之秋有 勌。誠如睿慮,未昭百姓之心;假此空言,實乖千里之 應。臣等伏膺麟閣,縱觀太始之初,沈研烏文,歷選櫓 巢之上。悠悠栗陸,未辨犧牲;淼淼大庭,孰知樽俎?袞 衣為飾,尚報太帝之功;茹毛充薦,輕展介丘之禮。西 敘窮乎積石,東漸迫乎「滄江。化未覃於九夷,貢有闕 於《三脊》。猶且範圍天地,斡運羲舒。揚翠旌於奉高,撫 朱絃於岱岳。迓百神而賓上帝,契三靈而謁太壇。玉 牘靈文,飛英華於萬古;金繩祕檢,騰清輝於八埏。」是 知紀號垂名,崇高莫加於《肆類》;推功輯瑞,廣厚莫大 於《登封》。若乃靈貺所集,人謀允洽,雖固執於撝謙,諒 無得而「辭也。」伏惟皇帝陛下研精探賾,神無不照。唯 幾所鑒,洞出象帝之初;先天成則,超貫混元之際。繇 是大明揚彩,麗雕軒以再中;景宿騰輝,藻璇題以霄 映。奔山車而疊軫,促日馭之鳴鑾;躍澤馬而相趨,徵 天駟之徐軔。煙川清野,蓄洩於奕奕之阿;薰風驚途, 扇蕩於云云之嶠。其冥兆也如彼,其顯應也「若斯。」而 陛下因事逡巡,方稽大典,使尊名顯號,韜光於琰碑; 絕異殊尤,沮絢於瓊簡。孰謂畏天之命,順人之欲者 歟?率土悽悽,深所未喻。臣又聞之,游海若者,馮夷之 宮為陋;登太山者,魯侯之邦蓋小。是知絳霄不極,九 垓網絡於胸中;赤縣無涯,四海括囊於度內。何者?升 山巢睫,竊比所以懸殊;朝菌「靈椿」,長短自然相度也。 若夫大樂云替,封豨盜鐘;大禮既湮,長鯨裂冕。酌撫 石於無體,鈞天之響鬱興,採掃地於無形,禋宗之道 逾劭,則女希慚其創制,軒后歸其正名矣。至若比屋 見誅,農夫化為京觀;稟噍無類,芻牧窮於染鍔。重興 粒食,頌栖畝之餘糧;首建驂騵,詠徒行之兼乘。則農 皇貶於推轂,羲氏退以扶輪矣。既而凝旒闡化,中外 禔福,負扆勝殘,飛沈遂性。亭育侔於宇宙,就望體於 雲日。荷其德以難名,用其功而無謝。故乃邈高辛之 順義,孕顓頊之疏通矣。加以刑清政肅,委金科而罔 施;毀犴空囹,設畫衣而莫犯。通關梁於敻服,共苑囿 於黎蒸。擊壤而謠,傳清音於戎狄;耕田而食,建可封 於皁隸。外戶設而不扃,神獸馴而靡觸。故以光融伊 帝,景煥虞庭。至於卑宮菲膳,孝享通於鬼神;大路越 席,致敬極於嚴配。黃屋建三辰之旂,垂範裕於千祀; 元冔垂九旒之藻,設法懸於萬代。小正調其玉燭,應 祥冥而不虧;中天朗其金鏡,與真明而同晷。則《文命》 以是伏膺,元王於茲負笈矣。洎乎翦商除害,夷項墾 災,戮冀野而復皇猷,誅疇華而清帝道。提倚天之長 劍,拯塗炭於遊魂;揮駐日之雕戈,暢懷生於仁壽:則 駭文武之仍代,吞高光之累葉矣。詮彼數君,時聞一 善;能兼之者,實歸仁聖。若乃提封海外,總一寰中,日 域窮芳華之津,月竁跨濛波之表。顒顒向內,並為冠 帶之倫;飄飄駕風,「總萃王庭之會。」賮北荒之明月,牣 天府以摛光;筐南州之《火毛》,鬻旗亭而吐曜。龍伯鈞 鰲之旅,咸編列於武臣;鳳洲君子之渠,各委質於文 吏。斯乃書契之所未睹,超古先而絕類矣。竊惟域中 三大,義均一體,感通繇乎影響,彌綸切乎交際。是知 德逾厚者貺逾深,功尤高者祥尤著。當今皞穹儲祉, 浹天紘以宅心;后土錫符,總坤維而服化。繇是百官 累息,萬國聳神,僉發叩閽之請,佇副上靈之望。伏願 時紆睿紱,遠振天聲,徵鴻儒,聘鯢齒,考逸義,緝遺編, 摭秦煨之逸文,採魯壁之餘蠹,酌《雲經》而定議,憲《河 圖》而繕儀。然後玉路乘春,金鑣肅景,五牛翻其折羽, 六龍輝其鏤鍚,鼓豐隆而驚翠微,振列「缺而清綠野疑笳發岫,合萬歲於山言;飛蓋登巒,錯五松於林秀。 登圜壇而接武,降曜魄而齊尊。俾夫一代衣冠,寘其 名於冊府;四方夷狄,鑿其竅於靈宮。則普天欣賴,懷 生再造,朝聞夕死,抃若登仙。臣等深荷玉成,不勝至 願,重竭愚瞽,昧死以聞。」詔曰:「朕遐觀哲王,煥在方冊, 功既成矣,咸禮備以升中道既行焉,必奉符而告禪。 所以發揮天命,昭報上靈。其有建顯號以創鴻徽,施 尊名而騰茂烈者,莫不揚輝於鏤玉,絢景於塗金。昭 昭然麗三辰而並運,滔滔焉播四冥而極深。朕誠寡 德,良深景慕。曩者氓俗凋弊,國步甫安,勉致隆平,日 不暇給。而槐卿守闕,請繼美於云亭;嶽牧叩閽,祈踵 武於梁岱。」自惟菲薄,至道未凝,抗禮皞穹,實懷疑懼。 緬尋幼齒,運鍾交喪,忘其家以徇天下,委其體以濟 寰中,翊戴先皇,削平諸夏,出於萬死,首導五橫之源; 不顧一生,光錫兆人之命。越自罏炭,獲返營魂,拔於 鬼錄,並登仁壽。竊惟天地之大,德存於施生;朕以徑 寸之懷,小心襲於造育。降期體泰,諒或繇茲,「不然者, 何能致於此也?」遂得池隍象浦,苑囿龍沙,置一侯於 鶼林,同六爻於鰥水,實資天睠,《賁》以「咸亨」,豈朕微庸, 而能及此。今茲列辟卿士,鴻生碩德,各述靈徵,累陳 丹款,既迫群議,當事敬從。乃詔有司,廣召縉紳先生, 議方石圜壇之制,草封禪射牛之禮,修造羽儀輦輅, 並送之雒陽宮。

貞觀二十一年正月詔以來年有事於泰山八月以 海溢停封禪。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二十一年正月丁酉,詔以來 歲二月有事於泰山。八月,泉州海溢,壬戌,停封泰山 按《冊府元龜》,「貞觀二十一年正月丁酉,詔曰:朕聞天 高地大,首播黎方。媧皇燧人,肇恭元籙。是知施生為 德,處崇高而不言;亭毒攸資,委欽明以司契。洎乎三 正迭建,五運相遷。休烈存乎典墳,至道流乎雅頌。其」 有仰齊七政,俯會百神,察靈眷於祥符,服元功於昭 告,莫不罄情梁岱,繼踵云亭。對越兩儀,盡先聖之能 事;揚蕤三統,垂曩哲之尊名。懸鏡天衢,罔不繇於此 也。自中陽絕組,堙白水於窮流;宮孽紹興,阻黃星於 天塹。永嘉東播,化金馬以為牛;道武南徂,飛蒼鵝以 登祚。周吞嶽裔,逮三葉而巢傾;隋并舜後,及二帝而 舟覆。莫不以凶易亂,以暴代昏,各肆巨壑之心,規享 上靈之佑,卻行求進,其可得乎?繇是寂寥千祀,無懷 之風不嗣;泯棄七經,子長之言殆絕。遂使成山日觀, 久闕升中之儀;汶上明堂,疇聞類帝之義。顧瞻禮樂, 深有可嗟。朕幼踐危機,愍斯窮運,上同負翼,下靡息 肩。負荷休徵,投旗鞠「旅,肅恭儲祉,吟雲躍鱗,順朱鳥 以行誅,騫丹鳳而遐舉,射九烏而懸日月,區品物以 煦陽和,練五石以造乾坤,濟摧角以全眉壽。」於是尊 奉先帝,凝旒於廟堂;躬履兵鋒,憂勤於燮輔。既而仰 逼威命,俯順樂推,越自唐侯,言膺下武。深惟憂責之 重,自勗若厲之懷,遂致靈貺無涯,翦毛頭而降錫;遊 魂削「衽,盡窮髮以開疆。東苑蟠桃,西池昧谷,咸覃正 朔,並充和氣。較凝禎於往代,窮今古而罕聞,考光澤 於前皇,罄練緗而莫睹。豈朕眇身,勤勞所逮,諒繇高 明垂鑒,祚此隆平。」今茲三事大夫,百僚庶尹,各述天 人之意,請躡封禪之蹤。顧惟寡薄,推而不有,杜絕群 言,至於數四,中外之情尤切,企佇之望逾深。朕又詳 思,「荷財成於穹昊,自古賢哲,並歸功於大帝,迫斯至 理,弗獲固辭,展禮上元,實增慚懼。可以貞觀二十二 載仲春之月,式遵故實,有事於太山。諸內外具僚,嶽 牧卿士,既相敦喻,將事告成。各罄乃心,無虧政道,恪 居職務,以協時雍。所司宜與縉紳先生載筆圓冠之 士,詳求《通典》,裁其折中,深加嚴敬,稱朕意焉。」乃令天 下諸州,明揚仄陋。其有學藝優洽,文蔚翰林,政術甄 明,才膺國器者,並宜總集太山,庶令作賦擲金,不韞 天庭之掞;被褐懷玉,無溺屠釣之間。務得英奇,當加 不次也。遣太常卿楊師道為簡較封禪大使,戶部侍 郎盧承慶為副。後改令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為 大使,司空、梁國公房元齡等議云:「梁甫、社首二山,並 是古昔禪祭之所,去十五年議奏請禪梁甫。今更奉 詔詳議,梁甫去泰山七十里,又在東南,至於行事,未 為穩便。社首去泰山五里,是周家禪處。臣等參詳,請 禪社首。」有詔依奏,餘並依十五年議。八月壬戌,詔曰: 「朕聞探元賾者,先實而後賓;體至公者,本仁而」末禮。 名歸於己,往哲存而弗務;德利於人,前聖徇而為急。 是用範圍天地,權輕重以會時宜;取則陰陽,適通變 以從眾欲。繇古之封禪,無奪事機,所謂奉天,咸資務 隙。朕仰窺前志,歷選哲王。無懷有巢,緬逾繩契之末; 龜文鳳紀,越在俎豆之先。扣寂寞以傳疑,故可略而 言也。至如三元立統,百物正名,步驟之軌非遙,損益 之源可挹。雖堯心廣運,局疆域於流沙;禹跡遐宣,限 隄封於碣石。猶且先引即敘,次展玉帛之儀;首創賓 門,方備云亭之典。告成之義,罔弗繇茲。況朕奄有方 輿,閫域該於千古;仰承靈睠,降福超於百王。巨海所環,莫非臣妾;長河攸括,並入封疆。日者夷夏同文,禎 符狎至,謂可鳴「鑾日觀,勒牒仙閭,許以來春,親行告 禪。而今延陁一姓,流竄西陲,控弦萬計,初歸正朔,新 就縶維。又以公卿庶僚,各陳誠請,遂有翠微之役,非 無板築之勞。既而山谷阻深,朝宗有礙,重披丹懇,請 建玉華。且復頻有興造,恐致煩勞。兼聞河北數州,頗 傷淹澇。朕為人父母,思濟黎元,順動升中,理無兼遂。 其介丘之禮,宜且權停。其玉華宮制度,務從菲薄,更 令卑陋,庶免風雨,稱朕意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