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287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二百八十七卷
經濟彙編 禮儀典 第二百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八十七卷目錄

 宴饗部彙考七

  宋二真宗咸平六則 景德四則 大中祥符七則 天禧四則 仁宗天聖五則 景

  祐一則 慶曆四則 皇祐一則 嘉祐二則 神宗熙寧五則 元豐五則 哲宗元祐五

  則 紹聖二則 元符二則 徽宗大觀一則 政和三則 宣和二則 欽宗靖康一則

  高宗紹興九則 孝宗乾道二則 淳熙四則 寧宗慶元一則 開禧一則 嘉定一則

  理宗端平一則 景定一則 度宗咸淳一則

  金太祖天輔一則 熙宗皇統二則 海陵貞元一則 世宗大定十則 章宗明昌一則

   承安四則 衛紹王崇慶一則 宣宗貞祐一則 哀宗天興一則

禮儀典第二百八十七卷

宴饗部彙考七 编辑

宋二 编辑

真宗咸平元年二月宴群臣於崇德殿三月賜孫僅等宴瓊林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元年三月「壬申,賜進士孫僅 等宴瓊林。」 按《禮志》,咸平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宴群 臣於崇德殿,不作樂。

咸平二年,大宴宗室,群臣作樂賦詩。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二年八月「丁巳,大宴崇德殿, 始作樂。戊午社,宴近臣於中書。九月戊子,召宗室宴 射後苑。癸卯,幸騏驥院,賜從官馬。還宴射後苑。十一 月庚寅,大宴含光殿。十二月戊午,駐蹕澶州。辛酉,宴 從臣於行宮」 按《禮志》,咸平二年八月七日,再宴用 樂。二月晦,賞花,宴於後苑。帝作《中春賞花釣魚詩》,儒 臣皆賦,遂射於水殿,盡歡而罷。自是遂為定制。 咸平三年,大宴含光殿,並宴射諸苑中。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三年「春二月庚申,宴含光殿。 丙子,賞花苑中,召從臣宴射。夏五月己丑,幸金明池 觀水嬉,遂幸瓊林苑宴射。九月壬辰,幸大相國寺,遂 宴射玉津園。十二月甲寅,大宴含光殿,丁巳,閱武藝, 遂宴射苑中。」 按《禮志》,咸平三年二月大宴含光殿。 自是始備設春秋大宴。

咸平四年八月,宴含芳園,復宴於中書。十一月,曲宴 於龍圖閣。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四年八月壬子,幸御龍營,閱 武藝,賜緡錢有差,遂觀稼北郊,宴射於含芳園。戊辰 社,宴宰相於中書」 按《禮志》:咸平四年十一月二十 日,御龍圖閣曲宴,詔近臣觀太宗草行飛白、篆籀、八 分書及畫。

咸平五年,頒《大宴》《小宴》、「《賞花》《行幸》四圖。」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咸平五年,御史臺 言:「大宴,起居舍人、司諫、正言、三院使、御史並坐於殿 廊,望自今移升朵殿,自餘依舊。」十二月,詔凡內宴,宗 正卿令升殿坐,班次依合班儀。翰林學士梁顥請以 春秋大宴、小宴、賞花、行幸次為四圖,頒下閤門遵守, 從之。

咸平六年,宴射潛龍園。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六年春二月戊寅,幸飛山雄 武營,觀發機石連弩,遂宴射潛龍園。」

景德元年宴從官及契丹使於行營南樓召李繼隆石保吉宴射西亭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元年十二月「甲申,契丹使姚 東之來獻御衣、食物。乙酉,御行營南樓觀河,遂宴從 官及契丹使。戊子,幸北砦勞軍,召李繼隆、石保吉宴 射行宮西亭。」

景德二年四月,賜李迪等瓊林宴。五月宴近臣。九月 詔糾宴會失儀者。十二月,宴契丹使於崇德殿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二年夏四月。賜進士李迪等 瓊林宴。五月丁卯。宴近臣於資政殿。餞种放游嵩山。 十一月庚申,大宴含光殿 按《禮志》。景德二年九月 詔曰:「朝會陳儀。衣冠就列。將以訓上下。彰文物。宜慎 等威。用符紀律。況屢頒於條令,宜自顧於典刑。稍歷 歲時,漸成懈慢,特申明制,以儆具寮。自今宴會,宜令 御史臺預定位次,各令端肅,不得諠譁,違者殿上委 大夫、中丞,朵殿委知雜御史、侍御史,廊下委左右巡 使察視彈奏。內職殿直以上赴起居入殿庭行私禮 者,委閤門彈奏。其軍員令殿前侍衛司各差都校一 人提轄,但虧失禮容,即送所司勘斷訖奏。仍令閤門、 宣徽使互相察舉,敢蔽匿者糾之。」十二月五日,宴尚 書省五品、諸軍都指揮使以上、契丹使于崇德殿,不 舉樂,以明德太后喪制故也。時契丹初來賀承天節, 擇膳夫五人齎本國異味,就尚食局造食。詔賜膳夫衣服、銀帶、器帛。

景德三年秋七月甲子,大宴含光殿,始用樂。九月甲 寅,宴射含芳園。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景德四年二月,觀酺,召父老賜飲,並宴宗室百寮。八 月,中書門下請秋宴舉樂,不允。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四年春二月「甲申。御五鳳樓 觀酺。召父老五百人。賜飲樓下。八月丁未。中書門下 言。莊穆皇后祥除已久。秋宴請舉樂。」不允。壬子中書 門下再表請秋宴聽樂。又不允。九月辛卯。賜監修國 史王旦宴 按《禮志》。景德四年二月甲申。上御五鳳 樓觀酺。宗室近臣侍坐樓前露臺。奏教坊樂。後二日 上復御樓,賜宗室文武百官宴於都亭驛,賜諸班、諸 軍將校羊酒。七月十一日,詔近臣及寇準、馮拯觀內 苑穀,遂宴於玉宸殿。十月二十九日,詔皇太子、宗室、 近臣、諸帥赴玉宸殿翠芳亭觀稻賜宴,仍以稻分賜 之。

大中祥符元年定酺宴班位諸儀幸泰山宴諸臣父老還復宴於含光殿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春二月壬辰,御乾 元門觀酺。丁酉,分遣中使六人賜邊臣宴。九月乙亥, 幸潛龍園宴射。冬十月辛卯,車駕發京師。丙申,次澶 州,宴周瑩於行宮。癸丑,御朝覲壇之壽昌殿,受群臣 朝賀,大宴穆清殿,又宴近臣泰山父老於殿門。十一 月癸酉,曲宴永清軍節度使周瑩,賜兵士緡錢。丁丑」, 帝至自泰山。乙酉,大宴含光殿。 按《禮志》,大中祥符 元年正月,有司上酺宴班位:駙馬都尉、宮僚、員僚、皇 親大將軍已下,行門宰臣、樞密使已下,穎王、皇親郡 王、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已上,以皇親使相;皇親節度 使、皇親觀察留後已下,皇親防禦、團練、刺史三班,合 為一節度使。觀察留後已下,防禦、團練、刺史三班合 為一,並重行異位。詔依所定。既而武康軍節度使李 端愿言:「使相亦當合為一班,不當獨行尊異。」詔令閤 門再定,而閤門引《儀制》及以前議為是。端愿復伸其 議,自劾妄言。乃詔太常禮院與御史臺同詳定。禮院 言:「常朝起居班次,緣祖宗舊制,不宜併合。」從之。正 月,詔「應致仕官並令赴都亭驛酺宴,御樓日合預坐 者亦聽。」又詔「朝臣已辭未見,並聽赴會。」凡賜酺,命內 諸司使三人主其事,於乾元樓前露臺上設教坊樂。 又駢繫方車四十乘,上起綵樓者二,分載《鈞容》直。開 封復為棚車二十四,每十二乘為之,皆駕以牛,被之 錦繡,縈以綵紖,分載諸軍、京畿伎樂。又於中衢編木 為欄處之。徙坊市邸肆,對列御道,百貨駢布,競以綵 幄鏤版為飾。上御乾元門,召京邑父老分番列坐樓 下,傳旨問安否,賜以衣服茶帛。若五日,則第一日近 臣侍坐,特召丞郎給諫,上舉觴,教坊樂作,二大車自 昇平橋而北,又有旱船四,挾之以進。輣車由東西街 交騖並往,復日再焉。東距望春門,西連閶闔門,百戲 競作,歌吹騰沸。宗室親王近列牧伯洎舊臣宗室官, 為設綵棚於左右廊廡,士庶縱觀,車騎填溢,歡呼震 動。第二日,宴群臣百官於都亭驛,宗室於親王宮。第 三日,宴宗室內職於都亭驛,近臣於宰相第。第四日, 宴百官於都亭驛,宗室於外苑。第五日,復宴宗室內 職於都亭驛,近臣於外苑,上多作詩,賜令屬和,及別 為《勸酒詩》,禁軍將校日會於殿前馬步軍之廨。是歲, 東封泰山,所過州府,上御子城門樓,設山車、綵船、載 樂,從臣侍坐,本州父老、進奉使、蕃客悉預。兗州駐蹕, 仍賜群臣會於延壽寺。幸華陰,就行宮宴父老。至鄭 州,以太宗忌日甫過,罷會,賜與如例。詔以正月三 日天書降日為天慶節,休假五日,節日士庶特令宴 樂。又以六月六日為天貺節,七月一日聖祖降日為 「先天節」,十二月二十四日降延恩殿日為降聖節,休 假宴樂並如天慶節。中書、親王、節度、樞密、三司以下 至駙馬都尉,詣長春殿,進金縷延壽帶、金絲續命縷, 上《保生壽酒》,改御崇德殿,賜百官飲,如聖節儀。前一 日,以金縷延壽帶、金塗銀結續命縷、緋綵羅延壽帶、 綵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禮畢,宴百官於 錫慶院。十二月,詔宣徽院、御史臺、閤門、殿前馬步 軍司,凡內宴臣僚軍員并祗候使臣等,並以前後儀 制曉諭,務令遵稟,違者密具名聞。其軍員有因酒言 詞失次及醉仆者,即先扶出,或遣殿前司量添巡檢 軍士護送歸營。又詔臣僚有託故請假不赴宴者,御 史臺糾奏。 按《職官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有司上 《都亭驛酺宴位圖》,皇從姪孫內殿崇班守節與從姪 右衛將軍惟敘等同一班,上曰:「族子、諸父安可同列。」 乃命重行設位。

大中祥符三年閏正月丁卯,幸開封府射堂宴射。戊 辰,詔「赤縣父老本府宴犒。」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四年,大宴中外群臣父老。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二月,次河中府,幸開元寺,大宴群臣於穆清殿,賜父老酒食衣帛。乙巳, 次華州。庚午,宴宣澤亭。壬申,宴虢州父老於湖城行 宮。三月丙戌,大宴大明殿。夏四月丙辰,六宴含光殿。 己未,餞种放歸終南。八月庚戌,曲宴諸王宰相。 大中祥符五年,詔諸司三品以上出使,許同官餞飲。 樞密」、節度使、使相還朝,咸賜宴於外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群臣朝覲出使宴 餞之儀。太祖、太宗朝,藩鎮牧伯沿五代舊制,「入覲及 被召使回,客省齎籤賜酒食,節度使十日,留後七日, 觀察使五日,代還節度使五日,留後三日,觀察一日, 防禦使、團練使、刺史並賜生料。」節度使以私故到闕 下及步軍都虞候以上出使回者,亦賜酒食熟羊。群 臣「出使回朝見日,面賜酒食。」中書、樞密、宣徽使、使相 並樞密使伴,三司使、學士、東宮三師、僕射、御史大夫、 節度使並宣徽使伴,兩省五品以上,侍御史中丞、三 司副使、東宮三少、尚書、丞郎、卿監、上將軍、留後、觀察、 防禦、團練使,刺史,宣慶、宣政、昭宣使並客省使伴,少 卿監,大將軍諸司使以下任發運、轉運、「提點刑獄、知 軍州、通判、都監、巡檢回者即賜,並通事舍人伴,客省 引進、四方館、閤門使並本廳就食。群臣賀、賜衣奉慰, 並特賜茶酒或賜食。外任遣人進奉,亦賜酒食或生 料。」自十月一日後盡正月,每五日起居,百官皆賜茶 酒,諸軍分校三日一賜。《冬至》《二社》《重陽》《寒食》,樞密、近 臣、禁軍大校或賜宴其第及府署中,率以為常。大中 祥符五年,詔:「自今兩省五品、尚書省四品、諸司三品 以上官同列出使,並許醵錢餞飲,仍休假一日。餘官 有親屬僚友出行,任以休務日餞送。」故事,樞密、節度 使、使相還朝,咸賜宴於外苑。見辭日,長春殿賜酒五 行,仍設食。當直翰林、龍圖閣學士以上、皇親觀察使 預坐。

大中祥符六年,賜輔臣飲於後苑,降聖節賜會如先 天儀。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六年冬十月壬午,降聖 節,賜會如先天節儀。」 按《禮志》,大中祥符六年七月 二十九日,詔輔臣觀粟於後苑,御山子,觀御製文閣 御書及《嘉禾圖》賜飲,是日皇子從遊。

大中祥符八年,宴宗室及都指揮使王能。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八年三月戊戌,宴宗室 射於苑中。七月丙子,幸瑞聖園觀稼,宴射於水心殿。 九月丁卯,宴宗室射於後苑。 按《禮志》,大中祥符八 年四月,侍衛步軍副都指揮使王能自鎮定來朝,宴 於長春殿。閤門言,「舊制,節度使掌兵,無此禮例,既赴 坐,則殿前馬軍都校當侍立,於品秩非便。」遂令皆預 位。

大中祥符九年,以旱,罷秋宴及重陽宴,並定宴契丹 國使儀注。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九年六月戊寅,幸會靈 觀,宴祝禧殿。八月戊子,以旱罷秋宴。九月庚戌,以不 雨,罷重陽宴 按《禮志》,契丹國使入聘見辭儀,自景 德澶淵會盟之後,始有契丹國信使副。元正聖節朝 見。大中祥符九年,有司遂定儀注。宴日,契丹使副以 下,服所賜承受,引赴長春殿門外,并侍宴臣僚。宰執、 親王、樞密使以下祗候。俟長春殿,諸司排當有備,閤 門使附入內。都知奏班齊,皇帝坐,鳴鞭,宰臣、親王以 下並宰執分班舍人引入。其契丹使綴親王班入。舍 人通某甲以下唱喏,班首奏聖躬萬福,喝各就坐,兩 拜,隨呼萬歲,喝「就坐。」分班引上殿。或皇帝撫問契丹 使、副,舍人便引下殿,喝兩拜,隨呼萬歲,喝各就坐。次 舍人、通事分引舍利以下東西分班,喝兩拜,喝「就坐」, 分引赴兩廊下。次舍人引差來通事、從人東西分班 入合班,喝兩拜,隨呼萬歲,喝就坐,分引赴兩廊。次喝 教坊以下兩拜,班首奏聖躬萬福。又喝拜兩拜,隨呼 萬歲,喝各祗候。次引看盞二人,稍近前,喝拜兩拜,隨 呼萬歲,喝「上殿祗候」,分東西上殿立。有司進茶床,內 侍酹酒訖,閤門使殿上御前鞠躬,奏:「某甲以下進酒。」 餘如常儀。宴起,宰臣已下降階,舍人喝「兩拜,搢笏,舞 蹈。」喝各祗候分班出。次舍利合班喝兩拜,舞蹈三拜, 拜謝訖,喝各祗候分引出。次通事從人合班喝拜兩 拜,隨呼萬歲。喝各祗候分班引出。次喝教坊使已下 拜兩拜,隨呼萬歲,喝各祗候。如傳宣賜茶酒,又喝謝 茶酒,拜兩拜,隨呼萬歲,喝各祗候出。閤門使殿上近 前側奏無事,皇帝降座,鳴鞭還內。辭日,皇帝坐內殿 起居,班欲絕,諸司排當有備,催合侍宴臣僚東西相 向班立崇德殿庭。俟奏班齊,舍人喝「拜」,東西班殿侍 兩拜,奏「聖躬萬福」,喝「各祗候。」次舍人通館伴使副某 甲以下常起居,次通契丹使某甲常起居,次通副使 某甲常起居,俱引赴西面立。次通宰臣以下橫行,通 某甲以下應喏,奏「聖躬萬福」,喝各就坐,應喏,兩拜,呼 萬歲,分升殿東西向立。次通事舍人引契丹舍利以 下,次差來通事從人,俱分班入,當殿兩拜,奏「聖躬萬 福」,喝各就坐,兩拜,呼萬歲,分引赴兩廊立。次通教坊使看盞及進茶床酹酒,并閤門奏進酒,並如長春宴 日之儀。酒五巡起,宰臣以下降階班立,兩拜,搢笏,舞 蹈,三拜,喝,各祗候。宰臣以下并三司使、文明殿學士、 樞密直學士升殿侍立,其餘臣僚并契丹使并出次 引舍利及差來從人,俱兩拜萬歲訖,分班引出。如傳 宣賜茶酒,更喝謝拜,如前儀,已上班絕。舍人再引契 丹使人西面揖躬。舍人當殿通:「北朝國信使某祗候 辭。」通訖,引當殿兩拜,出班致辭,歸位。又兩拜訖,宣「有 敕賜」,跪受,拜舞訖,喝:「好去」,遂引出。次引副使致詞受 賜,拜舞如前儀,亦出。次引舍利已下,次引差來通事、 從人俱分班入。舍人喝:「有敕賜衣服、衣著、銀器、分」物, 各應喏跪受,候抬擔床絕,就拜起。又兩拜萬歲,喝:「好 去!」分班引出。其使、副各服所賜,再引入當殿兩拜萬 歲訖,喝「祗候」,引升殿,當御前立。皇帝宣閤門使授旨 傳語國主,舍人揖國信使跪,閤門使傳旨通譯訖,揖 國信使起,立閤門使御前搢笏,於內侍都知處奉授 書匣。舍人揖國信使跪,閤門使跪分付訖,揖起,下殿 西出。

天禧元年三月壬寅不雨罷上巳宴九月戊申以蝗罷秋宴十一月己亥詔曲宴日輟後殿視事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天禧二年四月,宴賜從臣將士。十月,宴近臣於安福 殿。

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二年夏四月戊子,幸飛山雄 武教場,宴賜從臣將士。冬十月庚子,御玉宸殿,召近 臣觀刈占城稻,遂宴安福殿。」

天禧四年,宴皇子、宗室、近臣於玉宸殿,定「大宴、更衣、 再坐儀。」

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四年冬十月丙午,召皇子宗 室近臣玉宸殿觀稻賜宴 按《禮志》:天禧四年直集 賢院祖士衡言,「大宴將更衣,群臣下殿然後更衣。更 衣後再坐,則群臣班於殿庭,候上升坐起居謝賜花, 再拜升殿。」

天禧五年春正月己亥,宴近臣承明殿。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仁宗天聖元年九月庚寅宴崇德殿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天聖二年八月丙辰朔。宴崇德殿。初用樂之半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天聖二年。既禫除。 百官五表請聽樂。而秋燕用樂之半。詔輔臣曰。昨日 宴宮中。朕數四上勉皇太后聽樂。王欽若以聞太后。 太后曰:「自先帝棄天下。吾終身不欲聽樂。皇帝再三 為請。其可重違乎。」

天聖三年上元節,宴從官,詔「春秋大宴,歲以為常。御 史復請與內宴,官卑者先退。」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天聖三年上元節, 乃朝謁景靈上清宮、啟聖院、相國寺,還,御正陽門,宴 從官觀燈。次日,太后詔命婦臨觀及春秋大宴,歲為 常。夏觀南御莊刈麥,秋瑞聖園刈穀,並宴從官或射, 不為常。」天聖三年,監察御史朱諫言:「伏見大宴宗 室先退,允為得禮。尚有文武臣僚父子兄弟者,皆預 再坐。欲望自今內宴百官有父子兄弟、叔姪同赴再 坐時,卑者先退。」

天聖八年三月,宴太清樓。八月,宴近臣、宗室於蕊珠 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八年三月「壬申,幸後苑,遂宴 太清樓。八月丁亥,詔近臣宗室觀祖宗御書於龍圖 天章閣,又觀瑞穀於元真殿,遂宴蕊珠殿。」

天聖九年閏九月戊辰,翰林侍讀學士孫奭請老,命 知兗州,曲宴太清樓送之。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景祐二年秋八月甲寅宴紫宸殿初用樂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四年九月丁亥宴宗室太清樓射於苑中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五年。九月辛卯。以重陽。曲宴近臣宗室於太清 樓。遂射苑中。十一月丁亥。冬至。宴宗室於崇德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七年三月,以旱罷大宴。冬十月,宴宗室,又令與 宴,賜花者皆戴歸。

按《宋史仁宗本紀》,慶曆七年「三月丁亥,以旱罷大宴。 冬十月甲子,幸廣親宅,謁太祖太宗神御殿,宴宗室, 賜器幣有差」 按《禮志》,慶曆七年,御史言,「凡預大宴 并御筵,其所賜花並須戴歸私第,不得更令僕從持 戴,違者糾舉。」

慶曆八年。八月己丑。以河北、京東西水災。罷秋宴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皇祐二年冬十月乙亥宴京畿父老於錫慶院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嘉祐三年詔明年正旦日食宴契丹使毋作樂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祐三年十二月庚辰,詔「明年正旦日食。其自丁亥避正殿,減常膳,宴契丹使,毋作樂。」 嘉祐七年三月,以旱罷大宴,十二月,宴群臣宗室於 群玉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祐七年春三月甲子。以旱罷大 宴。十二月丙申。幸龍圖天章閣。召群臣宗室觀祖宗 御書。又幸寶文閣。為飛白書分賜從臣。作《觀書詩》。命 韓琦等屬和。遂宴群玉殿。庚子再召從臣於天章閣 觀瑞物。復宴群玉殿 按《禮志》。嘉祐七年十二月特 詔兩府近臣、三司副使、臺諫官、皇子宗室駙馬都尉、 管軍臣僚至龍圖、天章閣,觀三聖御書及寶文閣,為 飛白分賜下逮館閣官。製《觀書詩》賜韓琦以下和進。 遂宴群玉殿,傳詔學士王珪撰詩序,刊石於閣。數日, 再會天章閣,觀三朝瑞物,復宴群玉殿。酒行,上曰:「天 下久無事,今日之樂與卿等共之,宜盡醉,勿復辭。」因 召韓琦至御榻前,別賜一大巵,出禁中名花,金盤貯 香藥,令各持歸,莫不霑醉,至暮而罷。

神宗熙寧元年令賜宴託詞不赴者御史臺察舉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熙寧元年四月,御 史中丞滕甫言:「臣聞君命召,不俟駕,此臣子所以恭 其上也。今賜宴而有託詞不至者,甚非恭上之節也。 請自今宴設群臣,非大故與實有疾病,無得託詞,仍 令御史臺察舉。」

熙寧二年正月,定宴集英殿入殿人數。五月,宴紫宸 殿。八月,宴垂拱殿。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二年五月辛未,宴紫宸殿,初 用樂。 按《禮志》:熙寧二年正月,閤門言,「準詔裁定集 英殿宴入殿人數:中書二十二人,樞密院三十人,宣 徽院八人,親王八人,昭德軍節度使兼侍中曹佾三 人,皇親使相三人,皇親正刺史已上至節度使并駙 馬都尉各一人,翰林司一百七十八人,御廚六百人, 儀」鸞司一百五十人,祗候庫二十人,內衣物庫七人, 新衣庫七人,內弓箭庫三人,鈐轄教坊所三人,鐘鼓 樓一十六人,御藥院八人,內物料庫九人,法酒庫一 十六人,內酒坊八人,入內內侍省前後行親事官共 五人,皇城司職員手分二人,御史臺知班一十一人, 灑掃親從官人員已下一百人,兩廊覰「步親從官四 十二人,提舉司勾押官手分三人,提舉火燭巡檢人 員一十人,快行親從官一十一人,支散兩省花後苑 造作所工匠等四人,客省承受行首八人,四方館職 掌二人,閤門承受行首已下一十八人。」是歲十一月, 以皇子生,宴集英殿。八月,《實錄》書成,皆宴垂拱殿。 十月,修定閤門儀制所言:「垂拱殿曲宴,當直翰林學 士與觀文、資政、龍圖、寶文、樞密、直龍圖、天章、寶文閣 直學士並赴坐,而翰林學士兼他職者不預,考之官 制,似未齊一。請自今曲宴,翰林學士與雜學士並赴。」 從之。

熙寧三年夏四月癸亥,幸金明池觀水嬉,宴射瓊林 苑。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熙寧四年春正月庚子,幸《集禧觀》,宴從臣。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熙寧七年正月,宴從臣。九月,詔:「自今大宴,親王、皇親 至駙馬都尉皆於幕次賜酒食。」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七年春正月壬子,幸中太一 宮,宴從臣。 按《禮志》,熙寧七年九月,詔自今大宴,親 王、皇親使相、樞密使、副使、宣徽使、駙馬都尉並於殿 門外幕次就賜酒食。舊制,會食集英西廊之廡下,喧 譁為甚,權發遣宣徽院吳充奏其事,故有是命。

元豐二年四月宴瓊林苑九月大宴集英殿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二年夏四月辛丑,幸金明池, 觀水嬉,宴射瓊林苑。九月丁亥,大宴集英殿。」

元豐五年秋七月丁未,垂拱殿宴修史官。十一月庚 寅,紫宸殿宴侍祠官。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六年。八月丙子。賜升祔陪祠官宴於尚書省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七年,賜文彥博宴,並大宴集英殿,命皇子延安 王侍立。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七年二月甲戌,太師文彥博 入覲,置酒垂拱殿。三月辛丑,賜文彥博宴於瓊林苑, 帝製詩以賜之。 按《禮志》,元豐七年三月,大宴集英 殿,命皇子延安郡王侍立,宰相王珪等率百官廷賀, 詔曰:「皇家慶事,與卿等同之。」珪等再拜稱謝,久之,王 乃退。時王未出閤,帝特令侍宴,以見群臣。

元豐八年,詔罷「獨看。」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元豐八年,詔罷獨 看故事,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修國史 范祖禹言:「是日進《神宗紀草》,陛下覽先帝史冊甫畢, 即觀百戲,理似未安,故請罷之。」閤門言:大宴不用兩 軍妓女,只用教坊小兒之舞,王拱辰請以女童代之。

====哲宗元祐二年七月宴遼使九月宴宰臣及經筵官====於東宮。十一月,賜御筵於呂公著私第。十二月,以寒 罷宴。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二年七月「戊午。以遼蕭德崇 等賀坤成節曲宴垂拱殿。」始用樂。十二月己丑大寒。 罷集英殿宴 按《禮志》,「元祐二年九月經筵講《論語》 徹章。賜宰臣、執政經筵官宴於東宮。帝親書唐人詩 分賜之。十一月冬至。詔賜御筵於呂公著私第。遣中 使賜上尊酒、香藥、果實、縷金花等。以御飲器勸酒。遣 教」坊樂工,內給帑錢賜之。及暮賜燭,傳宣令繼燭,皆 異恩也。

元祐三年,罷《春秋》宴。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三年春二月癸巳,罷春宴 按《禮志》,元祐三年二月罷春宴,八月罷秋宴。以魏王 出殯,翰林學士蘇軾不進教坊致語故也。是後以時 雨未足,集英殿試舉人,尚書省火,禁中祈禳。邠國公 主未菆,皆罷宴。凡大宴有故而罷,則賜預宴官酒饌 於閤門朝堂。升殿官雖假故不從游宴,亦遣中使就 第賜焉。親王、中書、樞密、宣徽、三司使副學士、步軍都 虞候以上,三師、三公、東宮三師、三公以下曾任中書 門下致仕者亦同。

元祐四年,罷春宴,三宴遼使。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四年「春正月丙子,宴遼使於 紫宸殿。三月丁亥,以不雨罷春宴。秋七月丁丑,遼國 使蕭寅等來賀坤成節,曲宴垂拱殿。十二月庚子,遼 使耶律等賀興龍節,曲宴垂拱殿。」 按《禮志》,宴大遼 使副於紫宸殿,則近臣及刺史正郎、都虞候以上皆 預。

元祐五年,曲宴文彥博於玉津園。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五年二月「庚戌,文彥博以太 師充護國軍山南西道節度等使,致仕。甲子,宴餞文 彥博於玉津園。」

元祐七年冬十二月甲子,罷《飲福宴》。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紹聖三年三月以火罷宴十一月宴修實錄官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紹聖三年三月壬辰,以禁中屢火, 罷春宴。十一月庚戌,宴修實錄官。 按《禮志》:「紹聖三 年十一月,以進《神宗皇帝實錄》畢,曲宴宰臣、執政、文 臣試侍郎、武臣觀察使以上并修國史官赴坐。」 紹聖四年九月,罷秋宴。十二月,曲宴遼使。

按《宋史哲宗本紀》:「紹聖四年九月壬子,以星變,避殿 減膳,罷秋宴,詔公卿悉心修政,以輔不逮。十二月甲 申,曲宴遼使於垂拱殿。」

元符元年五月戊午宴紫宸殿九月丁未以霖雨罷秋宴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元符元年五月。詔 受寶畢。宴於紫宸殿。宰臣以下。文臣職事官。六曹員 外郎。監察御史以上。武臣郎將諸軍副指揮使以上 預坐。」

元符二年九月壬戌,雨,罷秋宴。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徽宗大觀三年令辟雍宴用雅樂又定集英殿春秋大宴及垂拱殿曲宴儀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大觀三年五月丙辰。令辟雍宴用 雅樂 按《禮志》:「大觀三年,議禮局上集英殿春秋大 宴儀,其日預宴文武百僚詣殿庭東西相向立。皇帝 出御需雲殿,閤門內侍管軍等起居。皇帝降座御集 英殿,鳴鞭,殿中監以下通班起居,殿中監少監升殿, 通喚閤門官升殿。攝左右軍巡使韡笏起居訖,繫鞋 執」杖侍立,餘非應奉官分出。次鐘鼓樓節級就位,四 拜起居。次舍人通喚訖,分引群官橫行北向東上。閤 門官贊「大起居」,班首出班,俛伏跪致辭訖,俛伏,興,復 位。群官再拜舞蹈,又再拜。贊各就坐,再拜。舍人分引 升殿,席前相向立,朵殿兩廡官立於席後。有遼使,則 舍人引大遼舍利西入大起居。贊「各就」坐,贊「再拜」,贊 「就坐」,引升西廊。次舍人傳事,引從人分入,四拜起居 謝坐,並同舍利儀。教坊使以下通班大起居,看醆人 謝,升殿再拜。內侍進御茶床,殿侍酹酒訖。次贊「天武 門外祗候,東上閤門官詣御座,奏班首姓名以下進 酒」,舍人分引殿上臣僚橫行北向,贊「再拜。」舍人引班 首稍前,東上閤門官接引詣御座東,北向,搢笏。殿中 監奉盤醆授班首,少監啟醆,以酒注之,班首奉詣御 前,進訖,少退,虛跪,興,以槃授殿中監,出笏,東上閤門 官引退,舍人接引復位。贊「再拜。」舍人引班首稍前,殿 上臣僚席前相向立,東上閤門官接引詣御座東,北 向,搢笏,殿中監授槃奉詣御前,西向立,樂作,皇帝飲 訖,舍人分引殿上臣僚,橫行北向東上,閤門引班首 接醆退,虛跪,興,授醆,殿中監出笏,引退,舍人接引復 位。贊「再拜」,贊「各賜酒」,群臣再拜,贊「各就坐」,群官皆立 席後,復贊就坐。酒初行,群官搢笏受酒,先宰相,次百 官,皆作樂,皇帝再舉酒,並殿中監、少監進,群臣皆立 席後,樂作,飲訖,贊各就坐,復行,群臣酒飲訖,皇帝三舉酒,皆如第一之儀。尚食典奉御進食。太官設群臣 食,樂作,賜祗應臣僚酒食。贊謝拜訖,復位。皇帝四舉 酒並典御進酒,樂工致語,群臣皆立席後。致語訖,贊 百官再拜就坐,樂作,皇帝五舉酒,樂工奏樂,庭下舞 隊致詞,樂作,舞隊出。東上閤門奏:「再坐」時刻,俟放隊 訖,內侍舉御茶床,皇帝降坐,鳴鞭,群臣退,賜花再坐。 前二刻,御史臺東上閤門催班,群臣戴花北向立。內 侍進班齊牌,皇帝詣集英殿,百官謝花,再拜,又再拜, 就坐。內侍進御茶床,皇帝舉酒,殿上奏樂,庭下作樂, 皇帝再舉酒,殿上奏樂,庭下舞隊前致語,樂作出,皇 帝三舉酒、四舉酒,皆如上儀。若宣示醆,即隨所向,閤 門官以下揖稱「宣示醆」,躬,贊就坐。若宣勸,即立席後, 躬飲訖,贊再拜。內侍舉御茶床,舍人引班首以下降 階再拜舞蹈,又再拜訖,分班出。閤門官側奏無公事, 皇帝降座,鳴鞭,集英殿。《飲福大宴儀》。初大禮畢,皇帝 逐頓飲福,餘酒封進入內。宴日降出,酒既三行,泛賜 預坐臣僚飲福酒各一醆,群臣飲訖,宣勸,各興,立席 後。贊「再拜」,謝訖,復坐飲,並如春秋大宴之儀。議禮 局上《垂拱殿曲宴儀》:皇帝視事畢,東上閤門進呈坐 圖,舍人奏閤門無公事,皇帝降座,鳴鞭,入殿後閤,諸 司排設備。東上閤門附內侍奏班齊,皇帝出閤,升座, 鳴鞭。三公、直學士以上、親王、使相至觀察使以上,分 東西入,詣殿庭,橫行北向立定,班首奏「聖躬萬福。」舍 人贊「各就坐」,再拜訖,分引詣東西階,升殿,席前相向 立,次教坊使以下常起居,次看醆人謝升殿,次內侍 進御茶床。殿侍酹酒訖,閤門詣御座,躬奏班首姓名, 以下進酒。舍人分引殿上臣僚橫行北向,贊「再拜」,班 首奉酒躬進,樂作,皇帝飲訖,舍人贊「各賜酒」,群臣俱 再拜,贊「各就坐」,群官皆立席後,復贊就坐。酒初行,先 宰相,次百官皆作樂。尚食興,奉御進食。太官令設群 官食酒五行。若宣示醆,即隨所向,閤門揖稱「宣示醆」, 躬贊就坐。若宣勸,即立席後躬飲,贊再拜。內侍舉御 茶床,舍人引班首以下降階,橫行,北向再拜,分班出, 皇帝降座。《上巳重陽賜宴儀》其日預宴官以下,並赴 宴所就次。諸司排設備,預宴官以下詣庭中望闕位 立,次中使詣班首之左,稍前立,中使宣曰「有敕」,在位 官皆再拜訖。中使宣曰「賜卿等御筵。」在位官皆再拜, 搢笏,舞蹈,又再拜。中使退,預宴官分東西陞階就坐。 酒行,樂作,飲訖、食畢,樂止,酒五行,預宴官並興就次, 賜花有差。少頃,戴花畢,與宴官詣望闕位立,謝花,再 拜訖,復升就坐。酒行,樂作,飲訖、食畢,樂止,酒四行而 退。

政和二年三月上巳御筵詔移用他日四月宴蔡京等於太清樓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二年夏四月甲午,宴蔡京等 於太清樓。 按《禮志》,政和二年三月上巳御筵,詔令 移用。他日以國有故,宰臣請罷宴故也。

政和三年,班《五禮》定宴遼使儀。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三年四月班五禮新儀。 按 《禮志》,政和詳定五禮,有紫宸殿正旦宴大遼使儀。其 紫宸殿赴宴,遼使副在御座西諸位上將軍之南。夏 使副在東朵殿,並西向北上。高麗交阯使副在西朵 殿,並東向北上。遼使舍利、從人各在其南,夏使從人 在東廊舍利之南。諸蕃使副首領、高麗交阯從人、溪 峒《衙內指揮使》在西廊舍利之南。又至,各就位,有分 引兩廊班首詣御座進酒,樂作,贊「各賜酒」,群官俱再 拜就坐。酒五行,皆作樂,賜花,皇帝再坐,赴宴官行謝 花之禮。

政和五年,詔賜公師、宰執以下宴。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政和五年十二月 二十九日,詔「景龍門預為元夕之具,實欲觀民風,察 時態,黼飾太平,增光樂國,非徒以遊豫為事。特賜公 師宰執以下宴及御製詩四韻,賜太師蔡京。」

宣和六年賜蔡京以下赴睿謨殿宴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宣和六年十二月 二十四日,賜太師蔡京以下應兩府赴睿謨殿宴,景 龍門觀燈,續有旨「宣太傅王黼赴宴。」

宣和七年正月十八日,宴輔臣觀燈。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欽宗靖康元年徐處仁等表請乾龍節上壽畢即本宮賜侍從官以上宴 编辑

按《宋史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靖康元年四月十 三日。太宰徐處仁等表請為乾龍節。至日皇帝帥百 官詣龍德宮上壽畢。即本宮賜侍從官以上宴。」

高宗紹興四年十一月庚申宴犒守江將士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八年,詔王倫就驛賜金使宴。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紹興八年,金國遣 使副來就驛議和,詔王倫就驛賜宴。

紹興十三年天申節,始錫宴,詔定儀注及金使赴宴 坐次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三年五月丁丑,天申節,始 上壽錫宴如故事。 按《禮志》:紹興十三年,太常禮部 討論,「每遇聖節,樞密院以下先詣垂拱殿上壽畢,宰 臣率百僚於紫宸殿上壽。前一月分日啟建道場,至 前一日樞密院官滿散,依例作齋筵。至日三省官」上 壽,立班訖,次赴滿,散作齋筵。後二日,大宴於集英殿, 特命御史臺、太常寺修立儀注。三月三日,詔:宴殿陳 設止用緋、黃二色,不用文繡,令有司遵守,更不制造。 五月,閤門修立《集英殿大宴儀注》。十一月,有司言:「賀 正旦使初至,於盱眙軍賜宴,未審回程合與不合筵 待。」詔內侍省差使臣二員,沿路賜御筵,一員於平江 府,一員於鎮江府,一員於盱眙軍。尋詔:「金國賀正旦 人使到闕赴宴等,坐次合與宰臣相對。稍南,使、副上 下馬於執政官上下馬處,三節人從並於宮門外上 下馬,立班則於西班與宰臣相對立。仍權移西班使 相在東壁宰臣之東。」

紹興十四年,宴金使於紫宸殿。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紹興十四年正月 一日。宴金國人使於紫宸殿。文臣權侍郎已上。武臣 刺史已上赴坐。自後正旦賜宴倣此。五月金國始遣 賀天申節使來。有司言:「合照舊例,北使賀生辰聖節。 使副隨宰臣紫宸殿上壽。進壽酒畢。皇帝宰臣已下 同。使副酒三行。教坊作樂。三節人從不赴。」既而三節 人從有請,乞隨班上壽,詔許之,仍賜酒食。

紹興十五年,就秦檜第賜宴。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五年冬十月乙亥,帝書「一 德格天之閣」賜秦檜,仍就第賜宴。

紹興十七年冬十一月,復賜進士《聞喜宴》。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二十三年冬十一月乙丑,以經筵終帙,賜宰執、 講讀等官宴於祕書省。為故事。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

紹興二十七年。宴皇太子宰臣以下於右文殿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紹興二十七年,幸 祕書省。陳累朝御書、御製、晉唐書畫、三代古器。次宣 皇太子宰臣以下觀訖退。遂宴於右文殿。酒五行,群 臣再拜退。車駕還內。賜少監游操三品服,御書扇,餘 官筆墨。館閣官各轉一階。

紹興二十九年,宴金使,不舉樂。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金國聘使見辭儀。 紹興二十九年。以皇太后崩。其賀正使副止就驛賜 宴。見辭日賜茶酒。並不舉樂。大率北使至闕。先遣伴 使賜御筵於班荊館。酒七行。明日入見畢。退赴客省 茶酒。遂宴垂拱殿。酒五行。惟從官以上預坐。赴守歲 夜筵。酒五行。用傀儡。正月朔旦朝賀禮畢。上遣大臣 就驛賜御筵,中使傳旨宣勸,酒九行。三日,客省簽賜 酒食,內中賜酒果,遂赴浙江亭觀潮,酒七行。四日,赴 玉津園燕射,命諸校善射者假管軍觀察使伴之,上 賜弓矢酒,行樂作,伴射官與大使並射弓,館伴副使 並射弩,酒九行退。五日,大宴集英殿,尚書郎、監察御 史已上皆預,學士撰《致語》。六日,朝辭,退,賜襲衣、金帶、 大銀器。臨安府書送贐儀,復遣執政官就驛賜宴,晚 赴解換夜筵,伴使與北使皆親勸酬,且以衣物為侑。 次日,加賜龍鳳茶、金鍍合,乘馬出北闕門,登舟宿赤 岸。又次日,復遣近臣押賜御筵。

孝宗乾道二年春二月幸玉津園宴射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乾道八年,詔「宰相赴宴,坐次皆依官品。」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乾道八年十二月 詔:「今後前宰相到闕,如遇赴宴賜茶,其合坐墩杌非 特旨並依官品。又行門禁衛諸色祗應人,依紹興例 並賜絹花。」自是惟正旦、生辰、郊祀及金使見辭各有 宴,然大宴視東京時則亦簡矣。

淳熙四年春三月幸玉津園宴射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七年春三月庚午,迎太上皇、太上皇后宴翠寒 堂。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八年十一月甲戌,以旱,罷《喜雪宴》。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一年。春三月辛亥。史浩入謝。賜宴於內殿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寧宗慶元五年賜新及第進士曾從龍以下聞喜宴於貢院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賜貢士宴,名曰聞 喜宴。《政和新儀》:押宴官以下及釋褐貢士,班首初入 門,《正安之樂》作,至庭中望闕位立,樂止。預宴官就位, 再拜訖,押宴官西向立。中使宣曰:「有敕」,在位者皆再 拜訖,中使宣曰:「賜卿等聞喜宴。」在位者皆再拜,搢笏 舞蹈,又再拜。次引押宴官稍前謝坐再拜,在位者皆 再拜。若賜敕書,即引貢士班首稍前,中使宣曰「有敕貢士再拜。中使宣曰「賜卿等敕書。」班首稍前,搢笏跪, 中使授敕書訖,少退,班首以敕書加笏上,俛伏,興,歸 位,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凡預宴官分東西升階就坐。 貢士以齒。酒初行,賓興,賢能之樂作。飲訖、食畢,樂止。 酒再行,於樂《辟雍》之樂作。酒三行,樂育「人材之樂作, 酒四行,樂且有儀之樂作,酒五行,《正安之樂》作。」再坐 酒行,樂作,節次如上儀,皆飲訖食畢,樂止。押宴官以 下俱興就次,賜花有差。少頃,戴花畢,次引押宴官以 下并釋褐貢士詣庭中望闕位立,謝花再拜,復升就 坐,酒行樂作,飲訖、食畢,樂止。酒四行訖退。次日,預宴 官及釋褐貢士入謝如常儀。寧宗慶元五年五月,賜 新及第進士曾從龍以下聞喜宴於禮部貢院,上賜 七言四韻詩,祕書監楊王休以下繼和以進。自後每 舉並如之。

開禧二年冬十月辛酉以將士暴露罷瑞慶節宴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嘉定二年冬十一月乙未以歲饑罷喜雪宴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理宗端平三年春正月己未朔以星行失度雷發非時罷天基節宴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景定元年以皇太子入儲宮詔議賜宴錫賚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景定元年 乙卯,上曰:「皇太子入儲宮,禮宜從厚,如賜宴錫賚等 事,皆當討論。」賈似道奏:「舊典有諸王入府錫宴,及皇 太子宴宮僚於資善堂,賜教坊樂之類,今日倣而行 之,足稱盛典。」

度宗咸淳九年詔罷集英殿宴 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九年夏四月壬辰,詔:「襄陽六 年之守,一旦而失,軍民離散,痛切朕心。今年乾會節, 其免集英殿宴,以錢六十萬給沿江制置趙溍,江防 捍禦。」

编辑

太祖天輔六年以宗望奏捷宴百官 编辑

按《金史太祖本紀》:「天輔六年五月辛酉,宗望來奏捷, 百官入賀,賜宴歡甚。」

熙宗皇統元年宴群臣於瑤池殿 编辑

按《金史熙宗本紀》:皇統元年二月「己未,上宴群臣於 瑤池殿,適宗弼遣使奏捷,侍臣多進詩稱賀。帝覽之 曰:『太平之世,當尚文物,自古致治,皆由是也』。」

皇統二年。宴群臣於《五雲樓》。

按《金史熙宗本紀》:皇統二年五月癸巳朔,不視朝。上 自去年荒於酒,與近臣飲,或繼以夜。宰相入諫,輒飲 以酒,曰:「知卿等意,今既飲矣,明日當戒。」因復飲。辛酉, 宴群臣於五雲樓,皆盡醉而罷。

海陵貞元三年十一月丙辰燕百官於太和殿 编辑

按《金史海陵本紀》云云。

世宗大定元年十月己酉饗將士 编辑

按《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大定二年正月宴百官宗戚命婦,四月宴夏使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年正月辛未,御太和殿,宴 百官宗戚命婦,賜賚有差。四月辛巳,宴夏使貞元殿。 故事外國使三節人從,皆坐廡下賜食。上察其食不 精腆,曰:「何以服遠人之心」掌食官皆杖六十 按《禮 志》曲宴儀,皇帝即御座,鳴鞭報時畢,殿前班小起居 到侍立位,引臣僚并使客左入,傍折通班,至丹墀,舞 蹈,五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又再拜。出班謝宴,舞蹈 五拜。各上殿祗候。分引預宴官上殿,其餘臣僚右出。 次引宋使從人入,至丹墀,再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 又再拜。有敕賜酒食,又再拜。引左廊立。次引《高麗》夏 從人入,分左右廊立,果床入進酒,皇帝舉酒時,上下 侍立官並再拜。接盞畢,候進酒官到位,當坐者再拜 坐,即行。臣使酒傳宣立,飲畢,再拜坐,次從人再拜坐。 至四盞,餅茶入,致語,聞鼓笛時,揖臣使并從人立,口 號,絕坐宴并侍立官並再拜坐,次從人再拜坐。食入, 五盞,歇,宴教坊謝恩畢,揖臣使起果床出,皇帝起入 閤,臣使下殿歸幕次賜花,從人隨出。戴花畢,先引從 人入左右廊立,次引臣使入左右上殿位立。皇帝出 閤坐果床入坐立,並再拜坐,次從人再拜坐。九盞,將 曲終,揖從人至位,再拜,引出。聞曲時,揖臣使起,再拜。 下殿果床出,至丹墀謝宴,舞蹈五拜,分引出。

大定三年,御常武殿賜宴。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三年五月乙未,以重五,幸廣 樂園射柳,命皇太子親王百官皆射,勝者賜物有差。 上復御常武殿,賜宴擊毬。自是歲以為常。」

大定十年,賜宋使射弓宴。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十年三月壬子朔,萬春節,宋、 高麗、夏遣使來賀。丙辰,上因命護衛中善射者,押賜 宋使射弓宴。宋使中五十,押宴者纔中其七,謂左右 將軍曰:「護衛十年,出為五品職官,每三日上直,役亦 輕矣,豈徒令飽食安臥而已?弓矢不習,將焉用之大定十六年,宴皇姑私第。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十六年正月辛未,皇姑邀上 至私第,諸妃皆從,宴飲甚歡。公主每進酒,上立飲之。 大定十七年五月,尚書省奏定皇家袒免以上親燕 饗班次,並從唐制。」

按《金史世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大定十七年,詔以 皇族袒免以上親雖無官爵封邑,若與宴,當有班次。 禮官言「按唐典,皇家周親視三品,大功親,小功尊屬 視四品,小功親,緦麻尊屬視五品,緦麻袒免以上視 六品上。」合以此制為班次。

大定二十四年,至上京,大宴宗戚於皇武殿,皇太子 守國,罷,設瑤池宴。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十四年二月癸酉。上曰:「朕 將往上京。念本朝風俗重端午節。比及端午到上京。 則宴勞鄉閭、宗室父老。五月己丑至上京。戊戌宴於 皇武殿。上謂宗戚曰:『朕思故鄉積有日矣。今既至此。 可極歡飲。君臣同之』。」賜諸王妃主、宰執百官命婦各 有差。宗戚皆霑醉起舞。竟日乃罷。 按《世紀》:顯宗,世 宗第二子。大定二年,立為皇太子。二十四年,世宗幸 上京,詔帝守國。近侍報瑤池蓮開,當設宴。帝曰:「聖上 東巡,命我守國,何敢宴遊廢事,採致數花足矣。」 大定二十五年,宴妃嬪、親王、公主、文武從官於光德 殿,復宴宗室宗婦於皇武殿。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十五年正月「丁亥,宴妃嬪、 親王、公主、文武從官於光德殿,宗室宗婦及五品以 上命婦與坐者千七百餘人,賞賚有差。四月丁丑,宴 宗室宗婦於皇武殿,大功親賜官三階,小功二階,緦 麻一階,年高屬近者加宣武將軍及封宗女,賜銀絹 各有差。曰:朕尋常不飲酒,今日甚欲沈醉,此樂亦不 易得也。」宗室婦女及群臣故老,以次起舞進酒。上曰: 「吾來數月,未有一人歌本曲者,吾為汝等歌之。」命宗 室子弟敘坐殿下者,皆坐殿上聽上自歌其詞,道王 業之艱難及繼述之不易,至慨想祖宗,宛然如睹,慷 慨悲咽﹐,不能成聲﹐。歌畢泣下。右丞相元忠率群臣宗 戚捧觴上壽,皆稱萬歲。於是諸夫人更歌本曲,如私 家之會。既醉,上復續調,至一鼓乃罷。

大定二十六年,詔權停曲宴禮。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交聘表》:大定二十六年 正月「庚辰朔,尚書工部侍郎崔仁請賀正旦,以宣孝 太子未大燒飯,詔權停三日曲宴禮,三國人使各賜 在館宴。」

大定二十八年,宴諸王公主及群臣於神龍殿 按《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二十八年三月,御慶和殿,受 群臣朝。復宴於神龍殿。諸王公主以次捧觴上壽。上 歡甚,以本國音自度曲。蓋言臨御久,春秋高,渺然思 國家基緒之重,萬世無窮之託,以戒皇太孫當修身 養德,善於持守,及命太尉左丞相克寧盡忠輔導之 意,於是上自歌之。皇太孫及《克寧》和之。極歡而罷。

章宗明昌五年秋七月丙戌以天壽節宴樞光殿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承安元年七月御紫宸殿受諸王百官賀賜諸王宰執酒敕有司以酒萬尊置通衢賜民縱飲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承安二年七月己未命西上閤門使劉頗賜參知政 事裔宴於行省。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承安三年。諭依宋花宴例。以有司奏乃命如舊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承安三年正月上 諭旨有司曰。比聞宋國花宴。殿上不設餚饌。至其歇 時乃備於廊下。今花宴上賜食。甚為拘束。若依彼例 可乎。且向者人使見辭。殿上亦常有酒禮。今已移在 館宴矣。有司奏曰:「曲宴之禮舊矣。彼方酒一行食一 上。必相」須成禮。而國朝之例,酒既罷而食始進。至於 花宴日,宋使至客省幕次有酒禮,而我使至其幕,則 有食而無「酒,各因其舊,不必相同。古者宴禮設食以 示慈惠,今遽更之,恐遠人有疑,失朝廷寵待臣子之 意。」乃命止如舊。

承安四年七月辛亥敕宣徽院官「天壽節凡致仕宰 執悉召與宴。」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衛紹王崇慶元年八月萬秋節以兵事不設宴 编辑

按《金史衛紹王本紀》云云。

宣宗貞祐三年正月癸亥曲宴群臣宋使定文武五品以上侍坐員遂為常制 编辑

按《金史宣宗本紀》云云。

哀宗天興元年大饗將士 编辑

按《金史哀宗本紀》:「天興元年四月甲戌,御承天門,大 饗將士,聞有聲屈者,乃還宮。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