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28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二十八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目錄

 池沼部紀事

 池沼部雜錄

 池沼部外編

考工典第一百二十八卷

池沼部紀事 编辑

《新序》:周文王作靈臺,及為池沼,掘地得死人之骨。吏 以聞文王,文王曰:「更葬之。」

《穆天子傳》:「天子西征,至於元池,天子三日休於元池 之上,乃奏廣樂,三日而終,是曰樂池。」因改名為「廣 樂池。」

《新序》:衛靈公以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 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隩隅有竈, 是以不寒。今民衣敝不補,履決不苴,君則不寒,民誠 寒矣。」公曰:「善。」令罷役。左右諫曰:「君鑿池不知天寒,以 宛春知而罷役,是德歸宛春,怨歸於君。」公曰:「不然。宛 春,魯國之匹夫,吾舉之民未有見焉,今將令民以此 見之。且春也有善,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與?」靈 公論《宛春》,可謂知君之道矣。

《三秦記》:「秦始皇作長池,引渭水,東西二百里,南北二 十里,築土為蓬萊山,刻石為鯨魚,長二百丈。」

《洞冥記》:「黃安,代郡人也,為代郡卒,自云卑猥,不獲處 人間,執鞭懷荊而讀書,畫地以記。數日久,地成池。」 《漢書·武帝本紀》:「元狩三年夏五月,減隴西、北地、上郡 戍卒半,發謫吏穿昆明池。」

《拾遺記》:漢武帝思懷往者李夫人,不可復得,時始穿 昆明之池,泛翔禽之舟,帝自造歌曲,使女伶歌之。時 日已西傾,涼風激水,女伶歌聲甚遒,因賦《落葉哀蟬》 之曲曰:「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虛房冷而寂寞,落 葉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予心之未寧。」帝 聞唱,動心悶悶,不自支持,命龍膏之燈以照舟內,悲 不自止。親侍者覺帝容色愁怨,乃進《洪梁》之酒,酌以 文螺之巵。帝飲三爵,色悅心歡,乃詔女伶出侍帝息 於延涼室。

《瑯嬛記》:「霍光園中鑿大池,植五色睡蓮,養鴛鴦三十 六對,望之爛若披錦。」

《後漢書趙典傳》:「典為侍中時,帝欲廣開鴻池,典諫曰: 『鴻池汎溉,已且百頃,猶復增而深之,非所以崇唐虞 之約己,遵孝文之愛人也』。」帝納其言而止。

《水經注》:侍中襄陽侯習郁魚池。郁依范蠡養魚法作 大陂,陂長六十步,廣四十步。池中起釣臺,池北亭,郁 墓所在也。列植松篁於池側沔水上,郁所居也。又作 石伏逗,引大池水於澤北,作小魚池,池長七十步,廣 十二步,西枕大道,東北二邊限以高堤,楸竹夾植,蓮 芡覆水,是遊宴之名處也。

《廣州先賢傳》:「丁密遭父艱,致飛鳧一雙,游廬旁小池, 見人則馴附,如家所畜。後遭母喪,密歸至所居,一宿, 雙鳧復游戲池中。」

《王羲之與人書》:「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三國魏志文帝本紀》:黃初四年:「夏五月,有鵜鶘鳥集 靈芝池。詔曰:『此詩人所謂污澤也。《曹詩》刺恭公遠君 子而近小人,今豈有賢智之士處於下位乎?否則斯 鳥何為而至?其博舉天下儁德茂才獨行君子,以答 曹人之刺』。」

《晉書山簡傳》:「簡為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 軍事,假節,鎮襄陽。於時四方寇亂,天下分崩,王威不 振,朝野危懼,簡優游卒歲,唯酒是耽。諸習氏,荊土豪 族,有佳園池,簡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 曰高陽池。時有童兒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 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籬』」, 舉鞭向葛疆,何如并州兒?疆家在并州。簡愛將也。 《宜都記》:「佷山縣東六十里有山,名下魚城,四面絕崖, 唯兩道可通,餘皆峻嶮。山上周迴可二十里,有林木 池水,民田種於山上。昔永嘉亂,土人登此避賊,賊守 之經年,食盡,取池魚擲下與之,示不窮,賊遂退散,因 名此為下魚城。」

《世說新語》:晉明帝欲起池臺,元帝不許。時為太子,好 養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曉便成,今太子西池是也。 辟寒石虎。當嚴冰之時,作銅屈龍數千枚,各重數千 觔,燒如火色,投於水中,則池水恆溫,名曰「燋龍溫池。」 引鳳文錦步障,縈蔽浴所。其宮人寵嬖者,解媟服宴 戲,彌於日夜,名曰「清嬉浴室。」浴罷洩水於宮外水流 之「所,名溫香渠。渠外之人爭來汲取,得升合以歸,其 家人莫不怡悅。至石虎破滅燋龍,猶在鄴城池。」 《海錄碎事》:「晉穆帝升平四年,鳳凰將九子見於鄖鄉 之豐城,故亦稱鳳凰池,曰九子池《焦氏類林》:「洗藥池在贛州興國縣。葛洪過境,見山靈 水秀,遂結廬築壇,鑿池洗藥,留詩曰:『陰洞泠泠,風佩 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長榮』。」

《湘州記》:「湘南縣有架山,下小池常涸。民齋戒往請,自 然而滿,事訖還乾。」

《廣州記》:「鬱林郡山東南有一池,池邊有一石牛,人祀 之。若旱,百姓殺牛祈雨,以牛血和泥,泥石牛背,禮畢, 則天雨大注,洗牛背,泥盡即晴。」

《南史沈慶之傳》:「慶之討諸山蠻,蠻緣險築重城,施門 櫓甚峻。慶之連營山下,營中開門相通。又令諸軍各 穿池於營內,朝夕不外汲,兼以防蠻之火。頃之風甚, 蠻夜下山,人提一炬燒營,火至輒以池水灌滅之。蠻 被圍日久,並飢乏,自後稍出歸降。」

《南齊書顧歡傳》:「始興人盧度有道術,隱居西昌三顧 山,屋前有池,養魚,皆名呼之,魚次第來取食,乃去。」 《南史陸慧曉傳》:「慧曉清介正立,與張融並宅,其間有 池,池上有二株楊柳。何點嘆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 便是交讓』。」及武陵王曄守會稽,上為精選僚吏,以慧 曉為征虜功曹,與府參軍沛國劉璡同從述職。璡,清 介士也,行至吳,謂人曰:「吾聞張融與慧曉並宅,其間 有水,此必有異味。」故命駕往,酌而飲之,曰:「飲此水則 鄙吝之萌盡矣。」

《梁書昭明太子統傳》:統性愛山水,於元圃穿築,更立 亭館,與朝士名素者遊其中。嘗泛舟後池,番禺侯軌 盛稱此中宜奏女樂。太子不答,詠左思《招隱》詩云:「何 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軌慚而止。

《北史魏文成帝本紀》:「和平三年,帝觀漁於旋鴻池。」 《孝文帝本紀》:「太和元年九月,起永樂遊觀殿於北苑, 穿神泉池。」

《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十三年:「秋七月丙寅,幸靈泉池, 與群臣御龍舟,賦詩而罷。」

《洽聞記》:「燕原山天池與桑乾泉通,後魏孝文帝以金 珠穿魚七頭於此池放之,後於桑乾原得穿魚,猶為 不信。又以金縷拖羊箭射著此大魚,久之,又於桑乾 河得所射箭山,在嵐州靜樂縣東北百四十里,俗名 天池,曰祁連汭。」

《北史》:北魏孝文帝遷洛,引王公遊宴,至洗須池。帝曰: 「此地有嘉魚。」任城王澄曰:「所謂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帝曰:「且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伽藍記》:「光寶寺園中有一海,號咸池,葭芙被岸,菱荷 覆水,青松翠竹,羅生其傍。京邑士子,至於良辰美日, 休沐告歸,徵友命朋,來遊此寺。雲車接軫,羽蓋成陰。 或置酒林泉,題詩花圃,折藕浮瓜,以為興適。」

《唐書魏徵傳》,太宗宴群臣積翠池,酣樂賦詩。魏徵賦 《西漢》,其卒章曰:「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 未嘗不約我以禮。」

《尉遲敬德傳》:「敬德晚節,謝賓客不與通飭觀沼奏清 商樂,自奉甚厚。」

《瑯嬛記》:「貞觀中,冬月祁寒,韋維家池水徹底俱凍。至 季春,水無停流,而此池凝結如故。使人鑿之,乾堅如 石。維往諦視,皆水晶也,人以為祥瑞。其近岸方丈餘 有疏松,樹影依然在內。維製為屏風置室中,遠視皆 以為真松樹也,爭以紙摹之。」

《唐書安樂公主傳》:公主嘗請昆明池為私沼,帝曰:「先 帝未有以與人者。」主不悅,自鑿定昆池,延袤數里。定, 言可抗訂之也。司農卿趙履溫為繕治,累石肖華山 鄧彴,橫邪回淵九折,以石瀵水。又為寶爐,鏤怪獸神 禽,間以璖貝珊瑚,不可涯計。 《大唐新語》:安樂公主恃寵,奏請昆明池以為湯沐。中 宗曰:「自前代以來,不以與人,不可安樂。」於是大役人 夫,掘其側為池,名曰定昆池。池成,中宗、韋庶人皆往 宴焉,令公卿以下咸賦詩。黃門侍郎李日知詩曰:「但 願暫思居者逸,無使時傳作者勞。」後睿宗登位,謂日 知曰:「朕當時亦不敢言,非卿忠正,何能如此!」俄拜侍 中。

《唐書長寧公主傳》:「長寧公主下嫁楊慎交,造第東都, 作三重樓,以馮觀築山浚池,帝及后數臨幸,置酒賦 詩。又并坊西隙地廣鞠場。東都廢,永昌縣主丐其治 為府魏王泰故第,東西盡一坊,瀦沼三百畝。」

《舊唐書中宗本紀》:「景龍四年,幸隆慶池,結綵為樓,宴 侍臣,泛舟戲樂。」

《唐書禮樂志》:「元宗初,賜第隆慶坊,坊南之地變為池。 中宗嘗泛舟以厭其祥。帝即位,作《龍池樂》。」

《劇談錄》:「曲江池本秦世隑州,開元中疏鑿,遂為勝境。 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其西有杏園、慈恩寺,花卉環 周,煙水明媚,都人遊玩,盛於中和、上巳之節。綵幄翠 幬,匝於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上巳即賜宴臣僚, 京兆府大陳筵席。長安、萬年兩縣以雄盛相較,錦繡 珍玩,無所不施。百辟會於山亭,恩賜太常及教坊聲 樂池中備綵舟數隻,唯宰相、三使、北省官與翰林學 士登焉。」每歲傾動皇州,以為盛觀。入夏則菰蒲蔥翠柳陰四合,碧波紅蕖,湛然可愛。好事者賞芳辰,翫清 景,聯騎攜觴,亹亹不絕。

《唐會要》:天寶六載正月二十九日詔:「今陽和布氣,蠢 物懷生,在於含養,必期遂性。其滎陽僕射陂、陳留蓬 池,宜斷採捕,仍改名廣仁池。」

辟寒。天寶六載,更溫泉曰華清宮湯,治井為池,環山 列宮室。上於華清新廣一池,制度宏麗。祿山於范陽 以玉魚、龍、鳧鴈、石梁、石蓮花以獻,雕鐫尤妙。上大悅, 命陳於湯中,仍以石梁橫於其上,而蓮花纔出於水 際,上因幸解衣。將入,而魚龍鳧鴈皆奮鱗舉翼,狀若 飛動,上因恐卻之。蓮花石至今在。

《明皇雜錄》:天寶末,祿山陷西京,大會凝碧池,梨園子 弟欷歔泣下。樂工雷海青擲樂器向西大慟。王維潛 賦詩云:「秋槐零落深宮裏,凝碧池頭奏管絃。」

《金石錄》:「唐肅宗詔天下臨池帶郭處,置放生池,凡八 十一所,顏真卿為書碑。」

《吳錄》:「相國池,唐大曆中,李晤官烏程,其子紳方一歲, 墜此池,若有物扶之出。紳後為相,故名。」

《唐書杜亞傳》:亞拜淮南節度使,日夜召賓客,言噱流 連,觀沼華邃,費皆千萬。既泛九曲池,曳繡為颿,詫曰: 「要當稱是林沼。」李衡曰:「未有錦纜云何?」亞大慚,自是 府財耗竭。

《李絳傳》:憲宗嘗畋苑中,至蓬萊池,謂左右曰:「絳嘗以 諫我,今可返也。」其見禮憚如此。

《酉陽雜俎》:「蜀將軍皇甫直別音律,好彈琵琶。元和中, 嘗造一調,乘涼臨水池彈之,本黃鍾而聲入蕤賓。因 更絃再三奏之,聲猶蕤賓也。隔日又奏於池上,聲如 故。試彈於他處,則黃鍾也。直因調蕤賓,夜復鳴,彈於 池上,覺近岸波動,有物激水如魚躍。直遂集客車水, 竭池索之,泥下丈餘,得鐵一片,乃方響。蕤賓,鐵也。」 《劇談錄》:「昇平裴相國廉察宣城,朝謝後未離京國。時 曲江荷花盛發,與省閣名士數人同遊,自慈恩寺屏 去左右,各領小僕,步至紫雲樓下,見五六人坐於水 際,裴公與名士憩於旁中,有黃衣飲酒半酣,軒昂頗 甚,指顧笑語輕脫。裴意稍不平,揖而問之:『吾賢所任 何官』?率爾而對曰:『喏,即不敢。新授宣州廣德縣令』。」連 問裴曰:「押衙所任何職?」裴公效曰:「喏,即不敢新授宣 州觀察使。」於是狼狽而走,同坐亦皆奔散,朝士撫掌 大笑。不數日,布於京華。左右於銓司訪之,云:「有廣德 縣令,請換羅江宰矣。」宣皇在宮,即聞是說,與諸王每 為戲談其事。及龍飛裴公入秉鈞軸,因書麻制迴,謂 樞近曰:「喏,即不敢新授」中書侍郎、平章事。

《唐書敬宗本紀》:寶曆二年「正月,發神策六軍,穿池于 禁中。六月,觀魚于臨碧池。八月,觀競渡于新池。」 《鄭注傳》:王守澄薦注進,太僕卿李訓附注進。兩人權 震天下,在禁中,日日議論帝前相倡和。帝嘗詠杜甫 《曲江辭》,有「宮殿千門」語意。天寶時,環江有觀榭宮室, 聞注言,即詔兩神策治曲江、昆明,作紫雲樓、采霞亭, 詔公卿得列舍堤上。

《寺塔記》:大興善寺後先有曲池,不空臨終時,忽然涸 渴,至惟寬禪師止住,因潦通泉,白蓮藻自生。今復成 陸矣。

《錄異記》:成都玉真觀道士黎元興,于學射山欲創造 觀宇,夜夢黃老君謂之曰:「吾近有材木可構此,無煩 憂也。」數日,有人於萬歲池中見池底大木極多,以告 元興,元興令人取之,得烏楊木千餘段,至有長百尺 者,以用起觀,作黃老君殿,依夢中塑之。

《瑯嬛記》:「李思訓畫一魚,甫完,未施藻荇之類。有客叩 門出看,尋入,失去畫魚。使童子覓之,乃風吹入池水 內,拾視之,惟空紙耳。後思訓臨池,往往見一魚如所 畫者。嘗戲畫數魚投池內,經日夜終不去。」

《稽神錄》:「婺源尉朱慶源,罷任方還家,在豫章之豐城, 庭中地甚爽塏,忽生蓮一枝,其家駭懼,多方以禳之, 蓮生不已,乃築堤堰水以沼之,遂成大池,芡荷甚茂。 其年慶源授南豐令,後三歲入為大理評事。」

《五代史雷滿傳》:滿嘗鑿深池於府中,客有過者,召宴 池上,指其水曰:「蛟龍水怪皆窟於此,蓋水府也。」酒酣, 取坐上器擲於中,因裸而入,取器嬉水上,久之乃出, 治衣復坐,意氣自若。

《清異錄》:崔遠家墅在長安城南,就中禊池產巨藕,貴 重一時,相傳為「禊寶。」

《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四月庚寅,出內錢募諸軍 子弟鑿習戰池。」

乾德二年三月辛巳,幸教船池,賜水軍將士衣有差。 乾德七年秋七月壬子,幸講武池,觀習水戰。

《事物紀原》辛氏《三秦記》曰:「昆明池,漢武帝立之,習水 戰。宋建隆間,即都城之南鑿講武池,始習水戰,將有 事於江南也。及太宗興國中,得吳越錢氏龍舟,開金 明池,於是每歲二月習水戰,遂為故事。」

《宋史禮志》:太宗淳化三年三月幸金明池,命為競渡 之戲,擲銀甌於波閒,令人泅波取之。因御船奏教坊樂,岸上都人縱觀者萬計。帝顧視高年皓首者,就賜 白金器皿。九月幸潛龍園,駐輦池東岸,臨水謂近臣 曰:「朕不至此已十年,昔尹京日無事,嘗痛飲池上,今 池邊之木已成林矣。」因顧教坊使郭守忠等數人曰: 「汝等前日以樂童從我,今亦皓首,光陰迅速如此!」嗟 歎久之。帝親引滿舉白,群臣盡醉。

真宗咸平三年五月,幸金明池觀水戲。揚旗鳴鼓,分 左右翼,植木繫綵,以為標識,方舟疾進,先至者賜之。 移幸瓊林苑,登露臺,釣容直,奏樂,臺下百戲競集,從 臣皆醉。

《湘山野錄》:寇萊公一日延詩僧惠崇於池亭,探鬮分 題,丞相得「池上柳」「青」字韻,崇得「池上鷺」「明」字韻,崇默 遶池徑,馳心於杳冥以搜之,自午及晡,忽以二指點 空,微笑曰:「已得之,已得之,此篇功在『明』字,凡五押之 俱不倒,方今得之。」丞相曰:「試請口舉。」崇曰:「照水千尋 迥,棲煙一點明。」公笑曰:「吾之柳,功在『青』字,已四押之」 終未愜,不若且罷崇詩全篇,曰:「雨絕方塘溢,犀徊不 復驚。曝翎沙日暖,引步島風清。」及斷句云:「主人池上 鳳,見爾憶蓬瀛。」

《墨客揮犀》:西頭供奉官錢昭度粗有詩名,曾作《詠方 池》詩云:「東道主人心匠巧,鑿開方石貯漣漪。夜深卻 被寒星照,恰似仙翁一局碁。」有輕薄子見而笑曰:「此 正所謂『一局黑全輸』也。」

《宋史劉溫叟傳》:溫叟孫几,從范仲淹辟,通判邠州。邠 地鹵,民病遠汲,几浚渠引水注城中。役興,客曰:「『自郭 汾陽城此州,苟外水可釃,何待今日,無為虛費勞人 也』。几不答。未幾,水果至,鑿五池於通逵,民大便利。」 《彥周詩話》:王君玉內翰初登第,調揚州江都縣令,《題 九曲池》詩云:「越調隋家曲,當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國, 廢沼尚留名。儀鳳終沉影,鳴蛙祇沸聲。凄涼不可問, 落日背蕪城。」晏元獻閱詩賞歎,薦為館職。

《東坡志》:林:眉州人任達為余言:「少時見人家畜數百 魚深池中,沿池磚甃,四周皆屋舍,環遶方丈間,凡三 十餘年,日加長。一日天清無雷,池中忽發大聲如風 雨,魚皆踊起羊角而上,不知所往。」

《揮麈後錄》:毛澤民受知曾文肅,擢寘館閣。文肅南遷, 坐黨與得罪,流落久之。蔡元度鎮潤州,與澤民俱臨 川王氏婿,澤民傾心事之惟謹。一日家集,觀池中鴛 鴦,元度席上賦詩,末句云:「莫學飢鷹飽便飛。」澤民即 席和以呈元度曰:「貪戀恩波未肯飛。」元度夫人笑曰: 「豈非適從曾相公池中飛過來者耶?」澤民慚不能舉 手。

《聞見後錄》:崇寧年,西都修大內,患苑中池水易涸。或 云:「置牛骨池中,則水不涸。」置之,果然。范時老、董易親 見之。

《東京夢華錄》:「自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至四月 八日閉池,雖大風雨,亦有遊人,路無虛日。」

《宋史汪應辰傳》:應辰在朝,多革弊事,中貴人皆側目。 德壽宮方甃石池,以水銀浮金鳧魚於上,上過之,高 宗指示曰:「水銀正乏此,買之汪尚書家。」上怒曰:「汪應 辰力言朕置房廊與民爭利,乃自販水銀耶?」應辰知 之,力求去。

《老學庵筆記》:「中貴楊戩于堂後作一大池,環以廊廡, 扄鐍周密。每浴時,設浴具及澡豆之屬于池上,乃盡。 屏人躍入池中遊泳,率移時而出,人莫得窺,然但謂 其性喜浴於池耳。」

《湘潭記》:洗筆池在湘鄉,唐褚遂良貶潭州都督時,洗 筆于此。宋咸淳間,邑宰趙必槐于池中得斷碑,上刻 「褚公湘潭偶題詩。」

《泊宅編》:山陰蘭亭有逸少硯池,寺曰「天章」,以藏真廟 御製故也。當時朝廷每有頒詔禮,則池水盡黑,可以 染緇。太常少卿沈紳常記其事。

《濟南府志》:「宋進士劉廷式娶瞽女,庭下得泉成池,瞽 女三飲其泉,三得男。」

《元史裕宗傳》:東宮香殿成,工請鑿石為池,如曲水流 觴故事。太子曰:「古有肉林酒池,爾欲吾效之耶?」不許。 《元風慶會圖文》說,長春真人浴於東溪,越二日,天大 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東湖,聲聞數里,魚鱉盡去,池 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真人嘆曰:「山其摧乎?池其涸 乎?吾將與之俱乎?」遂卒。

元氏《掖庭記》:「己酉仲秋之夜,武宗與諸嬪妃泛月於 禁苑太液池中,月色射波,池光映天,綠荷含香,魚鳥 群集,於是畫鷁中流,蓮舟夾持,往來便捷。帝乃開宴 張樂,令宮女披羅曳縠,前為八展舞,歌《賀新涼》一曲。 帝每遇上巳日,令諸嬪妃祓於內圍迎祥亭漾碧池, 池用紋石為質,以寶石鏤成奇花繁葉,雜砌其間。上」 設紫雲九龍華蓋,四面施幃幃,皆蜀錦為之。跨池三 橋,橋上結錦為亭,中扁「集鶯」,左扁「凝霞」,右扁承霄,三 橋鴈行相望。又設一橫橋,接乎三亭之上,以通往來。 祓畢,則宴飲於中,謂之「爽心宴。」池之旁一潭曰香泉

潭,至此日則積香水以注於池,池中又置溫玉狻猊
考證
白晶鹿、紅石馬等物。嬪妃浴澡之餘,則騎以為戲,或

執蘭蕙,或擊球筑,謂之《水上迎祥之樂》。

《成祖寔錄》:「永樂十五年十一月壬申,金水河及太液 池冰凝,具樓閣龍鳳花卉之狀,上賜群臣觀之。」 《大政記》:「宣德八年三月,少保黃淮辭歸,上宴餞之于 西苑太液池,親灑宸翰,製詩送之,仍賜金織衣一襲。」 《玉堂叢語》:「柯潛既綜院章,就詞林後圃結清風亭,亭 下鑿池蒔蓮,決渠引泉,公退偃坐其中,翛然若真登 瀛洲」者。

《西樵志》:「山南有寶林洞,其前池曰天池,拔地四百仞, 三春雲冉冉起池中,每雨後氣成五色。弘治中,有外 國人望氣至此,謂土人曰:『與吾涸池,酬錢五萬許之。 比涸,獲一物,狀類蟾而小,色如流丹,今池北有井曰 寶井,蓋志異跡也』。」

《吳江縣志》:隆慶中,庉村曹氏鑿池得泥井九口,循下 得黃長瓶及黃沙大碗數十。又有鐵秤捶古鏡等物, 復各有枯骨在內。後趙重道云:「古有骨井,即葬穴也。」 《燕都游覽志》:翰林院內堂之右,故有隙地一區,萬曆 間甃為方池,構亭中央,額曰「瀛洲池」,逼近玉河隄,聞 先是常引河水一勺入池,而今遂湮塞,無敢以上請 者。

「銷夏」神廟時,中貴宋用臣鑿後苑瑤津池成。明日請 上賞蓮荷。忽見萬荷蔽水,乃一夜買滿京盆,荷沉其 下,上嘉其能。

《天啟宮詞注》:「西苑池冰既堅,以紅板作柁床,四面低 欄亦紅色,旁僅容一人上坐其中,諸璫於兩岸用繩 及竿,前後推引,往返數里。」

《燕都游覽志》:「都人入夏至端午結蓬列,肆狂歌轟飲 於穢流之上,以為愉快。」

池沼部雜錄 编辑

《詩經召南采繁》篇:「于以采繁,于沼于沚。」

《小雅·無羊》篇:「或降于阿,或飲于池。」

《大雅·皇矣》篇:「無飲我泉,我泉我池。」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毋漉陂池。」漉,竭也。

《遁甲開山圖》「馬池出嶓冢,即隴西神馬山,有泉池,龍 馬所生。」

《關尹子》「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游之,不知其幾千 萬里而不窮也。」

《淮南子》:「陰氣極則下至黃泉,故不可鑿池穿井。」 《韓詩外傳》「沼池不如川澤,所見博也。」

《神境記》:「武陵一孤山有池,魚鱉無不備有。其七月七 日乃出游嶺巔,族類各別。」

《水經注》:「瑤華宮南歷景陽山北,湖中起御坐石,御坐 前建蓬萊山,曲池接筵,飛沼拂岸。」

狼皋山北,澤水東南流,逕溫泉南。泉上華宇,連蔭,茨 甍交池,石沼錯落其間,頤道者多歸之。

李石《開成錄》文宗論德宗奢靡云:「聞禁中老宮人言, 每引泉,先於池底鋪錦。王建《宮詞》曰:『魚藻宮中鎖翠 蛾,先皇行處不曾過。只今池底休鋪錦,菱角雞頭積 漸多』。是也。」

《元和地志》:「天目有兩峰,峰頂各一池,左右相對,為天 之左右目。」

《杜陽雜編》:「日本國有凝露臺,臺上有手談,池中產玉 碁子,黑白分明。」

《蘇東坡集》:王仲至謂趙德麟曰:「余嘗奉使過仇池,有 九十九泉,萬山環之,可以避世,如桃源」

《緗素雜記》:《太史公記》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軍門 上謁曰:「高陽賤民酈食其。」時沛公方洗,謂使者曰:「言 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瞋目按劍叱 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沛 公遽跣足杖矛曰:「延客入。」又《世說》載季倫每臨習郁 池,未嘗不大醉,嘗曰:「醉我高陽池也。」襄陽小兒為之 「歌曰:『山公時一醉,逕造高陽池』。」劉義慶云:「高陽池在 高陽。」按《史記》及《漢書》食其本傳,稱食其,陳留高陽人 也。又云:沛公略地陳留郊,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謁。 則高陽在陳留明矣。又按《晉書》載:簡鎮襄陽,時諸習 有佳園池,簡每出遊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 池。然則襄陽習池謂之高陽池者,蓋取酈生《高陽酒 徒》之義也。

《老學菴筆記》:「陂澤惟近時多廢。吾鄉鏡湖三百里,為 人侵耕幾盡。閬州南池亦數百里,今為平陸,只墳墓 自以千計,雖欲疏濬復其故,亦不可得,又非鏡湖之 比。成都摩訶池、嘉州石堂谿之類,蓋不足道。長安民 契券至有云:『某處至花萼樓,某處至含元殿者,蓋盡為禾黍矣。而興慶池偶存十三,至今為弔古之地』。」 袁宗道《三聖庵紀游略》:「德勝門內東偏,有公田若干 頃,中貴治之,引水為池以匯。沿池數里,綠楊鬖鬖,一 望無際。」

銷夏:宋陸游《遊青山記》云:「山南小市有謝元暉故宅 基,由宅後登山,路極險巇,凡三四里。又里許至一庵, 庵前有小池,曰謝公池,水味甘冷,雖盛夏不竭。」 書蕉:「蜀江津有天水池,邑人春月遊此,競於池中摸 石祈嗣,得石者生男,得瓦者生女,頗驗。」故知《毛詩》弄 瓦事非誣也。

池沼部外編 编辑

《遁甲開山圖》榮氏解降:「北有陽石山,中有神龍池,黃 帝時遣雲陽先生養龍於此,帝王歷代養龍之處。國 有水旱不時,祀池請雨。」

《穆天子傳》:天子觴西王毋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 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 子無死,尚復能來。」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 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拾遺記》:「員嶠之山西有星池,周千里,水色隨四時變 化。」

《西域記》:「太子生時,兩龍吐水浴,太子一吐暖,一吐冷。」 今池尚一暖一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