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秘要/卷七十四

無上祕要卷之七十四

  啟志願品

  帝君五願求仙上法,常以九月九日、十月五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七月七日,此五願十會之時也。上登太極瓊臺玉殿金室之內,存五願於閑宮,希玄真以自降,虛无啟以玉章,金音暢於太空,召五帝以衛靈,慶萬會於丹房,故有感而致真,真感發而降焉。是其日當沐浴清齋,入室燒香,心拜四方,正東向平坐。東向是常陽始暉之方也。叩齒三十六通。

  第一上願:我生自然之氣,氣結成我身,身與三光齊輪,長享无極之根。

  二願:我身常處太空之上、瓊宮玉房之裹,朝與玉帝同宴,夕與玄母同几,渴噏浪井洪泉玉芝,飢納龍胎瓊腴降樹赤子。

  三願:我身生萬怪、七十二光、奇毛異骨,飛羽衣裳,乘虛駕空,出入帝宮,眾慶來臻,萬壽无疆。

  四願:與无俱生,與无俱死,死而又生,生為帝主,封掌十天,總領羣生。

  五願:一切眾生已生未生同保日月三光,有道之人七玄之祖上昇南宮,天下之、福靡有不當,四方五願並會玉堂。

  次上願九玄,扶養我身,魂魄真神恆居我宮,上通天仙,下逮洞淵。願天,願地,願風,願雲,願神,五願一合,定籍長生。天降紫煙,地衛五靈,乘雲駕虛,飛輦緑軿,上造金闕,進登玉清,慶及七祖,更受胎生。

  中願亦五,得道本根。願陰,願陽,願太空,願太无,願太玄,上宴玉房,與帝因緣,遊盻生關,披浪九天,无父定籍,玄母記年,桃康結精,保固丹田,身騰金闕,名書玉篇,七祖解脫,福慶來臻。

  下願亦五,願太虛,願太有,願太真,願神仙,運身於五嶽之頂,飄飄九霄之際,出入開關之裹,移脫死戶之。外,願天地為我父母三光衛身壽年,萬神守九源之孔,真靈降自然之氣,八方五願,舉嚮而會。五願既畢,叩齒二七通,咒曰:

  太帝上元,帝一玄經。五雲散景,鬱徹三清。玉童玉女,燒香侍靈。上願開陳,與我合形,使我神仙,上昇帝庭。北帝落死,南極注生,東華金格,得上我名。无窮之願,與我齊并。咒畢,又叩齒三七通。仰咽炁五通止。

  此帝君開陳上願與靈合形之道,常能爾者則玉華侍衛,玉童散香,上徹九天,感應帝皇。五年如此,真神見形,天下十方有道之願,无不降子之晴。

  右出《洞真天關三圖七星移度經》

  帝君十二願篇目曰:

  願天,願地,願風,願雲,願陰,願陽,願太空,願太无,願太虛,願太有,願自生,願神生。

  玄母八間篇目曰:

  願玄母與我俱生於生氣之間,與我俱存於日月之間,與我俱保於九天之間,與我俱食於自然之間,與我俱飲於匏河之間,與我俱息於玉真之間,與我俱寢於仙堂之間,與我俱遊於三玄之間。兆在別室,常當讀是經,不忘須臾。此為內願帝君開善八間者矣。今五嶽諸仙及神州仙女猶乃酊瓊爵而嚥麟脯,說大願,陳八間,期太素,奉三元,志霄晨,為玉真,拔七世,入廣寒,豈況世中之庸猥五濁之微賤者哉!,當何可搭而不修,間而不為邪?夫形神雖精,苦於生生而七世有罪而不解者,已亦必无仙冀也。是須啟大願,陳八間,以釋其積結耳。七考既福兆乃不死,不死者乃得道之宗本,為仙之根始。志行是業者,可不免屬於長存哉!

  九天帝君十二願篇目曰:

  上願九靈玄母,八門神簡,迥元五通,禳除世殃,上福七祖,身致神仙,靜於密室,散香正煙,而讀《大洞金華經》曰:北極天皇太乙帝君、玉清紫虛二景明圓、无上大道,太素三元,四方五老,六蓋七晨,八上九靈,隱道迴元,玄母五通,金華高仙,司命天師,主生天神,太微天氣,以醮因緣,上願九玄護魄扶魂,明真元氣並來在身,仰招元上五通太仙,俯逮无下隱道迴元,七世積斗罪今為告散,受福南宮灑香八門。願天,願地,願風,願雲,四願一合,定籍長生。天益胎根,地助曜靈。神風八扇,景雲流盈。我與帝君,同飆上清。觀眄北玄,解帶玉庭,慶加七祖,玄考利貞。上願四達,壽與日傾。

  中願亦四,領理帝書,願陰,願陽,願太空,願太无。三五明神,七九所居。帝君无父,定生之初。玉皇凝駕,常在我廬。我存紫房,泥丸桃康。凝陰固血,魂生太陽。靈空映暉,太元履長。空无九氣,與我黃裳。七考介福,受仙南宮。下願亦四,長生仙府,乃願太虛,又願大有。神存九天,形遊真宇。帝君混合,迴旋七九。禍去我室,福來我取。惡言消忘,順言善愈。

  復願自生,天地為父。復願神生,和氣為母。迴元五通,有除罪垢。福冠七葉,超生彌久。願言高皇,帝君合唱,唱音逸霄,八響萬暢。靈翰逆衡,千真同賞。從劫至劫中,常會十二慶。大哉帝君恩,萬福迴元鏡。又願八間玄母造神八間之唱,九靈洞眄。

  上願玄母與我俱生於生氣之間,得使紫景映虛,天人合符;飛真浚羽,我與之俱;天樂娛心,脫離百憂;七玄構慶,上靈所扶。

  次願玄母與我俱存於日月之間、三光之際,大帝併軌,青旄緑蓋,華軿繡帔,錦服玉帶,携提五老,同賓四大,入宴華騫,出眄八外。

  三願玄母與我俱保於九天之間,乃凝真圓躍,夷心內練,氣溢雲堂,感神萬千,身升九霄,考福重玄,散帶空洞,撫輪累天,吉亨七世,更生為人,我保太真,與日同年。

  四願玄母與我俱食於自然之間,永離三塗,長會自然,七寶玉粘,金丹紫芒,隱芝右掇左拾,夜光鳳腦虎沫,雲琅瓊霜,奇味一御,身拂太空。

  五願玄母與我俱飲於匏河之間,而流津萬崖,既清且甘,迴水玉精,靈潤碧藍,上注絕霄,流源神堂,橫波鬱踊,鼓扇太空,浮遊浩清,飲漱東蒙,高揖霞晨,寄樂滄浪,七考得仙,介福洋洋,體誓九河,所向成康。

  六願玄母與我俱息於玉真之間,浩哉上座,淵邈霄清,五老羅室,玉華告靈,西王飛軒,策羽流軿,與我俱息九玄之庭,慶鍾七考,受胎更生,身槃瓊宇,神栖圓明。

  七願玄母與我俱寢於仙堂之間,幽眇靈房,玄華四陳,朱宇鳳構,明光映軒,金床玉榻,紫帷龍門,上座玄皇,中席天真,我處其右,携帶纏綿,大福七考,受書更仙。

  八願玄母與我俱遊於三玄之間,乃逸轡太漠,迴軿三玄,五靈扶骨,王母比肩,舞軿神丘,停駕九天,定書太上,受位為真,雌一元混,從億至千,洞經八響,七祖獲仙,從劫至劫,常會八間,八間在何?永哉因緣。五老降福,道德詵詵,萬氣上生,固保泥丸。言願既畢,日月同年,太哉虛生母,動靜八門間。

  右出《洞真隱元五晨金華玉經》

  凡八節之日,皆三天仙靈朝宴禮會之日也。兆修行禮願朝神之時,皆當齊用此日。至於朔朢朝禮,非上法。凡是其日欲行禮願,陳祝之時,當先叩齒七通,心拜四方,微祝曰:

  上清玉帝,三素元君。太上高靈,仙都大神。今日吉日,八願開陳。上願飛霄,長生神仙。中願天地,合景風雲。下願五藏,與身常存。次願七祖,釋羅脫愆。又願帝君,破伐胞,根。六願世世,智慧開分。七願滅鬼,馘斬六天。八願降靈,徹見東西。上願一合,莫不如言。願神願仙,上朝三元。祝畢,又拜如初,亦適意所陳,求解脫七祖之愆,羅及首身之罪狀,以續於行事之後也。此名為三元八朝隱祝,上願神仙之要法也。行之三年,則七祖父母及己之罪都解釋矣。後玉華降衛,感會神明。八願開陳,必獲靈要之要契。

  右出《洞真黃素四十四方經》

  道言:若見居家妻子,當願一切早出愛獄,攝意奉戒。

  若見飲酒,當願一切制於命門,以遠禍亂。

  若見彩女,當願一切守情忍色,志慕在賢。

  若見淫人,當願一切除棄邪念,翹心禁戒。

  若見婦人,當願一切履信正化,日入法門。

  若見眾生,當願一切推人无爭,懷道安世。

  若見善人,當願一切時刻存念,仰軌其道。

  若見惡人,當願一切棄凶即吉,不犯王法。

  若見貧人,當願一切損身施惠,後受大福。

  若見富人,當願一切救濟萬物,世世受祿。

  若見貴人,當願一切承其教旨,悉合典訓。

  若見賤人,當願一切勤修匪懈,各得所為。

  若見帝王,當願一切奉仰王道,孝如父母。

  若見主相,當願一切受其教制,四方歸仁。

  若見兵甲,當願一切各念仁心,天下讓賢。

  若見王子,當願一切日歌太平,係國承家。

  若見賢人,當願一切履行其德,道為世宗。

  若見異學,當願一切明解教本,得道如神。

  若見栖山道士,當願一切悉見道門,速得昇仙。

  若見教化,當願一切親受聖教,皆為淵博。

  若見聖人,當願一切尊禮侍見,諸國普瞻。

  若見仙人,當願一切真道悉成,飛昇天堂。

  若見城郭,當願一切嚴整修飭,以道為基。

  若見大國,當願一切歸崇慕德,若水注海。

  若見小國,當願一切知止虛沖,安其所居。

  若見市朝,當願一切草賢雲萃,悉弘正道。

  若見靜觀,當願一切功德巍巍,天人得志。

  若見齋戒行香,當願一切道德日新,庠序雅正。

  若見誦經,當願一切盡上高座,咸聽聖旨。

  若見樓觀,當願一切洞視十方,无有隱藏。

  若見高山,當願一切立德如彼,无復退轉。

  若見大海,當願一切智思无量,輔成家國。

  若見栖憩茂林,當願一切學成儒宗,養徒敷教。

  若見淨手,當願一切常執經書,无時暫輟。

  若見善口,當願一切耽詠洞經,日新不厭。

  若見動足,當願一切超步三界,飛行上清。

  若見靜止,當願一切滅景停真,安閑空寂。

  若見飲食,當願一切棄累入淨,存得道味。

  若見大藏,當願一切除其灾害,施為福田。

  若見疾病,當願一切以道自庇,免此苦厄。

  若見死喪,當願一切學道常存,濟度三塗。

  若見漁獵,當願一切不為罪,始終入无為。

  若見夷狄,當願一切賓王中國,不生邊地。

  若見少年,當願一切及時學問,遂成令名。

  若見老病,當願一切以道攝生,不更哀耄。

  若見三光,當願一切並明靈曜,闇冥即消。

  若見雲雨,當願一切患澤盈溢,无所不宜。

  若見素雪,當願一切常居潔白,逍遙自在。

  若見靈風,當願一切蘊懷披散,德流遐迹。

  若見深水,當願一切洗垢清虛,平等其心。

  若見名香,當願一切受姿芳盛,眾穢肅然。

  若見好華,當願一切樂散諸聖,相好具足。

  若見車馬,當願一切得道无為,乘鳳駕龍。

  若見絃歌,當願一切玩經散說,以道娛樂。

  若見福食,當願一切无不飽滿,世享天厨,德流主人,如水歸海,宗廟胤長,常居貴盛,世與四輩,俱生王家。

  若見致悔,當願一切禍滅九陰,福起十方,德如山海,莫不興隆,七世生天,子孫賢忠,富貴巍巍,所欲皆從,學道飛仙,駕雲乘龍。道士坐臥,常念願我四大合德,同體道真。

  右出《洞玄定志經》

    學道由丹心,奉師如至親。挹景偶清虛,孜孜隨日新。眾人未得度,終不度我身。大願有重報,玄德必信然。陰惡罪至深,對來若轉輪。

  右出《洞玄隱注經》

  仙公請問太極真人高上法師曰:人根本行何修而見世受福,家門端正,子孫昌盛,與善因緣,世世不絕,上生天堂,下生人間侯王之家,聰明儒仁,敬信經教,愛樂山水,常誦微言,終得仙道?

  法師答曰:善哉!子之間也。夫人生各有本行,宿緣命根,種種相因,願願相隨,以類相從,展轉相生,禍福相引,是以世世不絕,玩好不同,用心各異,皆由先願也。欲修道結緣賢聖,當奉行大戒,廣建福田,弘始功德,或致飛仙;或致天仙;或致地仙;或致命過生天堂;或致為鬼神;或致為六天大魔王官屬;或致命過徑生侯王之家,人中之尊;或為一切所仰賴,富有天下;或致才智聰明;或致姿容端偉、聲氣清香;或致人愛忠孝、貞潔簡素;或致善屬文翰,動靜可則;或致威嚴震肅,檀越所難;或致篤好三寶,供養彌勤,愛樂山水,清淨翫經,燒香齋戒;或致禮拜玄宗;或致轉女為男,華容秀穎;或致家門肅清,世世因緣,順其本願,善賢來生,為我子孫,安貴无極;或致見世收福,命終受報;或致後生獲慶,得我宿功。夫道何為哉?以無心而應眾生,四輩修福德,當有本願。福之報也,皆緣子于時立願耳。功德既設,志願亦定,其報乃猶暮以待旦矣。世間人民偽薄不信法言,各稱鬼點,自用其意,輕忽宿命,以為妄造,誹笑至經以為虛誕,而厚積嗜慾,坐施立待報,望速而應悠遠,令玄教遲昧,世道交喪,天人塗炭,皆由其身立行致之太上,所以痛心矣。

  南極上天君曰:夫求仙之道,皆當先願而後求,願感而致靈,亦願之大也。願亦无所不包,福亦无所不覆,慶亦无所不流,可謂觸願善矣。若能精心在願,願亦无不響應。

  右出《 洞玄請問經》

  無上祕要卷之七十四卷

  七十五原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