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秘要/卷三十一

無上祕要卷之三十一

  經德品

  五老靈寶五篇真文,元始天書,生於空洞之中,為天地之根,靈尊妙貴,法教威嚴,三元開張,德冠諸天,有一十四德:

  一者,其德如太虛空无蕩蕩,為元始之宗;

  二者,其德如虛无,无中生有,有中歸无;

  三者,其德如大道,威靈恢廓,為神明之寶;

  四者,其德如天,澄清高虛,廣覆无邊;

  五者,其德如地,開張廣納,无毫不載;

  六者,其德如三光,照耀諸天,普受光明;

  七者,其德如高真,敷演玄教,為天中之尊;

  八者,其德如神人,廣度一切,普受自然;

  九者,其德如大玄,清開廣置,為神仙之都;

  十者,其德如雲雨,一切萬物普受其蔭潤;

  十一者,其德如風,一切萬物受其施洩;

  十二者,其德如四時,一切萬物受其成生;

  十三者,其德如泰山,保固元祚,安靈鎮神;

  十四者,其德如大江,蕩蕩无礙,莫不開容

  靈文妙重,斯一十四德。其德如之,巍巍高範。量難可勝,嶽蔭神流。萬劫无窮,開明元化,莫不由焉。

  右出《洞玄赤書經》

  老子曰:太上靈寶,常先天地始生,從本无數劫來,混沌自然,道真者也。在道為道本,在法為法先,十方神人皆始於靈寶。

  老子曰:混沌之初,微妙之源,開闢以前,如有靈寶自然真文,象帝之先,吾為靈寶大道之淵門,受其精妙即為天地人之神。

  老子曰:太上靈寶生於天地萬物无象空洞,大道之常運于无極无為而混成自然,貴不可稱,尊无有上,故曰太上。大无不包,細无不入,理妙叵尋,天地人所由也。在天五星運炁,日月耀光;在地五嶽致鎮,山高海淵;在人五體安全。

  夫天无靈寶,何以耀明?地无靈寶,何以表形?人无靈寶,何以得生?是故萬物芸芸,以吾為根,以我為門。何以為根門?吾有靈寶文。

  老子曰:蛇得靈寶化為神龍,烏得之變為鳳凰,凡獸得之改為麒麟,凡夫得之號曰聖人。何謂聖人?子有通聖真文,能服之遊戲五嶽,逍遙于空,改易五內,變化形容,役使鬼神,通微十方,隱見无常,登高乘雲,遠遊高清。

  老子曰:靈者,通道也,能通大道至靈,致役萬神。寶者,能與天地相保。故曰靈寶太上,道之極尊。

  老子曰:國之將興,修致此文;人欲富貴不老,能致靈寶。天子得之,鳳凰來儀,五星合度,日月光耀,四方賓伏,天下清晏,妖惡不生,諸侯同歸,壽與天地,萬兆不衰。諸侯得之,列宿合光,利國宜家,位主昇遷,長生久視,終保无殃。大夫得之,長延无窮,貴位重祿,昇進王侯。

  右出《洞玄五稱經》

  《高上三元布經》,乃上清三天真書,上真玉檢飛空之篇,上元檢天大錄,下元檢地玉文,中元檢仙真書。

  《三元篇》曰:玉檢之文,出於九玄空洞之仙,結自然之炁,以成玉文,九天分判,三道演明。

  天无此文,則三光昏翳,五帝錯位。九運翻度,七宿奔精。

  地无此文,則九土淪淵,五嶽崩潰,山河倒傾。

  學无此文,仙官不降,地官不營,九天之上不書玄名,徒勞為學,道无由成。其法高妙。三元祕篇,有得其文,位加仙卿。

  右出《洞真三元玉檢經》

  道言:《昇玄經》者,蓋天地之要,道德之宗,上聖所尊貴,鬼神所畏服。其高則出九天之上,其深則通九地之下,千變萬化,道盡於此。

  太上曰:吾前世為求神仙,鍊石服芝,正得延年,雖壽千年萬歲,死輒更苦,雖有力能移山駐流,懷藏日月,故不免三塗八難。後遇无上天尊,得聞《 靈寶經》 並齋法,案經修行,千有七載,得成真道,遂見過去、將來、現在三世善惡之事。

  道陵曰:不審昇玄以何義,故願垂哀念,分別解說,使將來有緣得了幽奧。

  道言:汝所諮問,甚為真要。吾當判說,諦聽勿忘。夫昇者,上也。是諸十方大聖,不生不死真人。得道者,莫不昇度三界,上登金闕,身生水火,與空合德,彌綸至精,遼豁无窮,上包諸天羅於无涯,下入无底妙於細微,昇上无形湛體自然。

  玄者,无光之象,无物之狀,迎之无首,追之无後,近不可以親,遠不可以疏,總統大妙、天中之天,真中之真,神中之神,有得之者,即名昇玄。

  道陵曰:弟子成真以來,身登玄宮,經今九載,方得受聞《昇玄妙經》

  右出《昇玄經》

  高上老子曰:道家經之大者,莫過五千文,洞玄洞真之詠也。此書虛遠誦之,致大聖為降雲車寶蓋,馳騁龍駕,白日昇天。五千文是道德之祖宗,真中之真,不聞穢賤,終始可轉讀,敷演妙義則王侯致治,齋而誦之則身飛仙。

  右出《洞玄請問經》

  經文存廢品

  天尊言:我歷觀諸天,從億劫以來至于今日,上天得道高聖大神及諸天真人、九宮五嶽飛仙之人,莫不悉從靈寶受度而得為真。斯經尊妙,度人无量。大劫交周,天崩地淪,四海溟合,金玉化消,萬道勢訖,而此經獨存,其法不絕。凡是諸雜法、導引養生法術、變化經方、支散雜俗並係六天之中,慾界之內,遇小劫一會,其法並滅,无復遣餘。其是太清雜化符圖、太平道經、大小品經,並周旋上下十八天中,在色界之內。至大劫之交,天地改度,其文仍沒,无復遺餘。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經、神真虎文、金書玉字、靈寶真經,並出元始,處於二十八天无色之上。入劫周時,其文並還无上大羅天中玉京之上七寶玄臺,災所不及。

  右出《洞玄靈書度命經》

  道言:吾法輪妙經,從无數劫來,有如塵沙歷劫,不足為譬,天地成敗非可勝數,眾經盡消,而吾經不滅,隨運轉輪,開化日隆,廣度无極,經中之尊,猶如諸天開化,无有是經,其法不行。如是一切施張教法,此經最為其先。如眾星普耀,此經如月盛,最為其明照耀十方,猶如三界聞冥不消,是經如日之出,普照諸天,无不朗清。猶如萬川之流,是經如湯谷之淵,為巨海之源,无不歸宗。猶如須彌之高,是經如玉京之山,无不包藏。此經微妙,與天地長存,諸天元王、高仙上真、無億數量,莫不奉命。此經如是普濟眾生,學與不學,廣開法門,上理三光,中調陰陽,下開萬生,皆從受覆蔭,拔度七祖,開濟窮魂,生死傷敗,莫不成就,輪轉不滅,如船渡人。

  右出《洞玄法輪妙經》

  遇經宿分品

  《七聖玄紀》,迴天上文,或以韻合,或支類相參,或上下相會,以成字音,或標其正諱,或單複相兼,皆出玄古空洞之中。高聖撰集,以明靈文,後學之士,名參其篇,得受寶訣,自然上仙。然有六合,復有七傷,寶之則合,忽之則亡。有分之身,勤加精誠,長齋靈阜,遠尋幽山,燒香行禮,晨夕誦經,棄諸雜想,心注太真,尅得玄降,白日飛騰。

  凡後學之士,或名不書玄簡而備得寶經者,皆以己身有宿世重德豐柯,垂蔭慶逮其身,或身有冥功,志分出群,單心苦行,上感玉皇,四極所奏,五嶽記名,致遇經師,得受寶文。如使精勤不犯七傷,則致真人下降,授其真文,得見上聖玄紀之文者,皆以玄古有飛仙之分,尅書於未生之象,逆注於玄虛之篇,既禀人道,青宮疏名,四司所保,五帝所證,玉虛結藏,紫絡植根,骨有奇光,舉形合仙,四極潛降,陰授寶文,太一定籍,司命改年,魂固魄安,六骨結真,萬神總具,尅成上仙。

  高聖帝君曰:凡得《七聖玄紀》,迴天九霄,雖未昇騰,皆青宮疏名,告下五嶽符,諸靈山河海司官防衛其身,玉童玉女各十二人侍衛靈文,奉經行真。此玄挺應會,理合自然,上聖皆以逆注青籙,位淮仙卿,須以道備,四真詣房,降下靈輿,白日登晨,俯仰之格,隨品進仙,此道遐妙,非以常學所可闚聞。

  高聖帝君曰:凡有玉骨丹文,列名帝圖,得見《七聖玄紀》。

  凡有金髓紫臟,名題金札。得見《隱書內文》。

  凡有神奇異毛,紫胞玉絡,名標上必清,得見白簡上篇。

  諸有流精紫光,內照外纏,寶藏金容,名書玉虛,得見青籙之文。

  諸有神挺應圖,瓊胎紫虛,名題東華,得見七傷檢文。

  高聖帝君曰:後學有好尚務勤修,人和行柔,包弘四大,觸類有容,如此之人皆玄名題於帝籍,紫字結於玉篇,納炁啟於神圖,德尚顯於合仙,內則太極監映,外則總大匠之宗,功滿道備,則自然白日昇天。

  右出《洞真七聖元紀經》

  紫微夫人說王母言曰:九炁陶鑄,太一運神,子既得為人,人亦眾矣,自无太一靈簡、三元金名、司命隱符、五老紫籍,雖受天炁而生,皆不得聞見至道。

  子又无玄官紫札#1上皇寶名、太一玉籙、東華隱圖、三元銘神、太帝參魂者,雖受天之性,既得暫聞至道,亦不能修為、為不能久,久如不固,固而不專,專不能洞,適可憶存五嶽,登行常生之塗耳!不得八景超霄,浮煙控暉,飛騰靈羽,踴躍太无。

  又无瓊臺羽札、流雲五板#2、太一金閣、五皇隱籙、後聖七符、空山石函,丹臺素章、玄黃五行、天母抱圖、太上圖名保真、秀景光鍊#3神軀之錄者,皆不得見洞真玄經,睹帝君之變,又不得聞消魔神虎智梵之詠#4,又不得聞太上隱書八素之辭,又不得聞太洞真經三十九章、金真玉光豁落七元。

  諸學真之人而受此書皆有太帝目名,西華宮有琅簡蘂書於紫宮,當為真人者乃得此文,乃是子未生之前五千歲已有玄名定錄。當遇此經,子勿以始受此書而謂非宿命之分。

  右出《洞真太丹隱書經》

  凡名參上清金書玉籙者,得見太上眾文籙。

  凡名參太極白簡青文者,得見除六天文三天正法。

  凡名參方諸玄素紫名者,得見太微靈都婉轉真文。

  凡名參金闕玉名者,得見九老仙都玄流紫極元君真書。

  凡名參太清玉籍絳名者,得見清和宮天帝君真書。

  凡名參太素瓊簡金字者,得見紫微玄宮玉帝飛天真書。

  凡名參玄都丹臺白玉金字者,得見玄洲仙伯開天萬仙真書。

  凡名參南極丹文紫籙者,得見崑崙墉臺飛天真文。

  凡名參玄宮青金赤書者,得見蓬萊高上真書。

  凡名參三元宮琳札青書者,得見天帝丈人黃上真書。

  右出《洞真三天正法經》

  若有金名東華緑字存上清者,得遇此符。

  右出《洞真神虎內符》

  非有瓊籙玉名刻簡三清者,皆不得金虎內符及聞太上之玉篇。

  右出 洞真太微天帝君金虎真符》

  自无金名蘭臺丹字紫房,不得見聞此書。

  右出《洞真金元羽章玉清隱書》

  有金名玉字列圖者,骨藏生華,當得此文。

  右出《洞真消魔大王白神內祝文》

  若有金骨玉名,名參清宮,得有此文。

  右出《洞真高上滅魔神慧隱文》

  若有玄圖帝簡,緑字上清,金骨玉藏,當得此文。

  右出《洞真金房度命內真經》

  凡有金名帝簡,紫字上清,得受此文,皆宿挺應仙青宮記名。

  兆身无奇炁,特鍾自然合神神光,內照羽暉,映玄太素,生五藏七靈,入泥丸骨,有五帝之玉暉,血有流金之浩泉,如此皆天仙之相,自无此天相,亦終不與此經師相遇。

  右出 洞真高聖金元八景玉籙經》

  上相青童曰:凡有金骨玉體,名參青宮,得有此文。

  右出《洞真素靈大有妙經》

  自非有金闕玉名及緑字東華,皆不聞見此二章之篇目。

  又云:自非宿有飛玄天仙之骨錄者,莫得而見聞。

  右出《洞真鬱儀奔日赤景玉文太上玉晨結璘奔月黃景玉章》

  若有金書東華,得見此文,則宿運應仙。

  又云:自非金名玉格,莫得聞見。求仙之夫无五符佩身,五嶽仙官不衛兆形。

  右出《洞真紫度炎光神元經》

  若有骨相值合,或精求苦念感徹上清,得見此文。其名便已逆注青宮,依科奏簡,便成真明矣。

  右出《洞真青要紫書金根眾經》

  玄映上道玉清高靈之文,皆授宿一有玄名,九天刻簡,來生金書玉籙琅此瓊文。應為真人者。

  右出《洞真迴元九道飛行羽經》

  若有金名東華,緑字紫庭,得受妙篇,位登玉清。

  又云:子有玉骨,得見此文。

  右出《洞真三九素語經》

  若有玄圖帝簡,錄字紫清,金骨玉髓,名書青宮,九天王自當遣四極真人下授兆身瓊文帝章也。若有宿緣,遭遇明師,玄挺運會,應得此文,剋成上仙。

  右出《洞真太霄琅書瓊文經》

  夫有宿命,應得見此文者,皆玄挺開會,必有神仙定分。

  右出《 洞真黃炁四十四方經》

  有金名玉骨,寶字上清,得有此符,佩之三年,便得為五嶽真人。

  右出《洞真九赤斑符五帝內真經》

  宿有玉名,應為神仙真人者,有能究其篇者,有金名東華,書字鳳闕,乃得見此文。

  右出《洞真玉晨鳳臺曲素上經》

  若有金名玉字,列奏玄圖,應得此文。

  右出《洞真黃炁陽精三道順行經》

  南極上元寶祕玉檢之文,自无金骨玉髓玄名帝圖,不得見其篇第。

  右出《洞真三元玉檢布經》

  有骨相合仙,名書帝籙之人,乃得有其文。

  右出《洞真九丹上仙胎精中記經》

  當傳骨相合仙之人,有得見者,太極書名,奏之上清。

  右出《洞真玉佩金璫太極金書上經》

  有金名列於上清,精丹感於九天,得見此經。

  右出《洞真元真洞飛二景寶經》

  #1官:教煌寫本作『宮』

  #2雲:教煌寫本作『靈』

  #3鍊:教煌寫本作『鍊』

  #4得:教煌寫本无。梵:教煌寫本作『慧』。

  卷三十二眾聖傳經品傳經年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