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秘要/卷四十一

無上祕要卷之四十一

  策杖品

  《洞玄玉訣上經》

  元始五老出

  五帝真符,以度五帝人,天光開陽出此文,玄都宮

  元始青帝真符,召直符吏更生守靈寶天文。道士吞之,靈炁鎮肝,生青精寶華九葉,神為役使,通靈致神仙。

  右上始天光文,出青帝真文篇,以安東方九炁之天。

  青帝受此文,以鎮東嶽,封一通九靈洞室,四萬劫一開。

  道士命屬東嶽,青書絳繒佩身。又當青書絳文,內神杖上節中,衣以神衣,青腰玉女九人侍衛,勿不精有考吏。

  元始赤帝真符,召直符昌中守靈寶天文。

  道士吞之,靈炁鎮心,生丹精寶華三葉,神為役使,通靈致神仙。

  右上陽明文,出赤帝真文篇,以安南方三炁之天。赤帝受此文,以鎮南嶽,封一通南霍之阿,四萬劫一闢。

  道士命屬南嶽,赤書黃繒上佩身。又當赤書黃繒,內神杖次青帝下節中,太丹玉女三人侍衛,勿不精有考吏。

  元始黃帝真符,召四方直符守靈寶天文,无中央正吏。

  道士吞之,靈炁鎮脾,生黃精寶華

  十二葉,神為役使,通靈致神仙。

  右總靈文,出黃帝真文篇,以安中央五炁之天。黃帝受此文,天炁中開,運應轉輪,此文始見,天關停輪,无復晝夜,元始收其本文,還於上元之炁。黃帝中嶽則闕此一文。今所以書於舊經者,為使存之不絕,四帝共典衛於上宮,無正吏可守。道士命屬中嶽,自可黃書白繒佩身。又黃書白繒,內神杖次赤帝下節中。道士所以偏得佩此文者,直以有黃帝主人,使以應天之炁雖爾亦闕,无守吏,勿不精有考吏。

  元始白帝真符,召直符曲正守靈寶天文。

  道士吞之,靈炁鎮肺,生白精寶華七葉,神為役使,通靈致神仙。

  右光元靈文,出白帝真文篇,以安西方七炁之天。白帝受此,以鎮西嶽,封一通於金穴九掖洞口,四萬劫一開。

  道士命屬西嶽,白書炁繒佩身。又當白書炁繒,內神杖次黃帝下節中,太素玉女七人侍衛,勿不精有考吏。

  元始炁帝真符,召直符尹豐守靈寶天文。

  道士吞之,靈炁鎮腎,生炁精寶華五葉,神為役使,通靈致神仙。

  右通明文,出黑帝真文篇,以北方五炁之天。玄帝受此文,以鎮北嶽,封一通於玄陰洞室,四萬劫一開。

  道士命屬北嶽,炁書青繒佩身。又當黑書青繒,內神杖次白帝下節中,太玄玉女五人侍衛,勿不精有考吏。

  五帝真符,上精在天為五星,中精在人身為五藏,下精在地為五嶽。故三元之魚各有所屬,天无五文,三光不明;人无五文,无以立形;地无五文,五嶽不靈。五帝真符,以元始同生,舊文今祕於玄都紫微宮。侍真五帝神官五億萬人,諸天皆一月三朝。真文有火水陰陽官考禁於漏泄。

  元始天尊封於神杖之中,恆以隨身。所爾者,祕償天真,不欲離形須臾爾。

  元始神杖用靈山太陽之竹七節,五符以次置中央,空下一節,空上一節,以應天象地也。當取靈山向陽之竹,令長七尺,有七節,作神杖,使上下通直,甘竹乃佳。書黑帝符著下節二節中,白帝符第三節中,次黃帝符第四節中,次赤帝符第五節中,次青帝符第六節中。空上一節以通天,空下一節以立地,蠟封上節,穿中印以元始之章,蠟封下節,穿中印以五帝之章。絳

  文作韜,長短大小足容杖。臥息坐起恆以自隨,行來可脫杖衣,隱以出入,每當別著淨處。以杖指天,天神設禮;指地,地祇司迎;以杖指東北,萬鬼束形。乘杖行來,及欲施用,當叩齒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隨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煥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共衛杖左右,微咒曰:

  太陽之山,元始上精。開天張地,甘竹通靈。直符守吏,部衛神兵。五色流煥,朱火金鈴。輔翼上真,出幽入冥。召天天恭,攝地地迎,指鬼鬼滅,妖魔束形。靈符神杖,威制百方。與我俱成,與我俱生。萬劫之後,以代我形。景為五解,神昇上清。承符告命,靡不敬聽。畢,引五方反二十五咽止。行此道九年,精謹不慢,神真見形,杖則載人乘空飛行也。

  若欲尸解,杖則代形,倏欽之間已成真人。月朔、月望、本命、八節日,當燒香左右,朝拜此杖,則神靈感降,道則成矣。

  右出《洞玄玉訣上經》

  策版品

  當朱書三天太上召伏蛟龍虎豹山精文,著一金版上。又書記年月師姓諱,著一版上。合二版內囊褁,朱書次文著一版上,著囊外。凡三版合封為神策如傳之狀,版悉用檭木,長一尺四寸,廣二寸四分,以絳文之繒作囊,令長一丈二尺,衣之封外版上下頭,印口中元始五老之章,

  當以栢函絳紋作衣,衣函以盛諸策文,著別室,燒香左右,精心供養,受以佩身,天下神靈奏名朝門,給五帝玉童玉女各一十二人,出入遊行,五帝侍衛,三界司迎,生死无復三惡之難,不經泰山逕昇九天,衣飲自然,位同太極,要自成仙。

  受學道士佩此文,施行神咒,以策文指天,天神下;指地,地祇朝拜,三界束帶;指神,神禮;指鬼,鬼自滅爽;指水,水神通道,大劫一交,洪灾四會。以策召龍為負,長修積感,神靈交會,所在施召,舉嚮立到,千變萬奇,適意所從,出入行來,位准太極,皆前從飛龍,後導天鈞,鳳嘯鸞嗚,十二華光,建三七色節命靈之旛,精思九年,天儀自備。靈寶八威神咒曰:

  元始太真,五靈高尊。太華皓映,洞朗八門。五老告命,无幽不關。上御九天,中制酆山,下領河海,十二水源。八威神咒,靈策玉文。召龍負水,收炁聚雲。束魔送鬼,掃蕩妖群。萬精摧落,所誅無蠲。日月五星,北斗七元。諸天諸地,諸水諸山,玉真所部,冥靈大神。仙王遊宴,五帝仗旛。天丁前驅,金虎後奔。玃天猛獸,備衛四門。所呼立到,所召立前。赤書煥落,風火无間。有所攝驗,金龍驛傳。畢,叩齒九通,仰天三噏,引天炁三咽,以策杖指所告之地,閉炁九息而止。

  右出《洞真青要紫書金根經》

  投簡品

  上相青童君曰:後聖眾真莫不先奏金簡於東華,投玉札於上清,然後得受《大洞真經》,精齋苦修,上為真人。末學之徒,而青宮无有金簡之籙,玉格无有玄編之名,神經亦不可得而披,天魔亦不可得而收,真靈終亦不降,玉女亦不衛子之身。今故禀上皇之科,抄集品次,以為後學關津之逕。有心者宜加清齋,督志勤尚,注念玄真,感徹玉皇,奏簡青宮,便得誦詠神經,通釋幽窮,太上剋遣丹舉飛輪來迎兆身,上登玉清。然此禁尤重,非真不傳。太上常以正月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一年三遣玉晨元皇太極真人領仙玉郎詣東華青宮,校定真仙簿錄。其有金簡玉名者,即奏三元,隨學深淺,玉童玉女防衛其身。若有泄漏,輕真慢法,為玉童所奏,雖有金簡即被削除,移名鬼官,身被風刀之考,七玄之祖運蒙山之石,填積夜之河。

  凡修學之士,每以其日當夷心寂室,清香靜念,散香左右,朱書金簡八通,紫繩結編,以奏高上玉皇東華青宮,玉札八枚,以奏三元。先於靖內東向叩齒九通,讚禮一通。畢,謹上啟太上高上玉皇三十九帝二十四真,某甲受生末世,久染囂塵,幸緣先慶福祚所鍾,得睹靈都,今奏金簡,言名玉清,封付靈嶽,長為天。臣乞丐高上記名,三元賜給玉童玉女,侍衛身,乘飛霞上昇帝宮。畢,起再拜。

  奏簡文品

  奏高上玉皇篇:

  某嶽先生某甲,本命某某月生,某年某月某朔某日某子奏金簡紫籙玉籍,文上詣太上高上玉皇三十九帝二十四高真,金簡紫輝玉景瓊宮。

  右書紫文上一尺,連金簡投。係高上虛皇玉清東華青宮真人,某甲稽首再拜。

  右書一簡上。

  奏言:

  右書一簡上。

  高上虛皇玉晨太上大道君二十四玉皇三十九帝尊,某甲季世小臣忝染餘慶,福祚所充,

  得參上真,謹依玄格,正月一日上奏金簡,記名東宮,乞賜編錄,降下真靈,得乘飛霞上昇

  帝晨,身登金闕,朝謁玉皇,謹奏。

  右三簡上合是某郡某縣某鄉里某嶽學士某甲年如千歲字某甲。

  右書一簡上。

  某子生某月,子命屬某嶽某帝某里。

  右書一簡上

  太歲某子正月某子朔一日某子於某郡縣鄉里中封某嶽奏。

  右書一簡上。

  合用金簡八枚紫繩編之,北向讀簡一過。畢,起執簡再拜。

  奏三元君,某嶽先生某甲字某甲,本命某子某月生某年正月某朔一日,某子奏金簡玉札,仙簿錄籍,文上詣

  白素元君、黃素元君、紫素元君三元紫蓋金輝洞房宮。

  右書一尺白上,連玉簡投。

  係三元玉清始學真人,某甲稽首再拜。

  右書一札上。

  奏言。

  右書一札上。

  太素三元君,甲昔有因緣,福慶所鍾,得受神經,未敢披看,謹依青華玄格,奉奏玉札,記名青宮,上言三元,乞賜編錄,降下真靈,得昇帝晨,上朝玉真。謹奏。

  右書三札上。

  某郡某縣某鄉里某嶽始學真人,某甲年如千字某甲。

  右書一簡上。

  某子生某月子命屬某嶽帝某里。

  右書一札上。

  太歲某子正月某朔一日,某子於某郡某縣鄉里中封某嶽奏。

  右書一札上。

  合用玉札八枚,以紫繩編之,西向讀玉札一過。畢,謹上啟。

  太素元君、黃素元君、紫素元君,甲昔蒙真師盟授真經,金簡玉札,記名三清,乞賜給玉童玉女,真靈降身,得乘紫霞,上登帝宮。畢,起再拜。

  奏東華青宮篇:

  某嶽先生某甲字某甲本命某子某月生某年正月某朔一日某子奏金簡,青籙仙籍,文上詣

  玉寶金闕上相高晨師、君東華方諸青宮。

  右書青文一尺上,連簡投。

  係高上玉清青宮上相始學真人,某甲稽首再拜。

  右書一簡上。奏言。

  右書一簡上。

  太清玉寶金闕上相高晨師東海青童君,甲沉深下俗,慶運充加福祚下流,得生人道,參真係炁,志在絕跡,棲身林阜,託蔭靈嶽,謹按玄科,奉奏金簡,記名上宮,乞賜上編,玉清降下神真,得離下世,上昇金闕,進謁玉皇。謹奏。

  右書三簡上。

  某郡縣鄉里某嶽始學真人某甲年

  如千字丙丁。

  右書一簡上。

  某子生某月子命屬某嶽某帝里。

  右書一簡上。

  太歲某子正月某朔一日某子於某郡縣鄉里中封某嶽奏。

  右書一簡上。

  合用金簡八枚,以紫繩編之。東向,讀簡一過。畢,謹上啟:

  太清玉寶金闕上相高晨師東海青童君,某乙幸緣宿福,慶充後代,蒙真師成就,得受上經,謹奏金簡,記名青宮,乞賜編錄,掌付玉郎,普告諸天諸地,洞清、洞淵、洞源、五嶽眾仙,咸見右別,降以真靈,得乘飛霞,上昇三清。畢,起再拜。

  三面奏簡都畢,還東向,叩齒九通,咒曰:

  元綱玄邈,天真幽冥。蒙受先慶,福加末生。昔緣真師,誡授寶經。敢告三元,上奏玉清。金書東華,錄籍記名。長為帝臣,希降真靈,賜給玉童玉女衛形,得乘飛霄,上昇金闕,拜謁玉庭。畢,仰咽液,九過止。

  都訖,以簡札埋於所屬嶽。令玉皇篇在北,三元篇在西,青宮篇在東,入土三尺,堅築其上。畢,北向伏地,叩齒九通。又咒曰:

  名奏玉格,錄字上清。金簡玉札,結篇皇庭。高上玄遐,三元幽冥。真官未降,謹關有靈。封簡神嶽,錄奏三清。列上東華,著我玉名。得乘玄舉,飛霞緑軿,上造三元,騰身帝晨。訖,起再拜。元始天王所受太上投簡求仙上法,三奏簡札,九年之內玉皇剋降丹精玉芝金璽鳳章。太極真人降子之房,三元剋遣玉童玉女三十六人,上相青童剋告五嶽,給以仙官飛霞之蓋,迎子之身,上昇金闕之宮。

  靈寶某帝先生某甲年如千歲某月生,願神願仙,長生不死。三元同存,九府水帝,十二河源,江海淮澤,溟泠大神,乞削罪名,上聞九天,請詣水府,金龍驛傳。

  某歲某月朔如千日,某子於某國告文。

  右朱書籙簡上,以青紙褁簡,青絲纏之,金龍負簡,以投三河之淵。初用金鈕九隻,連

  簡沉之。後投,不須。三過都止。投簡當於清泠之淵,北向,叩齒三通,讀文竟,咒曰:

  元始五老,上帝高尊,十方至真,太華靈仙。赤文告命,无幽不關。上御九天,請下告文,日月五星,北斗七元。中告五嶽,四方靈山。下告河海,十二水源,九府水帝,真靈大神。今日上告,萬願開陳。請投玉簡,乞削罪名,千曾萬祖,九族種親。罪名連染,及得我身。普蒙削除,絕滅種根。記名水府,言上帝前。七祖父母,去離八難。上登九天,衣飯自然。我罪釋散,萬神咸聞。請以金鈕,關盟水官。請如所陳,金龍驛傳。

  右出《洞玄玉訣上經》

  靈寶某帝先生某甲年如千歲某月生,命屬赤帝,名係霍山,願神願仙,長生度世,飛行上清。五嶽真人,至神至靈。乞削罪籍,上盟九天。請詣靈山,金龍驛傳。

  某年某月朔如千日某子於某嶽告文。

  右朱書銀簡,青紙褁之,青絲纏之。金鈕九隻,金龍一枚,埋本命之於本命之嶽,東向,叩齒九通,讀簡竟,咒曰:

  玄上開明,元始監真。上帝五老,赤書丹文。天地本始,總領三元。攝炁召會,催促舉仙。高上符命普告十天。日月星宿,五嶽靈山。天下地上,冥靈大神。監生主錄,南上三門。開領玉簡,勒名丹編。削落罪書,上補帝臣。億曾萬祖,九族種親,皆蒙解脫,五道八難,去離三惡,魂升九天,生死開度,萬劫長存。今日上告,萬神咸聞。請以金鈕,關盟真官。請如所告,金龍驛傳。

  右出《元始靈寶告五嶽靈山除罪求仙上經》

  靈寶赤帝先生,某甲年如千歲某月生,命係九天,南斗領籍。願神願仙,長生度世,飛行上清,中皇九地,戊己黃神,土府五帝,乞削罪錄,勒上太玄,請詣中宮,投簡記名,金鈕自信,金龍驛傳。

  某年某月朔日某子於某鄉里中告文。

  右朱書銀簡,青紙褁之,青絲纏之。金鈕九隻,金龍一枚,埋所住宅中宮,悉如上法,於中庭向王,叩齒十二通,讀簡竟,咒曰:

  天開地張,九炁分靈。三元同符,十方朗清。五老上帝,開真領生。丹書赤文,元始上精。普告天下,九土皇靈。今日上告,萬仙定生,我願我仙,請投玉名。土府太皇,勒除罪刑。奏簡上宮,列簿華青。早得飛騰,天地同靈。九祖種親,腐骸更榮。魂昇南宮,受化仙庭,日吉告命,萬種咸聽,請以金鈕,表盟至情,請如所告,金龍驛傳。右出《元始靈寶告九地土皇滅罪言名求仙上法》

  無上祕要卷之四十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