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2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按《遼史景宗本紀》云云。

聖宗統和四年十一月戊寅日南至上率從臣祭酒景宗御容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道宗清寧元年十一月戊寅冬至有事於太祖景宗興宗廟不受群臣賀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太祖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百官奉玉冊上尊號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 大赦,改元乾德。百官奉玉冊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 聖文武至德皇帝。」 按《禮志》,「乾德元年十一月日至, 皇帝服袞冕執圭,合祭天地於圜丘,還,御明德門樓, 肆赦。」

乾德三年冬至,受朝賀於文明殿。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開寶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事南郊改元大赦再上尊號

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 事南郊,改元開寶,大赦。宰相普等奉玉冊寶,上尊號 曰『應天廣運大聖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

開寶四年十一月己未,日南至,有事南郊,大赦。詔置 諸州幕職官奉戶。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十一月庚寅日南至帝始受朝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雍熙元年冬至親郊從禮儀使扈蒙之議復以宣祖配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至道三年真宗即位十一月有司言冬至圜丘請奉太宗配詔可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真宗咸平三年十一月辛卯日南至御朝元殿受朝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景德四年十一月戊辰日南至御朝元殿受朝併從孫奭圜丘天神從祀之請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景德四年,判太常 禮院孫奭言:「準禮,冬至祀圜丘,有司攝事,以天神六 百九十位從祀。今惟有五方上帝及五人神十七位, 天皇大帝以下並不設位。且太昊、勾芒惟孟夏雩祀, 季秋大享及之,今乃祀於冬至,恐未協宜。」翰林學士 晁迥等言:「按《開寶通禮》,圜丘有司攝事,祀昊天配帝、 五方帝、日月、五星、中官、外官、眾星,總六百八十七位。 雩祀大享,昊天配帝、五天帝、五人帝、五官,總十七位; 方丘祭皇地祇、配帝、神州、岳鎮海瀆,七十一位。今司 天監所設圜丘雩祀明堂方丘,並七十位,即是方丘 有岳瀆從祀,圜丘無星辰,而反以人帝從祀。望如奭。 請以《通禮》及《神位》為定,其有增益者,如後敕。」從之。

仁宗天聖二年十二月庚午詔開封府每歲冬至禁刑三日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天聖七年十一月癸亥,冬至,率百官上皇太后壽於 會慶殿,遂御天安殿受朝。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明道元年十一月己卯冬至率百官賀皇太后於文德殿御天安殿受朝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四年十一月壬午冬至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五年。十一月。丁亥。冬至。宴宗室於崇政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七年。十一月戊戌。冬至。祀天地於圜丘。大赦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神宗元豐元年命定冬至朝會儀注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神宗元豐元年。詔 龍圖閣直學士、史館修撰宋敏求等詳定正殿御殿 儀注。敏求遂上《朝會儀》二篇。令式四十篇。詔頒行之。 其制:冬至大朝會。有司設御座。大慶殿東西房於御 座之左右少北。東西閤於殿後,百官宗室客使次於 廟堂之內外。五輅先陳於庭。兵部設黃麾仗於殿之 內外。大樂令展宮架之樂於橫街南,《鼓吹令》分置十 二案於宮架外。協律郎二人,一位殿上西階之前楹, 一位宮架西北,俱東向。陳輿輦、御馬於龍墀,繖扇於 沙墀,餘則列大慶門外。陳布將士於街左右。金吾六 軍諸衛勒所部列黃麾大仗於門,及殿庭。百僚、客使 等俱入朝。文武常參官朝服,陪位官公服近仗,就陳 於閤外。太樂令、樂工、協律郎入就位。中書侍郎以諸 方鎮表案寺俟於大慶門外之左右,諸侍衛官各服其 器服,輦出至西閤,降輦。符寶郎奉寶詣閤門奉迎。百 官、客使、陪位官俱入就位。侍中版奏:「中嚴」,又奏「外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