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2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者為瑞。宋元祐間,方亞夫、薛蕃皆以九日遊巖,人得

一橘,並登第。」

《事交類聚》:韓忠獻嘗遇重陽,置酒私第,惟歐文忠與 一二執政,而蘇明允乃以布衣參其間,都人以為異 禮。席間賦詩,明允有「佳節屢從愁裏過,壯心還倚醉 中開」之句,其志氣不少衰。

《李彥平錄》:韓魏公在北門,九日燕諸寮佐,有詩云:「不 羞老圃秋容淡,猶有寒花晚節香。」

《退齋雅聞錄》:劉拱衛遠,宣和初守祁州,嘗接伴北使 李處能。處能謂遠曰:「本朝道宗皇帝好文,先人昔荷 異眷,嘗於九日進《菊花賦》,次日賜批答一絕句云:『昨 日吟卿菊花賦,碎剪金英作嘉句。至今襟袖有餘香, 冷落秋風吹不去』。」

《冷齋夜話》:黃州潘大臨工詩,多佳句,然甚貧,東坡、山 谷尤喜之。臨川謝無逸以書問有新作否,潘答曰:「秋 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氛所蔽翳。昨日閒臥,聞 攪林風雨聲,欣然起,題其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 催租人至,遂敗意。止此一句奉寄。」聞者笑其迂闊。 《溪堂集》:潘邠老有「滿城風雨近重陽」之句,今去重陽 四《日而雨大作遂以邠老之句續為三絕其最》「滿城 風雨近重陽,無奈黃花惱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 人西望憶潘郎。」

《鐵圍山叢談》:往時川蜀俗喜行毒,而成都故事,歲以 重陽時開大慈寺,多聚人物,出百貨其間,號名「藥市」 者。於是有於窗隙間呼「貨藥」一聲,人識其意,亟投以 千錢,乃從窗隙間度藥一粒,號解毒丸,故一粒可救 一人命。夫迹既叵測,故時多疑出神仙。 《東京夢華錄》: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 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 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 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都人多出郊 外登高,如倉王廟、四里橋、愁臺、梁王城、硯臺、毛駝岡、 獨樂岡等處,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麪蒸糕遺送,上 插剪綵小旗,摻飣果實,如石榴子、栗黃、銀杏、松子肉 之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 諸禪寺各有齋會,惟開寶寺、仁王寺有獅子會,諸僧 皆坐獅子上作法事講說,遊人最盛。下旬即賣冥衣、 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獻故也。

《乾淳歲時記》:「禁中例於八日作重九排當,於慶瑞殿 分列萬菊,燦然眩眼,且點菊燈,略如元夕。內人樂部 亦有隨花賞,如前賞花例。蓋賞燈之宴,權輿於此,自 是日盛矣。或於清燕殿綴金亭」,賞橙橘,遇郊祀歲則 罷宴。都人是日飲新酒,汎萸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 以糖肉秫麪雜物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 以綵旗,又作「蠻王獅子」於上,及糜栗為屑,合以蜂蜜, 印花脫餅,以為果餌。又以蘇子微漬梅滷,雜和蔗、霜、 梨、橙、玉榴小顆,名曰「春蘭、秋菊。」雨後新涼,則已有炒 銀杏、梧桐子吟叫於市矣。

是日,御前供進夾羅御服,臣僚服錦襖子夾,公服授 衣之意也。自此御爐日設火,至明年二月朔止。皇后 殿開爐節排,當是月遣使朝陵,如寒食儀。都人亦出 郊拜墓,用綿毬楮衣之類。

《歲時雜記》:二社重陽尚糕,而重陽為盛,大率以棗為 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

《紹熙行禮記》:「紹熙四年九月重陽節,以疾不過宮。宰 執、侍從、兩直、百僚及諸生皆有疏乞過宮。」

《二老堂詩話》:慶元丙辰重九風雨中,七兄約登高於 神岡西喜,因記康與之在高宗時謔詞云:「重陽日,四 面雨垂垂,戲馬臺前泥拍肚,龍山路上水平臍。渰浸 倒東籬茱萸胖,黃菊濕滋滋。落帽孟嘉尋篛笠,漉巾 陶令買蓑衣,都道不如歸。」為之一笑,與之自語。人云: 「末句或傳『兩個一身泥』,非也。」

韋居聽輿福州,舊有讖云:「獅兒走狗吼,狀元在門首。」 皆莫曉。至黃樸賜第之年九日,其家相對,屋上瓦獅 墜地,群犬走而吠之,已而黃魁天下。

《清波雜志》:毘陵士大夫有仕成都者,九日藥市見一 銅鼎已破闕,旁一人贊取之。既得,問何所用,曰:「歸以 數爐炷香環此鼎,香氣皆聚於中。」試之果然,乃名「聚 香鼎。」

《金史太祖本紀》:「收國元年九月九日,拜天射柳,歲以 為常。」

《禮志》:「金因遼舊俗,重九日行拜天之禮於都城外。其 制刳木為盤,如舟狀,赤為質,畫雲鶴文。為架高五六 尺,置盤其上,薦食物其中,聚宗族拜之。若至尊則於 常武殿築臺,為拜天所。」

《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載酒具茶罏食榼,曰「登高。」香 山諸山,高山也;法藏寺,高塔也;顯靈宮、報國寺,高閣 也。釋不登,賃園亭,闖坊曲為娛耳。麪餅,種棗栗,其面 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標紙綵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 迎女來,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則詬,女則怨詫,小妹則 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