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二十一卷

平陽府部彙考十五

平陽府祠廟考上

《職方典》第三百二十一卷。

平陽府部彙考十五

平陽府祠廟考上       府志

府城:臨汾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北門外里許。明洪武初建,附郭不置。餘州縣如制。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關外。洪武初建,附郭不置。餘州縣如制。

厲壇 府城北門外里餘。明洪武初建,附郭不置,餘州縣如制。

里社壇 在各里

鄉社壇 在各鄉

文昌祠 在府學內,明萬曆二十八年建,各州縣俱有。

七賢祠 在府學外。祀蒼頡、風后、巫咸、巫賢、傅說。其二闕,或曰伯夷、叔齊。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毀,舊址猶存。

魁星樓 即「東南角樓。」 明萬曆間,知府李從心建。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毀總鎮毛移建府學泮池。

西南隅「各州、縣俱有。」

府城隍廟 :在城感化坊。

縣城隍廟 在府城隍廟西。餘州縣如制。八蜡廟 在府城南一里。附郭不置,餘州縣如制。

三皇廟 在府城右市坊。又「襄陵、洪洞」 、蒲州、聞喜、隰州俱有。

蒼頡廟 在城北關。明正德間,知府閔槐以《三教》祠改建。

堯廟 ,《水經注》曰:「汾水側有堯廟,前有碑。」 《魏土地記》曰:「平陽城東十里汾水東原上有堯神屋石碑。今在府城南八里舊址。堯廟在汾西,晉元康中建於汾東,唐顯慶三年移建於此。元至正間,道士姜善信募修。明正統間,左布政石璞、知府萬觀重修。正德間,巡按周倫修額。正廣運殿祀堯,右重華殿祀舜,左文命殿祀」 禹,名「三聖。廟」 後為光天閣,後右為丹朱廟,左為娥皇、女英廟,東為三聖考廟,擴地七百餘畝,廡楹數百間,春秋致祭。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傾塌。奉

旨「發內帑。」命工部員外郎倭倫建修頒發。

御書扁額:堯殿曰「光被四表。」舜殿曰「濬哲文明。」禹殿

曰「萬世永賴。」 堯陵在府東六十里,於浮山分祭。又洪洞、浮山、太平、垣曲、霍州等處皆有廟祀。文王廟 在養濟院。明萬曆十九年,知縣邢雲路建。滎河、安邑俱有。

關聖廟 在普右坊。明西河二王繼修。萬曆間,指揮呂應岳廓修,增寢殿。四月八日祭。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地震傾塌盡,廢知府。

王輔重建前殿,四十六年,知府劉棨建正殿、後寢殿,餘州縣鄉村俱有廟。

唐太宗廟 在城東十五里,明正統五年重修。李衛公靖廟 在府東關外。

無佞侯廟 一在城東三十里臥龍岡,為上廟。一在城東二里,為下廟。俗傳臨汾人為浮山令,使民築堰,澇水灌田。又嘗陰助唐太宗伐宋老生有功,封為「護國無佞侯」 ,歲旱有禱輒應,故民祀焉。

醫師廟 在東門外,明萬曆間,知縣邢雲路建。各州縣俱有。

太歲廟 在城西北隅。明永樂間建。洪洞亦有廟。

火星廟 在關帝廟南

皇清順治間,守道王無咎、知府徐來麟建。霍州亦有。

鎮汾廟 在城外西北半里許。

龍王廟 在關帝廟東,各州縣俱有。

馬王廟 在府治東,各州縣俱有。

汾水神祠 在城西一里,俗名「河神廟。」

平水神祠 在城西二十五里平水上。晉劉元海僭據時修建。《一統志》云:「一名龍子祠。」 宋封為澤民侯,加封為靈濟公,又加封為康澤王。後設龍母殿以祀韓媼,臨汾縣令岳世安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