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丁卯歲,聞警戒嚴,謀所以禦侮者。諸公念城垣卑薄不足恃,僉謀甃以磚,高厚而堅。後天啟壬戌,流寇猖獗,蹂躙四境,焚掠居廬,民物幾半。三薄城下,安堵如故。一時都人士請之邑侯,建立專祠,因額曰「金城」 ,春秋祀之,報厥功也。

浮山縣

禹湯廟 在縣北十里南王村,唐時建。元大德九年,錄事次永之重修,以伯益、伊尹配。

皇清康熙年間,齊至勝男生員人龍重修。

司空廟 ,在縣東南二十里風穴山上。今呼為「司空山」 ,即大禹也。

老子廟 在縣南三十五里龍角山。唐武德中,神見此山,遂立廟,有御製碑,見《一統志》。蒲縣亦有。

堯姑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楊村河西。

嘉潤侯廟 在東峰上孚佑侯左。唐開元十八年敕建。今稱「東西二峰神。」 每歲四月八日,有司致祭。

洪道真君廟 在縣北八里。宋、元時建。

浮山神廟 在縣西南十里。世傳浮山令沒為神,臨汾人,後封無佞侯。廟在梁村鎮。

清源王廟 在縣東南十五里。金大定二年建。楊公祠 在縣東門外,祀知縣楊三辰。

趙城縣

中鎮霍山廟 在城東北四十里霍山之麓,苑川里。唐開元八年,封霍山中鎮為應聖公;宋政和二年,封靈應王;明洪武三年,改稱「中鎮。」 霍山之神,遣使齎捧金香盒一箇,重十六斤。每歲春秋,令有司致祭。每遇改元及兵荒,仍遣官祭告。

皇清屢遣官致祭。又臨汾、襄陵、岳陽、霍州俱有廟。

媧皇廟 在東門外五里許侯村里。「宋開寶元年創建,元大德間重修。明洪武三年,遣官齎金香盒一箇,重十六斤,命有司常加修理,以附近人戶看守。春秋有司祭。每三年遣官致祭。」 歷代改元,俱遣官祭,有碑文存焉。金香盒被流賊劫去,無存。

皇清順治八年、康熙七年、十五年、二十一、二十七三

十五、三十六、四十二年,俱遣官致祭,知縣徐容督修。又臨汾洪洞、太平、蒲縣、靈石、聞喜等處皆有廟。

華胥廟 在縣侯村,為華胥聖母,漢建和年建。趙簡子廟 在縣東北三里許,廟在塚之前,明正統十二年重修。

豫讓廟 在縣南八里許。官路之右。有石碑一座,圍以垣牆。

紀信廟 在縣上紀落里,元至正年建。《一統志》:「紀信祠,祠後有墓,絳州亦有。」

樊噲廟 在縣樊村里,後有塚在焉。

真人廟 在縣石明里,為姜善信、郭元長建。《太平縣》。

伯益廟 一在縣東北北社村,有墓在焉。一在縣北五里張高村。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何偉然重修。《一》在中黃里,南。

黃村。又襄陵、浮山、聞喜、絳州,俱有北社村,有墓田一百四十餘畝。明時無糧,順治七年清丈,編入東沙里九甲。每年額徵銀六兩四錢,係守墓僧耕種辦納。康熙四十七年,知府劉棨行文太平知縣顧欽查勘,於墓外週圍留地數步,不許耕種,豐其丘隴,栽種樹木。舊牆增高數尺。墓旁祠宇,正殿三楹,並獻殿、樂亭、大門、二門,俱係明崇禎時知縣魏公韓建,年久傾倒,一概重修。「張高村廟」 亦行知縣顧欽修葺,立有「碑記。」

荀息廟 在縣東北二十里荀村。

董狐廟 在縣東北二十里董村。

趙大夫廟 在縣南十五里汾陽村,祀晉趙盾。三侯廟 在縣南二十里古晉城北門外。宋元豐四年建,祀忠智侯公孫杵臼、成信侯程嬰。崇寧三年,封韓厥為義成侯,祀之。共為三侯廟。《一統志》為三侯祠。又縣程公村、三公村、厥店村,俱各有廟。

李將軍廟 在縣東北十里北里村東南。祀趙將李牧。

浮惠廟 一在景毛村,一在陳郭村,一在西姚吉村。

文中子祠 ,在縣東南三十里萬王村北龍門溝上,乃文中子故里,有洞深二丈餘,號「文中子洞。」

岳陽縣

「開天殿 」 在金推村,古建內。祀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明朝重修。

郤大夫祠 ,在北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