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45

此页尚未校对

蒲伊子廟 在縣北蒲峪川東關廂,又有一小祠。

老子廟 在縣東四十里。

唐侯廟 在縣西二里

晉文公廟 去縣二里翠屏山上。文公曾守蒲,故蒲人建廟祀之。又猗氏、臨晉、絳縣鄉寧俱有廟。

五鹿大夫廟 在縣北五十里五鹿山上鎮。「水龍祠 」 ,在縣小東關。

靈石縣

韓侯廟 在縣南二十里。廟後有墓,今名「韓信嶺。」 多名人題詠。元歸暘有記,見《一統志》。

李衛公廟 在小水頭,即「英雄相遇處。」 後人立祠西嶽廟內。又臨汾、蒲州皆有。

潔惠侯廟 一在南門內,一在綿山麓。介林即祀介之推。康熙丁亥知府劉棨禱雨立應。蒲州。

河瀆廟 :在南門外,宋時敕建。歷朝命有司春秋致祭。

《皇清》屢遣官致祭。

西海神廟 在河瀆廟西,元敕建。明命有司春秋致祭。

《皇清》屢遣官致祭。

風后廟 在州南風后塚前。風后,黃帝臣,沒葬於此地,後人因建廟解州,有《二》

帝舜廟 在州東門外。宋真宗祥符四年,祭后土,駕次河中,謁舜廟,命本府修飾牆垣,親作贊記之。改「舜泉坊」 為「廣孝坊」 ,命王欽若撰記。復詔建廟於舜泉側,即今廟焉。明朝命有司春秋致祭。又州南二十里歷山媯汭側,舜所耕處,亦有舜廟。洪洞、太平、岳陽、翼城、猗氏、安邑、夏縣、聞喜、垣曲皆有廟。

娥皇女英廟 在歷山村南中莊里。始建莫考,金大定元年重修。

漢張桓侯廟 在州城北,復安居。

晏公廟 在城北護岸上。相傳治河有功,故里人建廟祀之。

回河廟 在城北護岸上。相傳,黃河漲溢,南岸垂崩,郡人祈禱,以致河回,謂「必有神主之」 ,遂立廟祀焉。萬曆四十一年,郡紳王承休重修。蔡倫廟 在東關尚文廂北紙房。

二賢祠 在南首陽山上,祀伯夷、叔齊。晉太康間建。

程嬰公孫杵臼祠 在州北青臺里高原上。絳州翼城、曲沃、鄉寧各縣俱有。

段干木祠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上方段村。元河東運司副使段禧為先生裔孫,倡族眾興復之,即今上方祠。安邑亦有。

魏徵祠 ,在州東任陽村。

呂純陽祠 在永樂鎮,一在東郭村。

張忠定公詠祠 在東郊外。公裔有居蒲者,因立祠祀之。

金田世英先生祠 在州北復安里。

月川先生祠 在儒學明倫堂西。

巡撫吳甡守、東道陳廉二公祠。

楊襄毅公祠 在北門外,祀尚書博。

王襄毅公祠 。在州內鼓樓北街。

張文毅公祠 在州內鼓樓南街。

「百歲賈宗仁祠 」 在東關三義巷。

孟烈孝祠 在東門內

孝子劉東旭祠 在東郊外。

臨晉縣

北平莊武王廟 在樊橋鎮西門外,世傳唐德宗貞元間,馬燧為司徒,討李懷光於河中,駐節於此。

忠孝將軍廟 在縣西四十里丁莊村。

馬侍中祠 在縣東南十五里。祀唐侍中馬燧。元大德八年建。又猗氏北門內亦有祠。

司空侍郎祠 在縣東南王官谷內。唐侍郎司空圖嘗隱此谷。宋至和中,縣令樂沆因建祠,繪侍郎像以祀之。今廢。

扁鵲祠 ,在縣東南七十里故市鎮東,唐開元三年建。又蒲州亦有。

榮河縣

后土祠 在城北十里。肇自軒轅掃地為壇。漢文帝元年,治汾陰廟,武帝元鼎年,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親祀之。其後宣帝及唐明皇、宋真宗皆躬祀之。金章宗、元世祖皆遣官致祭。見《一統志》。明永樂十三年重修,李賢為記。

皇清康熙四十二年,知縣梅夢紱「重建。」「臨汾」以及各

州縣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