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州縣俱有

三官廟 在城「明德坊」 ,又各州縣俱有。

襄陵縣

普救寺 在縣東南火尖山之巔。唐廣德二年賜額,「上建浮圖」 ,乃慈濟得道之處。

聖壽寺 在縣治西通信坊,宋咸平三年建。元至正七年賜額。

釋迦寺 在縣南固關鎮,宋崇寧五年建。靈光寺 ,在縣北梁村。金皇統中重建。

普潤寺 ,在縣東南安李村,金大定七年建。福勝寺 ,在梁坡村,大定七年建。

超化寺 在縣東南趙曲鎮,元至順二年重修。慶壽寺 ,在縣東南王村,元至正九年重修。興樂寺 ,在望薰門外街西。舊為化度院,明天順二年賜今額。成化九年毀於火,十年重修,大學士劉定之撰「記。」

佛窯寺 在北關村。規模弘敞,建自元初。慈氏院 在縣東南南梁村。有浮圖。唐開元二年建,宋太平興國二年賜額。

香巖院 在城南崔村,元延祐五年建。

棲霞觀 在縣東南西梁里。宋元祐四年建。紫極觀 ,在屏霍門外。宋崇寧三年,以老君觀改建。又清陽觀,明宣德二年修,有李成《詩》。八姑觀 ,在崇仁南坊。

萬聖觀 在縣西齊村。元至元初,真人酈希誠修煉之處。世祖賜額。又龍祥觀,在浪泉村。朝陽觀 ,一名阜山道院,在縣南故關鎮。元至元四年建。明宣德六年,始建為觀。又龍翔觀,亦在鎮。

玉清觀 在縣南北陳村。元至順三年建。元統元年賜額。

金火神廟 在縣故關鎮,延祐七年建。

天真萬壽宮 在縣東南,金進士王元輔故宅也。元至正六年建。明成化十六年,道士趙明端修。

洪洞縣

羅漢寺 在縣西二里孝思坊。晉永和二年建,又名「西藍寺。」 節年被汾水浸塌。今改徙近城,寺名仍舊。宋、元、明多名人題詠。

廣濟寺 在縣永安里,唐貞觀二年建,節年被汾水浸塌,今改徙貫村北官路西,寺名仍舊。《泰雲寺 》在縣東,唐天寶十年建。

彌勒寺 在縣西南段村。宋天聖元年建。佛殿寺 在縣見賢坊,宋天聖四年建。明嘉靖元年改學於此,遷寺於城東北隅。舊倉名「古佛禪寺」 ,僧會司在焉。

鹿苑寺 在縣東南,即福嚴寺。宋治平二年建,有丞相王安石《記》。

興化寺 在縣東北,元大德年建。

永清寺 在縣朝陽坊,元元統三年建。

大雲寺 在縣西北,明景泰間建。

清虛觀 在縣西北段里,宋太平興國二年建。日新觀 在縣東故縣里,元至元六年建。玉峰觀 在玉峰門外東北山上南洞里,元至大年建。

元都觀 在縣治東北朝陽坊。元泰定四年建。明洪武間,置道會司,玉虛、玉峰、玉清三觀入焉。翠峰觀 在縣南馮張村。元至正二年建。又慶雲觀,在龍李里。

西嶽廟 在縣北十里北洞里。元至順四年,里人趙信臣建。各州縣俱有。

浮山縣

羅漢寺 :在西街,規制壯麗。

玉兔寺 在縣西南十里。唐武德初,敕建玉兔觀,麟德初重修。聖歷元年,改觀為寺。元大德七年,地震,寺廢。僧法雲重修,有記。明洪武間,修置僧會司,後改置羅漢院。《玉兔寺記》云:「唐高祖登極二載,平陽西北,即今汾西地,時有玉兔見,帝遣使祭之,敕令置玉兔觀。至高宗麟德,兔復見,帝又遣使祭之,增修觀宇。至則天」 后稱制,兔又見,履空而行。后遣中使王文泰、平陽太守杜承衍躬祭,且蹤跡之。文泰、承衍乍見兔出,徐步躡之。經數日,兔至平陽東神山縣西南隅,即今故縣城,而隱跡隨於隱處穿地求之,丈餘,獲玉石兔一軀,端麗無比。上獻后,后令建《玉兔觀》於神山縣,度道流以奉祀之。後改觀為寺。

清微觀 在縣西北五里。宋元祐七年建,有《記》。寧真觀 在縣西八里辛村。元延祐七年建。明洪武間,置道會司,併洪禧二真、龍祥、太清、大華觀入焉。

天聖宮 ,在縣南三十五里。唐武德三年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