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於龍角山下敕建。舍人柳憲立混元殿於此,以祀《老子》,因改縣為神山縣。開元十四年改為慶唐觀,御製《碑》「命高力士董其役。」 五代唐長興中增修。宋大中祥符七年,遣宰相王旦致祭,改名天聖宮。

清源王廟 在縣東南十五里濟廟溝,絕壑幽深,廟前有池,水色清湛,人以為濟水之眼。金大定二年建。

護國西齊王廟 在縣北百步,明初建。

趙城縣

廣勝寺 ,有二,一在霍山上,一在山下,漢建和元年建。

休糧寺 ,在霍山頂,原名「慈雲寺」 ,漢建和年建。寶嚴寺 ,在縣東門外,唐武德九年建,明洪武十五年置僧會司,永樂十年修。

興唐寺 在鎮廟東,唐貞觀元年建。

華嚴寺 在馬牧里,宋建隆三年建。

容攝寺 在永樂里,宋太平興國年建。

巖泉寺 在樊村里,元至正三年建。

崇勝院 宋太平興國年,賜號「興國。」

紫微觀 在伏牛里,漢建和元年建。

棲雲觀 楊堡里。晉永和年建。

騰雲觀 在縣東南一里信義坊。周顯德三年建,後名「臥雲觀。」 明洪武間置道會司。

天寧觀 在桂林坊,一名「萬壽宮」 ,宋太平興國五年建。又崇寧觀,在安定里。

補天觀 在侯村里,宋慶元四年建。

太平縣

涼馬寺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即晉獻公「九層臺」 遺址。

善惠寺 在縣西八里膏腴村。北齊天統二年建,初名「敬屈寺。」 宋嘉祐八年賜今名。明初併慈化院入焉,置僧會司。

雲壽寺 ,在縣東北十五里連村,後梁建。普淨寺 ,在縣南三十里南史莊。金建。

普照寺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柴寺村,金建。聖壽寺 ,在縣北二十五里古城鎮,魏永安二年建。

彌陀寺 在縣南十里清儲鎮,明建。

慈蔭寺 在縣東北十八里柴王村。明萬曆間,敕賜寺額。

慈氏院 ,在南王村內有轉輪藏一座,佛經甚多。《一統志》作「慈氏寺。」

真遊觀 在縣東四十里伯益村中多柏,皆千百年物。前一株號三清柏。相傳唐天寶八年,王叟得仙瓜於此進,上命於瓜所建觀額曰「真遊。」 修真觀 在縣南關高阜殿壁間人物,元朱好古筆,精妙入神,有鐘聲聞百里。

長清觀 在西門外

長春觀 在北關

保真觀 在南關

洞微觀 在縣西二十五里。又天真觀,在縣南三十里。

泰山廟 在北柴村。明正統間,絳州三莊、太平六莊共捐建。內有玉皇、關帝、藥王、大王四廟,有天順年間碑記。康熙四十五年,絳太民王統民、李永經等爭廟訐告,本府劉親勘,立有斷案。岳陽縣

露巖寺 在縣北五十里鳳凰山上。山有風洞,六月凝冰焉。

大覺寺 在縣南二里。先名「香巖寺」 ,金大定三年建。明洪武間置僧會司。

圓覺寺 在四次山

延慶觀 縣東山上。宋宣和二年建玉皇閣,前後殿宇森嚴。觀內泉即聖泉,所謂「活水龍吟」 是也。明洪武間,置道會司,併通元、清華、仙遊、棲真、臨溪、龍泉、清泉七觀入焉。

曲沃縣

秋林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張少村,元魏延昌三年建。明洪武初并「福勝寺」 入焉。

靈光寺 在縣東三十里閻村,唐初建。有王勃《靈光寺碑記》。

感應寺 ,在縣西關,宋嘉祐五年建,有塔,地震兩分。

傳教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宋嘉祐八年建。明洪武初,併昌福寺入焉。

石佛寺 ,尚書賈漢復重修。

崇慶寺 ,在高陽村。金大定二十年敕建。興國寺 ,在高縣。金興定三年敕建。又嘉祐寺,在觀莊里。大明寺,在郇村里。龍泉寺,在林交里。洪教寺,在東下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