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酒池 縣西北三十里夏王村。桀為酒池,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即此。

放桀臺 縣西三十里,高丈餘。成湯放桀之地。邑人即其地建廟祀湯,並堯、舜、禹,號四聖廟。秦樓 在城內。《通志》謂秦時建。王翰詩「蕭蕭棟宇自明昌」 ,則是建於金章宗時者。相傳后土廟乃其遺址。

溫公宅 縣西司馬里,其精舍在城,洪邁《六合齋》所載有「喬木參天獨樂園,至今猶是溫公宅」 之句,蓋南渡後猶存,今則失其處矣。

獨樂園 縣西三十里。按《名臣錄》:「溫公居洛,兄旦居夏縣,皆有園池勝概。光歲一往省,旦旦亦間至洛視光。」 又按,司馬康寒食上冢至瀾洄莊,有詩刻石。此蓋司馬氏別墅也,久廢。

文會堂 在明倫堂後,溫公讀書處。東為「養蒙齋」 ,西為「達德齋」 ,今廢。

忠清粹德碑 在司馬溫公墓前。宋哲宗御篆「忠清粹德之碑」 六字,命翰林學士蘇軾撰文。後章惇謀發公塚,以許將諫,不果行,止踣碑石,而額以御篆獲存。金縣令王廷直得斷碑于深土,分為四石,摹刻嵌于壁間。明御史朱實昌刻文于碑,復置額趺如故。

「知足齋。」 石刻 溫公手書,旁刻溫公並文潞公小像,嵌祠堂壁間。

《布衾銘》石刻 溫公手書,嵌祠堂壁間。

《柳氏訓言》石刻 :司馬侍郎行書,「柳氏自公綽以來至,僅比他人耳」 一百二十六字,嵌溫公墓旁誠一堂壁。

元脫脫宅 今為縣署。其子孫尚存。

聞喜縣

董父豢龍處 ,縣東四十里,即董泊。

葛伯寨 縣南四十里湯王山下。有村曰「葛寨」 ,相傳為葛伯阻兵之地也。

晉城 縣北三十五里晉原鄉。相傳晉獻公築以避暑。東南隅有基址,相傳古禹王廟,瓦礫存焉。

周陽侯城 縣東三十里。《漢書正義》曰:「周陽故城,在縣東二十九里。」 《水經》曰:「涑水又過周陽邑南。」 《注》云:「其城南臨涑水,北倚山原。」 《竹書記年》:「晉獻公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晉周陽,白兔舞于市。」 即是邑也。《史記·田蚡傳》:「孝景後三年,封蚡弟勝為周陽侯。」 《註》《正義》曰:「絳州聞喜縣東三十里,周陽故城也。」

清原 縣北三十里。《左傳》:「晉蒐于清原。」 杜預曰:「在聞喜縣北。」 又馬融《廣成頌》云:「采清原。」 註云:「清原在聞喜縣北。」 《水經注》曰:「清原城北清陽亭也。城北有清原,晉侯蒐清原,作三軍處也。」

祁午故壘 縣南四十里。相傳晉祁午演兵所左邑 。縣東三十里,即今之東鎮。《水經注》云:涑水又西南逕左邑,故南城,故曲沃也。晉武公自晉陽徙此,詩所謂「從子於鵠」 者也。《春秋傳》曰:「下國有宗廟,謂之國。在絳,曰下國矣。」 即新城也。王莽之洮亭也。即狐突遇申生處。請七日見我于新城西偏。及期而往,見于此處。

桐鄉 即縣治。漢武帝元鼎六年,將幸緱氏,至左邑桐鄉,聞南越破,以為聞喜。當時左邑為縣,桐鄉為鄉,是以左邑之桐鄉為聞喜,非以左邑為聞喜也。漢武以後,左邑、聞喜並設。至東漢廢左邑而移治聞喜,至今仍之。《曲沃志》:桐鄉在驛橋村,距治西南四十五里。《一統志》云:「在曲沃縣西南,伊尹放太甲于桐,即此。」

𩇯城 縣東四十里。唐《宰相世系表》,非子之支孫封𩇯鄉,因以為氏,今聞喜𩇯城是也。後去邑從「衣」 為「裴。」 又楊炯《庭菊賦》「為庶子裴公作也。」 疑今裴村即此,北為裴柏村。

鄉, 古地名,在聞喜縣。見《字類音義》。或云:「即今縣東二十五里。」羊頭清通鄉 自縣治以東為清通鄉。晉裴楷言「論清通」,故名其里。

郭璞書堂 縣南六十里湯寨北。秦王寨東南三磵中石室縱橫丈餘,有古字磨滅難辨,相傳為璞讀書處,有碑。又縣南一百里界原白石村大堰壑有仙人洞,相傳亦璞讀書之所。

龍頭堡 縣東四十五里。程子卒葬曲沃龍頭山,即此。又為峨眉嶺首。後周明帝《絳州》治此。秦王寨 。縣南五十里。秦王嶺城基尚存。美良川 縣南二十里,即秦王世民遣兵部尚書殷開山等大破尉遲恭處。今為美陽鄉。神僧餉兵處 。縣南三十里。唐太宗行兵至美良川,糧缺,鐵牛峪僧知旻以沙鍋煮飯為餉,軍士無不飽者。及即位。敕建廣教寺以報之。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