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上蔡縣

蔡岡 在上蔡縣東十五里。

蘆岡 在上蔡縣西五里。陵阜峻聳,南北綿延四十餘里。

白雲洞 ,在上蔡縣城內東北隅卷阿下。《卷阿》高十餘丈,周數百餘步,相傳「有白雲常出于洞中。」

《汝水 ,經》上蔡縣南。詳《汝陽山川》。

澺水 ,經上蔡縣東。詳《汝陽山川》。

沙河 在上蔡縣西南三十里。源出遂平縣嵖岈山,流入縣境,至蔡家埠口姚家灣入汝。朱馬河 在上蔡縣有二,一在縣東二十七里,一在縣西二十七里,東流合戚橋等河,下至新蔡縣三叉河入汝。

包河 在上蔡縣東九里。

枯河 在上蔡縣東北。相傳曹操居許昌,此其運河也。一名「古黃河。」

朱里橋河 在上蔡縣。源出儀封店,經縣南大堰、義亭,又東經重渠橋入汝水。

小茅河 在上蔡縣東六十里,流入澺。

黑河 在上蔡縣東四十里,一流若線,岸多黑壤,故名。

五花澗 在上蔡縣西南三十里。澗有五色土,故名。

蔡溝 在上蔡縣東南三十里。流入澺,東達潁,世傳龜行之跡成溝,所謂「白龜浮於蔡河」 是也。龍潭 ,在上蔡縣西李文簡公墓前。水甘美,大旱不涸,其流遶縣城之北,東注杜一溝。

新蔡縣

宋家岡 在新蔡縣東二十里。

蒙岡 在新蔡縣西四里,近名「仰止岡。」 岡勢聳峙,上多古塚,下有蓮池。

頓家岡 在新蔡縣東二十五里,俗呼為鄧家岡。《陳書》「魯悉達保新蔡,置頓居流移就食之民」 ,此其地也。

虎皮岡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土色如虎皮。汝水 在縣東北七十里。詳見《汝陽山川》。澺水 在縣北。上承汝水別流,經縣之葛陵,東南至新蔡縣故城,東注於汝。北齊改新蔡為澺水縣以此。俗名洪河。詳見《汝陽山川》。

新河 在縣古城外。縣令於文徵欲引汝水至城下,以招商舶,然地勢高亢,水不上行,勞費雖多,竟無底績。

延河 在縣城北四十里。自汝陽入縣之龍口,至姜寨南,東入潁州。潁河不通舟楫。

鮦水 ,在縣北七十里。《水經注》:「葛陂東出為鮦水。」 漢置鮦陽縣以此。

蓮花湖 在縣東二里

車輞湖 在縣南六里

南思湖 在縣東南三里。

北思湖 在縣東北二里。二湖今俱廢。

東湖 在新蔡縣東古城外。明季湖堙,彌望荒草,邑人芻牧共之。今則開墾殆盡,尚餘十分之一。

青陂 在縣。《水經注》:「漢建寧三年,新蔡長李言請復青陂」 ,即此。

牆陂 在縣南。《水經注》:「源起桐柏淮川,別流入於潺湲,經新蔡城牆陂,衍於褒信界」 ,即此。勝泉 ,在縣北二十五里,澄澈不竭。相傳有龍在下,當大旱,禱雨輒應。

西平縣

諸石山 ,在縣西百里,勢甚高峻。懸崖之上,背有石磨,刻曰:「此山有烏石,這磨亦能平。」 未詳何謂。

雲莊山 在縣諸石山南,汝水源出二山之間。九女山 在縣西七十五里,上有九女墓。雞山 在縣九女山西北。相傳有人登山聞雞聲,故名。

馬鞍山 在縣西

牡丹峽 在縣西,山頂有牡丹花,樹大一圍,人不能登。

走馬嶺 在縣西。其地平坦,可走馬,相傳為東漢郅君章《演武》之所。

義亭岡 在縣南二十里。相傳為管、鮑分金處。汝水 在縣,詳見《汝陽山川》。按:汝水故道環繞城西,水漲時派分城內,由西水門入,從東水門出。其時風景蕃盛,人文蔚起,有「小洛陽」 之號。後因水汎侵城,鄉紳某上疏請改離城二里,水遂直向北流,不經城內矣。

閼泥河 在西平縣北十五里。發源黃龍池,東經周家泊入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