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末兵燬,成化間,知府錢鉞改建。上置鍾一、鼓一、角六、銅壺三,日久,廢頹幾盡。萬曆三十六年,知府黃似華捐俸重修。傑搆巍峨,高出闤闠之表,為一郡大觀。今廢。

汝陽縣

縣治在府治西南。明洪武四年,知縣楊補之建。弘治十七年,知縣雷宗拓而大之。中為牧愛堂,為後堂,為知縣宅;堂左為恆足庫;堂右為贊政廳,東西列六曹廊房。堂之前為月臺,為戒石亭,為儀門。門以內,東則土地祠,西則主簿宅、典史宅、縣獄。門以外,東西列申明、旌善二亭。稍東為大賓館,又前為大門,署曰「『天中』。首邑。」 明季燬於兵。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楊義「移建西門大街。」

常平倉 縣治大門內。萬曆二十五年,知縣岳和聲創建儲糓於內。每春放給貧民,秋收還倉,量取其息之二,民甚賴之。今廢。

預備倉 縣治西北,今廢。

養濟院 北門內。「洪武八年,令天下郡縣訪窮民無靠者,收養其間。每名口月給米三斗,柴薪銀五分,歲給綿一斤,冬夏布各一疋。死,給棺木銀三錢。」

惠民局 附「醫學」 內。

漏澤園 北門外

共濟莊 城西南三里。明萬曆二十九年創建,係分巡汝南道黃煒發贖鍰五十金,知縣王萬祚又捐三十餘金,買田一頃六十七畝,以贍孤貧,佐養濟之所不及者。他縣視此。今廢。

楊埠鎮巡檢司 成化十二年置,今廢。

汝寧守禦所 汝陽學西,今廢。

上蔡縣

縣治在城內東北隅。明洪武四年,知縣楊允中建。嘉靖三年,知縣傅鳳翔重修。明季燬於兵。今改察院為縣治。

申明、「旌善」 二亭 縣治前,今廢。

陰陽學 、醫學 、僧會司 俱縣治西。

察院 「縣治南。洪武十八年,知縣李彥輝建。萬曆十八年,知縣劉兆文重修,今改為縣治。」 布政分司 「縣治西。宣德十年,知縣賀威建。嘉靖三年,知縣傅鳳翔重修。今廢。」

公館 有二:一在縣治西,宣德十年,知縣賀威建。一在驛內,萬曆三十六年,知縣歐陽燦建。二館今俱廢。

縣倉 縣治西

預備倉 縣治西北

養濟院 縣治北

惠民局 縣治西

漏澤園 縣城南一里

共濟莊 在城西朱里橋。萬曆二十九年,分巡汝南道黃煒創建。知縣張延登捐助以贍孤貧。今廢。

新蔡縣

縣治在城內東北隅。明洪武四年,知縣陳祥建。正德十一年,知縣張來儀重修。明季燬於兵。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李嘉賓重修。十年,知縣譚弘憲

重修

陰陽學 、醫學 俱縣治西。

僧會司 法隆寺內

察院 在城東南隅。明萬曆十九年,知縣甕幼金建。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譚弘憲即其址創建「書院。」

布政分司 在東門外,今廢。

公館 在東門外。今改為「關帝廟。」

瓦店巡檢司 萬曆二十六年,知縣王一魁申請添設。今移於化莊集。

際留倉 、預備倉 俱在縣治內。

養濟院 在東門外

惠民局 附「醫學」 內。

漏澤園 在西門外

西平縣

縣治 在城內西北隅。明洪武三年,典史萬安建。正統間,知縣陳璉修。正德七年燬於兵。知縣劉澄、王用、王來鳳相繼修葺。明季復燬於兵。陰陽學 、醫學 俱在城西南。今廢。

僧會司 在福興寺內

察院 在縣治南。正統二年,知縣陳文政建,今廢。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洪武十五年,知縣楊楚珩建,今廢。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南。正統十三年,知縣陳璉建,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