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重修

固始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八年,知縣唐紹宗因元時舊址重建。天順間,知縣薛良、嘉靖間,知縣吳周、張梯孟相繼重修。康熙二十九年,知縣楊汝楫重修。

文廟 ,元知縣王思忠建,傾圯日久。康熙二十九

年,知縣楊汝楫次第修葺,煥然一新。

啟聖祠 在文廟東

名宦、鄉賢二祠 康熙二十九年,知縣楊汝楫重修。

息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明洪武八年,知縣張必大因元舊址重建。正統間知縣蔣忠、成化「間知縣王剛、弘治間知縣康恭,嘉靖間知縣邵鳴岐、滕霽,隆慶間知縣趙如崑,相繼修葺。」 萬曆五年,知縣王用賓增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邵光引重修。

文廟 。知縣邵光引「重修」 兩《廡》。

明倫堂 舊制三楹。嘉靖間,趙如崑增為五楹。明季傾圮。

啟聖祠 舊在戟門左,署印光州,判官翟君用改建。

文廟東,知縣王用賓重修。明季燬於寇,順治十四

年,知縣邵光引、教諭楊潤生重建。

「名宦、鄉賢」 二祠 在兩廡南。知縣邵鳴岐、周維翰、邑紳李若星修。

商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成化十一年知縣張俊建。十四年知縣鞏哲,正德七年知縣李允恭,嘉靖三十年知縣萬炯,萬曆十二年知縣李周策重修。明季燬於寇。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衛貞元,十一年署印通判錢孔

華重建

文廟 。明天啟五年,知縣潘曾紘重建。順治五年

知縣衛貞元重修

明倫堂 明天啟元年,知縣潘曾紘重建。順治十一年,通判錢孔華修。

啟聖祠 在文廟東。明季燬於寇。順治十年,知縣高材重建。

名宦、鄉賢二祠 在文廟西。明嘉靖二十九年,知縣萬炯建。明季寇燬未建。

信陽州儒學 舊在城內東北隅。元末燬於兵。明洪武四年,同知向師誠改建州治東。成化十四年,知州江貴重修。正德十五年,僉事孫孟舉、知州鄭懋德重修。嘉靖三十三年,副使焦璉、知府王崇古、知州蔡察重修。萬曆四十四年,知州楊若梓重修。順治六年,副使陳聯璧重修。

文廟 舊為五楹,明季寇燬。順治六年,副使陳聯

璧重修三楹

明倫堂 舊為五楹,明季寇燬,今重修三楹。啟聖祠 在文廟東北。

名宦、「鄉賢」 二祠 在戟門外左右。明成化間,知州江貴建。

羅山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元延祐四年,知縣孫恭建。明洪武初,知縣聞珪因元舊址重建。正統間,知縣劉恆、嘉靖間知縣侯之藩、濮儲重修。明季兵燬。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薛耳,十一年知縣高楫相繼增。

文廟 :順治十一年,知縣高楫重建。

明倫堂 :順治十一年,知縣高楫「重建。」

啟聖祠 在文廟東北隅。明季傾圮未建。名宦、「鄉賢」 二祠 在戟門外左右。明季傾圯未建。

文昌閣 在儒學東

書院附

汝寧府

汝南書院 在城南三里,舊「山川壇」 遺址。明成化十七年,督學使吳伯通建,久廢。順治十八年,知府金鎮復為「山川壇。」

天中書院 舊在府城北門外。明嘉靖十三年,知府廖自顯創建。嘉靖四十三年,知府徐中行、萬曆四年知府宋豸、二十五年知縣岳和聲、三十二年知縣王萬祚,相繼重修。天啟間,按院丘兆麟重建。明季燬於寇。順治十八年,知府金鎮申請改舊軍廳公署,復為天中書院。內有大樓,崇祀前代名賢,顏曰「典學樓。」 前有堂,旁勒先賢格言,顏曰「三立。」 每月大集,諸生親為講課,取田租所入,以供飲饌。仍第其甲、乙,給賞有差,用相鼓勸。詳見《碑記》。

正學書院 在縣治西。明隆慶三年,知府史桂芳建,久廢。

學田 共六頃有奇,在三橋、白馬橋等處。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