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2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九十卷目錄

 郴州部彙考二

  郴州山川考二水利附

  郴州城池考

  郴州關梁考

  郴州公署考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九十卷

郴州部彙考二

郴州山川考二     州縣志合載

興寧縣

雲蓋山 在縣治前。圓聳如覆鐘,常有雲氣蓋其上。《興寧八景》之一,曰雲蓋仙林。李端詩:「蓬壺冷浸三秋月,石洞虛涵五夜風。」

九峰山 在縣西五里。連簇九峰,奇石前峙如爐,又名高爐山。舊有仙亭,每禱輒應,因改名「道應山。」

八面山 在縣東六十里。四山聯疊危聳,亙數十里,無民居。通桂東路。桂東四面興寧,四面當八面,中有小菴,行者間止息焉。宜章鄺忠肅埜《奏疏》引謠云:「八面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摘鞍。」 蓋甚言其險也。郴屬獨得折色軍糧,鄺之力也。

石牛山 ,在縣東五十里。有石如牛,甚異。上有天鵝,池水溫煖,雁常宿食其內。

黃禾山 ,在縣西二十里。山麓周迴百有餘里,上有仙亭,迄今顯應。

太平山 ,在縣東五里。上有風神祠,舟行者必往禱之。

羅仙山 ,在縣西三十里。深壑萬丈,奇險特異。上有禪剎仙亭,前有峰名「香爐。」

周源山 在縣西三十里程鄉壽佛道場前後山兩寺,一為佛所生地,一為佛母墓。佛初得道,還祭母畢,以箸插地,生竹有稜角,鄉人呼為「方竹」 ,可作杖。山間石壁一孔,大僅如五銖錢,泉從中出,眾僧資以飲。俗傳佛曾以錫杖投石中,因而泉流靈應,至今不改。

鳳凰山 即資興舊縣治,今改梵安寺。在縣南二十里,形如飛鳳,故名。

秋溪山 在縣南三十里,一名「金龍山」 ,接桂陽、桂東二縣界。

羊角山 在縣北六里,有石門洞諸勝。李廷柬詩:「石隙剛容屋,山根自注泉。」 從洞門入,稍下,幽谿蓊鬱,平田數畝,側瞰危石,蒼翠欲滴。舊名鐵耙庵,後改羊角。或謂山拳曲如角,故名。又謂《南華經》所云「羊角旋風」 是也。

石菌山 一名清石山,在縣北三十里。上有仙亭、鐵瓦、石壁,歲旱祈禱常應,扁曰「鳴豐閣。」 鳳梧山 在縣北三十里資興、程水之間。接菌山,相傳范伯慈煉丹於此,下有觀曰「仙庵」 ,遺跡尚存。

迴龍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邑龍發源之祖,因外有山龍一枝迴遶,故名。古有騎龍跨鶴仙跡在焉。近新創庵,有祈輒應。

郴侯山 ,在縣西三十里。漢昭帝封楚王孫暢為郴侯,因名。上有曹天師巖內有燕群集。歲旱禱雨,燕自巖出,即雨。

九鼎山 ,在縣西四十里。九山如列九鼎,下有松桂書堂。

浦溪山 在縣南六十里,即瑤岡嶺。頂有龍鬚墆、天鵝池及劉七姑仙祠。山徑高險,巖上多瓦,石片疊成小塔,極孤危,風暴不能顛墜,人或揭散,尋復聚。古謠云:「要知晴瑤岡,嶺上一朵雲。要知落瑤岡,嶺上光剝削。」 至今清晨占之,猶然,邑景稱為「瑤嶺晴雲。」

文峰山 :在青草江。三峰連峙,學宮望之如文筆。

紫金山 在縣東八十里青坑。偶一人來自酃縣,附體而降,聲稱「壽佛出世。」 山上倏見一燈高掛,恍若天燈。諸凡報應,多有怪事。土人因募造佛殿,至今朝謁者甚眾。

石蓮山 在程鄉藍坑西北五里。一石下小上大,從空懸出如鶴頂。登頂環眺,恍在雲端。下有龍泉庵,上有「古仙亭」 諸勝境。

七寶山 在縣北十里。傳舊產可寶之物者七。丫髻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有藤竹二仙亭,求嗣者恆往焉。

「黃蓮山 」 ,當羊角山之半,背倚羊角,面窺絕澗。林樹環繞,雲煙籠絡,晴鳥弄音,圓和清俊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