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2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卷目錄

 郴州部藝文一

  送廖道士序        唐韓愈

  送孟琯序          前人

  兜率巖記         宋謝巖

  郴學記           張栻

  宜章修學記        陸九淵

  宜章縣水石記        吳鎰

  封坑冶疏          王橚

  申禁坑冶碑記        前人

  觀瀾書院記       元左元龍

  義帝祠記         陳元明

  郴州創築外城記      明歐禮

  永興建城記        李永敷

  萬華巖記         胡學夔

  白蓮池記         謝邦信

  蘇仙橋記         莊壬春

  遊雞公巖記         前人

  遊金寶山記         前人

  禁坑冶文         程秀民

  臨藍坑徒三犯宜章紀略   王可憲

  砂賊四攻郴州紀略     謝岳生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九十三卷

郴州部藝文一

《送廖道士序》
唐·韓愈

五嶽於中州,衡山最遠。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 百數,獨衡為宗。「最遠而獨為宗,其神必靈。衡之南八 九百里,地益高,山益峻,水清而益駛,其最高而橫絕 南北者嶺。」郴之為州,在嶺之上,測其高下,得三之二 焉,中州清淑之氣,於是焉窮。氣之所窮,盛而不過,必 蜿蟺扶輿,磅礡而鬱積。衡山之神既靈,而郴之為州, 又當中州清淑之氣,蜿蟺扶輿,磅礡而鬱積,其水土 之所生,神氣之所感,白金、水銀、丹砂、石英、鍾乳,橘柚 之包,竹箭之美,千尋之名材,不能獨當也。意必有魁 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間,而吾又未見也。其無乃迷 惑溺沒於佛、老之學而不出耶?廖師郴民而學於衡 山,氣專而容寂,多藝而善游,豈吾所「謂魁奇而迷溺 者邪?廖師善知人,若不在其身,必在其所與游,訪之 而不吾告,何也?」於其別,申以問之。

《送孟琯序》
前人

今年孟氏子於郴,年甚少,禮甚虔,手其文一編甚鉅。 退披其編以讀之,盡其書,無有不能,吾固心存而目 識之矣。其十月,吾道於衡潭以之荊,累累見孟氏子 焉,其所與偕,盡善人長者,吾益以奇之。今將去是而 隨舉於京師,雖不有請,猶將強而授之,以就其志,況 其請之煩耶?京師之進士以千數人,靡所不有,吾常 折肱焉。其要在詳擇而固交之。善雖不吾與。吾將彊 而附。不善雖不吾惡,吾將彊而拒。苟如是,其於高爵 猶階而升堂。又況其細故者耶。

《兜率巖記》
宋·謝巖

曹仁既陷安仁,郴、桂雲擾。予從嚴君命,徙家於資興。 暇日接土人黃世功,始知寓舍不遠有兜率巖者,神 功鬼跡,莫之與並。乃拉仲籌、叔儀、溫叟三弟為世外 遊。但江天久陰,阻於寒冽,日望霽雲以定行李。信宿 間,款延慶寺,因取利斧割松膏數百臠為炬火用,蓋 聞巖中晝日晦冥故也。是晚,重霄開爽,氣候可人,遂 整巾袍,戒僕夫,潔筐筥,備炊爨,修木耳之鱠,採蒲葉 之松,雜香飯於乳糜,變芋魁於龍腦。不慾不葷,慮瀆 靈境。暨雞聲欲窮,林色將瑩,各攜《九節》,啜粥而行。自 市尾呼小舟,纔漾輕波,已達平路。田塍稍闊,步履輕 迅。凡十五里,至鐵坑,遙望巖穴,不隔尋丈。訪蕭君玉, 首話來遊之意,借長鬚為鄉導。蕭重其役,遣次子陪 杖屨,由山腳百步,抵僧德明所居。庵舍雖小,具含法 界。背疊林莽,面冽溪澗,幽禽巧囀,人聲敻絕。披襟散 策,宴息少定。迤邐登山,路道盤折,雲根鳥徑,陟降之 間,勢若霄壤。初得一洞,容數十人,而竅穴甚細。過是 幾半里,巖扄恍然,其內溫鬱,地勢漸下。西行一食頃, 回視金剛力士,形若雕刻。夾路祥雲作陣,不容履舄。 薄而視之,咸乳石也。又西有老君巖,巖東有塔,直透 巖頂,望不可及。西睹悵屋,高百丈,如猛風所吹,聚皺 成疊。其中一疊,扣之清越如鼓。傍有玉池,甜冷倍常。 路盡石平,回折而北,嶙峋細碎,若荔枝,若楊梅,若菌 蕈,若餅餌,若搭架衣服,若飛簷冰雪,物象千品。自北 而東,樓臺參錯,人鬼髣髴,帷中之菩薩,雲際之如來, 蓮花、龍蛇、瓔珞、盆盂、奇花異木之狀,所在森然。凡五 易炬,返從東際出,候日晷已轉午矣。大抵自巖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