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城西,宇文述追破吐谷渾處,所謂得地。東西四千里, 南北二千里,置郡縣鎮戍,徙天下輕「罪居之者也。」註 云:「有積石山,河水所出。又有烏海,貞觀中,詔李靖、侯 君集等西征吐谷渾,軍次鄉州,始議所向,後戰于曼 都山,窮追出塞,登漢哭山,復戰于烏海,破天柱部于 赤海。君集、建宗行空荒之地二千里,迺次星宿川,達 柏海上,望積石山,觀河源。」自是以上,曷嘗言積石在 河關也。唐置軍而更名積石,借其嘉稱,猶之征吐谷 渾近在青海,而以君集等為積石道,鄯善道、赤水道, 且末道、鹽澤道也,豈賓隸其地耶?置河源軍于鄯城 縣,又非河源郡之故地,蓋可證也。逮至開元中,張守 節作《史記正義》云:「河州有小積石山,河源出大崑崙, 入鹽澤,東南潛行入吐谷渾界大積石山又東北流 至小積石山」,指河源所出者為大崑崙,似以臨羌山 為小崑崙矣。又以河源關為小積石,吐谷渾界者為 大積石,其名跡未盡溷也。蕭、代之季,吐蕃據有河湟, 中外隔越,既易五朝,歷數十年,邈無經載。長慶中,劉 元鼎使吐蕃、胡,怪乎以關為積石,紫山為崑崙,以積 石冒出之流、星宿川為河源也。而杜佑之《通典》,歐陽 元之《潢記》、馬端臨之《通考》,以致鄧展、都實、潘昂霄輩, 不悟置軍名所由起,寖假相延,遂堅執元鼎之說,極 詆《山海》《水經》,以及班固、郭璞、酈道元之儔。嗚呼!曲士 拘儒,經見不廣,及於知識未逮者,輒為荒唐,誠諺所 謂少所見,多所怪,妄鼓筆扎而令前人之與古蹟,受 誣千載,直如長夜。至於昂霄之志一行,奉為指南。而 明朝按河關者,建立禹廟,祀在有司,積石之訛,益莫 可辨。崑崙之墟,終古不移,深可慨惜矣。客有難余者 曰:「《尚書》崑崙析支差次,析之在所,相去似不應遙。范 曄稱金城之西南濱於析支,則臨羌之有崑崙,獨不 可以理推之,而乃信不可知之載牒以置辨乎?」余曰: 「不然。《水經》」云:「河自朔方東轉逕渠搜北。」蓋渠搜在今 榆林北,析支、渠搜亦差次敘之,相去大遠。又析支即 河曲羌所居,蓋《都實》所稱九渡水是已。又稱由九渡 至崑崙,行二十六日程,河始行崑崙南。《經》敘崑崙在 析支之上,又豈應山在析支下哉?蒲昌之水潛出積 石,既有經證於漢,而崑崙流入蔥嶺,獨無是理乎?矧 《尚書》亦稱「道沇水東流為濟,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 沇水亦既潛源而復見,《尚書》亦詭誕矣。余賦《黃河》,悉 陳群籍,究其源委,會通其故,乃備列之,以發千百年 之覆云。

積石山部雜錄

郭氏《元中記》:「木子之大者,有積石山之桃實焉,大如 十觓籠。」

彭年《林水錄》:「滍水之北有積石焉,世謂女靈山。其山 平地介立,不連岡以成高;峻石孤峙,不托勢以自遠。 四面壁絕,極能靈舉,遠望亭狀,單楹插霄矣。北面有 如頹落,劣得道步,好事者時有扳陟耳。」

雪山部彙考

西方之雪山

雪山在陝西西界,連亙延袤,所壓不一處,四時積雪 不消,令人遠望若銀屏焉。

按《寰宇記》:「雪山在永昌衛西南界,一名曰嶺山。山頂 冬夏積雪,望之皚然,寒氣異于餘處,鳥飛不下,與涼 州南山相連絡。」

按《廣輿記》:「鞏昌府雪山,在會寧縣,峰勢險峻,春夏積 雪不消。」

又在河州衛,接洮州番境。

又在靖遠衛,多產喬松。

按《陝西通志山川攷》:「雪山在河州西南一百五十里, 接洮州界,四時有雪,一名露骨山。」

又「在鞏昌府會寧縣北五百里,周圍百餘里,群峰回 旋,形勢險峻,山林茂密,春夏積雪不消,因名。」

又在黃河南,近平涼蘭州界。

又在靖遠衛北一百二十里,多產喬松。

又在永昌衛南一百八十里,古為天山,其山與涼州 南山連絡。

又在西寧衛南一百里,積雪四時不消,望之若銀屏 焉。

按《臨洮府志山川攷》:「雪山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接 洮州番界,四時積雪,石如骨露,一名露骨山。熙寧六 年,木征據河州,王韶克之,穿露骨山南入洮州境,山 徑陡峻險隘,釋馬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