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89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可不為大哀乎?峨靈掌纖指如畫,隱憐磅礡,上揮太 清。遠而視之,如欲捫青天以掬皓露,攀扶桑而捧白 日,不去不來,若飛若動,非至神曷以生茲?唐興三十 有八載,余尉于華陰,華人以為紀崦?嵫勒之罘頌,《嶧 山銘》,燕然舊典也。元聖舊跡,豈帝者巡省代國之不 若歟?其古之闕文,以俟知言歟?仰之嘆之,琢玉為志, 其詞曰:「天作高山,設險西方,至精未分,川壅而傷。帝 命巨靈,經啟地脈。乃眷斯顧,高掌遠跖,砉如剖竹,騞 若裂帛,川開山破,天動地拆。黃河太華,自此而闢。神 返虛極,跡掛石壁。跡豈我名,神非我靈。變化翕忽,希 夷杳冥。道本不生,化亦無形。天何言哉,山川以寧。斷 鼇補天,世未睹焉。夸父愚公,莫如其蹤。」屹彼靈掌,懸 諸巍嵷。介二大都,亭亭高聳。霞赩煙噴,雲抱花捧。百 神依憑,萬峰朝拱。長于上古,以閱群動。下視眾山,蜉 蝣蠛蠓。彼邦人士,永揖遺「烈。瞻之在前,如揭日月。三 川有竭,此掌不滅。」

《太華山僊掌辯》
王涯

西嶽太華,華之首峰有五崖,比壑破巖而列,自下遠 望,偶為掌形。舊俗土記之傳者皆曰:「昔河自積石出 而東流,既越龍門,遂南馳者千數百里。折波左旋,將 走東溟,連山塞之,壅不得去。有巨靈於此,力擘而剖 其中跖而北者為首陽,絕而南者為太華。河自此洩, 茫洋下馳,故其掌跡猶存巨靈之跡也。」予聞惑之,乃 往觀曰:「誕哉此說乎!夫所謂神者,非人也。其動無聲, 其行無跡,若形而無象,若氣而無色,拔山剖澤而不 見其作,鼓風奔水而不見其力。視不可察,名不能及, 故推而謂之神。苟有聲可聞,有形可見,非神之所為, 則皆人力之能及也。焉有神之作力,而有人跡乎?且 夫高天厚地,聳山流川者,神之所為」也。所言「開山導 河」,亦神也。神之所以神者,有作而無悖,一成而不易, 烏有始塞而復達之,始連而復絕之?始不知終,是不 為神矣。且此靈之運,為何古乎?在《太初》開闢之始乎? 為陶唐洪水懷山襄陵之際乎?以為開闢之始也,宜 當胚渾之先,天地未位,萬象茫昧,尚無定歸,當止一 河之壅抑,而一靈與其道,借有其事,自微而著,悠悠 乎年代之眇沒,其誰也?《克傳》以為陶唐洪水之際乎? 則禹奠百川,宜在《禹貢》。乃曰:「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 至于華陰,東至于底柱」,皆禹功之所致,以達于海。豈 天地大異之若此,而典記不以為文哉?天設四瀆,宜 有以通,不當始遏其流,滯撓和氣,及其汨亂而後理 也。且山谷之作此形,何則?不有嵲屼相薄,高深相敵, 乃有銳而出者為虎牙,偶而背者為熊耳,角而巘者 為牛首,冠而峭者為雞頭。必以形之類形,而必加說, 則雞牛熊虎之象,其亦有作乎?予嘗覽張平子賦《西 京》,至「巨靈高掌,厥跡猶存」之辭,以為該聞精達,常以 是惑。子不語怪神之旨,何所述明?暨睹其形而咨之, 果謬悠而無據也。將假文神事以飾其詞,歟為思而 有闕歟?因辯其由而述之,以告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