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0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南越破,以為聞喜縣者也。」涑水又西,與沙渠水合,水 出東南近川,西北流注于涑水。涑水又西南,逕左邑 縣故城南,故曲沃也。晉武公自晉陽徙此,秦改為左 邑縣,《詩》所謂「從子于鵠」者也。《春秋傳》曰:「下國有宗廟, 謂之國,在絳曰下國矣。」即新城也,王莽之洮亭也。涑 水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輕津無緩,故詩人以為激揚 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水側,即狐突遇申生處也。 《春秋傳》曰:「秋,狐突適下國,遇太子,太子登僕,使。」宋本作使 登僕曰:「夷吾無禮,吾請帝以畀秦。」對曰:「神不歆非類,君 其圖之。」君曰:「諾。」請七日見我於新城西偏。及期而往, 見於此處。故《傳》曰:「鬼神所憑,有時而信」矣。涑水又西, 逕王官城北,在南原上。《春秋左傳》成公十三年四月, 晉侯使呂相絕秦,曰:「康猶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 俘我王官。」故有河曲之戰是矣。今世人猶謂其城曰 王城也。

又西南過安邑縣西。安邑,禹都也。禹取塗山氏女, 思戀本國,築臺以望之。今城南門臺基猶存。余案:《禮》, 天子、諸侯,臺門隅阿,相降而已,未必一如《書》傳也,故 晉邑矣。春秋時,魏絳自魏徙此。昔文侯縣《師經》之琴 於其門,以為言戒也。劉向說苑云師經鼓琴魏文侯起舞曰使我言而無見違師經 援琴而撞文侯中旒潰之文侯將烹經經曰堯舜唯恐言之而人不違桀紂唯恐言而人違之臣撞桀紂 非撞吾君也文侯令懸琴於城門以為寡人戒武侯二年,又城安邑。蓋增廣 之。秦始皇使左更白起取安邑,置河東郡。王莽改名 洮陽縣曰河東也。有項寧都學道昇仙,忽復還此河 東號曰「升仙。」王充論衡作項曼都號曰斥仙漢世又有閔仲叔,隱遁 市邑,罕有知者,後以《識瞻》而去。涑水又西南,《逕監》疑作 鹽鹽縣故城,城南有鹽池,水承之。鹽水出東南薄山, 西北流逕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縣東。」《海外 西經》曰:「巫咸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 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大荒西經》云:「大荒之中有 靈山巫咸。巫即巫昐、巫彭、巫姑、巫貞、巫孔、巫抵、巫謝、 巫羅。」今山海經貞作真又有巫禮「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郭景 純曰:「言群巫上下靈山採藥往來也。蓋神巫所遊,故 山得其名矣。」谷曰:疑作日嶺上有巫咸祠。其水又逕安 邑故城南,又西流注于鹽池。《地理志》曰:「鹽池在安邑 西南,許慎謂之鹽盬。長五十一里,廣六里,周一百一 十四里。」從鹽古聲。按許慎說文解盬字云盬鹽池也在河東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 十六里從鹽省古聲呂宿曰:「沈沙煮海謂之鹽,河東鹽池謂之 解鹽,今池水東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渟,渾 而不流,水出石鹽,自然印成,朝取夕復,終無減損。唯 水暴雨澍,甘潦奔泆,則鹽池用耗,故公私共堨水徑, 防其淫濫,故謂之鹽水,亦為堨水也。故《山海經》謂之 鹽販之澤也。澤南面層山,天巖雲秀池。」一作地谷泉深, 左右壁立,間不容軌,謂之石門。路出其中,名之曰「徑。」 南通上陽,北墍鹽澤。池西又有一池,謂之女鹽澤,東 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在猗氏故城南。《春秋成公 六年》,晉謀公故絳大夫曰郇、瑕,地沃饒,近鹽。左傳作沃饒而 近盬服虔曰:「土平有溉曰沃,鹽盬也,土人鄉俗引水裂。」 疑衍沃麻分灌川野,畦水耗竭,土自成鹽,即所謂鹽鹺 也。而味苦,號曰鹽田。鹽盬之名,始資是矣。本司鹽都 尉治,領兵一千餘人守之。周穆王、漢章帝並幸安邑 而觀鹽池,故杜預曰:「猗氏有鹽池。」後罷尉司,分猗氏、 安邑置縣以守之。

又南過解縣東,又西南注于張陽池。涑水又西,逕 猗氏縣故城北。《春秋?文公七年》,晉敗秦于令狐,至于 刳首。先蔑奔秦,士會從之。闞駰曰:「令狐即猗氏也。刳 首在西三十里,縣南對澤,即猗頓之故居也。」《孔叢》曰: 「猗頓,魯之窮士也。耕則常饑,桑則常寒。聞朱公富,往 而問術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當畜五㹀』。」㹀當作牸牝牛 「於是乃適西河,大畜牛羊於猗氏之南。十年之間,其 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以興富於猗氏,故曰 猗頓也。」涑水又西逕郇城,《詩》云:「郇伯勞之。」蓋其故國 也。杜元凱《春秋釋地》云:「今解縣西北有郇城。」服虔曰: 「郇國在解縣東,郇瑕氏之墟也。」余按,《竹書紀年》云:「晉 惠公十有五年,秦穆公率師送公子重耳,圍令狐,桑」 泉、臼衰皆降焉。秦師狐毛與先軫禦秦。至千廬柳,秦 穆公使公子縶來與師言,退舍,次于郇,盟于軍。京相 璠曰:「《春秋土地名》桑泉、臼衰並在解東南,不言解,明 不至解可知。《春秋》之文,與《竹書》不殊。今解故城東北 二十四里有故城,在猗氏故城西北,鄉俗名之為郇 城。」考服虔之說,又與俗符,賢於杜氏單文孤證矣。涑 水又西南,逕解縣故城南,《春秋》晉惠公因秦返國,許 秦以河外五城,內及解梁,即斯城也。涑川。當作水又西 南逕瑕城,晉大夫詹嘉之故邑也。《春秋?僖公三十年》, 秦、晉圍鄭,鄭伯使燭之武謂秦公曰:「晉許君焦、瑕,朝 濟而夕設版者也。」京相璠曰:「今河東解縣西南五里 有故瑕城,涑川。」一作水又西南逕張陽城東。《竹書紀年》: 「齊師逐鄭,太子齒奔城張陽。」今竹書無陽字南鄭者也,《漢書》 之所謂「東張」矣。高祖二年,曹參假左丞相,別與韓信 東攻魏將孫林遫。史記無林字軍東張,大破之。蘇林曰:「屬 河東」,即斯城也。涑水又西南屬於陂,陂分為二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