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巡守及兵車之會,則王乘戎路。乘車之會,王雖乘金路,猶共以從,不失備也。

《大射》共三乏。

鄭司農云:「乏讀為匱乏之乏。」

司常,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 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旃,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 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𣄚,析羽為旌。」

「物名」者,所畫異物則異名也。屬謂徽識也。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雜帛者,以帛素飾其側白,殷之正色。全羽、析羽,皆五采,繫之於𣄚旌之上,所謂「注旄於干首」也。凡九旗之帛皆用絳。

及國之大閱,贊司馬頒旗物。「王建大常,諸侯建旂,孤 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師都建旗,州里建旟,縣鄙建旐, 道車載𣄚,斿車載旌。」

仲冬教大閱,司馬主其禮。自王以下治民者。旗,畫成物之象。王畫日月,象天明也。諸侯畫交龍,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復也。孤卿不畫,言奉王之政教而已。大夫、士雜帛,言以先王正道佐職也。師、都、六鄉、六遂大夫也,謂之師都。都,民所聚也。畫熊虎者,鄉、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州、里、縣、鄙、鄉、遂之官,互約言之。鳥隼,象其勇捷也。龜蛇,象其扞難辟害也。道車,象路也。士以朝夕燕出入。斿車,木路也。王以田以鄙,全羽,析羽五色,象其文德也。大閱,王乘戎路,建大常焉。玉路,金路不出。

皆畫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 其號。

事名號者,徽識,所以題別眾臣,樹之於位,朝各就焉。《覲禮》曰:「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此其類也。或謂之事,或謂之名,或謂之號,異外內也。三者,旌旗之細也。徽識之書,則云某某之事,某某之名,某某之號。今大閱禮象而為之。

凡祭祀,各建其旗。

王祭祀之車,則《玉路》。

會同賓客亦如之,置旌門。

賓客朝覲,宗遇王乘金路巡守。兵車之會,王乘戎路,皆建其太常。掌舍,職曰:「為帷宮,設旌門。」

凡軍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

「始置旗以致民」,「民至仆之」,誅後至者。

《甸》亦如之。凡射,「共獲旌。」

獲旌,獲者所持旌。

歲時共更旌。

取舊予新。

漢始置奉車都尉、駙馬都尉,掌乘輿車馬。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奉車都尉掌御乘輿車,駙馬都 尉掌駙馬。皆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

師古曰:「駙,副馬也。非正駕車,皆為駙馬。」一曰:駙,近也,疾也。

後漢

後漢仍設奉車、駙馬兩都尉。

按:《後漢書百官志》:「奉車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 掌御乘輿車。」

《漢官》曰:「三人。」

駙馬都尉,比二千石。本注曰:「無員。掌駙馬。」

《漢官》曰:五人。

晉以三都尉奉朝請,後省二都尉,惟留駙馬,以尚主 者為之。

按《晉書職官志》,「奉朝請,本不為官,無員。漢東京罷三 公、外戚、宗室、諸侯多奉朝請。奉朝請者,奉朝會請召 而已。武帝亦以宗室、外戚為奉車、駙馬、騎三都尉,而 奉朝請焉。元帝為晉王,以參軍為奉車都尉,掾屬為 駙馬都尉,行參軍、舍人為騎都尉,皆奉朝請。後罷奉 車、騎二都尉,唯留駙馬都尉奉朝請。諸尚公主者,劉」 惔、桓溫皆為之。

宋仍以尚主者拜駙馬都尉,奉朝請,又設車府,令隸 駕部。

按《宋書百官志》,「奉朝請無員,亦不為官。」漢東京罷省 三公、外戚、宗室、諸侯,多奉朝請。奉朝請者,奉朝會請 召而已。晉武帝亦以宗室、外戚為奉車、駙馬、騎都尉, 而奉朝請焉。元帝為晉王,以參軍為奉車都尉,掾屬 為駙馬都尉,行參軍、舍人為騎都尉,皆奉朝請。後省 奉車、騎都尉,唯留駙馬都尉、奉朝請。永初已來,以奉 朝請選雜,其尚主者唯拜駙馬都尉。三都尉並漢武 帝置。孝建初,奉朝請,省駙馬都尉。三都尉秩比二千 石。

車府。令,一人。丞一人,秦官也。二漢、魏、晉並隸太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