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金鎗弩手班、龍旗直所減人額及排定班分,並依元 豐詔旨。」政和四年,詔:「殿前都指揮使在節度使之上, 殿前副都指揮使在正任承宣使之上,殿前都虞候 在正任防禦使之上。渡江後,都指揮間虛不除,則以 主管殿前司一員任其事。其屬有幹」辦公事主管禁 衛二員,準備差遣準備差使、點檢醫藥飯食各一員, 書寫機宜文字一員。本司掌諸班直、禁旅、扈衛之事, 捧日、天武四廂隸焉。訓齊其眾,振飭其藝,通輪內宿 併宿衛親兵,並聽節制。其下有統制、統領、將佐等分 任其事。凡諸軍班直功賞轉補行門,拍試換官、閱實 排連,以詔于上。諸殿侍差使年滿,出職祇應,參班覈 其名籍,以時教閱,則謹鞍馬、軍器、衣甲之出入,軍兵 有獄訟,則以法鞫治。初,渡江草刱,三衛之制未備,稍 稍招集填制三帥,資淺者各有「主管某司公事」之稱。 又別置御營司,擢王淵為都統制。其後外州駐劄,又 有「御前諸軍都統制」之名,又併入神武軍,以舊統制、 統領改充殿前司統制、統領官。乾道中,臣僚言:「三衙 軍制名稱不正,以舊制論之,軍職大者凡八等,除都 指揮使或不常制外,曰殿前副都指揮使、馬軍副都 指揮使、步軍副都指揮使,次各有都虞候,次有捧日、 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秩秩有 序,若登第然。降此而下,則分營、分廂各置副都指揮 使,邊境有事,命將討捕,則旋立總管、鈐轄、都監」之名, 使各將其所部以出。事已,復初,令以宿衛虎士,而與 在外諸軍同其名。以統制、統領為之長,又使遙帶外 路總管、鈐轄,皆非舊典,所當法祖宗之舊。正三衙之 名,改諸軍為諸廂,改統制以下為都虞候、指揮使。要 使宿衛之職預有差等,士卒之心,明有所係,異時拜 將,必無一軍皆驚之舉。時不果行。淳熙以後,四廂之 職多虛,而殿司職司有「權管幹」有「時暫照管」之號,愈 非乾道以前之比矣。

元以左右都威衛使司屬東宮,立衛候司兼掌東宮 儀從。

按《元史百官志》:「左都威衛使司,秩正三品,使三員,副 使二員,僉事二員,經歷、知事、照磨各一員。至元十六 年,以侍衛親軍一萬戶撥屬東宮,立侍衛都指揮使 司。三十一年,改隆福宮左都威衛使司,隸中宮。至大 三年,選造作軍士八百人,立千戶所一、百戶翼八以 領之,而分局造作。延祐二年,置教授二。至治三年,罷」 軍匠千戶所。

右都威衛使司,秩正三品。衛使三員,副使二員,僉事 二員,經歷、知事、照磨各一員。中統三年,以世祖「五投 下探馬赤」立總管府,秩四品,設總管一員。二十一年, 撥屬東宮。二十二年,改蒙右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秩正三品。三十一年,改隆福宮「右都威衛使司」,秩仍 舊。延祐二年,置儒學教授一員。四年,增蒙古字教授 一員。

衛候直都指揮使司,秩正四品。至元二十年,以控鶴 一百三十五人,隸府正司。三十年,隸家令司。三十一 年,增控鶴六十五人,立衛候司以領之,兼掌東宮儀 從金銀器物,置衛候一員、副衛候二員及儀從庫百 戶。大德十一年,復增懷孟從行控鶴二百人,陞都指 揮使司,秩正四品。延祐元年,陞正三品。七年,降正四 品。至治三年罷。四年,以控鶴六百三十人歸中宮位 下。泰定四年,復立司秩,仍正四品。達魯花赤二員,佩 三珠虎符;都指揮使二員,佩三珠虎符;副指揮使二 員,佩雙珠虎符;知事一員,提控案牘一員,令史四人, 譯史、通事各一人,奏差二人。

百戶所凡六,秩從七品,每所置百戶二員。

儀從庫,秩從七品。大使二員,副使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