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給事中韓思復固請,乃流靜州。始,善思為御史,中書

舍人,劉允濟為酷吏所陷,且死,善思力訟其冤,得免。 戶部尚書王本立見之曰:「祁奚之救叔向,嚴公有之。」 後見允濟語,未嘗及之。思復之解善思也,亦不自德, 時稱長者之報。後遇赦還,開元十六年卒。子向,乾元 中為鳳翔尹,三世皆年八十五云。

後周

趙延義

按《五代史》本傳:「延義,字子英,秦州人也。曾祖省,躬通 數術,避亂於蜀。父溫珪,事蜀王建為司天監。每為建 占吉凶,小不中輒加詰責。溫珪臨卒,戒其子孫曰:『數 術吾世業,然吾仕亂國,得罪而幾死者數矣。子孫能 以佗道仕進者,不必為也』。」然延義少亦以此仕蜀為 司天監,蜀亡,仕唐為星官。延義兼通三式,頗善相人。 契丹滅晉,延義隨虜至鎮州,李筠白再榮謀逐麻荅 歸漢,猶豫未決,延義假述數術贊成之。周太祖自魏 以兵入京師,太祖召延義問:「漢祚短促者天數邪?」延 義言:「王者撫天下,當以仁恩德澤,而漢法深酷,刑罰 枉濫,天下稱冤,此其所以亡也。」是時,太祖方以兵圍 蘇逢吉、劉銖第,欲誅其族,聞延義言,悚然,因貸其族, 二家獲全。延義事周為太府卿,判司天監,以疾卒。

王處訥

按《宋史》本傳:「處訥,河南洛陽人。少時,有老叟至舍,煮 洛河石如麵,令處訥食之,且曰:『汝性聰悟,後當為人 師』。又嘗夢人持巨鑑,星宿燦然滿中,剖腹納之,覺而 汗洽,月餘,心胸猶覺痛,因留意星曆占候之學,深究 其旨。晉末之亂,避地太原。漢祖時領節制,辟置幕府。 即位,擢為司天夏官正,出補許田令,召為國子尚書」 博士,判司天監事。周祖嘗與處訥同事漢祖,雅相厚 善,及自鄴舉兵入汴,遽命訪求。處訥得之甚喜,因問 以劉氏祚短事,對曰:「人君未得位,常務寬大,既得位, 即思復讎。漢氏據中土,承正統,以曆數推之,其大祀 猶永。第以高祖得位之後,多報讎殺人,及夷人之族, 結怨天下,所以運祚不長。」周祖蹶然太息。適發兵圍 漢大臣蘇逢吉、劉銖等家,待旦將行挐戮,遽命止之。 逢吉已自殺,止誅劉銖,餘悉全活。廣順中,遷司天少 監。世宗以舊曆差舛,俾處訥詳定。曆成,未上,會樞密 使王朴作《欽天曆》以獻,頗為精密,處訥私謂朴曰:「此 曆且可用,不久即差矣。」因指以示朴,朴深然之。至建 隆二年,以《欽天曆》謬誤,詔處訥別造新曆,經三年而 成為六卷,太祖自製序,命為《應天曆》。處訥又以漏刻 無準,重定水稱,及候中星分、五鼓時刻。俄遷少府少 監。太平興國初,改司農少卿,並判司天事。六年,又上 新曆二十卷,拜司天監。歲餘卒,年六十八。子熙元。

苗訓

按《宋史》本傳:「訓,河中人。善天文占候之術。仕周,為殿 前散員右第一直散指揮使。顯德末,從太祖北征,訓 視日上復有一日,久相摩盪,指謂楚昭輔曰:『此天命 也』。夕次陳橋,太祖為六師推戴,訓皆預白其事。既受 禪,擢為翰林天文,尋加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 書。年七十餘卒。」

周克明

按《宋史》本傳:「克明字昭文。曾祖德扶,唐司農卿。祖傑, 開成中進士,解褐獲嘉尉,歷弘文館校書郎。中和中, 僖宗在蜀,傑上書言治亂萬餘言,擢水部員外郎,三 遷司農少卿。傑精於曆算,嘗以大衍曆數有差,因敷 衍其法,著《極衍》二十四篇,以究天地之數。時天下方 亂,傑以天文占之,惟嶺南可以避地,乃遣其弟鼎求」 為封州錄事參軍。傑天復中亦棄官㩦家,南適嶺表。 劉隱素聞其名,每令占候天文災變。傑自以年老,嘗 策名中朝,恥以星曆事僭偽,乃謝病不出。龑襲位,強 起之,令知司天監事,因問國祚修短,傑以《周易》筮之, 得比之復,曰:「卦有二土,土數生五,成於十,二五相比, 以歲言之,當五百五十。」龑大喜,賞賚甚厚。龑以梁貞 明三年僭號,至開寶四年國滅,止五十五年,蓋傑舉 成數以避害耳。大有中,遷太常少卿,卒,年九十餘。傑 生茂元,亦世其學,事龑至司天少監,歸宋授監丞而 卒,即克明之父也。克明精於數術,凡律曆、天官、五行、 讖緯及三式、風雲、龜筮之書,靡不究其指要。開寶中, 授司天六壬,改臺主簿,轉監丞,五遷春官正。克明頗 修詞藻,喜藏書。景德初,嘗獻所著文十編,召試中書, 賜同進士出身。三年,有大星出氐西,眾莫能辨,或言 國皇妖星,為兵凶之兆。克明時使嶺表,及還,亟請對, 言:「臣按《天文錄》,《荊州占》,其星名曰周伯,其色黃,其光 煌煌然,所見之國大昌,是德星也。臣在塗聞中外之 人頗惑其事,願許文武稱慶,以安天下心。」上嘉之,即 從其請,拜太子洗馬、殿中丞,皆兼翰林天文。又權判 監事,屬修《兩朝國史》。其天文、律曆事,命克明參之。大 中祥符九年,坐本監擇日差互例,降為洗馬。天禧元 年夏,火犯靈臺,克明語所親曰:「去歲太白犯靈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