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太醫掌醫之政令,聚四方藥材,以共醫事。凡邦之有 疾病者,使各分其屬治之。而聖濟殿舊為御藥房,擇 精通醫術者分番給直,以供進御。子弟肄學,分十三 科教試而黜陟之。院故有題名碑,歲久堙壞。今院使 朱公儒視事方新,鳩工重鐫,石以示來者,屬《洪憲》為 記。

按《太醫院題名記》:先少保東山公為院使時,重立先少保事。定陵嘗於乾清宮西煖閣切脈,奏曰:「聖體病在肝腎,宜寬平以養氣,安靜以益精。」 上喜,命大璫陸敬書之屏。當癸未殿試,先太傅文恪公名在第一。臚傳日,定陵顧左右曰:「此老子積德也。」 先少保平生急友誼,嘗深入詔獄,救沈先生思孝,海內傳之。匪獨以仁術見重當代也。

太醫院部藝文二

《贈國醫張子和》
金·李夷

禁籞喧喧以字行,麤工往往笑狂生。天將借手開《金 匱》,雲本無心到玉京。歌嘯動成千日醉,留連翻厭五 侯鯖。祝君莫觸曹瞞怒,世上青黏要指名。

太醫院部紀事

《史記刺客傳》:「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 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 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乃逐秦王,而卒惶急 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藥 囊提荊軻也。左右既殺軻,秦王論功賞群臣及當坐」 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 以藥囊提荊軻也。

《浙江通志》:「張永,洛陽人。為翰林醫學,與太醫令李會 通同時。會通宮中治疾不效,永繼之,出其方,與會通 無異,但改煎為散耳,疾遂愈。與會通同授駐泊郎,扈 從高宗南渡,因家餘姚。後登進士,至禮部尚書學士。 所著有《衛生家寶》及《小兒方》傳於世。」

《醫統》:「王克明,字彥昭,湖州烏程人。紹興間為名醫,深 究《素》難,工針石,起死良多。試禮部,中選醫官,累遷翰 林醫正,賜金紫服。」

陳文仲,字子季,宿州人。明大小方脈,尤精心於小兒 痘疹,濟困持危,多收奇效。淳祐中為侍郎、翰林醫正, 與鄭惠卿同編「《幼幼新書》《小兒病源方》」行世。

陳自明,字良甫,號臨川,建康人。宋嘉熙中為太醫諭, 世業醫,至自明益精妙,有超世活人之志,著有《婦人 良方》行世。

《蘇州府志》:「元劉岳字公泰,祖開宗,醫名家,自南康東 游吳,遂居焉。元世祖詔求南士,有司以岳應入覲便 殿,詢其先業,即命以奉議大夫,官太醫院,俾出入幃 幄,時稱為劉三點,以其指點三下,洞知六脈云。」 《衢州府志》:「劉光大字宏甫,元至元二十三年任衢州 路醫學提領,後陞本學教授。創三王廟,繪塑聖像,置 四齋」,左曰《調神全生》,右曰《精微虛靜》。

《淮安府志》:「潘思誠,素儒者,隱於醫。至正間,以薦者上, 授淮安路醫學教授。委蛇退慝,然終不能自隱。四方 賢傑高其風者,皆翕然與之遊。得市藥錢,持入奉母。 其餘擊鮮沽酒,會賓客談古今道德,豁如也。歿後,學 者咸稱之曰充逸先生。」

《鳳陽府志》:「郝志才,深明醫理,明初召為太醫院判。高 帝詔云:『前郝志才行醫濠梁,時,朕病篤,志才針以調 其氣,藥以理其中。以當時言,不過回一微命耳,今則 君命也。故職醫官,終年今壽高,特敕子代,令致仕。 徐富善卿人,通醫理,元末避亂,采藥金剛臺山中,明 洪武間起太醫院,指到生春,識者謂前身盧扁,當世 岐』」黃也。

《震澤紀聞》:戴元禮,浙之金華人。為醫,得丹谿之傳。洪 武中,官太醫院尚書。嚴震直病,上語元禮曰:「好治之, 不愈且扺罪。」應手而愈。後上疾大漸,強起坐便殿,召 諸侍醫,數以用藥無狀賜死。謂元禮有仁義,特生之, 令致仕。太宗在潛邸,得瘕疾,韓公懋治之輒愈。俄復 發,如是數四。公懋曰:「臣技竭矣,元禮當能治之。」乃召 之至,問所用藥,公懋以告。曰:「皆是也。」又問上所嗜,曰: 「生芹。」曰:「吾得之矣。」乃處劑以進。是夜上暴下,明視之, 皆細蝗也,蓋食生芹所致耳。有妃嗜燒酒,患腹痛,治 之愈。曰:「十年復發,不可為矣。」十年果卒。

《醫統》戴元禮,丹谿弟子,博學精醫。洪武中,徵為太醫 院使。眼界無人,及薦蔣用文入院,會談,大喜曰:「吾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