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行,乃以為稱謝使,曹勛副之。至金,館禮甚隆。一日,急

召」使人,金主御便殿,惟一執政在焉,連發數問,綸條 對,金主不能屈。九月,還朝,入見言:「鄰國恭順和好,皆 陛下威德所致。」宰臣湯思退等皆賀。然當時金已謀 犯江,特以善意紿綸耳。綸舊疾作,力丐外,除資政殿 大學士、知福州,上解所御犀帶賜之。明年,知建康府 兼行宮留守。敵犯江,綸每以守禦利害驛聞,上多從 之。

《章誼傳》:「誼遷樞密都承旨。紹興四年,金遣李永壽、王 翊來,求還劉豫之俘及西北人在東南者。又欲畫江 以益劉豫。時議難之,欲遣大臣為報使。參政席益以 母老辭,薦誼為代,加誼龍圖閣學士,充軍前奉表通 問使,給事中孫近副之。誼至雲中,與粘罕兀室論事, 不少屈。金人諭亟還,誼曰:『萬里銜命,兼迎兩宮,必俟』」 得請。金人乃令蕭慶授書,併以《風聞》事責誼。誼詰其 所自,金人以實告,乃還。至南京,劉豫留之,以計得歸。 帝嘉勞之,擢刑部尚書。初,席益薦誼使金,帝曰:「誼亦 母老,朕當自諭之。」誼聞命,略無難色,戒其家人勿使 母知。將行,告母曰:「是行不數月即歸,大似往年太學 謁告時爾。」及還,母竟不知其使金也。

《韓肖胄傳》:「肖胄,紹興三年拜端明殿學士,同僉書樞 密院事,充通問使,以胡松年副之。肖冑慨然受命。時 金酋粘罕專執政,方恃兵強,持和戰離合之策,行人 皆危之。肖冑入奏曰:『大臣各循己見,致和戰未有定 論。然和乃權時之宜,他日國家安彊,軍聲大振,誓當 雪此讎恥。今臣等行或半年不返命,必復有謀。宜速 進兵,不可因臣等在彼而緩之也』。」將行,母又語之曰: 「汝家世受國恩,當受命即行,勿以我老為念。」帝稱為 賢母,封榮國夫人。肖胄至金國,金人知其家世,甚重 之,往返纔半年。自帝即位,使者凡六七年未嘗報聘, 至是始遣人偕來。肖冑先北使入對,與朱勝非議不 合,力求去,以舊職知溫州,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京鏜傳》:「鏜累遷右司郎官,金遣賀生辰使來,上居高 宗喪,不欲引見。鏜為儐佐,以旨拒之。使者請少留闕 下,鏜曰:『信使之來,以誕節也。誕節禮畢,欲留何名乎? 使行,上嘉其稱職,轉中書門下省撿正諸房公事。金 人遣使來弔,鏜為報謝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則 賜宴。鏜請免宴,郊勞使康』」元弼等不從,鏜謂必不免 宴,則請徹樂,遺之。書曰:「鏜聞鄰喪者舂不相里,殯者 不巷歌。今鏜銜命而來,繄北朝之惠弔,是荷是謝。北 朝勤其遠而憫其勞,遣郊勞之使,藏式宴之儀,德莫 厚焉。外臣受賜,敢不重拜。若曰而必聽樂,是於聖經 為悖理,於臣節為悖義,豈惟貽本朝之羞,亦豈昭北 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鏜即館,相禮者趨就席,鏜曰:「若 不徹樂,不敢即席。」金人迫之,鏜弗為動,徐曰:「吾頭可 取,樂不可聞也。」乃帥其屬出館門,甲士露刃向鏜,鏜 叱退之。金人知鏜不可奪,馳白其主,主歎曰:「南朝直 臣也。」特命免樂。自是,恆去樂而後宴鏜。孝宗聞之喜, 謂輔臣曰:「士大夫平居孰不以節義自許,有能臨危 不變如鏜者乎?」使還,入見,上勞之曰:「卿能執禮為國 家增氣,朕將何以賞卿?」鏜頓首曰:「北人畏陛下威德, 非畏臣也。正使臣死於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 賞乎!」故事,使還當增秩,右相周必大言於上曰:「增秩, 常典爾,京鏜奇節,今之毛遂也,惟陛下念之。」乃命鏜 權工部侍郎。四川闕帥,以鏜為安撫制置使兼知成 都府。

《施師點傳》:「乾道八年,師點假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 讀,使金,致命金。」立班既定,相儀者以親王將至,命 師點退位,師點屹立,相儀者請數四,師點正色曰:「班 立已定,尚欲何為?」不肯少動。在廷相顧駭愕,知其有 守,不敢復以為請。九年,使還,有言其事於上者,上嘉 歎不已。及後金使賀正日至闕,問館伴:「師點今居何 官?」館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師點以示之,金使恍然 曰:「一見正人,令人《眼明》。」

《范成大傳》,隆興再講和,失定受書之禮。上嘗悔之,遷 成大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充金祈請國信使。國 書專求陵寢,蓋泛使也。上面諭受書事,成大乞併載 書中,不從。金迓使者慕成大名,至求巾幘效之。至燕 山,密草奏,具言受書式懷之入。初進國書,詞氣慷慨, 金君臣方傾聽,成大忽奏曰:「兩朝既為叔姪,而受書」 禮未稱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駭曰:「此豈獻書處 耶!」左右以笏標起之,成大屹不動,必欲書達。既而歸 館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紛 然,太子欲殺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節而歸。

《張詔傳》:詔字君卿,成州人。少隸張俊帳下,積功守和 州,嘗被旨介聘。一日,金人持所繪祐獻二陵像至館 中,皆北地服。詔向之再拜,館者問之,答曰:詔雖不識 其人,但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疑非北朝祖宗也,敢不 拜。孝宗聞而喜之,由是驟用。

《丘崇傳》:崇遷樞密院檢詳文字,被命接伴金國賀生 辰使。金曆九月晦,與《統天曆》不合,崇接使者以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