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9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暮夜以持更人遠聽。有眾而囂,則告主帥。

「左右果毅都尉。」「掌貳都尉。」

每府有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二人,史二人,每隊正領兵五十人。武德元年,改鷹揚郎將曰軍頭,正四品下;鷹擊郎將曰府副,正五品上;司馬曰長史,正八品下;校尉,正六品下;旅帥,正七品下。廢《越騎》、步兵二校尉及《察非掾》,又改軍頭曰「驃騎將軍」,府副曰「車騎將軍」,皆為府。諸率府置驃騎將軍五人,車騎將軍十人。二年,以車騎將軍府隸驃騎府,置十二軍,分關內諸府皆隸焉。每軍將軍一人,副一人,至六年廢。七年,改驃騎將軍府為統軍府,車騎將軍為別將。八年,復置十二軍。貞觀十年,改統軍府曰「折衝都尉」,別將曰「果毅都尉。」軍坊置坊主一人,檢校戶口,勸課農桑,以本坊五品勳官為之。三輔及「近畿州都督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永徽中,廢長史,置司馬一人,總司兵、司騎二局。武后「垂拱中,以千二百人為上府,千人為中府,八百人為下府,赤縣為赤府,畿縣為畿府。」聖曆元年間,廢司馬,置長史、兵曹參軍事。又有別將一人,從六品下,居果毅都尉之次。其後,分左右,各一人,尋廢。久之,復置一人,降其品。開元初,衛士為武士,諸衛折衝、果毅、別將,擇有行者為展仗押官,右羽林軍十五人,左羽林軍二十五人,衣服同色。諸衛有弩手,左右驍衛各八十五人,餘衛各八十三人。

左右羽林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將軍各三人,從 三品。掌統北衙禁兵,督攝左右廂飛騎儀仗。大朝會 則周衛階陛,巡幸則夾馳道,為內仗。凡飛騎番上者, 配其職。有敕上南衙者,大將軍承《墨敕》白移于金吾, 引駕仗官與監門奏覆,降《墨敕》,然後乃得入。長史各 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倉曹 參軍事各一人,兼總騎曹事;兵曹參軍事各一人,胄 曹參軍事各一人,自倉曹參軍以下,皆正八品下;司 階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 五人,正八品上;執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長上各十人。 左右翊衛中郎將府中郎將一人,正四品下;左、右中 郎一人,左、右郎將一人,皆正五品上;兵曹參軍事一 人,正九品上;校尉五人,旅帥十人,隊正二十人,副隊 正二十人。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將府:錄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倉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龍武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一人,正 三品;將軍三人,從三品。掌同羽林。長史、錄事參軍事、 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胄曹參軍事各一人,司階 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執戟各五人,長上各十人。

景雲元年,置龍武將軍。興元元年,六軍各置統軍。貞元三年,龍武軍增將軍一員。有錄事一人,史二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倉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神武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一人,正 三品;將軍三人,從三品。總衙前射生兵。長史、錄事參 軍事,倉曹參軍事、兵曹參軍事、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司階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執戟各五人,長上各 十人。

有錄事一人,史二人,倉曹、兵曹、胄曹、府、史皆如神武軍。開元二十六年,分羽林置左右神武軍,尋廢。至德二年復置。

左、右神策軍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二人,正 三品;將軍各四人,從三品。掌衛兵及內外八鎮兵。護 軍中尉各一人,中護軍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勾判 官二人,勾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計官各一 人,孔目官各二人,驅使官各二人。自長史以下,員數 如《龍武軍》。

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貞元二年,神策軍置大將軍、將軍;十四年置統軍,品秩同六軍。始,殿前左右神威軍有大將軍二人,正二品;統軍二人,從三品;將軍二人,從五品。元和初,為一軍,號天威軍。八年廢,以軍隸神策。有馬軍、步軍將軍及指揮使等,以馬軍大將軍知軍事。天復三年,廢神策軍,四年復置神策軍。

遼設侍衛司及南北護衛府,皆掌御前侍衛之事。 按《遼史百官志》:「遼國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宮帳部 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 而治,得其宜矣。」初,太祖分迭剌夷離堇為北、南二大 王,謂之北南院。宰相、樞密、宣徽、林牙下至郎君、護衛, 皆分北南。其實所治皆北面之事。

北面御帳官, 三皇,聖人也。當淳朴之世,重門擊柝, 猶嚴於待暴客。遼之先世,未有城郭溝池宮室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