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0 (1700-1725).djvu/12

此页尚未校对

淳于量

按《陳書》本傳,「量字思明,其先濟北人也。世居京師。父 文成,仕梁為將帥,官至光烈將軍、梁州刺史。量少善 自居處,偉姿容,有幹略,便弓馬。梁元帝為荊州刺史, 文成分量人馬,令往事焉。起家湘東王國常侍,兼西 中郎府中兵參軍,累遷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餘 載,兵甲士卒盛於府中。荊、雍之界,蠻左數反,山帥文」 道期積為邊患,中兵王僧辯征之,頻戰不利,遣量助 之。量至,與僧辯并力,大破道期,斬其酋長,俘擄萬計。 以功封廣晉縣男,邑三百戶,授涪陵太守,歷為新興、 武寧二郡太守。侯景之亂,梁元帝凡遣二軍入援京 邑,量預其一。臺城陷,量還荊州。元帝承制,以量為假 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巴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巴州 刺史。侯景西上,攻巴州,元帝使都督王僧辯入據巴 陵,量與僧辯并力拒景,大敗景軍,擒其將任約。進攻 郢州,獲宋子仙。仍隨僧辯克平侯景。承聖元年,以功 授左衛將軍,封謝沐縣侯,邑五百戶。尋出為持節、都 督桂定東西寧等四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安遠護軍、 桂州刺史。荊州陷,量保據桂州,王琳擁割湘、郢,累遣 召量,量外雖與琳往來,而別遣使從間道歸於高祖。 高祖受禪,授持節、散騎常侍、平西大將軍,給鼓吹一 部,都督、刺史並如故。尋進號鎮南將軍,仍授都督、鎮 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祖嗣位,進號征南大將 軍。王琳平後,頻請入朝。天嘉五年,徵為中撫大將軍, 常侍、「儀同、鼓吹並如故。」量所部將帥,多戀本土,並欲 逃入山谷,不願入朝。世祖使湘州刺史華晈征衡州 界黃洞,且以兵迎量。天康元年,至都,以在道淹留,為 有司所奏,免儀同,餘並如故。光大元年,給鼓吹一部。 華晈搆逆,以量為使持節、征南大將軍、西討大都督, 總率大艦,自郢州樊浦拒之。晈平并降。周將長胡公 拓跋定等。以功授侍中、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進封醴陵縣公,增邑一千戶。未拜,出為使持節、都督 南徐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侍中、儀同、鼓 吹並如故。大建元年,進號征北大將軍,給扶三年。坐 就江陰王蕭季卿買梁陵中樹,季卿坐免,量免侍中。 尋復加侍中。五年,徵為中護大將軍,侍中、儀同、鼓吹、 扶並如故。吳明徹之西伐也,量贊成其事,遣第六子 岑率所領從軍。淮南克定,量改封始安郡公,增邑一 千五百戶。六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郢、巴南司、定四州 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郢州刺史,侍中、儀同、鼓吹、扶並 如故。七年,徵為中軍大將軍、護軍將軍。九年,以公事 免侍中,尋復加侍中。十年,吳明徹陷沒,加量使持節、 都督水陸諸軍事,仍授散騎常侍、都督南北兗譙三 州諸軍事、車騎將軍、南兗州刺史,餘並如故。十三年, 加左光祿大夫,增邑五百戶,餘並如故。十四年四月 薨,時年七十二,贈司空。

沈恪

按《陳書》本傳,「恪字子恭,吳興武康人也。深沉有幹局。 梁新渝侯蕭映為郡將,召為主簿。映遷北徐州,恪隨 映之鎮。映遷廣州,以恪兼府中兵參軍,常領兵討伐 俚洞。盧子略之反也,恪拒戰有功,除中兵參軍。高祖 與恪同郡,情好甚暱。蕭映卒後,高祖南討李賁,仍遣 妻子附恪還鄉。尋補東宮直後。以嶺南勳,除員外散」 騎侍郎,仍令招集宗從子弟。侯景圍臺城,恪率所領 入臺,隨例加右軍將軍。賊起東西二土山以逼城,城 內亦作「土山」以應之。恪為東土山主,晝夜拒戰。以功 封東興縣侯,邑五百戶,遷員外散騎常侍。京城陷,恪 間行歸鄉里。高祖之討侯景,遣使報恪,乃於東起兵 相應。賊平,恪謁高祖於京口,即日授都軍副,尋為郡 司馬。及高祖謀討王僧辯,恪預其謀。時僧辯女婿杜 龕鎮吳興,高祖乃使世祖還長城,立柵備龕。又使恪 還武康,招集兵眾。及僧辯誅龕果遣副將杜泰率眾 襲世祖於長城。恪時已率兵士出縣,誅龕黨與。高祖 尋遣周文育來援長城,文育至,泰乃遁走。世祖仍與 文育進軍出郡,恪軍亦至,屯於郡南。及龕平,世祖襲 東揚州,刺史張彪以恪監吳興郡。太平元年,除宣猛 將軍、交州刺史。其年,遷永嘉太守,不拜,復令監吳興 郡。自吳興入朝,高祖受禪,使中書舍人劉師知引恪, 令勒兵入,因衛敬帝如別宮。恪乃排闥入見高祖,叩 頭謝曰:「恪身經事蕭家來,今日不忍見許,事分受死 耳,決不奉命。」高祖嘉其意,乃不復逼,更以盪主王僧 志代之。高祖踐祚,除吳興太守。永定二年,徙監會稽 郡。會余孝頃謀應王琳,出兵臨川攻周迪,以恪為壯 武將軍,率兵踰嶺以救迪。余孝頃聞恪至,退走。三年, 遷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智武將軍、吳州刺史,便道 之鄱陽。尋有詔追還,行會稽郡事。其年,除散騎常侍、 忠武將軍、會稽太守。世祖嗣「位,進督會稽、東陽、新安、 臨海、永嘉、建安、晉安、新寧、信安九郡諸軍事,將軍、太 守如故。」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戶。二年,徵為左衛將軍。 俄出為都督郢、武、巴、定四州諸軍事、軍師將軍、郢州